“不能再吃凉皮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陶行知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陶行知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几年前就看到这个故事,当今天在教师学习的校本培训课程《有效上课》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
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
是的,几年前我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好在这几年我已意识到。而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仍然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叹!因为他不学习,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里特点。不学习新知,而凭自己的高压政策去强逼孩子学习,胆小听话的孩子因害怕老师而去好好学习,固然暂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压抑的,是感到累的,学习是被动的。而对于那些胆大的,个性张扬的孩子,高压政策只能物极必反,他们始终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厌恶学习,视学习为极其痛苦的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少关注一点,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独生子女多,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凭着出色的成绩,综合能力强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能看孩子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三句话不离学习俩字。孩子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但是长此以往,满脑子都是家长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反感,就厌恶。就像一个喜欢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让他吃桃子,长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届和这届家长中,真有一些对孩子很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关心,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关心下,有的确实成绩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很委屈,也很伤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算了。我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来说,上述的家长是可敬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反感,成绩落后。就其原因,主要是你们采用了强逼的态度,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运用我们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才有回报。亲爱的同仁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
篇2:精选陶行知教育故事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
3 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 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篇3:精选陶行知教育故事
晓庄一带草丛里蛇很多,经常有人被咬伤,不仅农民怕蛇,师生们也怕蛇,迷信的人还说是‚蛇娘娘‛作怪,碰不得的呢。
晓庄学校的生物指导员姚文采找到陶行知:‚我想要进行一次蛇的教学做,让大家会辨别有毒无毒的蛇,懂得预防和救治的方法,打破恐惧和迷信的心理,你看怎样?‛
陶先生很赞同:‚好的。我想,师范生将来出去都要到乡村办学,乡村蛇多,怕蛇是不行的。我们不仅要交给师范生蛇的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捉蛇的本领。文采,你试试看吧!‛
姚文采专程到夫子庙请了两位‚蛇花子‛来给大家上课。‚蛇花子‛把师生带到山里,只见他们仔细地观察草丛,一发现动静,飞快地扑上去用手按住‚七寸‛,然后一手抓住蛇尾,拎起来用力摔几下,没有几分钟,刚才还吐着血红舌头、狰狞可怕的蛇就散了架,成了软绵绵的一根绳子。反复几次以后,胆大的学生开始跟着学捉蛇,石俊同学学得很快,一个人就抓了几条蛇。原来,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大家把捉的蛇带回学校,‚蛇花子‛又接着讲了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讲了常见蛇的种类,什么青竹蛇、火赤链、眼镜蛇、蟒蛇、水蛇等,还讲了被毒蛇咬伤后怎样自救和急救,用哪些药来防治等。
许多人听得很有兴趣,提出不少问题:
‚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那么快?‛
‚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
‚蛇怎么能吞得下大老鼠呢?‛
‚蛇怎么生小蛇呢?‛
……
‚蛇花子‛抱歉地说:‚这些我们就说不清楚了,还是请教你们的先生吧。‛
姚文采忙叫大家安静下来:‚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以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关于‘蛇’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以后,他们又上山捉了好几十条蛇,并分别放在笼子里,写上名称、特点、有没有毒和被蛇咬伤后的防治方法,还举办了‚蛇展览‛,供大家参观。
来看‚蛇展‛的农民很多,他们问:蛇是不是神怪?有没有‘白蛇娘娘’?看见两头蛇会不会倒霉?师范生都做了回答。石俊同学还把蛇围在脖子上,缠在腰里戏耍,解除人们对蛇的恐惧心理,既破除了迷信,又普及了科学知识。
……
晓庄的生物课教学真是既丰富又有趣。陶先生说:‚这才是真正的活的生物课!‛
陶行知教育故事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陶行知先生经常用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勉励学生,并处处为学生作表率。
有一次,有学生给他的诗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他听了特别的高兴。其中,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篇4:精选陶行知教育故事
晓庄师范学校被封闭后,几所乡村小学与幼儿园也被关闭,许多农村孩子又失学了。 1932年8月,晓庄的孩子们听说陶行知要在上海办一所让贫困孩子学习的乡村工学团,他们高兴极了,就一起给陶行知写信,希望能来‚工学团‛学习。
陶行知很快回了信:‚你们来了,但你们的同学怎么办?晓庄有成千的孩子怎么办?为了你们都可以上学,我教你们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干,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边教边学,这样不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吗?‛同时,陶行知还写信请当地的农民陈金禄、董云龙等来帮助小朋友自己办学。
就这样,孩子们开始自己办学了。他们推选了胡同炳、陈云金、陈仪珍等10位同学担任小先生,农民们也推选了陈金禄等10位老农帮助管理学校。1932年9月4日,以孩子们当老师,古庙当教室,农民当‚校董‛的一所学校诞生了。开学那天,就来了80多个学生。
陶行知听到这个消息,很是高兴,马上派人到晓庄来看望孩子们。当他得知学校办得井井有条,很受孩子们和农民的欢迎,兴奋极了,马上提笔写信鼓励他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做的事,你们这个学校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大创举。‛还特地写了一首诗:
一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陶行知还亲自为学校取了个名字,叫做‚儿童自动学校‛,还写了两幅字,一幅是《手脑相长歌》,一幅是《自立歌》。
收到陶先生的来信,孩子们高兴地抢着传看。有个孩子提出:‚大孩自动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后来陶行知知道后,他在发表这首诗时把‚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了。
‚儿童自动学校‛ 办起来后,学生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也大了,陶行知就把10位小老师编成两组,轮流到上海的‚工学团‛学习深造,农民们说‚陶先生还叫种田娃‘留洋’呢!‛
在学校2周年校庆时,陶先生还派人给送来了多册儿童读物和一台收音机,并专门请人到晓庄来放电影,3周年校庆时,陶行知还特地写来了祝词:
紫金山为笔,
青天为纸,
乌云为墨,
动手来写字:
‚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
篇5: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
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一群群大学生正向着大礼堂走去。他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今天将要举行的报告会:‚听说是一些小孩子来演讲。‛‚是的,叫‘新安旅行团’,听说是苏北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岁。‛‚小孩子来跟我们讲课,能讲什么呢?不是开开玩笑吧!‛‚去听听吧,听了再下结论嘛!‛大学生们向礼堂走去,带着好奇、怀疑。会场里渐渐坐满了人。讲台上出现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学生装。有人认出来了:‚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开始讲话:‚诸位都是大学生,也许会说,叫他们听小孩子讲课,真是笑话。这七个小孩子从淮安一路演讲到上海。‘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靠演讲旅行,作抗日宣传。这个儿童旅行团的价值,是新时代之无价宝,如果一定要定个价值,或者姑且定为万万万万金元吧。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都为新安小朋友所得。而‘新安’不敢占为私有,愿公诸天下后世。讲得如何,请大家一试。‛不同凡响的开场白,激起了会场上的一片掌声。小玉站在讲台前,他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圆圆的小脸因紧张而涨得通红,两手十个手指下意识地搓来搓去。陶先生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就走下台去了。小玉定了定神,开始讲起来:‚我的老家在凤阳,凤阳是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死了六个,只剩下我和姐姐。爹爹被抓去当壮丁,活活折磨死了。妈妈活不下去,流着眼泪把姐姐卖给了人贩子……‛孩子的脸颊上滚动着泪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愤地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这样苦?我们曾经问爷爷奶奶,我们曾经问爸爸妈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命苦啊!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命苦,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外有列强,内有国贼,生产落后,经济衰败,这一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声震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一些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附和:‚说得好!‛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另一个孩子小林走上讲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们国家落后,列强就要欺侮。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苦难的中国人民身上又加上了侵略者的铁蹄,这样的痛苦我
们还能忍受吗?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决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大家一致起来,要反抗万恶的侵略者,要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一道新的长城!‛全场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有人带头高呼:‚打倒侵略者!‛‚团结抗日,一致对外!‛陶行知先生走上台,把孩子们抱在一起,连声说:‚讲得好!讲得好!‛他带着孩子们走下讲台,问身边的一位教授:‚小孩子讲得如何?‛教授风趣地说:‚讲得比我们好,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陶先生哈哈大笑说:‚小孩子能教大学生,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这虽然是千古奇闻,但却是事实啊!‛陶行知接连几天安排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去中小学演讲,去光华、沪江、震旦大学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引轰动。陶行知逢人就说:‚在这些小孩子的铁证之下,时代是分成了两个:一个是瞧不起穷光蛋和小孩子的时代,那已永远成为过去;一个是新时代,穷光蛋和小孩子有不可抵估的力量。‛他特意写诗称赞: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励下,淮安新安小学在1935年又第二次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在抗日的大后方,宣传抗日,宣传爱国,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行程五万里,足迹遍及城市、农村、草原、边疆,被人们称为‚民族的小号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