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ugc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
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
2月10日,地球一小时发起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今日揭晓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并同步发表中文版全球宣传片,正式拉开今年地球一小时的序幕。
20地球一小时将于3月28日(星期六)晚8:30举行。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今年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
“能见蔚蓝,代表了我们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在深化地球一小时“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是目前中国局地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原因。中国正消耗着全球约一半的煤炭。,因煤炭消费的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2%、93%和70% 。同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年底发布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综合报告,进一步确认了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已升至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使用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之一。
“WWF相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内严重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方案。”卢思骋指出, “只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我们才能最终告别雾霾,拥抱蓝天。”
从3月27日晚8:30至28日晚8:30,地球一小时将以“倒计时”的方式紧锣密鼓地展示24个可再生能源故事和案例。它们或来自个人、团体;或城市、乡村;或民间、政府;或定位于艺术展示,或偏向示范实践。
卢思骋说:“为治理雾霾,能源转型已刻不容缓。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绿色中国,虽遥远,但并非不可及。推动可再生能源主流化应用与发展,改善空气状况,扭转气候变化,需要每个公民、每家企业、各级政府众志成城,尽我所能,守护蓝天。”
,地球一小时从澳大利亚悉尼起步,以象征性的“熄灯”表达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仅用了八年时间,地球一小时就席卷了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成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地球一小时正式引入中国,努力为中国公众打造一个表达环保热情和行动期望的平台,一个全民参与凝聚环保力量的绿色节日。
WWF全球传播总监萨德•萨龙瓦拉(Sudhanshu Sarronwala)表示:“整个世界将见证地球一小时第九次横扫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公众将走到一起,以实际行动扭转气候变化。我们也期待能够继续与各地环保人士携手努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此外,与主题同时公布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宣传片,采用英国著名摇滚乐队巴士底(Bastille)歌曲——庞贝(Pompeii)作为背景音乐,展示了世界各地公众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积极贡献。短片为观众呈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演员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李冰冰、马克鲁法洛(Marc Ruffalo)等世界领袖和国际明星支持地球一小时的经典时刻,鼓励公众发挥自己的力量扭转气候变化。
篇2:"地球一小时"活动日 聚焦"能见蔚蓝"
2015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 聚焦"能见蔚蓝"
今天是2015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晚上八点半,上海众多地区的建筑将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光一小时,用熄灯的方式提醒大家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今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到中国的第7个年头,活动主题聚焦“能见蔚蓝”,这是为了在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和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下,唤起大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白天,全国共有24个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案例播撒环保种子。比如在静安雕塑公园,6棵太阳能“树”既能方便大家休息,又能给手机充电;上海太阳能薄膜分布式电站第一人倪欢在自家的小院内支起了一顶太阳能薄膜遮阳篷,用实际行动证明可再生能源能满足自家电力需求……
晚上,市政府大楼、各区县政府大楼,人民广场地区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厅、喷水池等都将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同时,浦东的地标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也将悉数灭灯。
截至20,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已有横跨各大洲的162个国家、7000余座城市自愿参与了这一全球活动,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篇3:"地球一小时"活动日 聚焦"能见蔚蓝"
今天是20xx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晚上八点半,上海众多地区的建筑将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光一小时,用熄灯的方式提醒大家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今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来到中国的第7个年头,活动主题聚焦“能见蔚蓝”,这是为了在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和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下,唤起大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白天,全国共有24个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案例播撒环保种子。比如在静安雕塑公园,6棵太阳能“树”既能方便大家休息,又能给手机充电;上海太阳能薄膜分布式电站第一人倪欢在自家的小院内支起了一顶太阳能薄膜遮阳篷,用实际行动证明可再生能源能满足自家电力需求……
晚上,市政府大楼、各区县政府大楼,人民广场地区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厅、喷水池等都将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同时,浦东的地标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也将悉数灭灯。
截至20xx年,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已有横跨各大洲的162个国家、7000余座城市自愿参与了这一全球活动,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篇4:地球一小时主题
地球一小时主题
19日20时30分,伴着全场的倒数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民族宫灯光熄灭。用蜡烛拼成的巨大数字“60+”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标志渐次亮起,与志愿者手中的荧光棒交相辉映,“地球一小时”中国区大厂活动现场系列生态环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在中国区的北京、上海、深圳、大厂四个活动现场同时举行。
在大厂民族宫广场上,来自京冀两地的志愿者用一个个具体事例向在场群众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很多志愿者、群众在宣传墙上写下了自己心中的环保理念,并联合发出“为”蓝城市,节能环保的倡议。活动中,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被授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熄灯一小时”“为”蓝城市伙伴称号。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在活动现场表示,“为”蓝生活,为的不仅仅是蓝色的天空,更是为了人类与自然共同拥有的唯一家园蓝色星球。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改变:绿色出行、理性消费、循环利用、购买可持续认证的商品,活出蔚蓝。
卢思骋说,“世界自然基金会未来将以可持续的衣食住行乐为核心,将搭建起“为蓝生活”践行活动平台,通过线上科普等方式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从北京赶来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的李超表示,自己和家人也是节能环保的.践行者,节能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三地携手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实现环保同城这也是三地居民的心声。
据了解,“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的一项倡议,目的是号召个人、企业、政府一起,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从八点半到九点半熄灯一小时,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自在澳大利亚悉尼发起以来,已经覆盖了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成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和全球各地公众参与环保的行动。与大厂民族宫同时熄灯的还有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标志性建筑。
此次大厂“熄灯一小时”活动由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办,活动主题是“为”蓝生活,“为”蓝城市。今年“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全球主题为“气候`人类、社会”。
3月19日晚上8点30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举办的大型环保活动2016“为蓝生活,为蓝城市”地球一小时熄灯行动在北京国子监举行,多位跨界嘉宾为公众提供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日常消费,倡导践行蓝色消费,以守护生生不息的地球家园。
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的主题定为“为蓝生活”,鼓励每个人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选择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WWF中国项目执行总监李琳在致辞中表示:“目前,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改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从生活点滴做起,坚持绿色的生活方式,用行动超越一小时。”
当晚,李冰冰身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亲善大使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推广大使,亮相活动发表环保宣言:直到80岁也要坚持环保,并呼吁公众重视环境的恶化,推行环保健康生活方式。
据介绍,作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和全球各地公众参与环保的行动平台,“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覆盖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继和“蓝天自造”和“能见蔚蓝”主题之后,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是“‘为’蓝生活”,鼓励公众参与一小时、超越一小时,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了蓝天做出实际的环保转变。
篇5:地球一小时主题
地球一小时主题
地球一小时主题:蓝色WE来,是向公众传递‘我们的蓝色未来,需要共同努力。从生活习惯入手,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就是蓝色未来的保障”
据了解,去年“地球一小时”期间,深圳全市用电量比上一小时减少电量17.97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58.76吨,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9.16吨。
铁丝们,你们是否打算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呢?在那“熄灯”的一小时里,你们打算如何度过?还没计划好的话,快来看看羊铁君精心编写的剧本,可能会给你一些建议以及一些对“黑暗”的思考。
广州在行动
广州塔:3月25日20:30~21:30,广州塔会通过熄灯来支持地球一小时,广州塔“素颜”的样子想看吗?
广州地铁博物馆:观众可以从始发站到时光站,畅游地铁博物馆,开启绿色环保探索之旅。
中信广场:将熄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大厦的白领们也会继续实行可持续出行,保护地球。
仁威庙广场:本周六19时30分至21时30分,荔湾区泮塘路仁威庙广场将举行观星活动。
第一幕
人物 阿力/男,工薪阶层,爱打游戏
袁袁/女,阿力的同事,爱好观星
仙女/女,95后,嗜摄影如命
小花/男,阿力和仙女的好朋友,记者
王姐/女,省博物馆工作人员
地点:珠江新城某写字楼L
尽管是周六,广州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里依然没有闲着。楼层的灯渐渐打开,预示着夜晚的降临。一群人商量着即将到来的一天休息日去哪儿happy,还有一群人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点了外卖,准备填饱陪他加班的肚子。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安静的办公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阿力:(坐着伸着脖子)怎么突然这么吵?
袁袁:听说今晚8点半到9点半,我们大厦都要关灯停电,据说是为了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阿力:(突然站起来)为什么之前没有接到通知?我还有个报告没写完,明天还要交,现在回家写吗?可是家里没网。怎么办?还是等一会儿来电了接着做吧!那这段时间做些什么呢?
袁袁:我原本打算下班之后开车去郊区露营的,现在可能去不了了。对了!可以去天台用望远镜观星,我现在下车库去拿。
阿力:那我做什么好呢?对了打王者荣耀,一个小时可以开黑几局了。(拿起电话打给小花)喂,小花,晚上干嘛呢,我们单位晚上因为那个什么地球一小时,要停电。我想要不我们开黑去吧,8点半,我邀请你。
小花:停电了还有WiFi吗?怎么玩儿?而且我也没空,我等等要和我的同事去你们公司那栋大楼里的那家酒店采访一个地球一小时的活动。
阿力:又是地球一小时?这一小时到底有什么重要的?
小花:你不知道地球一小时?简单地来说就是要关灯一个小时,因为如果这一个小时全都关灯,可以节约的用电量是巨大的,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煤炭之类的能源,保护环境。
阿力:哦。
小花:唉……先不和你说了,我要和我朋友商量一下晚上的活动。
(挂断电话,拨打仙女的电话)
喂,仙女,你准备出发了吗?记得带相机哦。
(得到确认后,小花挂了电话,动身前往。大约一小时后,目的地,遇到了王姐。)
小花:王姐,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博物馆今年会设计地球一小时的活动?
王姐:嗯,其实,地球一小时就在中国众多城市举办以来,此后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蓝色WE来”。
我们博物馆也组织了观众参加一个活动在这一小时关灯度过,同时在黑暗中感受大自然,与地球产生“共鸣”,让人们在这一小时的过程中有爱护地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小花:王姐说得很好,而且我觉得今年的主题“蓝色WE来”也很好,蓝色美丽的地球,它的未来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20:25,袁袁拿着望远镜上天台,阿力在电脑前,小花和王姐在聊天,仙女不出意外地还没到。)
篇6:“地球一小时”主题是什么?
2015“地球一小时”全球主题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5年是全球气候谈判大年。年底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将有望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力争各国共同努力以实现全球温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近几个月,各国将先后提交“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DC)。地球一小时期待推动各国民众发挥自己的力量,呼吁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扭转气候变化。
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2015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WWF相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内严重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方案。“能见蔚蓝”,代表了WWF治霾建议和未来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在深化2014“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地球一小时将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