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数学中最容易拉分的题型是什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数学中最容易拉分的题型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篇1:数学中最容易拉分的题型是什么?
中考数学中最容易拉分的题型是什么?
最容易拉分板块:函数综合问题
在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中,尽管试卷不一样,但函数综合问题都占了一定的比重,特别是在最后的几个大题总会考到。
为何函数综合问题会如此重要呢?因为函数的思想方法可以反映出一个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化,建立函数关系,并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研究、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学习函数一般就这么三大类:
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
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
函数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运用函数的有关性质解决函数的某些问题;
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经过适当的数学变化和构造,使一个非函数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形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来处理这一问题。
典型例题:
考点分析:
二次函数综合题.
题干分析:
(1)把点D坐标代入抛物线y=π/3(x+1)(x﹣3),即可得出m的值,再令y=0,即可得出点A,B坐标;
(2)根据尺规作图的要求,画出图形,如图1所示;
(3)过点D作射线AE的垂线,垂足为N,交AB于点M,此时DN的长度即为ME+MN的最小值;
(4)假设存在点P,使以P、G、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设点P坐标,再表示出点G坐标,计算△ABD的三边,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得出结论,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相似,再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点P坐标即可.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以及轴对称﹣最小路径问题等重要知识点,难度较大.
中考考查函数综合题一般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之后再求函数的解析式(或在题干中已告诉我们函数解析式),然后结合函数与几何的图像和性质进行研究,如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初一至初三所有数学重难点知识
初中数学重难点分析
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而且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和答题的正确率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不好,答题正确率就不会很高,进而后面的的方程、不等式、函数也无法学好。
应用题
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一般会出现两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中考总分的30%左右。
现在中考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察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为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运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三角形(全等、相似、角平分线、中垂线、高线、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最多的一块知识,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初二到到初三的几何知识,其中的几何证明题及线段长度和角度的计算对很多学生是难点。因为几何思维更灵活,定理、定义及辅助线的添加往往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更灵活,能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也只有学好了三角形,后面的四边形乃至圆的证明就容易理解掌握了,反之,后面的一切几何证明更将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思路。其中解三角形在初三下册学习,是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的,在中考中会以船的触礁、楼高、影子问题出现一道大题。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会将此知识点挖深,拓宽。成为高考的一个重点,因此,初中的同学们应将此知识点熟练掌握。
四边形在初二进行学习的,其中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很多,容易混淆,深刻理解这些性质和判定、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解决证明和计算的基础,四边形中题型多变,计算、证明都有一定难度。经常在中考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的压轴题(最后一题)中出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圆
包括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这章节知识是在初三学习的。其中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
各年级知识重难点分析(教材版本:人教版)
初一年级
上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一 | 有理数 | 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的运算。 | 关于绝对值的化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符号情况;规律探索题 | 绝对值的化简;运算时符号的错误;规律探索无从下手 |
二 | 整式的加减 |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 | 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运算、求值;规律探索 | 单项式及多项式中的很多概念性的错误;合并时符号错误 |
三 | 一元一次方程 | 等式的基本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际应用 |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 去分母、去括号过程中容易出错 |
四 | 几何图形初步 |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线段、角的度量与比较;余角、补角 | 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角度的大小比较运算;时钟问题 |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 |
下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五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理解“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 准确理解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关系 | 不能正确的理解性质和条件的关系 |
六 | 实数 |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的定义;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 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运算的某些技巧掌握 | 无理数的表现形式;理解平方根有两个 |
七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的坐标表示;点的坐标变换 | 点的坐标变换(平移、对称) | 坐标的表示;坐标变换 |
八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题 |
九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及解法法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取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处理应用问题;求字母取值范围的问题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解集端点值的包含问题 |
十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 了解随机抽样、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频率、频数等概念 |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 样本、样本容量的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分 |
初二年级
上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十一 | 三角形 | 三角形的边、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三线”;重心的概念及性质 |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的“三线” | 三角形的三线的区分;多边形的外角 |
十二 | 全等三角形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探索;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边、角相等 | 准确把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避免条件不完全的判定、及错判,如错用边边角 |
十三 | 轴对称 |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中垂线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的性质和判定 | 中垂线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非线段;最短路径问题 |
十四 |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 幂的运算法则;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 乘法公式的综合考察;准确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 | 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因式分解不彻底 |
十五 | 分式 | 分式的意义及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分式的化简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 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题 | 解分式方程时必须检验;通分与解方程时去分母的区别 |
下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十六 | 二次根式 | 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二次根式的几何应用 | 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技巧; | 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没有到最简;运算结果没有写最简 |
十七 | 勾股定理 | 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系; | 理解定理和逆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最短路径问题 | 没理清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系 |
十八 | 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正确理解他们的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证明和线段、角度的计算;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别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十九 |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其图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待定系数法。 | 对函数的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考察 | 一次函数图像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 |
二十 | 数据的分析 | 理解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理解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初三年级
上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二十一 | 一元二次方程 | 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 利用因式分解法及公式法解方程 |
二十二 | 二次函数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和图像;二次函数解决应用题 |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最值问题) | 二次函数图形问题;最值问题 |
二十三 | 旋转 | 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 坐标系中点的中心对称变换 | 旋转作图 |
二十四 | 圆 | 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与其推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弧长、圆锥面积的计算 | 圆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方法;圆心角与弧、弦、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 切线的概念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弧长的计算 |
二十五 | 概率初步 | 概率的定义;用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概率; | 理解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概念;用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概率; | 频率是在一个样本中出现的,而概率是整个事件来说的。 |
下期 | 学习内容 | 重点 | 难点 | 易错点 |
二十六 | 反比例函数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双曲线和直线相交的问题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猜想证明与拓广;双曲线与直线相交的综合问题;有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Y轴无交点,且越来越逼近 |
二十七 | 相似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 理解相似和位似的关系;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如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利用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 比例尺为相似比;相似比的平方等于面积比 |
二十八 | 锐角三角函数 | 对三角函数的准确理解;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 用三角函数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用边角关系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记错; |
二十九 | 投影与视图 | 会画、看某个物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 | 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由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 | 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 |
篇2:高考语文最容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高考语文最容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4、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5、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6、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7、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近十年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1.哀(唉)声叹气2.按(安)装3.金壁(碧)辉煌4.针贬(砭)5.惨(残)忍6.璀灿(璨)7.检察(查)作业8.为人所不耻(齿)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11.看的(得)上眼12.提心掉(吊)胆13.迭(跌)宕起伏14.重迭(叠)15.渡(度)假村16.防犯(范)17.防(妨)碍18.入不付(敷)出
19.扶(抚)慰20.一幅(副)对联21.重蹈复(覆)辙22.竹杆(竿)23.卑恭(躬)屈膝24.鬼斧神功(工)25.勾(沟)通信息26.悬梁刺骨(股)27.全神灌(贯)注28.贵(桂)冠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31.挖墙角(脚)32.不径(胫)而走33.巨(剧)烈34.中恳(肯)35.馈(匮)乏36.兰(蓝)天37.泛烂(滥)成灾38.发楞(愣)39.变本加利(厉)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42.权利(力)斗争43.厉(利)害关系44.姐妹俩(两)个45.了(瞭)望46.假期邻(临)近47.另(零)乱48.年令(龄)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51.揭开迷(谜)底52.神密(秘)53.观摹(摩)54.磨(摩)肩接踵55.买那(哪)个好呢56.批(披)露57.水蒸汽(气)58.欠(歉)收59.亲(青)睐
60.一肚子委曲(屈)61.鸦鹊(雀)无声62.冰雪熔(融)化63.水乳交溶(融)64.垂头伤(丧)气65.善(擅)自处理66.伸(申)请67.出身(生)在晚上68.寻物启示(事)69.受(授)予奖状
70.金榜提(题)名71.品位(味)老师的话72.情况相象(像)73.肖(萧)条74.歪风斜(邪)气75.模形(型)76.反醒(省)77.生活必须(需)品78.弦(旋)律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81.循(徇)私舞弊82.天崖(涯)海角83.沿(延)伸84.流光异(溢)彩85.心心相映(印)86.反应(映)意见87.生死悠(攸)关88.记忆尤(犹)新89.怨天忧(尤)人
90.始终不逾(渝)91.世外桃园(源)92.渊(源)远流长93.震(振)奋人心94.截止(至)年底95.因地治(制)宜96.置(质)疑的勇气97.德高望众(重)98.九洲(州)大地99.化妆(装)成乞丐100.乘座(坐)火车
篇3:高中文科数学是最大拉分项
数学是高考文科的最大拉分项
的高考,除江苏浙江等省之外,依然是750分,语数外各150分,文综300分!但是,从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一本与二本之间,能拉开分的只有数学和英语!语文,最高也不过130,,这已经差不多是状元的分数了,最低也能有110分左右;文综,高的260,270,低的也差不多能230与240;而反观数学,成绩好的能到140以上,差一点的也就刚及格,一科拉分到50分,很可能就滑落到三本了!
所以,对于文科生来说,真是得数学者得高考!如果你现在的成绩还不够好,那么你要小心了,在一轮开始前,你必须把一半的精力放在数学上,让数学成为你最后脱颖而出的拉分项!
高考数学要抓稳80%的分数
但是,数学很难啊!很多家长和同学都会想,数学学了了,前数学都不好,会在这最后的一年中涅槃吗?庄老师告诉你,只要你想,就能帮你实现!
首先分析一下能实现目标的客观条件!高考数学150分,我们的目标先定在120分,也就是卷面上80%的分数,而这都是简单题与中档题,最后难题的30分在数列或圆锥曲线上,即使1分不得,只要抓住前面基础部分,目标也就达到了!
然后,数学有9大模块,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平面向量,不等式,数列,圆锥曲线,选修模块。压轴题主要在数列或圆锥曲线中选择,只要是同学们把这些模块的相关知识都掌握了,那卷面80%的分数就已经掌握在手中了!
期中后的一轮复习,你一定会面临的问题
大部分地区的同学,在结束完5月的期中考试后,就陆续的开始一轮复习了!时隔一年多,再捡起必修一的书,不要以为会很轻松的进行复习,因为你会发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一轮复习是一个铺面的过程,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会复习到!仅就函数部分而言,当你在复习求函数值域的时候,近十种的方法让你在面临题目时不知从何选择;到函数图像的时候,你会发现仅仅会一次,二次,指对幂函数的图像已经不够了,函数图像的对称,翻折,伸缩,平移等让你陷入其中;当到了函数零点,你就可能会崩溃了,高呼求老师放过?!但是,老师放过你了,考试不会放过你!
篇4:考研数学 容易忽略的六大常考题型
考研数学 容易忽略的六大常考题型
第一:求极限
无论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三,求极限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区别在于有时以4分小题形式出现,题目简单;有时以大题出现,需要使用的方法综合性强。比如大题可能需要用到等价无穷小代换、泰勒展开式、洛比达法则、分离因式、重要极限等几种方法,有时考生需要选择多种方法综合完成题目。另外,分段函数在个别点处的导数,函数图形的渐近线,以极限形式定义的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的研究等也需要使用极限手段达到目的,须引起注意!
第二:利用中值定理证明等式或不等式,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证明题虽不能说每年一定考,但也基本上十年有九年都会涉及。等式的证明包括使用4个常见的微分中值定理(即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泰勒中值定理),1个定积分中值定理;不等式的证明有时既可使用中值定理,也可使用函数单调性。这里泰勒中值定理的使用时的`一个难点,但考查的概率不大。
第三:一元函数求导数,多元函数求偏导数
求导数问题主要考查基本公式及运算能力,当然也包括对函数关系的处理能力。一元函数求导可能会以参数方程求导、变限积分求导或应用问题中涉及求导,甚或高阶导数;多元函数(主要为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基本上每年都会考查,给出的函数可能是较为复杂的显函数,也可能是隐函数(包括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
另外,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与实际问题联系极其紧密,是一个考查重点。极值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均涉及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第四:级数问题
常数项级数(特别是正项级数、交错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的本质含义均是考查的重点,但常常以小题形式出现。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对数一的考生来说还有傅里叶级数,但考查的频率不高)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和函数等及函数在一点的幂级数展开在考试中常占有较高的分值。
第五:积分的计算
积分的计算包括不定积分、定积分、反常积分的计算,以及二重积分的计算,对数一考生来说常主要是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这是以考查运算能力与处理问题的技巧能力为主,以对公式的熟悉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为辅的。需要注意在复习中对一些问题的灵活处理,例如定积分几何意义的使用,重心、形心公式的使用,对称性的使用等。
第六:微分方程
解常微分方程方法固定,无论是一阶线性方程、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还是高阶常系数齐次与非齐次方程,只要记住常用形式,注意运算准确性,在考场上正确运算都没有问题。但这里需要注意:研究生考试对微分方程的考查常有一种反向方式,即平常给出方程求通解或特解,现在给出通解或特解求方程。这需要考生对方程与其通解、特解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
这六大题型可以说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题型复习,争取达到高分甚至满分!
篇5:2022中考数学备考各题型拿分方法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中考数学备考各题型拿分方法
选择题
1。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
1。直接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直接经过计算、推理或证明,得出正确答案。
2。图解法: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绘出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应按题干的要求填空,如有时填空题对结论有一些附加条件,如用具体数字作答,精确到……等,有些考生对此不加注意,而出现失误,这是很可惜的。
其次,若题干没有附加条件,则按具体情况与常规解答。应认真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
总之,填空题与选择题一样,因为它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直接写出最后结果。打好基础,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才能既准又快解题。另一方面,加强对填空题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及解题方法,减少失误。
填空题主要题型:
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当然这两类填空题也是互相渗透的,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只不过是考查有所侧重而已。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因此应试时可走捷径,运用一些答题技巧。
压轴题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1、进入考试先审题
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误读了这个题目。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
2、节约时间的关键是一次做对
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简单的题目,就一味地求快,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看不上前边小题的分数,觉得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这是严重的误区。
3、做题顺序: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考试是有一个铺垫的,如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后期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再出现,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进入状态,再去加大难度。
中等生如何在数学方面产生质变
数学落后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七、八年级的基础不牢固,缘木求鱼导致的。数学越往后学,综合性越强,会不时的用到前面的各种知识点。比如九上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就需要用到七八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等、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等零碎的知识,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又会用到整式、分解因式、方程组等一系列知识。如果考生对那些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话,九年级的知识怎么都不可能学好。所以,现在是强化补习七八年级知识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越往后越没有时间。
数学如何补习呢?
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较为迷惑的。我的观点是,一定要以-的济南中考真题和-20的各区模拟题为依据,在理顺知识点的前提下,要分专题做透那些题目,这就足够了,不要盲目的沉迷于五三等各种辅导书,那些书是不错,但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时间是有限的,要找到最高效的方法,事半功倍,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中等生数学作业如何做?
中等生最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作业了,不写吧,老师会批评,自己做吧,确实力有不逮,而且做到很晚弄的精疲力尽还做不完。我的观点是,老师的作业是针对各个档次的学生的,那些有实力考115分以上的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而100分以下水平的就很费劲。所以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基础的题,一定要按时完成,并且搞透彻,下次遇到一定会做。对于拔高题,一定要懂得舍弃,不要为了面子或害怕批评虚耗时间。作业是学习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该怎么学习,考生心里一定要有数。该做什么题,哪些可以暂时放放,都是个学问,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不是每次作业都全对你的成绩就直线上升到110以上的水平。
篇6:高考数学题型占分比重及命题规律
2020高考数学知识点占分比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题,满分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16题,满分20分。
三、解答题:每小题满分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21题,满分60分。
22-24题,满分10分。
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全国卷新课标Ⅰ数学命题规律
1.函数与导数:2—3个小题,1个大题,客观题主要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的应用问题。
2.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考查)或向量与三角结合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以及图像与性质.另外向量也可能与解析等知识结合考查.
3.数列:2个小题或1个大题,小题以考查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为主,属中低档题;解答题以考查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求和、简单递推为主.
4.解析几何: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以考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主,一般结合定义,借助于图形可容易求解,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命题背景,并结合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考查求轨迹方程问题,探求有关曲线性质,求参数范围,求最值与定值,探求存在性等问题.另外要注意对二次曲线之间结合的考查,比如椭圆与抛物线,椭圆与圆等.
5.立体几何:2小1大,小题必考三视图,一般侧重于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中的空间角、距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的考查,另外特别注意对球的组合体的考查.解答题以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为考查目标. 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
6.概率与统计: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独立性检验、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抽样(特别是分层抽样)、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几个重要的分布.解答题考查点比较固定,一般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仍然侧重于考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7.不等式:小题一般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法(一般与其他知识联系,比如集合、分段函数等)、基本不等式性质应用、线性规划;解答题一般以其他知识(比如数列、解析几何及函数等)为主要背景,不等式为工具进行综合考查,一般较难。
8.算法与推理:程序框图每年出现一个,一般与函数、数列等知识结合,难度一般;推理题偶尔会出现一个.
9.选考:几何证明主要考查圆内接四边行、圆的切线性质、圆周角与弦切角等性质、相似三角形、弧与弦的关系、试题分两问,难度不大,图形比较简单,可以考作辅助线,但非常简单;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考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和方程的互化,在极坐标系下的点与线,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参数方程而言,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圆、椭圆、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参数方程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弦长、割线长等的计算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轮换考或结合起来考;不等式近三年主要考查的是解绝对值不等式,但随着参与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的增加,也会考查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等不等式方法,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还不会在新课标全国卷里考。
全国卷新课标Ⅱ数学命题规律
1.函数与导数:2—3个小题,1个大题,客观题主要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像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的应用问题。
2.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考查)或向量与三角结合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以及图像与性质.另外向量也可能与解析等知识结合考查.
3.数列:2个小题或1个大题,小题以考查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为主,属中低档题;解答题以考查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求和、简单递推为主.
4.解析几何: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以考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主,一般结合定义,借助于图形可容易求解.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命题背景,并结合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考查求轨迹方程问题,探求有关曲线性质,求参数范围,求最值与定值,探求存在性等问题;另外要注意对二次曲线间结合的考查,比如椭圆与抛物线,椭圆与圆等.
5.立体几何:2小1大,小题必考三视图,一般侧重于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中的空间角、距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的考查,另外特别注意球的组合体.解答题以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为考查目标. 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
6.概率与统计: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独立性检验、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抽样(特别是分层抽样)、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几个重要的分布;解答题考查点比较固定,一般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仍然侧重于考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7.不等式:小题一般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法(一般与其他知识联系,比如集合、分段函数等)、基本不等式性质应用、线性规划;解答题一般以其他知识(比如数列、解析几何及函数等)为主要背景,不等式为工具进行综合考查,一般较难。
8.算法与推理:程序框图每年出现一个,一般与函数、数列等知识结合,难度一般;推理证明一般与其它知识结合,不单独出题.
9.选考:几何证明主要考查圆内接四边行、圆的切线性质、圆周角与弦切角等性质、相似三角形、弧与弦的关系、试题分两问,难度不大,图形比较简单,可以考作辅助线,但非常简单;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考查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和方程的互化,在极坐标系下的点与线,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参数方程而言,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圆、椭圆、直线参数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参数方程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弦长、割线长等的计算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轮换考或结合起来考;不等式近三年主要考查的是解绝对值不等式,但随着参与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的增加,也会考查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等不等式方法,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还不会在新课标全国卷里考。
篇7:中考数学备考各题型拿分方法
2020中考数学备考各题型拿分方法
选择题
1。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
1。直接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直接经过计算、推理或证明,得出正确答案。
2。图解法: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绘出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应按题干的要求填空,如有时填空题对结论有一些附加条件,如用具体数字作答,精确到……等,有些考生对此不加注意,而出现失误,这是很可惜的。
其次,若题干没有附加条件,则按具体情况与常规解答。应认真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
总之,填空题与选择题一样,因为它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直接写出最后结果。打好基础,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才能既准又快解题。另一方面,加强对填空题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及解题方法,减少失误。
填空题主要题型:
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当然这两类填空题也是互相渗透的,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只不过是考查有所侧重而已。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因此应试时可走捷径,运用一些答题技巧。
压轴题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中等生如何在数学方面产生质变
数学落后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七、八年级的基础不牢固,缘木求鱼导致的。数学越往后学,综合性越强,会不时的用到前面的各种知识点。比如九上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就需要用到七八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等、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等零碎的知识,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又会用到整式、分解因式、方程组等一系列知识。如果考生对那些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话,九年级的知识怎么都不可能学好。所以,现在是强化补习七八年级知识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越往后越没有时间。
数学如何补习呢?
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较为迷惑的。我的观点是,一定要以-的济南中考真题和-20的各区模拟题为依据,在理顺知识点的前提下,要分专题做透那些题目,这就足够了,不要盲目的沉迷于五三等各种辅导书,那些书是不错,但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时间是有限的,要找到最高效的方法,事半功倍,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中等生数学作业如何做?
中等生最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作业了,不写吧,老师会批评,自己做吧,确实力有不逮,而且做到很晚弄的精疲力尽还做不完。我的观点是,老师的作业是针对各个档次的学生的,那些有实力考115分以上的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而100分以下水平的就很费劲。所以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基础的题,一定要按时完成,并且搞透彻,下次遇到一定会做。对于拔高题,一定要懂得舍弃,不要为了面子或害怕批评虚耗时间。作业是学习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该怎么学习,考生心里一定要有数。该做什么题,哪些可以暂时放放,都是个学问,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不是每次作业都全对你的成绩就直线上升到110以上的水平。
篇8:初中最容易“早恋”的3种男生,与颜值无关,班主任:压根拉不住!
在初中校园里,早恋是明令禁止的,但也有一些同学明知故犯,跟老师斗智斗勇,这无疑是初中老师最头疼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出于好奇心理总会跟着异性走,这很容易影响到学习成绩,比如初中最容易“早恋”的3种男生,与颜值无关,班主任:压根拉不住!
1、喜欢运动的男生
无论篮球还是足球,都是他们喜欢的运动,每天放学以后也不回家那么快,总是三五成群的跑向操场打篮球,天黑了才肯走。
在女生的眼里,喜欢运动的男生都自带那种阳光的魅力,不仅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而且给人的感觉很积极向上。这样的男生,他们靠着自己的阳光自信,就能获得不少女生的青睐,所以出现早恋这种情况很正常。
2、成绩好的男生
不管是哪门考试,他们的成绩总是最突出的,无论是哪个学科,都排在班级里面前五名。别人辛辛苦苦做习题,也比不上他们看看书就学会了。
成绩好的男生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学霸级别的男生,被称为女孩子们的男神。因为成绩优秀,脑袋也聪明,女生就会特别崇拜他们,所以出现早恋这种情况也是早晚的事。
3、说话幽默的男生
说话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他们性格开朗,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和他玩。这样的男生,很喜欢和别人交朋友,身边有很多异性朋友围着他绕!
他们除了很会搞幽默以外,甚至还能说一些甜言蜜语,而青春期的女孩子们,就这样被这样的男生吸引住了,说话幽默的男生是最容易早恋的。不过还是提醒一下初中的女孩子们:“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篇9:提分:小学数学最容易出错的16个“小细节”
1.除和除以的区别
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
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这两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因为半圆的周长还多出了一个直径。
3.压路机前进后的相关计算
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侧面的周长。(自行车车轮前进一周的距离也是相同求法)
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4.绳子长短比较问题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5.余数商问题
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6.百分比相关
求xx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7.切忌半个人、半棵树
再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8.改写数应注意
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9.大数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这个数读几个0?
【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0.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1.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22/7
【正确答案】22/7>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一定要写原数排列。
12.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______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2000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1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
13.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卡定义,原题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14.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16:9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15.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9:16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数。
16.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___
【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6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但是没有写该写的单位,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咫尺的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