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樹血達達山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如何快速解答万以内的数字加减法的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如何快速解答万以内的数字加减法的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如何快速解答万以内的数字加减法的技巧
如何快速解答万以内的数字加减法的技巧
01 “凑整”先计算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
53+55+47 23+39+61
解:式=(53+47)+55
=155
式=23+(39+61)
=23+100
=123
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
87+15 54+79 65+18+27
解:式=87+13+2
=(87+13)+2
=100+2
=102
式=33+21+79
=33+(21+79)
=33+100
=133
式=60+2+3+18+27
=60+(2+18)+(3+27)
=60+20+30
=110
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
解:原式
=(38+2)+(29+1)+(19+1)-4
=40+30+20-4
=90-4
=86
02 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
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计算1+2+3+4+5+6+7+8+9
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
=45
计算1+3+5+7+9+11+13
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
=49
计算2+4+6+8+10
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
=30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例题5.计算1+2+3+4+5+6+7+8+9+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解:原式=(1+10)×5
=11×5
=55
计算1+3+5+7+9+11+13+15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1,末数是15。
解:原式=(1+15)×4
=16×4
=64
计算2+4+6+8+10+12
共6个数,个数的一半是3,首数是2,末数是12。
解:原式=(2+12)×3
=14×3
=42
03 基准数法
先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接近什么数字,再把每个加数先按接近的数字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例题6.计算23+22+24+18+19+17
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加项比较接近20
解:原式=20×6+3+2+4-2-1-3
=120+9-6
=123
计算103+102+101+99+98
所有加项比较接近100
解:原式=100×5+3+2+1-1-2
=500+3
=503
04 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题7.计算 400-63-37
式= 400-(63+37)
=400-100
=300
1000-90-80-10-20
式=1000-(90+80+10+20)
=1000-200
=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题8.计算4622-(622+149)
=4000-149
=3851
=3100-359
=2841
3,利用“补数”先凑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题9.计算505-397
523-289
358+997
解:式=500+5-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
=108
式=523-3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223+11
=234
式=358+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355
式=789-(178+122)-390
=99
05 加减混合式的运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题10.计算下列等式
200-20-10-30
100-40+30
解:式=200-(10+20+30)
=200-60
=140
式=100-(40-30)
=100-10
=90
2,带符号“搬家”
例题11.计算 545+47-145+53
解:原式=545-145+47+53
=(545-145)+(47+53)
=400+100
=5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7,-145,+53。而54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54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题12.计算18+2-18+4
解:原式=18-18+2+4=6
篇2:《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梳理知识
昨天晚上同学们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你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
1、复习加法
2、复习减法
3、我们在笔算加法、减法、验算时,都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二、在解决问题中基础练习
出示:
商品
电话机
热水器
电动车
电风扇
打印机
价格(元) 199 311 808 85 600
根据商品的价格和算式,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每道算式思考过去)再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199+311 311+85 199+808
199-85 808-311 600-311
1、指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说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先在心里估算,再笔算(板书:先估再算)
3、同桌调换改,你认为对的就打,你认为错的就打。你的同桌有错请你举手,(老师下去收有错误的作业纸)。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复习课《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复习课《万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4、说说错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的同桌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验算)请大家对这道题进行验算,说验算的方法。
5、小结
6、拿回自己的'作业纸,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错的先找找原因再改错,再请同桌小老师打。
7、如果老师想把表格里的5样商品都买下,大约要付多少钱?(元)
师出示199+311+808+85+600=(元)
2000元和2003元只差几元?(3元)看来大家估得比较准,如果老师带2000元,和老板讨价还价一下,也能全部买下。
三、提升综合练习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师(出示小黑板)
7 2 3 7 2 3 9 0 4 9 0 4
+1 8 +1 8()
-4 3()
-4 3()
9 ()2 9 ()5 4() 8 4 ()2
263+374=(
)185
请每位同学都来猜一猜苹果后面藏着几,写在练习纸上,学生在练习纸上做好后同桌交换改。
①师(指第1题)问:9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指第1题与第2题)
十位上都是2与8,为什么和的十位是一个是1,一个是0
师(指第3题):6是怎样想出来的?
师(指第3、4题):差的十位为什么一个是7,一个是6?
②师:算式里的苹果后面藏着几?
③9个苹果都得到的请你举手,有错的学生上台说说刚才做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正确的又是怎么想的?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金苹果,里面藏着一个数,这个数聪明的孩子是能算出来的。
师:谁能给我三个不同的数字?
师:行,这三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呢?把两数进行相减。
(师写2次),下面用□+□=?再□+□=?就按这方法算下去,你会发现结果是同一个数。
学生探索后问:你想说点什么?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篇3:万以内加减法--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理概括能力。
重点:笔算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过程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验算还有估算。(板书 笔算、验算、估算)
1、笔算
我们已经练习大量的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吗?你认为在笔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可以举例说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反馈!
根据学生整理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不忘加上进位“1“……
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相减不忘减去退位”1“,当中间有0的先向前一位退1再减。
注意判断有没有进位,有没有退位!
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笔算本领更高!
教材33页,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说后练,学生都能正确计算,但是速度快慢有非常大的差异]
2、验算
为什么要验算?(帮助检查计算结果)
复习加减法关系式!师根据回答板书: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师:请从刚才的练习题中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在边上验算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给自己评评星,看自己能获得几星级?
师;强调验算是第二次计算,马虎不得!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通过教师星级激趣,不少学生都能写出2种至3种的验算方法]
3、估算
为什么要估算?可以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片段:
生1:可以检查计算得对不对。
师:你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1:998+1=999 999-998=1
生2:这是验算。
师:是啊,生1说的是验算,估算也是可以快速判断一些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请看:
999+111=1000
生齐说错了!
师:你怎么判断的?
生3;900+100已经=1000了,所以肯定不对了。
生4:999+1=1000,所以一定比1000大了。
生5:999就可以看作1000,加上一百多,不可能等于1000。
师:同学们说得真有道理。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查。在计算结束后,我们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估算呢?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
生6;妈妈买衣服135元和鞋子48元,带200元够不够?
师:谁能用估算来解决生6提出的问题?
生7:够的,135+48不到200
……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估算一般把数字估成整十整百整千。
4、解决问题 32页第2题
阅读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指生回答并板书
上层和中层一共有多少本?
下层比上层少多少本?
三层一共多少本?
上层和中层的和比下层多多少本?
……
师:能给这些问题分分类吗?根据什么分?
同桌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同一类作上相同的记号。
5、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图意完成33页第2题。
我的困惑: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的速度差异很大,课堂上是否应该放慢脚步等计算慢的学生。我一般在较慢的几个学生间巡视,等到完成2个计算题后,才开始反馈。即使这样也要让快的学生等上一会,便鼓励他们多检查或向多星级挑战!但是因为在每个练习环节的一等再等,使课堂的节奏变慢。所以一堂课只能讲几道题,连教材中的无法按时按额完成。最后铃声响起的时候就有学生说:老师,一节课怎么只讲两道题呀?(因为导入时,笔算、验算、估算是一起出现的)
显然,课堂上的"等一等",使学优生无法得到更多的知识练习.如何平衡班级中的两头呢?
就是课堂时间该如何调配呢?
篇4:《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本节课,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设计“过度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1、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
2、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学听,再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他的理由。
3、竖式的计算也教给学生,然后交流展示。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交流算法的目地。
4、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1)“小小速算家”(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3)挑战“神奇的495”。(4)“交朋友”。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此节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篇5: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为加法、减法笔算和加、减法验算。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本单元主要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在教学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尝试、讨论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做到迁移类推,且能通过自己的想像、估算等方法,正确完成笔算。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估算,学生的估算方法越来越灵活和科学。不仅是估算方法呈现了多样化,学生们也初步有了估算的意识。练习五的21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可以怎样走?很多人刚开始无所适从,愣了一会儿后开始笔算,大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君家到邮局再到书店绕弯到超市回家最近,而有个别同学此时是沉默不语,思考片刻后叫了起来:“不对,是从小君家到邮局到书店再回到邮局去超市回家最近,而且他不是算出总路程,而是将中间不同的一段路进行比较75+329(估算结果是400米左右)比440米要近,所以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他们的估算水平、估算意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从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不十分高,老是会错,一问算理都懂,自己也会订正,可动手一算,十道题一般总要错那么一、两道,十分伤脑筋。另外,计算速度也很成问题。
学生计算能力弱,我想能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练习。增加练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类型的补充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但我们还是觉得一上课就端出连续进位、连续退位题让学生讨论步子过大了一些。像减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在解决例题517—348之前,我先补充不退位减法567—346、一次退位减法567—348让学生做,我觉得这些都是新课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是新课程,但是一些好的旧做法还是应该适时地用一用。
(2)题量的增加虽然学生可以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笔算,但是要形成技能技巧还是得一定量的练习。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大数学上笔算。
总之,从整体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乐观,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全面性,在判断题中足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在一些实际应用题中,要求学生可以采取验算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解决问题中,逐渐让学生说出、明白每一步算式所表达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