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称固体饮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
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数控技术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数控技术的进展及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优化我国数据技术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有效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控技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技术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作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其他行业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只有清楚的掌握数控技术的进展及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现状,才能提高整个数控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数控技术的进展
数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数字测量编程而实现的控制机械以及其他设备的自动化工作的一种新型技术,早期的硬件数控技术经过逐步的发展已经成为硬件数据技术+软件数据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这也推动了数控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提高[1]。早在1940年,美国的密歇根州飞机制造公司为了设计和加工飞机叶片框架,将数控技术融入了其中,因此产生了早期的数控技术思想。在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其他公司合作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因此它的电子元器件体型庞大,但是其具有划时代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因此利用先进的综合数控技术,能够综合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多方面的技术成果。
2.数控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955年,在美国Ben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工业的数控机床。从1952年到现在,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第五代,具体进展如下:第一代,最早出现在1955年,数控技术和电子管一起组成,但其体积庞大,消耗功率大;第二代,1959年,数控技术和晶体管共同组成并且采用了印刷电路板,正式跨入了晶体管的时代;第三代,1965年数控技术使用小型的集成电路板作为硬件,其主要优势就是其体积较小,功耗较低,因此其可靠性逐步提高,形成了以三代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硬件功能,因此又被称为硬件数控技术;第四代,主要是1970年的数控技术将小型计算机取代称为专门的计算机,而且都是由软件实现的,它的价格较低,可靠性以及功能性都比较强;第五代,1974年使用数控技术将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在降低价格的基础上缩小了体积,从而使数控技术一体化成为了可能,因此人们通常情况下将第四代和第五代数控技术统称为软件数控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数控技术主要存在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宣传力度问题、内部人员素质问题以及外部宣传问题等,因此目前在计算机时代下,有很多数控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是网络信息会被盗取、数控技术体系不健全、以及数控服务器不稳定等都会影响整个数控技术的发展。
3.我国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数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对数控技术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从而逐步提高我国数控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国数控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3.1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模具加工中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模具加工中,最典型的体现技术,使用新型CAM软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新型CAM软件,例如:UNIG和CIMI软件等,都是很好的模具加工数控软件,主要是在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车间加工编程、电火花编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IMI软件可以加入螺旋加工工具,减少相邻的刀具之间的方面和速度,从而利用软件的新型系统,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保护软件设备和保护作用。优秀的`软件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型模具数据加工方法,可以不断提高模具数据加工的质量,因此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模具加工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3.2将数控技术应用于不锈钢零件加工中现阶段,不锈钢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建筑行业等,但不锈钢材料本质上属于一种难以加工的材料,其在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导热性能差、容易产生积屑瘤、容易加工和硬化、加工的韧性较好等特点,因此加工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分析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的内在机理和方法。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中,不仅使难以加工的不锈钢材料能够得到很好的加工,而且其加工的合格率高达98%以上,这不仅能够提高加工的整体效率,还能保障加工零件的整体质量。这种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的方法也对其他的难以加工的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借鉴和支撑,既节省了加工材料,也提高了加工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4.提高数控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4.1大力宣传数控技术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建立健全数控技术体系,要促进计算机技术能够迅速发展,就要大力推广数控技术,就要引入企业平台,将数控技术与虚拟网络技术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推广数控技术,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中。4.2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数控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内部水平,同时还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经济功能,强化数控技术标准,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数控技术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数控技术库,从而进一步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对数控技术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确保数控技术能够公开、透明的呈现效果,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信息监督机制能够实现整个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从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4.3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素质数控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执行水平,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发展而言,只有数控技术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具备与数控技术相关知识,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监督并且引导各行各业又好又快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人类历史进程发展而言,数控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着支撑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对数据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大力宣传数控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素质,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要想提高数控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充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俊华.基于DYNAFORM软件的冲压数字化修复技术[D].南昌大学,.
[2]杨汉,刘安明,祝云.数字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3,5(10):48-51.
篇2: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一、引言
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模具是制造产品的基础,而如今模具的生产肯定离不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可以连续对进行切换的工序不间断加工,节省了切换工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益,节省了很多的劳动力,这也等于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成本,而且数控机床加工精细,也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质量。
二、模具数控加工的意义
第一,节省了模具制造时间,对开发出来的新模具能够及时制造出来。模具并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为新产品提供一个创造的工具,所以模具的生产并不是大量的,有可能每种模具就只制造一件,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这就要求新模具的开发要跟上产品的更新换代,所以现在新模具的开发时间也逐渐缩短,而数控加工缩短了模具的制造时间,这就给新模具的开发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不仅如此,数控加工精细的特点也使加工出来的模具具有较高的质量[1]。第二,对模具的设计进行误差控制。新模具的开发并不是一制造出来就能生产出所需产品的,新模具的结构往往不是那么固定,即使跟随所需形状和结构进行制作出来以后也要进行产品的试生产,所以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有多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这些修改就要对模具进行重新加工,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外观,对模具的设计必须要进行误差控制,否则将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模具要求表面不能有较高的粗糙度,而数控加工能够对模具内外表面进行很好的误差以及粗糙度控制,使模具的生产更加符合生产商要求。
三、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第一,控制模具误差方面。模具数控加工一般是通过控制数控加工系统误差来对模具的精确度进行控制的,所谓控制数控加工系统就是提高数控机床的稳定性和几何精度,以用来提高数控加工精度,现在的数控加工精度已经可以控制在亚微米阶段,有关专家正在对纳米级的数控加工进行研究。第二,加工应变能力方面。数控机床能够在同一机床和同一数控系统之下加工不同形状的模具,数控加工不像传统加工一样一次只能对一种模具进行加工,数控加工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加工柔性化,数控加工系统通过储存和编辑用户技术经验来进行同机床不同模具的制造。第三,管理方面。通过网络建立多种通信协议,在网络平台上指挥各种工作的完成,比如远程进行监视、远程操作加工程序、网络检测模具质量以及网络进行技术诊断等[2]。除了网络操作机器之外,也在网上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等。第四,智能化系统。计算机控制的加工CNC智能系统控制加工过程,具有自己诊断和自己调整特点的智能系统在加工过程中自动编程加工数据控制加工。
四、国内模具制造技术的回顾与模具
数控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第一,国内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回顾。自1978年至今,我国的模具制造业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0年的发展初期,这个阶段我国主要是靠引进硬件设备结合相应的合资运营方式来进行基础的.制造工艺,这时候我国还不具备模具生产能力,但是引进硬件设备也使我国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后来我国自己制造模具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这一阶段是模具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稳步发展阶段,这时的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用于制造业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机床作为制造业的领先者很早就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模具制造的水平,这一时期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是一次很大的变革,以前不敢想没法制造出来的模具都可以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出来,但是,这一阶段的数控加工技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数控机床制造模具的成本过高,技术不到位,模具质量得不到保证,产量也相对较低,并且这时的数控系统还主要是进口而来,进口成本过高导致数控机床没法得到大量应用,我国的制造能力还是很低;20至今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的阶段,我国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研发所需要的数控系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在国际贸易上我国终于获得公平对待,可以用平常价引进先进的数控机床,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由此,数控技术开始在我国真正的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模具制造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很多新的模具制造技术,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我国还需加快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以达到能对一些高精度的大型模具进行制造[3]。第二,对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前景展望。未来的模具制造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发展:(1)激光加工技术,近几年激光加工技术是模具加工研究的热点,使用激光加工,能使加工的模具更精细化,还能避免磨损以及加工刀具变形等问题;(2)超声波加工,超声波是振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模具制造中使用超声波能对导电材料和绝缘体进行差别化的切削,使切削方法更严密;(3)高压水射加工,将水的压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对材料进行切削,这种方法零污染且适用于任何材料的切割,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有着传统加工技术望尘莫及的优势,其不但能使模具的质量有所提高,也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对制造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但是政府对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非常支持,相信不久我国的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杨扬.基于改进GEP的数控铣削过程物理建模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陈文会.课堂教学建模的探索——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模式初探[J].成功(教育),2013(04):46.
[3]康战,聂凤明,刘劲松,张广平.单点金刚石精密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及发展前景分析[J].光学技术,(02):163-167.
篇3: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背景之下,数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电视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为了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产生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的电视技术存在的弊端,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厚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一个基本的概念,对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4: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中图分类号:TN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08-0001-01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字电视技术随之产生,且相对于以往的电视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和服务的性能。数字电视作为数字电视技术的产物受到许多人们的喜爱,其工作的全部过程都要依靠着数字信号来进行传播,人们也可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随意收看相关的节目。随着数字电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数字电视技术的要求也会不断地提高,所以对于数字电子技术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完善,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1概述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电视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字电视技术的整个工作环节都是通过数字和信号来完成的,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信号的质量好、接收信号的效果好以及画面的质量良好等。关于数字电视技术这一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概括:第一,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数字电视技术不仅仅可以提供电视的基本业务,还可以为人们生活中提供多种不同的业务。而这些额外的业务是要与其他相关的网络技术来具体实现,包括点播视频、教学的远程控制等等。第二,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电视技术的内部系统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数字卫星的电视广播系统可通过卫星所提供的相应传输的渠道为人们直接播放电视节目;数字多媒体的广播系统则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信息的传输,且接收信息的终端不再限制于手机,可以是其他的数码产品;数字有限电视广播系统可使人们利用机顶盒来满足观看电视的需求;数字地面的电视广播系统是指通过电视塔的作用使人们可以利用天线来观看节目。
篇5: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数字电视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电视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良好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且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迅速,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相当乐观。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将近五亿的数字电视观众,且据现有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速度,隔年年底预计将会增加两亿的用户。截止到的年底,数字电视在美国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85%,在全球的范围内也已经到达了85%,自开始,亚洲一些国家开始逐渐普及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用了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基本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因其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所以是一门十分大众化的科学技术。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外界的因素为数字电视技术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相应的挑战。机会主要表现为数字电视技术较传统电视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受群众的喜爱,所以存在着很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存在的挑战变现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也十分发达,所以数字电视和互联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许多信息不再仅仅局限为电视传播,人们通过互联网也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电视技术要不断完善和思考,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找到落脚点。
篇6: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因数字电视技术较以往的电视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当今电视行业里的主力军,深受群众的喜爱。这样的现状为数字电视技术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发展的趋势有如下的几点体现:
3.1高清数字电视。以往的模拟电视技术和当今数字电视技术的主要差别就体现在清晰度的不同,数字电视技术使画面的清晰度远远高于模拟电视技术,所以高清数字电视变成呃数字电视技术的又一大发展的趋势。目前,许多的节目都会以高清的画质出现,根据清晰度的不同可将电视分为清晰、标清和高清三大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节目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会更加的注重视觉上的效果。所以,高清数字电视成为主流也是必然的趋势。
3.2手机电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技术也在不断进行着相应的创新,手机电视的出现为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以手机电视来作为接收的终端,最大的优势则为人们可以边移动边来完成信号的接收。随着现如今手机的普及,很多用户出于方便的本意选择用手机来观看节目,所以手机电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另一发展趋势。
3.3卫星直播电视。卫星直播电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卫星来实现相关的信息传播。较其他的发展趋势不同,卫星直播电视的覆盖面积最为广泛,更好的为老百姓所接收,且在农村等较为偏远的地区也可以观看相应的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只需要提供相应的业务和卫星的信号,这一优势更加推动了卫星直播电视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了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所在,较传统电视技术具有更好的观看效果等。这些充分证明了数字电视技术在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不可或缺,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且数字电视技术能够与信息行业形成很好的融合,进一步的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电视业务,这是科技发展中的一大变革,对其他的行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汉婴,龚晓鸣.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最新进展[J].中国有线电视,,(2):127-129.
[2]彭克发.基于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与营运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6).
[3]阮超豪,贾振雷,潘劲勇等.关于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160-161.
篇7: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推行了低压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总投资2千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万亩,喷微灌面积4万亩。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1万亩。年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增产1000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9(11):66—67.70.
〔2〕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O7,38(5):529—535.
篇8:电子元件失效分析及技术发展论文
电子元件失效分析及技术发展论文
电子元件失效分析及技术发展论文【1】
电子元件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失效分析,它要借助各种分析方法和一次次的检测以确定电子元件失效的原因,找到使电子元件失效率降低的可行性方案。
因为失效分析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需要使用一些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但这会增加很多成本,以下介绍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分析方法和失效分析的思路以及技术发展。
【关键词】电子元件 失效分析 技术 发展
1 失效分析的常用方法
1.1 拔出插入法
拔出插入法是监视将组件板上的电子元件拔出又插入的过程,通过监视判断故障是否发生,确定失效的具体部位。

这种方法看似操作简单,但拔出插入法不一定有效,因为有时会存在特殊情况,例如焊接不牢和接触不良,这些因素会使技术人员产生错误的判断,影响下一步分析的实行。
1.2 感官辨别法
感官判断法就是通过人体的一些感官判断是否故障。
包括眼睛观察电子元件外形是否正常,手触摸电子元件判断电子元件的温度、软硬程度等,鼻子嗅电子元件的味道是否正常,耳朵倾听电子元件的声音判断电子元件工作过程中发声是否正常。
感官辨别法的优势是操作简单,节约成本,但要求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技术人员的判断容易受到环境和感官敏感程度的影响。
1.3 电源拉偏法
电源拉偏法就是将正常电源电压升高或降低,使器件的工作处于异常状态,从而使损坏的电子元件将故障或薄弱环节暴露,以此确定故障电子元件的的位置。
但是电源拉偏法通常适用于器件工作较长时间后造成的故障或是电压波动造成的故障,而且不管是拉高电源还是拉低电源都对电子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会对器件造成一定的损伤,操作不慎就会使器件完全损坏。
1.4 换上备件法
换上备件法就是将怀疑有问题的那个电子元件取下,换上一个新的、合格的备件,如果换上后,整个器件工作正常,说明换下的电子元件是有问题的,如果没有正常工工作则说明有问题的电子元件不是换下的电子元件。
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换上备件法可最终确定器件的故障部分。
但这种方法的缺陷之一是耗时长,操作不便。
2 失效分析的思路
失效分析不仅受技术的限制,还收思路的影响。
为了对电子元件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清晰的思路是必备的。
一般情况下,电子元件的失效分析思路有以下几步:(1)确定电子元件是否失效。
(2)从失效的现象入手,运用理论分析确定某些可能失效的电子元件。
(3)确定排除疑点的方案,对可能失效的电子元件一个个分析。
(4)通过实践,运用分析方法找出失效的'电子元件。
(5)结合理论,分析失效可能存在的原因。
(6)用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找出失效的电子元件。
(7)针对电子元件失效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8)用大量实验检验建议是否有效。
(9)通过对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到更可行、更合理的方案。
3 失效技术挑战
电子元件的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集成电路,未来的集成电路必将向更精细,更精密,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但现有分析技术已经不能适应集成电路的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分析技术必须实现相应的发展速度才能适应它的变化。
3.1 失效定位与电测
失效定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一步步缩小电子元件故障的范围,并最终确定失效的具体部位。
如果是对集成电路进行失效分析,可以将范围从整个电路板缩小到某个范围更小的部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判断、试验,最终确定失效的具体位置。
但是未来的集成电路是朝着规模更大,精细度越高的方向发展,这会使失效定位变得越来越困难。
3.2 系统级芯片
失效分析的另一个难题就是系统级芯片。
随着科技发展,集成电路的电路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大,互联层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使得失效分析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一般的系统级芯片的频率都较高,要想使电子元件故障再现,通过系统级芯片是难以实现的。
3.3 新材料处理
失效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物理分析,对物理分析影响较大的是金属化层,传统的金属化层材料,如二氧化硅、氮化硅、铝等都已经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分析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
但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也被应用在集成电路上,同时因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人员对新材料的相关属性并不了解,这使新材料的处理面临着难题。
电子设备提高其可靠性是通过不断与失效作斗争实现的,通过对电子元件进行失效分析,研究失效原因,找到失效的原因,发现电子元件本身存在的缺陷,针对电子元件自身缺陷进行工艺上的改良,使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得以提高,最终使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运行正常,某种程度上也会使电子设备或电子系统的寿命增加。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电子元件的失效分析技术发展的也也越来越快,很多都使用到高科技产品进行失效分析,例如光学显微镜分析技术、红外分析技术、声学显微镜分析技术、液晶热点检测技术、光辐射显微分析技术、微分析技术等。
但传统的分析方法仍然有它自己的优势,在依赖高科技产品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分析方法及技术。
参考文献
[1]徐爱斌,刘发.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促进国产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05).
[2]武金锋,万传波,徐皓,毛玉鹏.角度传感器失效分析及工艺控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04).
[3]张军,陈铮,唐建锋,刘超.DC/DC模块输入端电压反加后的影响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03).
[4]付军.安富利公司电子元件部推出的“未来之家”在中国数字家电展览会上抢尽风头[J].集成电路应用,(01).
[5]何小龙,吴先献.对电子元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综合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06).
电子元件产品开发与市场发展趋势【2】
[摘 要] 中国电子元件需求形势良好。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汽车电子、PDA、互联网应用产品、机顶盒等产品的迅速启动及飞速发展,将极大地带动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元件 市场前景 发展趋势
电子元件主要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波器、天线等是一大类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
电子元件与电子器件共构成电路的核心部分,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基础。
电子元器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中间产品,介于电子整机行业和原材料行业之间,其发展的快慢、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发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5年~,我国的电子元件市场将出现高速增长。
篇9:无线通信息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有过程:1832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它传送的信息是由众所周知的点划码组成的,即人类最早的通信是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的。以后贝尔又发明了电话,并由此造就一个电信产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通信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又进入了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早在18,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对于第三代移动TMT-2000纷纷参与标准的制定,经多次融合努力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5类RTT技术标准共6种方案成为最终结果。中国的TD-SCDMA方案也已成为其中之一。应该指出,UTRAWCDMADS及TIAcdma2000MC的相应起步样机已经诞生,包括以GSM、csmaOne后向兼容为基础的第二代半过渡设备(G)EDGE、cdmaIS-95BHDR(2.4Mbit/s峰值速率,64QAM调制)及cdma2000-1X等亦已推出。
此外,为接续Internet移动游览应用的无线应用协议(WAP)与无线连接技术蓝牙(Bluetooth)已经产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接入网可分成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光缆同轴混合接入网、铜线电缆、对绞线、电话(一般为铜线)接入网等等;无线接入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它从概念上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即不需要缆线类物理传输媒质而采用无线传播手段来代替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无线接入网品种繁多,如移动卫生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一点到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微波蜂窝的无线本地接入系统(PHS、PAS、PACS、DECT)等。短距离之内的接入技术主要有蓝牙(Bluetooth)、红外线、DECT、IEEE802.11和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HomeRF等系统。继广域网(WAN、Wind、AreaNetwork或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之后,最近人们又提出了“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这一新概念将小范围应用提升至网络理论的高度。在短短的时间,WPAN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新热点,WPAN的研究组成立不到1上,就演变为IEEE的专门工作组IEEE802.5(即WPANWorkingGroup,于193月成立),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比较而言,Bluetooth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它正根据WPAN的概念向前发展。事实上,Bluetooth和WPAN的概念相辅相成,Bluetooth已经是WPAN的一个雏形。从它最初由Ericsson,IBM,Inter,Nokia和Toshiba公司作为原始发起组织而推出,1年多时间已吸引了近2000个国际上有影响的公司参与。年底,美国的4家公司3COM,Lucent,Microsoft和Motorola,与上述5公司一样作为Bluetooth的发起组织,使它在与SWAP、IEEE802.11等类似应用标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前景更加明朗。为了推动Bluetooth的发展,Bluetooth的标准是非专利的,Bluetooth已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预计不远的将来就可成为小范围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国际标准。总之,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
3、今后无线通信技术的趋势
21世纪的电信技术正进主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未来十年将是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IP技术的兴起,正深刻的改变着电信网络的面貌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走向。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宽带化、分组化、综合经、个人化、主要特点体现为以上几个方面:
(1)宽带化是通信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光纤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网络的宽带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而无线通信技术也正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无线传输速率将从第二代系统的9.6Kbit/s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高速率2Mbit/s发展。
(2)核心网络综合化,接入网络多样化。未来信息网络的结构模式将向核心网/接入网转变,网络的分组化和宽带化,使在同一核心网络上综合传送多种业务信息成为可能,网络的综合化以及管制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的融合。接入网是通信信息网络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未来网络可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接入核心网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业务。在技术上实现固定和移动通信等不同业务的相互融合,尤其是无线应用协议(WAP)的问世,将极大地推动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进一步促进移动业务与IP业务的融合。
(3)信息个人化是下世纪初信息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移动IP正是实现未来信息个人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手机上实现各种IP应用以及移动IP技术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移动智能网技术与IP技术的组合将进一步推动全球个人通信的趋势。
(4)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主导地位的形成,现有电路交换网络向IP网络过渡的趋势已不可阻挡,IP技术将成为未来网络的核心关键技术,IP协议将成为电信网的主导通信协议。随着移动通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引入,用户将在端到端分组传输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打破传统的数据接入接式。以IP为基础组网,开始了移动骨干网IP应用的实践。
4、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数字化社区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非常的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设备也都有电脑控制。如果它们之间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的话,这将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Bluetooth技术为我们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Bluetooth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PSTN、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LAN、WAN、xDSL(xDigitalsubscriberloop)等网络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Bluetooth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目前它用1Mb/s的速率已完全可以胜认这些工作,将来根据IEEE802.15的发展计划,可以将速率提高到20Mb/s以上。我们可以使用无线电缆来连接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电子设备,甚至包括键盘、鼠标等也采用无线传输。我们拥有一个无线公务包,以便携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
Internet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Bluetooth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不可不受内存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装上Bluetooth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装上Bluetooth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Bluetooth的硬件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装上Bluetoot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Bluetooth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Bluetooth构成的无线电电子锁比其它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电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如添茶、加饮料等)将更为方便等。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可以随时监视家庭中的冰箱存量的变化,从而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再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可以实现网上购物。
未来的信息家电将以Internet和家庭网络为基础、以无线连接实现双向传输,是具有一定智能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相融合的信息产品。以蓝牙技术设计的数字手机、家庭及办公室电话、小型PBX等电话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蓝牙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入式,顺应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潮流,在信息家电和移动通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蓝牙技术自提出以来,在短短的2年内已风靡全球。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1999年蓝牙技术的产品全球销量几乎为零,猛增到3670万美元,将在到1.26亿美元,可达到到6.99亿美元;,全球使用蓝牙技术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将达到1.5亿台,使用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将达到2500万部;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将使用蓝牙技术,20全球将推出6.7亿台使用蓝牙技术的信息家电。
回顾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的移动性与无缝隙覆盖多媒体综合业务需求将愈来愈突出。频谱延伸至毫米波、亚毫米波的电磁“无线光纤”乃至激光与粒子通信范畴的无线通信将有愈来愈广阔的活动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市场是发展的驱动力。尽管我国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目前的移动电话和网络用户普及率还很低,面对我国12亿人口,我国在网络规模和容量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竞争局面的形成,促使运营企业积极拓展新业务、新应用,向用户提供丰富的选择,以满足用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上的应用开发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积极促进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国际社会与全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贡献力量。
篇10: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分析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矿山软件虚拟矿山
论文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矿山建设逐渐成为矿山研究热点之一。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成三维的“虚拟矿山”,直观地显示矿山的地质情况和巷道分布情况,可向设计者、审查者、公众展示…个三维的、动态的矿山。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设计、技术改造及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1虚拟现实技术及软件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可利用计算机产生一个以自然的视、听、触等功能感受的三维环境,人们可以方便地对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式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控制。它以仿真方式给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变化与相互作用的界面,使用户可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它具有多媒体信息的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逼真的矿山工程环境对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为了给用户创建一个能使其感到身临其境和沉浸其中的环境,必要的条件就是根据需要能在虚拟现实系统中逼真地显示出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对象:不仅要求所显示的对象模型在外形上与真实对象酷似,而且要求在形态、光照、质感等方面十分逼真。
目前,相关软件发展迅速、种类较多,其中常用的软件有MultiGenGreator、Vega、OpenGI以及我国图灵公司的VRMAP、适普公司的IMAGIS等。
1.1模型构建软件
MultiGenCreator是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广泛用于视景仿真、虚拟城市、模拟设计、交互式游戏等。它在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可生成逼真的场景,可进行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和地形生成。它的层次细节、多边形筛选、逻辑筛选、绘图优先级、自由度设置等高级功能使得其数据格式OpenFlight在实时三维领域成为流行的图像生成格式。该软件可接受DXF、DEM和其它矢量格式的数据与AutoCAD和GIS软件结合方便。
1.2支持视景生成的语言——OpenGL
应该使用已有的商品化或标准化的图形库和程序设计语言来设计与实现虚拟环境,其中OpenGI(服务器)及其支持系统就是这样一种可选用的图形生成环境。OpenGI可按函数库的形式被C语言调用,也可以被窗口系统直接调用。OpenGI是使用专用图形处理软件接口,该接口目前由几百个过程函数组成,用以支持用户对高质量三维对象的图形和图像进行操作。
penGI指令的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即一个程序(客户)提供指令,该指令由OpenGI解释并处理,它直接执行3D及2D图型的基本操作。这些操作包括转换矩阵、光照模型和光线跟踪、反混淆方法、z~Buf以及像素更新操作等。OpenGI也支持双缓冲技术,该技术提供了生成动画效果图形所需要的机制,使所生成的图形能够像电影一样平滑运动。
1.3视景漫游软件
Vega是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应用于实时视景、声音仿真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高性能软件环境和开发平台,由Lynx图形化用户接口和Vega库组成。利用Vega库函数可在Lynx中建立漫游所需要的场景、窗口、通道、运动和碰撞方式,可以定义对象的初始化参数并建立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2地质构造情况的模拟
对于矿山技术人员来说地质构造情况非常重要,如果对煤层、岩层、含水层、流沙层以及断层和褶曲等情况的推断有偏差,或图形表现不直观易懂,则在建井或生产过程中就可能发生塌方、突水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用虚拟现实软件可以根据地质体的三维分布,使矿井的规划设计更加直观方便。
综合国内外现状,三维地质体的绘制有块段、表面、实体和断面建模法等。
MultiGenCreator中需要的曲面数据是ded或。dem格式,使用GIS软件Arolnfo、用插值方法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然后转成USGSDEM格式,将其导入Creator就可以生成煤层曲面。然后,通过光照、着色、纹理、渲染等处理三维地质体更加逼真。
3地形地貌及地物的模拟
地形地貌和地物的建立需要相应的三维数据。如果有研究区域的纸质地形图,可以用扫描数字化的方法得到平面数据,按照图上的标注得到高程数据;如果已有该区域的电子地图,则可直接使用或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得到需要的数据;如果没有上述数据源,则需要由野外测量获得。
地形生成与地质曲面生成过程类似,先用ArcInfo将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高程点进行数字化,把图上标注的高程值输入到属性表中,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然后转成USGSDEM格式将其导入Creator生成三维地形。
对于建筑物、道路、围墙、河流、湖泊等的建立,先用Auto—CAD进行数字化,得到其平面位置。将得到的*.def文件导入Creator,并与地形匹配。如果建筑物比较规则,则直接将其底面按照高度拉伸为立体,如果建筑物造型比较复杂,则需要分成规则的几部分进行构建。
4矿山井下巷道建模
目前,矿山信息主要是通过CAD格式的双线采掘工程平面图来表达。首先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高程信息,利用CAD中的`三维多线段重新描绘巷道,同时将高程信息赋予每个节点,实现巷道的单线显示,井筒和巷道设计要布置合理,尽量避免穿过断层、褶曲、含水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尽量减少矿井建设和生产地面的影响。
使用MultiGenCreator进行设计,用圆柱体表示井简,用半圆型截面的柱体表示岩巷,然后进行模拟生产,以发现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设计方案完成后可模拟不同设备、不同开采方式的生产系统进行生产,从而达到优化矿井设计和生产系统的目的。综合考虑地质和技术条件、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5虚拟巷道系统的建立
虚拟巷道系统是对矿井真实巷道多分辨率的三维虚拟表示,建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基于web环境下的可交互的、真实巷道的三维可视化表达,用户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巷道虚拟环境进行任意的浏览和观察,并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交互。
5.1矿井巷道的建模
矿井中各种实体大多是三维实体,其表面为不规则曲面,且内部矿体品位分布不均匀。对于矿体的外形,可用一个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来确定。为确定矿体的范围,要经地表勘查、地下勘探及推估等手段来完成。在浏览器上发布三维实体模型,可通过将现有的三维矿体模型中存储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范转换为系统可接受的格式得到。要在MuhiGenCreator中构建三维矿井巷道模型,首先应进行简单的坐标转换,这是因为MuhiGenCreator中采用的坐标系和地学中实际采用的坐标系的含义有所不同。MultiGenCreator中采用的坐标系为符合右手规则的空间坐标系,是以MuhiGenCreator浏览器中用户区的中作为其坐标系的圆心,基底坐标为XOZ面,y表示高程。其坐标长度以米为单位,标准角度以弧度为单位。因此,为使它与人们通常采用的地学坐标系保持一致,应将原来矿井三维实体的(,Y,:)坐标转换为MuhiGenCreator坐标系中的(,Y,Z)。转换后的三维实体坐标应满足虚拟场景中所采用的局部坐标系显示的需要。由于矿井实体坐标的数值一般相当大,而实际显示坐标值的前几位高位数据对图形形状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将地理坐标数据各分量同时做一预选。
5.2虚拟巷道场景的绘制
对于规则格网构成的矿山地表模型及矿井实体的顶底板数字表面模型,可用ElevationGrid节点构建。该节点能很容易有效地设计创建一个位于局部坐标系X()Z平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域造型。该造型用高度值组成的标量阵列描述,阵列指定了表面每个格网点上的高度。和z方向的栅格点数量可以分别用xDimension和zDimension域建立。xSpacing和zSpacing域值指定了栅格行和列之间的空间。Height域的值指定了每一个栅格点的海拔高度,基底上的每一个栅格点都与height矩阵中的一个海拔值相对应;colorPerVertex域指定为TRUE或FAISE,表示color域中指定的颜色是用到ElevationGrid节点的每个顶点上(TRUE),还是应用到每个四边形上(FAISE);此外,通过建立solid域值,所有的海拔栅格都可以当作实体。
对于由不同的三角面构成的复杂地表模型,则需要用MUITIGENCREATO提供的万能几何节点IndexedFaceSet来创建,它有coord与coordlndex两个域,与IndexedFaceSet节点中的两个域类似,前者提供了一个节点,列出了构造面几种所有面的坐标。Coordlndex域的值提供了一张描述一张或多张面周界的列表。其中每一个值都是整型索引,并且每个索引都指定了在coord域内的坐标列表中的一个坐标。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要求建立三角网的各个三角面按照法线方向向外的法则。
6结语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矿山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这样在矿山设计或研究阶段,科研人员可以置身于矿山虚拟环境下直观审视矿山,按照设计给定的工艺方法和参数,选择设备及确定生产模式。从基建到闭坑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进行实时修正。设计结束后,设计单位、矿山企业可向审查者、公众展示一个三维和动态的矿山。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设计、技术改造、生产中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古德生.金属矿山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A].香山科学会议第175次学术讨论会[c].北京:.
[2]乔林,费广正等.OpenGI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30~134.
[3]齐安文等.三维地学模拟述评及其矿山应用关键问题.《中国矿业》.2001(5):10.
[4张瑞新、任延祥.虚拟现实技术及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27
[5]李青等.虚拟现实技术及矿井工业广场的可控可视化研究.《计算机仿真》,1998(2):19.
篇11: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1广电工程技术的相关概述
1.1抗干扰技术
科技不断进步,广电工程已经实现现代化发展,广电工程主要是应用卫星进行传输的,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等特点。在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抗干扰问题。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点面信号的传输模式,该模式的运用会涉及很多方面的技术,一旦处理不善,就会由于受到电子干扰而导致电视广播的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播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投入,已经研究出解决该问题的地球站抗干扰技术,该技术得到认可并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大口径天线中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1.2光纤技术
光纤技术也是广电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该技术的重点是光线技术的传输和选择,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光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光纤技术的传输水平,使损耗不断降低,需要对光线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使光纤信号能够传输到规定的位置,从而减少信号的泄漏。到目前为止,光纤技术已经在互联网信号的传播以及电视等各个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广泛应用该技术。例如,网络宽带传输就主要应用的光纤传播技术,电视信号的传播也主要靠光纤技术。
篇12: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2.1广电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的广电工程建设领域发展比较缓慢,严重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广电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广电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当中,有很大部分都是专业水平较低的人员,只有极少数的`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很多的广电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无法编制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广电工程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指导,非常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广电工程技术水平的综合提升。
2.2广电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我国招投标制度实施比较晚,而且国家对于广电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监管不太严格,以至于很多广电工程建设单位不严格遵守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不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致使广电工程建设招投标程序十分混乱,广电工程建设招投标形同虚设,而且广电工程建设的合同也不太规范,没有对工程工期、质量等作出明确要求,加之广电工程建设监管不到位,致使广电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材料不合格、工程预算严重超支、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等各种问题。
3广电工程技术实现更好发展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对广电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工程建设顺利与否,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工程建设的实施主要靠人来进行,广电工程建设质量能否提高直接取决于广电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而广电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整个广电工程建设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现如今,我国的广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较少,因此广电工程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地组织本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广电工程大学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广电工程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广电工程建设单位还应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并聘请国内有名的广电工程技术专家为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工程专业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电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十分有利。
3.2建立并健全广电工程建设监督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则无国家”。同样,广电工程建设也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范,而且还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体系来约束广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避免违规行为的存在。对广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工程监督监察部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权,并根据广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方案,实行工程责任制,才能保障广电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涛.探讨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13):64-65.
[2]葛成英.初探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32):29.
[3]于久富.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5(7):92-93.
[4]赵晓璐.浅谈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电子制作,(10):142.
篇13:金属镁生产工艺进展分析论文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镁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就金属镁的生产工艺而言,其的生产方法,大致基本上有几种,包括电解法还有热还原法。就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其金属镁的生产效率,原材料的利用率都会有着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金属镁;电解法;热还原法;工艺进展
就本文而言,主要是根据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首先要先了解金属镁的用途,再有就是关于金属镁的具体的生产工艺。
1金属镁的用途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镁是属于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类金属纯净物。而且比金属铝的密度小。作为金属镁,其的运用主要是在镁合金的生产方面还有一些炼钢技术也需要金属镁的参与。不仅如此,金属镁还能作为保护层对一些特定的物体进行保护,还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金属镁的用途日益增加,在我们看来,现在是一个交通很发达的时代,高铁,飞机等等都成了我们自己出行所必要的。刚才上文说过,金属镁的用途之一就是生产镁合金,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因此,对于刚才提到的飞机高铁等等原材料的使用也是很需要镁合金的。镁合金的一些性质往往都优越于其他的材料,因此在军事方面,医疗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铝合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篇14:金属镁生产工艺进展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金属镁的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就目前现在的情况看来,金属镁的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方法,其一就是热还原法,其二就是电解法,这两种方法又可以细分为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以及特殊用途。
2.1热还原法热还原法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硅来实现对金属镁的提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原料有碳化硅,氧化钙还有纯净物硅,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就是高温和真空,高温时其的温度要达到1100~1250摄氏度。我们所知道的热还原法制造金属镁时,按照所需要的反应设备的不同,又分为好几种不一样的方法,但他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根据设备的不同,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为皮江发,巴尔扎诺法,玛格尼法,MTMP法,现在就这四种先进行讨论。
2.1.1皮江法皮江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一种生产金属镁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需要的原材料有白云石矿,萤石,硅矿,焦炭还有废铁。在生产过程中现将白云石矿在回转窑里进行煅烧生成白玉石,然后将其进行粉碎,然后将萤石粉碎,将两者的`混合物放入混合球中,还有将硅矿,焦炭,废铁放入电弧炉中进行反应再进行粉碎生成硅铁粉末,将其与混合器中的混合物放入制球机中,再投入还原炉并加入包含硅铁,萤石的球团,经过还原反应就会生成镁晶体,然后在再融化提纯,生成金属镁。该方法生产的时间周期差不多是10个小时左右。其的工艺流程差不多分为了3各阶段,包括预热期,低真空加热期还有就是高真空加热期。
2.1.2巴尔扎诺法巴尔扎诺法是在皮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基本的工艺流程与皮江法很相似,不过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他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对白云石以及硅铁进行压制变成团块而是直接利用电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就这样而言是一种比较节能的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被巴西的一家公司所采用。
2.1.3玛格尼法玛格尼法在1960年前后发现的,在我们看来其追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的是比较节能的一种方法,不过其的反应周期比较长,比起皮江法是十个小时来睡,其反应时间差不多是他的两倍,一般为16~24个小时。在反应容器内,容器内物质的形态一般那都是液态,再有就是他的反应温度也是比价高的,一般都超过皮江法的上线,都有1300~1700摄氏度。在生产过程中吗,金属镁是以气态或者液态的形式生成与冷凝器之中。
2.1.4MTMP法MTMP法是一种更加连续的一种制造金属镁的生产技术。在制造过程中,他的反应温度要求更高,要1700~1750摄氏度,最后金属镁的生成也是在冷凝器中生成。以上四种就是金属镁的热还原法在不同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些效果。
2.2电解法就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要节能的要求来看,电解法或许更受我们的欢迎,因为电解法的生产工艺是比较先进简单的,而且具有能耗低的特点。电解法的核心就是用直流电来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使之分解成为镁跟氯气。就电解法看来,根据不用的原料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方法。一般可以划分为道乌法,氧化镁氯化法,AMC法等等。接下来我们就这些中的一些进行细致的讨论。
2.2.1道乌法道乌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电解法,他的原料也是很容易得到的。其原料包括海水还有石灰乳,运用这两种原料来提取氢氧化镁,然后将其与盐酸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溶液,在进行电解,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生产方法,节能而且还节省成本。2.2.2氧化镁氯化法氧化镁氯化法的生产原料是光卤石,在经过流化床之后,将其加入焦炭还有氯气之后放入氯化炉,进行反应之后在进行电解生成氯气,金属镁,还有氯化钾,生成的氯气将其进行收集用于氯化反应,实现循环利用,节省资源,实现节能。电解法除了这两种,还有好几种。最有特点的一种就是斯诺克法,气质姐利用的是氯化镁,在高压,电解的情况下提取金属镁。说其特别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不用使用氯化反应来制取生产镁的原料。
3结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认识到到了金属镁的使用范围,以及其的最基本的生产的方法,一种就是热还原法,一种是电解法。随着我国科学的不断发展,我认为这些方法都在朝着更加方便,更加经济的方向发展。这些方法都在不断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军,何良菊,李培杰镁合金熔体净化工艺的研究(7).
[2]吴伟,邹智厚,马春艳,杨林,陈立佳,刘正工艺参数对压铸AM5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2005(z1).
篇15:石化工业节能工艺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0引言
石化工业在我国所有重工业行业中,是能耗较高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化工领域内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的能耗已经开始逐渐降低,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前整体的能耗降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化工产业技能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还有不小的空间。
篇16:石化工业节能工艺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化工工业技能技术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当前化工行业的大致情况。下面笔者将举例阐述石化工业节能工艺技术的发展。
1)环氧氯丙烷新技术。来自于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所研发的环氧氯丙烷高温氯化法环化新技术,这一项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已经通过了中石化集团的技术检定,该项技术相关的设备装置优化了操作,同时提升了环化反应收率,污染以及能耗都得到大大的降低,该项技术曾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同时结合其它国家的技术,通过多年的不断研究与实验,对原有的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得技术指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为化工工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聚丙烯新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由山东东明恒昌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真空回收和低温精馏丙烯回收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经过一定的改造与升级后,大大降低了聚丙烯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降低的污染与能耗,除此之外,操作便捷也是其一大优势,综合起来让这一技术成为集合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优势技术。
3)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合成氨的节能降耗是很多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利用深冷原理开发出了这套技术,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不需要额外动力合成氨,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与使用。这是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出的成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调研,不断的尝试,最后总结出不少技术经验。这项技术投入使用,适合合成氨企业的合成氨回收效率得到提高,降低了成本,每年至少多出几百万的经济效益。
4)新型合成氨新型催化剂的研究推进。合成氨工业企业除了面临上面所提到的回收问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高效氨合成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就是当前合成氨企业技能减排的一个大的方向。由浙江工业大学等研制出的新型氨合成催化剂Amo-max-10型氧化型等催化剂,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被广泛的运用在国内很多的合成氨企业。
5)异丙醇胺制备新技术。这项技术目前有南京宝淳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对提高我国烷醇胺生产工艺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节能节水效果,也降低了能耗,作为一项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益。从以上阐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化石工业的节能技术正在不断的推进与发展,很多的企业致力于对节能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化工型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对化工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从上面的阐述我们也能够发现,当前我国化工业的节能工艺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突破性的进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积累的基础上。
3结语
化工业作为我国重工业的刚需行业,在发展中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化工行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近些年化工业节能工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能够提升的空间,技术改进后,大大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为化工企业的“双赢”局面做出了一些贡献,当前化工业的节能工艺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与运用的力度,才能让我国的化工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