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雅瞳庸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大垄双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大垄双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大垄双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
大垄双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
地膜玉米是一项玉米种植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一般比不覆膜玉米增产100千克左右,增收90元以上.
作 者:李春艳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农业站 刊 名:现代农业 英文刊名:MODERN AGRICULTURE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篇2: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技术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技术.通过选用良种、种子处理、选地选茬、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科学进行化学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利用,可实现高产.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2009 25(11) 分类号:S513.048 关键词:玉米 大垄 覆膜 栽培篇3: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1 选茬整地,改垄夹肥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外均可种植,这两个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片种植,整地改垄前每667m2施农家肥2 000~2500kg,然后用轻重耙耙一遍.起垄的方法是4:6间作起垄法.用七铧犁摘掉一个铧,用六个铧.左侧两条大垄与铧之间调到97.50cm,右侧三条小垄铧与铧之间调到65cm,这样往返作业即形成4:6间作区.
作 者:吴春祥 秦海秀 作者单位:依安县依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548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篇4:春玉米种植技术
首先是要选好良种:春玉米要选择生育期在112天以上,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单果穗、大粒型的良种,比如像农大108、沈试29、唐抗8号等。播前要精选种子,去掉小粒、病粒、秕粒的种子,晒种2?D3天,这样能够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早出苗,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子孙苗,提高幼苗的整齐度。 二是要提倡种子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50克甲按铃,加一支“必多收”拌20公斤玉米种,这样可以达到防治地下害虫和提早出苗的效果。
三是选择最佳播种期:春玉米要求墒足5月初,春白地经秋耕,冬灌后,早春应该耙轧保墒,高产田在墒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时间在5月5日-15日。一般田播期为4月25日-5月5日左右。
四是增施肥料:要增施磷、钾肥,调整好氮磷钾的比例。亩产1200斤玉米,每亩可施二铵2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实现全面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0.7∶0.5。
五是要掌握种植形式和密度:春播玉米提倡等行距平播,农大108,沈试29,唐抗8的行距是1.8尺,株距0.95尺,每亩留苗3500株。高油115的行距为2尺,株距1尺,每亩留苗3000株。
最后再说说播种技术:有条件的村应提倡机播或双耧播种,播量为每亩2公,要注意种、肥分离,肥料施放在种子下方3-4公分的地方,以防止烧苗,同时还可以促进种子根下扎。没有条件的可以用小铧子开沟,手工撒籽,播量为每亩2.5-3公斤。
篇5: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初探
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初探
玉米是凌海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多年来玉米单产始终徘徊不前,高产地块产量为12 000 kg/hm2左右,低产田产量只有6 000kg/hm2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的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逐年高涨,对玉米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及相关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通过对玉米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的研究,以便使玉米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 者:冷静 李君 作者单位:冷静(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200)李君(辽宁省凌海市金城原种场,1212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5 关键词:篇6:小议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小议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玉米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且品种繁多,产量较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玉米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髙的农作物。当前玉米在我国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但玉米的总产量却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鉴于此,针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并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
1合理选种
1.1深入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玉米品
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玉米品种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对玉米品种的实际需求,着重、科学、认真地研究玉米的实际销售状况以及各类玉米种类的市场回收行情,进而对玉米进行科学选种,并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种植技术的推广。
1.2详细分析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情况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受到其所生长的土壤和日照情况的影响,玉米也是一样,土壤肥沃与否、日照热量充足与否都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生长。一般玉米的生长周期越长,产量必然会增长,质量也会提高,同时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也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此外,其产量与其生长还受到种植地块的湿度、温度、酸碱度及土地坡度等的影响。
1-3针对当地病虫害情况合理选种为合理地选取玉米品种,保障种植效益,需要对当地一些已经遭受病虫害危害的玉米品种进行研究,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从而解决玉米种植品种遭受病虫害的现象,以免在玉米种植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上遭受损失。
总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值。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一定要选择颗粒丰满、抗干旱和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从而达到提升玉米产值的浦目标。麟,优质的`玉米品种在提高玉米成活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娜[步提高玉米的产值。优质的玉米品种自然灾謝,损失也会相对跡。
2合理栽植
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生长尤为重要,过密或者过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农作物营养吸收不全面,进一步抑制作物的生长。首先,需要依据具体种植土壤的肥力和土质进行科学的种植。针对土壤肥力比较高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地方,则必须适当稀植。同时,还需要根据所选玉米品种自身的种植要求来合理栽植。此外,在合理栽植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土地中土壤的具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合理密植。
3科学施肥
土壤肥料对于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不同生育时期应选择增施不同类型的肥料,以满足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具体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要养料、磷肥为辅助养料的原则。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配比的科学性,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相互间的比例,与土壤成分、温差及施肥方法的不同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程度存在不同,简单来说,玉米幼株对于氮的吸收量比较少,待玉米到了拔节和开花阶段,对氮的吸收量达到50%以上,在玉米灌浆的生长时期,对于氮的吸收量相应减少,一般在40%左右。而玉米对于钾元素的吸收,在授粉过程中为50%以上;在灌浆高峰期的生长阶段,玉米吸收的元素全部是钾元素。此外,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肥方法要科学。在给玉米增施肥料的过程中,应深施基肥,以保证玉米幼苗期和生长后期的稳定性;科学选用安全合理的原料作为种肥,不断满足玉米种子发芽阶段和幼苗期生长的不同营养需求。与此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合理施用追肥、孕穗肥、花粒肥及叶面喷肥等,最终保证玉米在其生长阶段中的不同营养需求。
4、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5、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髙玉米种植的产量及质量,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回报,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对玉米资源的大量需求,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农业发展,提髙国家GDP总值。
篇7:生姜间作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生姜间作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生姜和玉米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高矮秆作物的立体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种植效益.
作 者:喻文凤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农技推广站,6742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22) 分类号:S5 关键词:篇8:浅谈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论文
摘 要:为了适应机械化种植,必须改变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本文从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方面进行论述,提高玉米产量的策略。
关键词:玉米; 高产; 种植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值得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平原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很适合玉米的生长、种植。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宣传,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普及机械化生产。但是一些较偏远的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小,质量差,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篇9:浅谈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论文
2.1 改革种植方式
多数地区都以清种为主,即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量插以黄豆等低矮作物。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二比空种植形式,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另外,还可以采用玉米与大豆等低矮作物的交换带间作种植方式,增加玉米之间的间距,提供玉米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生长必需能源,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2.2 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在不改变原垄宽度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双行的方法,实行小轮耕。发挥边行的优势,将玉米垄的通风、采光等做到最好,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对玉米实行覆膜技术,有增湿、保肥、早熟、增产等功效,是玉米增产的新技术。
3 其它种植技术
3.1 合理选种、处理种子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所以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高产种植的成败。在玉米种子的选取中,应选晚熟或者中晚期成熟的高产的种子,同时,优良的杂交品种亦是首选。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提前进行育苗,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另外,气候适宜的地区可以先晒种,进行种子包衣,还可在温水中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3.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应该在适宜的土壤以及温度下进行,采用点播方式来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株距35-40cm为宜,尽量做到给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长空间,玉米植株之间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给,保证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3.3 巧施肥、广除草
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选择高效的复合肥料,将种植过程中多次施肥简化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给足玉米生长所需的矿物营养,增加农肥的使用,补充养分。肥料营养丰富,不仅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同时还会使田间杂草得以快速生长,杂草将田间裸露的土壤覆盖,影响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学除草剂拌以细沙,用喷雾法施药,除草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尽量小雨后喷药,因为这种方法对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合理施肥、除草,给玉米生长以良好的环境,促进玉米高产。
3.4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多以玉米的白斑、根腐病、玉米螟、玉米粘虫为主。对于玉米的白斑和根腐病,正确分析余米的冰的原因,多数采用施以相应的肥料来解决,另外,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虫害,可采用生物除虫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喷洒除虫精粉来除虫。
3.5 节水灌溉
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证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整块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喷洒的方法对玉米田进行灌溉。注意节约用水,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来调节灌溉的水量,以水来调节发挥肥料的作用,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良好生长。
4 结束语
在追求玉米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宜所有地区的玉米种植。由于土壤、气候等等原因,农业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适应本地区玉米生长、高产的技术,适当播种,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矫贺霞.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作物栽培,,(03):35-40.
[2] 李严.简化玉米栽培兼顾高产高效.作物栽培,2011,(05):67-70.
[3] 包额尔敦嘎,张建华,张晋纯,高玉华,高丽辉,张桂华,冯晔.通辽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内蒙古:内蒙古农业科技,,
篇10:高产优质玉米种植技术论文
摘 要:玉米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到工业生产,对玉米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玉米种植者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成为当前玉米种植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关键词:优质玉米; 高产种植; 技术
1 种植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选择合适且优良的玉米品种。同时,应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对玉米品种的习性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为有效提高种植质量,还应进行播种前晒种,且事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大型农业公司,购买合格的玉米种子。购买数量也要适合,以免数量不够或造成浪费,一般的播种量标准为667 m2约2.5 kg。
2 种植方式分析
2.1 混种栽培 混种栽培的模式是,在同一耕地上进行多个品种的种植,一般会采用科学的比例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混杂栽种,这种种植方式减少同品种玉米间的串粉情况,实现产量的增加。
混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要合理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特性适宜玉米生长,对混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特性相近为原则,且拥有一定的抗逆性。另外,玉米品种的颜色要相近,多个颜色混杂的玉米不利于销售,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2 适度密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一般以种植3 500~4000株/667 m2为宜;个别特殊的品种,如植株较小或叶子较少,可达到4 000~5000株/667 m2。每株玉米的种植深度为4 cm。在玉米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定苗,3~4叶期最好,每个穴内定苗3株,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保证良好通风,保障玉米产量。
2.3 比空栽培 比空栽培技术的操作模式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在玉米间留出一定的`空行,这种种植方法的优势在于为玉米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玉米可以进行良好的通风与光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种植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