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山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母亲的一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母亲的一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亲的一生

篇1:母亲的一生

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文明的河流,正是有了母爱的支撑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高尔基曾经说过:“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这本书就讲述了50位名人母亲育儿的故事。它们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感触创造历史的杰出人物背后伟大母亲的母性之类,去感悟闪耀在她们身上的母爱之光:邓肯之母;美的教育与艺术精神的培植。爱莎多娜.邓肯,现代舞之母,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她的母亲是一位追求真实、崇尚自由的女性。她总是有意识地向孩子们灌输“自由真实是人类至高无尚的精神”的真理,并对她们为此奋斗和追求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邓肯总是深有感触地说:“我母亲给了我一个充分的自由空间,让我学会真正的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读了邓肯母亲的故事之后,我的脑子里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对我的爱从来不会用语言表达,不过我还是能深刻体会到她对我浓浓的爱。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地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我在外面玩冰,不知怎么了,脚下一滑,“啪塌”一声,膝盖撞到了井盖,我被撞得很疼,那时我才5岁,毫无处事能力,边哭边不停的喊着;“妈妈,我疼。。。。。。”看到自己的裤子被血印红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妈妈!于是我坚强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走了回家。妈妈瞧见了我,赶紧把我抱起来,严厉地问:“怎么弄成这样?”说完就把我放在凳子上,进房间取出了酒精棉,轻轻地卷起了我的裤脚,在摔破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搽试着并安慰我说:“不要紧的,只是搽破了点皮,过两天就没事了,我们家宝贝是最坚强的。。。。。。”

爱默生说过,对文明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善良女人的影响。孩子最终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那里所得到的教育和榜样示范。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我想对您说;“母亲,您是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岁月之痕。母亲,您是一条涓涓的细流,流淌着百转千回。那流逝的岁月是回眸时的一粒粒街灯,婷婷于身后,莹润亮洁,娓娓滴落成卷册中一段一段的平凡和辉煌!母亲,您是我们生命中的启明星!永远照耀着,鞭策着我们前进!”

篇2:母亲的一生

母亲的一生(锦集5篇)

母亲离我而去整整六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一直想写点有关母亲的文字,却发现这一想法是散乱又困难的。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目光,母亲的背影,一幕幕,一幅幅,总认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模糊。然而,在母亲去世六年后的今天,她的音容笑貌倒越发清晰,入脑入髓的情感不能忘怀。曾经的岁月中,母爱无处不在,这份爱时常拨响我灵魂深处最敏锐的琴弦。

母亲因为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我本以为母亲休息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好起来的。因为,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前也摔过多次跤,没见得有什么大碍。母亲对什么事情都很乐观,这有助于她的治疗。

不想,20xx年5月21日下午,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的病情遽然加重。等我匆匆赶到母亲病床前,母亲已不能说话,只是张着嘴气息不匀地喘息着。显然,母亲此时已处于无意识状态。我心如刀绞,大声喊着:“妈,我来了……”,止不住已泪流满面。母亲似乎听见了孩子们的呼喊,一直痛苦僵硬的面容,一下子舒缓开来,用她一生最后一丝力量紧咬一下牙关,却未能吐出只言片语。随后,便慢慢地合上了眼睛,一脸安详、毫无牵挂地离开了我们。

尽管我们兄妹四人撕心裂肺地不停呼唤,但母亲再也没能睁开眼,用她那慈爱的目光,看一下她深爱的儿孙们。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的,我来到这个世界学的第一个词便是“妈妈”,母亲临终时,我留给她的最后一句呼喊也是“妈妈”。

对于母亲的去世,我的心中一直为不能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她的身边,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而内疚。作为儿子,作为一个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心痛、体恤母亲的儿子,我欠她的太多了,这辈子想补也补不上了。

人到中年,心里便有了很多感慨,也有了许多感悟。

在母亲去世后,那无处不在的母爱时时触及我的心灵深处,母爱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真挚深切的母爱散播在空气中,令人悴然心碎。母爱的深,母爱的醇,母爱的浓,母爱的久,是其他任何情感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有很多的爱,但只有一种是无私的,伟大的,只有给予,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母亲的影子若有若无地跟着我,随我沉思,随我飘浮,随我入梦。

面对漫布的黑暗,似乎面对母亲对生命的渴望;凝望摇曳的灯光,似在默读她生活的篇章。想起她抚育我的年年岁岁,我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质朴善良,执着坚韧。

母亲认不了多少字,但母亲却是一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人。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

母亲还是村上公认的“神算盘”。旧时的农村没有计算器,就是算盘也只有村会计那有。大多数人家买卖粮食、牲畜,都是靠口算。那时一斤猪肉只有六、七角,火柴是2分钱一盒,学生上学渴了,喝得糖精水只要1分钱一杯。所以那时的帐是要精确到分、厘的。这时,母亲最忙了,请她算帐的人家可以排着队来叫了。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也开始惊异于母亲熟练的乘法口诀,巧妙的简算方法,精确的估算能力,慨叹母亲是“数学天才”。

“老猫上锅台,熟门熟路”;“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饱带干粮,睛带雨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记忆起,常能听到母亲脱口而出的农谚、警句。而且都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听到。这时,我们惊叹母亲也是“文学天才”。

说她是“文学天才”,说她有超强的记忆力。还可以从许多事例中看出来。1979年,我大哥考上大学,第一学期回来带回一台“红星”牌收音机。它是全家的“宝贝”,是全家的最爱。也是全村唯一能最快接收外界信息的媒介。母亲每天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两个节目),一个是“天气预报”,一个是单田芳、刘兰芳师徒的评书。因为母亲说:庄稼人靠天吃饭,所以必须知道天气变化。单田芳师徒的说书,比如《杨家将》、《水浒传》是全村人的精神食粮。所以节目一到,母亲就用她那又脆又亮的大嗓门站在门口喊:“《杨家将》到了……”于是,村上人都拖儿带女地聚到我们家那并不宽敞的土墙瓦房里,挤不进来的人干脆蹲在门口的石头上,或坐在草垛上,这时母亲就会把音量调到最大最大……

每当思念已故的母亲,在闭上眼睛的刹那,便会踏进故乡的土壤,清晰地看到那老宅,母亲依在那老宅的前门旁翘首期盼着远方归来的儿女们。那老宅升起的炊烟缕缕袅袅……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外公、外婆在母亲11岁多时就相继去世了。母亲自小最缺少的就是母爱,因此有了我们兄妹后,她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衣――毛衣拆了,在煤油灯下织成一件件漂亮暖和的毛衣。我是村里第一个背着书包上学的,我那些小伙伴,大都是把书挟在腋窝下的。

母亲把一条不能继续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了书包,并用红线绣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歪歪斜斜的字。又在上面绣上五角星。这个美观实用的书包,我一直用到初中毕业。

母亲是位好强的人,尽管孩子多,家里并不富裕,但一年下来,年要过得好。在这点上,母亲很固执:每年一床被絮是要弹的;每个孩子要做一双布鞋;孩子要每人一件新外罩,过年要穿得光鲜。这些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那个记工分的岁月,谈何容易?

于是,每年深秋,也是农村的闲散季节。母亲便用她的特长――纺纱,来攒点家里过年的花销。她便接下别人家送来的大包小包的棉花,夜以继日为人家纺纱棉挣些加工费。漫漫寒夜,当我们依在母亲的身旁,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听着母亲均匀的纺车声,慢慢进入了梦乡。

母亲心灵手巧。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那些穿旧的、穿破的衣裤,只要在她手中,拆开重新组合后,一件崭新时尚的衣裳就出来了。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总会引来村里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见证了一位不畏艰辛、与贫困抗争的女性,她就是我的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做针线活的竹筐,里面鞋样、鞋底、斜面,总是满满的……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柔弱的母亲,用乐观的微笑,灵巧的双手,不屈的信念,在流年里成就了一种坚强。含辛茹苦不失乐观豁达,艰难困苦又充满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位儿女养育成人。

母亲对读书人有着一种尊敬与羡慕。自己因为没有读书。就希望孩子们在读书上有所成就。我的兄弟姐妹多,在那个还是挣得工分才有饭吃的年代,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但无论如何,只要到了入学年龄,不管哪个孩子,儿子女儿,都得上学。

费孝通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时候,动情地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母亲总是认为小孩子一定要花功夫把书读好,将来应该去做大事。因此,宁可自己忍辱负重,整天没命地干活,也不愿让我们做太多的家务。母亲常说,读书就要读出个样子来,长大了可以出国留洋,学成之后,报效国家。

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年事已高,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尽管当时农村已分田到户,生活有所改善,但子女们都在上学,家里的负担可想而知。

即便我们已经上了大学,母亲仍觉得要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关注孩子们的健康,体恤孩子们生活的艰难。母亲对子女的要求是严格的,她常说,一个人的人品是第一,有品能行天下,无德寸步难行。

那次母亲到大学看我,我和她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由于前几天我生病,胃口不好,打来的饭没有吃完,当着母亲的面,我很随意地把剩下的饭倒进了垃圾桶里。不想,母亲看到此景,突然间收起了笑容,摇了摇头,淡淡地说,吃不掉可以少打点嘛!

出奇的平静,平静得有点让人害怕!她那颗看似平静的表情里,蕴含着对浪费行为的不能容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多年后的今天,每每想到这件事,我内疚的心都难以平复。

工作后的第一年夏末,母亲担心我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放心不下,忙完农活,便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我。我带她在小镇上转了一转。路过一家饮食摊子时,我为母亲买了一碗她从未吃过的凉粉皮。

母亲很高兴,说:“好,带回去吃吧。”

晚上母拿出那碗凉粉皮,对我说,你吃吧,看你瘦的,今后在吃饭上不要节省,工作了,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行呢。我刚吃一口,母亲未动一口的那碗凉粉皮,已发馊了。

母亲那慈祥的目光,自豪而专注地凝视我。我无法抑制的眼水,泉涌而出,不,它没有变馊,它是那样香,那般的可口。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母爱无处不在,母亲无须回报。

岁月拉长了我的记忆,我内心深处涌起许多的感动。真善美是生命真诚的赞歌,那最美的歌曲,就是母亲在生活中前行,用心唱出的歌,是一曲生命之歌,一曲大爱之歌。

母爱像天空般无边无际,如大海般广阔无垠,沐浴着爱的阳光,洋溢着无言的亲情。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

我刚工作的第二年,临近寒假,天公不作美,下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因为假期不长,离家路程又远,回家要先做火车,再转坐汽车,太多的理由让我打消了回家过年的想法。我给家打个电话,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了。母亲接到电话后,在那边愣了好一会儿,说,雪下这么大,你就不要回来了。

我这边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母亲说,等天气稍好点,我去你那住几天,看看你那怎样。

一直到大年三十,雪仍然疯狂地下个不停,地上积着厚厚的冻雪。天异常地冷。

大年初二一大早,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母亲从乡下来了。

这些烙在我记忆中的碎片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母亲虽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爱人结婚前,母亲从不问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

那年我结婚时,没有一般人家孩子结婚时的排场,没有电视机,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只我上大学时用的箱子。母亲当时的目光似乎不敢与我的爱人对视,低着头说,孩子,现在是苦点,等以后会好起来的。

我结婚的那天上午,母亲拉着我的手笑了。

一朵朵喜庆的花瓣飘飘扬扬地落在母亲的身上,落在她老人家新添的白发上。

“你结婚了,我就了了一桩心事。好好过日子吧。”一句话,如春雨般融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孩子要出生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说,我去一趟,你工作忙,女人做月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有疏忽带上月子病,那要受一辈子罪的。那天母亲歪着身子坐在产房外的长凳上,闭上眼,双手合十,在默默为她的儿媳、小孙子祷告平安。

在这之前,母亲洗衣时,腿一发软,摔了一跤,伤了腿又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一听说孙子要出生了,母亲牙一咬就起了床,强忍着剧痛从几百里路外的老家赶来。

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只是有点皮外伤,不是很严重,能吃能喝就不必花那个钱。

母亲疼我这样的儿子,更疼她的小孙子。只要母亲来我家呆上一段时日,就从未闲过。无论是寒冷的冬夜,还是酷热难耐的夏夜,夜里她总要起来几次,看看我们的被子是否盖好,蚊帐是否掖好。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无私而神圣的母爱。在那一段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母亲那一缕缕平凡而琐碎的爱举,已磊落成一座永恒的慈爱大厦了。

就在我孩子满月的第二天,母亲执意要回家。说是要照顾爸爸。母亲总是这样,她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用她的话说,我不能在你们这里只吃饭,不做事,我坐不住,清闲不得。我拗不过,只好送她回家。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原来满头乌发已变得稀疏斑白,我儿时心中甜美而俊俏的母亲,现在满脸已爬上了菊花般的皱纹。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写满了岁月的风霜。

为人之父后,我发现我们在成家立业的道路上前行,可母亲却真的衰老了。

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

我从车站回家,心里一直念着《孝经》说的,“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是啊,孩子再大,在母亲的眼中,还是放心不下的孩子。孩子走得再远,也永远走不出母亲的目光。

我一个人独步枯凉的夜街,淋着稀疏的淫雨,落叶固执地飘零在身后,如昏暗的灯光拖长了我的影子,沉重的思绪久久不能散去。

清代诗人蒋士铨的《岁末到家》诗写出了我此刻的心境,“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送别母亲的时候,细雨霏霏,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结一层层一束束积聚,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让我用心灵,用生命呼唤着她,踏踏实实、响响亮亮地喊了一声,妈妈!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此刻我真的想对母亲说,妈妈,生命来自您,含辛茹苦、风霜雪雨中交织着你不知疲倦的身影。请让我为您按摩你劳累的双肩,为您洗刷饭后的碗筷,为您洗净换洗的衣服,让您轻松轻松;让我为您舒展拧起的眉头,为您摘掉鬓边的白发,让您的笑容永远绽放在我的心中;让我轻执您的双手,和您享受你儿子成功的喜悦!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当纸钱燃尽,我双膝跪在乡村泥泞的土地上,双手抚摸母亲的墓碑,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那熟悉的心跳;手捧苍天,看着那厚厚云层的深处,再一次听着母亲那清亮的唤儿回家的呼喊声。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母亲走了,母爱深深,深深母爱,她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忆,无穷的智慧,无法言表的人生感悟。

篇3:母亲的一生

母亲的一生_700字

一声稚嫩的啼哭打破了黑夜的沉寂,从我呱呱坠地的那天开始,母亲就形影不离地陪着我,她的字典中只有“付出”二字,却从无“回报”。她和大多妇女一样,在家相夫教子,一心只望子成龙,再别无其他,就算付出一切也无怨无悔。

我的母亲就像秋风中摇曳的树叶,有过青春,可惜已如同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虽然只有四十岁的人,可却因丝丝的白发而颇显苍老,手上和脸上的皱纹也如同雨后之笋一般,偷偷地钻出来,但却显不出丝毫的生机。

与鱼为伍,可翔浅底;与鹰为伴,可击长空,那么与母亲相伴,得到的就是那种不可名状的关爱。“爱”过于抽象,我手中的俗笔无法将其描写得淋漓尽致,但若和母亲在一起,却也并非不能领悟“母爱”这种东西,不能言传,只能神会。

我的母亲是再也平凡不过的。她不是学者,更非伟人。但她的一生与那些伟人的一生,却也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伟大的主席毛泽东,靠他的双手打下了江山,而我的母亲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处理各种国家大事,而我母亲却处理各种家庭琐事,又怎是区区“辛劳”二字了得;名列十大文豪的鲁迅先生,用笔创作了无数不朽的篇章,而我的母亲却用人数谱写了我的未来,她的“丰功伟绩”我又怎会忘记,我又怎能忘记。

在我母亲的一生当中,我就是她的一切,她的希望。她的确不能给我我想要的一切,但至少她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欲把心事付瑶琴,但是到头来,弦断有谁听。我对母亲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她的一生全都在为我付出,但没有想过要回报。也许“回报”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回报的对象还是我们的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我虽没有卧冰求鲤给母亲熬汤喝的勇气,但一定会尽己所能。

再望望母亲的皱纹,母亲的白发,对她的崇敬之感不禁油然而生,她用她的一生来为我付出,我却不能回报她在这一生付出的一切,太多的东西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尤其是母爱。

篇4:诗歌:母亲的一生

当母亲为我一寸寸梳理

乌黑的头发

却不顾自己的双鬓间

那斑驳的印记

当母亲赋予我阳光下的青春

却不觉自己的容颜已经老去

远方的孤雁,带着您

一针一线的牵引

离巢的鸟儿

不知回归故里是何期

少年总不识愁滋味

任凭我无端的挥霍

篇5:母亲的一生作文

关于母亲的一生作文

轻轻的,一片温暖的唇吻在了婴儿娇嫩的小脸上。

婴儿抬起头咿咿呀呀的伸出手想要抓住妈妈的头发,那样子在妈妈的眼里看来是那么的可爱以至于让她忘记了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能算漫长但作为母亲的她却看着自己的宝宝从爬行到了能站起来了。

她惊喜的保住自己的孩子开心的就像是一个捡到了小天使的小学生。

时间悄悄走过她看着那个曾经只能在自己的怀抱中呱呱哭泣的宝宝交到了好朋友,她悄悄地帮他们准备了好多的零食。

“妈妈我要去上学了。”他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宝宝了,而妈妈的眼角多出的几道皱纹表示,妈妈也不再是那时那位年轻的母亲了。

“妈,妹妹又在啃玩具!”他做了哥哥而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她腰上的肥肉因为第二次迎接了新生命再也减不下去了。

“我带着妹妹去上学了。”他们都长大了,而妈妈却还在家里等待着他们回家。她笑着一直都很温柔就像是春天里的第一道阳光一样。

“妈,我毕业了。”再次回到家里的'他第一眼注意到的时妈妈脸上的皱纹。

“妈,我找到工作了。”随着他准备开始迎接新的生活妈妈的头上多了几根银丝。

“妈,我有女朋友了。”这时的妈妈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

轻轻的,一片温暖的唇吻在了小婴儿娇嫩的小脸上。

小孙女抬起头咿咿呀呀的看着头发半白的她伸出了手抓住了她被剪短了的头发。

她看着小小的孙女就像是当年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忘记了时间。

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过,但一切却都已经改变了。

“妈,我现在过得很好,不用为我担心了。”他是这样说的。

妈妈静静的笑着就像是面对着仍旧年幼的他一样“在妈妈眼里你永远都只是个孩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