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Ranc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岳母刺字》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岳母刺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母刺字》读后感

篇1: 《岳母刺字》读后感

寒假爸妈在图书馆给我买了一本《岳飞传》。从小听说她是一位大英雄,所以非常想知道他的故事。回到家中立刻拿起书阅读起来,最让我难忘的是岳母刺字这一章,写的是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岳飞少时练武勤奋,武艺高强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洞庭湖杨么他想统一天下为王,就让手下王佐用金银珠宝收买岳飞,被岳飞当即拒绝了。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后怕岳飞做出不忠于国家的事来,在岳飞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知道了作为中国的少年,从小好好学习,认真读书长大一定要为国争光。

篇2: 《岳母刺字》读后感

这些天,我看了一些历史故事,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让我感动万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岳飞,他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附近。传说岳飞出生时,家里屋脊上落下了一只大鸟,鸣叫几声就飞走了。因此他的父亲就给他取名为“岳飞”。岳飞自幼父亲早逝,在师傅周侗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长大后天资聪慧,智慧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甘受清贫浊富,当宋朝收到侵略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报效国家,于是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临危授命,战功显赫。在牛头山。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令金兵闻风丧胆。岳飞一生致力于解放中原,直捣黄龙伟大志向,但不幸惨遭奸臣秦侩等人的陷害,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屈死于**亭,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将军的爱国情怀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我也非常憎恨秦侩等卑鄙小人。正是由于岳飞母亲的刺字,使岳飞将军对国家有了很深的感情和责任,让他在每次战争中都牢记母亲的教导,为国杀敌。每次战役中他都英勇奋战,故百战百胜,实在让我敬佩。我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所以我要从小事做起,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生活中也要多帮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他们分忧。像岳飞将军一样,做个孝顺父母,忠诚国家的人。

篇3: 《岳母刺字》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岳母刺字》,先讲给你们听听吧。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战乱频繁。国家面临危机,老百姓生活痛苦。岳母想让百姓们摆脱痛苦的日子,就鼓励岳飞参军,为国家效力。岳母不想让岳飞报国的决心动摇,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后来,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立下了赫赫战功。

岳飞将军的爱国情怀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我也非常憎恨秦侩等卑鄙小人。正是由于岳飞母亲的刺字,使岳飞将军对国家有了很深的感情和责任,让他在每次战争中都牢记母亲的教导,为国杀敌。每次战役中他都英勇奋战,百战百胜,实在让我敬佩。

如今岳飞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已经成为千古佳话,代代相传。

读了这篇文章,对岳飞的这种坚强,勇敢,执着的精神我感到很佩服,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我很感动。再想想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点困难就害怕,就退缩,这应该吗?想来都感到惭愧。我要学习岳飞的这种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我觉得岳飞还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牢记母亲的教导,不让母亲失望。生活中我也要多帮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他们分忧。像岳飞将军一样,做个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篇4: 《岳母刺字》读后感

今天,奶奶给我讲了《岳母刺字》的故事:抗金英雄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金人入侵他的家园,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的母亲为了鼓励孩子保卫自己的国家,在他背上用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后来,岳飞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用生命实践了自己背上的“精忠报国”。

岳母的深明大义和岳飞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令我感动。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个人的一切利益,全心全意支持国家,战胜困难。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用着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愁吃,不愁喝,这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是无数英雄和前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和平年代的花朵,我们更要珍惜当下,记住用鲜血铸就了和平生活的先烈们,好好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全心全意报答祖国,就像岳飞一样,不负人民和祖国的期望。

篇5:岳母刺字的故事

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雕塑“岳母刺字”大木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篇6:岳母刺字的故事

在儒教的思想影响下,“岳母刺字”被赋予众多的形而上学的`文化内涵也是其 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称为“精忠报国”。并编成一支曲在民间流传。

篇7:岳母刺字的历史典故

关于岳母刺字的历史典故

岳飞同施全他们整日在家练武,可没想到这一年汤阴县瘟疫盛行,王员外夫妇、汤员外夫妇都因染上瘟疫去世了。

又遇上天大旱,粮食很少,价格昂贵,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牛皋熬不住清苦,在外面惹是生非,把牛老夫人也给气死了。岳飞当年正好二十三岁,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名叫岳云,十分孝顺。一天,岳飞正准备到武场练枪,忽见牛皋众兄弟边说边笑地走过来,便问:“众兄弟要到哪儿去?”牛皋道:“大哥,这几日没吃没穿的,实在难以忍受。”

原来他们几个因日子清苦,便想去抢劫。岳飞一听,大怒道:“我多次劝你们不要取不义之财,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将来不论你们得了富贵,还是被官府抓去了,我岳飞都与你们无关。”说完,用枪在地上狠狠地画了一条短线,说道:“众兄弟,我从此和你们画地断义。你们各自珍重吧。”

说完转身就走。几个兄弟很无奈,纷纷上马,奔太行山去了。岳飞十分难过,流下泪来,也无心练枪,便回家去了,在房里闷坐着。岳母看见儿子心中难过,问明缘由,又安慰了他一番。母子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岳飞把门打开一看,见有一个人,此人二十多岁,一见岳飞,倒头便拜,说:“特来相投,学些武艺,情愿与岳飞结为兄弟。”来人名叫王佐,湖广人。岳飞非常高兴,与他八拜结义。王佐从包袱里取出十锭马蹄金、几十粒大珠子、一件猩红战袍和一条羊脂玉珑带。岳飞见王佐有这么多财宝,十分惊讶。王佐这才开口说:“如今跟杨幺共起大义,主公久慕大哥文武全才,特请大哥前去。”岳飞一听,正色道:“我虽不才,但生在宋朝,要为朝廷出力,怎能投奔反贼?”王佐只好拱手告辞。

王佐走了以后,岳飞便将刚才发生的事向母亲说了一遍。岳母听完,便吩咐在中堂摆下香案,叫儿子拜过祖宗,然后跪好,又命媳妇磨墨。岳母道:“你今天做得很对。但是将来我死后,担心你一时糊涂,做出些不忠于国家的事来,这不是把你半世英明都毁了吗?所以今天我要在祖宗面前,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你能做个忠臣,流芳百世,我就是死也放心了。”说完岳母提笔在岳飞背上写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然后手里拿着一根绣花针,顺着墨迹一针一针扎下去。岳飞眼含热泪,拜谢母亲的训子之恩。

《岳母刺字》读后感(共12篇)

篇8:古人岳母刺字的励志故事

古人岳母刺字的励志故事

古人岳母刺字的'励志故事

岳母刺字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岳母刺字”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北方金国趁机大举南侵,很快就占了宋朝都城汴梁(今开封),掳去了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这时,河南汤阴县有位热血青年岳飞忧国忧民,报国之情日增。他自从大闹比武场,枪挑小梁王之后,便和结义兄弟牛皋、王贵、汤怀、张显一起回到了家乡。几年来战乱频仍,偏偏这年又遇大旱,加上瘟疫盛行,百姓如处水火,苦不堪言。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苦劝,要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但他们不肯听,最后竟到山中落草去了。岳飞坚守清贫,和母亲、妻子在家中过着凄楚的生活。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登门拜访来了。他带来了许多金银珠宝,向岳飞说,他的首领杨么十分钦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地命他专程而来邀请岳飞前去相助。岳飞坚辞不收,正色回答说: “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王佐无计可施,只得拾起聘礼告辞而去。

岳飞遂即向母亲禀告了这件事。岳母听罢,沉思有顷,让岳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 “为娘我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九泉了!”岳飞将上衣脱下半边,说: “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 “我儿痛么?”岳飞说: “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 ?”岳母流着泪花说: “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的训子之恩。

不久,岳飞接了南宋皇帝高宗赵构的圣旨,即刻告别了母亲和妻子,到金陵(今南京)受职,勇敢地担负起了率兵讨贼、报仇雪恨、图复中兴的重任。此后岳飞率领使金兵丧胆的岳家军几次大败金兵,屡建功勋。

正当岳飞信心百倍,准备挥师北伐,直捣黄龙府,恢复中原之时,卖国贼秦桧一伙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金陵,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时,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后来,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在**亭残害了岳飞。

岳母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出了一位精忠报国的伟大儿子,她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永远为后人所景仰、缅怀。

篇9:蛙母刺字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这样一幅漫画:图上画着一只奄奄一息的青蛙妈妈,背上插着一把血淋淋的钢钗,用颤抖的手在它的孩子背上刻着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我是益虫”。我看了之后,并没有哈哈大笑,而是陷入了沉思……

人们常说“母子连心痛”,青蛙妈妈何尝不知道这钢针刺在身上是多么的疼啊,可这也许是它临终时想出的保护它的孩子的最好办法呀!

看着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仿佛听见了青蛙母子那令人心痛的对话……

“孩子,你疼吗!如果受不了就叫出来吧!”青蛙妈妈含泪问道。

小青蛙咬着牙、忍着泪说:“妈妈,我不怕疼,这点疼比起那些已经成为盘中餐的哥哥姐姐们所受的苦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青蛙妈妈泣不成声……

小青蛙为了安慰妈妈,说:“妈妈,我在学校旁边的池塘里听小朋友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美啊!”

青蛙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那已经成了遥远而美好的回忆了,今天的我们还敢自由地唱、欢快地叫吗!孩子,天下之大,已无我们的藏身之处了。”

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整天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那张馋嘴,无情地捕捉我们,好像忘了我们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儿呀!如果你背上的这几个血字能唤醒人类保护我们的意识,那该多好……”青蛙妈妈话还没有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想到这里我悲愤不已,人们呀,不要等到我们的朋友濒临灭绝的时候才想起来保护它们!

篇10: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为什么不刺在肚子上?

1.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为什么不刺在肚子上?

在讲什么是“企业文化”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我们都很景仰的民族英雄小时候的故事,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岳飞吗?小时候,他的母亲――岳母,在他背上刺了四个大字,哪四个字?

“精忠报国”。

是的,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是岳飞一生的写照。影响了岳飞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

那么,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岳母,为什么,要把这四个字刺在他背上,而不是刺在别的地方,比如肚子上?

要知道,刺在背上的这四个字,岳飞一辈子也不能真正的看到。

讲座的时候,有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比较幽默。说:“当然要刺在背上了,原因很简单,岳飞要打仗,要带队伍,这些字并不是给他自己看的,而是给身后的士兵看的。士兵一看,是呀,要精忠报国,这一下子士气就上来了。所以,岳飞总打胜仗。”

此语一出,全场会心爆笑,

可笑完后,回到话题上来,毕竟这只是个玩笑,至少岳飞并不是每次打仗都是光着膀子的。

那为什么会刺在背上呢?

大家看,要是刺在肚子上该多好啊!我们想想,岳飞开始腐败的时候,跟某个官员或者客户在某个高档场所洗桑拿,一边陶醉,一边享受,无意间一低头,看见肚皮上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啊,对呀,“精忠报国”――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多好呀,能减少多少腐败的机会呀?

呵呵,笑归笑,有道理吗?

这里刺在肚子上和一开始我们看的那个案例写的标语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那为什么不刺在肚子上,而要刺在背上?

……

岳母真的是刺在岳飞的背上了吗?

不是。

是刺在了这里(头)。

刺在了这里(心)。

对吗?

所以,企业文化是什么?

一定是意识!一定是在心里,在脑子里,而不是在嘴上,眼里。

篇11:忆岳母

你像一缕轻烟

从我们的生活中轻轻地飘走

飘向了天国

和我们的离别将是永久

你吃尽了人间的苦

尝尽了人世的忧

带着期望和依依不舍

无奈地闭上了你慈祥的眼眸

从此,你的世界没有了欢乐

也没有了忧愁

你像一朵雪花

静静地融入了村边的小山丘

在哪荒凉的世界

你依然是默默地在守候

守候我们的未来

守候我们每年在清明节的叩首

篇12:岳母墓

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母姚太夫人在军中逝世。岳飞即奏明朝延,请求将其母安葬庐山。宋高宗准奏,赐葬庐山,埋于株岭。 墓坐落在株岭东北端的“卧虎舐尾”处。墓用湖广石块砌成,圆形拱顶,坐东南朝石北,长9.1米,宽3.2米,高1.7米。正中框架式的墓碑上刻着《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墓》。墓前有拜台台和石祭器。1996年,值岳母逝世860年之际,在墓区内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石翁仲、仪门等建筑。进入墓区,正气浩然,足以激奋后人。 在株岭西北端的“飞燕投河”处,安葬着岳飞的续弦夫人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为人们所敬仰。

目录相关资料景区交通相关新闻相关资料

历史资料

岳母墓始建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后几毁几建,历尽世代风雨苍桑。现今游人拜谒的岳母墓,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的。 登上株岭山,只见岳母墓三面环山,北面敞阔,整个地形称“卧虎舔尾”,是块风水宝地。墓为凸圆形拱顶,湖广石砌成。青石墓碑正中刻有“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墓长9.1米,宽3.2米,高1.7米。墓冢简朴端庄,四周建有墓围,围外植各种花木,将岳母墓掩映在葱葱郁郁的绿林之中。 古时岳母墓旁建有一组古建筑。墓前拜台下,有岳母祠,内供岳母牌位,有对联匾额等。祠前有石人石马,石马高与长各约1.5米,重约1吨,一匹完好,一匹断首,现已修复。还塑有模拟秦桧夫妇跪姿石像,附近有岳飞亲建的悼母叠翠亭等。可惜这些古建筑都先后毁于历代兵燹。石雕、墓包及碑石都被尘埋,近些年逐渐重建和恢复了被毁埋的建筑,重整墓地,再立碑石,并将岳母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资料

岳飞是我国民间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1135),他曾率领岳家军转战江州,荡清内寇,巩固后方。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亦随军来浔,并且爱上了匡庐的山水。绍兴六年(1136),岳飞调军鄂州,不料老母病故军中。岳飞上书朝廷,将母亲的忠骸埋葬在庐山,让母亲的忠魂与其生前喜爱的庐山并存。 岳母墓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茔地方圆9米有余,冢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正中直刻“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母”。墓前有拜台和祭器。在株岭西北端的“飞燕投河”处,安葬着岳飞的续弦夫人李氏夫人墓。祠前有一对石马和四奸臣反剪两手跪姿石像,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仅有残石马一对。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籍,为人们所敬仰。

岳母

岳母姚氏,河南省汤阴人。在金兵入侵中原之际,送子参军,报效祖国。并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嘱其永生不忘,被我国人民尊为千古母范。 史载,岳母姚氏,河南汤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千年来,岳母一直被人们崇敬为贤母教子的典范。岳母40岁生岳飞,岳飞3岁跟母学诗,7岁学史,10岁攻读《孙子兵法》,后又拜名师学武。聪明好学的岳飞不负慈母和老师的教诲,19岁时就练就一身好武艺,决心投军报效国家。岳母很高兴,在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 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1135年),岳飞两度驻军江州(今九江)。1135年秋,岳飞率兵将击退金兵进犯。1136年春,岳飞改任襄阳西路宣抚副使而驻军襄阳,准备直捣中原收复失地。这时岳母病重卧床不起,岳母受朝廷之命探母。岳母挣扎坐起指着岳飞背的刺字,命岳飞赶快去朝廷领命抗金。岳飞遵母命奔向鄂州,置措进兵屯驻襄阳之事,古稀老母于1136年3月26日病逝。

景区交通

没有直接到岳母墓的车,只有打的,但一路都是水泥路,很好走。从九江市区出发不到20公里。

相关新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