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良吉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

篇1: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

天阔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飞来千丈,水天同色。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

山獠静,棠阴寂。秋稼盛,香醪直。听子城吹角,青楼横笛。君不见、苏仙翻醉墨,一篇水调锵金石。念良辰美景赏心时,诚难得。

篇2:秋天的诗句——《卜算子·中秋前一日和昌甫所寄》

一雨已秋深,月色寒而静。夜半披衣草树间,玉露团清影。

长笛倚楼声,听彻还重省。手启柴门倦复关,云卧衣裳冷。

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

篇3:中秋节的诗句——《满江红.中秋寄远》

《满江红.中秋寄远》这首词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词。它并不注重对月夜美景的具体描写,而只借月亮的圆缺和宴会的气氛来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内容略同于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风格与手法各别。苏词充满浪漫气息和奇特想象,此词则快言快语,直道眼前事,直抒心中情,写实特征比较明显

上片写赏月。当头一个“快”字,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借月怀远的迫切心情。以下写月而寄情。最可注意的是“问嫦娥”二句。嫦娥独居广寒宫,凄凉孤寂,这神仙日子怕不好过吧,想必你早已愁得头发花白了!这里暗用李商隐《嫦娥》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句意。这实际上是明写月中仙子,暗指自己的怀念对象。从自己对对方的怀念,设想对方也在千万里之外孤零零地怀想自己,也许头发都急白了吧?语意双关,含蓄隽永。

下片直接宣写离情,盼望早日团圆。过片四句,由夜宴饮酒和歌舞引出人各一方的哀愁。“叹十常八九”二句,以月之难圆而常缺,喻人之离多而会少。“但愿”以下至结尾,则转为乐观旷达之调,深信离别的日子定会过去,有情人终有团聚之日。这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同一胸怀,表达的都是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作者毕竟是英雄壮士一流人物,虽写人人难免的离愁别恨,却不堕入低沉琐屑之中,更不作无病呻吟,这正是辛派豪放词的本色。

《满江红.中秋寄远》的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生,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篇4:中秋节的诗句——《满江红·中秋寄远》

名句“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政治家。

篇5:古诗中秋以及秋天的诗句

中秋又称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诗句来学习古诗中秋以及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中秋的古诗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2、《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3、《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4、《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15、《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6、《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7、《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南朝齐・谢I《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I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

描写中秋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中秋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

[古诗中秋以及秋天的诗句]

篇6: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韩,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韩,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的意思,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赏析 -诗词大全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更怜茶兴在,好出下方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