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de1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顾宪成的对联,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顾宪成的对联,希望您能喜欢!

顾宪成的对联

篇1:顾宪成的对联

顾宪成的对联

顾宪成(1550-1612)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顾宪成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又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著有《顾端文遗书》等。

顾宪成在6岁就进私熟读书,即聪明,又刻苦,而且怀有远大抱负,

他在自己所居陋室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话:“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顾宪成在读书中,非常仰慕前贤先哲的为人,一心想仿照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思想举动去行事。他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

篇2:顾宪成简介

顾宪成

顾宪成(1550~1612)

明末东林党领袖。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出生于商人家庭。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补验封主事等职。

十五年以疏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不久迁处州推官。丁母忧,服除,补泉州推官。后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二十一年(1593)上疏反对三王并封。次年会推阁臣、举前大学士王家屏,忤神宗意,被革职为民,返无锡家居。顾宪成幼即有志于学,削官里居后,益潜心研究。力驳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得当地士绅支持。在地方官欧阳东凤、林宰的积极协助下,于万历三十二年修复宋代杨时在无锡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于孔兼等讲学和集会。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时全国各地遭贵族大地主势力打击排挤的人物和不满朝政的士大夫闻风相附,学舍至不能容。他还联络李三才等,反对贵族大地主集团,从而得到相当的支持,致东林名声大著。但同时,也遭到一批依附于大贵族势力的人的攻击。四十年,卒于家。天启初,赠太常卿。他死后,明末的东林党和阉党的对垒局面已形成,因此被阉党追论而削去赠官。崇祯初平反,赠吏部右侍郎。顾宪成与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学,但偏重经世致用。遗著编成《顾端文公遗书》共十六种,允成著《小辨斋偶存》亦附其中。

篇3:顾宪成名言

顾宪成名言

1、人生穷通利钝,即堕地一刻都已定下,如何增损得些子?

2、若是贵的可以势求,富的可以力求,那不会求的便没有份,造化亦炎凉也。

3、即使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可犯手。

4、年少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5、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名人名言 )何如开口向人道个求字?

8、汝若能识得,省却了多少闲心肠,省却了多少闲气力,省却了多少闲悲喜;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9、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10、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篇4: 顾宪成的名言

顾宪成的名言

1、汝若能识得,省却了多少闲心肠,省却了多少闲气力,省却了多少闲悲喜;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2、年少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3、人生穷通利钝,即堕地一刻都已定下,如何增损得些子?

4、年少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6、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7、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8、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何如开口向人道个求字?

9、即使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可犯手。

10、若是贵的能够势求,富的'能够力求,那不会求的便没有份,造化亦炎凉也。

11、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篇5:顾宪成的名言名句

顾宪成的名言名句【热门篇】

1、汝若能识得,省却了多少闲心肠,省却了多少闲气力,省却了多少闲悲喜;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2、即使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可犯手。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4、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5、若是贵的可以势求,富的可以力求,那不会求的便没有份,造化亦炎凉也。

6、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9、年少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10、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何如开口向人道个求字?

11、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真理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理想

14、人生穷通利钝,即堕地一刻都已定下,如何增损得些子?

顾宪成简介

顾宪成(1550年-16),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1580年(万历八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1587年(万历十五年),因为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责备,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

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顾宪成的对联(精选9篇)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东林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16(万历三十二年)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

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

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16(万历三十六年),朝廷封顾宪成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1612年(万历四十年),顾宪成于家中去世。著作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端文遗书》等。

天启初年,明熹宗赠顾宪成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去封号。崇祯初年,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顾宪成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于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泾里(今无锡市张泾)一个书香门第。

顾宪成聪明过人,幼年就有研读孔子之学。1576年(万历四年),顾宪成赴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乡试第一名。

1580年(万历八年),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

顾宪成中进士后,官居户部主事。时值大学士张居正生病,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参与祈祷,有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去掉。1582年,张居正死后,顾宪成改任吏部主事。

后来顾宪成请假回乡三年,返回朝廷后,补为验封主事。

1586年(万历十四年),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也考中了进士。

贬官外放

1587年(万历十五年),明朝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考核的过失中,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弹劾何起鸣、辛自修,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并责备了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

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明神宗下圣旨责备, 贬官外放为桂阳州判官。后来提为处州推官。

顾宪成在母亲死后辞官,服完丧后,补为泉州推官。

升官回京

参见词条:国本之争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考核官员吏治时,顾宪成因为公正、廉洁被推为第一,提升为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员外郎。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而不明确皇位继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包括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在内的许多廷臣,上奏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发。神宗迫于公议,于同年农历二月间收回了三王并封之命。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有私交的人全部罢黜,实际上是顾宪成左右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没有得到回复。不久升为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

削职返乡

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

因为争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顾宪成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尤其顾宪成提名的前大学士王家屏,更是违背了神宗的旨意,从而更触怒了神宗。顾宪成被削去官籍,革职遣送回家。

顾宪成被除去官职以后,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书超过上百份,神宗都不批复。

讲学议政

参见词条:东林书院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好在无锡有一所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维修书院的事,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在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了这所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顾宪成被正式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不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遭受诬告

16(万历三十九),东林党人淮南巡抚李三才被弹劾,顾宪成送信给叶向高、孙丕扬,为李三才恢复名誉。御史吴亮将它刻在朝报中,攻击李三才的人看到后纷纷议论。

于是徐兆魁在奏疏上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声称:浒墅有条小河,东林党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税使来检查,东林就以文书招请,假使税使没有应邀前往,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讲学所至,仆人随从如云,县令命令馆舍予以供应,没有二百金办不到;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 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必令郡邑改正;收受贿赂。

徐兆魁的话没有一句得到证实。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辩白说:“ 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曾责怪他, 顾宪成也后悔。现在顾宪成被诬告,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 闭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不是小事情啊!”奏疏上后,明神宗不予回答。此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

死后荣辱

顾宪成于1612年(万历四十年)死于家乡。留有著作《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端文公遗书》等。

天启初年,明熹宗赠顾宪成太常卿。由于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削去顾宪成封号。

1629年(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篇6:顾宪成的名言有哪些

顾宪成的名言有哪些

1、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真理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理想

4、人生穷通利钝,即堕地一刻都已定下,如何增损得些子?

5、若是贵的'可以势求,富的可以力求,那不会求的便没有份,造化亦炎凉也。

6、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9、年少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10、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何如开口向人道个求字?

11、汝若能识得,省却了多少闲心肠,省却了多少闲气力,省却了多少闲悲喜;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12、即使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可犯手。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类别:读书

14、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篇7:《顾宪成》译文和阅读练习题

《顾宪成》译文和阅读练习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笔削去之。居正卒,改吏部主事。请告归三年,补验封主事。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

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①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②,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官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注释】①抱道忤时:抱负为世不容。②辇毂:在朝廷做官。

8.下列句中的之与同官代之署名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公将驰之 D.悍吏之来吾乡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顾宪成从小聪明过人,曾经乡试第一,这为他以后的仕途和做学问都奠定了基础。

B. 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被称为泾阳先生,他的很多同道中人都曾在东林书院讲学。

C.东林书院人的讲学吸引了很多文人,以致学舍里都容纳不下。

D.东林书院名声响亮,所有在朝在野的文人都支持他们的学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宪成笔削去之 笔:_________ ②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修:________

③朝官慕其风者 慕:_________ ④由是东林名大著 由是: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朝官群为之祷,宪成不可。(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2分) C

9.(2分) D

10.(4分)①用笔 ②修复 ③仰慕 ④因此(每个1分)

11.(4分)

(1)(2分)朝臣一齐(全都)为他祈祷, (只有)顾宪成不认可(不做)。(采分点:群、祷、不可,各占0.5分)

(2)(2分)居(住)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采分点:居、志、无取,各占0.5)

古文翻译:

顾宪成, 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 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 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 补为验封主事。

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无锡旧有东林学院, 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 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 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

当时, 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 于是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讲学之余, 往往议论朝政, 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 而忌恨的人也多。

篇8:《明史·顾宪成传》阅读答案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凤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二十二年,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资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篇9:《明史·顾宪成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B.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C.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D.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复兴于明代。

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顾宪成刚直不阿,不同流俗。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愿同流。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把名字划掉。

B. 顾宪成持正为官,屡忤人意。他所举荐的人,多与执政者、与皇帝的心意不合。甚至,考功郎中赵南星把执政者的党徒都罢黜了,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C. 顾宪成天资不凡,有志圣学。回乡后致力复兴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连朝廷之士都仰慕他的风范,东林由此名声大震。

D. 顾宪成复兴书院,匡正时弊。用小河的税收作书院资费;即便削籍在野仍关心时政,聚会时往往谈论时事,郡邑行事偶尔有偏激处,必竭力想办法令其改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5分)

(2)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5分)

参考答案

11 C :解析:C 项 宋代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著名书院。D项中的中试在古代指科举考试被录取或符合规格的意思。

12:D 解析:D项,用小河的税收作书院资费等语都是徐兆魁诋毁东林党人的话,是毫无根据的诋毁之语。还要注意“左”,是意见不同、不合的意思,而不是偏激。

13.答案:

(1)徐兆魁之流于是把这作为为攻击东林党的借口,徐兆魁上奏疏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他。 解析:口实,借口。腾疏,上奏疏。 恣意,肆意。1分。句意2分。

(2)坚守道义(或:抱有远大志向)而又不合时宜(或:不随波逐流)的士大夫,大多辞官归隐于林泉山野,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归附,以致学舍容纳不下。 解析:抱道:坚守道义 忤时:不合时宜 响附:响应归附 各1分,句意通畅2分。

参考译文: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万历八年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愿意参与。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划掉。

万历十五年( 1587 ) ,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排在拾遗之列(在纠正过失中),辛自修因这件事不合执政者之意而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皇帝旨意,把何起鸣、辛自修一同论罪,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并责备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上疏申辩,言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严厉责备,贬为桂阳州判官。

万历二十一年(1593) ,京官考核。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者有私交的人全部罢黜了,这件事实际上是顾宪成主持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没有得到准许。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推举前大学士王家屏,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被削籍遣送回家。

顾宪成天资不凡,聪明过人,幼年就有志于圣学。被革职返乡居住后,更加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力主驳斥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学说。无锡旧有东林书院,是宋代杨时讲学论道的地方,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落成后,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等辈在其中讲学,求学的人称他为泾阳先生。当时,坚守道义而又不合时宜的士大夫,大多辞官归隐于林泉山野,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归附,以致学舍容纳不下。他在讲学之余,常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中官员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党人名声大噪,而忌恨他们的人也多。

等到淮南巡抚李三才被弹劾,顾宪成写信给叶向高、孙丕扬为他恢复名誉。御史吴亮将它写在邸报中,攻击李三才的人大哗。徐兆魁之流于是把这作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徐兆魁上奏疏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他。声称浒墅有条小河,东林党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关使到,东林就以文书招请,假使关使没有应邀前往,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讲学所至,仆人随从如云,县令用学馆中粮食供应,没有二百金办不到,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必令郡邑改正;还有接受黄正宾贿赂,这些话没有丝毫根据。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一一辩白,他说:“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曾经责怪他,顾宪成也后悔。现在顾宪成被诬告,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闭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不是小事情啊!” 奏疏上后,皇上不予回答。嗣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等到他死后,还有人攻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