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斯托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耐心等她慢慢“打开”自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耐心等她慢慢“打开”自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耐心等她慢慢“打开”自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耐心等她慢慢“打开”自己
开学不久,讲完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后,我便扮演兔妈妈拥抱扮演小兔子的孩子们,体验、延续故事里浓浓的亲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兔子和我拥抱,我抱完一个又抱一个,忙得不亦乐乎。走到晨晨身边时,我不由分说地将晨晨抱了个满怀,可是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开心地接受我的拥抱,而是小脸涨得通红,小脑袋别到一边,小手挡在胸前,身体刻意和我保持着距离……我意识到这是个害羞而倔强的孩子。接下来,我便更仔细地观察晨晨,发现她很少主动跟我说话,也不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视我。如果我和她交谈,她会羞涩地扭过头,手不停地玩弄衣角……其实,我很能理解晨晨的心理,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有强烈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做事细致认真,但也容易在探索世界、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我有必要帮助她慢慢摆脱害羞心理,让她勇敢地融入集体,快乐成长。
于是,我和晨晨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恳切的交谈。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发展,表示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还与家长达成了共识,即要改变晨晨的现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强迫她做什么。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在关注与爱护中寻找契机,给予她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过了一段时间,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有成效了。一天清晨,晨晨来幼儿园时,一声清晰响亮的“老师早”让我们欣喜不已。这是她跨出害羞心理的第一步!我紧紧地把展晨搂在怀里,虽然她还是有些抗拒,但是抗拒的情绪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这说明她已经愿意接近老师了。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她慢慢“打开”自己吧。
一天早晨,我正带领孩子们做早操,接下来的乐曲是“洗澡歌”,孩子们迅速来到我的身边,蹲成一圈,等着我用花洒道具给他们“洗澡”。我发现晨晨依然站在原地。“晨晨,快到老师这儿来!”她没有动。“快来呀,我们都在等你呢!”她还是没有动。我知道晨晨一直不喜欢和小伙伴近距离地接触。如果强要她过来,可能会让她更加尴尬。所以,我没有坚持,而是对她说:“那好吧,你想过来的时候就自己过来吧。”过了几天,早操又到了做“洗澡”律动的时候,我照例环视了一下周围,发现晨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小朋友中间了。
孩子们很喜欢“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特别在最后找个朋友碰一碰的环节中,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但是玩久了难免会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歌词进行了简单的改变:“找个朋友抱一抱,抱抱谁?×××。”
于是大家又开心地玩开了。抱抱谁?抱老师!孩子们呼啦啦一下子拥过来把我围在中间。抱抱谁?抱谦谦!抱阳阳!大家笑着抱成一团,好开心。这时,我看到晨晨脸上充满了笑意,眼睛亮亮的,显然她被大家的快乐感染了。我便大声喊着:“抱抱谁?抱晨晨!”孩子们笑着跑到晨晨面前,有的`抱晨晨的身体,有的拉晨晨的手……晨晨虽然还有点羞涩。但看得出她还是很开心的。
小班第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晨晨也越来越适应集体生活了。眼睛敢看着老师了,游戏的时候也愿意挨近小伙伴了,请她做游戏也会很高兴了……这些进步对其他孩子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晨晨来说却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这是晨晨接纳同伴、老师、班级集体的开始。
篇2:别着急慢慢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别着急慢慢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人和人在一起都讲个“投缘”,若投缘,一切事情做起来都简单,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亦如此。当孩子王十几年来,一向自认为比较有孩子缘的我竟遇到了一件让我尴尬无比的事。
周二下午,我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托班的教室上英语课。伴随着孩子们“Lucy来了”的欢呼,进入我视线的还有一张陌生的新面孔。“Hello,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哇——”回答我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很诧异,明明刚才还玩得好好的,难道我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我试着调节一下面部神经,微笑着想继续和他交流,可换来的'是更猛烈的哭声。“你走!你走!”这是怎么了?班上的老师怕影响上课,把他带到一边的玩具角去了。我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小朋友,轩轩。课还得继续上,在和孩子们互动的同时,我发现离我远远的轩轩正在建构区拼插他的积木,旁若无人。一切随他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当我踏进教室,轩轩就如报时似地响起嘹亮的哭声,还伴随着“你走,你走”的驱逐声。但我并不恼,我摸出了规律。轩轩只是哭上几声,你只要不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主动地乖乖搬上他的小椅子去建构区完成他的梦想,不吵也不闹。我也像没事人似地继续上我的课。在关注小朋友们的同时,我会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瞟上轩轩几眼。我发现英语活动渐渐地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做判断游戏Yes or No时,手里拿着积木的轩轩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Yes/No。看在眼里,我装作不在意,继续冷处理!
一次英语课,小朋友们尝试用积木条来拼字母,我看到轩轩用渴望的眼神关注着活动中的同伴们。“轩轩,你也过来拼吧!”我及时邀请他。他冲我笑了笑,又害羞地摇了摇头。小脸黑黑的轩轩笑起来真灿烂,大概他现在看我不像大老虎了吧!真是距离产生美哟!
又一次的英语课,我教小朋友们认识Come here/Go back的指令。“Come here,boys and girls!”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我身边涌来,没想到,轩轩也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后。我急忙把他揽在怀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迟到的拥抱,陌生的轩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接纳我了。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慢慢看着学生成长。”对!要学会守望。别着急,慢慢爱!
篇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用耐心滋养信任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用耐心滋养信任
时间总是这样无声无息地走着,永不回头。可是在幼儿园里,时间让我一次次看到了童年。
一天,我们班的佳说自己肚子疼要奶奶接回家。其实,我清楚因为吃完饭就要午睡了,而她是难得睡一次觉的,大多是睁着眼睛看看我,玩玩手里的东西,然后动不动要上厕所。这次,小家伙不停地说自己疼得厉害,还哇哇哭了起来,对此,我也不得不有些相信她。直到保健老师开玩笑地说:“肚子疼啊?老师帮你看看有没有小虫子好吗?有的话,我们马上把它抓出来好哇?”小家伙点点头说:“好的.。”保健老师在佳的肚子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会儿,问了问:“舒不舒啊?”这时,佳才放松地说:“我要奶奶来接我。”这时我也明白了,孩子只是不想睡觉才说肚子疼。恰巧前一天,佳的爸爸提醒我:“今天佳有点肚子疼,如果她还是疼随时电话联系。”想来小家伙听懂了爸爸的话,明白了只要她肚子痛爸爸就会来接她回去。这也算是她“自救”的方法吧!看到她这么的伤心,作为老师的我,怎么忍心呢?对于她这次不睡觉的要求我还是答应了,但前提是她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其他的孩子,眼泪汪汪的佳表示同意。放松下来的佳,还是慢慢地在安静的环境中睡着了。
幼儿园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可爱而又可笑的情景剧,看着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作为一位新教师,我自知需要用自己的爱去消除他们不安的心理,用爱的智慧等待他们慢慢学会独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用耐心陪伴着他们,让这份耐心的爱滋养出更多的信任,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心中美丽的教师。
篇4:自己动手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自己动手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今天孩子们的早点是豆浆和面包。面包被一个小塑料袋包着,两边有锯齿,只要用手对着一用力,就能撕开。但孩子们都跑到我跟前:老师你给我撕开;老师,我弄不开;有的内向的孩子干脆自己抱着面包哭。
这次我没有像平时一样一个一个帮孩子撕开袋子,而是鼓励孩子们:“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今天咱们就用这双能干的'小手来自己撕面包袋子好吗?”孩子们听了半信半疑,老师:“怎么撕呀?”“你想什么办法都行,只要撕开了,你就是最棒的宝贝!”这下孩子们来劲了,有的用手撕,有的用嘴咬,还有的象磕鸡蛋皮一样在桌上磕。过了一会,有几个孩子把面包袋撕开了;十分钟以后,有一半的孩子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面包,还有几个孩子将袋子弄了个小口,把面包揉碎了一点一点吃。
个别实在撕不开幼儿,我没有帮他们,而是让旁边会撕的幼儿帮助他们。结果跟往常不一样,今天孩子们都迅速的吃完了面包,没有一个说吃不上或者不喜欢吃的。本来我让孩子自己打开面包,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没想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后却还能让亲自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开心享受这份成功的喜悦,这比老师帮忙更有意义。
篇5: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教孩子要细心,更要有耐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教孩子要细心,更要有耐心
老师的引导是重要的,有些时候,我们对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不加以引导,小朋友的能力就更没有办法得到提高了。只有老师切实的帮助了小朋友,才能让他学的更好!峰峰是我们班年龄偏小的孩子,也是上学期刚转到我们班上来的新生,在刚入学的那一段时间里,峰峰小朋友的胆子很小,不敢跟老师讲话,旁边的小朋友主动找他玩,他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话。

可能是因为班上小孩多,大多数小朋友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步调,不用老师太操心,老师就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照顾这个新入园的幼儿,和家长也缺乏沟通。因此,峰峰小朋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者回答老师的问题,每次都是妈妈来找老师,这样让老师也觉得有些厌烦。
但在一次的游戏说说谁知道的动物多时,他得了第一名,让我们老师都很惊讶,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有些胆怯,回答的声音很小,但他每一次说出来的动物名称都是前面小朋友没有说过的,而且都是平常很少见到的动物,在他每说完一个动物的名称后,我都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在后面的几轮中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自信。最终战胜了其他的小朋友得了一颗小贴心。
这次的游戏活动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慢慢的我也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一些观点,虽然他的年龄小能力有些弱,但老师都可以慢慢的引导和带领,最近一段时间峰峰小朋友不管是在数学或者是在画画上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甚至他有时候画的一幅画比原来比他画的小朋友画的还要有想象力,涂色更均匀。
峰峰小朋友现在的表现更加的自信和大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什么需要和请求会主动跟老师讲,峰峰妈妈也看到了他的变化,也很感激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努力。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和关键,有时候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眼神,或者一个甜甜的微笑,都能让孩子得到肯定和自信。
篇6: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孩子和孩子之间出现冲突再所难免,有些是意外情况,有些则是孩子们之间的故意挑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一般都会尽快把问题解决,以防止冲突升级,但是那天事情的发展,让我找到了另一个出路。
那天,孩子们在户外进行活动时,悦悦与晨晨因争抢一个跳跳球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却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审判完这一场官司,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本身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为另外一个数数,每人跳20下,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还操练了数数。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出现了冲突,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是要先看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其实,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冲突不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的冲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成长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良机,还这种权力给孩子本身。
篇7: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可是宝贝,全家人都围着这个宝贝转,平时爷爷奶奶都是寸步不离的,怕孩子磕着碰着,吃饭的时候也是追着跑着喂,可是当孩子来到幼儿园后,他已经迈出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没有了家人的溺爱,多的是许多同龄的伙伴,有了自己的主意、学会了更多的本领,今天我要和家长说的是请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一航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可是爷爷奶奶的宝贝,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是奶奶背着来的,也许是由于老人的溺爱,一航在幼儿园里所表现出来的依赖、自私、霸道的性格总是让周围的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时间久了,他总是爱打小朋友,也许他是要用这种办法取得别人的注意吧,可是最近我发现一航有个小小的毛病,就是每次奶奶来接的时候,他就会守着奶奶告上一状,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
今天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和往常一样陆续的被接走了,一航的奶奶来了,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一航瞬间就哭了起来,我还没能明白怎么回事,他就哭着跑到奶奶身边说:“奶奶,今天小松打我了,”“是吗,谁打我家宝贝孙子,给我站出来,”这个奶奶一听说宝贝孙子被欺负了,想都不想的就想替孙子讨回公道,看见他奶奶生气的样子,我瞬间明白了一航这种性格的起因了,我先让奶奶别生气,接着蹲下来问一航:“是哪个小朋友打你了?”“小松”一航气氛的说,“哦,那他为什么打你呢?难道没有原因的就打你了吗?”“嗯。。。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打我了,”“是吗?一航,说谎的孩子鼻子可是会长长的哦,你摸摸自己的鼻子有没有变长了呢?”一航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一边哭着,一边对我说:“老师,小松没打我,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你快把我的鼻子变回来吧”,我抬头看了看一航的奶奶,显然她的气已经消了,她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姜老师,不好意思啊,你看看我,刚才有点急了,”“哦没关系,以后孩子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吧,”“嗯,那老师,我们还是先走了,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突然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未来社会肯定是个竞争和合作的社会,目前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任性、缺乏群体概念,缺乏交往能力及解决能力。作为我们主要的教育者老师与家长,当孩子告状时一般都采取直接的帮助,批评及教育。其实我们应该交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小的事情,如:协调商量、关心安慰、等。让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间的小矛盾,使他们建立社会交往的意识和情感,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学习交往的策略和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篇8: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新学期刚开始,心想会是怎样一群怎样可爱的孩子呢?我满心欢喜的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能闹,声音特别大,你的声音大孩子比你的声音还大,觉得每天特别累,嗓子每天都是沙哑的,渐渐地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吗?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也与其他老师沟通过这个问题,后来,我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说话声音大?所以影响着孩子声音比你还大?心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有一个博大的爱心,宽容之心,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而不是一个老师,会变得更加轻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调整好心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试着小声说话,不再大声呵斥孩子,就算他们在大声的闹,我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走过去微笑着,轻声的告诉他,孩子请安静!多多表扬孩子,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正如周老师说的好:“阳光评价,灿烂了孩子的心情,也灿烂了孩子的行为;灿烂了他的现在,也灿烂了他的.未来!”也就是学会赏识孩子,有一渐渐地我觉得孩子也学的会小声说话,有一次一个孩子跑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觉得您特别像一个大姐姐”,不生气的样子真好。后来,我觉得孩子们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大声说话,学会了两个人小声得交谈,当你说“小脚并并拢”,孩子们会回应你“身体坐坐正”,并保持安静,静静地听你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你,可爱极了。
遇到问题,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得收获!
篇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大声的为自己喝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大声的为自己喝彩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再,多少岁月已更改,告诉自己要忍耐……”这首歌曲,相信你也听过。每当听到这这熟悉的旋律,我都在想,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走上了这个舞台,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的结尾,只要你敢于唱出心中的爱,为明天,为自己喝彩。那你就会抹去伤心的泪水,从痛苦中勇敢的站起来。因为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慰藉。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为别人喝彩,羡慕别人点滴的完美,而对自己的一些优点却视而不见,不以为然。于是喝彩也因耐于寂寞,而悄然离去,只剩下垂头丧气的自己。为自己喝彩,就是在长久的欣赏别人的风景之后,蓦然发现其实自己也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值得赞颂,值得欣赏。即使你不是艳丽的.花朵,但可以却是默默无闻的绿叶,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即使你不是宽广的大海,但你是不可缺少的水滴,把自己无私的奉献给海洋。摒弃那些毫无道理的自卑,你就是你,平凡但不平庸,自尊但不自负。山有山的巍峨,水有水的宽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找回真实的自己,为自己喝彩,为了执着的信念,为了曾经抛洒的汗水,为了那些在别人眼里算不得什么的收获。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只要不是哗众取宠,孤芳自赏,你就该纵情放歌,大声的为自己喝彩。
“你我走向舞台,唱出心中的爱,迈出青春节拍,为我们的今天喝彩……”在无人为你鼓掌的时候,请为自己喝彩吧!证明自己拥有一道独特的风景,证明自己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篇10: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一堂课打开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一堂课打开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美国埃里克森教育研究院Mary教授用中国先贤苟子的一句话开启了她的绘本课程。在座学员无不为中美先进教育理念的惊人一致感到惊讶。一天的分享下来,学员们更纷纷直呼“脑洞大开”、“痛并快乐着”、“原来问题可以这样提”……在这场埃里克森硕士水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暑期面授培训里,我们的学员到底经历了怎样一种颠覆式的学习体验?
水洒了,谁之过?
“如果你给小朋友喂水,孩子动了,水洒了。你会责备孩子们乱动吗?”Mary教授用这样一个场景引领学员们开启了思考之旅——究竟老师的责任是什么? “Mary老师的例子太形象了,一下子就让我们豁然开朗,老师的责任是要看孩子在哪里,我们去跟随孩子做调整,而不是让孩子跟‘我’走!”学员晓航老师如是感慨。
故事也能长大?
故事也能长大?Mary教授的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问懵了。接下来,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向弟弟炫耀滑雪技能,却不慎摔得头破血流的故事。在全场善意的笑声中,Mary教授以这个故事作为示例让大家继续延展提问,引发了全场对于自己小时候“找寻被玻璃片划掉的肉”、“不小心误吞口香糖担心会不会死掉”等等的回忆与讨论。从而使大家领会,当故事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时候,故事就开始长大!同样,在绘本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要把故事留在书本里”,让故事走出来,和孩子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让绘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脑中、心里。
遇到困难?棒极了!
困难不是意味着做不到或者过不去吗?让大家陷入挣扎和痛苦,怎么能称得上“棒极了”呢?然而愈思考愈觉得有理,“只有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做,或者做不到,才会开始想,开始思考。而只有思考过的事情才会有意义!遇到困难正是能力增长的开端。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去努力解决问题,而尝试的过程就是学习!”
打排球,不打乒乓球!
Mary教授用两个球类运动,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两种教育模式。传统课堂教学就像打乒乓球,老师和孩子之间是一对一单向互动。如果一个孩子没接住,则游戏结束。这个孩子的压力会很大,而且其他孩子没有参与和收获。而打排球呢?则是考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每个孩子的个体压力会变小,同时孩子们要会倾听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就像今天的培训课堂,我们分成5个小组,每个任务都要求小组讨论后给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需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彼此之间进行碰撞和互补。“回到幼儿园之后,我也一定要把我的课堂变成排球运动场,而不是乒乓球场。”学员密密老师眼神坚定,满含憧憬。
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以前每次参加培训都会很害怕提问环节,怕答错,这一次却一点都不紧张。”小羽老师不止一次地进行了类似的表达。因为正如Mary教授所说,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最后的`成果是否完美并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是最有意义的。Mary教授更关注的是你的思维过程,会针对你的分析进行点评和补充。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的是教授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引导、对自己独立思考的鼓励。一天下来,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真的很棒。这就是Mary教授在开始的时候所明确的教育目标——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挫败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小羽老师认为,这是对自己从事幼儿教学极大的一个启发。她还补充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这是我观察到的唯一一次,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没有一个学员犯困的培训。因为大家脑洞大开,沉浸于碰壁——痛苦——讨论——碰撞——摸索解决方案——否定自己——再次寻找出路的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里。”
你可以不同意我们的看法
Mary教授在一天的分享中,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观点。Mary教授已经有着超过50年的教龄,是绘本教学领域的专家。但是她不断提醒:“你们有不同意见吗?”“大家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有任何不同想法,请随时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为了相信权威,得出标准答案,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欠缺的。往往自己在提问时带着预设性答案,教学过程也极力引导孩子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把问题抛向A,如果A没有达到预期,就赶紧再抛给B,不行再抛给C……这是我们亟要转变的教育模式。学员蔡万莉老师反馈:“今天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通过提问搭建探索阶梯
“我自认为以前很会讲故事,但是今天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差距太大了。原来,我只停留在故事本身的传授。”Rose老师感慨。Mary教授提到要通过故事和提问搭建孩子们的“探索阶梯”,而提问分3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解开封闭理解力的问题,请孩子提出与故事要素有关的问题,如情节、背景等,帮孩子更好地理解、描述故事;第二个层级是分析性问题,可以请孩子做出推理、比较或其他结构性的分析;第三个层级是评估与综合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进行“高阶思维”,允许参与者做出高度个人化的联结,并以一种独特创新的方式整合所理解到的东西。
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表示,自己还更多地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让孩子描述和总结故事,用封闭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得到一个单一答案。比如大家熟知的“后羿射日”的故事,针对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来提问,最容易问的可能是:“后羿射下了几个太阳?”孩子回答:“9个。”没有分析,不需思考。而Mary教授会问:“后羿是怎么射下那些太阳的?”这会引发大家的回忆,对于后羿射太阳的过程进行~步步的讨论和总结,进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且,还会延伸到第二个层级——分析性问题,如“后羿为什么用弓箭射下太阳,而不是用枪”,这就需要调动孩子更多的已有储备、经验来分析和思考。到了第三个层级——评价与综合性开放的问题,则是对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
来自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的Mary教授和Lisa教授自从来到红黄蓝幼儿园就开始观察、记录,不断捕捉教学灵感,他们更希望这次教学是彼此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也是他们在另外一种文化语境中对幼儿教育的重新审视。作为埃里克森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红黄蓝将继续推进和开展此类培训,为中国的幼儿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平台,惠及更多的孩子及家庭。
篇11: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刚上幼儿园的多多比较内向、敏感,每天都会哭闹。今天是爸爸送多多来园的,多多又照常拉着爸爸的手哭了起来,爸爸却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声地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哭,一点都不乖,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形,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害怕。然而很多成人无法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表达,认为这样是不乖的表现,有些成人甚至禁止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殊不知,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及解决的办法,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演变成负面行为,使孩子成为不敢面对自己、没有自我、甚至心理不健康的人。因此,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即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绘本《怎么会这样》中的小女孩因为失去了心爱之物,便双眉紧锁,满面愁容,气急败坏地向人群走去,她对着草地上、游船里的人们一遍遍地大声喊道:“怎么会这样?”然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群友善又智慧的朋友,他们不仅接纳了她的消极情绪,还帮她解决了问题。故事以怀念和眼泪开始,以拥抱和欢乐结束。绘本《生气汤》中的妈妈更是鼓励孩子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使孩子感到放松和幸福。
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及教育学书刊后,我们认识到,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接受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用“宝贝,你好像很生气”“这一定让你很失望”“心爱的小鸟突然不见了,你肯定很难过”等这些肯定孩子情绪的话语,来取代“你就知道生气”“别为这种小事难过了”“不就是死了只小鸟吗,有什么好难过的”等这些让孩子难过的话语。然后,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如,鼓励孩子去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应对困难,等等,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真”作为自己的做人之本,展现给孩子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自信、勇敢、坦然的“真孩子”,而不是失去自我、担惊受怕的“乖孩子”。
篇12: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常常说,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但是我们却总要求孩子犯错了就要说对不起,用来求得原谅。而对受到伤害的孩子则是要求他在听到对不起的时候,说没关系。可是,我们自己有些时候,却没有按照我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快临近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都去上厕所准备吃饭啦。而这时厕所里面围成了一团,七嘴八舌的重复着这样的语言“对不起,没有用。”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会没有用呢?这是怎么回事?我顺着孩子们的声音来到厕所,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晨晨小便的时候不小心将尿尿到了小石头的鞋子上,晨晨连忙说:“对不起。”而这时小石头气势汹汹的插着手说:“没有用,没有用。”正好季昱听到了也跟着说:“没有用,没有用,已经尿到鞋子上了。”旁边的孩子也顺势加入了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再看看晨晨,他不断地环顾着周围的小朋友,一脸无助和无奈,怎么办?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是没有用,已经赔礼道歉了,可是人家不原谅。这时我已经有点生气了,便问小石头:“对不起,为什么没有用?难道你不原谅晨晨吗?”小石头抬起头眼睛看着我,不说话。“那是谁说的‘对不起,没有用’?”我的嗓门提高了八度,周围一片寂静……“是老师说的。”柯岚曦说。“老师说的?哪个老师说的?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就是那天玩娃娃家的`时候浩浩的头让小石头推了一下撞到了桌角,头上起了个包,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没有用。”噢!我想起来了,那次是小石头在玩娃娃家的时候跑得太快撞到了浩浩,正好浩浩摔下去磕到了桌角,浩浩哭了,当时我一看到他的头,情绪很激动,而这时小石头也很害怕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当时的我根本没把他的道歉当回事,只顾着浩浩的头。“道歉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说对不起能把他头上的包给消掉吗?没有用的。”当时我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没想到,这样的语言到被孩子吸收了去。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着这些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出现孩子的安全受到侵害时,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是没有知觉的。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再无形当中伤害到了孩子,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概念。
今天的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
篇13:做平凡的事享受不平凡的自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做平凡的事享受不平凡的自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是一个幼儿教师,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四个春秋,回首这些年的经历,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件件平常的琐事。虽说自己不是桃李满天下,但学生也是带了一批又一批,我带的第一批学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回想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平凡和渺小,甚至不值一提,而我却仍在坚持。
2005年小学合校以后,幼儿园也面临着合校。杨子俊的爸爸坚决反对合校。那年杨子俊刚好两岁半,因为家里没有老人看孩子就提前入园了。入园时还穿这开裆裤。杨子俊的爸爸每天中午来接杨子俊回家吃饭,算是对杨子俊的安慰和补偿。如果幼儿园合校了,孩子们出去就是一天,他特别心疼孩子,所以就组织了很多家长拦着,不用幼儿园合校。我们极力向家长宣传和解释,但家长仍不理解合校。虽强力阻拦也没挡住合校。家长每天送孩子就朝我们发牢骚。因为是初步打算合校,幼儿园没有自己的校车,和小学共用一辆,所以校车不能按时接送孩子。有时来的早了家长接不到,有时到了吃晚饭的点,校车还没来。这样就激起了家长和老师的矛盾。有一天校车又回来的很晚了,杨子俊的爸爸领着部分家长们拿着铁锨就朝我拍过来,被家长拦下,我幸免遇难。我们每天的辩解越来越没有说服力,终因条件不成熟,幼儿园又回来了。
家长们像往常一样送孩子,脸上也恢复了久违的笑容。幼儿园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到了年底,杨子俊的爸爸拿着自家棚里种的西红柿来到我家对我表示感谢和歉意。因为合校他不仅骂了我还差点用铁锨把我放倒,而我一如既往的呵护、细心照顾他的孩子。合校与否不是某个家长和老师就能决定的,作为老师我能理解家长的心,而我所做的只是一个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只是做好了我份内的事情。经过我们的沟通杨子俊的爸爸对我也有了很深的了解,他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他都积极拥护和支持,他还成了我们家长委员会的优秀成员。
李文慧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她奶奶身体不好,在家带她的时候,很少领她出来玩,都是关上大门在自家院子里玩,知道上学前很少接触其他的幼儿。每天的入园就成了一大难题,每天哭闹、抓咬、打滚。开始的时候她妈妈抱她一会,再交给我。她妈妈躲在墙角看她一会再走,到后来文慧妈妈一进门就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文慧送到我怀里就走。我抱她一段时间后,就带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聊天。文慧的`哭泣持续了半年,她的鼻涕也陪伴了我的衣服半年。文慧妈妈每天接送孩子都向我表示感激和歉意,还买了衣服送我,被我谢绝了。
不管外面的环境如何变幻,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别人用什么什么样的的眼光待你,坚持正确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一个安慰,一个耐心的解释、一个关心的电话、一个微笑,我能每天坚持把它们都做好自己就很了不起。
享受不平凡的自己,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关键是一如既往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