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llmaycr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篇1: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作者]  湖南省娄底市三中刘炳麟

[内容]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学新法迭出,且不少颇有特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教学改革起了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新法有的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有的对师生自身的素质要求偏高,致使普通班学生难以接受,一般教师难以操作,不能达到既减轻师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新法的坚持与推广便自然成为泡影。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一种真正有用且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承认和接受的新法,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能树立起超越时代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模式上能摒弃形式化,繁琐化的束缚外,还要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培养新型人才这一实际需要的应用特点。

一、按语文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联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个环节,各个教学要素彼此紧密联系,围绕教育的共同目标发挥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却把教学中的各子系统、各环节、各教学要素分割和孤立开来,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总体效益,这是导致语文教学劳多获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新的语文教学法应是系统语文观、综合语文观、社会语文观的体现,应是一个由多种子方法组成,多个方面紧密联系并保持动态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综合教学法。这种教法不同于中学读写法,也不同于只在读写上大作文章的二元教学法。它冲出课堂小语文的禁锢,突破单一的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老模式,构筑了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加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多维新体系;它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既纵向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知识链进行系统学习,又横向联系课本、辅导资料及课外读物比较学习,还联系家庭、社会急需的知识以及将来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进行应用学习;它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控制,即让学生能根据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调节自己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应用的能力,促使学生尽快实现由“我要学”要“我会学”的转变。总之,新法的应用过程,始终遵循语文教学自身规律,重视一个“联”字:①联内容――读写与听说、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悟道与学文有机联系。②联方法――多种子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应用。③联时空――不忽视学校语文的核心地位和家庭语文、社会语文的重要地位,大小课堂联在一起。④联力量――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密切,相互切磋,共同发展,也不排除其它语文力量。⑤联学科――打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寻求联结点,增强知识互补性。

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快

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都表现为一个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链条上进行的,没有时间,就无法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时间是求知的阶梯,是成才的.资本,是达标的筹码。而置身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快速思维、快速阅读、快速写作、快速记录、即席演讲已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因此语文教学的速度训练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目前的语文教学显然创立了“快速阅读”、“快速写作”为先导的新的教法,但这毕竟是少数教学改革者的单项训练行为,普遍的现象仍是“老牛拉破车”,节奏不快,效率不高,面对厚厚的语文课本与教参,不少教师望书兴叹,难以驾驭,课堂上讲得满满的还不够用,不得不拖堂或补课,作业作文只得安排在课外完成。由于其它学科的作业任务也很繁重,语文教学的质量往往失之于拖欠。

鉴此,新的语文教法必须重视学生快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要全面。不只是读写要快,听说也要快,记忆也要快,思维结构、维度、层次、变量的确定更要快。二要效率。即并非为“快”而快,不但要保证快速的“量”,尤其要注重快速的“质”。快速训练前,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和方法,训练后要有科学的检验手段和步骤,这种教法,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大大压缩了教学课时,提高了训练的密度与强度,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三、“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活

语文教学应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科。诗歌有丰富的意境,散文有优美的语言,小说有性格各异的人物,议论文有雄辩的论证,说明文有各种不同的说明方法。语文课比起其他学科,能更引人入胜。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讲课时忽视了语文课的特点,本来是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不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把握,从微观上欣赏品味,而是死搬教参,千篇 一律地套用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似乎受不到一点感染。这种陪坐学习,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压抑和折磨。

教学新法提倡“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它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大大调动了学生质疑答难的主动性,活跃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概括起来说,主要“活”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内容活。每堂课的目标虽明确、突出,但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教材、字词、语法、修辞、段落、中心,作文的面面俱到,而是着眼全期、全年,按照知识系统排列,一堂课一个中心“点”。因为语文材料丰富,论说层次多,训练量大,所以教学内容充裕而灵活。②教学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学生与学生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不用传统的“教师中心,唱独脚戏”的高度“集中”,也不搞“教师不导,满堂聒噪”的极端“民主”,教师始终积极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应用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③思维活。学生求知思维活跃与否,与内容、教法是否灵活息息相关,使用新教法后,课堂气氛始终活跃,学生提疑答难主动,思维碰撞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活动课的广泛开辟,“无意识”理论的巨石架起了通向创造灵感的桥梁,提高了学生选择知觉对象和传授信息的精度和速度。④课堂活。上面三“活”创设了活跃轻松的课堂。信息和信息反馈的自动控制,减少了教学中的能量和物质消耗,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局面。家庭语文和社会课文扩大了语文课堂的空间和容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进入了最佳状态,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中巩固和发展着所学的知识。

四、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佳效果――优

教学系统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着种种相互联系,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相互联系的组合方式不同,关系的性质就不一样。在课堂中,教与学的组合方式大至有三种类型。见下列图示:

(附图  {图})

(附图  {图})

(附图  {图})

图1的教与学组合方式,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最差;图2的教与学的组合方式有所改进,调节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师生之间开展“双边”活动,教学效果较好;图3的教与学的关系成了交错网络的沟通情景,不仅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学生之间也相互反馈,教学效果为最佳。

教学新法重视优化两条控制渠道,一是优化“主导”控制,即让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的控制处于最佳状态;二是优化“主体”控制,即让学生的自我控制同样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密切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反馈,形成图3所示的那种交错沟通的网络。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定向,启发,诱导,提要钩玄,让学生自主完成主要教学活动,以期达到“自能”、“自强”的目的。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教法大胆地把众多语文“例子”交给学生。这样做既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又能迫使教师广博涉猎,深钻细挖,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新教法还主张学生自查工具书,自编练习题;主张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讨论,进行口头作文和课前演讲;主张学生互批作文和作业;主张学生社会调查、游览山水、文学交友,创办文学社团,积极参加多样的有益的语文活动。这些措施,加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认识思维流程,使教学活动出现了可喜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教学时,由于学生的活动要多于教师的活动,加之课型结构合理、简单、实用,容易掌握,便于操作,教师从备课到上课自然会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免除抄写教案、唱独脚戏的苦楚。由于学生的作文、练习都在课内完成,当堂批改(师生共批),不但教师没有了批改之苦,而且学生再无语文作业过重的问题。总之,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减少无效劳动,获得优质的教学效率。

篇2: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作者]  湖南省娄底市三中刘炳麟

[内容]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学新法迭出,且不少颇有特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教学改革起了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新法有的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有的对师生自身的素质要求偏高,致使普通班学生难以接受,一般教师难以操作,不能达到既减轻师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新法的坚持与推广便自然成为泡影。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一种真正有用且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承认和接受的新法,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能树立起超越时代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在教学模式上能摒弃形式化,繁琐化的束缚外,还要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培养新型人才这一实际需要的应用特点。

一、按语文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联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个环节,各个教学要素彼此紧密联系,围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共同目标发挥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却把教学中的各子系统、各环节、各教学要素分割和孤立开来,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总体效益,这是导致语文教学劳多获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新的语文教学法应是系统语文观、综合语文观、社会语文观的体现,应是一个由多种子方法组成,多个方面紧密联系并保持动态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综合教学法。这种教法不同于中学读写法,也不同于只在读写上大作文章的二元教学法。它冲出课堂小语文的禁锢,突破单一的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老模式,构筑了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加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多维新体系;它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既纵向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知识链进行系统学习,又横向联系课本、辅导资料及课外读物比较学习,还联系家庭、社会急需的知识以及将来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进行应用学习;它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控制,即让学生能根据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调节自己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应用的能力,促使学生尽快实现由“我要学”要“我会学”的转变。总之,新法的应用过程,始终遵循语文教学自身规律,重视一个“联”字:①联内容――读写与听说、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悟道与学文有机联系。②联方法――多种子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应用。③联时空――不忽视学校语文的核心地位和家庭语文、社会语文的重要地位,大小课堂联在一起。④联力量――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密切,相互切磋,共同发展,也不排除其它语文力量。⑤联学科――打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寻求联结点,增强知识互补性。

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快

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都表现为一个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链条上进行的,没有时间,就无法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时间是求知的阶梯,是成才的资本,是达标的筹码。而置身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快速思维、快速阅读、快速写作、快速记录、即席演讲已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因此语文教学的速度训练已是一项非常紧迫

[1] [2] [3]

篇3:浅议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新法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黄福梅

小学英语教学,本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似乎要强调淡化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而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枯燥、繁琐、应试教育等字眼,因而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都避开语法知识的讲解。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生准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也会对她以后更长时间里的英语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正确地掌握语言。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就得考虑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孩子掌握枯燥的语法知识。我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艰涩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活泼,简单易懂起来,让孩子学习语法知识成为一个不断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我试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       比较分析  自主发现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小学阶段的学习,我们主要以隐性语法教学为主,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繁杂零碎了,时态也已经接触到三到四种了,如果还是概念模糊,老师不进行必要的语法讲解,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概念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准确性,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显性语法教学。但是,怎样去讲解,才能让学生既觉轻松,又能准确把握一些语法知识呢?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发现的欲望,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帮助者,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究语言的奥秘,相信定会乐在其中的。例如在帮助学生巩固所接触到的几种时态的句型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句子,如:

I cleann the house every week .

She watches TV every day .

They have a sports meeting every year .

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发现这一组句子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每个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并且都会很努力地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只要再稍作点拨,便可很容易地总结出一般现在时句式的结构及特点。之后,我再要求他们分别用 now ,  last… , next….去替换句中的时间状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会驱使他们很乐意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一环节,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学习,再相互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有自己新的发现,比如几种时态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时间状语有什么区别,主语变化时动词有怎样的变化等。在同学的相互合作和启发中,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便也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而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的轻松自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创设情境  意义先行

英国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语言学习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的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首先,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副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片,图片上时钟指向三点,让学生看数秒之后,

T: What’s in the picture?

S1: There is a ball ,a diary ,a desk , a chair , a mobile phone .

S2: I can see a vase , a camera , some flowers.

S3: There is a clock ,a photo ,a TV .

T: What time is it now?

S4: It’s 3 o’clock.

T: Let’s try to remember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pen ?( on the desk)

Where is the ball?(under the desk)

Where is the camera?(near the vase)

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on the diary)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边贴上一副场景一样的图片,不过是彩色的。图中的时间变成了三点半,物品的位置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T: What time is it now?

S1: It’s half past three.

T: Where is the pen now? Is it on the desk ?

No ,it was on the desk a moment ago.

T: Where is the camera? Is it near the vase?

S2:No, it was near the vase a moment ago .

T: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 ?

S3: It’s under the diary.

T: Where was it just now ?

S4:It was on the diary just now.

通过对图一和图二中相同物品位置的对比,突出现在时与过去时在时间概念上的区别和be动词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片上的物品进行对话练习。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两张色彩基调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感受了过去时与现在时的`不同情境,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 动词由is 向was转化的经验。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景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训练变成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三、       言简意赅  适时适量

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嗦,费时费力太多,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孩子糊涂生厌。有些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孩子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还在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其实,学英语就像学计算机或学汽车驾驶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理解实践。而且,正如上面所说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这方面的能力比不上成人,在涉及语法点时更应该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例如在教学be动词的用法时,一味讲解孩子会无所适从,也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首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我是am ,

你是are,

is用在她、他、它,

其余都用are。

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实用性很强,学生想不记住都难了。再比如在一般现在时(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后面的动词要还原,可学生总是记不住,我就采用形象法让他们记忆,说“保镖开路,动词还原”。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语法点就记忆深刻,不会再忘了。另外平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延伸,自编一些英文小诗,帮助学生理解语法难点。例如我们可以创编这样的小诗帮助学生巩固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句式结构:

Where does he live? He lives near the bank .

Where does he work ? He works at the bank .

When does he work? He works all day and all night.

Where does he study? He studies at the bank

Where does he sleep ? He sleeps at the bank .

Why does he spend all day and all night at the bank ?

Because he loves his bank .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小诗,有的学生也是做得很好的,有不少还能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呢。

只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巧作安排,化繁为简,化生硬为生动,,就定能让语法教学走出枯燥晦涩的阴影,让英语课堂上的语法教学焕发活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联系地址: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226408

联系电话:15851323365

邮箱 :siyueqiushui @sina.com

篇4:语文特点浅析

语文特点浅析

语文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基础特点

语文是学习一切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任何学科的教学,首先都是语言的教学。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既是关于思维外延的表现形式,又是对于思维内涵的本质阐述。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决定于思维,因此,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各学科的思维内涵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借助语言承载并形成其知识体系,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语文无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最基础的学科。没有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作为保证,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难以进行、虽进行也难有成效可言的。

语文本身也强调基础:依据形、音、义的原则,把字结合成词;依据语法和逻辑的要求,把词构建成句;依据逻辑和修辞的必然,把句连缀成文。语文基础层层相因,缺一个环节不可。语文教学最初为识字教学,就可见其自身的基础性。

二、社会生活特点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占据了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篇目;议论文直接歌颂或批评社会现实,说明文介绍各种事物以为人所用,应用文是运用于社会的实用文体,也都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这个说法应该特指语文课才对。任何一节语文课都是社会生活课,此言不虚。

三、知识结构特点

语文海阔天空、无所不包,含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生活小常识。文史哲不分家,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最多的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天文、地理等社会科学知识;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语文既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又因为其他知识而不断丰富起来,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结构体系。语文课不仅仅是识字课或语法课,也不仅仅是阅读课或写作课,更是逻辑课和道德伦理课,它贯穿了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生活常识教育,还讲究气度风范和人格修养等等。

总之,语文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最强,涉及面最广,是感性和理性最为完美的结合形式,是师生修身养性最重要的学科。

四、语言表达特点

任何学科的讲授和学习,都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物。然而,较之其它学科,语文的语言表达要求最高。除了普通话、语法、逻辑这些最一般性的教学语言的要求之外,语文还要求教学语言讲究修辞、贴近生活,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审美的高度,要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和富有哲理。即使是普通话、语法、逻辑这些最一般性的语言要求,也高于其他学科,应该更加正确和规范。

五、教学评估特点

1+1=2,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自然科学的.结论是绝对和惟一的;而社会科学的观点总是相对的,不是惟一的,同一个事物,往往可以作多种分析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判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向思维或异向思维正是这个道理。政治、历史等其他社会学科也具有这一特点,但下述两个特点却是语文所独有的:

1、对文章形式的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

2、记叙文体还有个感情基调问题,而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又因讲课人的性格、阅历等不同而各异。

见仁见智,语文教学评估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估要困难得多。

六、教材形式灵活

语文的教材形式较其他学科的教材形式要灵活得多,因为语文知识主要表现为纵横交融递进的特点,课文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而已,不同课文也可以承载大致相同的语文知识;而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知识,则主要表现为纵线发展的特点,知识载体往往就是知识内涵本身,很难将其形式和内容剥离开来。

语文课文形式可以分为文章体裁和文章样式两种。文章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章样式更为复杂,有不同的记叙文如小说、散文等,有不同的议论文如正论、驳论等;……在教材编排上,某一篇课文应该编在初中教材,还是编在高中教材?应该编在某年级教材或编入某一单元?并没有统一的尺度;这篇课文是选用古代的,还是选用现代的?是选用中国的,还是选用外国的?是选用A作家的,还是选用B作家的?各种文体的比例多大?不同文体的各种样式的比例怎样?都不可避免的具有编排者的主观随意性。

七、学生极易参与教学

听、说、读、写,既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内容。人从“呀呀”学语开始,就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渐而会“读”,渐而会“写”,因此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极易参与教学。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语文课,他们都似曾相识,都容易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组织者。听、说、读、写各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和内容要求,既可以分开训练,又可以在训练中兼顾几个方面。无论是质疑还是讨论,无论是作文还是讲演,无论是表演还是调查,甚至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学生都在学习语文,都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种训练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既可以是有组织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纯个人的行为方式。引导得当,则学生随时随地都在训练,都在提高。

八、教学的随机性

由字而词,缀词成句,因句成文,语文应该由浅入深、由简而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但是,语文是以课文为载体进行教学的,如前所述,除了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或生活小常识。然而这些知识或常识,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内容信手拈来,一般是不成系统的,是学生不一定了解的。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兴趣,或为了扫除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而随堂调整教学计划,甚至放弃原先的教学计划,临时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满足学生此时此刻文化知识上的需要,从而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此外,由于教材编排者在编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随意性,语文教材的编排必然不是尽善尽美的。因此,我们可以在不违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把课文重新进行编排,甚至删去一些课文或者增加一些美文,以满足教学上的需要。

语文特点还有很多,然而仅以上述特点看,语文教师就不好当了。没有以汉语言文学为核心的广博的知识结构,没有哲学、美学、逻辑学……这些科学的知识高度,没有较好的普通话等基本功,不讲道德情操,不进人格修养,不讲言谈举止……语文是教不好的。

篇5:浅谈DVD功能特点及应用

浅谈DVD功能特点及应用

结合具体实例对DVD特点予以总结、归纳和比较,说明DVD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 者:魏小石  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电系,甘肃,定西,743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7) 分类号: 关键词:DVD   功能   特点   PAL制  

篇6:变频器特点及其应用论文

有关变频器特点及其应用论文

摘要:综合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和本人多年工作经验知,生产中使用变频器具有绝对重要性,希望业内人士广泛使用之。

关键词:变频器供水行业应用

引言

一般城市管网的水压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用水居民的用水需求,绝大部分用户须通过提升水压才能满足用水要求。以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水塔,高位水箱等等增压设备,它们都必须由水泵以高出实际用水高度的压力提升水量,其结果大大增加了能量损耗。

一、新、旧泵的测试

例如,我公司对6sh-655kw成套机电设备做如下测试:

75KW三垦变频器直拖旧泵测试数据表:

75KW三垦变频器直拖新泵测试数据表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得老式供水方式被全新变频供水方式取代具有多项优点:

1.1变频供水能灵活控制供水压力。

1.2采用变频供水节电效果明显。

1.3当异步电机在全压启动时从静止状态加速到额定转速所需时间小于0.5秒,这意味着在不足0.5秒的'时间里,水的流量从零猛增到额定流量,在极短时间内流量的巨大变化将引起对管道的压强过高或过低的冲击,压力过高会爆管而过低导致管子的瘪塌。直接停机同样会引起压力冲击。从上表测试结果可见使用变频器调速后,可通过对加减速时间的合理预置来延长启动和停止过程,合理控制供水压力减少管道冲击,最大限度保护管网,管件,同时也提高电机水泵的使用寿命。从上述测试还可以看出泵老化时严重影响出水量供水压力,维护维修不及时泵效率会大幅降低。

二、变频器的节能效果

变频器节能效果实际工作中更可观。例如,我公司有一水厂,水厂原供水方案为280KW机电系统一工一变两套系统向市区管网以0.18Mpa压力供水,工频供水系统为控制供水压力要采用勒阀门的方法。去年经技术改造改为两套供水系统均用变频器供水,严禁勒阀门通过变频器调频来控制供水压力。改变供水方法后该水厂当月电费较前月少近五万元,当年公司电费较上年减少近六十万元,可见使用变频器供水节能效果很明显,长期使用变频器经济效益可观。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综合早期的单泵恒压供水系统与近几年来被行业内人士普遍使用的多泵恒压调速供水系统诸多供水方式来看,我认为最优的恒压供水系统应为单泵直拖恒压供水系统。

三、各种供水方式比较

例如,我单位现使用以下几种供水方式(以富士变频器为例):

3.1变频器直拖电机变压(变流量)供水:优点:接线简单,使用电器件少,完全启用变频器自身功能运行稳定,节电效果较明显,维修率较低。缺点:只能变压(流量)运行,节能空间有剩余。

3.2多泵运行方式:控制回路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以三泵为例:优点:可控制实现恒压(恒流量)供水。缺点:只有一台泵变频调速运行,其余各泵均工频运行,节能一般,部分能量未被挖掘出来。维修工作量较大,运行稳定性较好。:

3.3一拖一单泵运行方式:启用变频器内置PID功能或外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均能实现恒压(流量)供水。此方案要求用户量与机电设备工作能力匹配。该方式接线简单使用电器件少,运行稳定,无管线冲击,维修工作量小,节能效果较其它方案优秀等特点。

综合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和本人多年工作经验知,生产中使用变频器具有绝对重要性,希望业内人士广泛使用之。

篇7: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所谓“电化教育技术”,即通过视频,图文,动画,音频等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利于跨越时空界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电化教育;应用策略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存的,电化教育技术在为现代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患,如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教程内容的实际性;信息安全度有待提升;不良信息诱惑,影响学习成果等。因此,电化教育技术仍有待改善。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对此件事兴趣的浓厚度。针对电化教育技术而言,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动画音频等教学形式的充分设计,不仅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也是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广泛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知识为主要讲解要点,很少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识视野的开阔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建构。通过电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在利用该媒介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困惑,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3.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语文学习而言,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是教学的关键点,而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语文作为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并加强文字理解能力,以致于在日后的学科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电化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时代的产物,通过视频录制,图文浏览,动画观赏,课件展览,以及音乐的欣赏等形式,在一改以往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

1.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浏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板书授课,学生笔记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此种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然而,利用电化教育技术这一教学形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所搜集信息的整理完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形式一,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这一传统节日的视频观赏,帮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如傣族人民选择庆祝泼水节是希望纯净的清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因此,清水作为神圣的产物,受到该民族人民的普遍珍惜与爱护;形式二,通过对该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音乐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式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模式,帮助学生通过情景模式的合作创设,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加深对云南地区傣族文化的了解。2.通过师生课件制作,相互合作形式,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从古至今,任何仁人志士的文化素养都是在自我学习与对知识的推敲琢磨中逐步形成的,学习不可一蹴而就,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书本就可获得,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浓厚的知识学习兴趣,以致于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不厌其烦的进行积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大量的知识积累,提高其知识完善度;最后,要善于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通过课件制作讲解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并通过课堂上的展示讲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在备课时,可以参考一下几个要点:(1)云海的最佳观赏时间和地点:是每年十月份到次年五月份,在锦绣谷和龙首崖都可以浏览到相关景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诗句的由来,作者是出于怎样的心境:由于云雾的诡异奇特,天气忽晴忽雨,珠峰的忽隐忽现等,还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跌宕,与外界关系不大;(3)在游览庐山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参考这些要点进行信息的搜寻,不仅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结语】

浅谈语文教学新法的应用特点

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安排,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师生课件的制作改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讲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通过情景合作模式的进行,并利用电化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技能,打造高效课堂。

篇8: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第25卷 第4期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收稿日期:-02-27?

作者简介:何楠,宁波市第三中学教师(浙江 宁波 315040)。

篇9: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难忘寄园情》教学实录 何楠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难忘寄园情》这篇文章的课型设计,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元智力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元智力理论;难忘寄园情;教学实录?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8-062705-0000-00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有人曾说: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教育的发展鲜明的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则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知、理解并掌握最大量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用特定的、优美的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影视、图片等图像资料来显示情境,用变化的或醒目的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了解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经常针对不同课文设计不同课型,同时使用这一手段进行教学,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宁波市组织的课堂创新教学竞赛中,笔者设计的《难忘寄园情》一课的教学获得二等奖。现就这一实例,简单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难忘寄园情》是浙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和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来记叙事、反映人。而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记述当年在寄园读书时与自己有关的几件小事,抒发对老师钱名山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此重点及本文的中心出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

在导入并简单介绍作者之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在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经过学生的踊跃讨论,教师小结: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得抓住最后一段中的“白雾”和“心香”二词。“白雾”既是实写当时的环

[1] [2] [3]

篇10: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

“任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定担负的工作;二是指定担负的责任。

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任务”一般指学生需要通过某些活动完成的一些事。

“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就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主要要抓住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完成任务和评价任务等四个环节。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设计任务,激发学习欲望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学习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中国教育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注重同社会生活的联系,重在形成实际技术。

应该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

任务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应具有目标性;

2.任务可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

3.任务源于学习问题、生活经验和工作岗位,应具有真实性;

4.任务能涵盖教学目标知识点和技能,并在完整的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具有完整性;

5.任务不能过于枯燥而单调,应该充满乐趣,以吸引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和投入,应具有趣味性;

6.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自主和协作下能完成的任务,不能太大太难。

二、认真解析任务,化解学习难点

在教学学习任务设定之后,教师就要认真讲解分析课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障碍,准确描述任务,使学生理解各项任务的丰富内涵和多重意义,进而明确“为什么”,为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和路径理清思路,创造条件。

可将学生根据学习状况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组内讨论、辩论,互相提问解答,使重点进一步突出和巩固,使难点进一步化解和突破,使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进一步明确,为进一步完成任务作好铺垫。

解析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要增强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和自我展示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积极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完成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归宿。

美国现代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者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

因此,在学生全面理解任务的内涵、完成任务的难点得到化解之后,教师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努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使学生对学习和完成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实现学习目标。

一是创设情境。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创设有助于学生了解任务、理解任务、完成任务的生动、逼真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历其事,若见其人,若有所悟,从而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二是音乐烘托。

教师可选择播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中外经典名曲、轻音乐,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烘托中缓解压力,放松情绪,进而感知任务、理解任务、记忆任务、完成任务。

三是竞赛激励。

教师可利用中职生好胜心理强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组内成员间竞赛、全班性竞赛,限时回答问题,限时写出字词,限时背默诗词等,激励学生在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中完成任务。

四是角色表演。

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不同角色,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等,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对话、分角色游戏、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感知任务,理解任务,体验情感,增长见识,进而完成任务。

四、准确评价任务,检测学习效果

一般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各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或组织疑点难点讨论综合评价,以此来检测学习效果。

任务结束实施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

任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

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耕耘不辍,弛而不息,坚持科学设定任务,认真解析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学目标定能实现,教学质量必将提高。

篇11: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教师“遗忘的角落”。

但他们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愿望非常强烈。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而情景教学便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材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借助多种多样的情感教学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升教学效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缺乏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会,就无法创作出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

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精确理解,就无法感悟文章内涵、不能切身体会作者思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以“背影”为题材写作文,这样就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了。

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以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父子情深的`视频、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情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设计问题情景,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使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组织学生开展深入的讨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问题情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巧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情景,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描述事物,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与先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结合,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了解教学情景的同时知道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深刻的掌握。

实践证明,设置巧妙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激活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表演情景,加深理解体会

教师可以创设角色表演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人物特点,先要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等,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文章内容。

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可以亲身体会每一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可以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创设影音情景,激发审美体验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师要创设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激发。

可以使用影音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官上刺激其思维,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和主题曲,在浓厚的氛围下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学生引入到东汉末年的特殊历史时期。

接着教师给学生朗读这首词,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感染。

语文课本所选择的文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这些文章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教师要将这些魅力展现出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乐于学习,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激发。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篇12: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

安徽省淮南市贺疃初级中学:杨秀彬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了社会的主流,人们的生活与信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教育可行性和实效性,为了培养出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学生。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是一个越来越鲜明的主题,并且也是一项迫在眉睫,急于落实的任务。

那么,至于在教育教学当中,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它发挥出自己的实效性,达到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呢。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做一些简单的阐述,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改进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首先,要明确一点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属于硬性的灌输式教学,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或许是记得最牢的,但结合起实践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且,如果让学生根据所学,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超越书本的局限。因为硬性的灌输,着重孩子的听、记,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直觉感官和抽象思维的配合。总结起来,这样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缺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对人才的取舍标准、方式变了,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有创新意识的实践,超前意识的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在

课堂上,老师不再过多地讲解课文或答案,而是通过设疑或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教学情境,老师交给的最重要的是学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结果,孩子学会了正确的方法,自然而然就会悟出正确地答案,正所谓“授人以渔,不授人以鱼。”也因此,信息技术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少不了的佐料。

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教学生识字、认字,更重要的是寓情于教,寓理于教。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文的故事性较强,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个个类似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善恶。然而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刚刚起步,空泛的道理讲得再多,不结合实际,学生仍是很难接受。所以,在这种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逐步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一是它的方便、快捷。资源共享可以让教师互相总结有利的经验,推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互取所长。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播放课件,或制作幻灯片,应用实物投影等在日常教学中,也相应节省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的时间,而且效果更好。二是它的直观、形象。这一特点正适应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如果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定会收到来自学生的良好反应。比如,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一次画了一幅《斗牛图》。别人都夸他画得好,只有一个小牧童指出了大画家的错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要使学生明白大画家谦虚、和蔼、宽容、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和小牧童勇敢、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向他们学习。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理解课文,课堂气氛就会很沉闷。如果我们把课文内容制作成一个课件,把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有趣,学生们一定会愿意参与到这种课堂中来。边结合动画,边阅读课文,对学生的理解课文也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涣散,从而不能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时如果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使这种刺激大于其他刺激,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学《雷雨》一课,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个时间段,虽然生活中经历过不少次下雨的情形,但是要二年级的学生把文字的描述同生活实际形象的结合起来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同样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再现出来,学生会很容易抓住课文的时间顺序,形象地理解课文,而不用老师去告诉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下雨前,有什么景物;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下雨后,景物又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学生都可以通过看课件和阅读课文自己找出来,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响应课堂教学。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高明,培养他们向往科学、崇尚科学的感情。另外一点,就是要善于把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必要性。课程改革提倡运用信息技术,但不是滥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中虽有一些不足,但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

我们传承。比如板书,只不过是不多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含着教师精心地设计、巧妙地安排和课文的主要脉络。工整地板书,清秀的字迹,对培养学生的美感、写字的规范也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即使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也不能省略板书这一环节。我们的新课改提倡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精彩,使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更优秀。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太激进,以免造成其他不良影响。而且一定要掌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信兆月

篇13: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寻求新法 创新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寻求新法 创新教学

寻求新法 创新教学

本月我们二年级英语在进行新课同时,对一年级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内容要求从两会到三会。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忘了,但他们又有很多人认为自己都会了,单纯的常规复习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让旧课不旧,重新激起学生们学习的新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一、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二、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例如:在教数字时,我设计了一个“颠球数数”时,一组学生用兵乓球拍颠球,一组学生在旁边数,练习数字。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用英语报号。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正视现实,认真分析现行教育教学中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树立与日俱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创造最佳环境,寻求最佳办法。

篇14:语文《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语文《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科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 、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讲述实例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对材料应加以精选,防止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安排一次参观、考察或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并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表现无论多么复杂、奇特,多么不可思议,都不是意识支配的。教学中注意不要流露目的论、拟人观、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应以动物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大多是肉眼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又不是都能亲眼所见的。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教具诸如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音、录象或电影等手段加以配合。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 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挂图。

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蜗牛吃菜叶”和“猫捕食老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实际用”栏目中,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法建议

电化教学手段完备的学校,可在课前录辑教材中需要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带。但未经选择、编排的一般野生动物内容的录像带不宜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以免冲击本节课的正规教学内容。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时,除尽量利用教材中的彩图、插图、现有的挂图、模型、标本外、可尽量利用校园内外的`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直观手段,使学生获 得更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 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幻灯片,挂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

讲述 :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过度: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猫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的体内有什么变化?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 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 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 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教师提问:猫捉老鼠对它的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学生们课堂上讨论。

教师讲述: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他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 问:猫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关于激素的概念后面将要学到。这就是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 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

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 .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控制。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空。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篇15: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特点和应用

随着各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微控制器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泛应用。据悉,微控制器的市场将比增长21%,的增长率可能达到21.6%。Motorola是世界上最大的微控制器生产厂商,其产品具有种类全、可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等特点,市场占有率达27%以上。MC68300系列是第一个推出的高性能微控制器,现已达几十个品种,近期又有了新的发展,适合于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篇16: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特点和应用

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普遍采用了流水线结构、24位地址线和16位数据线,寻址能力可达16M~32M。有些片内的各种存储器可做到68kB以上。所以,程序复杂程度和开发难度都有较大的增加。为此,开发工具和开发手段都必须相应变化。

用于开发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开发工具主要有如下几种:

⑴ CDS32高性能仿真系统

CDS32包括仿真器和总线状态分析器,可对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性能进行实时仿真。在PC机上开发的目标码能装入到CDS32上运行。它有1M字节以上的仿真存储器,8k×64位分析器缓冲器具有跟踪实时事件的能力。CDS32还具有断点操作灵活、硬件调试简单等特点,仿真速度高达33MHz。CDS32有一个仿真头,用该仿真头取代目标系统上的MCU。

⑵ MMDS1632

它是一种较高级的仿真器,提供了高速、实时的软件和硬件仿真,可以完全替代MCU。

⑶ M68MEVB1632

该系统的硬件由底板M68MPFB1632和名片卡计算机M68MPB3

3X组成,软件包括ICD32、IASM32、PROG32等部分。ICD32是在线调试程序,界面友好,可同时显示6个窗口,系统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支持多种运行方式和丰富的调试命令,并可进行反汇编,对调试程序很方便。IASM32是针对CPU32的交叉汇编程序,具有丰富的汇编命令、宏指令和控制运算,支持多窗口程序编辑和多层子程序嵌套,可以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PROG32是对MCU片内的E2PROM进行编程,利用程序也可对片外的EPROM进行编程。

在实际开发时,首先在开发器上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然后利用事先在目标板上设置的BDM(10Pin)插座和开发器所带的扁平电缆,把目标系统和PC机连接起来就可以用ICD32对系统进行调试。我们在用MC68332研制经济型数控系统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和工具,完成了项目的开发。

基于MC68332的经济型机床数控系统

以MC68332为主组成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如图2所示。

在这个系统中,64K RAM采用非易失RAM,128K ROM选用EPROM,它们与MC68332的SIM模块相连,各种接口控制信号均由SIM产生。ROM中存放各种系统程序,RAM中存放系统参数和用户编写的加工程序。

I/O口是该系统的离散输入输出口,它由MC68B21实现。键盘由8279键盘专用控制电路控制,它由48个薄膜键组成。LCD采用256×128点阵的图形液晶显示器,其控制器为SED1330。MC68B21、8279和LCD均连接到SIM模块,所需片选信号和其它接口信号由SIM产生。

驱动电路连接到TPU模块,由TPU模块根据CPU32写入的数据对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转动方向进行控制。TPU可以同时控制4台4相步进电机,提供的信号最高频率为22.5kHz,而且加减速度、旋转方向和速度都可以编程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通信接口由QSM模块实现。电平转换分别由MAX3232和MAX487完成,前者是TTL/232电平转换电路,后者是TTL/485电平转换电路,这样就使系统具有RS-232C和RS-485通信能力,可以方便的与上位计算机或其它设备通信,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复位电路由IMP811等组成,可以接受面板上的手动复位信号。由于MC68332的RESET信号是双向信号,所以IMP811的输出经过74HC03隔离。IMP811可以提供可靠的上电和手动复位信号,因此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结束语

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采用全静态设计、模块化结构、HCMOS工艺制造,因此,具有结构清晰、功耗低、功能强、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开发简单、容易满足电磁兼容性、数据处理能力强、价格较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具有许多优点,所以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使用较普遍的惠普激光打印机中就采用了这类微控制器;在汽车及其发动机控制、数控系统和智能测硫仪中采用了MC68332;在机器人中,可以采用MC68376或MC68332,利用其CAN或QSM模块实现多MCU控制,提高控制系统并行处理能力、控制性能和可靠性;在通信领域,广泛采用了MC68356、MC68360等。

篇17: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特点和应用

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现在广泛使用的已有十余种产品,一般其组成如图1所示。

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或模块:

⑴ 中央处理单元(CPU):采用在MC68020基础上形成的32位CPU,称作CPU32。它与MC68020的指令系统基本相同,并且还增加了多条适合于微控制器应用的指令,这样,在开发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最高工作频率已达25MHz。

⑵ 由于采用了全静态设计、高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CMOS)工艺制造,所以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都具有较低的功耗。工作频率可以从131kHz到25.17MHz变化。当使用低功耗停机指令完全停止系统时钟时,仍可保存所有寄存器的内容不变。

⑶时钟频率较其它微控制器低很多。它采用32.768kHz的石英晶体,由片内的锁相环(PLL)电路产生所需的时钟频率,这就使得高频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容易满足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

⑷ 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均有系统集成模块(SIM)。该模块由外部总线接口(EBI)、片选控制、系统保护子模块、测试子模块和系统时钟组成。

外部总线基于MC68020总线,提供24根地址线、16根数据线及用于数据传送和中断请求等功能的控制信号线。数据总线允许8位或16位访问方式,并允许动态改变总线宽度。

片选控制具有12根独立的可程控的片选信号输出,用于系统扩展、增加外部设备和外部芯片。

⑸ 一般均有队列串行模块(QSM)。该模块为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提供两个独立的.串行通信接口,它们分别是队列串行外围接口QSPI和串行通信接口SCI。

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或模块外,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的主要产品还分别有如下特点或模块:

⑴ MC68331

除包括CPU32、SIM和QSM模块外,还含有通用定时(GPT)单元。GPT可以实现输入捕捉(IC)、输出比较(OC)、脉冲宽度累加(PAI)、脉冲宽度调制(PWM)、辅助定时器时钟输入(PCLK)等功能。

近期Motorola还公布了MC68331的低电压(工作电压2.7V-3.6V)芯片MC68CK331。它的工作频率仍可达16MHz,但功耗已大大降低,特别适合于由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产品。

⑵ MC68332

MC68332除包括MC68300系列共有的模块外,还包括2KB RAM、半智能化的定时处理单元(TPU)。

TPU是MC68332最具特色的模块之一。它有自己的执行单元、3级优先级控制器、数据RAM、双定时基准和微程序ROM等。它可独立于CPU之外,执行各种定时、脉冲生成、电机(特别是步进电机)控制、频率测量等与时间有关的操作,可大大减轻CPU的负担。

Motorola最近已可提供MC68332的低电压(工作电压3.0V-3.6V)版本产品MC68LK332,在实现低功耗的同时,其工作频率仍可达16MHz,适合便携式产品。

⑶ MC68336

除具有MC68332的所有模块和功能外,还有5.5k BRAM、可重构定时器模块4(CTM4)、16通道的10位队列化模/数转换器(QADC)。

MC68336共有7.5kB RAM,分为4kB和3.5kB两个部分,均具有MC68332的2kB RAM的全部特性。

⑷ MC68376

除具有MC68336全部功能外,还包括8k BROM模块、CAN2.0B控制器模块(TouCAN)两个部分。

⑸ MC68CK338

MC68CK338与MC68331相比,主要区别为:把MC68331中的GPT改为可重构定时模块6(CTM6);中央处理单元CPU32和系统集成模块SIM均为低功耗模块,工作电压为2.7V-3.6V,工作频率上限为14.4MHz,所以较适合于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产品。

⑹ MC68F333

MC68F333与上述产品相比,主要区别为:增加了64k E2PROM。

⑺ MC68334

MC68334与前述的微控制器相比,其主要差别是:把2kB RAM改为1kB RAM;去掉了串行外围接口(QSM)模块;但输入输出引脚增加到47。

⑻ MC68360

MC68360适合于通信类产品应用。与其它产品相比,它有较大变化:使用增强型CPU32,即CPU32+;带4个高速同步HDLC接口,2个异步串行口,14路DMA,32条地址线;4个定时器,8个片选端。

除上述产品外,还有MC68340、MC68349、MC68328、MC68356等产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篇18:USB2.0控制器CY7C68013特点与应用

USB2.0控制器CY7C68013特点与应用

摘要:介绍USB2.0协议以及Cypress公司推出的USB2.0控制器CY7C68013。USB2.0协议提供480Mb/s的传输速度,向下完全兼容流行的USB1.1协议。CY7C68013是USB2.0的完整解决方案。该芯片包括带8.5KB片上RAM的高速8051单片机、4KBFIFO存储器以及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2.0收发器,无需外加芯片即可完成高速USB传输,性价比较高。

关键词:USB2.0高速模式端点

本刊到2、3期已对EZ-USB单片机的介绍。本文在此只重点介绍USB2.0的特殊之处以及芯片CY7C68013的主要特点。*

1USB2.0的主要特点

USB协议的2.0版本于4月推出。支持以下3种速度模式:

低速模式(lowspeed)1.5Mb/s;

全速模式(fullspeed)12Mb/s

高速模式(highspeed)480Mb/s

USB2.0协议支持现存的所有USB设备,既可以把USB1.1设备插入USB1.1的PC机接口,并且在电气上兼容USB1.1的连接线。

1.1数据包

USB传输的数据包的类型用称之为PacketIds(PIDs)的特定代码来定义。USB包中共有4种PID类型,如表1所列。

表1USB2.0的数据包类型

PID类型PID名称令牌IN,OUT,SOF,SETUP数据DATA0,DATA1,DATA2,MDATA握手ACK,NAK,STALL,NYET特殊类型PRE,ERR,SPLIT,PIN

注:黑体字表示USB2.0增加的PID类型。

在全速模式时,每个OUT传输发送OUT数据包,不考虑外设是否处于“忙”状态而不能接收数据。针对这种浪费带宽的情况,在高速模式时推荐使用新的PID类型“PING”。主机先对OUT端点发出个较短的“PING”令牌,访问当前外设是否有数据文凭间来存放OUT的数据包。仅仅当外部设备回答“ACK”时,主机才发送较长OUT数据包。

SETUP邻牌只用于控制传输。它数据包中的前8个字节。通过这8个字节,外设对主机的设备请求进行译码。

SOF令牌代表一个USB帧的开始。

ACK(Acknowlegde)表示成功,数据接收无误。

NAK(NegaviteAcknowlegde)表示忙,得发。这并不是出错,USB外设没有应答表示出错。

STALL表示未知错误,外设未能理解主机发出的设备请求,可能是外设端出错,或是主机访问并存在的资源。USB协议提供了从stall状态恢复的方法。

NYET(NotYet)类似于ACK,表示数据接收无误,并且指出外设还没准备好接收下一个OUT数据包。NYETPID只用于在高速模式。

其它PID详见参考文献[1]。

1.2帧结构

USB主机每毫秒向所有的USB设备发送1上SOF包(StartofFrame),以此来提供时间基准。SOF包括1个自增的11位帧序号。FX2随时可以从寄存器中读出这个范围在[0~2047]的帧序号。

地高速模式下(480Mb/s),每个1ms长的帧被分成了8个125μs长的微帧。每个微帧也都由一个SOF包开始。帧序号还是每个毫秒自增1次,所以这8个微帧都含有相同的帧序号。为了区别每个微帧FX2提供1个只读的微帧计数器,并且FX2能在收到SOF包时产生1个中断请求,即在全速模式下1ms/次,高速模式下125μs/次。

1.3传输类型

为了适用480Mb/s的高速数据传输,USB.0协议扩大了各种传输类型数据包长度,与USB1.1的对照如表2所列。

表2USB2.0与USB1.1数据包长度的对照

传输类型数据包度/BUSB1.1USB2.0控制传输8,16,32,6464块传输8,16,32,64512中断传输1~641024同步传输10231024

1.4高速模式和全速模式的检测

USB2.0规范要求高速设备必须能在全速模式下枚举。每个高速设备都在全速模式下开始枚举过程。当与主机达成“Chirp”协议后设备再切换到高速工作模式下。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1]第7章。FX2能自动检测高速主机,并切换到高速模式下。

1.5传输性能分析

以USB硬盘为例分析USB2.0的高速传输性能。图1为USB2.0与硬盘接口的带宽分析。

每分转速7200带有2MB缓存的ATA100硬盘,接口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s,可持续的有效传输速率只有39MB/s。

USB2.0在每个上微帧中最大可传输13个块传输包,而每个微帧长固定为125μs,所以其最大传输速率为:512×13×8×1000=53MB/s。

2EX-USBFX2的主要特点

2.1芯片结构

EZ-USBFX2芯片包括1个8051处理器、1个串行接口引擎(SIE)、1个USB收发器、8.5KB片上RAM、4KBFIFO存储器以及1个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如图2所示。FX2是一个全面集成的解决方案,它占用更少的电路板空间,并缩短开发时间。

EZ-USBFX2拥有1个独特的架构,其中包括1个智能串行接口引擎(SIE)。它执行所有基本的.USB功能,将嵌入式MCU解放出来以用于实现专用的功能,并保证其持续的高性能的传输速率。FX2还包括2个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允许它“无胶粘接”,即可与任何ASIC或DSP进行连接,并且它还支持所有通用总线标准,包括ATA、UTOPIA、EPP和PCMCIA。EZ-USBFX2完全适用于USB2.0,并向下兼容USB1.1。

FX2有3种封装形式:56脚SOPP、100脚的TQFF(薄形四方扁平封装)、128脚的TQFP。引脚数的区别在于输入、输出引脚数的不同,以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

2.2结构特点

当大部分USB1.1器件都需要微控制器参与数据从端点FIFOs到应用环境转移,如图3所示。显然,微控制器本身的工作频率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带宽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在12Mb/s的全速模式下,这种限制并不明显,但当速度提升至480Mb/s时,在成本严格控制下微控制器就必然成为整个系统的带宽并颈。

EZ-USBFX2提供了一种独持架构,使USB接口和应用环境直接共享FIFO,而微控制器可不参与数据传输但允许以FIFO或RAM的方式访问这些共享FIFO,如图4所示。这种被称之为“量子FIFO”(QuantumFIFO)的处理架构,较好地解决了USB高速模式的带宽问题。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USB执行OUT传输,将EP2端点设成512字节重FIFO(如2.3小节所述)。在USB端和外部接口端都并不知道有四重FIFO。看来,USB端只要有1个FIFO为“半满”,就可以继续发送数据。当胶操作的FIFO写“满”时,FX2自动将其转换到外部接口端,排除等候读取;并将USB接口队列中下一个为“空”的FIFO转移到USB接口上,供其继续写数据。外部接口端与此类似,只要1有个FIFO为“半满”,就可以继续读取数据。当前操作的FIFO读“空”时,FX2自动将其转换到USB接口端,排除等候写入;并将外部接口队列中下一个为“满”的FIFO转移到外部接口上,供其继续读取数据。

2.3端点缓存

USB协议定义了端点作为数据的接收器和发送器。主机发送4个bit的地址和1个bit的方向来选择端点,因此USB最多可有32个端点定义:IN0~IN15和OUT0~OUT15。

FX2定义了7个端点,在高速模式下的端点缓存结构如图6所示。EP0IN&OUT、EP1IN、EP1OUT是64byte的端点缓存。EP0是默认的控制传输端点,既是IN端点也是OUT端点。EP1IN、EP1OUT支持块、中断和同步传输。EP0、EP1IN和EP1OUT只能由FX2的固件访问;而EP2、4、6和8无需固件干涉即可同片外互传高速数据。

FX2端点配置方式非常灵活。EP2、4、6和8是大容量高带宽的数据传输端点,可设为IN或OUT端点的一种,能配置成多种形式以适应带宽需要。在图6中,每一列代表1种配置方式。带阴影的方框可包括2、3、4个512或1024字节的缓存,分别表示端点可配置成双重、三重和四重缓存。双缓存是指USB可以读或写1个数据包,而另一个数据包(同一个端点内另一个缓冲存储器中的)可供外部接口操作;三重缓存加了第3个数据包存储器可供USB和外部接口需要的一方使用;四重缓存增加了第4个数据包存储器。多缓存的结构以在读写双方速度相似时有效地改善带宽,平滑带宽抖动,减少双方的互相等待时间。

3EZ-USBFX2的接口方式

FX有2种接口方式:SlaveFIFOs和可编程接口GPIF。

SlaveFIFOs方式是从机方式,外部控制器可像普通FIFO一样对FX2的多层缓冲FIFO进行读写。FX2的SlaveFIFOs工作方式可设为同步或异步;工作时钟可选为内部产生或外部输入;其它控制信号也可灵活地设置为高有效或低有效。

可编程接口GPIF是主机方式,可以软件编程读写控制波形,几乎可以对任何8/16bit接口的控制器、存储器和总线进行数据的主动读写,非常灵活。

4EZ-USBFX2的开发工具

如同EZ-USB系列的其它控制器一样,Cypress公司对FX2也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开发套件CY3681。它包括带128脚CY7C68013的硬件开发板和相应的控制面板(Controlpanel)、GPIF代码自动生成软件(GPIFTool)以及固件方面丰富的例子和大量的帮助文档。可以尽量节省学习时间,加快开发速度。

篇19:IA411038木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应用

ia411038  木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应用

(1)木结构构件的受力形式主要有受拉、受压、受弯和受剪等。各类受力构件均需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受弯构件还需满足刚度要求(通过挠度控制);受压和压弯构件还需满足稳定要求(通过长细比控制)。

(2)木结构防火、防腐和防虫措施:

(3)木结构构件制作、装配和运输过程的要求:

(4)熟悉木结构材料的品种及选用原则:

(5)了解木结构屋顶的组成、构造要求:

(6)木结构的节点形式和计算方法:

木结构连接有齿连接、螺栓连接和钉连接。齿连接分单齿和双齿连接两种,需验算受压和受剪承载力。螺栓连接有双剪和单剪连接两种,需验算每一个受剪面的设计承载力。

(7)胶合木。

(8)木结构一般用于中小型建筑和古建维修中。

例题:关于木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属易燃材料,在设计时需满足规定的防火要求,同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b、木结构齿连接分双剪和单剪连接两种,需验算每一个受剪面的设计承载力

c、含水量、温度和荷载作用时间均对木材强度有影响

d、木结构屋顶由屋面结构和木屋架及支撑组成

e、胶合木消除了原木的缺陷,扩大了木材的用途

答案:a、c、d、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