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甜心QQ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

篇1: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
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
我国有很多企业对治理污染持消极的态度,这是我国污染治理中的一个软肋.企业一般不愿意上马一些尽管可以提高能效、减轻污染但花费甚多的技术项目,担心这样会增大现金流,增加运营成本,加重企业的`负担.对此,美国政府推动的以香港公司为基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的P2E2政策工程是个较好的办法,对于我们解决上述治污节能问题有所启迪.
作 者:史啸虎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510410 刊 名:珠江经济 英文刊名:SOUTH CHINA REVIEW 年,卷(期): 197(12) 分类号:X3 关键词:P2E2 污染治理 融资模式篇2: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流域面积3848平方公里,湖域面积67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3.6米,平均年来水量275亿立方米.琵琶湖所在的流域人口从1970年的'85万人增加到的129万人,工业产值从1965年的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66000亿日元,从这些数字表明:湖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用水需求的增加,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对湖水的污染.
作 者:童国庆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苏纺织A版 英文刊名:JIANGSU TEXTILE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X5 关键词:篇3:浅议欧盟环境税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二、我国环境税现状
我国尚未设立以保护环境为课征目的的法律,财政政策中主要是有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而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分散在不同的税种和税收措施中。我国当前税制中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有:(1)增值税:暖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适用13%的低税率。利用回收旧资废品的企业可以按10%抵免增值税;(2)消费税:汽油税率为 0.2元/升、柴油税率为 0.1 /升、汽车轮胎摩托车适用10%税率,对子午轮胎免税,轿车根据汽缸容量课征3%、5% 、8%的税率;(3)资源税:开采的天然原油税额为 830 元 /吨 ,专门开采的天气和与原油同时开采的天然气税额为 2 1 5 元 /千立方米原煤税额为 0 .3 5 元 /吨;(4)车船使用税就使用的车船按机动和非机动各自所属类别征税机动车船每年须交年检费;(5)税收减免:三废利用企业的税收减免,如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制品化肥、农药农膜免税;(6)对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如对外商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而收取的特许权;(7)使用费免征所得税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措施,如经批准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土地使用税5 -10 年;(8)对开垦地所实现的农业收入免征农业税3 年;支持环保事业的税收措施如环卫部门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站污水处理站厕所等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环卫部门使用的各种洒水车垃圾车等免征车船税。
三、我国与欧盟国家对比
从我国与欧盟国家的环境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差异。
1.欧盟国家环境税涉及面广、税负重,这些国家不仅对一般的燃油运输工具的使用课税,而且还对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合物、磷化合物噪音,塑料制品、一次性制品、废水垃圾等普遍课税,几乎涉及到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方方面面较重的税负。
2.欧盟国家差别税率设计详细充分运用了差别税率的导向功能,而我国差别税率级次过粗,例如,消费税不对无铅/含铅汽油无硫/含硫柴油实行差别对待不对污染更严重的大型客货车课税。
3.欧盟国家普遍实行了专款专用制度,收缴上来的环境税往往专门用于改善环境的投资,而我国开设与环境有关的税种似乎更多是出于收入的考虑,没有专款专用的制度规定。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税的完善上仍任重而道远。
4.和欧盟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税费制度中的环保措施还很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环保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国税收政策在防止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加强环保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以环保为目的的税收措施中税收政策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一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靠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得以实现,这样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很难形成专门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二是现行税制中有利于环保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收费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排污费。我国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法对我国境内造成污染的生产单位和个人收取费用主要采取超标收费和排污即收费两种办法,然而从征收的实际情况来看征收标准偏低且不平衡,从经济学理论上说收费标准应不低于环境成本曲线与环境收益曲线交点处的污染防治费用(环境成本)。二是资源补偿费主要表现在收取资源补偿费的范围太狭小,许多自然资源基本处于无偿使用状态所收的资源补偿费太低与资源本身的价值相差悬殊,而导致的结果是环境不断的恶化。
四、对我国环境税制建议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对比,总结以下制度建议。
1. 应加快环境税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持财政收入中性。即在征收环境税的同时削减其它税收,基本保持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变。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把现行的税费制度过度到以环境税为主的环境税制。
2. 运用税收优惠、差别税率等政策,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我国目前没有专项的环保税种,但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但与欧盟成员国相比,我国税收政策在环保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少,规定过粗,现有政策远远不足以对环保投资产生有效的影响。今后在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上,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因素,使税收法规与环保更为密切配合,并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手段,合理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
3.在采用税收手段时,应注意与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补贴、综合利用奖励等经济手段取得协调,扬长避短,发挥综合效能。同时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还要注意与价格千预、责任保险、排污交易等市场方法相互配合,使它们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4.加大环境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各种资金渠道,治理污染和保护为污染的环境。为创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篇4:浅议欧盟环境税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欧洲环境税财政政策制的创新,结合我国的特点,总结了它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并对完善中国的环境税制提出了些建议。
【关键词】 财政中性 欧洲环境税制 制度建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与生态环境的相融性显得犹为重要。 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到自身的健康,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必将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背道而驰。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此达到双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欧洲环境税制的创新
1.税负转移,财政中性
这是欧盟环境税设计的重要特点,也是其能推行的主要前提,就税收的定义而言,它并不是财政中性的,出于对可能失去竞争力的考虑,工业部门强烈反对生态环境税,同样消费者也怀疑生态税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因此,为保证生态税的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必须明确提出要降低其他税种的税率。所以绿色财政改革通常是在税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新设的生态税将补偿现行税收收入的减少。
2.多重税收与差别税收
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欧盟国家将能源的消费及使用,尤其是化石能及其产品的消费和使用视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为此,欧盟许多国家制定了对能源及其产品实行多重征税和差别征税的办法。特别是欧盟的一些北方国家,如丹麦、芬兰、瑞典等国一般都对能源及能源产品征收消费税、碳税、硫税等,对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实行差别收费。另外,欧盟各国为保护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工业用能和家庭用能实行差别收费制度。例如,瑞典对工业用电不收税,而对家庭用电要征收能税和碳税。德国将差别收费政策应用到了污水排放领域。德国规定,污水排放不达标,则污水排放费按排放费费率100%征收,如果达标了,则污水排放费按排放费费率的25%征收。德国对达标排放与非达标排放采取差别征税的办法,促进了污水排放者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在排放前强化污水处理,使污水的污浊程度不断降低。
3.返还与减免制度
除了税负转移以外,返还与减免制度也是主要措施之一,欧盟国家环境税种类很多,税率较高,法制比较健全,理应是全世界环境税收收入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是为了保护欧盟工业产品和服务活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国家在实施世界上最苛严的环境政策的同时,也实施了世界上最宽松的环境税费返还与减免措施。
4.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环保资金
西方国家由征收环境税筹集到的财政收入增加明显。环境税在整个国家税收中所在的比例虽然还很小,大部份国家都在5%- 10%之间,但增长迅速。随着生态税制改革的深入,环境税在整个税收结构中的比例仍会继续上升。
篇5:欧盟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启示

欧盟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启示
近年来,失业阴影不仅笼罩着整个西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本文以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和我国再就业工程现状为背景,在分析欧盟就业状况及其政策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欧盟有关经验,进一步优化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建议。
作 者:杨继瑞 袁春晓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刊 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B241.4 关键词:欧盟 失业 再就业工程 就业政策篇6: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及标准介绍
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及标准介绍
1 我国氮氧化物的污染现状和控制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无法避让的环境问题,尤其是SO2和NOxo NOx排放总量,1980年为468万t,到增至1177万t,年均增加4.6%;到又增至1600万t,年均增长10.6%.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30年中国NOx排放量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作 者:王长会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刊 名: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英文刊名:MACHINERY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年,卷(期): “”(3) 分类号:X5 关键词:篇7: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对日本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浒苔治理经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日本浒苔治理经验对我国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 者:宋宁而 王琪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266100 刊 名:海洋信息 英文刊名:MARINE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P7 关键词:日本 浒苔治理 海洋环境篇8:国外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采用国际合作方式来研究和开发航天技术,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固有规律.对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家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政策的6大重要特点,为我国制定航天国际合作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 者:李志强 李传宝 林镝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 21(10) 分类号:V4 关键词:航天技术国际合作 政策分析篇9:发达国家污染土地置换开发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置换开发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污染土地置换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技术、法律、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选择管理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和先进?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以及日本作为案例,深刻剖析国际上污染土地置换开发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有效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公平合理的经济责任界定、合适的资金筹措机制、灵活选择土壤污染修复目标、污染土地风险评估等级划分、多利益方的共同参与等6点启示,以期对我国日益受到重视的污染土地置换开发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作 者:赵沁娜 杨凯 Zhao Qinna Yang Kai 作者单位:赵沁娜,Zhao Qinna(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杨凯,Yang Kai(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62)
期 刊:环境污染与防治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年,卷(期):, 28(7) 分类号:X3 关键词:发达国家 污染土地 土地置换 土壤污染风险篇10: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制定我国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启示
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制定我国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启示
摘要:在分析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排放标准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合用标准化管理,应借鉴美国的经验,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通过健全的法律机制,保障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作 者:聂蕊 宁平 曾向东 NIE Rui NING Ping ZENG Xiang-dong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X32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标准 法制化管理 锡工业篇11:美国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了美国火电厂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基本情况,特别是其为控制SO2排放而采取的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分析了美国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法律法规标准建设、环保监管体制、监管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控制我国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建议.
作 者:王云波 WANG Yun-bo 作者单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北京,100031 刊 名:电力技术经济 英文刊名: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 年,卷(期): 21(6) 分类号:X51 关键词:环境保护 污染物排放 连续监测系统 污染物控制 总量控制与交易篇12:发达国家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的科技与社会论文
发达国家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的科技与社会论文
一、 发达国家财税优惠政策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下,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凭借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工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科技进步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转型,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政府的财政在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发达国家,在每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政府都有一个明确的产业技术政策,并通过研发补助金、委托费和政策性融资等财政手段确保产业技术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推动本国的科技进步,西方发达国家都特别注重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如美国、日本于政府用于R&D财政投入占当年全国R&D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27%和2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费每年都维持在10多亿美元的水平。根据经济成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所处阶段的不同,西方国家财政对科技进步的支持的范围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初期,财政一般主要通过补助金、开发委托费、政策性贷款和优惠税收政策等形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的技术开发。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财政政策的重点主要转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府通过资助各种基金会、研究院所和产学研联合体等进行产业技术开发,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技术进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环节上,西方国家一般通过政策性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导。如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意向,向民间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购买企业债券,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补充融资和奖励。在西方国家,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扶持和引导,一般都是以项目为核心,以客观标准为尺度,实施非专向性补贴政策。
二、 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具体优惠政策
在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方面,美、日等西方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法律和政府职能部门。美国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具体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与方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相结合,将对科技开发的重视与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的做法是:
一是对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给予优惠允许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或全部抵缴所得税。如法国政府规定,凡研究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均可以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
二是普遍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仅左右,年折旧率为11%~12%。通过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以加快技术设备的更新。
三是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即允许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发展准备金。如韩国税法规定企业可按销售收入的3%(技术密集型企业为4%,生产资料产业为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允许在3年内用于技术开发费、技术信息和培训费及有关技术革新计划资金等方面。
四是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如美国税法规定公司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所支付的研究费用的65%可以从所得税中予以抵免,并对新产品的中间实验产品给予免税优惠政策。在科技税收优惠的税种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三大税种上。发达国家一般都将公司所得税作为科技优惠的重点。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人获得的科技奖励、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都实施优惠措施。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财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做法,对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中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中、低技术向我国转移,在部分领域,高端技术也开始向我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从我国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整体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受技术开发力量、技术开发经费等的制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还相对弱小,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三、 发达国家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 要充分利用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有关规定,在3年过渡期内继续保持原有的有关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的同时,应逐步建立一个以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向研究型机构的R&D活动提供财政资助和特别财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模式。3年过渡期满后,政府贷款利率或贴息水平必须控制在WTO相关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财政的资助必须是非专向性的,并不超过工业研究成本的75%或部分前技术开发活动成本的50%。 2. 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鉴于长期以来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可以考虑规定一些硬性的指标,要求政府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的比重必须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安排的科技经费要集中用于加快发展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用于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制和课题负责制,确保政府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
必须改变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由区域倾斜转变为向产业倾斜。税收优惠政策措施要能体现和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及其他需要积极鼓励发展的产业,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在流转税方面,除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外,应对高科技产业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实行适度倾斜,使高科技产业增值税整体负担率能大幅度降低。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目前进出口环节大面积实施税收优惠的做法,应只局限于对高新技术及设备的进口,视不同的情况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按照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特别是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上要尽快统一。
篇13:公共治理理论哲学基础的演进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公共治理理论哲学基础的演进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行政学自19世纪末由政治学分离出来后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中后叶,公共治理理论日益形成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理论学派.两者源于各自的实践基础,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既是对西方社会现实的反应,亦是西方社会过去一段时间乃至当前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南.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政治文明建设之关键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之一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在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制度等环境因素,充分吸纳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的科学成份,借鉴西方官僚制的技术性成果,形成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公共治理模式.
作 者:程寿 作者单位:广州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070 刊 名:攀登 英文刊名:ASCENT 年,卷(期): 23(6) 分类号:B032 关键词:公共治理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执政合法性篇14:浅谈美国多轨制贸易政策的动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毕业论文
浅谈美国多轨制贸易政策的动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毕业论文
贸易自由化运动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自由贸易,但今天的贸易的确比以前自由了很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开始,美国逐渐由主张“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转变,相应地,其对外贸易政策也由“多边主义”变为了“多轨制”,即“以多边主义为主,兼顾地区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且常常是以地区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全球多变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并借此增进美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我们有必要发问,为什么美国作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多边贸易体系的缔造者,多边贸易活动的受益者,要主动改变其所一贯奉行的多边主义贸易政策?又为什么要由多边贸易政策改变为多轨制贸易政策?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我们更好解美国贸易政策的取向和制定大有帮助,也对我国下一步的对外贸易走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理解美国的贸易战略
研究美国的贸易政策,必须要了解美国的贸易战略,而美国的贸易战略又与其国家战略密不可分,并且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自身的经济和贸易结构与发展状况。
一方面,美国的贸易战略服从于其国家战略。美国的国家战略包括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和意识形态战略。老布什于1990年提出,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在于构建世界新秩序。因此,一些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再次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皆因其政治、军事、意识形态之所需。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却不是事情的本质。
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战略也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贸易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克林顿政府曾提出美国贸易战略的四大目标:一是旨在建立一个平整的运动场,消除国家中阻碍全球贸易的政策;二是签订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全球性部门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将来发动更广泛的多边贸易谈判;三是在劳工和国际问题上就国际合作的恰当行使达成国内或国际间共识;四是在与美国毗邻的三大地区――美洲、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通过签订与各地区相适应的地区协定和双边协定,建立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和联系。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了美国贸易政策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即美国贸易政策的理想是实现全球的自由贸易,而实现其的务实手段就是多轨制的贸易政策。
长久以来,作为信奉市场经济的国家,自由贸易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价值取向。但贸易自由化是一种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现实很难达到。故而,美国将多边主义作为一个现实可行的政策目标,主导着全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可问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竞争力的衰弱和日本、德国及东亚的崛起,多边贸易谈判不仅进展困难,而且美国也从中获利甚微。这就决定了美国将多轨制作为其一项长期的.贸易政策。这样做既可以保证美国沿着其自由贸易的理念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二、美国为什么要改变贸易政策
1、内因是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下降
美国之所以改变其单一的多边主义贸易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其贸易结构的变化。上,美国的贸易结构发生过两次结构性的变化,在1930年以前,美国的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进行的基本上属于垂直贸易。相应地,在政策上,美国也采用“保护幼稚论”的贸易保护政策,1875―1913年间,当英国的平均关税为零的时候,美国的关税水平高达40%。
但是从1930年开始,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了50%,这标志着美国进入现代贸易国家的行列,与欧洲国家开始了水平分工。从1930年到197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出口产品也集中在钢铁、汽车、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上。与此相应,这时的美国需要的是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幼稚工业的做法使得美国不仅幸运地避免了“荷兰病”的发生,而且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功变为世界工业强国。从1930年开始,美国放弃了保护主义,转而倡导自由贸易,并成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领导者。
但从1970年起,在美国的出口结构中,消费品、资本品和高技术产品超过了50%,与此相伴的是制造业的“衰落”。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相对价格,即我们认为竞争力是价格的函数,并且两者间呈现反向关系,如果出口产品的价格越高,则这种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弱。根据彼得・H・林德特(Peter H.LINDERT)的计算,以美国和日本为例,1956年日本与美国的钢铁价格比是1.2,而到了197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0.73。20年间,美国在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汽车、纺织等行业。
2、外因是世界局势变动与贸易条件恶化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美国面对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比以往更加依赖于国际贸易,但是GATT的削弱、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和石油危机带来的滞涨与汇率波动都使美国的经济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处于冷战中的美国,在与苏联的力量对比中相对下降,伴随着欧洲的复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越来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状态。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了自1971年以来美国的贸易条件开始恶化,其贸易账户也从1975年起开始出现逆差并持续扩大。
贸易条件恶化使整个国家的利润受到影响,出口衰退又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而此行业的工会力量往往又比较强大,在众议院中有许多代言人,故而更容易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倾向于保护主义。这也直接导致了从1974年开始,美国渐渐放弃了其纯粹多边主义的主张,转而向多轨制贸易政策转变。
三、美国为什么要实施多轨制的贸易政策
既然自由贸易已对美国不利,那美国为什么不放弃其多边主义的贸易主张而完全转向保护主义,为什么又要实现多轨制呢?这必须从多轨制政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1、美国为什么不彻底放弃多边主义的自由贸易
首先必须要问,自由贸易损害了美国吗?2004年,大师萨缪尔森在《美国经济展望》上发表了他人生最后一篇重要的文章――《在李嘉图、穆勒理论视野下,辨析当今主流经济学家所支持的全球化主张》,在该文中,萨翁详细论述了由于其他国家的技术变动而导致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的确使美国的福利有所下降,但即使那样,也比没有贸易时要好。换言之,自由贸易并没有损害美国的利益,尽管看起来现在美国的福利较之过去有所下降,可是如果搞纯粹的保护主义,结果只能更糟。而问题在于这种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会对一国内部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分配造成影响,即一部分人会从中获益,而另一部分人则会遭受损失,实际收入降低的必然会反对自由贸易,从而形成保护主义集团。
2、美国为什么要搞单边主义
来源于实际的观察发现,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指向基本上是出于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需要,如、和纺织等。例如,2002年对加拿大进口木材实施27%的惩罚关税;通过农产品补贴法案;2005年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等。此外,单边主义有时也被用作为反恐斗争的需要,与国家安全战略和意识形态战略联系起来。
3、美国为什么搞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
双边主义政策和区域一体化战略作为多轨制贸易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多边主义框架的重要补充。这是因为,第一,多边谈判进展极为艰难和缓慢,WTO现在有149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属性与利益诉求差异极大,国际多边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二,一旦自由贸易的主张有所松动,就很容易引起新一轮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经典的国际理论告诉我们,关税壁垒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并不确定,所以美国很难确保各大国不会重操关税的大棒,同时,各种非关税壁垒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用双边主义战略去协调。第三,区域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因为,首先,上离得近的国家更容易发生贸易;其次,自由贸易区更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会带来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再次,这也是以为代表的水平分工兴起的必然和垂直分工的必要。
更进一步说,全球化浪潮促使我们思考贸易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传统理论都是建立在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且不可流动基础上的。禀赋有差异,所以有交易,交易强化了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分工。可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间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得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要素流动与贸易流动便可相互替代了。例如,加拿大90%的人居住在距离美国160KM范围内,NAFTA的建立可以使要素流动的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两国的经济福利。
四、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应该深入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阶段划分,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甚至建国60年的贸易发展历史做系统的梳理,且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政策和因素外,应更多地与我国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合起来,以求得到事物的本质。
第二,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要素流动成本足够低,则传统的货物贸易必然面对巨大挑战。我国应该使用广义的对外贸易的概念,即包括国际、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文化贸易等在内的大贸易观念。
第三,分析美国情况发现,1930年代以前,虽然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但却并未患上“荷兰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方面,其原因大概是美国一方面由政府出力保护和培育幼稚工业,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事业。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警惕不会在全球分工的今天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
第四,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决策要更多地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尽量降低只看表面现象对正确决策的干扰。
第五,我国需要制定清醒而明确的贸易战略,且将贸易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战略引领贸易战略,同时利用贸易战略促进国家战略的实现。
第六,重视受到外贸冲击部门职工的利益。美国由于注意保护钢铁业、纺织业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福利曲线上移,因此保护了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马丁・菲尔德斯坦: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Geza Feketekuty and Bruce Stokes,Trade Strategies for a New Era:Ensuring US Leadership in a Global Economy[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Inc,1998.
[3] 彼得・H・林德特:20世纪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贸易政策,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