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洪水灾害与风暴潮灾害教学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洪水灾害与风暴潮灾害教学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洪水灾害与风暴潮灾害教学教案
洪水灾害与风暴潮灾害教学教案
我国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工农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灾情,因而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七大江河中上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泄洪,因此,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思考”教材P41
虽然我国沿海均有风暴潮发生,但东南沿海台风发生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台风风暴潮造成的.灾情严重,因此说影响更深远。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范围广 ②损失大 ③东部 ④内陆 ⑤平原低地 ⑥西坡和北坡 ⑦范围最广 ⑧时间最长 ⑨危害最大 ⑩梅雨锋 4~9 四川 云贵 东经110° 地势低平严重 蓄洪泄洪 人口 水土流失 经济活动 ○217~10 ○22温带
基础达标练
1.A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河流的上中游地势高,涝灾不易发生;⑥项内容属于时间分布特点。]
2.A [我国洪水灾害有暴雨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三种类型。]
3.A 4.A [第3题,从图中看,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平原洪水多于山区。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4~9月。]
5.A [根据风暴潮的概念可知其形成是由于大风的扰动,而能够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有气旋和锋面。]
方法技巧练
C [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发。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异常,降水增加,或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篇2: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与防御措施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与防御措施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风暴潮灾害频发地区之一,且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特点.每次风暴潮的发生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目前已有的.防潮工程普遍存在堤身强度不足、根基单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采用水力插板桩专利技术加固根基、利用黄河泥沙填海造陆防止海岸蚀退和加强防御风暴潮的观测、预报、预警等措施.
作 者:程义吉 刘广生 Cheng Yiji Liu Guangsheng 作者单位:程义吉,Cheng Yiji(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河口研究院,257091,东营)刘广生,Liu Guangsheng(垦利县黄河河务局,257500,垦利)
刊 名:中国水利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17) 分类号:P731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 黄河三角洲 防潮堤 防御措施篇3:辽宁省洪水灾害分析与减灾措施
辽宁省洪水灾害分析与减灾措施
辽宁的洪水灾害受区域自然环境的长期性特征制约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生次数多、损失程度大.在分析其洪水灾害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作 者:穆连萍 MU Lian-ping 作者单位: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沈阳,110023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4(3) 分类号:P426.616 关键词:辽宁 洪水灾害 减灾措施篇4:20 意想不到的灾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 意想不到的灾害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千里迢迢”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
3、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要点,了解知识,并注意这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知道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具准备:
板书预设:
20 意想不到的灾害
事例 受灾地 灾源 原以为 没想到 说明
1 西班牙
中东
浙江绍兴
螃蟹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咬稻杆,啃稻根,破坏大片住宅,扰乱了人们生活。 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2 澳大利亚
日本大岛 蟾蜍 是捕食害虫的好帮手,是保护庄稼的卫士。 使牛羊家畜受到毒害,对动物世界造成威胁。
3 美国
澳大利亚 野兔 大量繁殖成兔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板题:20、意想不到的灾害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哪些是意想不到的灾害?课文写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灾害?
(2)为什么称它们是“意想不到的灾害”?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二读课文,填写表格。
事例 受灾地 灾源 原以为 没想到 说明
1 西班牙
中东
浙江绍兴
螃蟹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咬稻杆,啃稻根,破坏大片住宅,扰乱了人们生活。 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2 澳大利亚
日本大岛 蟾蜍 是捕食害虫的好帮手,是保护庄稼的卫士。 使牛羊家畜受到毒害,对动物世界造成威胁。
3 美国
澳大利亚 野兔 大量繁殖成兔灾
(或完成课作第4题)
三、检查交流。
1、课后生字表组词读。
重点正音:蟾蜍 泌
重点字形指导:蟾 滥
2、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交流表格填写情况。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读和表格的填写,你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板书: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四、深究原因。
1、导入:为什么说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1)什么叫生态平衡?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A、“不论什么动物”你怎么理解?(不管是有益的动物还是有害的动物。)
B、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必须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泛滥成灾。
(1)理解“泛滥成灾”。
(2)联系表格和课文内容,用“( )在( )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人们只想到( ),没想到( )”说话。
(3)可见,即使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无限制地(大量繁殖),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数量太少了或灭绝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举例说明一种动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灭绝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题。
2、谈谈收获: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样的?
填空: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琢磨文章词句。
1、自由读课文,体会,圈出重点词句。
2、反馈交流:
(1)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A、“不计其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螃蟹泛滥成灾。)
B、用“重大”修饰损失,说明什么?
C、指导朗读。
(2)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A、“到处”写出了什么?(蟾蜍泛滥成灾)
B、“受到毒害”与“造成了威胁”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因为蟾蜍在农田里、草丛里活动,家畜也常在这些地方活动,有直接影响,所以文中说“受到毒害”;别的动物不生活在农田里、草丛里,所以文中说“造成了威胁”。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别,课文作了准确的区别。)
C、指导朗读。
(3)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4)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鲜美的螃蟹会造成灾害。
2、庄稼的卫士蟾蜍也会造成灾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灾害的原因,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课作第5题。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说说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说说文中那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2、课外收集一份有益动物成为有害,或有害动物为人类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们吃光了》或自由选题,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短文。
[20 意想不到的灾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