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加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小学三年级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小学三年级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 23×10 24×4 21×40
120×6 40×7 8×60 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 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篇2: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 23×10 24×4 21×40
120×6 40×7 8×60 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 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 324×21
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篇3: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 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 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8×30 32×30 26×3 150×5
3×7+6 4×9+8 8×8+8 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篇4: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三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 48÷4 6×5+7 78÷6
3×90 7×8+4 16×5 4×9+6
5×6+4 4×7+6 6×9+7
3×8+6 4×9+7 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 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 × 59 = ( ) (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64×59 139×43 254×36
89×46 308×32 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篇5: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三
例348×72=3456 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篇6: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 14×3
2.口算:
3l×30 6×40 24×10 13×20
14×2 14×20 28×3 28×30
24×3 19×24 2×3 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 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篇7: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 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 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篇8: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 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 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 24个十呢? 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
篇9: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书上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及整千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例2图;每人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听算:
6×4 8×5 9×3 7×5 9×4 6×8 9×7 4×8
2、回答:
(1)6个十是多少?(2)8个百是多少?(3)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0+20+20;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0×3。
板书:20+20+20= 20×3=
(2)导语 :用加法计算我们都会了,那么20×3这样的题目怎样进行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
2、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算理。
A、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小棒,说一说“20+20+20”、“20×3”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加法计算,就是把3堆的小棒加起来;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B、师:20×3可以读作20乘3,也可以读作3乘20。
C、提问:20×3得多少?
让学生结合自己摆的图,以小组讨论的方法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3个2是6捆,每捆10根,也就是60根,所以20×3=60。
(2)理解算理。
提问:不摆小棒,直接口算20×3应怎样想?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口算20×3可以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
强化20×3的算法。
板书:20×3=60
:::
2个十×3=6个十=6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题。
先指名读出三个算式的两种读法,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试做20×4,让几个同学说思考过程,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做200×4和×3。最后引导学生得出:200是2个百,2个百乘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2000是2个千,2个千乘以3是6个千,也就是6000,所以2000×3=6000。
B、完成“做一做”的2题。
让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做。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每组图中各有300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组图。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怎样读?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300×4,读作300乘以4,还可以读作4乘300。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讨论300×4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300×4时,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4是12个百,也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300×4=120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2题。
B、引导学生得出:口算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用一位数去乘。
三、全课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做一做”的3、4题。
五、作业 。
练习一的2题。
篇10: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二)(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迁移推导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下面各题.
13×30 23×10 24×4 21×40
120×6 40×7 8×60 500×8
2.笔算并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出示例2:212×34=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计算.
(3)板书: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848个一表示212×4的积.
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636个十或6360个一,表示212×30的积.
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④7208表示什么?
使学生明确:7208表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做一做”(投影出示).启发学生分组合作.
(1)
963表示什么? 321乘1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2)
264表示什么?132乘30的积写在什么地方?
(3)独立填写.
订正并说明计算过程.
三、总结.【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随堂练习.
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步骤,再计算.
112×34 324×21
对比练习.(重点是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积写在什么地点,和谁对齐.)
五、布置作业.
1.42个23是多少?
2.15的21倍是多少?
板书设计
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篇11: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计算:
14×22 14×3
2.口算:
3l×30 6×40 24×10 13×20
14×2 14×20 28×3 28×30
24×3 19×24 2×3 214×3
说明:指名板演2道笔算题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练习中使学生知道,用整十数乘得多少个十.
3.贴出画有3盒彩笔,标明“每盒24支”的彩图,指名编题后列式.
列式可能出现两种情况:24+24+24;24×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引出例1:教师在原彩图左边再贴出一摞彩色笔,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是多少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 24×13表示13个24是多少?
(2)揭示课题:
观察:这道题中的一个因数与刚才的笔算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2.学习例1.【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一)”】
(1)看图比较,理解算理.
①指彩图,问: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复习题只是求3盒的枝数,而例1是求13盒的枝数,比原来多了10盒.
②怎样计算24乘13?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知道3盒彩色笔是72枝,只要再求出10盒彩色笔有多少枝,然后把两部分枝数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明确要分三步求13盒彩色笔的枝数.
3盒的枝数:24×3= 72(枝)
10盒的枝数:学生能口算出240,即:24个十.
13盒的枝数:72+240=312(枝)
(2)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思考:怎样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①刚才第一步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求3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
②第二步求什么?
求10盒彩色笔共有多少枝,用10乘24,十位上的“1”表示10, 因此“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去乘十位上的2,所得积与百位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3盒枝数72和10盒枝数240相加,得312枝,是13盒的枝数.
(3)反馈练习.
将下列竖式补充完整.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2.判断并说明理由.后三道题的竖式中有两个64,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8×30 32×30 26×3 150×5
3×7+6 4×9+8 8×8+8 7×7+4
2.思考:用11去乘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篇12: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三)(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三)
教学目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相乘每一步都需进位(连续进位).
2.另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乘得的0要占数位.
3.正确计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 48÷4 6×5+7 78÷6
3×90 7×8+4 16×5 4×9+6
5×6+4 4×7+6 6×9+7
3×8+6 4×9+7 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使学生明确:连续进位,8×7=56,4×7+5=33.用十位上的7去乘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进5,写一个小“ 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4)反馈练习:
2.出示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继续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 × 59 = ( ) (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64×59 139×43 254×36
89×46 308×32 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例348×72=3456 例4114×59=6726(分)
探究活动
让你来做小教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熟悉乘法笔算的方法.
2.通过改正错误的计算,来避免自己在做题中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和辛苦.
活动准备
3道笔算过程错误的式题写在题板上.题要有代表性:如用十位上的数乘,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的;末尾有0的乘法,将0忘记落下来的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错误式题.
2.让3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判断.
3.口叙错误原因,并改正.
篇13:《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 出示练习五第5题。
(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篇14:小学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口算,交流答案。
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
集体订正。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
(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8题。
读题,理解题意。
这题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
应该怎么求?
(注意: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
5“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
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②5300÷45=117(个)……35(个)
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6、教学思考题。
(1)学生尝试填数。
(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
(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
三、课后延伸
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
和第3页“想想做做”第10题。
篇15:小学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6:小学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份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教学方法】
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花儿变红了,鸟儿也在树林里快乐的歌唱。春天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鸟岛春游,你们想不想参加呀?
可是在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呀?
(出示口算练习题)
我们将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可是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做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轮船)
(这一环节,创设“去鸟岛春游”的情境,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探究心向”,并且对已有口算知识进行复习)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理解图意:(课件显示课本92页主题图)
(1)瞧,小朋友们来到码头准备坐船去鸟岛。码头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①乘船去鸟岛春游②各班人数③船限乘68人??师:“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生1:不能超过68人。生2:可以正好是68人。生3:还能少于68人。)
(2)师:如果现在让四个班的小朋友同时乘坐这一艘船前往鸟岛,你估计一下能坐下吗?为什么?师:若超过68人船会怎样呢?生:船会翻或下沉。
师:超载会很危险,为了安全根据乘船要求,我们应怎样合理安排四个班同学乘船呢?
师:那你们再估计一下,至少要准备几条船才能将四个班的小朋友和老师送到鸟岛上去?
乘船方案设计
我认为班和()同乘一条船,()和()班同乘一条船较为合理。
师:同桌同学互相讨论,设计最佳方案,首先要估计一下,至少要准备几条船?回答问题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师:如果每两个班乘坐一条船,有那些组合方式?
(第一种:二(1)和二(2)乘一艘,二(3)和二(4)乘一艘第二种:二(1)和二(3)、二(2)和二(4);第三种:二(1)和二(4)、二(2)和二(3))
2、探究算法:
交流23+31=?的计算方法。生1:20+30=50 3+1=450+4=54生2:23+30=53 53+1=54生4:列竖式方法
交流32+39=?的计算方法。
生1:30+30=602+9=11 60+11=71生2:32+9=4141+30=71生3:把39看作4032+40-1=71生4:列竖式的方法
今天,你们运用口算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你们真是一群聪明能干的孩子,
师:口算方法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了,你觉得哪一种口算方法比较简单,最适合你计算,你就选择哪一种。下面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告诉老师其他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师:根据每艘船上的乘船要求,那种组合方式最合理、最可行?其他两种乘船方案为什么不合理?你能想办法使其他两种不合理的乘船方案变得合理吗?(小组交流)如果二(1)班和二(2)班同乘一条船,这条船还能上几人?怎样列式?引出减法算式
3、小结、揭示课题: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前面我们学过笔算列竖式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方法(板书课题)。在口算时,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今天,你们运用口算数学知识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你们真是一群聪明能干的孩子。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根据你们的乘船方案我们出发。师:(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这是哪呀?(鸟岛)来到了鸟岛,鸟岛的管理员准备发给每个小组游览券,但是他想考考大家,过关才发,你们有信心通过测试吗?(出示习题)。比一比,在鸟岛上我们哪些朋友表现得最出色。
2、你们表现的都很出色,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这美丽的鸟岛吧!(配乐欣赏鸟岛图片)
3、我们的鸟岛一游即将结束,难得来一次,让我们买两样能买纪念品带回家,用100元钱能买哪两样呢?还能剩下多少钱?和小组同学商量商量。
4、汇报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及时鼓励。
5、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不但欣赏了鸟岛的美丽景色,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教师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3+31
32+39
68—54
32—14
篇17:小学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20xx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4 8
×2×1 0+2 4 0
4 82 4 02 8 8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1 2
4 8.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畅游儿童乐园——巩固提升
1、计算密码:
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2 13 32 3
╳2 3╳1 3╳3
26 39 94 64 23 36 9
1 0 53 2 97 3 6
3、进入老虎园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4、请你当个小雷锋,计算出正确的门票收入
2 ■
╳■ 4
■ 8
■ 6
7 ■ 8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
1、2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 4 × 1 2 =288(元)
2 4
4 8 2 4 × 2的积
2 4 × 1 0的积 2 8 8 2 4 × 1 2的积
答:一共要付288元。
篇18: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第五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 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 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 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 24个十呢? 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业:
1、 复习P1 例1 、P2例2. 2.P4第1、2题。
篇19: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