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鞭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淋证,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淋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淋证(二)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孙××,女,60岁,退休,2月20日初诊。5年前曾发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尿道灼热感,腰痛,小腹坠胀,并伴发热恶寒,经某医院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数月不愈。后又经多方治疗,时好时犯,劳累加重。近1周因劳累后症状又明显,小便淋沥不已,腰酸膝软,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口苦,遂来诊。查见:t:37.6℃,r:18次/分,p:86次/分,bp:140/85 mmhg。神志清,面色少华,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左肾区有轻度叩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hp,红细胞+/hp。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b超示:左肾偏小,肾盂扩张积水,右肾大小形态正常。
参考答案:
西医诊断依据:1.女性,60岁。五年前有尿频尿急、腰痛、发热恶寒等“急性肾盂肾炎”的表现,并反复发作5年,发作表现有小便淋沥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低热等全身症状。
体征:体温为37.6℃。左肾区有叩痛。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劳淋
治则:健脾益肾,佐以清热利湿
山药15g 山萸肉15g 熟地15g 茯苓10g 泽泻10g 杜仲15g 牛膝15g 菟丝子15g 知母10g 黄柏15g 白茅根30g 萹蓄10g 瞿麦10g 车前子包15g 生草5g
水煎服
篇2: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淋证(一)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张××,女,36岁,工人,9月8日初诊。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下阴瘙痒。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近2天来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查见: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 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参考答案: 住 院 病 历
年龄:36岁 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 职业:工人
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已婚。顺产1子,10岁。流产1次。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背部:腹部平软,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 109/l,中性粒细胞84%。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见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系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体温达38.4℃。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4.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中医诊断:淋证—热淋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萹蓄15g 瞿麦15g 木通5g 车前子15g 滑石30g先 制大黄15g 山栀10g 柴胡10g 黄芩10g 生草5g
水煎服
签名:
篇3: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虚劳
张××,女,35岁,工人,-2-18入院,患者8月产后,月经不调,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加之带小孩劳累,平素喜发怒。近一年来常头晕目眩,未引起重视。近一周头晕目眩加重,伴失眠多梦,心悸,活动后气短,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故来我院就诊。查体:t:36.80c,p:104次/分,r:22次/分,bp:17/9kpa。神志清,面色萎黄,睑结膜苍白,指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4.2x109/l,rbc2.45x1012/l,hb61g/l,mcv64fl,mch18pg,mchc 298g/l,plt168x109/l;血清铁3.24umol/l,铁蛋白2.4ug/l,总铁结合力93umol/l。
标准答案: 住 院 病 历
年龄:35岁 民族:汉族
主诉:头晕目眩一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208月产后,月经不调,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加之带小孩劳累,平素喜发怒。近一年来常头晕目眩,未引起重视。近一周头晕目眩加重,伴失眠多梦,心悸,活动后气短,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故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wbc4.2x109/l,rbc2.45x1012/l,hb61g/l,mcv64fl,mch18pg,mchc 298g/l,plt168x109/l;血清铁3.24umol/l,铁蛋白2.4ug/l,总铁结合力93umol/l。为进一步诊治经门诊收入院。
刻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活动后气短,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 。
既往史:既往健康,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已婚,生育一女。
家族史:父母均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8℃ p:104次/分 r:22次/分 bp:17/9kpa
整体状况:神志清,精神萎软,营养中等,发育良好,语言清晰,声音低,应答切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皮肤粘膜及淋巴结:无瘀点瘀斑,未见斑疹、疮疖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面部: 头颅无畸形,头发光泽可,头皮无异常;面色萎黄,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部: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正常,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10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管:未见异常。
二阴及排泄物: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指甲淡白,四肢正常。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4.2x109/l,rbc2.45x1012/l,hb61g/l,mcv64fl,mch18pg,mchc 298g/l,plt168x109/l;血清铁3.24umol/l,铁蛋白2.4ug/l,总铁结合力93umol/l。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产后月经不调,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导致血虚,血不养肝,又平时喜发怒,怒伤肝,导致肝气郁滞,肝血亏虚,不能上养头目,脑海失养,故见头晕目眩。血不养肝,肝气郁滞,故胁痛。血虚生风,筋脉失养,故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多梦,气短。血气不荣于外,故见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为肝血不足,血脉不充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活动后气短, 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
2、面色萎黄,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指甲淡白。
3、血常规示:wbc4.2x109/l,rbc2.45x1012/l,hb61g/l,mcv64fl,mch18pg,mchc 298g/l,plt168x109/l;血清铁3.24umol/l,铁蛋白2.4ug/l,总铁结合力93umol/l。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虚劳 血劳
西医诊断:
缺铁性贫血
治疗:
中医治疗:
治则:补血养肝
四物汤加减:
生黄芪15 党参15 白术芍(各)12 当归15
熟地15 广陈皮9 大川芎6 柴胡9
水煎服
可加用西药补铁,予速力菲0.1qid po;增加铁吸收:维生素c 0.1 tid po。同时积极控制月经出血。
签名
篇4: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胃痛
赵某某,女,51岁,干部,已婚。-07-26上午,初诊。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18/13kpa。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未见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109/l,中性53%。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
主诉:胃脘灼痛反复二年,加剧一周。
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胃脘灼痛反复二年,加剧一周,伴有嘈杂泛酸。
3、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 幽门螺杆菌阳性”。
4、b超检查提示有“胆囊结石”。
5、原有“高血压”病史五年,目前bp:18/13kpa。
西医诊断:
1、胃角溃疡
2、胆石症
3、高血压病(一期)
治疗:中医:治则: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方药:丹梔逍遥散加减:
丹皮12克 山梔12克 柴胡12克 陈皮12克
黄连9克 吴萸6克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规律。
2、戒烟。
3、节制饮酒。
4、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二、药物治疗
中和胃酸:硫糖铝、氢氧化铝等。
胃粘膜保护:铝碳酸镁、果胶铋等。
抗幽门螺杆菌:一个h2受体拮抗剂(泰胃美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合二个抗生素(阿莫仙、甲硝唑),或再合一个铋剂(丽珠得乐)。
篇5: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泄泻
病案书写(60分钟)
主诉:腹泻2天。
辩病辩证依据:患儿饮食不洁,湿热之邪入侵,蕴结脾胃,下注大肠,故泻下如水样,气味秽臭。气机不利,则有腹痛。湿热内蕴,则身热,口渴欲饮,小便黄少。其舌红,苔黄腻皆为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2.查见:t:38.2°c,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白细胞7—8只/hp,外周血: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
入院诊断;
西医:急性感染性腹泻伴轻度脱水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0g 黄连3g 黄芩10g
山楂15g 六曲15g 车前子15g 包
篇6: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案:血证(四)
标准答案: 住 院 病 历
婚况:已婚 职业:退休
主诉:反复皮肤瘀点瘀斑、齿衄六年余,尿血三天。
现病史:患者自1996年起反复齿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地段医院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正常,血小板60x109/l,未重视。三天前起发现小便色红,齿龈出血明显,伴头晕乏力,腰酸耳鸣,口干,潮热盗汗,夜寐欠佳。无头痛,无咳嗽痰中带血,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柏油样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下肢浮肿,查血常规:wbc6.1x109/l,hbll5g/l,pltl4x109/l。尿常规:rbc阳性3+/高倍镜下。为进一步诊治经门诊收入院。
刻下:头晕乏力,腰酸耳鸣,口干,潮热盗汗,小便色深,夜寐欠佳。
个人史:生活无不良嗜好。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已婚,生育三子二女。
体格检查:
t:36.8℃ p:92次/分 r:18次/分 bp:145/85mmhg
整体状况:神志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发育正常,语言清晰,应答切题,舌红少津,舌苔薄,脉细数。
头面部:头颅无畸形,头发花白,光泽可,分布尚均,头皮无异常;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腔、耳道未见异常。口腔粘膜完整,未见溃疡斑点,牙龈无渗血,咽喉壁无充血红肿。
颈部:无抵抗强直、压痛及肿块,气管居中,无瘿瘤。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正常,无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浊音界正常,心率9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血管:未见异常。
腹部: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肾无叩击痛。
二阴及排泄物: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6.1x109/l,hbll5g/l,pltl4x109/l。尿常规:rbc阳性3+/高倍镜下。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年老肾精亏虚,阴虚火旺,伤及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故见皮肤瘀点瘀斑,尿血。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故尿血,肌衄。肾阴亏乏,髓海失养,故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虚火上炎,故潮热,虚火耗液伤津,故口干,迫津外泄,则见盗汗,舌红少津,舌苔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齿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六年,小便色红三天。
2、查体: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紫癜、瘀斑,以双下肢密集多见。
3、血常规: pltl4x109/l。尿常规:rbc阳性3+/高倍镜下。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血证 尿血 紫斑 肾虚火旺
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内护ii级,普食。
2.完善各项入院常规,如肝肾功能,骨髓检查。
二、中医治疗:
治则:健脾益肾,滋阴泻火
方药:知柏地黄九加减:知母10 黄柏10 淮山药15 山萸肉10 仙鹤草15 茜草根15 生地15 大小蓟(各)15
水煎服
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