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c12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初一英语下册第5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一英语下册第5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一英语下册第5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本模块话题是“家乡”,内容围绕方位、位置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等语言现象展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从对两个城市的比较,到介绍自己的家乡,使学生渐渐感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语言,并通过范例,对所熟知的两条河、两个城市等进行比较。掌握有关方位、位置及形容词的比较级等语言现象。语音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的发音。
词汇Hometown,than,east,south,kilometer,high,million,busy,coast,hill,island,population,answer,question,north,west,river,church,famous,capital,lake,low,mountain,about,near,village,region,wide,fact
词组Befamousfor,biggerandbigger,ontheRiverThames
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
功能地点及地理特征的比较
名师导学
典例分析
例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面的英语句子。1.What’s__________(人口)Shanghai?2.It’sasmallcity__________(在……东部)England.3.It’s__________(在康河河畔).4.Heisaman__________(很有钱的).5.It__________(以……著名)BigBen.6.He__________(来自)America.思维分析:本题考查本单元的语言点。
答案:
1.thepopulationof2.intheeastof3.ontheRiverCam4.withalotofmoney5.isfamousfor6.comes/isfrom
规律总结
方法点拨:学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语言点,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做到“书越读越薄”。根据汉语完成句子,它不仅考查语言点的记忆情况,而且考查语法的掌握情况,如主谓一致问题、时态问题等,即语言点的灵活应用情况。
第5模块综合检测题
一、单项填空。(20分)
1.Hehas__________newclothesthanI.A.fewerB.fewC.muchD.many答案:A解析:出现than用比较级。2.Rosesings__________andherhandwritingis__________.A.good,goodB.well,goodC.good,wellD.well,well答案:B解析: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表语等。3.It’sabout5__________alongontheright.A.hundredmetre
B.hundredsmetre
C.hundredsmetres
D.hundredmetres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hundred的用法,表示确切数目时,hundred用单数形式,表示不确切数目时,用复数形式。
4.Listentothatgirl,howwell__________!A.shesingsB.isshesingingC.sheissingingD.shesingi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在进行时的用法。5.Hereis__________“f”inthewordfine,and“f”makes__________/f/sound.A.an,aB.an,anC.the,aD.a,a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冠词的用法。an用在以元音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之前,在此元音是指的元音音素。6.Tom’sfatheris__________thanhismother.A.twoyearolderB.oldtwoyearC.oldertwoyearsD.twoyearsolder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语中计量法:“数词+名词+形容词”。7.—Meimei,let’sgoforawalk.—Goodidea.ButImust__________myparentsfirst.A.listenB.listentoC.hearD.ask答案:D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答案。8.—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__________.A.It’sfiveB.It’sfineC.TherearefiveD.Theyarefive答案:C解析:对于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的回答应该用Therebe结构。9.—What’stheweatherliketoday?—__________.A.I’mfineB.It’sfineC.It’saquartertosevenD.It’sJune1答案:B解析:本题对天气提问,回答用it代指天气。10.Thesunis__________theearth.A.bigthanB.smallthanC.biggerthanD.smallerthan答案:C解析: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用比较级,根据实际情况,太阳比地球大。
二、完形填空。(20分)
MynameisKay.Iusuallyhavetwomeals11day-brunchanddinner.“12”meansbreakfastandlunch.I13brunchatarestaurant.I14ahamburger,15Frenchfriesandabananafor16.Afterbrunch,I17withmyfriends,andwehave18together.Fordinner,Ilikean19andatomato.Afterdinner,Ialwayshaveicecreamfor20.11.A.aB.anC.one12.A.MealB.DinnerC.Brunch13.A.haveB.hasC.eats14.A.amB.likeC.has15.A.aB.anyC.some16.A.oneB.itC.them17.A.playB.bringC.eat18.A.lunchB.breakfastC.dinner19.A.eggB.fishC.cake20.A.mealB.dessertC.drink
答案:
11.A解析:twomealsaday意为“一天两顿饭”。12.C解析:由后面的breakfast和lunch判断。13.A解析:三餐之前用动词have,且主语为第一人称,故排除B、C,答案为A。14.B解析:主语为I,故排除C。且本句表示“我喜欢……”,故排除A。15.C解析:名词为复数形式,故排除A、B两项,且本句为肯定句,应用some。16.B解析:it用来指代brunch。17.A解析:本句意为“早午餐后我和我的朋友玩”,故用动词play。18.C解析:由后句中的dinner来判断。19.A解析:由不定冠词an判断,只有A项开头音素为元音音素,故答案为A。20.B解析:本句意为“晚饭后我总是吃冰淇淋作为甜品”。
三、阅读理解。(10分)
A
Thereisacity(城市)intheworld.Inthatcitypeopledonotdrivecars.ItiscalledVenice(威尼斯).VeniceisinItaly(意大利).TherearenostreetsinVenice.Buttherearecanals(水道).Thecanalslooklikestreets.Thereismuchwaterinthosecanals.InVenicepeoplerideaboutthecityinboats.Yourfatherandmothermayrideinabustowork.ButinVenice,fathersandmothersrideinboats.21.Therearemany__________inVenice.A.canalsB.streetsC.roads22.Thecanalslooklike__________.A.waterB.streetsC.boats23.There’s__________waterinthecanals.A.littleB.muchC.many24.InVenice,peopleoften__________.A.rideabikeB.rideahorseC.rideinboats25.Veniceisin__________.A.ItalyB.ChinaC.world
答案:
21.A解析:根据文中TherearenostreetsinVenice.Buttherearecanals.22.B解析:文中原句。23.B解析:由文中Thereismuchwaterinthosecanals.可知。24.C解析:由最后一句及InVenicepeoplerideaboutthecityinboats.可知。25.A解析:由文中VeniceisinItaly.知。
B
Jim,KateandLiMingaredoingthehomeworktogether(一起).Jim’sspellingof“Moday”iswrong(错误).Katetellshimaboutit.LiMingwantstoborrow(错)aneraserfromJimorKate.JimsayshehasoneandgivesittoLiMing.LiMingthanksJimforhishelp.Katesays“That’sallright.”ThethreechildrenarestudentsinaschoolinBeijing.JimisfromLondon.KateisfromNewYork.LiMingisaChinesegirl.Theyaregoodfriends.Theyoftendohomeworkandplaygamestogether.Theyoftenhelpeachother.26.Jimis__________.A.anEnglishgirlB.anAmericangirlC.anEnglishboyD.anAmericanboy27.KatehelpsJimwith__________.A.hisspellingB.aneraserC.arulerD.apencil28.LiMingborrows__________.A.aneraserfromKateB.aneraserfromJimC.arulerfromKateD.arulerfromJim29.Thethreestudentsare__________.A.notinthesameclassB.inU.K.
C.inBeijing
D.inUSA
30.Theyare__________.A.doinghomeworkB.playinggamesC.readingD.cleaningtheroom答案:CABCA
四、单词考查。(30分)
根据所给词或首字母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31.Sheisyoungert__________me.
32.Japanistothee__________ofChina.
33.What’sthep__________ofChina?It’slarge.
34.Canyoua__________myquestions?
35.Sheisf__________forsinging.
36.Beijingisthec__________ofChina.
37.I’m__________(busy)thanyou.
38.Therearesome__________(church)onthehill
39.Ourclassroomisbiggerthan__________(you).
40.Theroadis__________(wide)thanthatone.
答案:31.than32.east33.population34.answer35.famous36.capital37.busier38.churches39.yours40.wider
五、按照要求转换句型。(10分)
41.Mysisterlikesstrawberries.(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yoursister__________strawberries?42.Therearesomenotebooksinmybackpack.(改为否定句)There____________________notebooksinmybackpack.
43.TherearesomeEnglishdictionaries.(改为单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Jackusuallyhasahamburgerandacupofmilkforlunch.(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Jackusually__________forlunch?
45.ShewatchesTVathomeeveryday.(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she__________TVeveryday?46.MrSmithwantstobuyanewcoat.(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MrSmith__________to__________?
47.Thisdeskisold.(改为同义句)Thisis____________________.
48.He’sKim’sfather.(改为同义句)Kimis____________________.
49.What’sthepriceofthepants?(改为同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pants?
50.Iliketheredsweater.(改为同义句)Iliket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1.Does,like42.aren’tany43.ThisisanEnglishdictionary.44.Whatdoes,have45.Wheredoes,watch46.Whatdoes,wantbuy47.anold48.hisdaughter49.Howmuchis50.thesweaterinred
篇2: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3.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
4.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7.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子D.勾栏
8.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秦B.唐C.元D.隋
10.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1.今天,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是山东省省辖地级市,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该地在元朝时应属于A.中书省辖地B.宣政院辖地C.江浙行省D.辽阳行省
12.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
错误,请你指出来: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C.画中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A.东京B.临安C.应天D.建康
14.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A.铁木真B.元昊C.完颜阿骨打D.阿保机
15.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B.契丹贵族C.党项贵族D.匈奴贵族
18.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的发展C.文化事业的发展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9.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右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1.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升”。那么,历史上毕升的发明是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转轮排字
22.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贞观政要
23.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24.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22324
答案
25.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材料三: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请回答:
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最早的两种指南仪器分别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材料一、二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26.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并简要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27.忽必烈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知道他有哪些贡献吗?
篇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
4.“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
5.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筒车,唐朝农民用它:
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
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7.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8.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坊”是A.贵族居住区B.娱乐区C.居民住宅区D.商业区
9.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对比唐朝与日本时期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11.“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A.广州-尼泊尔B.北京-印度那烂陀寺C.新疆-巴基斯坦D.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12.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A.李白B.白居易C.柳宗元D.韩愈
13.20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右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在中国历史上,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
17.右图是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
1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A.《唐本草》B.《千金方》C.《金刚经》D.步辇图》
19.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
20.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
2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A.隋朝B.唐朝C.汉朝D.南北朝
22.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A.成都B.兰州C.西宁D.拉萨
23.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唐朝画家是A.展子虔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
24.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
25.右图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26.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_____________
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28.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请举例说明“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9.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⑴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⑵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篇4: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基础百花园。
1、看拼音写汉字。
Chuhàigūunianghenxinzhaomingganxiexihuan
Shanyangchijingfangbianmaochuhushuijiaohuan
2、用/划掉不能搭配成词的字。
(消削)灭元(宵霄)(斗抖)动
讨(抡论)风(睁筝)(晴睛)天
安(静净)(杨扬)树滋(味为)
3、动动你的脑筋,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至少写三个。
青__________________包__________________
肖__________________仑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一朵朵
蹦蹦跳跳
一场一场
5、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担一场()
暖暖地()()的小路
6、仿照例子,写句子。
①、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
一______,_________就。
②、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
____________小心地____________。
③、我对出生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小熊一直在我身旁。
____________,只知道____________。
7、我能选字填空。
那哪
1、小明上学会走()条路?
2、小明上学是走()条路
3、()只狐狸()能吃得到葡萄呢?
连忙飞快立刻
1、小明()给老爷爷让座
2、铃声响了,我们()集合排好队
3、汽车开足马力,()地跑向远方
二、课外经典阅读。
保护环境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熊哥哥和熊弟弟在小树林里表演杂技,表演结束了,小松鼠跳到树上,高兴地吃松果,吃完后,把松果壳扔到地上,接着捧着几个大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把枣核吐在地上。两只小熊坐在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根黄灿灿的玉米棒,啃了起来,顺手把玉米皮扔在地上。
小树林瞬间变成了一个垃圾场,小山羊看见了,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垃圾。不一会,小树林又像原来一样干净、美丽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表演结束后,小松鼠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小熊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
3、小松鼠看到小树林又像原来一样干净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一句画,让树林里的小动物都爱护环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
植树节是哪一天?在植树的季节里,你会做什么?请写一写。
我们不应该破坏环境,感到真难为情。
垃圾桶是垃圾的家,美丽的公园需要我们的保护。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
1、游戏接受影院道理诚实态度祝愿准备弄脏拼命检查必须
2、leliao;chaozhao;wèi
3、(略)
4、“转”的.部首是(车),除部首外还有(4)画,组词(转动)和(转圈)。
“领”的部首是(页),除部首外还有(5)画,组词(领带)和(领导)。
5、6、(略)
二、课外经典阅读
1、两个
2、(略)
3、展望天地之间,只见雪花飘飘,像春风吹散的落花,纷纷扬扬;像七仙女撒下的花瓣,漫天飞舞。
4、5、(略)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略)
评分标准:
一、1、每个词语一分,共12分。
2、每个音节一分,共5分。
3、每字1分,共12分。
4、每空1分,共8分。
5、每一个词语1分,共8分。
6、每个句子3分,共9分。
二、1、标序号各得1分,共4分。
2、每空2分,共8分。
3、每个句子2分,共4分。
4、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
5、每一个句子2分,共6分。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20分)
命题意图:
本试题紧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命制,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既有课内知识的检测又有课外知识的阅读与理解,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试题难易程度面向中等偏下的学生。
篇5: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评估检测题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评估检测题
第一部分:
1、诗句填写。(4分)
⑴ , 。沙场秋点兵。
⑵ , 。可怜白发生。
⑶ , ,此事古难全。
⑷但愿人长久,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胸有成竹 清逸 骈俪 逻辑 意味深长
B、浓淡疏密 执著 朦胧 含蓄 觥筹交错
C、相辅相承 挥洒 悠远 交融 各珍其妙
D、扣人心弦 洗练 淋漓 怆然 刚柔相济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变相: )
⑵藐兹后学(后学: )
⑶梦回吹角连营(梦回: )
⑷起舞开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
4、探究实践活动:市场新产品调查(7分)
⑴假如你是联想电脑推销公司的职员,公司主管安排你去作市场行情的调查。现在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①调查该产品主要适用于哪些群体?
②为了获得联想电脑市场销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你打算设计一张调查表到某商场开始调查。表中可以列出这样一些调查项目:(不少于2项)
A、
B、
⑵周末,商家就南雁计算器使用情况作一次有规模的访谈活动,假如活动由你组织,请完成下列工作:
①你准备邀请哪些人参加?
②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的开场白。(50字左右)
③假如你邀请了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座谈,你希望他回答一些什么问题?
④请你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对这次活动作报道。(不超过30字)
5、(眉山试题)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可是方言词汇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运用,因此我们应在语言交流中注意把方言词汇改成普通话词汇,据此,请把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方言词语改为普通话词语。(4分)
⑴好些同学上课,有时打梦脚。
⑵我们今天不到你家去,二天来。
⑶你娃今天挨打了,背时,活该!
⑷眉山名菜东坡肘子味道硬是巴适,简直不摆了!
6、(20广安试题)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李东真的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第二部分:
(一)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④,少纵则逝矣。与可⑤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⑥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注:①萌:芽。②蜩蝮蛇蚹:这里形容竹初生时的状态。③振笔直遂:挥动画笔,一气画完。④兔起鹘落:鹘,一各猛禽。兔子一出现,鹘就冲下来捕捉它。⑤与可:文与可,善画竹,北宋有名的画家。⑥倏:极快的,忽然。
7.解释下列句中的词。(2分)
①而节叶具焉 具:
②节节而为之 为:
8.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选出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 (2分)
A、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⑵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B、⑴而心识其所以然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⑴少纵则逝矣 ⑵宾客意少舒
D、⑴振笔直遂 ⑵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9.甲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2分)
10.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把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 (2分)
11.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不超过12个字) (2分)
12.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正确的项(多选)( ) (2分)
A.甲文中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甲文以竹的生长情况说明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乙文道出了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原因。
E、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二)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年南京试题)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之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的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了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歌,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3分)
⑴
⑵
⑶
14.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2分)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16.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词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2分)
17.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2分)
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 )首,我的发现是:
(三)
汉语,我想对你哭
①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②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③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④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后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后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⑤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冷漠的,了解是浅陋的。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丈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属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⑦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⑧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⑨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选自《读者》,有改动)
18.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变换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形式。(2分)
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19.第①自然段中,在听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为什么先是学子们一片哗然,然后又全场寂然? (2分)
20.文章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为了说明什么?根据文意,简要作答。(2分)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会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应用的实际出发。
C.作者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呼吁:要加强汉语的重视程度,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有地位。
D.文中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22.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2分)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⑴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一)题目:令我感动的一幕
要求: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的语文功底百分之三十得益于课内,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
在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你一定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也一定会有类似吕叔湘先生那样的感受,请你就自己阅读的某一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在语文修养方面的收获。
题目:《 》使我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⑴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⑷千里共婵娟
2、C。点拨:承应为成,珍应为臻
3、⑴变化了的形态⑵晚辈,学生⑶梦醒⑷用反问证据表示不如
4、⑴①主要适用于机关、银行、商家和知识分子家庭等②如:每天销售数量、维修情况、顾客反馈意见摘要等⑵①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经营者、消费者协会代表等②大家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南雁计算器的市场销售情况,我们请了各位代表参加座谈,希望大家谈出真实感受,以便我们调整经营思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意对即可)③如: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产品的技术特点有哪些?技术革新的前景怎样?④如:商家召开南雁计算器使用情况座谈会,交流其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5、⑴开小差⑵以后⑶倒霉⑷好,好极了(意思相近亦可)
6、C。点拨: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7.①具备,具有②做,这里是画的意思
8.D 9.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写字、作画、写文章时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
10.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1.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2.BCE
13.⑴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⑵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⑶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14.通过举例子,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言之成理即可)
15.D
16.意同即可。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意同即可)
17.(1)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意同即可)(2)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同即可)
18、我们总不能等着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吧。
19、当教授说汉语是弱势语言、是第二阶级的语言时,学子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非常震惊,而教授的反问又令学子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汉语真的是在走向衰败。所以,先是哗然,然后寂然。(意思对即可)
20.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汉语很快就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危及语言存亡时再后悔不迭。(意思对即可)
21.C(文中没有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有地位的意思)
22.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颤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从两个方面作答)
23.(1)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2)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意近即可)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连一连。(12分)
1、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6分)
100元2元1元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请连起来。(6分)
7角6角8角
4角3角2角
二、换一换。(9分)
1、1张1元能换张5角,能换()张1角。
2、1张10元能换()张1元,能换()张2元。
3、1张5角能换()张2角和()张1角。
三、填一填。(40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1元=()角20分=()角
1角=()分50角=()元
4元8角=()角9元6角=()角
75角=()元()角27角=()元()角
2、数一数下面有多少钱。(6分)
10元5角2元5角2角2角
5元1角2角2角
()元()角()元()角
3、数人民币。(8分)
一分一分地数,数到10分,()张一分等于1张一角。
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张一角等于1张一元。
一元一元地数,数到10元,()张一元等于1张十元。
十元十元地数,数到100元,()张十元等于1张一百元。
4、换人民币。(16分)
一张一角可以换()张一分。
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
一张5角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2角或()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和()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或()张1元。
四、算一算。(14分)
3角+4角=()角10角-5角=( )角
5角+3角=()角 8元-5元=( )元
8元+2元=()元 7角-4角=( )角
15元-6元=( )元
8角+8角=( )角=( )元( )角
7角+5角=( )角=( )元( )角
1元5角-5角=( )元
五、圈一圈。
1元钱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5分)
六、看图回答问题,并列式解答。(20分)
1.每件物品各买一个,最少要带多少钱?(5分)
2.用10元钱买了两样物品,可能买的是什么?(5分)
3.用20元钱买哪三样物品剩钱最少?剩多少钱?(5分)
4、10元正好可以买那两件减物品?(5分)
篇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综合检测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找规律。
1、17,15,13,,9
2、6,12,18,()
3、97,92,87,() , ()
4、1,1,2,3,5,8,()
5、1,4,2,5,3,6 (), ()
6、1,4,9,16,()
二、判断
1、一个鸡蛋大约重5克。 ()
2、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3、读万以内的数,是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4、5篮苹果重40千克,每篮苹果重8千克。 ()
三、选择
1、在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3005
b.2800
c.7020
d.6000
2、4300里面有()个十
a.43
b.430
c.4300
3、由8个一,6个十,3个百和5个千组成的.数是()
a.5368
b.8365
c.5386
4、有6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倍,柳树有多少棵?()
a.6x2
b.6+2
c.62
d.6-2
四、口算
324=
819=
153=
246=
33=
97-43=
52+16=
34+56=
25+36=
98=
五、笔算
340+430=
850-180=
680-270=
800-260=
六、列式计算
1、20个圆,每4个一份 ,可以分成几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 ,商是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应用题
1、有24本新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张纸可以做8朵花,5张纸可以做几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箱有8瓶,把2箱水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新人教初二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20=40分)
1、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工业特点不同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安庆内军械所
2、曾爱国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的北京青年,他亲眼目睹国家遭受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各国事务衙门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了中国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
A.顽固派破坏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D.缺乏经济基础
5、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 C、发展近代教育 D、救亡图存
6、张阿姨想利用网络查找一下“戊戌变法”的主要 内容,她使用的关键词是“戊戌变法”,如果换一个关键词,最恰当的应是( )
A、百日维新 B、公车上书 C、戊戌政变 D、中外纪闻
7、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光绪不甘做亡国之君
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 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9、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0、下列戊戌变法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11、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只经过了103天,你认为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软弱 B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的告密 D光绪帝遭囚禁
12、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级为救亡图存,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下列事件与之相符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维新变法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
A戊戌变法发生的那一年 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
C《马关条约》签订的那一年 D“公车上书”发生的那一年
14、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 B.满族人民 C.满清贵族(清政府) D.少数民族
1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 6、《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C袁世凯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D袁世凯为实行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1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 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尊孔复古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19、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有了新的内容,这新的内容是指( )
A把新文化运动发展 为革命运动 B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D不再宣传民主和科学
2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二、非选择题:(21+18+11+10)
21、材料一:至恭亲王奕忻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
①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 么派别?这 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2’+3’
②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
③从材料一二看,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2’ 各举两例说明。4’
④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2’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4’
⑤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2’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太平。
──《拳匪纪实》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民国。 ──邹容《革命军》
(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材料一、三分 别是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4’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2’
(2)材料一、三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4’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2’+2’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2’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2’
篇9:新人教初二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1—5: CBCBD 6—10: ABACA 11—15: BBBCC 16—20: DCDBA
21、①洋务派 奕?、张之洞、左宗棠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④开平煤矿。通过创办民用工业就说“富强之基,从此开始”,这有点言过其实。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它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应该肯定的。
⑤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2、(1)材料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材料一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改革,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材料三表现的救国方式是革命,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对待清政府、外来事物(侵略者)的态度。
篇1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5分)
一、读一读,写一写(5分)
dng tíng shāo wēi wān yán é jiǎo zhè jiāng
( ) ( ) ( ) ( ) ( )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联棉不断的画倦。
( ) ( )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暇( ) 梢( ) 峦( ) 碗( ) 桐( )
假( ) 稍( ) 恋( ) 蜿( ) 洞( )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波( )壮阔 ( )( )森郁 变化( )( )
五( )斑斓 ( )( )如镜 盘曲( )( )
五、依照下列词语的结构形式,各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8分)
1、斑斑点点 2、光溜溜
3、无边无际 4、摇摇头
六、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6分)
清清 缓缓 渐渐 轻轻 朵朵
1、汽车( )入山,沿途的景色更美了。
2、溪水( )地流,声音( )的。
3、( )盛开的白莲映在( )的河水里。
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在横线上。(4分)
春来江水绿如蓝 澄江一道月分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遥望洞庭山水翠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日出江花红胜火, 。
3、,白银盘里一青螺。
4、落木千山天远大, 。
八、这组课文,我们学了三首古诗词,你能选择一首默写出来吗?记住写上作者(5分) 。
九、过年你一定得到不少的压岁钱,对于这些压岁钱,你是怎样使用的?谈谈你的看法。(7分)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十、(一)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15分)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词语(2分)
2、“兀”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序是( )(3分)
3、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划上横线(2分)
险:①地势不平坦 ②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③狠毒 ④险要
危:①危险,不安全 ②处于危险境地,损害 ③指人快要死 ④高 ⑤端正
4、给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5、这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3分)
6、作者把桂林的山跟( )和( )作比较,还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具体。(2分)
7、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1分)
(二)、阅读《我家的小园》,回答问题。(15分)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sū shū)菜、花草和树木。这里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lào nào)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zhǎng cháng)得很茁壮,一朵朵金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纵(zng zhng)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赞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用“—”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划下来。(4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强壮( ) 茂密( ) 威风( )
3、这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2分)
4、在文中用“—”划出一个拟人句。(2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十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是自家的阳台还是公园的一角?是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恬静?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要求:1、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写。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4、题目自拟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卷答案
一、洞庭 稍微 蜿蜒 额角 浙江
二、伐 联 棉 倦
(筏) (连) (绵) (卷)
三、暇(无暇 ) 梢(树梢 ) 峦(山峦 ) 碗(洗碗 ) 桐(梧桐)
假(假如 ) 稍(稍等 ) 恋(依恋 ) 蜿( 蜿蜒) 洞(山洞)
四、波(澜)壮阔 (郁)(郁)森郁 变化(多)(端)
五(彩)斑斓 (水)(平)如镜 盘曲(而)(上)
五、略(符合要求即可)
六、1、渐渐 2、缓缓 轻轻 3、多多 清清
七、1、春江潮水连海平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遥望洞庭山水翠
4、澄江一道月分明
八、略
九、略
十、(一)1、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2、上下 一
3、④ ④ 4、,,,。
5、奇 秀 险 6、泰山 香山 排比 比喻
7、略
(二)1、shū nào zhǎng zng
2、茁壮 茂盛 威武
3、春、夏、秋、冬四季
4、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
篇1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达标训练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题及答案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车马喧( ) 东篱( ) 归雁( ) 如酥( ) 燕脂( )
提携( )
解析:解答此题要读准字音及区别开近似的字。
答案:xuān lí yàn sū yān zhī xi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3)客路青山外 (4)最是一年春好处
(5)半卷红旗临易水 (6)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义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回答。
答案:(1)悠闲自得的样子 (2)气象 (3)旅途 (4)时 (5)抵达 (6)天边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塞土燕脂/凝夜/紫。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考查语感和朗读诗歌的能力。
答案:D
4.填空。
(1)《饮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朝代)人,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
答案:(1)陶渊明 潜 东晋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2)韩愈 退之 唐 七言绝句
(3)马致远 元 元曲名 题目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6.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解析:考查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答案示例: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淡泊的生活环境。
6.解析:主要把握住关键词语的作用去分析,体会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的悠闲。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
暮过山村
贾 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7.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8.“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9.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7.解析:考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把握住诗句的内容来回答。
参考答案: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流水的声音来衬托。
8.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9.解析: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和妙处。
参考答案: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秋思》是写____________之景,“昏鸦”是写____________之鸦,“枯藤”一句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____________之情。
11.“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特征是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
12.“夕阳西下”点出____________,“夕阳”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___”字。
1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秋词》和《天净沙·秋思》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____。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___________。
10.解析: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答案:秋末 黄昏时归巢 思乡
11.解析:结合词句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答案:明丽清新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12.解析:理解词语的具体指代的节令。
答案:特定时间 昏
13.解析:结合曲的内容和关键语句理解。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14.解析:考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答案:豪放热情 凄愁之情 借景抒情
二、语言运用
15.(20xx南宁中考)假如你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请你向来宾解说下面这则广告的含义。
“盛会 机会 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
解析:考查结合时事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参考答案:“盛会”--隆重盛大;“机会”--最好时机;“互惠”--互利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