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口儿变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三年级“你们想错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年级“你们想错了”,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你们想错了”

篇1:三年级“你们想错了”

三年级“你们想错了”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15个、多音字1个(吓),理解“率领”、“隐蔽”、“确实”等词语。

2.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句能力和朗读能力。2.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认识两种军队本质上不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方志敏一心为革命、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方志敏与国民党士兵的对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三)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充分的读、思、议,以突出重点。

2.难点解决方法依据内容设置几个问题,分步理解,重点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预习课文时,先让学生照提纲独立预习,然后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二)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让学生先自读思考,再分组交流,然后集体评议,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加深认识。

(三).总结全文时,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所得,在此基础上,集体评议,最后教师根据.总结情况适当升华。

五、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仪、投影片(课文插图,重点句、段)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发问:看到课题,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们”指谁?他们怎么“想”的?这样想为什么“错”了?)

2.简介背景

(1)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思考前面提出问题的答案。

(2)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题为什么加引号?是谁说的?

(3)简介方志敏生平及时代背景(投影显示课文插图1)

(二)明确目标。

方志敏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课文为什么以这句话为题?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真正弄懂。

(三)预习课文。(培养预习习惯和自能读书能力,不走过场。)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独立预习。[提纲内容:(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画下来,并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画出的词语,并将解释用铅笔记在词语旁边;(3)逐句逐段地默读,标明自然段序号,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然后再往下读]

2.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读读生字词;说说词语解释;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含多音字“吓”)

2.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怎样理解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补充、修正,教师点拨评价)

3.指读全文,纠正误读、错读,指点断句。(读准确、读通顺)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提问:这一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率领、包围、突围、隐蔽、联系(区别比较“联”、“连”)等。

3.教师解释“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提问: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干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且热衷于消灭共产党及其军队。)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六)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词。

2.熟读全文。

3.想:两个士兵对方志敏搜了几次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查生字词。

2.指读第一自然段。

3.问:国民党反动派的两个士兵发现方志敏后几次搜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独立思考。投影显示: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两个士兵发现方志敏后,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抓重点词语来理解。

2.分组讨论。(充分表述自己看法,最后形成统一认识)

3.集体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1)敌人是怎样做的。指生到前面模仿敌士兵做搜身动作。(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并理解:摸、捏。)

(2)为什么这样做。结合回答板书并理解:满心希望(正因为“满心希望”,所以又“摸”又“捏”,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敌人贪婪的丑态)

(3)结果怎样。(抓“除了……以外,连……也……”讲清“怀表”“纲笔”是方志敏指挥部队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物品。点明搜身结果用事实说明敌人想错了)

4.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敌士兵贪财丑态。

5..总结学法。(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

(三)学习三一七自然段。

1.投影出示思考题,指读。(第一次搜身一无所获,两个士兵又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方志敏说了些什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2.自主学习。(按学第二自然段的方法,积极思考,充分讨论交流)

3.集体评议

(1)第三自然段

①第一次搜身后,两个士兵又怎样做。(投影显示插图2,抓“握”“拉”“退”“投掷”“姿势”“威吓”“吼”等词语体会敌人的丑态和贪婪的.心态)(相机板书:握、拉、退、做出、威吓)

②为什么这样做。(不相信第一次搜的结果,想用死的威胁诈出钱财,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③指导朗读。(握、拉、投掷、吼、拿、炸等词要重读;前半句稍快,后半句读出威吓语气)

(2)第四自然段(投影显示整段内容)

①“这种难看的样子”指什么?“淡淡”“哼”写出了什么?这句话怎样读?(第一问引导学生回顾第三自然段内容,第二问引导学生答出方志敏在敌人威吓面前泰然自若和对敌人的轻蔑,然后指导读,特别是“哼”字的读法。)

③“确实”什么意思?二、三两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点明这两句直接指出敌人想法错在哪儿)(相机板书: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

③朗读第四段。

(3)第五、六自然段

①尽管方志敏说自己“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可是两个士兵相信吗?从哪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想的?(当官的都有钱,官越大钱越多)(板书:不相信、弓着、又捏。)

②指导朗读,体会敌人执迷不悟的贪婪心态。

(4)第七自然段。(投影显示整段内容)

①“瞎忙”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用它形容敌人搜身说明了什么?(白忙,无效果地做;这里指敌人的两次搜身;说明了方志敏对敌人的极端蔑视,也写出敌人搜身不会有什么结果。)

②“我们”指谁?“你们当官的”指谁?这句话是针对敌人的什么想法来说的?什么意思?(凡当官的个个都有钱,官越大钱越多;方志敏是“大官”,所以一定有很多钱。意思: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不假,可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跟你们不一样。)

③为什么不一样呢?齐读方志敏说的第三句话并理解(国民党当官的有钱,是因为他们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共产党则不一样,他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板书:革命不是为了发财。)

讨论:共产党人革命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展开讨论,明确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是为了打倒欺压人民的国民党反动派,使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这正是两个士兵为什么想错了的根本所在。)

④议:你认为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就行。)

⑤扩展思维,延伸讨论:在方志敏的教训下,两个士兵能明白吗?他们会不会继续搜查?(可能明白过来,但更多情况下不会,这是阶级本性所致,这样,他们很可能再威吓,或到方志敏藏身的地方去搜查,但结果定是一无所获。)

⑥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质上的不同和方志敏廉洁奉公一心革命的高尚品质。

(5)指板

篇2:“你们想错了”

“你们想错了”

“你们想错了”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15个、多音字1个(吓),理解“率领”、“隐蔽”、“确实”等词语。

2.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句能力和朗读能力。2.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认识两种军队本质上不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方志敏一心为革命、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方志敏与国民党士兵的对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三)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充分的读、思、议,以突出重点。

2.难点解决方法依据内容设置几个问题,分步理解,重点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预习课文时,先让学生照提纲独立预习,然后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二)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难点,让学生先自读思考,再分组交流,然后集体评议,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加深认识。

三年级“你们想错了”(三).总结全文时,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所得,在此基础上,集体评议,最后教师根据.总结情况适当升华。

五、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仪、投影片(课文插图,重点句、段)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发问:看到课题,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们”指谁?他们怎么“想”的?这样想为什么“错”了?)

2.简介背景

(1)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思考前面提出问题的答案。

(2)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题为什么加引号?是谁说的?

(3)简介方志敏生平及时代背景(投影显示课文插图1)

(二)明确目标。

方志敏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课文为什么以这句话为题?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真正弄懂。

(三)预习课文。(培养预习习惯和自能读书能力,不走过场。)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独立预习。[提纲内容:(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画下来,并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画出的词语,并将解释用铅笔记在词语旁边;(3)逐句逐段地默读,标明自然段序号,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然后再往下读]

2.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读读生字词;说说词语解释;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含多音字“吓”)

2.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怎样理解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补充、修正,教师点拨评价)

3.指读全文,纠正误读、错读,指点断句。(读准确、读通顺)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提问:这一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率领、包围、突围、隐蔽、联系(区别比较“联”、“连”)等。

3.教师解释“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提问: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干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且热衷于消灭共产党及其军队。)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六)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词。

2.熟读全文。

3.想:两个士兵对方志敏搜了几次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查生字词。

2.指读第一自然段。

3.问:国民党反动派的两个士兵发现方志敏后几次搜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独立思考。投影显示: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两个士兵发现方志敏后,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抓重点词语来理解。

2.分组讨论。(充分表述自己看法,最后形成统一认识)

3.集体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1)敌人是怎样做的。指生到前面模仿敌士兵做搜身动作。(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并理解:摸、捏。)

(2)为什么这样做。结合回答板书并理解:满心希望(正因为“满心希望”,所以又“摸”又“捏”,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敌人贪婪的丑态)

(3)结果怎样。(抓“除了……以外,连……也……”讲清“怀表”“纲笔”是方志敏指挥部队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物品。点明搜身结果用事实说明敌人想错了)

4.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敌士兵贪财丑态。

5..总结学法。(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

(三)学习三一七自然段。

1.投影出示思考题,指读。(第一次搜身一无所获,两个士兵又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方志敏说了些什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2.自主学习。(按学第二自然段的方法,积极思考,充分讨论交流)

3.集体评议

(1)第三自然段

①第一次搜身后,两个士兵又怎样做。(投影显示插图2,抓“握”“拉”“退”“投掷”“姿势”“威吓”“吼”等词语体会敌人的丑态和贪婪的心态)(相机板书:握、拉、退、做出、威吓)

②为什么这样做。(不相信第一次搜的结果,想用死的威胁诈出钱财,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③指导朗读。(握、拉、投掷、吼、拿、炸等词要重读;前半句稍快,后半句读出威吓语气)

(2)第四自然段(投影显示整段内容)

①“这种难看的样子”指什么?“淡淡”“哼”写出了什么?这句话怎样读?(第一问引导学生回顾第三自然段内容,第二问引导学生答出方志敏在敌人威吓面前泰然自若和对敌人的轻蔑,然后指导读,特别是“哼”字的读法。)

③“确实”什么意思?二、三两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点明这两句直接指出敌人想法错在哪儿)(相机板书: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

③朗读第四段。

(3)第五、六自然段

①尽管方志敏说自己“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可是两个士兵相信吗?从哪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想的?(当官的都有钱,官越大钱越多)(板书:不相信、弓着、又捏。)

②指导朗读,体会敌人执迷不悟的贪婪心态。

(4)第七自然段。(投影显示整段内容)

①“瞎忙”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用它形容敌人搜身说明了什么?(白忙,无效果地做;这里指敌人的两次搜身;说明了方志敏对敌人的极端蔑视,也写出敌人搜身不会有什么结果。)

②“我们”指谁?“你们当官的”指谁?这句话是针对敌人的什么想法来说的?什么意思?(凡当官的个个都有钱,官越大钱越多;方志敏是“大官”,所以一定有很多钱。意思: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不假,可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跟你们不一样。)

③为什么不一样呢?齐读方志敏说的第三句话并理解(国民党当官的有钱,是因为他们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共产党则不一样,他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板书:革命不是为了发财。)

讨论:共产党人革命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展开讨论,明确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是为了打倒欺压人民的国民党反动派,使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这正是两个士兵为什么想错了的根本所在。)

④议:你认为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就行。)

⑤扩展思维,延伸讨论:在方志敏的教训下,两个士兵能明白吗?他们会不会继续搜查?(可能明白过来,但更多情况下不会,这是阶级本性所致,这样,他们很可能再威吓,或到方志敏藏身的地方去搜查,但结果定是一无所获。)

⑥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质上的不同和方志敏廉洁奉公一心革命的高尚品质。

(5)指板书小结3-7段。

(四)课堂练习。

小组间练习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字形。

1.独立识记。

2.小组交流(各是怎样识记的)。

3.书写指导(重点指导“搜”“势”等字笔顺)。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画出文中对话的三种形式各一句。

3.练习用三种对话形式写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用本课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预习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你们想错了”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教师投稿」“你们想错了!”

「教师投稿」“你们想错了!”

(张家港凤凰飞翔幼儿园  周幸玉)

孩子们都已经接走,大家都聚在办公室里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同事的女儿恬恬拿着一张画一蹦一跳地进了办公室:“阿姨,快来看我的画,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恬恬在少年宫学画,平时最爱让我们对她的画作评论。

大家一起聚了过来。这次恬恬画的是《小熊和蜜蜂》,画面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在前面仓皇逃跑,一大群的蜜蜂在后面奋力追赶,孩子画得非常有趣,那慌慌张张的小熊和穷追不舍的蜜蜂跃然纸上,使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那可爱的'小熊维尼。大家对恬恬的画赞叹不已。

赞叹之余,徐老师问恬恬:“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呀?”恬恬歪着头,突闪着两着大眼睛,调皮地说:“你们猜猜看?”

“是因为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它最爱吃蜂蜜了。”我猜测到。恬恬摇摇头。

“是因为小熊踩坏了花丛。”小周老师凑过来肯定地说,恬恬摆摆手,不说话。

“是因为小熊欺负了蜜蜂,我猜对了吧。”恬恬的班主任钱老师也来了兴趣。“不-----对,”恬恬拉长调子说,显得有点不高兴。

“是不是因为小熊把蜂窝给捣毁了呀!”一直不爱发表意见的老陈老师深思熟虑后,小心翼翼地说。

“错啦,你们都想错啦!”看我们说了这么多的答案一个都没对,恬恬发飙了,笑脸没有了,一脸地不满,小嘴撅得高高地说:“拜托,你们别把小熊想得那么坏好不好,那是因为小熊的裙子象花丛,蜜蜂们要去采蜜,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你们真笨,还老师呢。”

我们一办公室的人全都愕然,继而汗颜。在孩子的眼中我们的世界是如此地绚丽多姿,是那么地美好,她的回答是多么地富有诗意。而我们这群阅历丰富大人却常常被我们的思维所定势力,总把事情想得那么糟糕和复杂,总把事情往坏处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如孩子。

篇4:《你们想错了》 教案教学设计

《你们想错了》 教案教学设计

重庆市西郊小学 周立军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语文与认识事物的有机结合,学语文就得发展语言,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个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过程,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用,其认识的两次飞跃关键是思考的作用,没有思考的学习,算不上真正的学习。因此,教会学生思考,对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学会思考是内部的矛盾运动,内因是根据,教师的教是外因,虽然不能与内因等最齐观,但是可以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思维能力的训练,无不是靠问题来呈现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基本途径,现将这一途径中的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一、破窗而入,扣题眼激发思维

有一些课文,一看题目前能使人产生好奇心或联想,吸引着学生去探究。比如《我是什么》、《捞月亮》、《蟋蟀的住宅》、《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们想错了”》等,这些课文往往题目与课文内容、中心紧紧联系。从课题入手,紧扣题眼就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读懂课文,例如《“你们想错了”》这课,是以人物语言做课题,课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思考,抓住读题、扣题眼激发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一连串问题:“你们”指的什么人?“你们”有个什么想法?这个想法错在哪里?为什么这个想法是错的?这些问题因扣住题眼而提在文章中心处,学生再顺着题眼“想错”的思路,进一步阅读思考,必然就会对比理解方志敏与敌人两次搜身时的语言和行动,从中不难领会方志敏对敌人的鄙视和憎恶之感,也容易悟出方志敏清正的高尚品质,懂得敌人的想法错就错在混淆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区别。

这样直插文章中心质疑就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抓关键词句,进行突破性思考

阅读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关键性词句思考,深入探讨,往往是学懂课文的突破口。在进行这种突破性思维训练时,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由浅到深,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进行。比如《在艰苦的岁月里》这课,末一段:小红军听到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首先结合图上小红军出神地望着远方的具体形象,让学生思考,“出神”是什么意思?然后思考“远方”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远方”指的什么?最后进行综合性的深入思考,小红军看到了怎样的未来?怎样的希望?为什么听到悠扬的笛声就看到了未来和希望?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就深刻理解了老红军、小红军之所以不畏艰苦,苦中乐,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抓住:出神、远方、未来、希望等关键词语深入思考,理解中心思想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抓住难点迁移思维

教会学生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迁移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惊弓之鸟》这课,虽然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教材,指导学生顺着更羸一系列推理过程的思路进行阅读理解,就能明白这个成语故事内容,但是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意义学生要领会就非易事。因为成语故事讲的是鸟,成语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联系到类似现象的人。用思维的迁移可以突破这种难点。在学生读懂成语故事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这个成语干嘛呀?既然学习这个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师把成语最后一个鸟字改成人字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语不能改动,按成语故事的意思,如果受惊吓的是个人,这个人会怎样?那么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又该怎样讲?经过思维的迁移、讨论,学生讲出了成语的比喻义,而不是教师硬灌的。

四、观察联系辨证思维

宇宙间的每一事物都同周围事物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普遍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本性。这就表明只有承认联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文,还要教学生做人,教他们本质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这就必须培养他们辩证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供进行辩证思维的内容,只要善于发掘思维训练的因素,学生就能够得到训练。辩证思维有赖于仔细的观察,仔细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和联系。如《蜜蜂引路》这课,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后借助语文描绘,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环境示意图,并标明寻找路标,这就抓住了人、环境、蜜蜂之间的联系,再反复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列宁找养蜂人的时候是怎样想的?这就进一步理清了列宁注意发现、分析各种事物之间联系,从而正确判断的过程。为了学习列宁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还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了类似的辩证思维训练题,进行巩固训练。这样在学习课文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就得到了发展。

教案实录

从题入手扣题眼生疑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和初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读题目,观察跟过去学的课文题目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题目上有引号跟过去学过的课题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题目是一个人说的话。

生:是一个人对另外的人说的话。

生:是方志敏教训国民党士兵说的话。

师:大家对题目观察很仔细。

3.扣题眼生疑

师:结合你们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再仔细看看,题目中哪个词是中心词?

生:“你们”是中心词。

师:为什么“你们”是中心词?

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国民党士兵搜方志敏的身的事。

生:我不同意。虽然是写国民党士兵搜身的事,但是课文要表现的是方志敏。

师:为什么课文赞扬的是方志敏?

生:课题就是用的方志敏训斥敌人的话。我觉得“想错”是中心词。

师:对这个中心词和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有个什么想法?

生:“你们”的想法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

生:方志敏为什么要训斥敌人想错了?

师:在课文中找到方志敏教训国民党士兵的段落,还可以更具体地提问。

生:敌人想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为什么错了?

师:正是因为敌人满心希望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才做出了一次又一次搜身的丑恶举动,怎样搜的?搜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进一步阅读理解就更明白了。

《在艰苦的岁月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二)

师:通过看图,大家观察了老红军、小红军的外貌、衣着、动作、神态及其周围环境。又学文对照,大家理解了前面三个自然段内容。现在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深入思考学懂第四自然段行吗?

生:(齐)行!

师:自由读第四段,联系第三段内容思考,哪些是重点词语?

生:出神、看到是重点词语。

生:未来、希望是重点词语。

生:远方,也是重点词语。

生:我不同意,远方就是远处,不是重点词语。“看到”也不是重点词语,是小红军想看到。

生:我不同意,不是小红军想看到,是小红军心里想的,他并没有真正的看到。

师:谁能对学懂这段中的重点词语提问?(这段只一个句子。)

生:“出神”是什么意思?小红军听到笛声为啥要出神?

生:出神是小红军在用心的想的样子。

生:小红军在集中注意力想。

师:他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想什么?

生:想将来的事。

师:想将来的什么事?(联系悠扬的笛声)

生:美妙的笛声使他想到将来一定很美好。

生:将来穷人一定不再受欺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师:你们说的将来的是事是不是就是小红军看到的未来和希望呢?

生:是,可能小红军还想了更多更多的美好幸福的事。

生:对,小红军还想到将来他会到很好的学校去读书,他的家乡解放了,人民自由了。

师:联系图上战斗的环境,再思考小红军为什么能够看到未来和希望?

生:战斗休息的时候他们吹笛、听笛,笛声使他们看到未来和希望的。

生:笛声表明他们的快乐心情。

师: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为什么他们还能苦中乐?

生:他们相信这一仗一定会胜利。

生:他们坚信革命会成功。

生:革命胜利了,穷人就能得解放,所以他们才不怕艰苦,在艰苦生活中仍然很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对!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他们。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地战斗。以苦为乐。你们觉得他们值得热爱吗?

生:(齐)值得热爱!

师:怀着这样的情感朗读课文,思考:你为什么热爱红军?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三)

用引读法读最末一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

师:叫得悲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

师:他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了……

师: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出示教具:弓和鸟)这是指什么鸟?

生:惊弓之鸟。

师:谁能看着弓和鸟讲这个成语故事?(指定学生讲这个故事。)

师:这个成语中的鸟字换成人可以吗?

生:不行,只能是讲惊弓之鸟。

生:可以改,因为是帮助魏王以后要多动脑筋的。

生:不是帮助魏王动脑筋,魏王是不善于思考和观察,但是他不是惊弓之鸟。

生:这个成语是来教育大家的,要大家别像惊弓之鸟。但是听爸爸讲过成语不能改动。

师: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成语是不能改动的,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情况怎样?

生:比喻古时候受过惊吓的人,又遇到惊吓的时候就非常害怕。

生:比喻现在有些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师: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点评

从周老师的三个少而精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她十分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或从课文题目入手切入文章中心,或从重点词语开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与联想,或用引读的形式向文章中心进发,以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让人看了,心情十分舒畅,像在欣赏三个精彩的电影镜头,真可谓是一种艺术享受。有人常抱怨学生笨,不听启发,其实是教师提的问题没提到要害处,像在隔靴挠痒,总挠不到点子上,上课人着急,学生无所适从,若有人听课,听课教师或领导也为之着急。这三个教例在启发思维,发掘思维因素上是比较成功的。同行们不妨认真读一读,从中受到启迪。

篇5:想你们了

抱着薯片,坐在电脑前,听着“父亲”和“烛光里的妈妈”,听着听着,我的鼻子不知怎的,总觉得有些酸酸的,或许是想起了回老家的爸爸妈妈了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硬逼着让眼泪不流下来,可,它还是落下来了,那滴眼泪蕴含着我对父母的思念,和希望,希望他们早点回来……

前些天,当妈妈告诉我他们要回老家时,我很高兴,因为没人管我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们离开后我并不开心,回到家,看到家里没人,就告诉自己:‘没关系,他们只是去上班了。’晚上7:00了,按道理他们应该回来了,可我却找不到他们,于是我又告诉自己:‘没事,他们只是去加班了。’早上,还是没看见他们,我,终于哭了,眼泪从脸颊划过,心里在咆哮:‘为什么不回家?你们在哪儿去了,我好想你们啊!快回来吧,妈妈爸爸,回来吧!’可是,没用的,他们可能要到达老家了,他们是回不来了,还要等10几天他们才要回来。我受不了了,我翻箱倒柜地翻出以前和爸爸妈妈的合影,我拿着它拿了很久,可是,就是感觉不到他们。我崩溃了,眼泪一滴一滴的打在相片上,相片里,我们一家都开心的笑着,可是现在还能笑吗?不,现在,我笑不出来了,现在,我,只有悲伤……

今天已经22号了,你们快回来吧!我,想你们了……

福建泉州石狮市琼山中心小学四年级:任佳雪

下一篇:寒假那场雪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6:“想你们了……”

亲爱的舅舅:

您好!

你去南京很久了,我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可是你老是说:过两天、过两天……现在都已经两个星期多了。说心里话我蛮想你们的。你们就是指:你、外婆、薛睿。舅舅你不要想成我怪你,其实是我真的是想你们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个道理你是知道的吧!

舅舅,奥运会已经开始了,我想你肯定天天都看吧!中国现在得的金牌最多了。可就是今天空气枪的成绩不太好,可能(ren jie这是空气枪队员的名字,我不知道她的字怎么写,所以就写了拼音)还要加强练习。呵呵!

舅舅这几天我也在看,既精彩又很兴奋。每次看到关键时刻,我都要跳起来了。我是在为他们加油呢,我的心情很紧张。当他们在关键时刻,没有成功,我就很气馁,心里想:这么好的机会不把握,怎么可能拿冠军呢!我实在是太焦急了,不能体谅他们的难处。只希望中国队能每项都可以进入决赛。我想你的心情也和我差不多吧。

我在电视上看见中国队的失误时,我很难过也想哭。但你说哭是最不坚强的表现,只要中国队还有机会就行了。希望他们能够抓紧时间练习,你说这次中国队能得冠军吗?我想不太有可能了,100%75得不到。我还是自信一点,为祖国加油。毕竟我也是祖国的一朵花儿,睿睿是小花朵。祖国的花朵都枯萎了,那就不行了哦。

这几天南京热吗?河口这儿一直不下雨,天气很闷热。一会儿,天变色了就好像要下雨了一样,其实是虚空一场。害得人们忙着收衣服、盖玉米、关窗户……都白忙了一场,现在人们有经验了所以不再受天气的欺骗了。中午,睡午觉时“知了”叫个不停,让人听了心里就好像有一把火在烧,很心烦。南京的“知了”肯定没有河口多吧,这儿毕竟是农村啊!你说对不?

这几天睿睿的身体还健康吧?前几天就连我都感冒了,真的很难受啊。是38.5度,虽然不太高真是让人难受啊。我都难受的哭了,就是感觉头晕晕的。我被妈妈带到了医务室扎了两针,其实打针一点儿也不疼,只是轻轻地扎了一下,只要你把肌肉放松就行了。不是我逞能,是真的不疼。我是不是很坚强啊,也有可能是我长大了,所以才不疼。

舅舅我这几天一直都在听,唐磊——丁香花。这首歌你有可能听过,也有可能没听过。这首歌是根据一位老师写的,这为老师去世了,她是一位人民教师,她很善良、纯洁。我觉得这首歌很动听,就是很难唱。这首歌我听了,就觉得很伤心。还有一首歌是容祖儿——挥着翅膀的女孩。这两首歌在我的心中是平等的,没有哪首比哪首好听。

舅舅我今天很难过,我被妈妈骂的好惨啊!我感到十分的伤心、委屈、难过……我简直就是痛不欲生。我的心都快碎了,我第一次这么大哭一场。你可千万不能告诉我的妈妈啊!否则我又没好日子过了,这次是妈妈无缘无故的骂我,我想她不会把我当成出气桶的。说真的,那时我不想活了我死都愿意啊!可又没有这个胆量,想想美好的事情又不去想死了。我躺在床上想想叫一声舅舅,我就哭了、想想叫你,我又哭了。我实在是非常的伤心,我伤心透了。希望你不要问我,妈妈为什么要问我,好吗?我想你也许不能体谅我,不知道我当时的感受。有你在场,肯定会很和平。

不说伤心的事了,舅舅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希望你不要扔掉。

你一定要回信哦!!

祝你:

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工作顺利!儿子健康!

佳佳 .8.15

篇7:我想你们

白衣天使,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是我们人类的骄傲,你们是我们人类的希望,你们亦是我们人类的天使。

当你们逆行走入医院,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是伟大的。也只有你们们会在疫情爆发时,选择逆行,选择回到医院。疫情爆发时,我们正值中华民族的春节时期,我们所有人都和家人围在一起准备过大年时,你们们也是。但你们们很快便做出了选择,你们们决定脱下家里舒适的家居服,重新穿上你们们那洁白的工作服,回到你们们已经辛苦了一整年的医院。你们对你们的孩子说,你们是要去打怪兽,你们的孩子想要你们带着他一起去打怪兽时,你们没有告诉他,你们极有可能有去无回。

当你们战斗在一线时,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是勇敢的。小时候我以为你们们是什么都不害怕的,长大了我才知道,你们们在面对危险时,同样也会感到害怕。但你们们与我们不一样的是,你们们会在害怕之后,勇敢地挺身而出,勇敢地战斗在一线,勇敢地挥别自己的家人,挥别自己的家。你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好没有睡好了,你们却告诉我们在疫情期间要保持正常的作息,要营养均衡地饮食,要保护好自己。我知道,你们是无能为力的,你们在保护自己和帮助我们之间,最后还是选择了帮助我们,只因你们是勇敢的。

当你们已伤痕累累时,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是美丽的。在每一张新闻图片,每一段新闻视频里,你们都已经是伤痕累累的。防护口罩勒伤了你们的脸颊,你们的工作勒伤了你们双手,然而,我却在其中看到了美丽。这是一种崇高的美,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美,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全人类永远铭记的美。

白衣天使,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永远都是我们人类的骄傲,你们永远都是我们人类的希望,你们亦永远都是我们人类的天使!

篇8:我想你们

岁月,重合的破碎,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我想你们了,朋友,我还记得我们稚嫩,还记得我们欢笑,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感人。

那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画面为何要出现的我的脑海中,我无法理解。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无法忘记你们,你们会忘记我吗?你们转学后,我并不是学会了更坚强,而是变成了一个很笨很笨的人,我每次被别人欺负,总会想你到你们欺负我的画面,我便一笑而过了,我现在的一些同学说我太傻了,为何要忍耐这些不可理喻的错呢?我微笑着告诉他们:我不是傻,而是宽恕了那些应该被宽恕的人。

又一个冷淡的冬天,我寂寞的心情还是没变,依然想你们,依然爱你们。

我想你们,你们想我吗?我的朋友,在我这里,时间不是良药,而是痛苦的煎熬。

我真的很想你们。

篇9: 想你们了

这篇文章,不,或许算不上文章,暂且当做随笔吧,因为我是想到哪写到哪的,没有什么写作的章法。

前段时间和室友一齐去听了一个考研报班的讲座,三位学长学姐本科都是在我们校园,然后分别考到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还有我们湘潭大学本校的研究生,但是我和室友去听这个讲座只是单纯的想了解了解考研,没想报班,因为穷。

听着学长学姐们讲述着自己考研的艰辛历程,忽然一晃想到当年的高三,仿佛也是这么过来的,那段日子大概是目前最充实,最满足的了。每一天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一两点睡觉,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因为几乎校园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此刻想想,熬夜熬的猝死的消息还是蛮吓人的。或许是大家一齐互相陪伴着,快乐冲淡了那些苦日子,想起来是满满的`回忆。还有那些陪我们一齐奋战的老师们,晚上查完宿大概十二点多才能回家,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都存着感动与谢意。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就期望自己大学的寝室是上床下桌,此刻想想还是高中的时候棒,那种累瘫了回到寝室就能够直接躺在床上的快感再也没有过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让我们有得有失有期盼有回忆。

那时候快乐很简单,也许是每周两次晚自习播放的电视,也许是家人从山下带来的吃的……此刻想想,那些都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以前。

当初和朋友们一齐抱怨校园管理有多么严厉,多么没人性,不给我们放假(因为原本说好的假期被取消,还有不少的同学掉了眼泪,说出来可能有些搞笑,但当时的我们也是将所有期望寄托到一天的假期上了),我们叫嚣着毕业后绝对不会再踏进新高一步,此刻啪啪打脸了,真香。2018届的学生是新高的第一批学子,不管对谁而言都好处非凡,新高成就了我们,我们也为它撒上光辉,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位学子才会深深地爱着母校,想着母校,感恩母校以及每一位老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