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zhihu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关于宪法小事件的个人感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宪法小事件的个人感想,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关于宪法小事件的个人感想
宪法是母法,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宪法是国法,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是我们生活安全的保障,是悬崖边一声亲人的呼唤;是在茫茫大海中的指示灯。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学法才能知法,我们青少年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养成从小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更须守法,只有我们守法才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飞翔。知法还要会用法,正确利用法律这方宝剑;它就像我们的护身法宝,时刻保护我们。用法律去制约身边的丑恶;做一名遵纪守法合格的小学生。
遵纪守法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马路上靠右行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十字路口听从交警的指挥。而校园欺凌事件;青少年抽烟酗酒;盗窃勒索;破坏公共设施;未成年人沉迷网吧……这些都是违法行为。我们都要望而却步的!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应做到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抢秒。上学放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走,严格遵守交通法则保平安。
二、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进网吧,不沉迷于网络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三、不说谎、不带利器进学校、不小偷小摸。不伸手,伸手必捉,一些同学平时爱占小便宜,慢慢地养成了不良习惯,长大后就很容易违法乱纪,使自己误入歧途,深陷囹圄。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谨遵古训。
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的校园欺凌现象。记得班里曾做过一次试验。老师问:“同学们,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竟然有不少同学回答:“打他,跟他拼了。”老师接着问:“为什么?”那些同学便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击!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一些,不能受窝囊气。”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庆幸,爸爸妈妈从没有用这样的思想教育我。但是,同龄人的话仍让我吃惊。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不逞一时之强,冷静沉着应对,相信一定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的。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时,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老师,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我们会更团结友爱,学校会更文明和谐。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我们青少年应当把法“根植”在心中。让我们携起手来,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让我们一起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小学生,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
篇2:宪法小事件感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一切法律的制定都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如果把宪法比喻为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宪法就是树杆,其他法律就是树干和树枝。
其实说到法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了它,社会才能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安稳美好的日子,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坏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而言之,法律是人民安全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范。
例如:在马路上靠右行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十字路口听从交警的指挥。这些虽然都不起眼,但确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虽然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但起码我们都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都是优秀品质,我们每个学生都知道,但是能把这几点做好却很不容易的。一些同学平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慢慢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长大后就会容易违法乱纪,使自己误入歧途,走向不归的道路。
古人教诲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让我们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永远住在我们的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样我们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篇3:宪法小事件感想初中生
宪法是一个天平,如果没有它,两端就会失去平衡,邪恶将重于正义。法律是一位法官,如果没有了它,公平公正的界限将会模糊不清。它更是恢复社会稳定,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宪法,应该被每个人牢记在心。以前,我也不重视法律,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谁知道法律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那是我去超市买东西,只买了50元的东西,刚走到收银台前,我先把50元付给了收款员,谁知在扫完条码后,售票员竟然说:“小弟弟请付50元”。“可是,刚刚我交了50元啦!”我小声地辩解说。“你没有付钱吗?如果你不付钱就请你把货物放回去!”收款员强悍的态度令我始料未及。
情急之下,我只能尴尬地自言自语:”我、我!”最终还是一位好心的叔叔说:“这样吧,我和收款员去看看监控,如果这孩子确实付了钱,而你又让他在付钱,那么,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处理这件事!”在叔叔义正言辞的语言和法律的威严下,收款员低下头,灰溜溜的将我买的商品还给了我。
从这以后,我懂得了知法用法的重要性,也明白法律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你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宪法,应该每个人都时时刻刻牢记在心中。切记,在用法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如果将法律比喻为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船上便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但只要你跨过围栏,你就会坠入大海,再也爬不起来了。
而坏人就是有刺的玫瑰,你想去采摘它,就得流血流泪。如一个好学生在坏朋友的影响下抽烟喝酒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抢劫、收保护费等等。
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坏人就是这样,你只要去摘采它手中的玫瑰,就得流血、流泪。因此,我们应当自觉抵制坏人的诱惑,不吸毒、不犯罪。
遇上坏人,应该立即报案。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家族黑帮的一般都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就是因为没有学习法律,从小偷偷摸摸,长大以后就偷金。一针不补,十针难缝。所以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宪法,应该牢记在心中,而且应该是随时随地都记在心中。其实法律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在我们心中。
篇4:宪法小事件感想初中生
说起宪法总会给人以威严、崇高的感觉,总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宪法与法律、道德、纪律一样,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就是没满十八岁未成年的公民,宪法也是一样赋予我们特殊的权益,并加以保护。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益。也就是说,我们来学校上课,保证我们正常的学习、系统的接受教育,都是宪法规定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的约束,我们的成长与宪法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有宪法这样的规范存在,人类社会才变的有序;正是由于宪法的存在人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在家里,爸爸妈妈常会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错!每个人都要从小做个守规矩有责任感的人,说话做事要诚实守信,要孝亲敬长,要爱国明礼。“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宪法等法律知识,还要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更要遵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约束我们的言行,用法律指导我们前行。用我们的行动来带动身边所有的人!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未来的主人,我们都要遵守宪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们现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在将来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集体的时候,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篇5:小悦悦事件感想
关于小悦悦的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那个压在车底下瘦弱的身影依然留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无数的路人经过,熟视无睹,有的匆匆路过,有的摇了摇头,更有的若无其事。
“有的时候,世界热情不够,天使也会,在云端难受,人生的长路,没人教你走,惊慌的孩子,找不到出口。”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看到这一连串令你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可是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凌晨离世。听到这个消息,想必全国人民的心都颤抖了,一个年仅2岁的小女童,孤身一人,多么坚强!虽然最后给大家留下了遗憾,但我永远不会忘了她。
“紧握拳头,你害怕了多久,哭红眼睛,纯净了宇宙,人生的长路,让我带你走,回家的灯火,伴飞鸟温柔。”如今,小悦悦已经离开了我们,才知道后悔,那颗纯净透明的心,弱小无力的心,已经停止了跳动,而那18颗冷漠的心才知后悔。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患难见真情,当别人处在危险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伸出援手吗?人情冷暖,何至于此?
“该如何遇见你,在你责备的眼里,你还有没有力气,穿过孤单的四季,一起等雪后天晴;如果能遇见你,在我哭过的心里,你还会不会同意,原谅曾失明的心,一起去寻找,相信。”请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反思一下,这次事件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
篇6:小悦悦事件感想
从小悦悦事件中,有人说中国变成了一个缺德的国度,可是这位母亲强忍着撕心裂肺的心痛,虽然小悦悦没有能逃过死亡的'厄运,为什么还要夫妻双双下跪在这位拾荒的陈贤妹阿姨脚下啊?而拾荒的陈阿姨虽然命苦,一贫如洗,为什么这第十九位过路人,却成为第一位救人者。有道是“贫贱不能移”,其实,救人与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仍然是重如泰山啊!只是为什么就有那样的中国人,满嘴仁义道德,浑身上下都是原则,还要争着一辈子在做人民的公共仆人、佣人,而这些人的良心几乎一个个比冰心还冷酷呢!又有多少人被这些“公仆”定下的游戏规则,逼得其不敢再见义勇为了,可悲啊!究竟谁是杀害小悦悦的凶手,这还用多说吗!?
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在背靠着一片灰白的,墙壁众多的人间阴影,痛定思痛的母亲陷入了沉思。这个世界实在是太残酷了。不过,我想也许小悦悦这一走并非是坏事。她也许是一位小天才,过早的嗅到了当今世道的不公,这样一走,以后她再也不用尝毒奶粉了,什么地沟油就与她彻底无缘啦,父母再也不用担心,有朝一日小悦悦到幼儿园去,会遭下毒手的危险呢。再说你爸又不是李刚,只是一对在异乡打工做父母的,在这样的社会中,能为她今后带来多少幸福?做父母的,再认真的想一想吧:在中国,与那些多多少少被人整人,整死的冤死鬼相比,小悦悦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还算是有福的呢!与其在人间受苦一辈子,还不如趁自己在不懂人事之前,一了百了的痛快呢!祝小天使一路走好吧,但愿小悦悦的再次投胎会比现在会更加幸福呢。
篇7:小悦悦事件感想
两岁女童小悦悦的遭遇震惊了社会,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广东省领导前往医院探望,拾荒阿婆陈贤妹捐出奖金,天南海北的人致电祈福,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和企业竞相捐款……人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爱的暖流唤醒小悦悦,让人间真情挽留住悬崖边那弱小的生命!
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救赎”也在进行着。连日来,围绕小悦悦事件的网上论坛、微博跟帖数以百万,谴责挞伐如潮般指向冷血的“路人”,在原生态的民间舆论场中,虽然不乏偏激和非理性成分,但喧嚣背后清晰凸显着主流民意,映射出社会的良知和基本伦理。18名路人的冷漠撩起了现实残酷的一角,但公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冷漠不是现代社会的必然抉择。
面对被车轧的小悦悦,漠视和救助之比为18:1,多么不堪、不齿,而又让人难以相信的一幕!面对倒于血泊中的弱小生命,18路人为何出现了“群体性”的“道德沦陷”?这看似偶然的事件,揭示出怎样的社会病症?扪心自问,假若这事让自己摊上,你是否真会与那些路人不一样?
应该说,18路人不是坏人、恶人,他们是思维健全的公民,在家庭和熟人间,他们甚至可能是有担当负责任的人。但在小悦悦事件中,他们的冷漠和对责任的逃避,不仅让小悦悦幼小的心灵受伤,也演绎出一幕触目惊心的“道德公共事件”。
善,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一种正义,一种责任。失去了善的道德护佑,社会每一个体都可能沦为受害者。毋庸讳言,18路人“冷漠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就是我国由乡村“熟人社会”向都市“陌生人社会”转化中的社会伦理困惑和价值观重塑。传统的乡村熟人社会,血缘和地缘的亲情,给人与人的守望互助系上牢固的纽带。而到了“陌生人社会”,安全和社会信任度的降低,许多看似简单的事却让人们无所适从,戒备、过度防范,更增添社会行为的踌躇和茫然。“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是从家长到学校给孩子的忠告,又何尝不是成人及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这种社会转型中“陌生人伦理”和过度防范意识,既加大了社会运作成本,也拖累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和谐安宁。
巧合的是,数年前,美国哈特福德市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一位78岁的老人被两辆车碾过,随后,9辆车驶过其身旁,没人停下救助,诸多路人也无动于衷。此事震惊了美国社会,也引发当地“寻找灵魂”的大辩论。美国有学者还做过试验,观察从小镇到大城市,对人遇难救助的不同反应。结果显示,在小镇熟人社会,人们扶危救难的出手率,远高于城市的“陌生人社会”。这说明,环境变化确实影响着人的施善行为。
这样说,并非给对漠视小悦悦生命的行为开脱。在“陌生”条件下,同样有“拾荒阿婆”,也有杭州市“最美妈妈”徒手救起10楼坠婴的大无畏之举。但是,新社会形态下出现的传统道德滑坡、价值观紊乱、行为失范等等,我们也不能不正视。这也是当前“社会建设”宏大工程的紧迫课题。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嬗变中,公民意识、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等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兀而昭彰。打破人性隔膜、冷漠的无形坚冰,培育公民的道德自律,构筑新的伦理秩序,让施爱施善成为每个成员的自然行为,这一切,都应列入当前“社会建设”的蓝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