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萝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技巧

篇1:论文引用文献如何标注

论文引用文献如何标注

引用别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对应。

标号在标点符号内。

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相关阅读】

APA Style文献引用格式标注方法说明

在写作essay论文中,其中APA,MLA,Chicago Citation Style,都是留学生同学最为清楚熟悉而且经常用到的的引用格式了,51due教员组特别的为同学们梳理关于APA Style的里里外外,给大家一个更清楚的视角去认识和学习APA。

一. 何为APA

常有外教要求我们使用APA形式去写论文,不论是在美方写作课,还是在专业课(例如:marketing,management等)。

很多朋友对于APA很困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怎么使用。

一篇要求用APA形式写成的英语论文,想要拿到满意的分数,APA的正确使用绝对功不可没。

通俗来说,APA就是一种写外国文章需要遵循的一种格式,就是一种既定的写作规则。

没有什么玄机,当然,每个人喜欢和偏向所用的论文的形式不同,常见的书写论文的格式无外乎APA,MLA,Chicago等。

国商的外交很多,来自不同国家,要求使用APA的老师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外教要求学生使用MLA。

这里只向大家介绍APA。

APA的全称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正式来说,APA格式指的就是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而此协会是目前在美国具有权威性的心理学学者组织。

APA格式起源于1929年是一种为广泛接受的研究型论文撰写格式。

APA格式主要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写作。

二. APA的作用:(为何使用apa)

Apa起到支撑论文论点,避免抄袭,引用并形成资源等作用。

(如何避免自己的文章被认定有高抄袭率是应用apa的难点,也是下面讨论的重点)

三. APA两大难点

难点一:查找资源时要随手记下资源要件。

APA规范格式主要包括文内文献引用(Reference Citations in Text)和文后参考文献列举(Reference List)两大部分。

我们需要做的一大重点其实就是在找与所写论文相关的'各种资料时,不忘细心地将资源的相关要件(包括时间,作者,日期,出版社,书名,文章名,网址,甚至是网页更新时间等等)记下来,然后按照规则格式标注在论文的文中及文后。

难点二:如何筛选记录下的资源要件,即根据资源类型在in-text及reference需里正确陈列资源要件。

原因是不可能每个资源的所有可能为我们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有的资源我们只能找到一个作者,但是当同时有多个作者时,in-text及reference的apa格式就不同。

再如,从网上找的资源和从书本上找的资源要求的apa格式又不相同。

篇2:论文引用文献标注小技巧介绍

论文引用文献标注小技巧介绍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人对论文引用怎么标注不太清楚。因为不同的杂志社要求的文献格式不同,文中的插入方法和文章后面的文献排列格式都不一样,很多同学在论文写完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调整引用文献的格式。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都要求按照文献插入顺序进行排列,如果后期文章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减和排列都会发生改变,工作十分繁琐,杂志社审核编辑如果对格式要求严格,那么你的论文就有可能被打回去,参考论文引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Mendeley 、Endnote的文献管理方式也很好,以批量导入文件或文件夹,也可以直接拖动PDF到Mendeley,所有文献自动云同步。有的人不习惯用这些软件,如果写的`是期刊类文章,可以采用Word插入“脚注/尾注”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尾注”。 当插入下一条参考文献的时候,选择“下一条脚注”这样标注论文引用文献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写论文引用大量的文献,掌握几个文献检索工具、文本编辑技巧、软件使用小窍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篇3:毕业论文如何引用文献

一、研究对象

选取韩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届-届232篇毕业论文文后的参考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相应的类目表,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质量、著录规范等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参考文献引用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学生规范引用参考文献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三、研究结果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

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

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

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

[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

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从图4可以看出,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

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

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

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

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五、产生问题的成因

1.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学生对参考文献引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理解其重要意义,马虎应付。

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重,一些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不以为然,认为找到工作、考上公务员或者研究生更重要,论文能过关就行。

还有一些学生有错误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不经过周密的资料查阅和分析,随意找几篇相关的文献拼凑就成。

2.缺少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知识

由于本科期间没有开设论文撰写规范方面的课程或缺少相关讲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相关知识往往由指导教师口耳相传或是学生自己模仿报刊文章,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

[6]学生本身专业知识欠缺或理解水平有限,不能正确领悟参考文献所表达的意思,断章取义,取其所需,加上有些指导教师自己对国家规定的文献撰写标准和要求不熟悉、不了解,缺乏监管能力和意识,表现出对文献引用的不负责任和敷衍态度。

3.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要求多难以把握

我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的要求来进行,其中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要求确实很多,每一种类型的参考文献及其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中接触较少,加上写作态度不严谨,在格式把握方面难免存在问题。

六、建议及措施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

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

[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

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

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

[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

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

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

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

[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论文参考文献自动引用方法介绍【2】

解决办法: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建议选“文档结尾”。

编号格式中选阿拉伯数字。

3).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 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5).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6).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7).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

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8). 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9).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0).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

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

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参考文献范例:

[1] 宗跃光.北美估价师如何评估受环境污染的不动产[J].中国房地产估价师,(1):77-80.

[2] 熊克祥,徐世俊.浅谈环境因素对房地产估价的影响[J].城市探索,(9).

[3] 白红艳,白子璞,蔡敬侠.浅析环境生态因素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J].房地产估价师,(2).

[4] 朱晓玲.环境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J].法制博览,(2).

[5] 张智秀,丁勇才.北美地区受污染房地产估价之文献研究(下)[J].中国房地产估价师,(5):72-73.

[6] 艾东,朱彤,乐小芳.污染土地价值评估探讨 [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5):1253-1260.

[7] 王全民.环境因素与房地产价值评估[J].国际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69-73.

篇4: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技巧

基础部分

参考文献的标注本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对参考文献编号后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产生的问题和图表公式编号的问题是一样的。手工维护这些编号是一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让Word自动维护这些编号。很幸运,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图表公式的作法相似。

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 ”,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 ”,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 ”;“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好了,试着打印一下尾注所在的页,是不是白纸?!

升级篇

Word 尾注上面的横线叫“××分隔符”,去掉的步骤是:

1. 先“视图”-“普通视图”;

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

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

5. 选“尾注延续分隔符”,再删掉那个横线,搞定。

对于脚注上面的横线也可这样操作。

在Word2019中打开论文正文,其中包含大量的需要标注为上标的序号,按下Ctrl+F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中输入“[*]”,然后点击“更多>>”按钮打开高级搜索选项,勾选“使用通配符”,点击选中“阅读突出显示”按钮下的“全部突出显示”,点击“在一下项中查找”箭头后选择“主文档”,你会发现正文中所有需要标注对应参考文献的数字都被突出显示选中。

接下来可以点击对话框下面的“格式”,选择“字体”,然后勾选“上标”,或者直接点击Word2019工具栏上的“X2”或者直接按下Ctrl+Shift+快捷键,你会发现所有的数字都变为上标了。批量设置标注就是这么简单,避免了一个一个地手动修改为上标的麻烦。

先插入尾注、而后统一加中括号。

将光标置于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编号位置,按Ctrl+Alt+D组合键,插入尾注。在尾注文本处,录入参考文献。

当所有尾注引用编号插入完成后,按Ctrl+H组合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e”,“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然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

插入尾注后会发现尾注是第一行,参考文献没地方输入。别急,可以在尾注引用编号后按Enter回车键,插入一空行。选中尾注引用编号移动到下一空行中。第一行原尾注引用编号处即可输入参考文献了。

隐藏篇

(1)在WORD菜单中,选“工具”-“选项”-“视图”-在“格式标记”中把“全部”前打起勾,你隐藏的文字就可以显视出来了(其它格式也都显视出来了),你就可以选中隐藏的文字把它们改回来了。

(2)ctrl+A 选中整个文档。然后格式-字体-把隐藏文字前面钩去掉。

篇5:论文引用格式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7]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⑷:62-67.

[8] Heider,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⑶: 62-67.

篇6:论文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用参考文献时遇到的.问题:论文写完后,要想再插入参考文献,则正文中的应用部分就要逐一修改,非常的不方便。论文要是比较长的话,也比较容易出错。

解决办法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建议选“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中选阿拉伯数字。

3).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 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5).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技巧6).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7).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8). 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9).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0).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自己的实战总结):

1.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办法:(1) 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 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 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 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 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最后要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2. 参考文献怎么对齐?

若不做任何设置,参考文献为如下格式: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但我们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为: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解决办法:利用Word中的“制表位”功能。

制表位是指光标处文字水平尺寸的位置(一般为距离最左端的位置,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0.74厘米)。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标移到参考文献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前(Zhang前),按一次Tab健。为了使得除第一行以外的各行都于第一行位置相同,可以同样在各行前按Tab健。要想设置制表符,可以在:格式段落制表符(左下角)修改制表符。

3. 不难发现在文档结尾的注上面有一个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

解决办法:

(1) 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点击屏幕左下角的第一个按钮;

(2) 单击菜单“视图”“脚注”,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3) 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

(4) 再回到“页面视图”。

4. 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

5. 正文中有些引用的地方是类似下面的方式:“文献[8-12]采用...方法”。

解决办法:依次引用,如[8][9][10][11][12],再将中间的文字隐藏即可。

隐藏的方法:右键点击并执行“字体”命令,在“字体”选项中,勾选“隐藏文字”复选框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6. 怎么样将文中和尾注编号加上方括号?

解决办法:

(1) 用鼠标或者“Ctrl+Home”回到文档的起始位置;

(2) 菜单“编辑”,“替换”或者直接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 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e”(若是脚注时为f),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尾注、脚注都是它,当然也可),然后点击“全部替换”效果如下:(一定要区分中英文全半角,另外建议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号,否则会出现一层层方括号)。

7. 文中和尾注的标号都已经加上了方括号,但是交叉引用部分还没有加上。

对交叉引用的序号进行处理:

解决办法:

(1) 菜单“工具”,“选项”,“视图”选项卡,在“显示”部分点选“域代码”,或者直接使用快捷键“Alt F9”显示域代码,可以看见交叉引用的部分已经变成了代码;

(2) 菜单“编辑”,“替换”或者直接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 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d NOTEREF”,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并将光标置于该文本框中,然后点击“高级”按钮,再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样式”,接着会打开“查找样式”对话框,选择“尾注引用”样式;

(用后需取消才能再次用)。

篇7:硕士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一、学位论文引文格式

引文包括以下3种情况:

1. 直接引用文献原文。

2. 引用文献的大意。

3. 引用文献的观点、数据。

l 引文出处采用脚注方式,即在本页末加注。格式同参考文献格式(见下文)。

l 序号格式为[1] [2] 。

l 每页引文序号均从[1]开始,不与前页的引文连续编号。

二、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时阅读参考的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论文、网络文献三类,每类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常用的著录格式有著作著录格式、期刊论文著录格式、报纸论文著录格式、网络文献著录格式。以下分别介绍。

1、著作著录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彭坤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85~99.

l 如参考全书,则不标明页码。

例: [1] 刘兹恒.信息媒体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l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为: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1]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烧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85~89.

2、期刊论文著录格式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 漆身起,程春焱.购书经费短缺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21.

l 如引用页码只有一页,格式为:

例: [1] 李景贤.购书经费短缺原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

l 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则只标明期数。

例: [1] 刘福贵.电子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定位.图书馆,,(3):25~26.

3、报纸论文著录格式

报纸论文著录格式为:

l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

例: [1]金善宝.情报信息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大支柱.光明日报,1993-02-05(3) .

如果月或日到达两位数,则前面不加 0 ,直接标明月或日数。

4、网络文献著录格式

为便于读者阅读网络参考文献,应详细著录网络文献所在网页的IP地址。

l 有责任者、篇名的,应著录其责任者、篇名、该网页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Mark W. McElroy. Double-Loop Knowledge Management

www.learning-org.com/docs/McElroyDLKMv3.pdf.,.3.4

[2] Mark W. McElroy. Second-Generation KM

www.macroinnovation.com/images/Second-Generation%20KM.pdf.,.2.3

l 无责任者、篇名的,只著录该网页详细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www.chinakm.com/default.asp.,.4.5

[2] www.e-works.net.cn/ewkArticles/Category111/Article7662.htm,2003.4.6

篇8:论文引用格式生成器

文献引用与参考文献

学术写作所赋予作者的任务除了写出好文章,还包含相关已发表文献的引用。

对受过教育且具批判性思考逻辑的人来说,无论是来自多具权威的作者或讲者,只要主张不受到支持即便失去价值。

使用文献引用可支持我们所提出的论点,并增加写作的可信度。

文献引用两大原则

文献引用的时机及规则为学术的传统,却鲜少被明确说明,有两大原则:

所有直接从他人文章引述的文字都须注明来源,这是一项绝对的规则,我们没有权利自行决定。

若未附上原始出处的引述文字,则会被视为抄袭,是很严重的学术过失,等同于自己盗用了他人的智慧财产。

因此,只要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想法,一律于句尾附上出处。

辩称因为忘记注明引文资讯而造成抄袭,在学术界是无法被接受的。

所有从其他来源取得的重要资讯都需要注明原始出处,原因如下:

将功劳归给提供、或首次发现此资讯者(避免将该资讯呈现为自己的原创成果);

作者可以不用为资料的正确性或真实性负责;

读者可以根据出处找到更详细、完整的讯息;

介绍此资讯在某一领域中的历史演变。

依情况不同,在考虑过以上理由后,请仔细判断资讯的重要程度。

当引用资讯适用或满足其中一项理由,那就必须标明文献出处。

除非是撰写历史研究论文,否则一般众所皆知的事实并不需要注明原始出处(例如牛顿三大运动定理或马克斯威尔电磁学方程式)。

简单的判定方法为,假设某特定领域中的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能立即辨认出该事实,那么这个事实便不需要注明出处。

接着我们针对第二点做进一步说明。

假设我们质疑某个资讯的真实性,则应该告诉读者我们质疑的基础,藉由使用on the one hand和 on the other hand 的论述框架来婉转引用两个持有相反意见的权威专家的论点,或者透过讨论其他可能的诠释来提出质疑或化解一部份的质疑。

重点是,我们不能只是丢给读者一堆引用资料,而必须以连贯的方式引领读者根据已知事实导出结论。

即便某项事实无法做出完整解释,我们也有责任告诉读者。

以下形式的论述都需要附上文献出处: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 . .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 . .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 . .

这些论述需要至少一个文献来支撑的原因有二:第一,读者可能不同意该论点,因此我们要能说服读者这是个普遍持有的信念;第二,读者或许不是该领域的专家,因此需要更多资讯来了解作者论述的内容。

应该引用什么样的文献?

引用文献最好来自于已归档的资料(archival material),包括书籍、学术期刊或其他出版品。

要判断资料来源是否已归档,可以看该资料是否被多数主要技术资料库永久保存。

基本上,任何被列在一般资料库中(例如INSPEC’s Physics和Electr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s)的文章都可被确认为已归档。

另外,专利报告和政府报告虽不被视为学术资料,但也属于已归档资料。

工程标准(engineering standards)虽然很重要却不属于归档资料。

很少大学图书馆会收藏工程标准,即使有也只是最近期的版本,年代较久远或已撤销的工程标准几乎是不可考。

因此,工程标准并不属于归档资料。

不过,如果您需要引用某个具优良传统的工程实作或性能规格,还是可以引用工程标准。

基本上,作者应该避免引用专利文献(proprietaryliterature,如制造商的应用手册及产品规格表)或商业杂志,这些资讯的有效期都较为短暂且一定不会被归档。

大部分图书馆不太会收藏这些出版品,因为只要有新的版本出来,旧的就会被丢弃。

商业杂志为定期出版的刊物,内含大量的广告以及业者所写关于他们某个产品的文章,内容通常较不客观,仅为谋求制造商之私利。

商业杂志通常为免费发放,对象则是购买杂志中所介绍产品的顾客,与专业机构所发行的期刊是不同的。

期刊通常会请两到三个专家在文章发表之前进行审查,以确保文章正确性(此过程称为同侪审查);而商业杂志所发表的内容则仅遵照编辑或厂商的需求。

此外,期刊收入来源主要为读者们的'订阅费,商业杂志则依靠广告收入支撑其运作,这意味着期刊是对专业读者负责,商业杂志则对广告商负责。

网路同样也不属于可归档的资料来源。

在网路上,作者可以自行增减或修改他们的文章,导致资料的不稳定性。

当作者迁移时,甚至可能将网站内容从当地网路连线服务提供者或大学移除。

另外,网站管理员有时会重新整理资料夹或重新命名资料档,所以只有网域名称是维持不变的。

除了资料的不稳定性之外,网路上的资讯也不可靠,因为不像书籍和学术期刊有经过同侪审查。

引文和参考文献之格式

参考文献有许多不同的格式写法,通常各期刊的写作指南中都会有详细说明,作者应该在开始写作前详读写作指南,找出正确格式并依其撰写。

若您欲投稿的期刊并没有针对参考文献格式作出明确规范,您可参考以下建议格式。

在文章中引用某个文献时注明其出处,包含作者姓氏和出版年,有时也可附上资料所在页码。

例如: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XYZ techniqueshas been published (Smith, )

Smith (2014) wrote a general survey ofXYZ techniques.

One should avoid using a ABC device ina DEF situations (Smith, 2014, p. 23)

接着在文章结尾处附上完整参考文献列表,以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当引用同一位作者两篇以上的著作时,则依照时间顺序排列。

例如:Smith, S.T, Title of paper, Publisher name, 121 pp., 2014.

如果在引用的文献中,某位作者在同年发表了超过一项作品(例如),则最早发表的作品为2014a,接着是2014b、2014c… 以此类推。

在文章结尾处的参考文献也照同样的顺序排列。

文章结尾处的参考文献需要遵守以下格式撰写:

Sam Smith所写的一本书:Smith, S., Title of Book, publisher, total number of pages, year ofpublication.

如果此书并非第一版,则须将它的版本(第二或第三版)放入(例如 2nded. 或 3rd ed.)。

Sam Smith所写的某篇期刊内的文章:Smith, S., “Title of Paper” , Title of Journal, volume number: first page-last page, month andyear of publication.

Sam Smith放在网路上的文章:

Smith, S., Title of Document, URL, dateof last revision.

The URL should include “”, “ftp://”, or “telnet://”.

其他种类文献的呈现方式也差不多,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作者姓名、标题和出版年份。

其他能够帮助我们在图书馆搜寻或是购买该文献的资讯(例如目录编号),也可包含在参考文献中。

文献标题应以斜体或底线标示,但现在大多以斜线标示。

此外,引用书籍和期刊文章时,若要标明特定页数,应标明于文章内(亦即在引文之后),例如(Smith, 2014, p. 104),而非参考文献列表中(文章结尾处)。

使用此种格式的理由

以下期刊均采用上述建议格式:

Journal of Physics

American Scientist

Radio Science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Meteorological Society

传统上习惯以编号来标注引文出处(例如将某段引文标注为[6]);相较于此,上列建议格式有以下数个优点:

若使用传统格式,读者要翻到文章最后面去看文献编号所代表的文献,也就是说需要同时对照两个页面。

对于熟悉某些文献的读者来说,他或许可以直接透过作者和出版年份辨认出该文献,而若以编号取代作者姓氏和文献年份,则对读者没有太大意义,他仍需对照参考文献的部分才能找到该文献。

我们提供的建议格式使作者能更轻松的撰写论文,因为文献引用与该文献所处的文章位置没有任何关联,即使作者重新移动段落或新增别的内容也不需要修改文献格式。

但若作者使用传统的文献格式,一旦更动文章内容便需要从头到尾重新调整所有的文献编号。

我们偏好使用建议格式,因为能轻易重新安排、插入、修改论文草稿,而不需要改变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

建议格式让熟悉文献资讯的作者能轻易确认文献引用的正确性。

事实上,期刊编辑并不在乎何种文献引用格式能减轻作者负担,但采用较简单容易的引用格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文献引用的错误,毕竟错误会让文献引用失去价值。

文章通常在经过反覆修改后都能达到更好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作者多修改文章,而采用我们建议的格式能避免作者因修改文章却忘记修改文献编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引用尚未读过的文献

当作者在注脚或内文中放入某个文献,读者通常会认定作者曾阅读过该文献。

而当作者想引用某本书(或文章)所提到的事实或观点,却无法取得其原始出处、或该原始作品为某外国语言时,又该如何引用此事实?

例如,Sam Smith 在 A General Theory of XYZ 一书中的第132页提到某个事实并注明了出处:Thomas Chang, “XYZ is Gr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XYZ, Vol. 18, p. 346,published in the year 1818.

当我们想引用该事实却找不到Chang的文章时,我们的引用方式可能会是:Thomas Chang, “XYZ is Gr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XYZ, Vol. 18, p. 346, (1818)Cited in Richard Smith, A General Theory of Stuff, at p. 132, Oxford UniversityPress ()

但是,如果您认为 Smith 作为该领域表现卓越的现代学者,他记录了Chang的发现这件事情,比Chang这个作者更为重要,则您的引用方式可能会是如此:Sam Smith, A General Theory of XYZ, at p. 132, Oxford UniversityPress, 2007. Citing Thomas Chang, “XYZ is Gr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XYZ, Vol. 18, p. 346, 1818.

事实上学术领域中还有很多不同的引文注脚和参考文献编写格式,当中,Cited这个字也可以改成 Quoted 或任何适合的字。

如果您选择采用我们建议的引文格式,则您在文章中可以这样写:Chang (1818) observed that . . .

在参考文献列表则写:Thomas Chang, “XYZ is Gr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Academy of XYZ, Vol. 18, p. 346, 1818. Cited in Richard Smith, A General Theoryof Stuff, at p. 13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而如果 Smith 引用 Chang 的文章这一项事实比 Chang 的作品更为重要,则可以改成这样:Smith’s (2007, p. 132) authorative review ofthe subject cites Chang (1818) as the first to observe that . . .或Smith (2007, p. 132) mentions thatChang (1818) observed . .

篇9: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1、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

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

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3、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

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

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4、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

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

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

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5、参考文献的档次。

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

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引用IF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论文的'重要依据。

6、医学论文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

(1)引言:只引用最相关的文献。

尽管需要多少背景信息取决于读者,但是不要进行综述。

只引用最近、最重要、一流的、尽可能接近第一手的文献。

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引用评述文章。

(2)材料与方法: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或方法引用第一手文献,包括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方法,而不是详述那些方法的细节。

(3)结果:需要引用文献的陈述通常不在结果部分,而在讨论部分,例如:与前人研究的对比。

但是,如果一个简单的对比不适合在讨论中出现,也可以写在结果中,这样就需要引用文献。

(4)讨论:尽管研究结果是主要话题,但需要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来讨论结果。

这意味着需要引用文献来对比研究结果,参考其他研究对结果的解释,或借用其他文章来说明结果的重要性。

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自动编号

word菜单选择“格式”激活“样式和格式”→新样式

在“属性”各选项输入,在“格式”各选项选择(针对参考文献字体非编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格式”→“编号”,出现“项目符号和编号”选项卡,选择“编号”→“自定义”

在“自定义编号列表”对话框中输入或选择,其中“编号格式”下对应的输入框里可以为编号添加各种括号,可参考下图:

激活上图“字体”,出现编号“字体”对话框,根据论文要求选择即可。

到此参考文献样式设置完成,点击“确定”即可。

写论文时,其实最先做的就是论文模板的制作,按照论文要求制作WORD模板。像参考文献样式之类的均在制作word模板完成,有了一个通用模板后,以后写论文,大体都可以按照模板来编写,各种论文要求不一样的话,就稍微按照新要求修改模板即可。

在论文编写过程中,遇到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时,首先光标定位于文档末尾,点击“样式和格式”里的“[1] 参考文献”样式。现在就可以输入引用的参考文献了。以后需要输入新的参考文献时,光标只需定位到上次输入文献的末尾,回车后再输入新参考文献即可。

篇10:论文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在需要引用文献的地方,如果引用需要设置为上标显示,则按住“Ctrl+Shift+=”。点击word菜单“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交叉引用”对话框。具体参照下图操作,在“引用哪一个编号项”里选择你所需引用的文献编号。最后“插入”即可。

注意:当有新的参考文献出现时,如果此文献必须位于第一参考位置,那么在原先第一参考位置上边空出一行,则只需要重新点击“格式和样式”选择“[1] 参考文献”样式即可(或者用格式刷也可)。先前的参考文献会自动重新编号。论文中的引用不会自动更新,这时只需要Ctrl+A选中全文,再按F9即可。

篇11:英文论文引用格式

英文论文引用格式

英文法学论文的文献引用格式是怎么样的?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往往在在大量文献引用和逻辑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成果,下面一起看看吧!

引用规范包括两个要求:一是对于参考借鉴必须注明出处,二是引用形式要统一

1.参考借鉴必须注明出处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论文的写作,引用的功能是完全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帮助读者识别和调用相关文献资源:Help readers identify and relocate the source work。

(2)证明论文的观点是经过充分研究得出的;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position is well-researched。

此外,在阅读一些论文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引用泛化的现象,就是引用没有体现上述功能。

例如,将学界通识引用为个别知名教授的观点,将一些基本事实、常识引用为个别文章的成果,等等。

2.引用形式要统一

引用形式要统一,是指引用的格式必须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做到全文统一,并遵循有关要求。

在英文论文写作中,引用的格式有多种参考标准。

在Google Scholar检索中自动生成的Citation形式里面,就有MLA、APA和GB/T 7714三种可选,其中第三个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国内高校的毕业论文引用规范和理工科学术期刊中采用较多。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还发布了文献引用格式的国际标准ISO 690: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Guidelin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致力于推动文献引用格式的国际协调一致。

文献引用格式的标准化,有利于促进文献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进而服务于学术影响力评价等诸多方面。

目前,各种类型文献引用规范都是推荐性的。

各个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往往会根据本领域文献的特征,选择其中一种或者自创一种格式作为采用格式。

在法学论文引用格式中,以《哈佛法律评论》等为主的期刊联盟就自行制定了文献引用体系的蓝皮书,也即The Bluebook,该引用格式目前是英文世界法学文献的主流引用格式。

此外,APA、Martin也被诸多法学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采用,故此,本文就分别介绍一下The Bluebook、APA、Martin的基本情况。

1、The Bluebook 文献引用格式

The Bluebook的英文全称为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中文全称为《蓝皮书:统一注释体系》。

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直接称为蓝皮书(The Bluebook),它是一本在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法律引用指南。

蓝皮书是由《哈佛法律评论》、《哥伦比亚法律评论》、《宾夕法尼亚法律评论》、《耶鲁法律评论》的编委会共同参与编写。

蓝皮书第一版出版于1926年,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二十版。

蓝皮书是美国绝大多数法学院进行引用时参考的指南,也是美国绝大多数联邦法院使用的引用格式。

当然,美国最高法院有自己的引用格式,每个州在自己的法院系统里也只遵守自己制定的引用格式。

The Bluebook全书共计560页,详细的列举了各类文献的引用形式。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中文文献的英文引用方式,也可以看到同一本文献的多种引用形式。

其涵盖的文献种类如下图所示(可点击放大图片):

在每一类文献的引用规范中,The Bluebook列举了许多中不同情况、不同形式的'引用形式,供读者自己选择。

例如,对于著作,他列举了一个作者、两个作者、三个作者以上的不同引用形式,同时对于一个作者的著作又列举了不同引用形式,供读者自行选择适用。

在期刊论文、电子文献等其他各类资源下,也尽可能穷尽各种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为了让读者有直观认识,列举几个The Bluebook的引用示例:

著作:PENNY A. HAZELTON, ETAL., WASHINGTON LEGAL RESEARCHER’S DESKBOOK, 3D .

期刊论文:Helen Anderson, The Freedom to Speak and the Freedom toListen: 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Criminal Defendant’s Taste in Entertainment,83 OR. L. REV. 899 ().

论文集:Paul Steven Miller, Analyzing Genetic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in RIGHTS AND LIBERTIES IN THE BIOTECH AGE: WHY WE NEED A GENETICBILL OF RIGHTS (Sheldon Krimsky & Peter Shorett eds., 2005).

The Bluebook的详尽引用规范,一方面得到大百科全书的赞誉,另外也因为其过于繁杂而饱受了许多批评。

例如,芝加哥大学直接将蓝皮书简化改版为Maroonbook,以增加适用的便利性。

总而言之,The Bluebook是法学论文写作的必备书,但是并不需要使用者全文阅读,而仅仅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查看。

尤其对于其他引用规范没有提到的偏门文献,The Bluebook往往也可以让你查到其引用形式。

The Bluebook虽然是必备必备工具书,但是其并未免费向社会提供,使用者必须用真金实银去购买方可获得。

在The Bluebook发行的最初50年,该书的版权收益一直由《哈佛法律评论》100%占有,《哥伦比亚法律评论》、《宾夕法尼亚法律评论》、《耶鲁法律评论》到1974年时才意识到这一问题。

最终经过争论,《哈佛法律评论》分享40%收益,另外三家各分享20%的收益,《哈佛法律评论》负责生产和销售。

另外,记得在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课程中,讲授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的美国教授曾经专门向TheBluebook版权方询问,是否可以授权免费复印40余本用于教学。

The Bluebook的版权方明确回答,必须付费方可使用,最后由学校付费才取得复印数十本的权利。

在Amazon,目前第20版的The Bluebook售价32美元左右。

The Bluebook的电子版在网上无法免费获得。

对于其他途径获取电子版或复印版,各位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规则自行处理。

2、APA文献引用格式

APA格式英文全称为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即《美国心理协会刊物准则》。

它是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的,在包括法学在内的各个社会科学领域内广泛采用的文献引用规范。

APA格式起源于1929年,当时只有7页,被刊登在《心理学期刊(Psychological Bulletin)》。

目前,APA已出版至第六版(ISBN 9781433805615),总页数272页。

在APA格式中,引注没有The Bluebook那么复杂,其采用的引用格式也比较容易被读者记下和掌握。

但是,APA对于法学论文中常见的案例引用等特殊情况,没有作出说明,由此导致采用APA格式的法学论文都需要再配合The Bluebook使用。

为了对APA格式有直观了解,举例如下:

纸质著作:Finney, J. (1970). Time and again. New York, NY: Simon andSchuster.

纸质期刊论文:Nevin, A. (1990).The chang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Division of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13(3-4),147-148

APA的第6版还特别新增了Kindle电子版图书的引用规范,例如:Eggers, D. (). The circle [KindleVersion]. Retrieved from www.amazon.com/。

APA格式也是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其售价为15美元左右。

同时,在Google上可以检索到该书第6版的电子版,详见:el.iauq.ac.ir/assets/subdomains/rahbar/file/APA%206th%5B1%5D.pdf。

3、Martin文献引用格式

Martin格式的英文全名是Introduction to Basic Legal Citation,即《基本法律引用指引》。

它是由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前院长Peter W. Martin教授创作完成。

Martin格式最初诞生于1993年,在做了最新修订,共计500页。

该格式比The Bluebook简单易懂,同时还补充了APA格式对于法学论文引用的不足。

此外,Martin格式的由作者通过互联网免费向社会公开使用,可以不受纸质版出版周期限制而作出及时的修订。

在Martin格式的第一章,其全面总结了主要的文献引用形式,并做了详细的讲解。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看Martin格式的第一章就可以比较全面的掌握英文文献引用的基本技巧。

Martin格式的官方下载地址是:www.law.cornell.edu/citation/basic-legal-citation.pdf。

总结

各类引用格式规范提供了多种参考格式,在没有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论文作者只需要保障文中前后一致即可。

此外,上述英文引用格式是写作英文论文所需要掌握和运用的。

如果是在中文论文中引用英文文献,在没有其他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中文同类文献进行加工处理,避免采用前述格式中的姓名和期刊简称做法。

原因在于:中文论文的读者并不熟悉复杂的英文文献引注规范,更不熟悉各类简称的含义。

为了便于读者识别和查询,将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和刊物名称以完整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加有益。

因此,在选择引用格式时,应当尽量选择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文献引用格式,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按照中文习惯做适当调整。

本文没有详细的举例各类文献如何引用,因为文献类型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无法在此一一展示。

以后有机会,我们会对具体引用方法再总结出一个简明版。

各位读者如果有其他建议,也可以在本公众号留言,以待下次修订该文。

篇12: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篇13: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1)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作者.文题[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8)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OL 示例: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

报,,32(1):51-53.

[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

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22.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

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1-5.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

究院,.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8]GB/T 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9]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10]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篇14: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英文文献采用 APA格式 :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篇15:幼儿园论文文献

[1]任丽梅. 我国将全面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N]. 中国改革报,2017-05-18(009).

[2]彭小冬,侯万里,吴库生,符霞,周彦,张振,谢旭,程锦泉,赵志广,Vicki Erasmus,Jan Hendrik Richardus. 幼儿园教师手部卫生知识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05):341-345.

[3]夏紫怡. 端州7所公办幼儿园招生学位增至667人[N]. 西江日报,2017-05-14(001).

[4]朱玉玲,张学忠. 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37+150.

[5]张晶晶. 关于提高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45-146.

[6]李晓峰,孙晓漫. 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7,(04):61.

[7]李霞.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才智,2017,(12):60.

[8]王睿慜,陈南. 幼儿园生活形态的内涵、意义与错位[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67-70.

[9]张艳艳,吴玲. 幼儿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71-73+90.

[10]徐莹莹,周炎根,刘贤敏. 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73-77.

[11]吴凡.近十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3-16.

[12]陈凤梅. 幼儿园体育活动对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64-165.

[13]景赛男. 欠发达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生存困境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A园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7,(04):51-55+101.

[14]黄豪,杨晓萍. 儿童社会化:幼儿园育人文化的价值回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4):11-15.

[15]王玉. 幼儿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7,(11):229-231.

[16]颜荆京,汪基德. 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及理论模型[J]. 现代教育技术,2017,(04):52-58.

[17]张扬. 引进与生成:幼儿园课程引进中存在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39-43.

[18]赵运兵. 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107-112.

[19]王和平. 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民办幼儿园G园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49-52.

[20]刘权锋,范庆引.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脑迷,2017,(04):21.

[21]黄旭,黎忠丽,张进,周缘.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若干问题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0):37-40.

[22]黄国隆,李琳. 基于中日对比的茂名市幼儿园防灾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方论刊,2017,(04):66-69.

[23]石淑琴. 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学周刊,2017,(11):223-224.

[24]索长清. 幼儿园教师研究的女性视角及其方法论意涵[J]. 教育评论,2017,(03):130-133.

[25]王志强. 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47-248.

[26]孙树村.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非连续性——基于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01):98-108.

[27]周如意,党如波,黄彩霞.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幼儿园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7,(03):355-357.

[28]张祎. 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综述[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1):91-94.

[29]张一童,牛文旭,张久祥. 完善河北省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的对策[J]. 河北企业,2017,(03):10-12.

[30]吕武,刘益东. 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应对[J]. 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9-23.

[31]黄君丽. 幼儿园如何抓好教育教学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43+154.

[32]吴燕飞.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7,(01):252+254.

[33]刘彩丽,宋颖.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基础与应用反思[J]. 中国市场,2017,(07):82-83.

[34]杨向新.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利用的指导策略[J]. 学周刊,2017,(08):236-237.

[35]王声平.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的困境与未来趋向[J]. 教育评论,2017,(02):24-29.

[36]李云淑. 农村幼儿园实习生生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评论,2017,(02):140-144.

[37]刘远志,唐琪.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7,(06):129-132.

[38]钱程,顾敏华,马焰,姚建香,束方燕. 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7,(02):144-146.

[39]黄海燕. 大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2-143.

[40]张叶. 新时期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6-147.

[41]鲍晓琴,寇相礼.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子世界,2017,(04):196-197.

[42]秦金亮,高孝品,王园,方莹. 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质量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25-29+36.

[43]高潇怡.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对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借鉴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30-36.

[44]杨秀娟. 浅谈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 科技展望,2017,(05):309.

[45]王默,王彦波. 对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反思——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本的分析[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24-30.

[46]赵扬. 幼儿园卫生消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02):46-48.

[47]田凤娟.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应对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44-148.

[48]张欣. 浅谈废旧物品在幼儿园的有效利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263.

[49]丁玉. 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结构的理论建构探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88-91.

[50]傅燕青. 幼儿园肥胖儿童的监测和干预方法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4):206-20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