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djsmbk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

篇1: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

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

RTK技术虽能实现快速高精度实时差分定位测量,但在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的`地区受高波特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及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需不停地移动中继站或搬迁基准站,不但影响作业进度,而且质量也无法完全保证,PPK技术虽不能实时定位测量,但无需数据传输、基本不受作业距离限制,联合作业,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互补,提高测量作业效率和质量.

作 者:畅毅 房建雪 周敏 魏文宏 李文成 CHANG Yi FANG Jian-xue ZHOU Min WEI Wen-hong LI Wen-che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东方公司装备事业部,宁夏银川,750006 刊 名: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刊名:GNSS WORLD OF CHINA 年,卷(期): 34(1) 分类号:P207 关键词:RTK   PPK   设置   测试   精度   分析  

篇2:蓝牙技术硬件实现模式分析

摘要:介绍了蓝牙技术的体系结构及特点,并结合Transilica公司生产的Onechip蓝牙产品TR0700单芯片,分析了硬件实现模式。

关键词:蓝牙技术硬件实现链路管理与控制跳频

蓝牙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全世界建立一个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标准。它使用2.4GHz~2.5GHz的ISM(IndustrionScientifcMedical)频段来传送话音和数据。运用成熟、实用、先进的无线技术来代替电缆,它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口,使所有固定和移动设备通过微微网PAN(PersonalAreaNetwork)连接起来,诸如:计算机系统、家庭影院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通信设备等,相互通信,实现资源共享。蓝牙技术支持多种电子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这种通信不需要任何线缆,亦不需要用户直接手工干涉;每当一个嵌入了蓝牙技术的设备发觉另一同样嵌入蓝牙技术的设备,它们就能自动同步,相互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1蓝牙的结构体系

蓝牙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层和高端应用层三大部分组成。

1.1蓝牙的底层模块

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模块,所有嵌入蓝牙技术的设备都必须包括底层模块。它主要由链路管理层LMP(LinkManagerProtocol)、基带层BB(BaseBand)和射频RF(RodioFraquency)组成。其功能是:无线连接层(RF)通过2.4GHz无需申请的ISM频段,实现数据流的过滤和传输;它主要定义了工作在此频段的蓝牙接收机应满足的需求;其带层(BB)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物理链路(同步面向连接路SCOSynchronousConnectionOriented和异步无连接链路ACLAsynchronousConnectionLess),负责跳频和蓝牙数据及信息帧的传输,且对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前向纠错码FEC(FrequencyErrorCorrection)或循环沉余度差错校验CTC(CyclicRedundancyCheck);LMP层负责两个或多个设备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及链路的安全和控制,如鉴权和加密、控制和协商基带包的大小等,它为上层软件模块提供了不同的访问入口;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HostCntrollerInterface)由基带控制器、连接管理器、控制和事件寄存器等组成。它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了一个调用下层BB、LM、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上、下两个模块接口之间的消息和数据的传递必须通过HCI的解释才能进行。HCI层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运行在主机上,而HCI以下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过传输层进行交互。

1.2中间协议层

中间协议层由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nProtocol)、服务发现协议SDP(ServiceDiscoveryProtocol)、串口仿真协议或称线缆替换协议(RFCOM)和二进制电话控制协议TCS(TelephonyControlprotocolSpectocol)组成。L2CAP是蓝牙协议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协议实现的基础。它位于基带之上,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服务。它主要完成数据的拆装、服务质量控制、协议的复用、分组的分割和重组(SegmentationAndReassembly)及组提取等功能。L2CAP允许高达64KB的数据分组。SDP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协议。它工作在L2CAP层之上,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可用的服务及其属性,而服务属性包括服务的类型及该服务所需的机制或协议信息。RFCOMM是一个仿真有线链路的无线数据仿真协议,符合ETSI标准的TS07.10串口仿真协议。它在蓝牙基带上仿真RS-232的控制和数据信号,为原先使用串行连接的上层业务提供传送能力。TCS是一个基于ITU-TQ.931建议的采用面向比特的协议,它定义了用于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语音和数据呼叫的控制信令(CallControlSignalling),并负责处理蓝廾设备组的移动管理过程。

1.3高端应用层

高端应用层位于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分。一个完整的蓝牙协议栈按其功能又可划分为四层:核心协议层(BB、LMP、LCAP、SDP)、线缆替换协议层(RFCOMM)、电话控制协议层(TCS-BIN)、选用协议层(PPP、TCP、TP、UDP、OBEX、IrMC、WAP、WAE)。而高端应用层是由选用协议层组成。选用协议层中的PPP(Point-to-PointProtocol)是点到点协议,由封装、链路控制协议、网络控制协议组成,定义了串行点到点链路应当如何传输因特网协议数据,它要用于LAN接入、拨号网络及传真等应用规范;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层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对象交换协议)是三种已有的协议,它定义了因特网与网络相关的通信及其他类型计算机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蓝牙采用或共享这些已有的协议去实现与连接因特网的设备通信,这样,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蓝牙技术和其它通信技术的互操作性;OBEX(ObjectExchangeProtocol)是对象交换协议,它支持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提供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相同的基本功能。该协议作为一

个开放性标准还定义了可用于交换的电子商务卡、个人日程表、消息和便条等格式;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是无线应用协议,它的目的是要在数字蜂窝电话和其它小型无线设备上实现因特网业务。它支持移动电话浏览网页、收取电子邮件和其它基于因特网的协议。WAE(WirelessApplicationEnvironment)是无线应用环境,它提供用于WAP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

篇3:蓝牙技术硬件实现模式分析

PPK技术作业模式与精度分析

蓝牙的技术规范除了包括协议部分外还包括蓝牙的应用部分(即应用模型)。在实现蓝牙的时候,一般是将蓝牙分成两部分来考虑,其一是软件实现部分,它位于HCI的上面,包括蓝牙协议栈上层的L2CAP、RFCOMM、SDP和TCS以及蓝牙的一些应用;其二是硬件实现部分,它位于HCI的下面,亦即上面提到的底层硬件模块,它已在图1中标示出。下面讨论蓝牙硬件模块的结构与性能。

蓝牙硬件模块由蓝牙协议栈的无线收发器(RF)、其带控制器(BB)和链路管理层(LMP)组成。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是利用片上系统技术SOC(System-On-Chip)将这三层功能模块集嵌在同一块芯片上。图2为单芯片蓝牙硬件模块结构图。它由微处理器(CPU)、无线收发器(RF)、基带控制器(BB)、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闪存(Flash程序存储器)、通用异步收发器(UAST)、通用串行接口(USB)、语音编/解码器(CODEC)及蓝牙测试模块组成。下面分别叙述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

(1)蓝牙基带控制器

蓝牙基带控制器是蓝牙硬件模块的关键模块。它主要由链路控制序列发生器、可编程程序列发生器、内部语音处理器、共享RAM裁器及定时链管理、加密/解密处理等功能单元组成。其主要功能:在微处理器模块控制下,实现蓝牙基带部分的`所实时处理功能,包括负责对接收bit流进行符号定时提取的恢复;分组头及净荷的循环沉余度校验(CRC);分组头及净荷的前向纠错码(FEC)处理和发送处理;加密和解密处理等。且能提供从基带控制器到其它芯片的接口(诸如数据路径RAM客户接口、微处理器接口、脉码调制接口(PCM)等。

(2)无线收发器模块

无线收发器是蓝牙设备的核心,任何蓝牙设备都要有无线收发器。它与用于广播的普通无线收发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体积小、功率小(目前生产的蓝牙无线收发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只有100mW、2.5mW、1mW三种)。它由锁相环、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等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一个倍频器,且直接使用压控振荡器调制(VCO);接收部分包括混频器、中频器放大器、鉴频器以及低噪音放大器等。无线收发器的主要功能是调制/解调、帧定时恢复和跳频功能同时完成发送和接收操作。发送操作包括载波的产生、载波调制、功率控制及自动增益控制AGC;接收操作包括频率调谐至正确的载波频率及信号强度控制等。

(3)微处理器(CPU)

CPU负责蓝牙比特流调制和解调所的所有比特级处理,且还负责控制收发器和专用的语言编码和解码器。

(4)Flash存储器和SRAM

Flash存储器用于存放基带和链路管理层中的所有软件部分。SRAM作为CPU的运行空间,在作时把Flash中的软件调用SRAM中。

(5)语音编/解码器CODEC(CoderDecoder)

语音编/解码器CODEC由ADC(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口(ADC)、数字接口、编码模块等组成。主要功能:提供语音编码和解码功能,提供CVSD(ContinuousVariableSlopeDeltaModulation)即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及对数PCM(PulseCodedModulation)即脉码调制两种编码方式。

(6)蓝牙测试模块

它是由DUT(DeviceUnderTest)即被测试模块与测试设备及计量设备组成。一般测试设备被测试设备构成一个微微网,测试设备是主节点,DUT是从节点。测试设备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其主要功能提供无线层和基带层的认证和一致性规范,同时还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测试。

(7)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KeceiverTransun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和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接口。

功能:提供到HCI(HostConfrollerInterface)即主机控制器接口传输层的物理连接,是高层与物理模块进行通信的通道。

3TR0700单芯片介绍

RT0700单芯片是Transilica公司的蓝牙产品,其结构如图3所示。它把无线收发器与基带都集成到一块CMOS芯片上,替代传统的串行语音和通用串行接口电缆,为语音和数据业务提供无线连接。

3.1结构及工作原理

RT0700单芯片由收发器、基带、语音编/解码器(CODEC)、带有4个可配置的8bit接口的8051微处理器、两个串行口双高性能的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4KB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64KB的Flash程

序存储器等组成。

收发器由低噪放大器(LNA)、电平控制器(PA)、混频器、鉴频器、控制寄存器、发送滤波器、振荡器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来自接收天线上的信号经低噪放大器(LNA)放大后,送至多级滤波器,多级滤波器具有预选择功能,它把LAN的输出信号限制在2.4GHz的ISM频段内,去除负频率成分,输出适合进行下变频处理的信号。I、Q混频器把蓝牙频段的信号移频至低中频(IF)传输的调制信号。复合滤波器负责从下变频信号中滤除无用信号和噪声。鉴频器使用过采样技术从IF信号中取出蓝牙低调制指数信号;发送器由发送滤波器、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振荡器、天线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发送滤波器是一个高斯数字滤波器,它对发送环Tx输入的数据进行数字过滤;振荡器的功能是驱动一个外部的晶体振荡器或者接受一个外部的时钟信号,向频率合成器提供一个低噪声的参考频率。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频率合成器的输出功率放大到1mW左右,且对频率合成器起缓冲作用,减少负载变化对合成器的影响;发送天线:当使用差分输入的LNA时,它可以是一个低噪声的平衡双极天线;8051微处理器是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实现蓝牙协议栈。它具有一增强的指令集、二级数据指针、扩展的SRAM和双UART。在TR0700中对一些重复性的操作诸如分组的组装和拆解、加密、地址编码/解码、纠错和同步等都由硬件来实现,这样能降低处理器的开销,有效地提高响应性能。TR0700除了8051微处理器本身所带有的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外,还定义了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它还引入了一些特殊的中断,如一个带有特殊保护的外部中断INT3等。RT0700的基带操作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数据/地址、端口、测试。

3.2基本功能及应用

TR0700单芯片的基本功能是:具有10m的传输距离及1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79跳系统及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连接,既可以是主节点又可以是从节点;支持GAP、TCS、手机、intercom剖面和串行口等;支持Hold、Sniff和Park功率节省模式;对LC、LM、L2CAP、SDP、RECOMM等蓝牙协议栈能完全实现;对于SCO链路支持HV1、HV2、HV3数据分组;对于ACL分组支持DM1、DM3、DM5、HD1、HD3、HD5和AUX1数据分组;具有用于测试和Flash内存升级的JTAG接口。TR0700单芯片的主要应用有:用于电信方面的峰房和无绳电话、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互联设备、小型监视器;用于计算机方面有键盘、鼠标、控制杆、扫描仪、监视器、打印机、桌面、笔记本计算机等。用于消费类的PDA、耳机、监视系统、游戏控制器和数字相机等。

蓝牙技术作为一个开放的无线应用标准,能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将一定范围内的固定或移动设备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更方面更快速地进行语音和数据的交换,这无疑将会成为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所描述的蓝牙技术硬件实现模式分析,只是蓝牙核心技术中的一小部分,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产品的成功开发,可以肯定,蓝牙技术将会逐渐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篇4: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技术进展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技术进展

在现有的各种故障分析方法中,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产品各组成单元潜在的各种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每一个潜在故障模式按其严酷程度分类,提出可以采取的预防或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作 者:张海 周志兵  作者单位:总参陆航部驻株洲地区军事代表室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V2 关键词: 

篇5:超短基线定位精度与误差分析

超短基线定位精度与误差分析

超短基线定位方法是一种水声定位技术.其优点是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操作;其缺点是定位精度不够高.因此,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在水下探测过程中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如何提高定位精度是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对超短基线定位精度与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定位精度和如何减小定位误差提出了办法.最后对提高精度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精度得到提高,误差被缩小.

作 者:韩瑞宁 周东辉 HAN RUINING ZHOU DONGHUI  作者单位:韩瑞宁,HAN RUINING(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山东省,266100)

周东辉,ZHOU DONGHUI(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山东青岛,266100)

刊 名:微计算机信息  PKU英文刊名:CONTROL & AUTOMATION 年,卷(期): 24(7) 分类号:P732.6 关键词:超短基线   定位精度   定位误差   改进方法   水下机器人  

篇6:机械加工精度分析与对策论文

机械加工精度分析与对策论文

机械加工精度分析与对策论文【1】

【摘要】本文主要从设备部件装配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因及案例,提出几种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应对措施,对机械制造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原因;措施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

具体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众所周知,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是与产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产品的装配质量息息相关的,作为零件加工质量重要指标之一的机械加工精度更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加工出来的产品其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不可能绝对一致,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如何保证在零件允许误差范围内,通过采取合理的加工方法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1产品加工精度影响因素

人们根据不同的机械、不同的生产类型条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互换装配法、选配装配法等4种装配方法。

装配精度越高,则对相关零件的精度要求也越高,这对机械加工企业来说是很不经济的。

因此,对不同的生产类型必须采取不同的装配方法以合理性地降低加工精度,从而提高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加工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产品加工原理所产生的误差

在加工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加工原理来进行加工的,但此种“近似的加工法”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误差。

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因该加工原理具有简化机床结构或刀具形状、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而得到人们广泛的运用。

1.2机床、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的影响

(1)机床误差包括机床本身各部件的制造、安装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包括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传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圆柱度精度;导轨误差直接影响工件平面的平整与直线度精度;传动链传动误差一般不影响圆柱面和平面的加工精度。

但对于车削、磨削螺纹和滚齿、插齿、磨齿时,则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2)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等)加工时,刀具的尺寸误差将直接影响工件尺寸精度。

采用成形刀具(如成形车刀、齿轮模数铣刀等)加工时,刀具的形状误差,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采用展成刀具(如齿轮滚刀等)加工时,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及有关尺寸误差也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另外: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磨损,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

例如:在车削一根长轴的外圆时,车刀的磨损将使工件产生锥度。

(3)夹具的误差。

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位置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采用镗模加工箱体零件上的孔系时,镗刀与工件的位置完全由镗模来决定。

这时机床仅传递动力,工件加工精度完全由镗模的精度决定。

1.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夹紧、重力、传动、惯性等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已经调整好的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几何形状和尺寸误差。

1.4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热胀变形。

由于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各加工环节结构和材料的不同,使工艺系统各部分所产生的热变形既复杂又不均匀,从而破坏了刀具与工件之间正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

其主要包括工件热变形、刀具热变形、机床热变形等。

1.5工件的内应力引起的变形

所谓内应力,是指外部载荷卸掉以后,仍残留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存有内应力的零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形状上的变化(如翘曲变形),从而丧失其原有精度。

如毛坯铸造中产生的内应力;冷校直时产生的内应力;切削加工或装夹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等。

2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达到直接消除和减少原始误差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误差补偿法

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1)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2)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2.2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

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

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1)分化原始误差(分组)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X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X。

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

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2.3转移原始误差

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此法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

2.4优化加工工艺

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的合格率。

3结语

纵观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种种原因,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据此找出相应的预防举措和解决对策将各项误差降至最低,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春雷,尹国会.浅谈机械加工影响配合表面的原因及对策[N].中华建筑报,.

[2]于骏一,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加工精度误差成因分析与对策【2】

【摘 要】对于机械加工行业来说,最近几年该行业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较前些年更为严格。

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是由很多机械零件组合而成,机械零件就好比是机械产品的内脏。

一个动物的内脏器官出了问题,那么它的健康问题必然影响,同理,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不高的话,必然会影响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及各项性能。

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有它特有的特点,即流程复杂,工序多,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了解误差产生自何处,进而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

篇7: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不同模式与技术分析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不同模式与技术分析

文章以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为契入点,探讨了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各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中涉及的`不同技术进行了分析.

作 者:傅永阳 蔡永明  作者单位:傅永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南昌,330013)

蔡永明(江西工程学院图书馆,南昌,330099)

刊 名:情报资料工作  PKU CSSCI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G25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资源整合   整合模式  

篇8:物流作业分析与优化探讨

物流作业分析与优化探讨

企业的物流系统是由一系列物流作业组成的.随着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作业管理也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成本法为物流作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成本核算工具,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所得到的.信息,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改善,实行有效的作业管理,从而实现物流总成本最低和作业流程最优的目标.

作 者:刘英 占杰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4 26(6) 分类号:F252.3 关键词:物流作业   作业分析   作业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