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天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着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
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为了抢救这座6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栗风乖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
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上提议说,中国也应豫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
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
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模家底。十多年过去,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冯骥才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回队支持,而中国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棠来。
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篇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l8篇之间隔的,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铒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乖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1月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主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4.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94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B.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5.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
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作成就。
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子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
6.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分)
参考答案:
4、B正确。A、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错,原文说他来回在这些领域穿梭。C、他就不可能着手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说法错误。D、错误,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说明生活是文学艺术的的源泉没有过时。
5、C。文章主体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不是逻辑顺序。
6、①邀请诸多专家对天津进行采风和考察,编成了《旧城遗韵》一书,建议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②提出关于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议并通过,给法国人作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展示。③提出文化普查口号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和他的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整理出非遗名录,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④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古村落保护,大力推动了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答出3点即得满分,一点2分。)
篇2:《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题1: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
答:
小题2:“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小题3: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小题4:第一个故事说“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说“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歉疚”“内疚”有什么区别?
答
小题5: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
小题2:生活中做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题3: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真理与邪恶并存
小题4:“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没有抱歉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小题5: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明道理。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前两个故事,找到主人公、主要事件、结果。两个故事的主要公都是莫言,第一个故事讲他因向老师告密而忏悔,第二个故事讲他因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内疚。把这些内容概括清楚即可。
小题2:这句话的重点是“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它启示我们,做人要真诚,不虚伪,更不能强迫别人学习虚伪。
小题3:第三个故事是爷爷讲的那个在寺庙里发生的故事,从情节和结局可知,不顾别人的死活,把他扔出庙门的那七个避雨人,其实自己在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最终受到了惩罚。由此可总结出,人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小题4:比较两个词语可知,“歉疚”不仅有“内疚”的意思,而且还有抱歉,觉得对不起的意思,程度更深一些。结合文章情节可知,第一件事是自己告发别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所以觉得对不起人家。第二件事是自己锋芒毕露,顶撞老长官,而且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没有“对不起”的意思。
小题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结尾与题目、开头相照应, 内容上强调“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希望人们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篇3:《我是爸爸,再见》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我是爸爸,再见》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我是爸爸,再见
弧笑弦
我爸不好了。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这里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可还是晚了,死神带上我爸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父子不和,详情我不愿再提。总之,自从三年前我的母亲过世,我便认为国内的一切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甚至不愿去想:说不好哪一天,患心肌梗塞又贪杯的父亲也会死去。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凄凉:他是我爸爸,我没能为他送终,总得为他办个体面一点的葬礼吧?这样凄凄凉凉地总不成个样子,可我又能怎样呢?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手机,“你爸临终前叫我把这个给你。”
一部新手机。新得连指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机,”孙姐又说,“这也是你爸说的。”我照办了。开机不到三分钟,手机上传来了短信提示音。“打开看看。”孙姐又说。我又照办了,手机屏上显现一行字:“回来了?我是爸爸。现在按我说的做……不要发愁,我会帮你把我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的。”事出意外,我有点发蒙。
不过,我还是按照短信提示回到家,打开写字台抽屉,从里面找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共有六七十人。他们全是有必要请来参加我父亲葬礼的人。我爸的遗体转到了殡仪馆,接到我电话的人们陆续赶来。自从接到第一个短信,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显现一条新短信。
“刘×,你得叫他刘叔,给他打电话,请他帮你主持我的葬礼。”
“别让来宾饿肚子。你给××饭店打电话,我跟老板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送盒饭来。每日三餐不能少,少了失礼。”
“别求车,我不在乎那排场。找公交公司雇一辆大巴,一天才二百块,省钱又实惠……”
“我快火化了吧?骨灰盒简简单单的就行,不就是个盒子嘛。”
简单说,我爸的葬礼办得很好。
这一切,居然是凭借他留下的手机,凭借那一条条有如神算般的短信促成的,以致我都不敢相信他真的死了。
葬礼过后,我正在整理他的遗物,孙姐敲门进来。“对了,”孙姐看着遗物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我说没有。“再没收到短信?”孙姐满面狐疑。“没有。”我说着取出那部手机。
可巧,这时一条新的短信出现了:“我是爸爸。我的葬礼办得还好吧?以前爸爸和你有争执,是爸爸不对,因为我老是认为,儿子就该听老子的'……这些都不提了。你现在要办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通信公司结算。他们开通了预约短信业务,你接到的所有的短信都是我预约设定的。另外一件事是,我给你留了笔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你可以随时去领取,保险箱有我设定的密码,密码号是5468□□□□□……”怎么回事?后面的密码号不显示了。我和孙姐相互对视,瞠目结舌。
我找到了通信公司,对方答复说:没错,那些短信都是我爸过世前半年预定的。根据双方合同,一旦手机开机,就会自动发送那些由我父亲预先拟好的短信。
“可是,最后这条短信不完整,”我说,“密码部分后面的五位阿拉伯数字,看不见了。”“我也觉得很奇怪。”对方说,“你是第一个开机的人吗?”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根据合同,这部手机里的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把密码弄没了?”的确,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我回到了美国,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偶尔拿出父亲留给我的手机,出神地看上一会儿。一天,我的邮箱里忽然多了一封国内寄来的挂号信。看过信,我立即跑去银行,发现我的账户里果然多了一笔钱,对我来说相当多的一笔钱,那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
“我是爸爸。原谅爸爸在短信里骗了你。我料到孙姐会在把手机交给你之前开机偷看,所以银行保险箱和密码什么的,都是我编的,逗她玩儿的。现在邮局的信件、银行的国际汇款,都开通了预约业务,只要医院把我的死亡通知转告你刘叔,他就会帮我把一切办妥。总之,等你看到这封信时差不多就可以去查看汇款了。现在得说再见了。再见,儿子。爸爸爱你。”
(选自《故事世界》18期,有删改)
1.小说结尾告诉读者,孙姐偷看了手机短信。对于这一点,小说在前文埋了哪些伏笔?(4分)
2.分析概括小说中“爸爸”的人物形象。(4分)
3.小说以“我是爸爸,再见”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4.这篇小说特别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即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请根据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6分)
5.①爸爸留下的新手机,上面指纹看得清清楚楚。②孙姐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并问我有没有再收到短信。③通信公司问“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④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而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4分,每点1分。③④两点也可合并为一点作答。)
6.①知错能改。生前一度对儿子专横,后来能反省自己,并通过短信向儿子道歉。②洞察人情。能准确判断亲友、邻居谁可托付,谁会负心。③处事周密。料事如神,并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将身后之事安排得十分妥帖。④爱子情深。对儿子可能遇到的大小事考虑得无微不至,彻底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4分,每点1 分。有其他答案,只要合乎文本实际,也可得分。)
7.①新颖活泼,吸引读者并激发阅读兴趣。②这是小说中短信里最有代表性的话,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③这是小说中爸爸的话,强化了爸爸的人物形象。④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父爱主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8.小说中的悬念一个接一个:爸爸病故,葬礼怎么办?父亲留下的手机竟然能用短信指示我办葬礼,这些短信从何而来?短信中的密码号为何不全?是否有人先开过手机?父亲的遗产是怎样汇到美国的?直到结尾,所有的悬念才得到了彻底解答。小说步步为营,层层设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6分,其中分析技巧4分,概括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篇4: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我是小河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我是一条小河
阅读《我是一条小河》中的两节文字,完成11—12题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11.“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都用了“裁”“剪”二字,说说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下面是闻一多《色彩》一诗的片段,与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比较一下,说说这首两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较,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如: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比喻新巧,却语出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一句中“裁”“剪”两字,写活了“小河”的痴心与柔情,表达非常独特。
12.《我是一条小河》的语言轻柔婉美,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并且可能给人以多义的理解。闻一多的《色彩》节奏强烈,语言平实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哲理的启迪。
篇5:这样的中国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小题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但是 B.而且 C.所以 D.那么
小题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⑸、⑹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3: 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线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小题4: 第⑺、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小题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6: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像,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2分)
小题2:(1)交代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亲人都在与日军抗争中壮烈殉国的惨遇(2分);(2)衬托出梁思成夫妇提出并支持对日本的京都、奈良实施保护这一行为的高尚与可贵(2分) 。
小题3:“竟然”有出人意料的意思,连用两个“竟然”突出了梁思成夫妇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取得成就之大、钻研热情之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执着钻研精神与敬业精神的敬佩之情(3分)
小题4:语言(1分) (1)前者:形象地描写出梁思成面对日军暴虐的愤慨与谴责之情;(2)后者:形象地描写出林徽因随时准备在危难之时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决心以及一份不屈之心(4分,每空各2分)
小题5:要点:(1)对日军充满愤慨与仇恨;(2)梁思成提出保护日本京都、奈良这一行为,显示他的高贵品质,富有仁爱与责任;(3)在疾病缠身、物质匮乏的困苦环境下依旧潜心研究,追求心中的真理;(4)热爱祖国,拒绝定居美国的邀请(4分,每点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6:要点:(1)中国在受难;(2)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8分,描写6分,语言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填空后面的是说人们对梁思成建议保护日本城市建筑“不可思议”,而“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上文所说到的梁思成对日本人的仇恨。用“所以”正确。
小题2:
试题分析:插叙的两件事,说明梁思成有“家仇”而仇恨日本人的具体原因,同是为写梁思成建议保护日本的城市作铺垫,突出梁思成的品质高尚。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竟然”一词的本义,再理解它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竟然”强调了两点:一是梁思成夫妇在特定的环境中科学研究的极其艰难,二是梁思成夫妇的科学精神。
小题4:
试题分析:人物的说出的话都是语言描写,梁思成目睹日本的暴行,语言中充满愤恨之情,林微因提到扬子江,是对祖国留念。
小题5:
试题分析:从文章所述情节的四个方面来判断梁思成的人格形象,痛斥日本军暴行,建议保护日本城市,坚持科学研究,拒绝离开祖国。
小题6: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和人物的思想情感来考虑,想一想梁思成夫妇拒绝去美国的原因:国难当头,据此拟写人物的语言。
篇6:《一个人的精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个人的精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个人的精彩
周洋勇夺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
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己弟子周洋的肩膀,叮嘱她如何独自面对女子1500米决赛。
这是李琰赛前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有了周洋的存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非常有希望冲击冬奥会女子l500米短道速滑金牌,毕竟周洋在近两年的国际大赛上表现非常抢眼,连续两个赛季女子1500米世界排名第一位,但在比赛中也常常陷入韩国选手的包围圈,屡遭暗算。只是,如果有王濛和她配合,冠军从来就没落到他人手中,两人构成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双保险。
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第二组出场的王濛被美国选手罗伊特撞倒,却被裁判判罚犯规,彻底无缘1500米决赛。看着王濛摔倒爬起来后无奈地在赛场外道绕圈,周洋有些揪心。半决赛前队长王濛告诉过她别看自己比赛,怕她紧张,周洋没当回事。但看到王濛真的摔了,她一下子就觉得像缺了主心骨,心里不踏实起来。随后在第三组出战,周洋就有点缩手缩脚,好在还是顺利进入决赛。
决赛中,l8岁的周洋必须一个人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三名韩国选手的围剿,上届都灵冬奥会王濛曾因此落败,仅获铜牌,难道这一幕又要上演吗?
此刻,教练李琰心里也没有把握。虽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中国队赛前已经考虑到,她刚刚也告诉周洋在场上的应对策略,要她拼尽全力,不管拿第几都没关系。但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的周洋,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赛场,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要把它想成奥运会。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站在起跑线前,周洋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好几遍。队长王濛摔倒的一幕还在她脑子里重演,她知道自己有些紧张,但从8岁起学习滑冰,不就是为了这一次机会吗?
起跑后,半决赛中超越了王濛的罗伊特又在决赛中制造混乱,与领先的韩国选手发生身体接触,紧随其后的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身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周洋离这枚金牌似乎越来越远。
但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教练席上观战的李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得出周洋是按照赛前既定的战术去滑,但是她真的.滑得非常快,而且不停地换位要知道,这是在l500米比赛中很少运用的战术,因为很可能没到冲刺就已经筋疲力尽。
可周洋就是拼了命在滑。在比赛还剩三圈的时候,周洋如闪电破空,瞬间冲到了第一位。尽管身后的对手被甩得越来越远,但场上的周洋没有任何减速迹象,只是奋力向前冲。
我脑子当时一片空白,就想着往前冲,别让对手追上。当用余光注意到自己已经遥遥领先时,周洋像她的队长王濛一样举起双手,放慢速度通过终点,迎接她的是身材娇小、纵情呐喊的教练李琰。师徒二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周洋突然发现,教练流泪了。
周洋太不容易了!这孩子是默默地发狠,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王濛夺冠军的时候我没哭,这次我哭了。个性坚强的李琰谈起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眼中依旧有泪光闪动。
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创纪录地拿到一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同时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2分l6秒993的时间里,周洋已经用一个人的精彩创造了中国队一连串新的纪录!
这是我的梦想。我特别想拿1500米冠军,走下领奖台,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就是拿接力金牌。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阅读答案“窃书不算偷”的闹剧该收场了阅读答案小学生诗歌阅读《粉笔歌》
(选自《解放军报》.2.22,有删改)
1.这则新闻的中心是写周洋夺冠,而文中却多次写教练李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简要分析这篇新闻速写中周洋的主要形象特征。(5分)
3.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请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教练李琰的担心1分写出形势的不利,来衬托周洋夺冠的不易1分。
②借教练不敢相信眼前情形1分写周洋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顽强刻苦1分。
2.①由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做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孩羞涩地笑着说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
②由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个自信的女孩。
③拼了命在滑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等语句可以看出赛场上的周洋是顽强刻苦的女孩。
④当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时,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可以看出周洋是个冷静从容的女孩。
⑤走下领奖台后,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等语句可以看出周洋是个有理想追求的女孩。
(回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注意,每点必须包括形象特征1分,结合文章分析1分)
4.观点一:没必要。①一个人的精彩已经结束1分,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已经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论,再进行评论,就属于画蛇添足1分;②结尾引用周洋自己的话语1分,凸显她的理想追求,表明她是一个有抱负的女孩1分,也间接表达人们对周洋的期望;③通讯以某个细节收尾会使文章留有余味,给读者联想的空间2分。(共6分。每点2分,要从结构、内容、阅读效果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倒扣1分)
观点二:有必要。①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有理想、有目标、有抱负的女孩的再次肯定和赞美;②可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③加上评论,直接传达作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导向。(共6分,每点2分,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特点三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没表态,倒扣1分)
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阅读答案“窃书不算偷”的闹剧该收场了.
篇7:我是这样一个人作文
我,叫静x,今年13岁了。我在羊年出生的,但我却不像羊那样软绵绵,有小小倔强。因为女孩子要学男孩子那样刚强,将来干一番大事业,你说是吗?
我有着很强的审美观,而且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但有时也追追潮流,这是天秤座的特征。
我的样子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哦,差点儿没介绍我带着一副眼镜。我有着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我爱吃的食物是水果、鸡、鱼等。我的绰号是四眼妹妹。我的爱好一在堆:画画、设计服装、玩玩电脑……但种种只会一点点,不会全懂。真是“周身刀,没把利。”
再说说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绿色环保专家。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天蓝色和草绿色。但现在地球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科学家断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看不见蓝天碧水。所以我立志当个绿色环保专家,改善我们地球的环境,使我们地球母亲更加年轻漂亮。
这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是女孩。
篇8:我是这样一个人作文
我是这样一个人作文
大家好,我有一个小平头,头发短短的,可是有一双小小的眼睛,虽然眼睛小,但是小而聚光,我眉宇宽阔,皮肤白嫩嫩,像太阳晒不黑的鸡蛋,光滑而白皙,我个子有点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同学们有时叫我“邵博士。”我非常喜欢体育。但是我还有好几个缺点,有几些我已经改正了很久,才有很大的进步哦!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挑食。每次我来的饭桌旁,就有有种不详的预感,我坐下,果然不出我所料,胡老师迈着大步,来了,老师拿起饭勺,把菜弄到我饭上,我看了就像吐,虽然胡老师走了,但是还有几个“间谍”在周围盯着,我被逼的'迫不得已。因为老师有时忙不过来,所以她不来我们餐桌旁,我偶尔也能逃过一节。
可是有一天老师对着全班说我必须吃掉三菜一汤,吃不到就罚三天不吃饭,虽然我知道老师是在骗我,但是我知道为我好。大家都在鼓励我,我下决心要改正缺点……半年过去了,我的缺点改正成功了,我很高兴,希望能永远改正这缺点。
这就是我,爱挑食的我。
篇9:我是这样一个人作文
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可是我不想用脚来走路,我想长上双翼,飞上蓝天。
我我想飞,飞上蓝天看看地上的风景,不是别人都说站得高,看得远吗?飞到白云上去,在白云上嬉戏,站在云端看足够高吧。如果我的力气够大的话我会把自己的家给搬到云上去,让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弟弟也大开眼界,看看整个地球的风景。我希望云彩可以变成棉花糖,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吃棉花糖了,还有的变成汉堡包、冰激淋、烤羊肉、大鸡腿、薯片、奶茶等等各种我喜欢的食物,还有我希望大云彩可以变成一条龙,我们全家都坐在龙背上,环游整个世界。
我想飞,飞到月亮上去尝尝月亮的味道。如果我可以把月亮拽一点下来,我发誓我绝不会吃独食,一定会把月亮分一点给弟弟妹妹,分给我们全校的师生,最后我还会把留下的月亮扯一大块下来给我们的班主任沈老师,让她带回去分给她们村上的人,让大家一起快乐……
我想要飞,飞到天上看牛郎和织女星,看美丽的风景。
我很贪心,我想让我所想的事都能成真,大家都可以开开心心地成长、学习、生活……
篇10:我是这样一个人作文
我喜欢独处,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并不是我自愿,而是没有一个人能陪我说心里最深的话,没有人能理解我内心想说的是什么。
没有人能陪我度过春天。春天,明明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明明是一个很温暖的季节。那为什么我会感觉到非常的寒冷,非常的孤独,非常的寂寞。
没有人能陪我度过夏天。夏天,明明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一个季节,明明是一个很开放的季节。那为什么我会感觉到这样的无力,这样的难受,这样的心痛。
没有人能陪我度过秋天。秋天,明明是一个很诗情画意的一个季节,明明是一个很放松的季节。那为什么我会感觉到这样的欲哭无泪,这样的紧张,这样的凄凉。
没有人能陪我度过冬天。冬天,明明是一个很凄美的季节,明明是一个很愉快的季节。那为什么我会感觉到这样的悲伤,这样的冷淡,这样的虚伪。
一年,都是这春、夏、秋、冬来反反复复的演奏很美妙的音乐。有人很幸福,有人很痛苦,有人很快乐,有人很悲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让我发自内心的笑容来面对她。每一次,都是很敷衍,很虚假的笑容。因为,我跟她们所谓的友谊,都是一个很美丽很美丽的谎言。并不是我愿意的,而是她们,我想告诉她们,我真实的感受。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认真的听我说话。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我悲伤的时候安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看清我微笑后面的苦涩。没有一个人能够用真心的对待我。
一个人微笑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来微笑。是要用面部的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感觉?为什么等我用表情表达出来我的时候,她们都不理我呢?








![[中学化学]谈化学课直观教具的使用](https://www.youxiufanwen.cn/uploads/202509/14/30bc2a4a6f50c9a3.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