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又见风絮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又见风絮散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又见风絮散文

篇1: 又见风絮散文

又见风絮散文

在路上,身边不时地飘过三片两朵的风絮,似儿时仰面吹起的那朵蒲公英,勾连到此。

四五月间正是杨花柳絮开的最繁盛的季节,在鸟的啾鸣里闲趁游丝,穿花绕树,点画青林,漫天飞舞着这音与画交织的笑影中,很让人惊异冬日的天窗没有关好,东风夜放雪叶琼花于人间,翩翩然自举于风中,不肯离去。

此时,独行或者消逝在拥挤的人群中,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都是不行的。这花虽无香,倒也无妨,只要你的脚步不是过于匆匆,心间还未落满尘世的灰,何妨握一下它的安静与从容。轻盈的温,绕指的柔,浮生共片羽,依依似与骚人语,那番飘飘何所似的清词之味,倒教人顿释生之艰辛

驻望间,花事荼蘼,落絮沾惹春的遗风流韵悄然入夏了。青松又变回覆着清雪的模样,软软的风絮扯起天下最大的蛛网。青林之间,麦野之上,到处是它们炸蕾吐絮晕染的霜。

年年岁岁絮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安坐于一隅,呼吸着寂寞的气息,常向窗外游目驰怀,心随风絮去漫步,便迭起几番情味的浮沉。小小的风絮散作千家万户的花,这个世界已然很美,是不乏这一点小小的点缀的。虽然好风频借力,它不与云争高情;人间的芳菲怅转生,它不与留恋的戏蝶比风致;看它徜徉天地,却意在东篱。

不是么?纱窗上的一帘风絮,纷纷把我的绿纱窗当作了驿站停栖,竟染了霜白一般,还有细羽不余遗力地随风频扑过来,从缝隙里潜入,轻r于面前,蒙蒙似不盈一握的样子,接在掌心,捻在指尖,成了细细棉纱,更像已僵卧的小虫了,了无生趣矣。犹似眼前的美景,心中的意绪,一番怀抱后,一旦捉笔成文,减色成僵蚕,既无化蝶的风骨之美,亦失了絮羽的神思空灵。

风絮带来一些生活的新鲜味道,我却揉成了落絮的一缕悲戚,人徒抚空怀而自惋的是什么,无非身老藩篱,心在江湖的经营吧。我们与一切外物的相遇,不可著意,著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尤其当你泥足于文字的枯涩,厨房里举火做白粥的庸碌,任尔南北西东的带你去做眼睛的旅行,隐身于那如花似雪的飞天里,那片片点点的白,宛似你的掌心里边舍边收的纷乱。不离不著之间,时而似有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身体的内外,时而似在红尘一笑的徘徊中,挥落浮生底的那一抹颓然。吾辈不侪,犹疑涅的快乐与此同调。

一梦醒来,睡出皮肉里的乏,骨子里的累,无非求个不落言诠的自在。眼前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情疏迹远过无影。”动员了人天性中对于能飘会飞之物的`向往和追崇,在天地所辟的这块飞地里,那些禁锢在心宅肺院里的东西逃逸出来,伴随飞絮撒一下欢,撒一点儿野,随着柳球儿溜地十八滚吧。

赏心乐事谁家院?午后的树荫下,一老一少,祖孙二人,静坐在小板凳上,仰面欣赏着絮羽飞花,它总是容易让人想起生命中最美的,纯真的回忆。孩子问祖母:这些棉絮为什么不可以做我们的衣被?祖母笑答:那是天上的天堂棉花呀。懵懵懂懂的小小的心儿何曾懂得天上人间,就像由来也看不穿,那风絮簪上祖母的发髻,就成了再也拂不下的行色。

童年渐渐成为我们越走越远的陌生人,而能够入梦的画面都是童年嵌在心版上的。小时候,在村里的场院里看过一场电影,片名故事无一记得清楚,只有一个镜头永生不忘:在一片荒草滩上,一个小女孩忘情地采集着蒲公英,当蒲公英的花朵轻轻飘离花座,一个纯净的童声响起: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啦啦啦。再也没有遇到过这部电影,那个采蒲公英的女孩却变成了我的微电影,自编自导着灵魂里一种空茫的追寻。读沈从文的《翠翠》,读到翠翠在梦里采摘虎耳草时,感觉那朵蒲公英也成了我的梦中花――它那样轻盈,不惊起谁,细香无意中随风拂过短墙深院,丝丝轻柔在斜阳下,百媚千红中,青枝绿叶间挂着留恋。

今见风絮,蓬门一下子为君打开,牵扯出这般那般如梦如幻的迷恋。其实在我们内心的隐地,欲乘风归去,竟是最原始的梦寐。

似花还是非花?苏东坡亦在诗文里这样质疑它。花儿向喜朝露中开放,更增其娇艳,而风絮多在开在晴和阳光里,光干潮润,助其蓬蓬然而飞起,灿灿然飘举,悠悠碧空,轻轻白羽,配一曲高山流水的古筝曲,真是绝尘而遗世的画面,令人遐思无限。

韩愈诗词里亦有“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句子,风絮成了无才思的象征。我想把飞絮与雪花相比,是有些攀附之闲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无尽的才思赠答冰雪,而雪是属于上天的,终归于天上。絮是属于凡间的,终归于尘埃。它愿意像雪那样装饰地面,抛家傍路,人踏上去,却没有雪“咯咯吱吱”踏碎琼瑶般地声响。醉眠芳草路径亦没有飞鸿来钤印,落絮不似雪泥,想来那鸿爪也带走了落絮的体温了吧,教香球无数,萦损柔肠,才圆却碎般梦随风千万里。

当最后一分付与流水,缀为一池浮萍,淡然无语,却不与落花争流,漂泊流水桥畔,静收一场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多情的诗人,附丽着无数美的憧憬,把它引向雪魄梅边含英咀华,殊不知,却折煞了它的活泼,哪怕两分春色碾作了尘土,风絮自有它的方向。

淡极始知情更真,曾枕着雪花的梦度过漫长的寒冬,爱之极雪亦含香,用情可谓专深,而多少酿雪的密意等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落雪无痕。无数轻飘飘地旧时光就这样溜走,昔日即使风絮满襟,心里想的都是天边的胜业。

当走出内心的拥挤,走出手机,网络的绑架,走出朋党酒食的征逐,走出一惊一乍中欲望对生命的分割,像从前一样的安安静静,让时间变成属于它的样子,心境变成它的样子,命运亦变成它的样子,才会看到落絮拒绝了喧嚣的丰茂和旷美。那一刻的情致,以声音,风和光线相对静止的慢,来提醒生命的行走和存在,真的可以抵消许多尘梦。

又见风絮吹起,谁还会问儿时那样的问题?答语者却是我自己。那些天堂棉花是仙女纺的生命的纱线,不是衣被体肤的,它用温暖的内涵,播扬的都是生命的种子。其实,这些飞花都是杨柳树灵魂里跑出来的活物,它们没有走远,就像人走不出生命的尽头一样,它们永远和树林,村庄,大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从这些植物的身上看清自己。

周作人在文章里说:“看春花,赏秋月,吟赏烟霞,无非是在不完美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恒。”絮来絮往的匆匆年华里,我不禁自问,无论忙里偷闲,或苦中作乐,可曾为飞絮许下微末的期待?而我的热心是从无寄托的。就在这不经意地,可有可无之间,它像寻常日子里千百个尘梦的流转,有一点懦弱,一点坚强,一点所执,在前尘往事的轮回中如约赴会,虽不曾改写什么,却填充着身前身后的寂寞,远慰芸芸众生中如我者无雪的孤单。

万物伊始,大自然为我们储存着很多美的库存,满地落絮谁为扫,曾经的平淡,安顿,那些不是当下理解的寻常,要在漫长的一生中去印证,收集,一旦提领出来,人生就会有所不同吧。

我一生的所见真是有限啊!目之所及,风絮从此院飘向别院,曾经以为会走的很远,其实并不曾真的离开过,庭院深深深几许?时光像一场风,人在时光里行走,更像风中越走越轻薄的风絮了。

只道是东风著意相寻,而那些不承载我视线风絮呢,会沿着与大地平行的路,飘向云边林,飘向天外天!在夕阳西沉的地方,落落风絮做了那脉脉沧波里一丝生动的笑影,灿烂,分散,摇上云天。

一种风流谁得似?且将流年付清欢。――这份诗情是否总高过我仰望的双臂。

又见风絮,风絮看老了我,我看着风絮老去

篇2:风絮散文

风絮散文

斟酌良久,还是写下了“风絮”这个名字。

“风絮”取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开始时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因它与我心中所念相符。

一川茫茫烟草,满城飘扬的风絮,梅子黄时潇潇暮雨。这些情景只要是一想,便令人神往。况且,我从很小时候起,便有一个江南梦。

我希望自己生在江南。

在梅雨时节,撑着油纸伞或扛着一根扁担,在伞下或在雨中,缓步行走,不去管人事嘈杂,也不去管世事沉浮,就只在雨中,走我的路。

怪不得人说在江南生活久了,壮志和傲骨都会被慢慢消磨;也怪不得南宋会偏安于此,不图霸业。习惯了江南的和风细雨,又怎能奢望他们再回到北方的沙场,去见那腥风血雨呢?

但我心中的江南,跟这些也是有不同的。

江南应是一位温婉却有风骨的女子,虽然表面弱不禁风,但面对强敌,也绝不屈服;江南应是一种绵远悠长的力量,虽做不成最硬的脊梁,但却能是筋脉,贯穿于整个身躯。

又见风絮散文(共8篇)

这样的江南才是我的江南。而且江南那么多河流,村庄也多临水而立,或直接建在水上,这样的情景也是我向往的。

似乎扯远了。但我知道,我的“风絮”便是我心中江南的风骨和精神。柳絮随风飘扬,看似无依无靠,但实则是借风力传种,将苦难化为力量,用危机制造契机。你要灭我,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生生不息,铺天盖地。我知道,这是柳絮对风说过的话。江南也是如此。清末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万马齐喑。但众所周知,自古江南文人最多。于是江南文人被政府生生逼出了反骨。你不让我写,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写的更多,更尖锐。我也知道,这是江南文人心里暗暗下的誓。

我的“风絮”也要如此。写我心中所想,但决不无病呻吟;念我心中所念,但决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它不够诗情不够美丽,但一定真实。我只愿这集“风絮”,在若干年后被我重新翻起时,不会使那时的'我因它的矫情虚伪感到羞愧,而是能够让若干年后的我会心一笑,而后说:“哦,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啊。”

我的一川烟草,我的满城风絮,我的梅子黄时的潇潇江南雨。

篇3:风絮作文

风絮作文

风絮作文

高二(10)班 冯文璧

斟酌良久,还是写下了“风絮”这个名字。

“风絮”取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开始时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因它与我心中所念相符。

一川茫茫烟草,满城飘扬的风絮,梅子黄时潇潇暮雨。这些情景只要是一想,便令人神往。况且,我从很小时候起,便有一个江南梦。

我希望自己生在江南。

在梅雨时节,撑着油纸伞或扛着一根扁担,在伞下或在雨中,缓步行走,不去管人事嘈杂,也不去管世事沉浮,就只在雨中,走我的路。

怪不得人说在江南生活久了,壮志和傲骨都会被慢慢消磨;也怪不得南宋会偏安于此,不图霸业。习惯了江南的和风细雨,又怎能奢望他们再回到北方的沙场,去见那腥风血雨呢?

但我心中的江南,跟这些也是有不同的。

江南应是一位温婉却有风骨的女子,虽然表面弱不禁风,但面对强敌,也绝不屈服;江南应是一种绵远悠长的力量,虽做不成最硬的脊梁,但却能是筋脉,贯穿于整个身躯。

这样的江南才是我的江南。而且江南那么多河流,村庄也多临水而立,或直接建在水上,这样的情景也是我向往的。

似乎扯远了。但我知道,我的'“风絮”便是我心中江南的风骨和精神。柳絮随风飘扬,看似无依无靠,但实则是借风力传种,将苦难化为力量,用危机制造契机。你要灭我,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生生不息,铺天盖地。我知道,这是柳絮对风说过的话。江南也是如此。清末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万马齐喑。但众所周知,自古江南文人最多。于是江南文人被政府生生逼出了反骨。你不让我写,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写的更多,更尖锐。我也知道,这是江南文人心里暗暗下的誓。

我的“风絮”也要如此。写我心中所想,但决不无病呻吟;念我心中所念,但决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它不够诗情不够美丽,但一定真实。我只愿这集“风絮”,在若干年后被我重新翻起时,不会使那时的我因它的矫情虚伪感到羞愧,而是能够让若干年后的我会心一笑,而后说:“哦,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啊。”

我的一川烟草,我的满城风絮,我的梅子黄时的潇潇江南雨。(指导老师:包明灿)

篇4:无风絮自飞散文

无风絮自飞散文

在这一个骄阳赛火、明朗碧晴的熔熔初夏,那些正是枝叶葳蕤昌盛的白杨树上,先前垂挂的一串串玲珑嫩绿的小小孢子们破了。它们在传播自身基因的急不可耐中化做一颗颗轻盈若纷飞雪花样的芊柔飞絮,于爆裂中倾泻着,飞扬着,弥漫于此刻整个夏日空间。看着,便宛如是一场冬季飞雪呈现于炎炎盛夏中的美妙景致。那些已经落地的鹅羽状絮儿覆盖在地面上,一层又一层,把大地装扮的犹如是一片洁白朦胧的初冬雪景。

此时,四周无风,工厂内鳞次栉比的烟囱冒出的烟尘袅袅升起,正是一柱擎天。沉寂潋滟的河面在燥热的束缚禁锢之下,也是难漾一丝一毫的涟漪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如丝绦般飘飞杨絮,却纷纷扬扬,恍若在缕缕清风中轻歌曼舞潇洒翩跹。真是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呢。

絮儿,从自己母亲白杨树那繁茂健硕的肌体飘下、剥离,是否也存在它们自身的痛与伤、爱和恨呢?我想,一定都有吧。那一切所有的伤痛、爱恨皆该是缘自它们那卑微的爱吧。也许,絮儿们轻飘飘地从树冠降落地面的瞬间稍纵过程,与我们人的一生的经历别无不同吧?我们的一生,何尝又不是一首纷飞起落交错辉映的悠悠恋曲呢?——看似漫长,实则短暂。自觉复杂,实际简单。

大概漫天飞舞的絮儿,是一道由大自然为人类世界设置的初夏靓丽盛景吧。我在那些飘渺的絮儿身上,品位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于是,敬仰生命的顽强与不懈。更是在絮儿身上,洞悉出它自身的无奈与悲凉,于是,一缕爱与哀愁揉和成的离情别绪之感因此油然而生……

絮儿曾是有痛的。当絮儿离开母亲白杨身体的那一刹,它哭了。柔弱的它,即将脱离强壮有力母亲的`关怀庇护,而要独自一个去面对眼下险象丛生的世界,能不怕、不心悸颤栗吗?

和蔼安详的白杨母亲对孩子絮儿说:儿啊,自今日起你就要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了。为了种族基因的延续,更是为了能够在坎坷中历练验证你自己。不要悲伤,莫要恐惧,若想长大总是需要在风雨中经历那一些个艰难苦痛的挣扎的。

听罢母亲的话,懵懂的絮儿停止了哭泣,好似懂了,颔首微颌,点头默许。但它们母子的分别,是于今后便终生再无往来。如此这般的残忍,情何以堪又如何令人不禁断肠忍泣啊!

絮儿曾是有恨的。当絮儿与挚爱的母亲道别不久,它便邂逅了一位让自己深爱难舍的恋人,一颗与它一样渺小的飞絮。它们之间只是于空中坠落的短短瞬间相遇的,却爱的浪漫,爱的炙烈。一阵微细难觉的轻风突然拂来,深爱的恋人便要将随风他去。絮儿依依不舍,痛哭流涕。多情的它,怎舍松开爱人的手,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这一段旖旎美丽的情愫呢?

曾温柔多情的爱人对絮儿说:爱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翱翔于湛蓝天空之上的比翼鸟最终也不得不互道别离。缱绻的爱确实是绚丽的,可我们都还怀有自身的梦想。为了那个宏伟的梦想,你我彼此也就不得不于风起时各奔东西了。

听罢爱人的话,痴情的絮儿哭的更甚了。它知道,在即将到来的时刻,自己将与爱人先后落于地面。也许,它们两个彼此距离并不遥远,但却是近在咫尺而再也不能团聚了。那世界上最为遥远的距离,也莫过于此吧!

轻盈的絮儿一颗颗、一片片从高大白杨树的繁茂树冠上徐徐飘落。无声地于空中飞舞漫步着,弥漫游荡在初夏整个世界。或许,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便如那些缓缓落地的絮儿,最终在滚滚红尘中无声凋落。仅有少数的人,经过风雨的波折、阳光的酷晒后,落地生根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先贤哲者名垂青史化为不朽,而大多数的人只是沦为了天地之间匆匆来去的无名过客……

篇5:又见秋天经典散文

又见秋天经典散文

当夏天卷集着厚厚的乌云,携着暴风骤雨,肆虐了北方三个月后,随着处暑节气的悄然而至,逐渐偃旗息鼓,一缕凉意顺着打开的窗子,弥漫进曾经异常闷热的屋子,撬开了笼罩在人们身上的几乎可以窒息的笼子。

昨天晚上还开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以此保持着内心的一丝清醒,今天早上忽然就感觉到了处暑后的那些许凉意,真是让人惊叹先辈们的智慧。而这丝感觉却是糅合在年龄的增长里,掺杂在成长的阅历中,当我们对客观世界拥有了较为深刻的微观感觉后,皮肤变得对外界异常敏感,肠胃对辛凉的饮食承受度降低,四季在你的思想意识里是如此分明,而你对于季节的轮回,总是莫名的生出几分感慨,总是无意间回忆曾经的过去,这些都足以说明你已经迈向了成熟或年老。不再有年轻人旺盛的火力,不再有年轻人可以挥霍的青春。

经历数十年夏天的洗礼,你终于在秋天到来的时刻,褪去了一身由内而外的青涩。站在山巅,眺望着高远的蔚蓝,清澈的逼你的眼睛,几许洁白的云彩更加衬托了蓝的彻底和干脆。我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修饰天空的蓝,只是调整呼吸,让自己和天地一起呼吸,感受它浓郁的秋的气息。沉淀了夏天长征般成长历程后,花儿开始凝结成果实,饱蘸岁月的孕育而瓜熟蒂落,完成了植物本身最重要的使命,金黄的玉米、麦子、谷子,裂开嘴笑的板栗、核桃,红彤彤的大枣、苹果,黄色如玉的甜梨,绿色如宝石的酸梨,白白胖胖的花生,再闪映着百姓那笑靥成褶皱的脸庞。秋天就是一场春播、夏耘,经过六个月筹备的果实盛宴,田间地头,山坡沟壑,哪里有土壤,哪里就有秋的光顾;哪里有百姓挥汗如雨的身姿,哪里就有悄悄长成的果实。父亲对于秋天有更深厚的理解,秋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源泉。母亲的泪总是在秋天到来时,父亲转身的刹那抹掉。而孩子们在品尝甜美的果实后的微笑里,却还体会不到这果实里饱含了父辈们无数的汗水和生命。父亲不是山,也不是弓,父亲就是春天里的播种机,夏天里的锄头,用修炼生命的`方式,凝结出一颗颗果实和一粒粒粮食,让我们年轻的生命有足够大的空间,得到延续和拓展。

秋天里,除了果实,叶子也成熟起来。长青的松树、柏树的叶子,即使依然呈现出绿色,可也摆脱了那份稚嫩,愈发显得厚重;矗立路两旁的火炬树开始燃烧自己,随秋风的吹拂摇摆着,如巴黎时装展上,身穿艳丽服装的惊艳美模般,活力四射的走在T型台上,极具魅惑姿态。杨树、柳树的叶子,披上鲜艳的黄色后,向着夕阳飘落,洒脱而自然,安祥而优雅。

而你有点慵懒的站在秋的世界里,挥手投足间,就稳住了重心和那颗驿动的小心脏。无论出席多么重要的场合,你也不会手足无措,不会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眼里的躁动也趋于平缓和安静,学会用平和的目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用道家“置身事外”的思维让自己从容观察,用儒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让自己谦恭、优雅。你闯过了春的枯燥等待,跋涉过了夏的波涛汹涌,你用生命去迎风战雨,睿智的思维在无数次跌倒后,终于闪现的你的头脑里。秋天不仅收获了果实和叶子,还有你个成熟的自我,这是我最希冀的秋天。

又见秋天,不再惆怅,不再彷徨。即使白天不可抑制地、缓缓地趋向短暂,黑夜不能阻挡的、逐渐拉车了身影,那曾经无数次绚烂绽放的花朵终于随着日月的斗转星移,选择了变换成种子的形式继续下一段旅程,秋天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轮回的起点。

又见秋天,不再荒凉,不再悲伤。无论生命是以种子、叶子的形态存在,还是以花朵、果实的诱惑展现,不畏严寒继续生长的,或耗尽时光凋零的,都是开始成熟的你都要看透的哲学思辨。只要生命还依然在这个温暖的星球上,你又何必苛求以什么样的形式呢?只要你的思想还能尝试着去努力穿透这久远而厚重的光年,你还要苛求什么呢?我不想成为一代伟人,即使我从小到现在也没有放弃过那刻骨铭心的理想。

又见秋天,我和妻子相拥着坐在窗前,茶几上放着一杯升腾着热气的龙井,电话里听着母亲在秋天里一如既往的唠叨,我竟默然的渴望与秋天的相见。

篇6:又见秋末散文

又见秋末散文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绣被微寒值秋雨。”

进入深秋,天气一下子随着连续的秋雨冷了起来,温度一再下降,我们的衣物也在不断的添加。重重的雨雾遮盖住了洁净幽蓝的天空,像黑龙一样,连续几天盘在空中,将整个新城浸没了在了西北边塞的秋意里。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场秋雨一场凉。一个秋冷,让繁花似锦的花儿、果实失去了娇嫩和容颜。

放下忙碌,带上温柔,怀揣着欢喜之心,撑起伞,一个人悠闲地走进层林渐染、落叶缤纷的深秋世界里,体味无边落木萧萧下,感知秋雨梧桐叶落时、落叶满阶红不扫,勾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秋色秋景相思泪。

淅淅沥沥的雨,冲洗着城市中的尘雾,洗濯着枝头树叶上飞落的灰尘和沧桑的树干,水顺着已经发黄的叶子,顺带下脱离母体的落叶,飘在了伞上,又随雨水飞落地上。

落到地上的雨载着叶子,慢腾腾地奔向了地势较低的草坪,有的在肆意的风中,被冲进凹进去的积了水的洼地,似小船一样漂泊在水面上,凌冽的秋风秋雨有意无意将它掀翻或者吹起。一片一片的树叶不断在风的摇晃下,落了下来,将这积水掩盖起来。

没有落叶、地势较高的地方显得比较旱,我踩上带着水声的树叶,漫无目的的向前走去,欣赏着雨中的车流,花丛中的月季,溪水中的芦苇,露出水面的石头,以及随水漂流的树枝和落叶,哗哗哗,沙沙沙,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

我没有意识到被叶子覆盖的积水,哗一下,踩进了水坑,吓我一跳,我赶紧跳出好远,脚面上粘了很多水叶,水溅湿了我的裤管,渗进了袜子,脚刺冷刺冷的。我回过头看看地,雨又带进去不少黄叶,填补了洼地。

林荫道上的小路,与灌溉的水渠和马路相邻,宽不过一米五,却高出草坪许多,有的地方用地砖铺就,有的用水泥一直铺到路的尽头,从南向北,顺势而下,形成坡度。

寒雨中漫步,人是不多的。我站在石桥上,目之所及,是凌波荡漾的溪水,雨像断线的箭头,噗嗖噗嗖射进了水里,激起一圈一圈波纹。环林带、溪水、花卉的五色彩灯此时亮了起来,随着频率的变换放射出不同的颜色,将树叶、花朵、溪水展现出了一层又一层的灯光效果。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秋,是一个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思念过去的季节。我非圣人,自然又想起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回忆起在县城求学时,在周末,独自一人骑着单车,到山中游山玩水。累了就躲在清净的林子深处,捧着书,大声朗读英语和古诗,那种年轻气少,踌躇满志的景象不禁让人发笑。

篇7: 又见桂花香散文

又见桂花香散文

胡巷村广场旁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也是桂花树。

金秋时节,都散发淡淡的香味,受到行人的无限喜爱,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听村里老人家讲述,这两棵桂花树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解放初期,这两棵树有碗口粗,自然条件不太好,也不太茂盛。村里的人们,下地干活回来,总爱把牲口栓在这两棵树上。劳苦了一天,也没人太注意这两棵树的生长,只念及桂花香,越来越香。因为开花的时候,不光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这之间,两棵树一直相依为命,散发着幽香和希望。80年代的某一年,靠南的那棵树,没有开花,树叶也开始凋零了,这才引起村民的重视。不再栓牲口;隔三差五的浇水;喷洒一些农药;把南面的斜坡垫高。慢慢的活了过来,大家伙也开心了。两棵桂花树有在微风中点头致意,婆娑呢喃,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听完老人家的讲述,我也被这两棵桂花树打动了,读书时候的往事历历在目。

我不知道是不是爱情,她很喜欢桂花香水,我可能也是喜欢那个味道,或者那个时候的她。

我是学校从外县特招进来的尖子生,免除一切学杂费,安排学校最好的老师授课。

她是学校刚招进来的'师范毕业生,跟着老教师听课,接受传帮带。

作为年轻老师来听课,本应该坐在最后一排的,刚好坐在我后排的那个男生,不愿意上英语课,那个男生就和她换了座位,坐在我的后面。我的英语基础很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提问的问题,我都能很好的完成。让坐在我后面的她,有点吃惊,似乎超出了她的想象或者现有认知水平。她总在课后,问我一些和英语相关的问题,就这样,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喜欢她身上的桂花香水味。

那时候,她送我一些毛衣,床单,零食。我们周末经常一起聊天,一起逛超市,我真的很快乐。

一年下来,我被高级班淘汰了,进入普通班学习。说来也怪,淘汰的学生随即分配到20个普通班,我偏偏分到她所教的那个班。香水依旧,生活依旧,学习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要怪就怪自己没有用心学习罢了。我想摆脱那样一种状态,来完成我刚来时候的上品牌大学愿望。可是我的生活又是那么巧合,高二重新分班,她也担任高二的英语课了。看到分班名单,我直接愣了,英语老师又是她。桂花太香,我又太幼稚。

后来离开学校,我去了南方,她结婚了。

每当夜阑人静,我们会关注彼此,看看和微信,记忆就像胡巷的淡淡的桂花香一样,挥之不去。愿各自安好,愿桂花永香,愿你我心中都有属于对方的田地。

篇8:又见桃花开散文

又见桃花开散文

转眼之间,已到二月下旬。漫步郊外,不时见到三两枝桃花伸出农家的围墙外,一阵微风吹来,花瓣纷纷落下,如同春天的精灵在舞蹈,身姿妙曼。每每见到盛开的桃花,我到会想起老家门前的桃树,想起父亲,今年也不例外。

我的老家为鄂东北一个依山的小村庄,村前有一条较宽的大路,自北向南连接各家各户。记忆中的桃树便种在我家旁边的土路边上,而且整条路边就只有那么一棵。每到阳春三月,桃树便会如约开花。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身后是漫天的云彩,眼前是一树粉红的花和敞开的家门,走着走着,就不由得跑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树下,起初是想选一支最美的花,后来就是数数结了多少个桃子,再后来便是来回看哪个桃子要熟了。

那棵桃树是早熟的水蜜桃,端午节前后便会自尖尖的顶部逐渐变红。好像是读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回家已经十点多了,父亲已经睡了,但堂屋的灯还亮着,父亲听到开门的声音,隔着房门喊我,并说:

“今天你过生,桌子上有今天刚摘的桃子,就算是给你过生了。”

父亲的语气很是平淡,但我知道我的伙伴们是不过生日的,况且我家因为种天麻、种灵芝陆续失败,再加上家庭变故,日子日渐拮据,我都没奢想过处于低谷的'父亲还会起得我的生日。

我赶紧跑到堂屋正中的桌子旁,果然桌子上有一个大碗,碗里装着四个桃子,都是半红半青快要熟了的,桃子表面浓密的绒毛也已清洗干净。

后来,每年生日父亲或给我钱,或给我一顿好吃的,但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年的桃子,每每看到桃花都会想起那个不一样的生日,想起虽处困顿却仍将爱留给家人的父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