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

篇1: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

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

1.湿法喷播技术

湿法喷播是将配制好的种子、肥料、覆盖料、土壤稳定剂等与水充分混合后,采用喷枪将混合物喷洒在边坡表面上,能保证在较短时间内植株迅速覆盖坡面,特别适合土质填方边坡和不平整土地植被的种植,祝于华等在石家庄机场飞行区 5万m2范围内进行湿法喷播植草试验工程。 8月11日试播, 9月25日已郁闭成坪。草坪整齐美观,无病虫害,无高大杂草,且杂草密度小于 1%,草坪覆盖度高达 95%,生长非常健壮。

2.网袋植草技术

网袋植草技术是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混装在纤维网或金属网袋中,然后固定在边坡上进行绿化。纤维网可根据其抗拉能力和固土能力的不同设计为2~ 5层,一般薄层应用于填方边坡,厚层应用于挖方边坡。对于土质贫瘠的挖方边坡和土石混填的填方边坡,可以起到固土防冲刷并改善植草质量的良好效果。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绿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坡面坡度大、坡面高的一些地块采用了植被网喷播法进行草坪建植,取得了较好的绿化效果。

3.植生带技术

植生带是将已成苗草皮或植物种子夹在织物或纤维垫中直接贴在边坡表面进行快速绿化的方法,适用于需要迅速得到防护的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谭发刚等对土质边坡直接植草护坡的加 固机理、主要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刘朝晖等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际论述了边坡生物防护的方法和选择原则,对铺设草皮的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顾小华等以稻草、麦秸等为原料,添加草种、保水剂、营养土等材料,在 108国道对岩石、劣质土坡、陡坡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结果显示,在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铺植植被毯防护效果显著,草毯覆盖层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面粗糙度,缓解雨水对坡面表土的冲刷,稳定边坡,

其工期短,造价低廉,造价比采用传统方法浆砌片石护面墙和三维植被网防护分别节约费用 75%和 28%以上。  4.客土喷播技术  客土喷播是以加工过的树皮、养生材料、植物种子与少量优质土混合,添加营养剂、粘结剂和土壤稳定剂制成客土,借助喷播机用挂网喷射的方式均匀涂喷于坡面上,实现对岩石边坡的绿化。汕梅高速公路梅州至畲江段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边坡防护绿化,高速公路变成了绿色通道,达到了路容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统一、连续、和谐,解决了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绿化难的问题,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5.喷混植草技术

喷混植草是将含草种、有机质的混凝土喷在岩石坡面上,在风化岩质坡面上营造一层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的种植基质又耐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在 6月以前完成的喷混植生施工的岩石边坡,经历了 206月连续的暴雨冲刷,各边坡喷混基底无一垮塌,植物没有被冲刷的痕迹。这表明在草坪植被与基材的共同作用下,基材的抗侵蚀性大大增强,并且随着植物的进一步生长,草坪植物的根系会纵横交错,最终形成稳定的草灌结合的植物群落,从而可以达到长期护坡的目的。

6.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是在原开挖陡峭的边坡采用直接挂网客土植草办法难以成活,但局部位置具有植物生长的基础,如石缝、沟壑、平台及凹陷部位,采用植生袋或客土植草防护,使局部位置能尽快实现绿化;不能植草的陡峭、风化程度轻的母岩位置则采用着色的办法使之与周边岩石表层颜色基本一致。黄滔等对常张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与传统的边坡防护相比较,投资省、见效快,且能稳定表层边坡,综合造价仅为客土喷播植草的 50%~ 60%,能在短期内使边坡整体环境景观效果与周边协调一致,尤其适宜于对客土喷播植草难以成活的极陡边坡(坡率大于 1:0.75)的生态防护。

篇2: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功能?

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功能?

1.防止水土流失

植被能阻挡雨水和减弱风速,其根系可以对土壤进行固定,具有控制侵蚀和保护高速公路斜坡的作用,杨焕辉等分析了植物根系与边坡的力学效应,提出根系土复合层增加抗剪强度公式,研究了植物根系对边坡的降雨截留、径流延滞、土壤防渗、土层固结等效应,初步探讨了生态防护对边坡的抗冲刷机理。邓辅唐等在思小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的生态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均有保水固土和维持坡面稳定的作用,且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乔灌草群落保持水土的能力要强于灌草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张锐等以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省宜昌至长阳Ⅳ标段为研究对象,对在典型地段采用插签法和布设径流小区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前后弃土(渣)场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5 247.7和 1 871.0 t/ ( km2 a),填方段边坡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4 781.1和 2196.6 t/( km2 a),其土壤侵蚀量消减率分别达到 64.3%和 54.1%。张春林等选取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昌至长阳段有代表性的 3类植物配置进行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路堤弃土弃渣边坡坡面的土壤平均侵蚀量为 26 796.7 t/km2,而拱形框架梁边坡 3个实验区的土壤平均侵蚀量为 19 306.4 t/km2,框架梁植物防护措施明显减少了边坡土壤侵蚀量;在草本混播、草灌混播和草灌乔混播 3类实验区中,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19 206.4,19 806.6和 18 906.3 t/ km2,表明在植物生长初期 1年内乔灌草混播类型保土效益优于草本混播和草灌混播类型。

2.净化大气

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防护带植被可起到有效的滞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姜红卫等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实测苏州高速 公路绿化净化粉尘污染的效果,分析不同植物之间的净化吸收差异。结果表明,单位绿化面积滞尘效果乔木中以广玉兰最好,每周为 13.7 g/m2,是效果较差的深山含笑的 2.8倍;灌木中以夹竹桃最强,每周达到 11 g/m2,是滞尘效果较差的紫薇的 6.1倍;总体滞尘效果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地被植物。杜振宇等采用测定 SO2,NO2和 CO2气体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主要高速公路路侧绿化带、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绿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路侧绿化带对 SO2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的绿化对 SO2和 NO2均有较好的吸收净化作用,而高速路绿化对 CO2含量的影响则较小,

3.减弱噪声

防护带的植被可以吸收、阻挡和分散声音能量,从而起到减噪的目的。丁亚超等研究了林带能见度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带的能见度与林带宽度呈反比关系。周敬宣等研究了林带对交通的噪声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噪声的衰减效果与林带的宽度呈正比,与能见度呈反比,灌木和乔木同时栽植的林带才能产生最好的降噪效果。杜振宇等采用选取试验点进行原位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 3条主要高速公路路侧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发现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在不同的绿化模式下,衰减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交通噪声的绿化衰减同林带宽度有很大关系,对于较宽林带,靠近声源前半部分的林带对噪声有较好的减轻作用,但后半部分的减噪效果较小。林带对噪声的绿化衰减与林带宽度以及宽度和郁闭度的乘积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4.吸附重金属污染

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使土壤受到污染。利用特定的植物吸收和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研究显示,公路两侧的绿带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缩小污染范围。交通污染区绿化植物的叶片和树皮 S含量均高于相对清洁区的样品,且距机动车道越近,S含量越高。智颖飙等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公路沿线不同绿化植物及其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 Cd为最高;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小叶杨和油松的根部和茎叶 2种营养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 “N”字形变动趋势;小叶杨茎叶对重金属元素 Cr,Ni和 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强,油松茎叶对重金属元素 Cr,Ni,Cu和 Pb的富集能力也较根部强 ;公路绿化植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所占的比例有关。

5.美化环境,丰富路域景观

绿色植物能增强高速公路的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公路景观。徽杭高速公路全线绿化以蜀柏、秃瓣杜英为基调树种;在花色选择上,春天以粉黄色的黄馨和红色的丰花月季为主,夏天以红色的夹竹桃、金黄色的金叶女贞和红色的红叶小蘖为主,营造出春夏繁花似锦、秋季红叶浓烈的特色景观。胥应龙等对常张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认为该线路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春季开花的植物有红花木、春鹃、海桐和桃花等,夏季开花的植物有夏鹃、紫薇和夹竹桃,秋季开花的有菊花、桂花、木芙蓉和小叶女贞等,冬季开花的植物有山茶和梅花等,成功创造了四季分明、色彩缤纷、常年鲜花绽放的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

篇3: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植物选择?

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植物选择?

1. 以乡土植物为主,引进繁殖方便、适应性强的外来优良植物品种

乡土植物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因而在目前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多趋向于选择乡土植物,选择外来植物时,一般应选择与当地植物习性相近的外来植物类型;同时,还应考虑繁殖的难易程度,以便于后期的施工。云南昆曲高速公路护坡植物主要采用高羊茅、紫花苜蓿、非洲狗尾草等进口草种,初期植物长势良好,但随后都出现大面积的退化和消亡。龚琴等对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的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特征,从中筛选出适于该段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边坡绿化的乡土植物 53种;并根据沿线具体的生境条件,按照群落学的原则对其组合应用进行了设计。

梁爱学在平西高速绿化项目中,创造性地将柽柳引入了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绿化之中,从工程绿化的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分析入手,针对这些难点提出柽柳的苗木选择、土壤改良、保水保墒等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2. 以草灌结合和灌木为主,以乔木和藤本为辅,因地制宜进行配置

草本植物种植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且早期生长快,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效果较好,但公路边坡的土壤水分、养分供应较差,单一品种的草坪极易退化和消亡;乔木、灌木的根系发达,但早期生长慢;藤本植物主要应用于坚硬岩石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垂直绿化,其投资和用地较少,且美化效果好,但藤本植物完全覆盖坡面所需时间长,

边坡生态防护宜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单一草被的退化。邓辅唐等选取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等 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模式较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

3.以抗旱耐瘠性、抗污染能力为主要指标筛选植物,兼顾植物的景观价值

高速公路边坡原有的植被已被完全破坏,在边坡回填时大多是用保水、保肥性差的沙石砾或建筑废料进行填充,土质贫瘠且保水性差,而且路边有车辆排放的废气,所以边坡绿化应选择耐干旱、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枝叶茂盛且抗污染能力较强的苗木进行栽植。例如,用紫穗槐对丹拉国道主干线宣化至老爷庙段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绿化的结果表明,紫穗槐抗旱性非常强,栽植后可以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直至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萌芽,是边坡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之一[7]。同时,高速公路配植的植物还应具有观赏价值,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美的感受,可以将形态各异且具色相变化的乔、灌、花、草及藤本植物等进行艺术组合,形成不同景观,发挥植物美的魅力。

篇4: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探讨

关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探讨

从国内外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入手,针对目前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在技术模式、植物选择等方面,指出我国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高速公路生态恢复的几种新技术,并对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作 者:穆林林 李国芬 MU Lin-lin LI Guo-fen  作者单位:穆林林,MU Lin-lin(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李国芬,LI Guo-fen(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26) 分类号:U417 关键词:高速公路   边坡   生态恢复技术  

篇5:城市边坡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城市边坡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在强调设计要反映特色与个性的今天,城市边坡的设计者、建设者应该考虑与关注边坡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同时,如何提升边坡环境质量,反映地域特色等问题.在分析城市边坡生境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边坡生态恢复的'原则,指出城市边坡应成为反映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的展台,并提出了边坡处理的几种技术手法.

作 者:张朝阳 许桂芳 向佐湘 Zhang Zhaoyang Xu Guifang Xiang Zuoxiang  作者单位:张朝阳,许桂芳,Zhang Zhaoyang,Xu Guifang(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向佐湘,Xiang Zuoxiang(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34(11)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城市边坡   生态恢复   景观设计  

篇6: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阐述了在高速公路管理区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中采用的`一种技术方式,即绿色攀爬网结合攀缘植物的垂直绿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并从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方面对其可行性及实用性加以介绍,为其它类似坡面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借鉴.

作 者:李强 王平恒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速公路管理处,广西,南宁,530022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4) 分类号:U4 关键词:高陡砌石边坡   生态恢复   技术研究  

篇7:浅谈边坡生态防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浅谈边坡生态防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密切,国家更加注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整个的施工生产过程中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 者:李长义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X45 关键词:边坡防护   生态建设  

篇8:边坡工程稳定性探讨论文

1.1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因素主要是指边坡地段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等。通常在区域构造复杂、褶皱强烈、断层众多、岩体裂隙发育、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往往岩体破碎、沟谷深切,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极易发生。②岩体结构。不同结构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很大,边坡变形破坏的性质也不同。③风化作用。边坡岩体,长期暴露在地表,受到水文、气象变化的影响,逐渐产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出现各种不良现象。当边坡岩体遭受风化作用后,边坡的稳定性大大降低。④地下水。处于水下的透水边坡将承受水的浮托力的作用,使坡体的有效重力减轻;水流冲刷岩坡,可使坡脚出现临空面,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导致边坡失稳。⑤边坡形态。边坡形态通常指边坡的高度、坡度、平面形状及周边的临空条件等。一般来说,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对稳定性越不利。⑥其他作用。此外,人类的工程作用、气象条件、植被生长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1.2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边坡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是根据边坡上的滑体或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利用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计算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1.2.2边坡可靠性分析法。边坡工程是以岩土体为工程材料,以岩土体天然结构为工程结构,或以堆置物为工程材料,以人工控制结构为工程结构的特殊构筑物。这些构筑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天然边坡尤为突出,因为构成边坡的地质体经受长期的多循环的地质作用,而且作用强度不一,且又错综复杂,致使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很大。现阶段边坡可靠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可靠指标法,统计矩法以及随机有限元法。

2边坡工程处治技术

2.1抗滑桩技术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钢筋混凝土桩是目前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材,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抗滑桩施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面困难。

2.2注浆加固技术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问题、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2.3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技术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提高土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凡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使整个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土工加固方法均称为土工加筋技术,形成的结构亦称为加筋土结构。和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特点有: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要求较低、节省材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廉、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等。由于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这些优点,目前其已从公路路堤、路肩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各种支挡结构和边坡防护。目前已用于处理公路边坡、市政建设、护岸工程、铁道工程路基边坡、工民建配套的支挡及边坡工程、防洪堤、林区工程、工业尾矿坝、渣场、料场、货场等;甚至还用于危险品或危险建筑的围堰设施等。

2.4锚固技术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约了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目前在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只当结构联合使用,例如以下几种情况:①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桩联合使用,构成钢筋混凝土排桩式锚杆挡墙。排桩可以是钻孔桩、挖孔桩或预置桩;锚杆可以是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材料多采用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四级精轧螺纹钢(预应力锚杆)。锚杆的数量根据边坡的高度及推力荷载可采用桩顶单锚点作法和桩身多锚点作法。②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格架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杆挡墙。锚杆锚点设在格架节点上,锚杆可以是预应力锚杆(索)或非预应力锚杆(索)。这种支挡结构主要用于高陡岩石边坡或直立岩石切坡,以阻止岩石边坡因卸荷而失稳。③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墙,这种结构主要用于直立开挖的Ⅲ,Ⅳ类岩石边坡或土质边坡支护,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逆作法施工。④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锚定板联合使用形成锚定板挡墙。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填方形成的直立土质边坡。

2.5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用高强度、低松驰型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体或崩落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高它们的刚度,使预应力锚索作用范围的岩石相应挤压,滑动面或岩石裂隙面上摩擦力增大,加强它们的自承能力,可有效地限制岩体的部份变形和位移。

2.6排水工程的设计地表排水工程的设计要求:①填平坑洼、夯实裂缝。坡面产生坑洼和裂缝,往往是滑坡的先兆,也是导致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大气降雨、地表水就会汇集在坑洼处或沿着裂缝渗入土层,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造成坡体滑动。因此,对坑洼和裂缝应仔细查找,认真夯填。②合理确定截水沟的平面位置。截水沟的平面布置,应尽量顺直,并垂直于径流方向。如遇到山坡有凹地或小沟时,应将凹地填平或与外侧挡土墙相连,内侧与水沟联结,避免水沟内的水流越出或渗入截水沟沟底,导致水沟破坏。应该结合边坡的区域地貌、地形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在边坡体内外修筑截水沟、平台截水沟、集水沟、排水沟、边沟、急流槽等,形成树杈状、网状排水系统,以迅速引走坡面雨水。

3结语

论文对常用边坡工程的处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常用边坡工程处治措施的适用性,然而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边坡高度增高,复杂性增大,对边坡处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边坡处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趋于完善。

篇9:边坡治理有哪些加固措施?

1.一般原则

(1)减小滑坡体的致滑力;

(2)提高滑坡体的抗滑力,

2.原则措施

(1)排水:为了使滑坡体的抗滑力下降,可利用排水利截流方法使水不进入边坡岩体内可以来用粘土水泥砂浆等堵塞边坡岩体中的张裂缝;

(2)减载:可将失稳边坡上部岩体减载,也可在脚部加载,位致滑力降低,

有时将边披上部的岩体挖去部分,回填在坡脚部。

(3)加固:局部失稳可用锚杆加固,但锚固点必须是坚硬岩石;挡墙加固,挡墙基础应设置在可能滑床之下;抗滑桩加固;桩墙联合加固,分级支撑滑体,将滑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桩在上部,承担大部分滑动推力,从而减轻对下部挡墙的推力,相应减少下部挡墙圬工数量和受滑体整体下滑威胁而减轻施工困难。

(4)处理好拉伸裂缝与破碎带:大多数边坡在破坏之前,其顶部就出现了拉伸裂缝,而坡体的破坏面可能从这些拉伸裂缝的根部开始,或者是与之相连。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张拉裂缝出现,采用强力锚杆加固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对断层、软弱夹层或破碎带可进行预注浆加固。

篇10:高边坡有哪些防护措施?

⑵ 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高度和土的类别确定挖方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当土质干燥密实时不小于3m,当土质松软时不小于5m。

⑶ 边坡有危岩、孤石、崩塌体等不稳定的迹象时要先做妥善处理。对软土土坡和极易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开挖后应对坡脚、坡面采取喷浆、抹面、嵌补、砌石等保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

篇11: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

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

摘要:主要论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形式如种草、铺草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框格防护、合成材料植被网草皮护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绿化笼砖护坡、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客土喷播技术等,在目前,公路防护工程设计要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型式,确保公路边坡的可持续性.作 者:李青芳    何宜典    LI Qing-fang    HE Yi-dian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21 期 刊:水土保持研究  ISTICPKU  Journal: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3(6) 分类号:X171.1 U412 关键词:公路    理念    植物防护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篇12:某工程边坡失稳原因浅析

1

王志云

2

匡三峁

1

谷峰

1

(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100085

2.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提要该文以工程边坡为例,首先以变形监测数据为基础并与实际工况对应,说明了预应力锚索在桩-锚支护结构中并未起到有效加固作用,而后再以滑坡勘探结果为依据,探明了锚索失效的根本原因,最后分析了边界条件选择错误的原因和后果。经过一系列分析说明,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变形监测体系是有必要的,造成本工程边坡失稳的根本原因是勘察程序的不严谨和设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值得广大勘察设计人员警醒和思考。关键词

边坡

失稳

锚索

边界条件

CauseAnalysisonSlopeFailureofanEngineering

边坡生态恢复有哪些工程措施?SunYue1WangZhiyun2KuangSanmao1GuFeng1

(1BeijingBranch,ChinaPetroleumEngineeringDesignCo.,Ltd.2InstituteofOceanandCivilEngineering,DalianOceanUniversity)

AbstractTakingengineeringslopeasanexample,comparedwithengineeringconditions,thepres-tressedanchorcablewithinpile-anchorsupportingstructuredidnotplayarolebasedonmonitoringdata,

secondlythereasonsofanchorcablefailurearedeterminedaccordingtoslopeinvestigationreport,finallythereasonsandresultsofwronglyselectedboundaryconditionsareanalyzed.Theanalyzedresultsrevealthat,itisessentialtoestablisheffectivedeformationmonitoringsystemduringtheslopeconstruction,thebasicreasonsofslopefailureareimpreciseinvestigationprocedureanddesigners'incaution,anditisworthwhiletoalertandthinkforsurveyanddesignpersonnel.Keywordsslope;failure;anchorcable;boundarycondition

走向长约400m。边坡设计采用预应力锚索+护坡桩+喷射混凝土面板墙支护形式,典型设计断面如图1所示。设计坡比为1∶0.65,护坡桩长16m,锚固6m,桩径800mm,中心距1.6m,人工成孔。预应力锚索为拉力分散型锚索,成2m×2m梅花形布置,长13~19m,设计轴力150~300kN。

1工程概况

某工程边坡由土石方开挖形成,坡高30m,

南北

2变形监测方案及其成果

图1边坡典型设计断面

作者简介:孙岳(1981-),男,工程师,工学硕士,国家注册土木(岩

土)工程师。

收稿日期:-11-26

边坡施工采用了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立了完整

[1]

运用了GPS、桩身测斜仪、振弦的安全监测系统,

式测力计等设备和手段对边坡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施工单位完成护坡桩冠梁后,开始进行桩间土切坡卸载时,边坡坡顶及护坡桩开始产生较大变形。其中,编号为34#的一根护坡桩变形最为显著,其桩身最大变形分别于第1d(为方便表达以首次监测到边坡产生了较大变形之日为第1d)、44.74mm和第7d和第20d达到24.83mm、71.54mm,并相继发出了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

预警,最后现场作业停止。与监测数据相对应,在边坡后缘开始出现裂缝,裂缝最宽处达5cm,明显裂缝长70m,锚喷面出现裂缝,并逐渐发展贯通,如图2所示。监测结果与实际工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脚土石方超量开挖诱发了边坡大变形的开展

将二者的监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S=某时势,

刻桩身最大变形监测值(或某时刻锚索轴力监测值)/初始桩身最大变形监测值(或初始锚索轴力监S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测值),

看出,桩身变形与锚索轴力总体上均表现出了两个

但二者并不同步。从首次监测到边坡产发展阶段,

生了较大变形之日起,护坡桩桩身最大变形就持续增大,直至20d后达到了71.54mm第一文库网,最大增幅达288%,随后在第32d陡增至150.93mm,并保持基本稳定直至监测结束。反之,锚索轴力在前20d的观测期间内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增幅仅为106%,随后也在第32d发生了陡增,达到43.16kN后基本保持稳定直至监测结束。将二者的发展历程与实际工况对比可以看出,当边坡受桩前土石方超量开挖而诱发了大变形时,护坡桩在第一时刻产生了响应,产

而预应力锚索轴力在开始以后生变形并持续增大,

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锚索并

未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图2坡顶和坡面裂缝

3

3.1

原因浅析

预应力锚索未起到有效加固作用

从边坡开始发生显著变形到监测结束,将其间的40余次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以其中的34#桩为例进行分析。表1所示为在几个典型时刻34#桩身最大变形监测值以及与之对应的桩间腰梁预应力锚索轴力监测值。

表1

几个典型时刻34#桩身最大变形与锚索轴力监测值

桩身变形监测

时间/d12671617203286

最大变形/mm24.8327.4242.7044.7454.0759.0071.54150.93160.80

增幅(相比第1天)/%100110172180218237288608647

锚索轴力监测轴力/kN26.0926.7426.8525.0026.3226.2127.6543.1642.09

增幅(相比第1天)/%10010210395100.9100.5106.0165.4161.3

图3桩身变形及锚索轴力的发展趋势

3.2

地质勘探揭露的地层不全面,预应力锚索锚固段设计有误

设计预应力锚索长13~19m,可为什么没有起到有效加固作用呢?边坡的勘探深度取决于地面调查后推测的需要查明的地质界限的深度及可能发生

[2]

依据GB50330-《建筑边坡工变形的深度,,程技术规范》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并应进入坡脚地形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

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因此,准确判断最深潜在滑动面是边坡设计的前提和关键。根据边坡勘察报告,钻探揭露的地层分别为素填土、粘土混碎石、粘土和全风化辉绿岩,未见石英岩分布,以此勘探结果为依据设计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均在粘土混碎石或全风化辉绿岩内。图4所示为边坡后缘基岩面出露情况。很显然,在勘探前的调查测

为了更好地比较桩身变形与锚索轴力的发展趋

绘阶段应该可以判断在该边坡场地可能有石英岩面存在,应将其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之一,通过其形状分

布与抗剪强度指标判断其是否为最危险滑动面

图4滑坡现场照片

发生滑坡后,勘察单位进行了滑坡勘察。典型的勘察断面如图5所示,将其与原设计典型断面对原边坡勘察并未完全揭露地层情况,在比可以看到,

全风化辉绿岩下还有中风化辉绿岩、强风化石英岩和中风化石英岩分布。滑坡现场踏勘表明,滑动土体正是沿着全(中)风化辉绿岩与强(中)风化石英

岩面发生了滑动。而预应力锚索大部分锚固在了全(中)风化辉绿岩内,在边坡发生较大变形时,预应并未力锚索其实是跟随滑动土体一起发生了移动,起到有效加固作用,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主动土压力

图5滑坡勘察典型断面

3.3

设计边界条件选择不当,护坡桩嵌固深度不足

图6所示为边坡设计任务的界面划分。从这张拟建排洪渠的第①级,由拟建排洪渠至护坡桩顶面

由护坡桩顶面至规划道路的第③级,由规的第②级,

划道路至库区地面的第④级,在设计时应将这四级

坡面作为整体进行设计。而实际上是如何处理的

典型剖面可以看出,从坡顶开挖红线至储罐库区底面标高,实际上是由四级坡面组成,即由开挖顶面至

呢?由EPC总承包商负责设计罐区、辅助生产设施和消防道路,即第④级坡面,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而将其不具备资质和能力的第①、②和③级委托

从而将原本应给了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

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边坡划分为两个部分。实际

上,这也是一种常规做法,大多数项目也都是这么处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往理的。比如,

往独立于主体结构设计之外将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来完成。然而,边坡设计人员却片面地选取了设计对象,错误地

将规划道路作为支护模选取了支护模型边界条件,

型的底面,认为其所能提供的桩前被动土压力无限

大,设计护坡桩锚固段仅为6m(桩长16m),造成桩

相当于把桩“悬在端标高与罐区地面标高相差4m,

。这为后来由于施工顺序不当诱发护坡桩了空中”

和边坡发生较大变形而埋下了安全隐患。事实上,

经过事后初步复核,即使护坡桩锚固深度仅为6m,在①~④段作为整体设计的'支护体系中,理论上也是可以满足稳定性要求的。但前提必须是由上而下从实际分层分步开挖与支护直至罐区底面。然而,

操作上来讲,这种设计方案又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使在护坡桩及其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在进行挡土墙施工时不得不开挖土石方,同时为便于施工,土石方又必然会导致桩前被动土压的开挖量往往非常大,力迅速减小,引起护坡桩和边坡产生大变形

图6边坡设计界面划分

1)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变形监

之一。在工作界面划分不当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又

导致护坡桩“悬在空没能正确地选择边界条件,

,中”方案完全失效。

4)在本工程的桩-锚支护结构中,无论是预应力锚索还是护坡桩,其关键技术参数均不满足规范其原因不是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规定和力学要求,

又或是缺少多么精妙的计算方法,而是勘察程序的不严谨和设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值得广大勘察和设计人员警醒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孙岳,王学武,王新涛.滑坡灾害治理中安全预警方法

2012,(5):25~27及应用.勘察科学技术,

[2]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测系统可以准确预测支护体系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并

施工和设计人员能够以此为依及时发出安全警报,

同时也可以利用监测据及时调整施工和设计方案,

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和判断,查明事故原因,汲取经验教训。

2)地质调查是边坡勘察和设计的前提,本工程不仅将地质调查与工程勘察从形式上合二为一,而且在勘察阶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工作,勘察方案不当,未能全面准确地探明地质情况,导致预

并未起到有效加固作用。应力锚索锚固段设计有误,

3)正确选择边界条件是边坡设计的重要前提

篇13:浅谈路堑石质边坡生态防护

浅谈路堑石质边坡生态防护

针对目前我国在岩土边坡防护方面倾向于自然植被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趋势,以岑兴高速公路路基防护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植被混凝土的防护机理,定义、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期促进该边坡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

作 者:冯凤娇 FENG Feng-jiao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公司一处有限公司,重庆,401121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25) 分类号:U417.1 关键词:路堑   边坡   生态植被混凝土   防护机理  

篇14:土质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论文

土质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土质边坡实地观测和对实测结果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生态防护措施是比较有效的边坡防护手段之一。

关键词: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措施;水土流失

1 概述

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伟大工程地逐步推进,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村村通公路扎实地推进,这些工程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由于人工开挖形成的裸露边坡,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植被和自然环境。容易引起边坡的冲刷、水土流失、沟渠及河道涌塞、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比如,青藏公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高速公路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

2 国内外边坡生态防护进展

2.1国外边坡生态防护发展

目前,西方国家边坡生态防护手段,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绿化工程技术恢复与重建边坡生态环境。一种是以欧美高养护型为代表的湿式喷播快速植草技术,另一种是以日本高投入为代表的客土及厚层生长基础喷播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在公路边坡和机场空地进行植草恢复技术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新建公路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和施工技术。在政府各项政策法规的扶持下,1953年Finn公司首先开发出了喷播机,实现了生态防护施工的机械化。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拉开序幕,但是目前,日本的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策略是“环境优先、自然再生”。日本正在研究“特殊空间绿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景观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恢复公路生态环境。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国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防护技术相结合,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草墙面的挡土墙。

2.2国内边坡生态防护最新发展

我国对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通过借鉴、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始用湿式喷播、客土喷播、土工网垫植草等新型绿色防护技术。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从生态防护的'不同角度开展了公路生态保护的研究。如,首次采用瑞士湿式喷播技术对云南省昆明一曲靖的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大规模植被种植;海南省开始探索海南特色生态公路;新疆规划“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时建成了旅游生态公路;修建穿越秦岭的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时提出了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课题;国家交通部在总结四川川九生态公路保护与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重庆雷崇高速公路等6条高等级公路作为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公路;天宝生态高速公路修筑;渝湛生态型高速公路(粤境段)建成。

到目前为止,一方面特别是以后经各公路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工程施工单位多方的积极配合努力下,我国在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技术和工程经验方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果;但另一方面生态防护技术还不尽完善,需要各行各业通力合作,继续深入探讨,尤其是生态防护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过程中,常应用的防护方式有3种:

①土工网固土(间植乔灌木)植革护坡;

②废旧轮胎固土植草(间植乔灌木)护坡;

③塑料盲沟加土工网(还加植被)。而活木桩生态防护方式,从国内来看,不论是对其科学研究成果,还是其工程施工经验还需要丰富和完善。

3 工程实例与现场实测结果分析

3.1研究区概况

通过对研究区高速公路两旁边坡实地调查,未发现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边坡地表水多以排水沟为主排泄。随着车流量和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各种粉尘和白色垃圾,经排水沟流入水塘、河或耕地,影响到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研究区边坡具体情况见表1。研究区范围土壤主要为黄壤、紫色土,土壤颜色多为红色、黄色、黄褐色、灰黄、黄棕色等;土层非常厚,厚度1.5m左右;通过土壤化学成分测定,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磷、钾含量较低,土壤pH值偏酸性,土壤质量属于中低下水平,见表2。

3.2边坡生态防护效果

为了研究生态防护边坡防护效果,抽样调查部分植被生长情况,具体见表3和表4。

从表3可以看出,208月―1月底以前,从9月份12月份,垂柳、毛白杨较早的发芽、生根,且生长速度较快。从12月份以后,由于天气情况影响,芽、根的生长速度逐渐缓慢,槐生长发芽较为缓慢,且部分活木桩的死亡率逐渐升高。从表4可以看出,年8月―201月底以前,从9月份至12月份中旬,各种革种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从12月份中旬以后,由于受天气情况的影响,生长速度逐渐缓慢,且植被对边坡覆盖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目的是采用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恢复和重建坡面植被,从而抑制径流、防止冲刷、稳定坡面、美化道路景观、保护环境。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公路建设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为了探求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后,各边坡水土流失情况,分别在裸地和各种生态防护试验点设置了径流场,结果见表5和表6。

通过采用生态防护措施,边坡前期养护完毕后,植被生长不仅改善了道路的行车环境,植物根系已经将泥土和岩面紧紧相连。各试验点在经过一年来的大雨冲刷、凝冻天气的影响,除部分坡面出现小面积的垮塌外,其余坡面较为完好,坡面未出现任何冲蚀沟,水土流水现象得到了控制,对边坡的稳固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因而,采用生态防护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结束语

生态防护植被应尽可能选取乡土树种;生态防护措施可有效防止或减少由于工程开挖回填,而导致水土流失。

总之,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防护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态防护措施和工程防护措施相互结合、交替使用。不仅可以增加边坡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公路沿线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环境修复或恢复的有效手段。

篇15:浅谈生态袋边坡复绿技术

浅谈生态袋边坡复绿技术

生态袋又称植生袋,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植物出苗率高,坡面绿化效果持续稳定是荒山、矿山修复、公路等边坡绿化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 1 生态袋的结构

作 者:梁爱斌 田启明 常海清  作者单位:梁爱斌(延安市劳山林业局)

田启明,常海清(延安市安塞县绿化办)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S7 关键词: 

篇16:山体边坡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浅议

山体边坡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浅议

通过对江门市某公司区域内山体边坡的调查,基本查明了边坡的地质背景、岩性结构、裂隙特点、分布规律,对边坡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 者:郑建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勘查局七五七地质大队,广东,江门,529040 刊 名: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642.2 关键词:边坡   裂隙   防治  

篇17: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措施

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措施

介绍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为公路车辆安全行驶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稳定了路基又美化路容,提高了公路使用品质.例如植物防护可以消灭施工痕迹,使景观协调,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作 者:蒋峰 Jiang Feng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公路管理分局,西藏,林芝,860300 刊 名:西藏科技 英文刊名:TIBET'S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U416.14 关键词:公路   路基   边坡防护   措施  

篇18:路基边坡的深层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的深层治理措施

通过对路基边坡深层治理措施的.探讨,提出排除深层地下水、土钉支护、锚固技术三种具体治理措施,并通过计算,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深入论述,对路基边坡深层治理意义重大.

作 者:张琴 ZHANG Qin  作者单位:中交远洲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交通标准化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U213.13 关键词:边坡   深层   治理  

篇19: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摘 要:当前我国的道路和铁道工程建设数量和建设的规模都在不是短的发展,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在道路和铁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篇20: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通常就是指边坡制备依靠根茎之间的相互缠绕从而对整个边坡进行有效的加固,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有效的改善空气的质量,同时也使得行车的安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当前我国人民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1 边坡生态防护的发展前景

边坡防护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防护,另一类是生态防护。

工程防护主要是用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为保持边坡稳定而采用的边坡防护措施,常见的防护措施有三合土抹面、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挂网喷锚、挡土墙、抗滑桩等。

在以往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对其稳定性考虑较多,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而对生态防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被破坏的植物得不到恢复,边坡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视角比较生硬,不但缺乏美感,而且还会产生光声污染,甚至局部环境恶化。

生态防护主要是植物防护及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边坡防护措施,它能有效地改善道路景观,营造生态环境,以实现边坡防护和景观绿化两大功能的完美结合。

生态防护不仅有利于边坡的稳定,而且还可恢复植被,吸收噪音,减少太阳辐射,净化大气污染,调节局部小气候等特点,这种防护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是边坡防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边坡生态防护的基本原理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基于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植物学、水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活性植被材料,结合其他工程材料在边坡上构建具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

通过生态工程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及美化环境等目的。

一般认为生态防护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的三维锚固作用。

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表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稳定层,起到锚杆作用。

在土壤表层及下覆风化残积层中盘根错节的根系,可视为三维加筋材料,可增加土体的凝聚力值。

另外,植被的`蒸腾作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对土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对边坡防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类型

植物生态护坡已经在公路、铁路、河道等边坡工程中使用,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3.1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主要有人工撒草籽、人工铺草坪和花格草皮以及人工栽种灌木等方式,这种方法操作方法十分的方便,同时在工程造价投入上相对也比较低,但是这种方法施工效率并不是很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施工的质量和效果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面积比较小、坡度也不

是很大的土质或者砂土类的边坡当中。

3.2植生带

这种方法通常就是将植物的种子夹在无纺土工织物和天然的纤维垫中间,从而使其直接贴在边坡表面的一种绿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植生带当中能够设置草种或者是肥料,在施肥均匀性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草种和肥料也不是十分的容易移动,植生带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饱水性能,此外还能防止水分对草种的冲刷作用。

草种在播撒的时候出苗的效果比较好。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施工中比较节省时间,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比较方便快捷,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对植物进行剪裁。

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它在施工中对铺设的要求比较严格,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适应能力并不是很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坡度较小,平整度较好的边坡当中,这种方法当前在北方的边坡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南方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3.液压喷播

液压喷播通常是借助喷呀喷播及来对草坪植物的种子、肥料以及稳定剂进行均匀播撒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施工十分的方便,同时其速度比其他的技术更快,草坪的均匀性较强,工程施工中投入相对较小,同时可以在很大的范围之内加以应用。

3.4网带工程

这种技术通常是将种子、肥料和土壤等多种物质装在纤维网或者是金属网袋当中,之后要将其固定在边坡的表面,从而实现绿化功能的技术。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成本投入子昂对较高,施工中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比较适合使用在土石边坡和岩质边坡当中。

3.5框格工程

这是一种圬工防护措施与生态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它采取在边坡上砌筑、装配一定形状的混凝土(或其它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材料)框格,然后在框格内堆填土或土袋来进行绿化。

该方法框格形式主要有:方格型、拱形型和人字型等。

施工顺序为平整坡面框格施工回堆填土或土袋撒种子或铺草皮前期养护。

优点是抗冲刷能力较强;缺点是施工较繁琐。

适合于坡度较陡的土质和易风化的岩质边坡。

3.6客土种子喷播工程

采用湿式喷枪,通过压缩空气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洒布在边坡表面上,形成1~3cm厚的植被层,再在上面洒布一层乳化沥青或铺设无纺布以减少雨水冲刷并延缓土壤中水分的挥发。

客土种子喷播工程一般多与金属网或土工网张拉工程组合施工。

该方法优点是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施工效率较高;缺点是成本高、施工较繁琐。

适合于各类土壤成分少、土壤硬度高的挖方边坡。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

3.7植被型多孔混凝土护坡

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在多孔混凝土的孔隙中填入种籽、保水剂、有机质和肥料等的混合物,然后浇水促使植物发芽。

该方法施工顺序是清坡坡面填入培养土层安装植被混凝土试件填充试件间接缝砂浆养护。

该技术的特点是坡面结构稳定,造型美观、规整,同时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缺点是施工复杂,造价较高。

该方法适用于风化岩石、坚硬岩石边坡,经适当简化也可用在土质边坡或平地。

4、结语

在道路和铁道边坡生态防护中,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对植被进行保护和修复,我国这项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总体上来说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吕恒华,刘涛.公路路堑边坡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9)

[2]吴红艳,杨丽明.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价[J].山西建筑.2009(02)

[3]李五夫.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8)

[4]谭少华,汪益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5]洪伟,丁新红,陈明德.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6(0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