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VORATORRRRR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语言中的模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语言中的模因,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言中的模因
语言中的模因
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本文认为,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因的基因型,后者则为模因的表现型.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模因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影响,最后用实例说明模因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意义,并指出语言模因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作者: 何自然 Author: He Ziran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期 刊: 语言科学 PKUCSSCI Journal: LINGUISTIC SCIENCES 年,卷(期): , 4(6) 分类号: H0 关键词: 模因论与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模因与翻译 模因与文化 模因与语言教学 机标分类号: H03 H31 机标关键词: 语言模因 文化研究 语言传播 模因论 文化基因 复制 语言的发展 自然语言 知识传授 语言教学 信息 进化规律 解释文化 翻译研究 传播方式 基因型 表现型 载体 运用 思想 基金项目:篇2:网语符号与模因
网语符号与模因
网语是网络虚拟交际环境下的特殊符号系统,它能够超越时空、民族与国界的限制.将其所指称的概念与意义传递于网民的大脑之间,进而影响到网下人们的生活语言和文化意识.网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既具任意性又具可论证性.网语得以进化并广泛流行,模因的力量功不可没.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网语本身也是模因.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结合模因论的相关理论,探析网语符号及网语模因的共通之处,以期为网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作 者:钱语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 刊 名: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6) 分类号:H313 关键词:网语 符号 模因篇3:模因研究评介
模因研究评介
在回顾国内外模因论研究主要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模因论研究的两个主要视角:介入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模因研究及介入语言学的模因研究.并具体分析了模因论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模糊问题以及模因论对仿拟修辞的表层解释力问题,同时概括了目前模因论研究的争论焦点.
作 者:王纯磊 WANG Chun-lei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外语系,江苏宿迁,223800 刊 名: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1(3) 分类号:H13 关键词:模因研究 研究视角 语言模因 评介
篇4: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近几年,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中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笔者通过大量例子展示了反映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该现象的方法.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只有对说话双方的.性别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而使女性得到平等的待遇.
作 者:柯彤彤 KE Tongtong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语言 性别歧视 表现 原因 消除 sexism language evidence reason eliminate篇5:语言模因现象探析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
摘要: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宝库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介绍了模因学和模因的由来、特点和类型,分析了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 作者: 陈琳霞[1] 何自然[2] Author: Chen Linxia[1] He Ziran[2]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期 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 PKUCSSCI 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 , 38(2) 分类号: H030 关键词: 模因论/模因学 语言模因 复制 模仿 机标分类号: H03 TP3 机标关键词: 语言模因 类语言 传播过程 语言的发展 特点和类型 语言发展 信息单位 文化 互动演进 复制 模因论 视角 规律 富人 变异 基金项目: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8(2)陈琳霞 何自然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宝库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介...篇6:网络文化中的模因
网络文化中的模因
模因这一概念于1976年由道金斯提出,指文化传播单位.本文首先对模因论进行概述,然后用模因理论解读网络文化,分析网络文化中的'图片模因和恶搞模因.
作 者:张云辉 作者单位:辽宁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1) 分类号:H1 关键词:图片模式 恶搞模因 网络文化篇7:透过隐喻看模因
透过隐喻看模因
从隐喻的`角度解析了模因,并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据基础.
作 者:薛红勤 XUE Hong-qin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30(1) 分类号:H03 关键词:模因 基因 隐喻 相似性 理据篇8:浅谈语言中的预设问题
浅谈语言中的预设问题
预设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在逻辑学、语义学、语言用学里都有涉及.预设最早应用于哲学领域,后来逐渐成为语言学的关注对象.
作 者:何茹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2) 分类号:H1 关键词:预设 哲学 语义 语用篇9:GO语言中的常量
常量是程序中最基础的元素,在定义之后就不能再重新赋值了。Go语言中的常量类型有布尔常量、整数常量、浮点数常量、 字符常量、字符串常量和复数常量 。
布尔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 x = true
fmt.Print(x) //输出true
整数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 x = 20
fmt.Print(x) //输出20
浮点数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x = 0.618
fmt.Print(x) //输出%f0.618
字符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 x = ‘a‘
fmt.Print(x) //输出97
字符串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 x = “a”
fmt.Print(x) //输出a
复数常量
代码如下:
const x = 3 + 2i
fmt.Print(x) //输出%v(3+2i)
仔细看的童靴会发现‘a‘和”a”的输出值不一样,单引号的‘a‘表示字符,双引号的”a”表示字符串,
在Go语言里 ‘1′,”1″,1是不一样的值,这个和C语言是一样的。有兴趣的童靴可以自己试试输出试试看。
以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0:语言中的“沉睡效应”
有一天,男孩突然对相识不久的女孩表白了:“你真漂亮,我喜欢你,”面对男孩子的突然表白,女孩十分局促———“他是不是对任何人都能说出这样的话呢?才认识多久啊,就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太轻浮了点?”再后来,男孩再一次对女孩进行赞美并且表白时,女孩答应做了男孩的女朋友。
为什么女孩对男孩之前的负面印象消失了呢?
语言有“沉睡效应”
心理学家们发现无论什么信息,它的可信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指一个人在接受某一条信息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记忆里面只留下信息的内容,围绕信息的其他信息就会逐渐淡薄。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面对男孩的第一次赞美时,“谁说的”、“怎么说的”、“在哪里说的”等等因素都会被遗忘,而留在女孩记忆里的“我喜欢你”、“你太美了”等等这些核心词语却很清晰。这些记忆会给女孩带来单纯的喜悦和愉快。当男孩再次对女孩进行赞美时,她就会想起“他以前也是这么说的”,赞美之人不会被人轻易忘记。此时此刻,她想到的不是“这个人说的话还是不可靠”,而是“上次夸得我美滋滋的人就是他啊!”这样一来,女孩给男孩的好印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人们往往都能记住那些自己爱听的信息
对于记忆中有的信息能保持而有的信息则被遗忘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教授说,“人脑会对信息进行过滤,人往往都能记住那些自己爱听,而且人的潜意识会按自己的逻辑把信息合理化,这也会导致信息的失真。”
尹文刚告诉记者,人在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受强烈情绪影响的时候,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注意,
正因为如此,人们所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得狭窄。从而,人们可能会对感兴趣的一些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样比较重要的细节就会完全忽略。
心理专家认为,利用语言心理学的“沉睡效应”,就是夸了又夸,反复赞美,人们可能会因此而喜欢你,而你自己也会因此而受益无穷。不要因为担心对方误会,就把赞美之词压抑在心底。
贴示
赞美别人有技巧
第一,夸奖要出自真心,不能为了夸奖而夸奖。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第二,赞扬行为本身,而不是赞扬人。赞扬行为本身,可以避免尴尬混淆、偏袒,并鼓励更多的同类行为。
第三,赞扬要具体、要实在,不宜过分的夸张,要有的放矢。例如,“你太漂亮了”不如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漂亮”,说“你真有头脑”不如说“你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呢”,“王工,你的工作很出色”要胜过“你是个好职员”。
第四,赞扬要及时,而不要事隔太久。适当地赞扬别人,往往会取得最好效果。尤其是当众及时赞扬别人,效果更好。但当众赞扬别人,一定要得体,而不要让被赞扬者感到尴尬。如果是在开会时赞扬别人,要更积极地放开一点,应收到开会赞扬的特殊效果。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