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op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

篇1: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从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原理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目的是为了解决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爆发式用力,实现快速有力地左腿蹬伸和鞭打用力。为广大教师在掷标枪教学和训练中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掷标枪 最后用力 动作分析

完整的投掷标枪技术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维持平衡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助跑后期的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最后用力是掷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阶段,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对投掷远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由用力前准备姿势形成的,是从交叉步右脚着地,左脚积极向前迈开始的,右脚以脚跟脚外侧前插着地,脚尖与投掷方向约成45°角,左脚以脚跟脚内侧前插着地,脚尖稍内扣,基本与投掷方向一致,右腿屈膝、屈髋,身体向后倾斜,右小腿和地面的夹角约为80°左右,肩轴和髋轴处于扭紧状态;身体重心在右腿上,标枪的投影点远离右脚支点。这样可以加大工作距离,拉长参加工作的肌肉,为最后用力时发挥身体最大的力量作好充分的准备。本文试从最后用力阶段双脚用力的顺序,左腿动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对最后用力的认识。

1 对最后用力开始时机的确定

理论与教学实践表明:最后用力阶段是指运动员将积蓄体内的能量,经过最后用力的形势最大限度地释放给器械的过程。所以开始的时机应该定为交叉步最后一步右脚着地后,待身体重心移过,右脚支点瞬间之时。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右腿单支撑状态下用力,左腿着地形成短暂的双支撑随即转入左腿的撑、蹬用力。

2 左腿积极前迈快速着地有利于助跑和最后用力的衔接

助跑投枪之所以比原地投枪成绩好,是因为原地投枪的初始速度为零,而助跑可以使人体和枪获得脱离静止状态的初速度,但要在最后用力时充分的利用助跑所获得的速度,这与交叉步结束后左腿积极前迈快速着地以及良好的支撑制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好坏,取决于左腿的动作技术。

左腿前迈的'方向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重心移动的路线和助跑效果。因此,左腿前迈时不要过高。当右髋由于助跑速度的惯性向前运动,超越右腿支撑点,最后用力开始时,左脚必须快速下落,脚尖稍向内扣,以脚跟和脚内侧先着地,这一步不要太大,一般是投掷步中最小的一步,左右脚横向距离大约是20~30cm。右脚这种形式着地有很大的优越性,第一可以与投掷 方向形成良好的投掷 角度,下肢髋、膝、踝三个关节不能自由沿横轴运动,从而保证了有利的支撑,第二可以使身体向投掷方向移动的合力,从而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

3 右腿在单支撑状态下的用力

最后用力开始前,右腿已呈单腿支撑状态,右腿在尽可能减少着地带给人体制动作用的前提下进行滚动式工作,右膝呈一定弯曲。经过不停顿的惯性移动,人体重心由远离支撑点移至支点上方,这个阶段右腿虽然是单支撑状态,但没有开始用力,只有重心移过右腿支点上方,右腿工作对重心前移,起助力作用时才发力。另外,从右脚着地至左脚着地的过程中右膝角大约在140°~150°范围之内变化,而当左脚着地时,右腿才达到最佳发力角度。因此右大腿向前用力趋势,不伸展右膝,推动右髋积极充分前送过程,这样做一方面帮助更加充分地伸展躯干及左侧肌群,形成更长的做功距离,另一方面,加速重心前移,使右腿进入最佳发力状态,并且促使左脚更加积极主动着地。

4 左腿和右腿用力时的配合

右腿向下方蹬地用力时,伴随着在腿快速向前运动。这时左髋呈自然打开状,左大腿稍内旋,膝关节微屈,左脚尖轻轻勾起,向前运动时脚跟离地面很近。这样做对实现主动、快速着地支撑创造便利条件,并且起到继续加快下肢运动速度,促使下肢快速爆发力的作用。

5 及时、有力左腿制动,配合右腿爆发式用力

5.1 左腿制动

当最后一步左腿以脚跟或脚内侧积极着地瞬间,及时配合左膝左髋,左肩的制动,能加快右髋的向前转送速度,从而为了加快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提供帮助;另外由于下肌快速形成固定支撑产生的力偶效应,使左腿特别是重心之上的躯干及器械加速向前上方“翻转”形成绕支点顺时针旋转力距,为自下而上“鞭打”式用力创造条件。因此,左腿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最后用力姿态形式和整个用力过程的效果。

5.2 右腿配合爆发式用力

左腿在进入全脚掌支撑时,右膝角度为130°左在,处于最佳发力状态,这时快速有力地蹬伸右腿与左侧制动形成在运动方向上的一致。右腿爆发式用力后即保持膝角呈“拖拉状”完成平衡滑动支撑,这种不急于向前摆腿动作,是为了给左腿快速蹬伸创造良好条件。

6 快速有力地左腿蹬伸,实现由下至上的“鞭打”技术动作

髋关节急速向投掷方向移动,躯干及手臂与最后用力的肌群被充分拉开,人体重心也将快速移至左脚支撑点上方。此时左腿做瞬时爆发用力,一方面形成牢固支撑;另一方面促使投掷工作肌群实现远端固定收缩,牵拉骨盆前倾,躯干积极而有节制的前屈,加速上肢挥摆,完成大肌群最先发力,小肌群加速收缩,形成自下而上的“鞭打”式用力。同时,及时有力地左腿支撑,蹬起对增大投掷半径,提高“鞭打”效果起重要作用。

从器械出手时左膝变化情况看,优秀运动员膝角呈大趋势,说明这个阶段左腿积极主动用力的,推动髋及上体产生更大的向前运动速度。

7 结论

7.1最后用力从交叉步最后一步重心移过右腿支撑点瞬间开始,大致经过右腿单支撑用力,双腿支撑,左腿蹬伸用力三个阶段。两条腿在整个用力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辅相成,目的是为人体的用力程度能够发挥到最大奠定基础。

7.2各阶段在最后用力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后用力核心在最后左腿的蹬、撑的时机和蹬、撑的程度,在训练中应加以重视。

7.3为保证各阶段紧密衔接,使重心平稳上升,速度不断提高,最后用力后的右膝膝角能否保持,制动时左膝角的瞬时减小以及左腿支撑用力时的膝角是否充分,伸展是整个技术配合得顺利完成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于学清,标枪最后用力时左腿动作分析,四川体育科学,(3)

3.李越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双腿配合,北京体育师范学报,(9)

4.李 波,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天津体育学报,(5)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技术分析论文

篇2: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影响因素和形式的再认识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影响因素和形式的再认识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标枪运动员投掷过程中,影响最后用力阶段发挥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试图进一步认识最后用力阶段的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形式,进而改善技术动作.

作 者:李鑫楠 董晓艳 李梅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22)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标枪   最后用力   影响因素  

篇3:跳远中踏跳技术动作的心理学分析与探讨论文

跳远中踏跳技术动作的心理学分析与探讨论文

一、前言

踏板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是一个主要因素。研究分析发现,情绪与助跑的稳定性、踏板的准确性、跳远的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7、0.83,呈高度正相关态势。紧张情绪分“适宜紧张”和“过度紧张”两类。适度的紧张情绪是激发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而过度的紧张情绪论则会引起运动员的不良反应,如激动、出汗、面色苍白、眼花、尿频等现象,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这些不良反应将使运动员在活动中产生运动机能障碍,因而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失调、技术走样等现象,最终导致动作失误。踏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没有一个好的踏跳,是不可能有好的运动成绩,踏跳又与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跳远运动中,心理因素也非常重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跳远踏跳的心理因素

(一)胜负感因素

日本心理学家松田岩男认为,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对比赛的成绩和名次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运动员有过强的自信或者过多考虑胜负和名次等等,所有这些一方面使运动员奋力拼搏,另一方面心理又处于拘束的紧张状态。事实证明,过多地考虑胜负的常见后果就是使自己产生“想赢怕输”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紧张情绪。

(二)技术因素

助跑的稳定性是影响跳远成败的直接因素。这是因为它取决于运动员对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和自己试跳时的机能状态做出正确估计,取决于整个助跑和最后几步助跑的稳定性,取决于运动员对高速跑本身的特殊时空特征的`精确分析。另外,助跑的稳定性还与运动员的踏板技术由踏板意识决定,即由助跑的速度感(助跑距离,加速方式,加速节奏等)和上板的运动感(上板速度、方式、起跳脚踏板的位置等)而组成。经过一定时期的专门训练,运动员的踏板技术可形成动力定型,从而获得一种良好的踏板效果,愉快的情感体验,比较稳定的踏板技术,即所称的技术模式。然而,在比赛中,运动员完成跳远踏板技术的速度感,运动感等反馈到大脑将形成踏板的技术表象,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具有表象的鲜明性,调整的可能性和现实感的特征。只有当技术表象与技术模式相吻合,并获得了良好的踏板效果的愉快体验才是我们所指的正确的踏板意识。由于技术表象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再由于在轮次之间有一段等待比赛的时间,所以运动员的注意力总是有所转移,因而在轮次之间等待试跳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表象是很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踏板动作,而导致踏板失误。

(三)干扰因素

赛场上的观众是外界干扰因素之一。观众对他人的助威无疑是针对自己的一种精神挑战。所以比赛中,实力较强的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在外界的干扰下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技术水平而遭失败的现象并非少见,而在比赛中不能正确对待环境(包括场地、观众、气候等),最容易引起紧张心理。另外,我们注意到从准备活动结束到试跳开始是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活动最多的时期。因为,此时运动员尚未“进入角色”,又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这些“空闲时间”是多余的心理活动最频繁的一段时间,也是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受到的一种心理干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帮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就会产生紧张情绪。

(四)成绩因素

前一次试跳失败,或成绩明显进步,必然会引起运动员的高度重视。运动员急于提高成绩的同时容易造成急躁和紧张情绪。这时,如果运动员不能进行自我控制而过多地考虑成绩,势必加重心理压力,一旦失误,还会进一步导致紧张情绪的加重。如果运动员由于前次违例,没有成绩,可能使运动员会更加紧张,以至于影响助跑的节奏。

(五)胆怯因素

运动员在前两次试跳均失败的情况下进行最后一次试跳,在助跑的步幅不稳定时,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胆怯,越是考虑后果,胆怯心理越严重,常常使运动员对比赛缺乏信心,很明显地表现出情绪过度紧张,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意志消沉,心境不佳(这些反应对运动员的技术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使运动员不能进入比赛状态,动作和反应表现得缓慢、迟钝),最终导致运动员踏板的失误。因此跳远的专项训练不应只是技术和体力的训练,而应当是技术训练,体力训练和心理训练的有机结合。通过心理训练可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有利于克服各种消极的心理现象,从而提高踏板的成功率和运动成绩。

三、踏跳技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自我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使肌肉放松,消除肌肉紧张状态,使运动员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得到全面放松。方法是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使精神、肌肉得到放松。运动员闭目舒适地仰卧在床上或长板凳上,聚精会神地想象自己肌肉放松的情况,并自我暗示“我是非常安静的”、“我的四肢放松了”、“我的呼吸是安静的”、“我的心跳安静而有力”、“安静了……放松了……”,其暗示结果使肌肉和精神得到放松和休息,消除了赛前紧张状态。在比赛中也可以适当的对脚部进行按摩,以便有效的加速乳酸的消除,消除比赛中的疲劳。

(二)自我控制训练法

自我控制训练是利用想象力,把一种成功的机制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去实践。训练方法是:运动员闭目坐或躺着,先使肌肉完全放松,然后进行自我动员,如“我在休息”、“我感觉很好”、“我能,我一定能成功”、“我不能犯规,我不会犯规”、“我充满了力量”……其结果可使运动员力量感增强,满怀信心地投入比赛。另外,为了提高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可采用如下方法:1.仰卧,从身体各个部位逐步放松到全身的完全放松,在练习结束时重复地自我暗示“我躺着,要放松”;2.达到“最佳安静”状态后,动一下身体某一部位,使肌肉收缩和放松;3.当运动员很好地掌握这些练习后,可采取多种身体姿态的同样练习。通过长期训练就能提高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可使动作节省化和调节内脏器官的机能。因此,如能应用自如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动作就能在比赛中避免或减少紧张情绪,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取比赛的胜利。

(三)表象重现训练法

表象重现训练是指运动员运用技术和体力练习所产生的感知,结合教练员的指导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和概念来强化运动技术和战术(基本方法是回想)。其训练方法是:让运动员静坐或静卧,让其回忆以前训练或比赛中成功的场面。这种方法要和自我放松,自我控制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在高度放松的情况下,运动员就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想象,再现他所经历的比赛情况。包括观众的反应,气候条件,喧哗情况以及自己怎样有节奏的助跑踏跳,轻松地落入沙坑中整个动作过程和其他情况。这样运动员在心理上就可做好充分准备,克服赛前紧张情绪,激起增加情感和积极的运动冲动,使队员出现良好的赛前状态。增强运动员的求胜欲望。

四、结论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的心理训练可大大提高跳远运动员心理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控制和减少过度紧张情绪,从而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踏板成功率和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冯霞,等.运用压力理论调控赛前心理状态新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5.4:75-79.

[2]王欣,张亚峰.浅析运动员心理调控[J].江西华工.2005.4:176-177.

[3]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马东.浅谈心理因素对跳远稳定性的影响[J].少年体育训练.2008.5.

[5]黄智.关于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几点思考[J].田径.2007.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