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l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三物理梳理常识的复习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三物理梳理常识的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三物理梳理常识的复习方法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
在高三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1、打基础:把三年的物理书上所有的章节弄明白,包括实验,图片,问题思考等,在高三复习时用。然后能独立完成后面的测试题。高三物理复习需要对于零基础的同学进行测试,了解高三同学们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不足,合理掌握物理零基础提分秘籍。
2、掌握物理技巧:在思考物理题目的时候能够完全把题目玩透。在高三物理复习时,研究新题型:每年高三会有很多很新颖的题目出现,称之为难题,新题,指思路完全与以前不同,独立完成,实在不行也要课后弄明白怎么有这个思路,不单单是解题步骤,思路最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坚信自己的物理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缺乏自信、性格比较懦弱、学习中多次受到挫折的学生常常会自我怀疑,即使面对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犹豫不决,这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所以保持心情舒畅,遇到难题或紧张时,还可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以此来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是高三物理零基础提分秘笈的基础。
做一些简单的题目
做一些简单的物理题目,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然后,多看高三物理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物理题目。重点是看物理典型题,对于物理零基础或是基础一般的同学弄懂这些简单的物理题,在屋里考试中还是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篇2:高三物理梳理常识的复习方法
1多做典型题
物理要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多去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做物理题慢,考试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不够,导致分数很低。物理成绩突出的学霸在谈自己学习心得的时候,都把多总结、分析典型题作为重点来说。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目,把知识点向课本进行反馈,总结典型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都有好处。
要多做各种类型的物理题,学霸通过做物理题练习,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物理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物理解题速度就会提高的。
2掌握基础知识
把物理打牢固。只有仔细去把这些基础知识打牢固。典型的物理例题就是在帮助你去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比如,课本上讲到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题目中说到了动量守恒的前提,但是很多学生都不注意,在动量不守恒的时候去用这个定律,怎么不会出错呢?也许有很多学生落下了一些物理知识,或有些内容学得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去巩固。学霸提高物理解题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样在做物理题时才能灵活运用,提高物理解题速度。
3考试心态
物理考前一个劲地暗示自己考试难,会考不好,无形当中压抑了脑细胞的兴奋,思维速度减慢了,又怎么能提高物理解题速度呢?拿破仑有段名言:如果你认为自己已被打败,那么你就被打败了;如果你想要获胜,但你又觉得自己办不到,那么你必定不会获胜。人的成功起源于人的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对自己没信心,当然不可能全力以赴,集中精力背水一战了。学霸提高物理解题速度的方法之二就是从容的面对考试,以最平常的心态答题,不让紧张影响物理解题速度。
4解题先难后易
学霸建议做物理题应先易后难,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通过锻炼逐步增长起来的。若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物理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而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提高物理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篇3: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一、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二、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三、整体法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四、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五、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篇4: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物理,向来被很多人视为理综成绩的“杀手”,高中物理由于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那么怎么才能高考物理拿高分呢?高三是冲刺的一年,要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要兼顾各部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一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执行的.方针是:轻重分明,全力补弱。
1、以毒攻毒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全世界学习的物理知识都一样,学习时我们要把握它的精髓,而对于应对物理考试有一招叫做以毒攻毒,即考什么咱就学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咱就学到什么程度?怎么考就看考试大纲样题。
高考物理知识点比较固定,112个,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原子,北京地区不考热学,其中力学、电学是考试的重点,
北京高考物理试卷总共120分,选择共八道题,占据了48分,实验两道题占18分,计算三道题共54分。
在了解考什么怎么考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复习。其实,单就高考来说,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将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掌握准确非常重要。
2、目标明确
(1)分数目标明确:理综要想得高分,物理成绩很重要,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物理成绩下指标,想考高分的底线是48道选择题最多错1道题 ,两道实验题18分最多扣4分,三道计算题最少要获得44分,这样才能得到保底的100分。当然作为要冲刺名校的学生一定要追求卓越,以拿满分为目标,物理的答案非常客观,因此只要做对了拿满分的可能性很大。
(2)复习目标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是:建学科体系,形成科学思想;掌握学科方法,增强学科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杰出公民;早就国家栋梁,打造领袖素质。物理考试主要是考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学科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建立学科体系。
篇5: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动量
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篇6: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篇7: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篇8: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总结
一、夯实基础
人们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此话说得很有道理。因此,我们把夯实基础放在一轮复习的首位。
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查的重点,而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框架,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因此,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不能走过场,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意义,对于相似的概念规律要加以分析比较,弄清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如: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整体法和隔离法、图解法、类比法、对称法、数形结合思想、等效替换思想等等,我们会备加关注,把它们渗透于平时的复习备考之中,并分阶段进行小结。对基本物理模型,我们从原理、方法入手,循序渐近的让学生理解,再通过典型示例加以巩固,以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三复习课毕竟没有很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兴趣。如果高三教师停留在讲原理、讲方法、讲习题、课内满堂灌、课外搞题海战上,课堂必然显得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讲得累,复习效率低。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体会到:教师精心组织备课,精彩、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演讲会让成绩较好点的中上层学生感兴趣;教师善于发掘例题、习题中的实验素材,甚至旧实验新做,并请学生参与,可引起多数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待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如果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考试取得了一点进步或做某个题有新颖的方法,甚至通过其它方面对学生加以表扬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有一位教育专家说: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把学生当观众,主持人要想方设法吸引观众。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狠抓落实
复习备考中发现,即使较简单的物理题,让中等成绩的学生去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如:受力分析不正确;画图象时横、纵坐标无单位;运用矢量规律时不设正方向;计算公式变形出错;计算错误等。我们发现让学生在易错问题上演排,问题在众人面前暴光后,教师适当点评,效果往往较好。对学生课外练习,我们的观点是:有练习必然要批改,要及时评讲,它是复习备考注重落实的重要手段。
由于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平时周一至周五白天上课按进度计划复习,晚自习和双休日上课,我们就对学生实行几乎每周一次滚雪球似的巩固训练。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即慢看、轻读(不读出声)、做记号(对重点语句或隐含条件)的习惯,评讲试卷时,我们把审题能力培养和解题规范的要求和示范当作重中之重。对审题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①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先粗读再精读,从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②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③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能力。④深入推敲,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⑤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的能力。对解题规范培养,我们也着眼五个方面:①必要的文字说明。②作图的规范。③书写(文字、字母、格式)规范。④方程的规范。⑤结果的规范。
四、不拘泥于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是从众多资料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因此,第一轮复习以资料为主。由于我们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资料也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不能受到资料的束缚。对物理中哪些主干知识、资料上不一定分析得很透,我们有必要作些补充。如:动能定理,资料上只讲了其内容、成立条件,然后附以一些例题和练习。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就增补了动能定理推导及结果后讨论。这样对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资料上那些重复的内容我们会做合理取舍。资料在某单元的结构或体系也不一定十分合理,我们会做适当调整,如:讲到动量守恒定律运用时,一会儿讲碰撞问题,一会儿讲爆炸问题,一会儿讲人船模型,复习备考中我们就打破了资料上结构,把每一块拿出来单独研究,甚至做点补充,把一个一个问题研究透彻。
如果高考复习拘泥于资料,复习备考会显得呆板,做了很多无用功,头绪不清,效率较低。
五、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我们高三物理组在复习备考中统一了指导思想、资料、进度。在每一块复习前集体讨论决定补充什么、舍掉什么;每周由一位教师命题进行几乎每周一次滚雪球式巩固训练,发现问题互通情况,共同关注;每次月考后,我们都坐下来进行质量分析,由命题人主讲命题意图,考试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我们相信,众人拾材火焰高,教师团结协作不仅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