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甜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诗经》知识点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诗经的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篇2:诗经知识点

诗经两首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篇3:高一语文《诗经》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篇4:初三语文《诗经》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篇5:诗经有哪些知识点

诗经知识点

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是最早的一部诗歌(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但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有功。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前后大约5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

“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诗经知识点:《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周部族的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农事诗。

《豳风·七月》这篇农事诗的杰作,反映了周初农业生产情况,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是一幅形象而又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3、颂歌与怨刺诗。

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

也有不少怨刺诗。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鄘风?相鼠》

4、战争和徭役诗。

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反映了对长年征战服役的厌倦和对自身遭遇的伤感,如《小雅·采薇》和《豳风·东山》。

学好语文的方法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 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四、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中国留给我们的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学好文言文也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之一。要学好文言文,我们要多去读,多去理解哪些词的意思,去学一些基本语法,去被背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各大难点。但这些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慢慢的积累。你也可以有空多去图书馆看各种文学书籍。

篇6:《诗经》的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8. 岁亦莫止。(莫,通“暮”。)

9.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1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四、关键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 布匹。贸,换,买。,

2.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

3.送子涉淇 涉,渡诃。

4.匪我愆期 愆(音qiān):拖延。

5.将子无怒 将qiāng :愿,请。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载……载……: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诗经》知识点总结(通用17篇)

1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1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沉迷。

1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陨:坠落。

13.渐(jiān)车帷裳 渐:浸湿

1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贰:有二心

1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1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17.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夙兴:早起

18.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19.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2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真实;旦旦,诚恳;反,违反。

2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23.薇亦作止 作:起,生长出来; 止,句尾语气词。

2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语助词无实义;莫,“暮”。

25.薇亦柔止。柔,刚长出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27.薇亦刚止 刚,硬、老。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戍shù,驻守;使,指使委托;聘,问。

28.岁亦阳止 阳,十月。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30.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样。

31.四牡騤騤。 骙骙Kuí,马强壮样。

32.四牡翼翼 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33.杨柳依依 依依,随风而动。

34.雨雪霏霏 雨yù,下, 作动词;霏霏,纷纷

35.行道迟迟 迟迟,缓慢

36.今我来思 思,语助词

篇7: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

1.《诗经》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共305篇。之前我们总是讲是311篇,那为何我们目前只讲305篇了呢?这个是因为,这其中有6篇笙诗,这就是唯有书目没有内容的,因此后边我们就把这六篇删除开,这6篇分别是“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与“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诗经》亦是中国第1篇现实主义诗文,创立了我国诗文现实主义的本源。这一点许多人会搞错,误认为这是浪漫主义的本源,关键缘由是常常听多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语句,却不知道诗经里边描述的更多的基层老百姓的痛苦,更多的是体现现实主义的内容,所以是1部现实主义的诗文。

2.《诗经》的具体内容

《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髓部分有对感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还有怀故乡、思征人及反压抑、反陵暴的怨叹和恼怒,常用复沓的技巧来不断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通常唯有几个字不一样,体现了民歌的特点。《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奠之诗文,祈康年、颂祖德。《大雅》的笔者是贵族文人墨客,但是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意,除开宴会乐歌、祭奠乐歌与史诗而外,也写下了一些体现老百姓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还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奠之诗文。从思想性与价值艺术上看,3颂不如2雅,2雅不如十5国风。

篇8: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

《诗经》两首文言知识点梳理

1、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眯眯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春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慨)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2、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泪水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谈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菜)

3.不遑启居(开,古义:是跪今义:指打开。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定居。)

4.君子所依,君子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君子,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德差的人。)

3、1词汇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例如:言既遂矣。

②等同于“而”。例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例如:春以为期。

②而,连词。例如:以望复关。

篇9: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

(1)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眯眯的样子)

2.将子无怒,春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4.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7.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8. 岁亦莫止。(莫,通“暮”。)

9.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花开花的样子。华,通“花”。)

10.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2)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至。②今义:表明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泪水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谈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菜)

(3)1词汇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例如:言既遂矣。 ②等同于“而”。例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例如:春以为期。 ②而,连词。例如:以望复关。

3.做:

①本意是起來起家,扩充为崛起,形成。例如:薇亦做行。 ②开始。例如:天 下之难比成于易。 ③创作,书写:自就是指物做诗立就,又扩充为著作,制作。例如:常作二铁板,1板印刷,1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例如:这其中来往种做,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⑤为,变成,扩充为当做,充做。例如:君作为盘石,妾作为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例如曰归曰归。 ②称为,说成。例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例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行:

①语尾助词。例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例如:在斩左止者,笞500。

③终止,驻足,又扩充为使动使用方法。例如:行子路宿。 ④阻止,阻拦。例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文明礼貌。例如:人而无行,不死何候。

6.载:

①纪录,记述。例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例如:自去船职,5载复还。

③装载。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扩充为承受,承担。例如:载舟载舟,所宜沉思。

④乘坐,坐车。例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起增强语调作用,多用来动词或者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例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例如:春日载阳,着名仓庚。

7.靡:

①荒废。例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退却。例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例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扩充为不。例如:天洼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例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扩充为放火烧,例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扩充为激烈。例如:穷冬烈风。 ②光亮,显赫。例如:君有烈名。 ③职业,功业。例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峻。例如文人墨客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日光,阳光。例如:夕阳草树,平常巷陌。 ③溫暖。例如:春日载阳。 1

④表面上,假装。例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洞穴,又扩充为方式。例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例如:力大无穷。

③大。例如:孔道之夷,为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例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盛开。例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漂亮有风彩。例如:华服美人。 ④繁荣。例如:其市井之繁荣。 ⑤精髓。例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例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想念,记挂。例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例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例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提防,鉴戒。例如:既与既戒,既备万事。 ②劝诫,警示。例如:观旧事以自戒。

14.雨:

①诸多。例如:齐子归行,其从如雨。 ②失散。例如:1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者雨一样的落下。例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例如:水能自雨田。 ⑤滋润。例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4、主要实词、虚词

篇10:高中语文诗经氓知识点

高中语文诗经氓知识

(一)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

二 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五、关键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

布匹。贸,换,买。,

2.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

3.送子涉淇 涉,渡诃。

4.匪我愆期 愆(音qiān):拖延。

5.将子无怒 将qiāng :愿,请。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载…载…: 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1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沉迷。

1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陨:坠落。

13.渐(jiān)车帷裳 渐:浸湿

1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贰:有二心

1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1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17.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夙兴:早起

18.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19.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2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真实;旦旦,诚恳;反,违反。

2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23.薇亦作止 作:起,生长出来; 止,句尾语气词。2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语助词无实义;莫,“暮”。

25.薇亦柔止。柔,刚长出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27.薇亦刚止 刚,硬、老。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戍shù,驻守;使,指使委托;聘,问。

28.岁亦阳止 阳,十月。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30.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样。

31.四牡騤騤。 骙骙Kuí,马强壮样。

32.四牡翼翼 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33.杨柳依依 依依,随风而动。

34.雨雪霏霏 雨yù,下, 作动词;霏霏,纷纷

35.行道迟迟 迟迟,缓慢

36.今我来思 思,语助词

《国风·卫风·氓》读后感

读起来让民气酸心寒的故事.幼年时粗莽无知,却豪情洋溢,一见钟情就敢约婚,这样的果敢在其时的封建社会实属少见,在家长制度下,除非是心里真挚的情绪太剧烈,不然有几个体敢跟实际抗衡!

然而汉子对女人的爱随着女人的老迈色衰也随着消磨殆尽.善良且认真任者不会再现出来,然则眼神里没了那抹炽烈,两个体都心知肚明,只是开不开诚布公的题目;亦有局部卑劣如“氓”者,不爱了便是不爱了,不会再多给你一丝恻隐.“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行说也。”与汉子的寡情相对的是,大局部女人骨子里都是向往稳定的,不管他方是不是眼角已有皱纹,可能开始发福,不如年青时灵活,都市选择不去粉碎这份宁静,到底把最优美的岁月共享给了这个体,把最真挚的答应允许给了这个体,把最发自心里的情感交付给了这个体.

最让我激动的仍旧最后一段,假使是在饱受“氓”的摧残以后,“我”依然会记得他对“我”好的时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我们幼年的时辰,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快乐.既然你违背誓言还不知反思,我也就算了吧!

不知道诗歌的作者最后做出了什么选择,假使在如今,离异是不行制止的,然则在其时,女休男是没有先例的.真是悲剧,只愿自后的我们肯定要以史为鉴!

诗经氓中心思想

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全文大意: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篇11:诗经两首的知识点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6.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动词,思考)

已行,弗不思也。(动词,思念,挂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名词,心情,情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助词,无实义。)

《诗经》的读后感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中心思想

《诗经》最早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5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它既描写了上古时代民族的形成发展,也反映了古老国家的政事兴衰。

篇12:《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1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1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五、关键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 布匹。贸,换,买。,

2.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 3.送子涉淇 涉,渡诃。 4.匪我愆期 愆(音qiān):拖延。

5.将子无怒 将qiāng :愿,请。 6.乘彼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载……载……: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1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沉迷。

1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陨:坠落。 13.渐(jiān)车帷裳 渐:浸湿

1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贰:有二心 1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1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17.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夙兴:早起

18.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

19.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音节助词。躬,自己。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言,音节助词。 2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真实;旦旦,诚恳;反,违反。

2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是,这。已,了结。焉哉,了吧

23.薇亦作止 作:起,生长出来; 止,句尾语气词。2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语助词无实义;莫,“暮”。

25.薇亦柔止。柔,刚长出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27.薇亦刚止 刚,硬、老。

2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戍shù,驻守;使,指使委托;聘,问。 28.岁亦阳止 阳,十月。

2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30.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样。

31.四牡jj。 YYKuí,马强壮样。 32.四牡翼翼 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指训练有素

33.杨柳依依 依依,随风而动。 34.雨雪霏霏 雨yù,下, 作动词;霏霏,纷纷

35.行道迟迟 迟迟,缓慢 36.今我来思 思,语助词

《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契阔谈(通宴)

2、词类活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3、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篇13:《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的主要内容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东》、《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 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o》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篇14:《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关雎》译文

雎鸠鸟在水中的绿洲上不停地鸣叫,那文静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船的左右两边去捞它。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

窈窕的姑娘追求不到,日日夜夜思念她,思悠悠,唉!翻来覆去睡不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从右去采它,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弹琴鼓瑟向她表示亲近。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从右去挑选它。那文静美丽的姑娘哟,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蒹葭》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晶莹的`露珠化成白霜。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河水的那一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水草相接的地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高,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宛如在水中高地上。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河水遥远的彼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曲折。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注洲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按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有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即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间。“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歌词。

《诗经》中的作品形式多以四言为主,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蒹葭》选自《诗经 国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4、《蒹葭》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5、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6、《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7、《诗经》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8、《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足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关雎》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10、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11、《关雎》以雎鸠和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美好情感。诗中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本诗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情感。

12、《关雎》中的“流”“采”“d”释义有何异同,说说这样使用的好处。

答:流:捞取 采:采择 d:挑选。这几个词都用来描写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动作,本质上没有不同。这样的变换,避免单调重复,使文章富于变化。

13、《诗经》中常采用“兴”的手法,即先从别的事物说起,以引起所咏之物,用以寄托情感。请以本诗为例,谈谈这些“兴”的句子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首章以雎鸠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第二章以荇菜的参差,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d之”,兴起想象中的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的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提示出来了。

14、诗中的“湄”“坻”“ 濉薄 b”各指水的什么地方?

答: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坻:水中的高地。“ 濉保核边。“ b”:水中的小块陆地。

15、本诗每章以“蒹葭”和“白露”的不同状态起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表明时间的推移,渲染秋景的凄清,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苦苦追寻而难以得到的愁惨悲凉的心情。16、《蒹葭》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重章叠句”,即“复沓”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通过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而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16、《蒹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不顾艰难险阻,对意中人穷追不舍的精神和深切怀念之情。

17、《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爱情诗,但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很的差别,请你就此简要说说。

答:《关雎》重于叙事,本诗重于情感;“窈窕淑女”是实实在在的人,“伊人”则若即若离;《关雎》以人写情,本诗以景起情;《关雎》“具体”,《蒹葭》朦胧。

篇15:《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匪来贸丝。

5.于嗟鸠兮。 6犹可说也。

7.隰则有泮。 8岁亦莫止。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

二、古今异义

1.泣涕涟涟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

3.不遑启居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言既遂矣。 ②载笑载言。 ③体无咎言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以望复关。 ③以我车来

3.作:

①薇亦作止。 ②天下之难必作于易。 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曰:

①曰归曰归。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载:

①史载田横事。 ②三年五载。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④载笑载言。

6.靡: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靡室劳矣。

③左右皆靡。

7.阳:

①洛水之阳。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岁亦阳止。 ④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⑤阳春三月

8.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已行,弗不思也。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篇16:高一语文上册《诗经》知识点

高一语文上册《诗经》知识点汇总

一、词语

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罔极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篇17:初中语文下册知识点诗经两首

《诗经》二首

(一)关雎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关雎(jū) 窈窕(tiǎo) 好逑(qiú) 寤寐(wù) 荇菜(xìng) 芼之(m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洲:水中的陆地

(2)窈窕淑女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3)君子好逑 逑:配偶

(4)左右流之 流:捞取

(5)寤寐求之 寤寐:日日夜夜

(6)寤寐思服 服:思念

(7)悠哉悠哉 悠:忧思的样子

3.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4.名篇名句默写。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兢兢业业 解释: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孔武有力 解释: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投桃报李解释: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某身份。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02课内精读

阅读《关雎》,完成后面的题目。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A项该诗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爱情诗。)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2·1·c·n·j·y

03拓展阅读

静女

《诗经·国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8.“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9.“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二)蒹葭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未晞(xī) 水中坻(chí) 溯洄(sù) 蒹葭(jiā) 水之涘(sì) 水中沚(zh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的样子

(2)溯洄从之 溯洄:逆流而上

(3)道阻且长 阻:艰险

(4)白露未晞 晞:干

(5)道阻且跻 跻:(路)高

(6)道阻且右 右:向右迂曲

3.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蒹葭》一诗,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02课内精读

阅读《蒹葭》,完成后面的题目。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解析:B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

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之情和相思之苦。

03拓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解析:C项虽然“河汉清且浅”,也相距不远,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咫尺胜天涯,表现出的是织女内心的忧愁与哀怨。)

7.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