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陈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篇1: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金融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化结构,它们不仅具有语类功能、小句内部的功能、语义功能,还具有语篇功能,研究这些功能有助于对金融语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对金融语篇进行翻译.

作 者:陈黎峰 CHENG Li-fe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名词化   金融语篇   功能   翻译  

篇2:英语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机理

英语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机理

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一种,在科技语篇、法律语篇等正式文体中大量存在.名词化的出现与文本类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文本,使文本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客观性、正式性及权威性等.科技语篇因其自身的'语篇特点,使名词化现象在其中大量涌现,并发挥出不同的语篇作用.

作 者:赖艳艳 LAI Yan-yan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H314.1 关键词:名词化   机制   语篇功能   英语科技语篇  

篇3:英语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英汉形式转换

英语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英汉形式转换

英语科技语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现象.使用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增加语篇的信息承载量,还能体现科技活动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因此受到语言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多方面研究表明,其汉译可以通过英汉形式转换来实现.

作 者:张文英 毕凌丽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H3 关键词:名词化   信息单元   英汉形式转换  

篇4:科技语篇中名词化的语类功能研究

科技语篇中名词化的语类功能研究

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在英语科技语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语法隐喻的理论,文章探讨了名词化在凸现科技语篇的'篇章特征方面的语类功能.

作 者:李玉国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23) 分类号:H0 关键词:名词化   语法隐喻   科技语篇   语类功能  

篇5: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简析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简析

名词化现象在科技英语文体中使用非常频繁,本文分圻了中英文名词化特点极其成因,并简要介绍了名词化的汉译.

作 者:蒋勇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1 关键词:科技英语   名词化   成因   翻译  

篇6:论在语篇中视角现象的等效翻译论文

论在语篇中视角现象的等效翻译论文

金融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把握视角与语篇体裁、主位化、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实现等效翻译。本文认为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视角现象有利于原语代码向目的语的转化,实现译文的等效翻译;并帮助澄清作者、译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视角;语篇;等效翻译

1. 引言

传统译作者通常以句和段为单位来进行翻译,很显然这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体裁,标题,主题都未考虑在内。随着语用翻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语用翻译问题展开近一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语篇翻译是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语篇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下面我就结合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来谈一谈语篇视角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

2.语篇的视角现象

视角(thepointofview)或是(perspective)是说话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视角现象普遍存在,是说话人必不可少的采取的一种立场(赵秀凤,)。它直接影响说话人对视角是一个涉及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路径的概念。观察者是视角的发出者,可称为视角主体;观察对象是视角的落点,可称为视角客体;观察路径可称为视角切面。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则更多地关注视角切面,他们分别从语篇分析和语篇理解的角度对视角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视角作为作者组织语篇的一个重要资源,一方面展示了一定的文体风格,另一方面可以折射出作者的观念形态。

视角对语言形式选择运用的制约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词、句层面上视角表现在情感变化对不同语法结构有影响,在语篇层面上,视角的体现更为复杂。语篇的层面开展对表现于目的语篇重构中各种技巧、方法的描写,在于语言实际的存在形式是语境中的语篇,而非孤立的词和句。翻译,作为一种跨语文化交际形式必然在语篇的层面上进行(司显柱,)。因此,虽然我们并不反对,也理解基于视角、目标以及方便的考虑而将研究对象——词语和句子从其所在的母体——语篇中抽象、剥离出来,但从根本上说来,这种见木不见林的先天不足必然注定了对语用翻译结果的以偏概全,无法达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等效之目标。

3. 语篇视角与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一方面要求译者保存原作内容,用译文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将特定内容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求译者不拘泥于原作,可以在正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各种语境因素,体现原文的风格和文化背景。语用翻译与视角密不可分。视角是作者所持的立场和角度。视角不同,对语篇的理解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桥梁,在实际转换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语用推理过程,译者必须充分掌握好各种语境,尤其要把握视角。

3.1语篇体裁与视角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语篇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能起交际作用,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都能明白其中的交际目的(张美芳,黄国文,)。例如,在中国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他可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这些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充当问候语的作用。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而有人听到这些话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一是“体现样式”(realizational patterns)(张美芳,黄国文,2002)。纲要式结构是指有阶段的、有步骤的结构。例如药品的纲要式结构通常是:名称、成分、治疗症状和对象、服用方法。而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通常是由特定的语言结构充当。例如,当一个英语语篇的正文的第一句是“Once upon a time…”时,便表明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或神话的叙事;当一则对话的第一句是“Can I help you?”时,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发生在服务行业中服务人与顾客的对话。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register)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field)、基调(tenor)、方式(mode)。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 )。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方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方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方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也许可以这样说,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学者认为,语域是指语言的变体,反映的是情景语境;语类即类型,反映的是文化语境,语类是高于语域的层次。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语言文本分析必须与所选用的语类在文本功能上保持等值。基于语篇体裁的诸多特点,译者在进行等效语用和社交翻译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其中的差别和影响。语篇的体裁不同,它所叙事的角度和立场当然不同,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也不同,在语用翻译中必不可少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3.2语篇标题与视角

标题实质是一个语篇的起始,人们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首先注意的是标题。标题是整个语篇的浓缩也是整个语篇画龙点睛之笔。标题可以影响整个语篇的构成。标题作为一种主位化形式,其功能是创造预设(李建红,2006)。例如,下面两个标题“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和“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会让读者对下面一段文字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Rocky slowly got up from the mat, planning his escape. He hesitated a moment and thought. Things were not going well. What bothered him most was being held, especially since the charge against him had been weak. He considered his present situation. The lock that held him was strong, but he thought he could break it.若这段文字的标题为前者“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那么,读者所理解的是Rocky 是一个囚犯,被关入监狱。他讨厌监狱里的生活,因此计划破狱而逃。而这段文字的标题若定为后者,即“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则可理解为Rocky 是一个摔跤手。现在摔跤时遇到了强手,对手不弱所以Rocky正左右判断着他的处境,并打算有所突破。

由于两个语篇的标题不同,读者在读标题时所产生的预设不同,那么标题下面的内容留于脑际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朱燕,)。标题对译者理解原文至关重要。这说明,视角的'不同,对一句话或同一篇文章就会不同的理解,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在进行等效的语用翻译时尤其需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3.3语篇主题与视角

语篇主题是指话语中前面句子的共用主题,即作为后面句中谓语的主语。Prefetti & Goldman 也认为我们所说的主题化就是一个话语过程。此间,一个所指被发展成为该话语的中心话题。因此,所理解的主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所指在语篇中的凸显过程(莫爱屏,2007)。主题跟主位并非一个概念。主位一定是句子的起始部分,而主题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也可以蕴含在整个语篇中;主位一定是以句子为单位,而主题可以以句、段或篇为单位。简而言之,主题就是某个内容的凸显。(莫爱屏,2007)

(1) Tom kissed Mary.

(2) Mary was kissed by Tom.

(3) It was Tom kissed Mary.

以上三个句子,主位分别是Tom, Mary, it, 而主题则是Tom吻了Mary 这个事实。作者在语篇组织过程中的视角,决定其在写作文本时的观点或态度。一般说来,作者的视角相当固定,他通常不会在不同视角之间跳来跳去,而主题则是视角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在语篇中,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句子都可以由主题,整个语篇也可以有一个总主题,这里的主题有可能与视角吻合,也有可能与视角不一致。

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翻译中,译者领会原文本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他们的主观理解,这种主观因素不可避免。译者作为原文本与译本之间的沟通媒介,在转换过程中必须要将其主观理解尽可能客观化,减少主观性,准确把握语篇的主题。只要抓住语篇的主题,就能更好把握作者的视角或意图,在语用翻译中就不会偏离最起码的方向(莫爱屏,2007)。

4.结论

本文从语用角度论述视角与语篇体裁、主位化、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如何实现译文的等效翻译。在语用翻译过程中,抓住视角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译者更好的理解原作。从语用角度探讨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是语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推动了翻译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并为跨文化交际,语际语言研究等其他科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建红.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2。

[2]张美芳.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现代外语(季刊),,1。

[3]司显柱.论翻译技巧研究的语篇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4,2。

[4]张军平.论翻译中语篇视角的转换-从《葬花吟》英译谈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

[5]朱燕.新闻英语标题汉译的关联理论视角[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赵秀凤.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6,1。

篇7: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探析

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探析

一般认为,一个特定的语类在结构形式上是相对固定的,但现实生活中理想化的简单的语类结构是很少的,而实际情况是语类在不断变化动态地发展,语篇世界也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和不可预测的..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语境因素的不断配置、与语篇的目的性不单一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关.

作 者:杨林秀 YANG Lin-xiu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5(1)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语类理论   语类转换   动因  

篇8:语篇翻译中的情景取向

语篇翻译中的情景取向

语篇翻译吸收了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与传统翻译策略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情景因素.本文重点讨论了语篇翻译中情景取向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从情景因素的`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分析了“变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合理性.

作 者:刘庆元 Liu Qingyuan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湖南,岳阳,414006 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语篇翻译   语场   语式   语旨  

篇9:译者在语篇翻译中的角色定位

译者在语篇翻译中的角色定位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动态交际活动,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担负了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将从语篇翻译这一视角来全方位可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不同角色.由于译者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首先带有明确的翻译意图阅读源语语篇,并且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及认知能力来诠释原文,而在遇到翻译阻碍时能灵活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来实现翻译这一过程,因此译者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可以说是一名协调者、阐释者和创新者.

作 者:罗晓利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0(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语篇翻译   译者   协调者   阐释者   创新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