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卫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天坛公园观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天坛公园观后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天坛公园观后感
今天,我要去看天坛啦!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呀?你们一定都早想去看看吧,那我们就走吧。
那我们一起先去看圜丘吧。我先来介绍一下,圜丘是明朝是修建的,是皇帝祭天时的祭坛。它是一个巨大的三层圆坛,是用光滑的汉白玉做成的。爸爸说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祭天的祭坛就修成圆形的。每层用九九八十一块大方砖铺成,圆坛每层都有九级台阶。在祭坛的第三层的中央有一块大圆石,叫天心石。皇帝祭天时就站在上面向上天祈祷,希望风调雨顺。
我们还参观了回音壁和祈年殿。
今天真开心呀!
篇2:天坛公园观后感
这天天气特别好。风和日丽,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我和爸爸来到了天坛,来这里旅游的人特别多,我们都快被挤下去了。
天坛建于清、明两代,是皇家用来祭天和大型的祭祖用的`。我们进入第一个门,里面放着好多豹子,每个豹子旁边放着一个灯笼,每个豹子前面还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食物。
第二个门里,墙上画着好多皇帝的画像,地上放着好大一个祭坛,里面烧着香,满屋子都是香的味道。
第三个门里是皇帝祭天的,地上放着一个金毯子和一张的画像。
我们继续往里走,里面是回音壁,回音壁只是一座墙,它可以把你说的话传的很远,太神奇了。
篇3:游天坛公园观后感700字
6月的北京天气晴朗,阳光温馨,下午有空儿,便整装出发去天坛公园游玩。我想从东门进去,出租车司机把我拉到北门,大约这里是常见的入口。在门口买的是联票,35元,一点儿没打折。天坛公园里有许多小花,令人喜爱。前方能看到有美丽的圆形宫殿,从西侧门上去,进到一个院落里,中间高高的台阶上是祈年殿,东、西、南面均有古典式方形宫殿。祈年殿是圆形的建筑,以深蓝色加金色花纹为主色调,在高高的基座上,祈年殿显得异常的美丽、庄严、典雅。四周是方形的围栏,有白色(汉白玉?)的柱石,我不由得惊叹这座建筑的美丽!祈年殿内墙外有燔柴炉,是祭祀时燔烧牛犊以迎天神的处所,用绿琉璃砌成,祀典礼成,要把供品和祝版、祝帛均运到炉内焚化。燔柴炉旁还有燎炉,是焚烧给先帝供品所用的大火缸。
出了祈年殿,沿长长的丹陛桥到皇穹宇参观。这也是座圆形建筑,略小于祈年殿,有些像谷仓,圆形的屋顶下是圆柱形的墙体,用中国古代宫殿的常用红色漆成,整体颜色与祈年殿相仿佛。四周的围墙是圆形的,称回音壁,据说可以传声,有人在墙边大喊,在一片嘈杂中不知远处的友人能否听到回音。
出了皇穹宇,向前便是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大祀的地方,入门处有形似牌坊的三座门,圜丘是一高台,内部是三层高圆形的台子,台上空空如也,大概举行典礼时会站满了人;外面有方形围墙,也有燔柴炉、燎炉。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明清时期皇帝通常是在这里举行孟春祈谷和冬至大祀的典礼,园内西部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休息的地方。从斋宫里摆放的明清两朝皇帝画像和简介看,许多皇帝对祭祀颇为重视,祭前要在斋宫里沐浴静养,诵读先祖遗训等。神乐署是当时教授乐舞的处所,祭祀前百官也常要在此学习一些礼乐。现在神乐署里植有月季,颜色鲜丽,有的月季颜色是多重的,如白色带有红边,或粉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朵非常饱满、变化多端。
过了斋宫向北走,再向东,有百花园,可惜园中并无多少鲜花;再向东是月季园,园里各色月季花开得正旺,颜色缤纷!我从东门出,向劲松桥方向行进。天色有些晚了,我准备歇一歇,便到劲松电影院看电影,是一部美国大片:波斯王子:时之刃,男主角腾挪跳跃,很酷很爽。
天坛公园的美丽令人难忘,虽然也像许多京城古典建筑一样,非常地对称和精细,精雕细琢,但天坛另有一番韵味和气派。
篇4:游天坛公园观后感7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浏览了著名的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是古代皇帝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有很多古代建筑,美丽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先来到了圆丘坛。圆丘坛分为三层,从下往上依次变小。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连接处有木楼梯,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很好玩,我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围着圆丘跑了好几圈,累得满头大汗。听说古代的皇帝经常在这汉白玉石砌成的大坛上宣布一些事情,其洪亮的声音就如上天的神谕一般,非常神秘。
圆丘坛后面是皇穹宇。在外面的时候,听说皇穹宇里面有个“回音壁”,结果到了那里,我就大喊:“啊——,啊——!”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后来才知道,院墙才是真正的“回音壁”,趴在一面的院墙上小声说话,站在对面院墙旁边的人就会听到。皇穹宇里面还有一个宝贝,就是“三音石”,很多人都在那儿拍,我也趴在上面拍了拍,什么声音也没听见。
皇穹宇的殿门很特别,左门供天子出入;右门供文武百官、兵马士卒、平民百姓等通过;中门供神出入,因此一直闭着。
穿过千年古柏林,走在“白玉大道”上,就能看见后面的祈年殿了。从远处看,祈年殿金碧辉煌,分为上下三层,走近了才知道是一层,那像楼层的都是屋檐。
祈年殿是天坛最有名的一个殿,有28根大柱子支撑,说是皇帝用来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离近了看略显蓝色,象征天,也就是让天风调雨顺,让庄稼长好。
殿内的雕刻也很引人注目,第一件刻着几条威武的金龙,第二件刻着几只美丽的金凤,第三件则刻着翻腾的云海。殿里面还供奉着鸡、鸭、猪、牛、羊等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不禁感叹:东西这么多啊!可能隋炀帝也没这样奢侈过吧!
离开天坛公园时,我恋恋不舍。天坛公园太美了,有机会我还要再来!
篇5:天坛公园游记观后感800字
假期里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北京美丽的天坛公园。
来到天坛公园我兴奋不已。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以后历经改造、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
天坛公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亲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礼。
我来到替他公园的祈年殿。祈年殿可是替他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哦!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最初称为大祈殿年明世宗将大祈殿拆掉重建改为大亨殿年清顺治帝改大亨为祈谷坛年乾隆皇帝将命为祈年殿。啊!没想到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我看到了皇帝修建的这些大殿真美呀!
后来,我们慢慢地来到了回音壁,在去回音壁的路上,我看到茂盛的花草树木:听到了鸟的美妙叫声。
来到回音壁看到了介绍,才知道,回音壁是一个圆形的围墙,因为具有奇特的声学效果因而被称为回音壁。看完了这个介绍,我试了试.
我在回音壁的一方说了一句话“我来到了回音壁”然后我马上跑到对面的围墙边听,果然可以听到我说的那句话。
回音壁是多么神奇呀!小朋友想去试一试吗?
我和妈妈又来到了更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垣丘棂星门在垣丘上层台面中心有一个凸起的圆石,称为“天心石”也称“太极石”听说在上面说话浑厚有力,有一种霸气,让人不得不听。“听了这句话,我兴冲冲地飞奔过去,啊!天心石上挤满了人,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天心石”开心地大喊一声“乐山的天气好吗?”可是让我听到的是嘈杂的声音,原来是因为这里的人太多了。这次真是太遗憾,我没有听到我说的那句话。
朋友们,你们来到这美丽的天坛公园,一定要去试一试!
篇6:天坛公园游记观后感800字
我知道很多世界文化遗产,比如:长城、兵马俑、故宫等。但是在我心中最为念念不忘的还是天坛,那里留下了很多我的足迹。
在我的记忆中,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塔,塔上有三个大字:祈年殿。殿顶的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爸爸说那是琉璃瓦,它们真的好漂亮!最让我感到意外的还有殿前无处不在的野草,我对它们充满好奇,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迫不及待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呢?
爸爸给我讲了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天坛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建造的。在天坛未建之前,这里是一大片黄土地,住着一家姓张的庄户,家里只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她们生活清苦。有一天老妇人生了很严重的病,请了很多位医生,也吃了很多的药,但是总不见效。姑娘突然想起自己父亲说过的话,在北山中可以找到传说中的灵药。
想到这里,姑娘就匆匆忙忙朝北山走去。不知走了多少天,终于看见了北山。她跑过去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马上问道:“您知道北山的灵药在哪里吗?”老人微笑着说就在山上。姑娘沿着山路走,饿了吃野果子,渴了喝河水。又过了一天才到达山上。她发现这里有两个女孩,她快步走过去问:“你们有灵药吗?”“有的”两个女孩齐声回答道。她们大方的把灵药种子送给了这位姑娘。
姑娘回家后就把种子种在地上,很快地上长满了灵药。她把灵药给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是天坛的野草,名叫龙须草。永乐大帝建天坛时不知道龙须草的神奇之处,就想把它拔掉。文官们说这是龙须草,是充满灵性的一种植物。如果把它拔了,皇上就不能长胡子了,也不能更好地统治天下。皇上既害怕不长胡子,又害怕不能统治天下,于是他就同意留下龙须草。
皇上爱护龙须草是因为怕丢掉自己的胡子和不能统治天下,我爱龙须草是因为它美丽的传说故事。我要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贡献,爱护天坛的一草一木。因为有爱,所以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篇7:关于北京天坛公园旅游观后感300字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祈求丰收的地方,是嘉靖年间因在北京北郊又建了一座“地坛” 此处才成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当我进去后,知道了它是按“天圆地方”设计的。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以前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祈年殿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我还在回音壁那里大叫哩!我还知道天坛的道路分三条:中间的是神道;左边是发财道;右边是当官道。
北京天坛的古建筑可真有意思!
篇8:关于北京天坛公园旅游观后感300字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到了北京。妈妈和爸爸的一个朋友先到那里去了,就在那里等我,我们还去了有名的天坛。
一到北京,果然气派不凡。买了门票后,我们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经24、2米里面分别演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可惜不能进去,接着我们又到了园丘,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只可惜现在不是冬天,我们到了回音壁,它是天库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有了回音壁,你在里面说的话,我都能听得见。
看了我给你们讲的天坛,你们肯定觉得天坛是一个一级棒的地方。
篇9:参观天坛公园的优秀观后感600字
去年春节期间,我们参观了天坛公园。
天坛真美啊!绿油油的柏树好像春姑娘已经来到了这里。我们先来到祈年殿,那里据说是皇帝拜天的地方。祈年殿内有四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殿外有三层楼梯,楼梯中间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楼梯旁边还有三层保护祈年殿的圆形护栏。从外形上看,祈年殿也有三层,都是圆形的,这代表了古代人认为天是圆形的。由于游客很多,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最前面。哇!祈年殿里面金碧辉煌,美丽极了!到处都是古人雕刻的精美图案,没有一处空白的地方,比我们现代的壁纸还漂亮。楼梯上是皇帝的宝座,大臣们就站在楼梯下的大厅里。
离开祈年殿,我们沿着宽阔笔直的丹陛桥,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回音壁。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也是圆形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真有趣!我也想和露露试一下,我站在东,她站在西,可说了好几次,我还是没听见,我急得快要哭出来了。妈妈说:“没关系,是因为游客太多,太吵闹,所以才听不见。”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回音壁传播声音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最后,我们来到了圜丘坛。圜丘坛中间有三个圆,一个大圆环抱着它们,最外面又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正方形围了起来。在最小的那个圆中间有一块天心石,天心石周围有9圈石板,每圈都是9的倍数。“第一圈,9块;第二圈,18块……”我跑来跑去一直数到了第九圈,果然是81块!我开心极了,心想:古代人真是聪明智慧,能够设计出如此独特的环形建筑。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已经走到了出口,我们依依不舍地和美丽的天坛公园告别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回味着天坛公园的美景时,有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天坛公园里柏树成林,郁郁葱葱,课文中描写的“邓小平爷爷”所植之树到底是那一棵呢?
篇10:参观天坛公园的优秀观后感600字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
进入天坛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长长的石子路。路边种满了绿植,每一棵大树上都挂着简介,每棵树都有上百或上千年的历史。路过的人们总会停下脚步来看它们的简介。
顺着小路走4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那雄伟壮观的祈年殿了。远看祈年殿就像一顶大大的蓝色宫帽。祈年殿的四周都种满了耐寒的松树,四季都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碧绿的海洋。进入祈年殿,祈年殿中间有四根大柱,称为龙井柱,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四根龙井柱分别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比龙井柱更细一些的是金柱,象征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此外,还有一种称为“檐柱”的柱子,在檐柱上面,你可以看到十二个时辰。祈年殿的屋顶也十分精致,雕刻着几条栩栩如生的龙,真是雄伟极了!
跟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回音壁。
一听这个名字就很有趣,据说一个人站在这一边,另一个人站在100米的对面,其中一个人对着墙说话,对面的人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是因为这个建筑是一个大圆形,所以能产生回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和哥哥进行了实验。我冲着墙大喊:“听到了吗?”哥哥居然真的听到了,回了一句:“我听到了!”哇,这个回音壁真的是太神奇了!
接着再把目光投向前面的圜丘坛。如果你想看到圜丘坛最美的样子,一定要在夕阳西下时来看,那时太阳斜照着圜丘坛,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真是美极了!圜丘坛有十几层高,在最中心有一个圆点,传说是古代皇帝发言时所站的位置。因为场地十分壮阔,站在上面,你能看到下面所有人,而且站在这个位置讲话声音也很大,能让下面的人们都听清楚。有机会一定要站上去试一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代。
天坛公园,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公园,值得我们去了解。
篇11:天坛公园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台台,名“圜丘”,
资料
两坛之间以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则为大面积古柏林。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练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廓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篇12:天坛公园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了到了北京,放下行李,洗把脸,我们们就迫不急待地去游览天坛公园。
我一直想知道天坛是什么样,是像天一样大的坛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一进公园大门,我就急忙跑去看简介: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历经改造,扩建,至清乾年间(1736—1795)建成。
令我自豪的是,天坛公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亲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礼。
我们经过一条长廊,慢慢走到祈年殿。哇!真大呀!原来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它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最初称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奖大祈殿拆掉,改为大亨殿,1645年顺治帝改大亨为祈谷坛,1753乾隆皇帝改为祈年殿。啊!真是让人惊讶,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皇帝修建的这些大殿真壮观呀!
在茂密的树林里,我们发现了一棵姿态怪异的老柏树。后来我才知道,它的确是一棵奇特的柏树,叫九龙柏。九龙柏有500多岁了,树干挺拔粗壮,形象奇特,象九条龙盘旋腾飞,这不得不让我称赞自然界的神奇所在,以前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奇花异木,今天,我也一饱眼福啦!
走过了不可思议的回音壁,我们来到了天坛的又一大景点——天心石。“天心石”又称“太极石”,据说那是以前皇帝祭天的专用位置,并且站在上面说话,站在天心石上面说话,声音深厚有力,我不由得想去试一试。我走上圜丘,发现天心石周围环砌着九块石板,每增加一环就依次增加九块石板,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一只脚踩到“天心石”上,游人实在是太多了,别说听声音,连和妈妈对话都被嘈杂的人群淹没了,让我遗憾不已。
下次再到北京,我一定要去美丽的天坛公园圆我这个梦!
篇13:天坛公园作文
这个国庆小长假,我和妈妈来到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游玩。
10月2日一早,我们就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北京。我们第一天,就在位于王府井步行街里的宾馆中度过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这处中外闻名的古迹——天坛公园。一进门,一条石砖路,两旁绿树成荫,在路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祈年殿的塔尖。而在天坛公园三大景点:祈年殿,圜丘坛和回音壁中,最令我感到难忘的就数回音壁了。在皇穹宇跟另外两座古建筑的外围,有着一个圆形的外墙,据说一个人在这面墙前说话,对面的人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因为有这个“官方”说法,许多结伴而行的旅客一进门,一个就在这边站定,另一个则飞快地奔向另一边,然后对着墙大声喊叫,来试试另一边是否真的能听见。在大家此起彼伏的“啊!”“喂!”“听得见吗?!”“xxx!”声中,妈妈也拉着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中。一开始,在我被拉到另一边时,我还不大情愿,觉得喊的声音这么响,不用回音也听得见啊。妈妈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我们小声点说好不好,你看人家喊得也太响了吧?”“嗯。”我点了点头,决定试一试。妈妈跑向一个空位,我也尽量走到正对面,妈妈先大声地问了句:“听到了吗?!”“听到了!”我也喊了回去。妈妈又说了一次,这次声音轻了许多,可能是因为其他游客的声音太响了,我模模糊糊没有听清楚。我便示意妈妈再说一遍。妈妈顿了一会儿,趁着大家声音轻时,有小声说了一遍。这次我清晰地听见了妈妈说的话。这不禁让我感到很神奇。回宾馆后,我上百度查了查回音壁的资料。原来因为墙壁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也十分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也是极其规整的,声波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使听的人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次参观了天坛公园,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技巧,不禁令人感到惊叹!天坛公园也成了我在北京旅游后难以忘怀的.一个名胜古迹。
篇14:天坛公园作文
北京的天坛公园是6以前的明朝时代的人建造的,是个保平安、求丰收的地方。
天坛的祈年殿很有气势,但是里面没有大梁,只有柱子。中央一圈有4根柱子,代表一年的4季,外面一圈有12根柱子,代表一年12个月跟12个时辰(古代1个时辰是现在的2个小时)。
我很喜欢里面的回音壁,弧形的墙会传话,爸爸在这头叫我的名字,我跟妈妈在另一头贴着墙就能听到他的声音,很奇怪吧。
圜丘最当中的石板叫“天心石”,外面第一层由9块石板组成,第二层由二九18块石板组成,第三层由三九27块石板组成,一共有9层,最外面一层是九九81块石板。意味着“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响亮。
北京天坛公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没能去,再长大点,我还要去几次北京。
篇15:天坛公园作文
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大地,蓝天上,几朵白云在慢慢的浮动着。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来到了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天坛公园游玩。
走进公园的大门,一股股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一棵棵古松就像列队的士兵,守护着这古老的建筑。
我们伴着欢快的鸟叫声,登上了明、清两代皇帝用来祭天和祈祷的祈年殿的台基。经过三层汉白玉的台阶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46米,高38。2米的圆形大殿,这就是祈年殿。祈年殿由16根红红的木柱支撑着。其中雕有金龙的4根靠内的柱子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的12根没雕金龙的柱子代表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中间的神位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大殿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蓝蓝的琉璃瓦屋顶与蓝蓝的天空融为一体。
穿过一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后,我们就来到了大家所熟知的回音壁。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请妈妈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对着墙壁说话。我站在这边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紧地贴在墙壁上,屏住呼息,仔细地停。
只听见回音壁里传来:“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我立刻回答:“听见了,您听见了吗?”
“听见了,很清楚!”妈妈回答道。
“哇,这墙壁可真神奇呀!”我不由地赞叹道。
咦,那就是建于1530年的圜丘吧!听说它不论石阶、石柱,都采用“9”或“9”的倍数。我连忙跑到哪里,想看个究竟。“1、2、3、4、5、6……”真是9阶。再数数雕有二龙戏珠的柱子。第一层是81个,第二层是72个,第三层是63个。果然都是“9”或“9”的倍数,真是名不虚传呀!有句话叫:“土之高者曰丘,取之然之丘圜者,象天圜也。”天,我也算是登了一次“天”了。
在回去的途中,我想:天坛,这几百年屹立于此的精美建筑,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今天,我们趁天色还早,继续乘车游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圣地,原名为天地坛,后更名为天坛。整个建筑呈“回”字型,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坛庙建筑群。
我们来到了圜丘坛——一座露天圆坛,外有三层渐高的汉白玉围栏。走上圆坛,俯视圜坛所处的旷地,我发现,天坛有两层坛墙,里圆外方,导游介绍说:按古时的`说法,这取意为“天圆地方”。圜坛的中心处安置了一块扁石头圆盘,名为“天心石”,皇帝认为,天心石正好对着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与玉帝对话。这块天心石所发出的声音与回音壁的回音、对话石的对音、叠音石的叠音,是天坛中有趣的四大声学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座祭坛的坛面、台阶、围栏等的数目都是奇数,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相信天属阳、地属阴,而天坛又是用于祭天的,只能用阳数(奇数)来建筑,“九”被视为极阳数,用的次数最多,象征玉帝的九重天。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直向北走,来到了一座名为“皇穹宇”的圆殿前,这是专门用来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斓,一根横梁也没有,只有几根柱子顶着,殿内华丽非凡。
我们要参观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坛中最威严最瑰丽的祈年殿。路呈上坡状,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步入祈年门,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平台的正中,四周围有汉白玉栏杆,给人以雄壮威武的感觉。我由台阶登上平台,细细观察殿堂,天花板上飞金流彩,各种图案精美绝伦,雍容华丽。导游告诉我们,殿中央的4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间几根朱红金柱,表示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柱子,象征一天12个时辰;整个28根柱子,解释为28个星宿。设计师巧妙的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参观完天坛公园,时间已经不早了,带着一天的收获,我们乘车去用餐。
北京的天坛公园是600年以前的明朝时代的人建造的,是个保平安、求丰收的地方。
天坛的祈年殿很有气势,但里面没有大梁,只有柱子。中央一圈有4根柱子,代表一年的4季,外面一圈有12根柱子,代表一年12个月和12个时辰(古代1个时辰是现在的2个小时)。
我很喜欢里面的回音壁,弧形的墙会传话,爸爸在这头叫我的名字,我和妈妈在另一头贴着墙就
能听到他的声音,很奇怪吧。
圜丘最当中的石板叫“天心石”,外面第一层由9块石板组成,第二层由二九18块石板组成,第三层由三九27块石板组成,一共有9层,最外面一层是九九81块石板。意味着“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响亮。
北京天坛公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没能去,再长大点,我还要去几次北京。
我爱北京,我爱中国!
篇16:天坛公园作文
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大地,蓝天上,几朵白云在慢慢的浮动着。我兴致勃勃地和妈妈来到了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天坛公园游玩。
走进公园的大门,一股股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一棵棵古松就像列队的士兵,守护着这古老的建筑。
我们伴着欢快的鸟叫声,登上了明、清两代皇帝用来祭天和祈祷的祈年殿的台基。经过三层汉白玉的台阶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46米,高38。2米的圆形大殿,这就是祈年殿。祈年殿由16根红红的木柱支撑着。其中雕有金龙的4根靠内的柱子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的12根没雕金龙的柱子代表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中间的神位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大殿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蓝蓝的琉璃瓦屋顶与蓝蓝的天空融为一体。
穿过一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后,我们就来到了大家所熟知的回音壁。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请妈妈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对着墙壁说话。我站在这边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紧地贴在墙壁上,屏住呼息,仔细地停。
只听见回音壁里传来:“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我立刻回答:“听见了,您听见了吗?”
“听见了,很清楚!”妈妈回答道。
“哇,这墙壁可真神奇呀!”我不由地赞叹道。
咦,那就是建于1530年的圜丘吧!听说它不论石阶、石柱,都采用“9”或“9”的倍数。我连忙跑到哪里,想看个究竟。“1、2、3、4、5、6……”真是9阶。再数数雕有二龙戏珠的柱子。第一层是81个,第二层是72个,第三层是63个。果然都是“9”或“9”的倍数,真是名不虚传呀!有句话叫:“土之高者曰丘,取之然之丘圜者,象天圜也。”天,我也算是登了一次“天”了。
在回去的途中,我想:天坛,这几百年屹立于此的精美建筑,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天坛公园作文二:美丽的天坛公园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了到了北京,放下行李,洗把脸,我们们就迫不急待地去游览天坛公园。
我一直想知道天坛是什么样,是象天一样大的坛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一进公园大门,我就急忙跑去看简介: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历经改造,扩建,至清乾年间(1736—1795)建成。
令我自豪的是,天坛公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亲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礼。
我们经过一条长廊,慢慢走到祈年殿。哇!真大呀!原来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它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最初称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奖大祈殿拆掉,改为大亨殿,1645年顺治帝改大亨为祈谷坛,1753乾隆皇帝改为祈年殿。啊!真是让人惊讶,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皇帝修建的这些大殿真壮观呀!
在茂密的树林里,我们发现了一棵姿态怪异的老柏树。后来我才知道,它的确是一棵奇特的柏树,叫九龙柏。九龙柏有500多岁了,树干挺拔粗壮,形象奇特,象九条龙盘旋腾飞,这不得不让我称赞自然界的神奇所在,以前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奇花异木,今天,我也一饱眼福啦!
走过了不可思议的回音壁,我们来到了天坛的又一大景点——天心石。“天心石”又称“太极石”,据说那是以前皇帝祭天的专用位置,并且站在上面说话,站在天心石上面说话,声音深厚有力,我不由得想去试一试。我走上圜丘,发现天心石周围环砌着九块石板,每增加一环就依次增加九块石板,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一只脚踩到“天心石”上,游人实在是太多了,别说听声音,连和妈妈对话都被嘈杂的人群淹没了,让我遗憾不已。
下次再到北京,我一定要去美丽的天坛公园圆我这个梦!
天坛公园作文三:游天坛公园
今天,我们趁天色还早,继续乘车游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圣地,原名为天地坛,后更名为天坛。整个建筑呈“回”字型,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坛庙建筑群。
我们来到了圜丘坛——一座露天圆坛,外有三层渐高的汉白玉围栏。走上圆坛,俯视圜坛所处的旷地,我发现,天坛有两层坛墙,里圆外方,导游介绍说:按古时的说法,这取意为“天圆地方”。圜坛的中心处安置了一块扁石头圆盘,名为“天心石”,皇帝认为,天心石正好对着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与玉帝对话。这块天心石所发出的声音与回音壁的回音、对话石的对音、叠音石的叠音,是天坛中有趣的四大声学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座祭坛的坛面、台阶、围栏等的数目都是奇数,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相信天属阳、地属阴,而天坛又是用于祭天的,只能用阳数(奇数)来建筑,“九”被视为极阳数,用的次数最多,象征玉帝的九重天。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直向北走,来到了一座名为“皇穹宇”的圆殿前,这是专门用来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斓,一根横梁也没有,只有几根柱子顶着,殿内华丽非凡。
我们要参观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坛中最威严最瑰丽的祈年殿。路呈上坡状,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步入祈年门,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平台的正中,四周围有汉白玉栏杆,给人以雄壮威武的感觉。我由台阶登上平台,细细观察殿堂,天花板上飞金流彩,各种图案精美绝伦,雍容华丽。导游告诉我们,殿中央的4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间几根朱红金柱,表示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柱子,象征一天12个时辰;整个28根柱子,解释为28个星宿。设计师巧妙的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参观完天坛公园,时间已经不早了,带着一天的`收获,我们乘车去用餐。
天坛公园作文四:游天坛公园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北京的天坛公园游玩。
大约在早上8点左右,天坛公园的大门就打开了。这里果然不一般,刚才还阳光灿烂的天空,现在竟然变得非常暗淡了。原来,在以前,这里是祭天地的地方。不久,我们走到了丛林旁边,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好恐怖呀!不过,在妈妈的劝说下,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丛林。原来,这里一点也不可怕,还挺有趣的。在微风的吹拂下,松柏树们有的好象在跳舞,有的象在唱歌,还有的象在弹琴......突然,有一个巨人摆了一个帅气的“p o s e”,在那里纹丝不动,我非常好奇,便去凑了凑热闹。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巨人,而是一棵活了六七百年的苍天松树。
走过了丛林,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幢三层圆形宝塔被高高的围墙围着,这就是著名的天坛内坛了。我高兴地跑过去,却发现开放时间还没到,大门紧闭着。所以我们就只能从门缝里偷看,只见里面非常的宽阔,那幢宝塔矗立在场地的正中,四周围绕着一级一级的石梯,这就是当年皇帝祭天的圜丘坛了,据说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我似乎看到了当时壮观的情景。
过了一会儿,我们离开了内坛,来到了平坦的大路。大路旁,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块地毯,非常养眼。又过了不久,我看到了一座亭子,就进去休息了一会儿,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叫“牺牲所”,是将拿来祭天的动物杀掉的地方,好残忍、好恐怖!哦,怪不得那里有一块草坪,我想那草坪肯定是动物们的“餐厅”了。
天坛公园里的景点太多,我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中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如果有机会,一定还会来游玩的。
天坛公园作文五:游天坛公园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外面的天气格外的好,万里无云,我抬头仰望天空,只看见蔚蓝的天空上点缀着朵朵白云,有的像棉花,有的像棉花糖……这样的天气可不能浪费,所以我决定去游览天坛公园。游天坛公园
我哼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坐上公交车,来到天坛公园大门口。那里的人真多啊,有男人,有女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不禁让我想到几天后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我想那时候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会来北京作客吧!想到这,我不禁挺起胸,让脖子上的红领巾飘扬在风中,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主人。进了正门,顺着一条大路向前走,就来到了长廊。这里聚集了周围的居民,人们围坐在这里,进行多项文体娱乐活动。他们有的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不知道在干嘛……但更多的群众则是在这里乘凉,不少人忘情地脱掉鞋子,所以,整个长廊里弥漫着一股臭脚的味道……
在这里我看到好多外国友人,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是不经意地从我镜头前经过,但他大壮般的身材,让我觉得我国的体育健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走到长廊的尽头,就进入了祈年殿。祈年殿是封建皇帝搞封建迷信祭天的地方,它巍峨耸立,呈圆锥形,在广阔的广场上显得格外壮观。我看着眼前壮观的建筑,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炎炎下背着砖块一点一点地建筑起这样的奇观,也想到了游戏《帝国时代II》中东方民族的奇迹,我知道这样伟大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还想到了在解放战争牺牲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少先队员今天怎么可能走到这些帝王专用的宫殿里呢?所以,我更感觉自己责任重大,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添砖加瓦!想着想着,我看到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加鲜艳了!站在祈年殿前,我遥望四周,看到远处新建的国贸三期,我仿佛看到时光的飞逝,古代伟大的建筑与现代伟大的工程竟然如此之近。它们之间的对比,让我看到一个正在强大起来的祖国,我想,未来我要做一名建筑工人,在祖国大地上建起各式各样的建筑最后,我还参观了“祈年殿历史文化展”,在那里我了解到了祈年殿的历史,让我更加赞叹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我还遇到一位跟我一样的小朋友,她拿着笔和本子趴在墙上认真地记录着今天看到的一切,我想她回家后也要像我一样写一篇作文吧。可是,看着她手中的笔,我感觉到了惭愧,老师说过“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儿”,虽然我用相机记录了一切,但下一次,我也一定要把见到的东西都抄在纸上。
篇17:天坛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作文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看过“天坛公园导游词4篇”还看了:
篇18:天坛公园作文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外面的天气格外的好,万里无云,我抬头仰望天空,只看见蔚蓝的天空上点缀着朵朵白云,有的像棉花,有的'像棉花糖……这样的天气可不能浪费,所以我决定去游览天坛公园。
我哼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坐上公交车,来到天坛公园大门口。那里的人真多啊,有男人,有女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不禁让我想到几天后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我想那时候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会来北京作客吧!想到这,我不禁挺起胸,让脖子上的红领巾飘扬在风中,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主人。进了正门,顺着一条大路向前走,就来到了长廊。这里聚集了周围的居民,人们围坐在这里,进行多项文体娱乐活动。他们有的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不知道在干嘛……但更多的群众则是在这里乘凉,不少人忘情地脱掉鞋子,所以,整个长廊里弥漫着一股臭脚的味道……
在这里我看到好多外国友人,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是不经意地从我镜头前经过,但他大壮般的身材,让我觉得我国的体育健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走到长廊的尽头,就进入了祈年殿。祈年殿是封建皇帝搞封建迷信祭天的地方,它巍峨耸立,呈圆锥形,在广阔的广场上显得格外壮观。我看着眼前壮观的建筑,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炎炎下背着砖块一点一点地建筑起这样的奇观,也想到了游戏《帝国时代II》中东方民族的奇迹,我知道这样伟大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还想到了在解放战争牺牲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少先队员今天怎么可能走到这些帝王专用的宫殿里呢?所以,我更感觉自己责任重大,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添砖加瓦!想着想着,我看到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加鲜艳了!
站在祈年殿前,我遥望四周,看到远处新建的国贸三期,我仿佛看到时光的飞逝,古代伟大的建筑与现代伟大的工程竟然如此之近。它们之间的对比,让我看到一个正在强大起来的祖国,我想,未来我要做一名建筑工人,在祖国大地上建起各式各样的建筑最后,我还参观了“祈年殿历史文化展”,在那里我了解到了祈年殿的历史,让我更加赞叹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
篇19:天坛公园导游词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篇20:天坛公园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
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