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废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篇1:《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在风光旖旎的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因为传说,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据当地人讲,有一年初夏天旱,数十天滴雨未下,人们无法下田耕种。于是,一部分村民上山求雨,另一部分人把牛牵到田地等下雨。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后,天上很快下起了大雨,人们在大雨中耕种,田里的活一点儿都没耽搁。

②除了当地人外,一些见证过“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的游人也对此感到惊奇,迷惑不解。有外地游客到四川旅游,在得知蒙顶山上有口神奇雨井后,便想去见识一下。走到井前,跨过雕刻精美的石栏杆,上前轻轻搬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眼前立时露出了一个直径为0.3米的圆形井口,俯视井内,可见井底储存的清澈泉水。井水不多,只有全部容积的1/3左右。揭开井盖后,站在井口等待了约五六分钟,想象中的雨点并没有从空中落下。

③就在游客准备下山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山顶上空突然云雾四合,乌云密布,冷风骤起。此时离掀开井盖约20分钟,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大约过了10多分钟,云开雾散,雨滴随即无影无踪,还露出晴朗湛蓝的天空。

④当地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上古时孽龙撞破天宇,四处兴风作雨,人类始祖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并捉孽龙囚于蒙顶山井中,上盖大石以镇之,后历千秋万代,孽龙虽困于井中而不得出,但若有人揭开井盖,孽龙必张开龙嘴,呼风唤雨,企图乘大雨飞出井外,继续为恶人间,故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

⑤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井周围一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十分充足,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引起了空气的震荡,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迅速造成连锁反应,并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专家同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这种现象在四川的甘孜、阿坝等高原湖泊中也较为常见。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会下雨,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⑥对古井揭盖后能下雨的现象,还有专家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井一般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方面是打开井盖时产生了声音,震动了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另一方面,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对下雨助了一臂之力。但这种说法也不能解开人们心中的疑团,因为井口面积太小,不可能影响到整座山的气候变化。

⑦据气象专家介绍,蒙顶山海拔1440米,山顶常年云遮雾绕,湿度极大,降水日数多,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高达2200多毫米,比“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专家分析,这么多的降水量导致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因此,人们揭开井盖时,碰巧遇到山顶下雨的情形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至于为何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呢?专家表示,这并非是古井所致,而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蒙顶山处于气流迎风坡,空气沿山坡爬升时,到山顶一带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雨降落下来。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节选自《百科知识?千年古井之谜》第23期)

5.下列有关蒙顶山“神奇雨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川西蒙顶山上有一口千年古井,神奇无比,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

B.外地游客揭开井盖后,虽然没有马上下雨,但准备下山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这也令人惊奇。

C.千百年来,“雨井”一直被石板所盖,无人敢揭而不盖,是因为神话中说揭开井盖,孽龙会飞出井外,为恶人间。

D.人揭井盖时所发出的那一声巨响,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相互碰撞,很快聚集成雨滴下落。这其实也无法解释古井的神奇之谜。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传说川西蒙顶山上一口千年古井,井盖“板揭即雨,板盖雨停”,神奇无比。所以这口古井常年被石板盖着,很少用于饮水止渴。

B.专家指出,古井附近的人若高声叫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打开井盖呼风唤雨的效果。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古井有时揭盖却不会下雨的现象。

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一旦打开井盖,就会形成对流,湿度很高的冷暖空气相互汇合,从而引发降雨。但这只是个别专家的观点。

D.揭盖下雨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蒙顶山自古就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雨量充沛,所以,人们揭盖时,碰巧下雨也就不足为奇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地游客来川旅游,他们揭开20多千克重的石刻井盖后马上就把井盖盖好,结果想象中的雨点才没有从空中落下。

B.蒙顶山自古便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年降雨量比几乎日日雨水不歇的“雨城”雅安的1800毫米还多400多毫米。

C.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湿度大,因此,除了蒙顶山的山顶降雨较多外,山下一带的降雨相对都较少。

D.专家表示,蒙顶山山顶多雨,而半山腰乃至山下的名山县城却降雨较少,这是蒙顶山所处的特殊地形造成的,而并非是古井所致。

试题答案:

5.答案:A。(“只要求雨的村民把井盖揭开大喊三声,天上很快就会下起大雨”太绝对)

6.答案:C。(“夏天时,井内气温比井外低得多”错误,原文是“夏天时古井内的气温比井外略低”。)

7.答案:D。(A项,“马上就把井盖盖好”与“雨点没有从空中落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项,“几乎日日雨水不歇”是形容“蒙顶山山顶”而非“雅安”的。C项,“古井位于蒙顶山接近山顶处的一块凹地上”文中无据。)

篇2:《古井》阅读答案

1.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

2.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擎”“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6分。各3分。能对描写及其艺术效果作出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3. 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3分。前者2分,后者1分。)

4.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古井的深切怀念(第l一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4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古井》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古井》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3:《古井》阅读答案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 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 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注]: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古井》阅读题: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

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 具体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千年古井之谜》的阅读题及答案

篇4:古井阅读答案

1.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

2.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擎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6分。各3分。能对描写及其艺术效果作出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3. 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3分。前者2分,后者1分。)

4.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古井的深切怀念(第l一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4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篇5:《旅鼠之谜》阅读题及答案

《旅鼠之谜》阅读题及答案

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5、所选文段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什么特点?

6、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说清楚的.?

7、除了这一特点,文章中还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哪些特点?

8、文章结尾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认为这样说对吗?谈谈理由。

答案:

4、(1)繁殖力惊人(2)行为极其反常(3)死亡大逃窜

5、 7 12 84 6 6 432 25920 93312 279936 559872 2 967118

6、稍有起限制作用,表明旅鼠平常的年份里曾长的数量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常起限制作用,表示旅鼠在行进过程中队伍越来越大的这种现象不止一次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旅鼠为什么有如此的超强繁殖能力,而一段时间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对于如此稀奇古怪的现象人们连可能的假设都提不出来。

8、如果人类也如此毫无节制的繁殖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6:古井的阅读和答案

古井的阅读和答案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注]: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阅读题: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

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具体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

2.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擎”“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6分。各3分。能对描写及其艺术效果作出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3.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3分。前者2分,后者1分。)

4.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古井的深切怀念(第l一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4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篇7:古井短文阅读答案

古井短文阅读答案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注]: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阅读题: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

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 具体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

2.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擎”“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6分。各3分。能对描写及其艺术效果作出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3. 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3分。前者2分,后者1分。)

4.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古井的深切怀念(第l一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4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提高语文成绩有哪些窍门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语文即使不听课,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上课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听课,或者是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去睡觉,这种做并不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的时间,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用少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其实有些时候,语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课后的时候不怎么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一点,你的成绩也会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对你学习很重要。

语文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有些东西可能老师讲我们也听不懂,所以学习语文,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同学,这一块可能比较吃亏,但是也不要灰心,只要按照下面的思路和方法去做,就会有很大提升。

首先是读题目。先看问了哪些题,然后用笔把重点字词划上横线,便于从文中找答案,记不住题目也没有关系,可以大概有个印象,然后对照文章去读。

然后是读文章。先看题目,简单理解一下,再重点读这样几个地方:文章首尾段、每段首尾句。通读全文时,不要急着找出答案,而是主要凭感觉去读课文,把读到的重点地方画上线,不要通篇全划,那样就没有意义了。画的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可以是某句话,也可以是某个词语,作者的观点等。

最后是找答案。这一遍读课文就是浏览,从第一道题目开始找答案,去原文中第一段划线部分开始找。问题和答案在原文中的位置、顺序一般都是一一对应的,就像第一题答案不会在最后一段出现一样,所以同学们答题要把握好这一点。

篇8:《宇宙生命之谜》阅读题答案

《宇宙生命之谜》阅读题答案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 )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1、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火星和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使语意表达更清晰。

3、在第三自然段的“口”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火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以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参考答案:

1、列数据、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2、不是…、、而是……

3、:,,,;,,;;,,。

4、空气干燥、大气层稀薄,含氧量低、表面温度低、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

篇9:《栀子花之谜》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栀子花之谜》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栀子花之谜

①自我十二岁起,每逢生日,总有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从天而降,没有附卡片,询问花店也打听不出谁是定花者,因为这花是被付现金买走的。

②我于是停止打听送花者的身份,只是来愉快地欣赏这束衬托在粉红花纸中洁白美丽的鲜花。

③但是我从未停止想像和猜测这花是谁送给我的。我常常激动地做着白日梦,想像着这个害羞而古怪的人为什么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④妈妈引导我进一步的猜测和想像,她问是不是我曾对某个人做了特别的好事从而使他有此赠花之举?是不是我曾帮忙卸货的那位邻居为了表达谢意而赠花与我?也许是正在马路的那个老人送给我的花吧,冬天的时候,我经常替他取回邮件,这样老爷爷就不用冒着在冰上滑倒的危险去取信。虽然我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但开玩笑地说也不排除某一个男孩送花给我,我们曾偶然相遇,他注意上了我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他。

⑤在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个男孩子伤透了我的心,在他给我最后一次电话的那个夜晚,我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⑥清晨醒来,我突然发现镜子上用口红潦草地写着“失去一半,还会获得一个”。在爱默生这句名言前我默视良久,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于是我离开妈妈写的字去取了一块抹布,当我擦掉玻璃上的字时,妈妈知道我的感情**已经成为过去。

⑦在我即将毕业前夕,爸爸因心肌梗塞猝死。巨大的悲痛压倒了我。失去父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我对毕业前夕的舞会及一切活动都失去了兴趣。但妈妈在自己巨大的悲哀中并没有忘记我的`这些活动。

⑧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妈妈曾为这个舞会带我去采购裙装。我们发现一件镶着花边,红白蓝点相间的裙子,它使穿上就像《飘》中的郝思嘉,但衣服虽然漂亮,尺寸却不适合我。而且爸爸过世,我就忘了这件衣服。

⑨但妈妈没有忘记它。舞会前一天,我发现这件衣服神奇般地被放在我卧室的沙发上,而且正合我的身材,显然是特意定做的。它是那么美丽,那么艺术,那样可爱。那时我没有心情介意自己是否需要一件新裙装,可妈妈在乎。

⑩她想让她的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拥有创造力与想像力;感知大千世界的不可思议;并且具有一种信念,即使面对逆境,在不幸与灾难中也能发现美的存在。

⑾事实上,我的妈妈已让她的孩子就像那些栀子花一样,追求可爱、强壮和完美,充满迷一样的灵气,或许还有一点神秘和不可思议。

⑿我二十二岁结了婚,婚后十天,妈妈过世,自从那时起,我再也收不到栀子花了。

1. 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展开叙述的?

2.用简洁的语言根据出本文具体叙述母亲关爱“我”的一件事。

3.本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 ,写出语言标志的词语

——,其中第 段运用了插叙。

4.用横线标出议论、抒情句,简述其作用。

5.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的关爱对“我”产生了影响?

6.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断,文中的送花者是 。

阅读答案:

1.第一人称。

2.引导“我”想像和猜测是谁送的花。

3.顺叙或时间顺序“自我十二岁起”、“在我十七岁的时候”、“在我即将毕业前夕”、“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我二十二岁结了婚” 8

4.第10段;赞扬了母亲对“我”的教导,表达了“我”热爱母亲的心情。

5.“追求可爱、强壮和完美,充满迷一样的灵气,或许还有一点神秘和不可思议”。

6.“我”的母亲。

篇10:动物导航之谜阅读题答案

25、根据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1分)

更胜一chóu( )

26、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_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 (3分)

27、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4分)

(1)蜜蜂、鸽子是依靠_ 、_ 导航的。(2分)

(2)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_ 到_ 的__________顺序。(2分)

28、第④段加点词“初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9、下面对文意理解正确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