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o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今夕元夕的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今夕元夕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 今夕元夕的散文
今夕元夕的散文
说到元宵节,高中三年,都是在学校度过。那时课程安排的紧,学校吝啬地只给了一晚上的休息时间,还要在门禁之前回到宿舍,回家就不能了,可是又不甘心窝在宿舍睡觉,就拉着三两好友,到县城广场去看那一年一度的灯展,三年灯火,一朝看尽,年年如此,没有什么新意,看过也是索然无味。时隔三年,如今又得以在家过节,开心之余,更多了份期待,似乎幼时记忆里的热闹场面再次活跃了起来。事实上也确实热闹,我们镇子上在排练社火,各村里也是如此,十四逢集,虽然天上还飘着雪花,却不能冷却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热情,街上人潮攒动,市集店铺都挂满了灯笼,还有些美丽的面具,过往的百姓和商家讨价还价,不绝于耳。
就在这热闹声中,锣鼓喧天,社火队来了,他们衣着别具民族特色,高举各单位旗帜,抬着鼓,敲着锣,一行人,浩浩荡荡,先在镇上游行,绕镇一周,然后直奔乡政府而去,我和母亲妹妹也一同去看热闹,挤在人群里,使劲往外凑。据说是要给领导拜节,紧接着就看到那领头的带着身后一群狮子,朝着领导位置拜去,祝福不断。这时还不是表演的时候,只是各个村子的拜节活动,在锣鼓声里,拜过之后,就一一离去。而真正的精彩则是在我的母校,即在镇子里唯一的中学进行。我们看过拜节便匆匆离去,拉着姐妹二人,就往中学去了,早点去还能占个好位置,看得清楚。说实话,自从上了高中,回家已是偶尔一次,更别提重游母校了,这次跟着社火,再次回到阔别三年的母校,心里总有一种激动难以言说。
人群把操场围得水泄不通,只留下一个出口,供表演队伍进出。所有节目中,最隆重的当数舞狮子了,伴随着锣鼓声,尽情舞动,给节日带来融融的暖意。最有趣的却是小两口回门,他们穿着戏服,女的骑着毛驴,手拿鞭子,或嬉笑,或怒骂,甚至用手揪着那男子的耳朵,要求送自己回娘家。表情丰富极了,十分逗人发笑。霎时,整个空气里都是欢声笑语。还有小孩子的小苹果,大人们的张灯结彩等都十分精彩。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就结束了,人群逐渐散去,妹妹却不想离开,非要拉着我叫我带她参观我的母校,拗不过她,也就一同去了。三年不见,母校的样子倒是改变了许多,又新建了些许房子,教学楼的墙上多了别样的标语,比起我那时候更好了许多。走到我以前的教室外,以前空白的墙壁,却多了一个巨大的分数栏,醒目地标注着各人的.分数,还有记忆里的木质门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刷漆的铝门,加上了锁,落满厚厚的尘土。真有一种时过境迁,岁月沧桑的感觉,居然有些想要逃离了,参观过后,便从大门直接离开了,这时才反应过来,外边真的好冷,哆嗦着拉着妹妹赶快回家。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上,房屋后边便是山,记得小时候那是我和表姐最常去玩的地方,半山腰有一座药王楼,据说那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建,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些,直到十八年过去的今天,我才知道十五元宵夜有到寺庙送花灯的习俗,听母亲说它刚建起来的那几年,每逢十五月圆之夜,前去送灯的人特别多,挂满了几乎半座山,红红的烛光映照着,煞是好看,如今人虽已是少了太多,但总还是有的,听到此消息,我便打定主意,晚上一定要去送灯,即使无缘相见那红遍半山的灯火,看看如今那是怎样一番光景也是好的,最终还是如愿去了,刚踏进去,便是浓浓的烟火味道,正中央接受人们跪拜的便是药王爷了,他的面前插满了香,四周的柱子上,墙壁上都已经挂上了不少的灯笼,我和母亲妹妹便寻了位置,将灯笼也挂了上去,一切完成后,就要点燃鞭炮,噼里啪啦,送出了乡村小镇人们最美好的祝愿。
回家之后便得了一份意外惊喜,从遥远而来的包裹终于在今天抵达,那是暮暮弟弟寄给我的,当时只因为我说了一句,喜欢梅花却从未亲眼见过,他便答应送我几枝。虽然寄来的它还是枝干,不知能否成活,但这份心意,让我深受感动,这是最棒的元宵节礼物了。
将梅花安置在合适的地方后,便动身出门了,乡里有个习俗,十四社火是最热闹的时候,而十五晚上社火则会顺着街道在每家每户门前相继表演,我们一家四口一块儿出去看表演了,谁知外公却独自来了我家,原来是外婆叫他来给我送吃的来了,知道我后天就要去洛阳上学,再回来就要到夏天暑假,特来看看我。我当时觉得自己挺不懂事,应该去看外婆外公的,倒叫他们反过来看我,但无论如何心里却是喜滋滋的。
我的元宵节就这样过去了,随半空中绽放的烟花绚烂而开,转瞬归于平静,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心里的喜悦会伴随我永远停留。
篇2: 元夕,秋夕散文
元夕,秋夕散文
抬头瞥见窗外的晚霞映照着广阔的天脉,散发出恬淡释然的色彩,我瞬间恍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更愿意把不快乐选择性忘记,却不知怎样驱赶散发的阴霾。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也愿遇见的每一个人永远不说再见,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留在记忆深处,可越走越远,我才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愿意把所有的细枝末节讲给每个人听的小孩,再也不是那个以为每件事总有过去的那一天的住在内心里的公主。
我也会沮丧、会一蹶不振、会在人后眼泪哗哗流、会想着一觉躺下再也不想起。经历过的日子越长,看过的风景越繁杂,我越不想往前走,更不敢往前走,我怕未来的路会有坎坷,怕接下来的崎岖我过不了,怕下一秒的苦难会没有人陪我,怕我明天开始依然是一个人,我多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无忧无虑,坚不可摧,睡一觉起来依旧还是我自己。
成长需要的代价就是冷酷与伤悲,我多羡慕那些从一而终,无论走得多远,走得多久还依然不离不弃的人们。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若我遇见你,我愿陪你看遍山川,阅遍河流,我们一起去你我向往的`城市,一起听听彼此一路走来发生的故事,一起在小城市里过着温暖安逸的小日子,或许会有小吵小闹,或许生活不是很宽裕,或许每天我们还会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计较,或许偶尔会分离两地不得见面,但生活也会不偏不倚的继续。我哭,你捧着我的脸让我蹭脏你新买的衬衣,我笑,你捏着我肉嘟嘟的脸颊说我像个小孩子。
我们一起逛街,一起踏遍生活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记得哪一家的小吃很好吃,哪个街道的饭特别香,你从不会嫌我肥,我穿什么衣服你都说好看,你会一直牵着我的手,生气也不会让我走丢,你会吃醋,会经常表达你在乎我;我不怪你的霸道,不怪你为了生活不得不割离与我相处的日子,我会理齐你帅气的领带,整理好钥匙钱包和手机,听你工作上的不顺,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更阳光,我会做好精心准备的晚餐等你凯旋,等你分享一路的心酸喜悦,苦悲甘甜。
每个假日纪念日我们都认真去珍惜,坚持握着彼此的手再也没有分离,或许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地久天长,那些看过的风景许是我们的灯火阑珊,那些走过的路就是我们的春暖花开,说过的话便是我们的相见恨晚,就这样,我们便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彼此生命里最美好的记忆……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愿望,却让我们折腾在无止境的岁月里,磕伤了记忆,磨花了心性,当终于遇见他时,却已是时光后的身姿,再也不是那个简单美好的自己……
篇3:何夕今夕诗歌
何夕今夕诗歌
那年初见,羞煞了夏天。
而后的如今,苍白了岁月。
是时光成就了我们,
还是我们凄美了流年。
岁月的史书不会记录我们,
伤春悲秋的语句不值得浪费如此笔墨。
又是一年,我身旁落下烟火,
再美不过,想你的那一刻。
我一瞬的淡漠,
只是不想再为你周折,
再怎么,我也不能习惯难过,
我依旧是我。
星月流转,
不大的.地球,我们已是陌路。
是否就应是这样,
时光浅浅不去相见便就相忘。
纵然如此,我也不会彷徨。
你的选择,不用去想。
我再怎样,也不会出现在你今后的方向。
所谓青春,于我不过一场遗忘。
你我,只是在对方面前走了一个过场。
红尘路上诸多行客,
一抱拳、一击掌,
擦肩、而后相忘。
放下,才是今后最美的想象。
换个角度,只为那个坚定的美。
一伸手,就能摸到的,
或许是那不曾了解的梦。
新的一天,
把直发烫出了一个弯度。
那个不习惯的角度,
只为一个小小的改变,
愿意尝试,
为自己做一个决定。
哪怕是不对的,
哪怕是困难的,
这一切都是个突破。
换个角度,
或许那个地方别样美丽。
看窗外的雪,黑夜里的闪光,
走出房间,在地下轻踩一个脚印,
慢慢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只为一份宁静的美。
只为心中那份坚定的美。
篇4:青玉案 元夕
我独自行走在大街上,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所淹没。今夜,是上元灯节,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走出了家门,一齐涌上街头欣赏这花灯。
上元灯节,怎会无灯?早在几天前,路旁的店铺便陆陆续续挂出了各种式样的花灯,今夜的盛景更是美得不可名状:百十家店展出上千盏不尽相同的花灯,像是东风吹过后一夜之间千树的繁花盛开,又好像是漫天的烟花绚烂,如雨线一般乱落下来,引得行人的啧啧称叹。这景确实是那么的美,只是我无心欣赏。
在这人群中我更觉得有些落寞有些失意,被欢声笑语包围着本该觉着温暖的,而此刻的我偏偏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节日的气氛未能令我的心情有半点轻松,我只是苦苦的寻找着,寻找着……
远处有马车驶来,一木一雕尽显豪华。马车驶过,留下了满路的芳香。彼时,夜已深,悠扬的凤箫声在四处飘荡为游人们助兴,更是锦上添花,只是玉壶般的明月终究拗不过时间的软磨硬泡渐渐西斜,鱼龙灯在人们的笑语喧哗中飞舞了一整夜。贵妇人们多几人成行,打扮得珠光宝气;即便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也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首饰,精心装扮了一番。可这些,都不是我要寻的。一次次回首,一遍遍转身,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回百回,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的身影。
忽然,周围的景物开始不停地闪烁着,然后疯狂地旋转、扭曲……此时,是公元8月的一天,我正在家中一字一句地品读着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书上这样写到。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你寻的究竟是谁呢?是你追求的心上人吗?再或者,这就是你自己!
强敌压境,国事日衰之际,我能想象出你——稼轩当时是怎样的忧心忡忡;南宋统治阶级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你的心中应该更是焦急万分吧!壮士怀才不遇,欲补天穹却又无路请缨,连我也情不自禁地哀叹起来。元夕求索,朝廷苟且偷安也就罢了,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我好像明白了你为什么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死心,幸而,你寻到了她,她也非“蛾儿雪柳”之众,远离喧嚣的人群独自站立在冷落的灯火之下,孤寂、冷傲,颇有义士风范。
有人说,“那人”便是你英雄无用武之地,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我虽读不懂王国维的那三大境界,却也领会出了你心中的一点壮志、一点豪情,还有一点忧愁无奈。
你寻了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正立在灯火阑珊处。

篇5:辛弃疾 元夕
辛弃疾 元夕
《青玉案·元夕》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所朋友们还是欣赏其意境便好。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篇6: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辛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广。这首《青玉案》,描写的是城市人民于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观灯的情景。从内容看,大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
词的上片写元夕之夜,临安城里的灯火和观看灯火的盛况。开头两句说,满城的灯火,象一阵春风把千树万树的花儿吹开了一样;又好象是春风吹落了满天的星斗。“花千树”、“星如雨”,是指五颜六色的灯火。“宝马雕车香满路”,是指贵族人家乘坐马车,出来观灯的气派。“宝马”,贵族人家的马,养得骠肥体胖,身上还佩有贵重的装饰品,故称“宝马”。“雕车”,指饰有金边和花纹的华丽的马车。“凤箫”,是箫(一种乐器)的美称。“玉壶”,指月亮,是比喻的说法。“鱼龙舞”,指玩耍灯火的游戏。“鱼龙”,指灯笼。
下片写了两层意思,前三句写妇女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打扮得漂漂亮亮,成群结伴,笑逐颜开,在街上观看灯火的欢乐场面。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盈盈”,指美好的'仪态。“暗香去”,古代妇女身上,带着装有香料的物品,她们走了,那散发出来的香气也没有了。所以叫“暗香去”。最后三句写被寻找的那个人,与众不同,不在热闹的街上观看灯火,却独自一人待在灯火阑珊(稀落)的地方,沉思默想。在这里,作者显然是有所寄托的。它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甘愿寂寞,以保持高洁的品德。“蓦然”,即忽然。这几句不但含意深,而且构思新巧,富有意境。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他引用晏殊、柳永的几句词,原意都是对爱人的思念。晏殊这三句词说:昨天夜里,秋风紧吹,吹落了许多碧绿的树叶。“雕”,雕落。柳永这两句词说:为了思念她,人已经变得消瘦而憔悴,束腰的衣带,也渐渐地宽了起来。虽然这样,我也决不会感到后悔。“伊”,指她。王国维在引用辛弃疾的这几句词时,字词稍有变动。王的这段话是要说明这样一个意思:只有经过千百次的探索,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得到成功。后来,辛弃疾的这几句词,成了人们经常引用的名句。
篇7:《元夕》改写作文
《元夕》改写作文
到了元宵节,一个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提着灯笼出来了,原本平凡无奇的树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灯笼,焰火就像脱轨的星星,在夜空画出一条完美的弧线,彷彿下了一场流星雨,也为这元宵节揭开序幕。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挤满了人潮,有人吹起了箫,乐声悠扬,让每个人都停下来聆听欣赏。月亮已露脸,高挂在天上,夜幕低垂,但是似乎没有人要离开,人潮依旧沸腾,人们手中的花灯,也依旧闪烁着、飞舞着。
仕女们三五成群的出来赏花灯了,只见她们个个头上戴着饰物,身穿着华丽亮眼的衣服,她们在身上涂抹上幽幽的暗香,并且聊着趣事,也诉说着自己对元宵节的喜爱。
但就算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在怎么热闹也无法使我投入花灯的国度中,因为我找遍了每个角落,依然没有她的踪影,是她记错时间吗?还是她忘记了?正当我心灰意冷,想放弃时,我不经意的'回头,发现她竟然站在阴暗的角落,那是我未曾注意到的地方,于是我飞快的跑了过去,她看到了我,轻声的说:“噢,原来你在这里阿!”
篇8:元夕欧阳修赏析
元夕欧阳修赏析
在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中,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是读者感受到物是人非的伤感,这也是诗人欧阳修的心中真实的写照。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篇9:元宵节诗句:元夕
《元夕》原文
前年元夕宴谯门,
万朵红灯闹早春。
谁谓今宵顿寥落,
长天独拥一冰轮。
《元夕》作者简介
张九成(1092年-1159年),字子韶,号无垢,又号横浦居士。
祖籍河南开封。生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早年从杨时学,“经学多训解”,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科殿试状元,授镇东签判,与大慧宗杲禅师友善。因“坐议朝廷”谪居南安军。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著有《横浦集》二十卷。
篇10:《青玉案》元夕猜灯谜
长街种满灯笼树,
礼花落,缤纷雨,
笑语欢歌铺满路。
鼓声雷动,腾挪翻转,
最数龙狮舞。
谜帖辉映光千缕,
射虎英雄挽弓去。
所向披靡无止度,
勇夺魁首,余威尚在,
四顾无敌处。
篇1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篇12:情诗——《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青玉案·元夕》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