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镜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

篇1: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

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 -诗词大全

寻徐道士

闻入静来经七日,仙童檐下独焚香。

篇2: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解注

(1)南溪:地名,今四川南溪县。常道士:人名。

(2)经行:走过。

(3)莓:苔的一种。莓苔,即指苔。屐(ji基):木头鞋,古人游山常穿这样的鞋。这里是指足迹。

(4)渚:水中的小洲。

(5)闭:指芳草遮没了。

(6)过雨:即雨后。

(7)随山:沿着山地。

(8)禅意:禅理。佛教指清寂凝定的思想境界。

(9)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里是说,彼此相对已会意,就不必言传了。

译文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

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

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

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

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篇3: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徐道士,寻徐道士张籍,寻徐道士的意思,寻徐道士赏析

解注

(1)南溪:地名,今四川南溪县。常道士:人名。

(2)经行:走过。

(3)莓:苔的一种。莓苔,即指苔。屐(ji基):木头鞋,古人游山常穿这样的鞋。这里是指足迹。

(4)渚:水中的小洲。

(5)闭:指芳草遮没了。

(6)过雨:即雨后。

(7)随山:沿着山地。

(8)禅意:禅理。佛教指清寂凝定的思想境界。

(9)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里是说,彼此相对已会意,就不必言传了。

译文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

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

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

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

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赏析

这是作者寻南溪道士不遇的诗,写得别有深趣。这首诗虽步禅趣,但写来生意盎然,自然清新。“寻”字为诗眼,是全诗的抒情线索。全诗大意是说,我一路漫步前行,只见莓苔上印着清晰的足迹。大概常道土出游去了吧,当我快要走到他的住地时,放眼望去,那絮絮白云,依恋着水中洲渚,萋萋芳草,遮掩了闲静的门庭,一片清幽的景象。这说明道士已经出去很久了。寻人不见,便观览周围景色,以景衬人。

通过环境的`描写便可了解常道士之为人,亦可折射出作者的精神境界。那雨后青松,显得更加苍翠可爱;趁兴沿着山路走到水源,饱览了一番这山中的秀丽景色。果然溪花开放,自然舒展,光鲜灿烂,静静地临溪而立,不求人赏,颇有禅意。我与溪花相对静观,似亦参悟,万虑俱寂。

在这清幽静寂中,早已心领神会,何必去言传呢?一片禅机妙悟,包含了多少世沧桑的意蕴。这虽是旧时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但也写出了一种静寂而澄澈的境界,清新可喜。中间两联,写景如画,情致自然。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趋,情由景生,妙合无垠,自然浑成,结构上也独具匠心,趣味天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全

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相对忘言。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篇4:《寻南溪常道士》古诗翻译及赏析

《寻南溪常道士》古诗翻译及赏析

《寻南溪常道士》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篇5:赠东方道士,赠东方道士徐夤,赠东方道士的意思,赠东方道士赏析

赠东方道士,赠东方道士徐夤,赠东方道士的意思,赠东方道士赏析 -诗词大全

赠东方道士

雪色老人鬓,桃花童子颜。

祭星秋卜日,采药晓登山。

旧放长生鹿,时衔瑞草还。

篇6:寻汪道士不遇,寻汪道士不遇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的意思,寻汪道士不遇赏析

寻汪道士不遇,寻汪道士不遇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的意思,寻汪道士不遇赏析 -诗词大全

寻汪道士不遇

受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篇7:寻郭道士不遇,寻郭道士不遇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的意思,寻郭道士不遇赏析

寻郭道士不遇,寻郭道士不遇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的意思,寻郭道士不遇赏析 -白居易的诗

寻郭道士不遇

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

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

[庐山中云母多,故以水碓捣炼,俗呼为云碓。]

欲问《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

篇8:寻南溪常道士,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的意思,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寻南溪常道士,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的意思,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诗词大全

寻南溪常道士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①莓苔:苔藓。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闲门:空门。

④与:掺杂。【译文】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路上可以看见留下的足迹。白云依偎着水中的小洲,芳草遮住了静静的柴门。雨观赏松色,沿着山路来到水源。见到溪花悟到了禅意,相互面对忘了要说什么。【赏析】刘长卿多与方外之人交往,集中有许多赠和尚道士的篇章。这首诗写他寻访道士不遇,于是欣赏山色,看松寻源,而在闲静的自然环境中,领悟了清静的禅理,感到一种与道士神交,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意境颇类王维诗。全诗洋溢着清新、幽静、闲淡。

篇9:寻梅道士张逸人,寻梅道士张逸人孟浩然,寻梅道士张逸人的意思,寻梅道士张逸

寻梅道士(张逸人),寻梅道士(张逸人)孟浩然,寻梅道士(张逸人)的意思,寻梅道士(张逸人)赏析 -诗词大全

寻梅道士(张逸人)

我来从所好,停策夏云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じ琛

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