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se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二月下大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二月下大雪的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二月下大雪的诗歌
瞬间的璀璨
却滞留一朵冷艳的'姿色
绚烂早春
临岸而居的相思
被雪与雨淋湿
相邀岁月的河流
喘息
枕着复苏的草木
娇羞地入梦
渔火的夜
白雪如絮栖落
柔美的垂青
蹁跹
命运的春
孑然
一切的缘 。
篇2:二月下大雪的诗歌
一夜北风潇潇吹
淝水与淮水的合围处琴瑟和鸣
鹤与蝶在虚实里滑翔
羽毛柔软而境象骨一夜北风潇潇吹
淝水与淮水的合围处琴瑟和鸣
鹤与蝶在虚实里滑翔
羽毛柔软而境象骨感,像先人遥远的地方
以洪荒之力招魂
我在七岁的河岸,看风弄痛杨树的睫毛
转身听见姐姐歪歪斜斜的
脚印窜起脆脆的捶衣声
这一夜,幽梦里佳人在枕边低诉
我们相拥走向圣殿
一支又一支,一曲曲
步履婉约柔美
仿佛异域的神轻歌曼舞感
篇3:月下挚爱诗歌
月下挚爱诗歌
远方,灯火阑珊
近坐,月下楼台
我的相思在记忆泛滥
遥望,曾经离别的你
仿佛在月下,清风翩翩起舞
时光如流星划过
也许回忆里,多了想你的借口
今生总是想,再等等
这一等,十几个春秋
隔岸长明,奢望成为永恒
愿时光折射有你的影
月下独酌无相亲
等待清风捎上我,远航
寻觅
你在人生梦想的.路途,留下的痕迹
我去追逐天涯有你的角落
相聚又离别
或许心中挚爱
只能期待你的降落
宿命几多
如余晖不舍夕阳的坠落
还是怀念那年的春绿
我为相识铸一份情缘
我为离别流一滴泪痛
我为相思饮一杯苦愁
我为伤感泛一次离愁
我为挚爱等一份永恒
彼时,心灵的思绪
好似踏破几世轮回的情愫

篇4:月下的诗歌
月下,游来游去的鱼
洁白的月光,
如水银,如白玉,
如那一场满天飞舞的小精灵,
给这凋零落寞的村庄,
披上一件御寒的'大衣。
月亮低垂了睡眼 ,
黑夜他那双巨大的翅膀,
掩住了这座安然沉睡的村庄 ,
如那受伤的鱼儿,
躲藏在黑暗深处 。
月光下,
时间如手中流沙慢慢流逝,
回忆的树影也将慢慢拉长 。
墙上耳边滴答滴答的时钟,
一秒一分静静划向黎明 。
若有所思的鱼 ,
一条若有所思的鱼,
在月光下不断徘徊游来游去。
苏暮遮·离苦芳心抒
雁声凄,秋已暮。
浓雾船封,梦断关山路。
离怨别愁愁几许?
陌上萧萧,无语凭栏伫。
月光寒,冬叶舞。
飘尽芳菲,灯下书詞赋。
情泪多于江上雨,
思绪绵绵,离苦芳心抒。
篇5:月下思诗歌
酙下一壶月色,
千里举杯把思念摇碎,
桂花香酿出了眼泪,
一杯,一杯,
饮下孤独和伤悲。
花好月圆,
曾经许下多少生死轮回,
翻开记忆是谁把脑海占据,
一页,一页,
写下了深情让时光沉醉。
望穿秋水的等待,
送走了几度夕阳染霞红,
一份柔肠百结缠绕,
一结,一结,
扎起一朵爱的玫瑰花。
今夜月光如水,
对影独举杯,
醉眼望月你在月中笑,
一颦,一笑,
勾起往事千万重。
凝眉望月,
花阴碎了光影几多,
众里寻ta,默然回首,
那人可在,
灯火阑珊处?
篇6:月下思诗歌
圆月,孤独地在饮一壶酒
此时的乱花丛中
依稀看见父亲与高士们对酌而饮
无所谓哀愁
窗外的虫儿,慢慢地在唱一首歌
浅吟低唱
喋喋不休
使满怀思念的.人儿一夜白头
该是父亲在有月的原野
静静地拉起了二胡
百折千回
使天地间的月光都变成了酒
秋风起起落落
似在月夜荡起一叶远航的扁舟
高傲的灵魂从此不需散发遮面
广阔的天地足可任您遨游
明月,清风
花香,酒
洒满天地间的二胡琴声
瞬间,浸湿了我仰望天际的眼眸
篇7:月下独酌诗歌
老松下
一壶清酒,一汪心事
别过头去,看见酒中的暗香
一饮而尽
别过头来,看见怀中的失意
再难下咽
碧阶上
一个碎杯,一纸凄迷
抬起头,看见月中的美人儿
苦笑一声
低下头,看见心中的寂寥
一阵狂笑
荒院中
一碗泪水,一车月光
走进去,听到黄昏下寒鸦啼叫
揪心
走出来,挽着夕阳下的陌生人
痛心
历史里
一秒逝去,一个定数
曾经放弃的缘分被历史挽留
逃不掉
曾经拥有的时机被历史抛弃
找不回
物是人非
一松手,错失成为永恒
时间仅留一人
月下独酌、醉生梦死
篇8:月下独酌诗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3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篇9:月下独酌诗歌
《月下独酌》诗歌鉴赏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结论的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月下独酌四首》练习题
1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以不独反衬内心的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中。1,2句点出“独”,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3。4句一扫冷落孤单但5。6句又接着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乐须及春”,说明诗人以调整好心态,达到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最后诗人提出真诚的愿望,相约在遥远的天上再见。希望求得未来的“不独”。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及译文(翻译)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月下独酌》课堂教学实录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课堂实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教材简介:此篇乃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之一,隶属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此专题共选录李白四首,此其二也。
学情分析:在必修三“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中,已学过李白的《蜀道难》。初中学过李白的《送友人》。
教法设计:学诗须窥出诗之独特处,从诗内说,要解诗意、审诗美、品诗味;从诗外说,须将诗视作一种涵义更为广泛的美学范畴,学会建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梦》中讲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月有关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二、观看视频
师:先请同学观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三、聆听范读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知道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做出可贵而又出色的探讨,对我们的写作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人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我看也不完全是这样。譬如这首《月下独酌》就是这样。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下名家朗读,注意言、象、意的把握。
四、自学感悟
师:我们仍然采用“朗读-品味-感悟”的自学三部曲,注意“朗读-读懂诗意;品味-品出妙笔;感悟-悟出问题”,或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合作,尽可能地找到本诗的“看点”或疑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10分钟后我们当堂交流。
五、尝试背诵
师:同学们采用了怎样的背诵方法?在此老师强调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出诗歌的线索,边想边背,就容易得多了。(教师示范背)
六、当堂交流
1.读懂诗意
师:齐读本诗,想想它有哪些“看点”?
生1:诗歌的题目传达出两个重要的信息:月下+独酌。
师:很好,我们读懂诗意,一定要留心体察诗歌的题目,题目是一首诗中信息最丰富的文字,里面甚至潜藏着许多破译诗歌的玄机。“月下独酌”这个题目传达出许多信息。显性的信息是两个:月下+独酌,隐性的信息还有许多:我+酒+……诗人取此题目,他已着意要给我们传达一些信息:(1)喝酒理应对酌,所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故独酌之无趣,而以月下来解围;(2)独酌自然是喝闷酒,酒入愁肠,幸得月来相伴;(3)月下独酌,乃是李白诗意人生之微格,此时乃无忧无虑、无情无欲之态也,苍莽天地之间少却了许多俗世的喧闹,只剩下静悄悄地享受。我想起西方的一些温馨的酒吧,情人们卿卿我我,喝着浅绿色的香槟酒,听着牧歌式的轻音乐,说着甜言蜜语,一切都在慢慢地轻柔地享受着,时间也仿佛放慢了它的脚步。中国人的酒场幸得李白有此一月下独酌,否则只剩下猜谜划拳、狂吹滥饮,以丑为美的闹剧。从这个四字的题目所暗示的信息破译中,我们初步理解了李白的——浪漫。
生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由题目观之,李白再浪漫,惜乎也只是一人独享。此一开头,可谓“凤头”也,一是由于它很美,二是由于它灵活,充满生气,既点题,也绝妙地破了题,擦去了我们因题目而遗留的审美旨趣,同时约我们设了一个悬念,且看他如何破此清冷场面。
生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何成三人?
生4:月是一人,影是一人,诗人是一人。由上句“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将三人是视作一人的,正因为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一定要喝个痛快!
生5:“行乐须及春”,李白认为及时行乐,必须及眼下这春花烂漫之时,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
生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一般而言,主人会说“改日再聚啊,感谢光临啊”,客人都会说“谢谢啊,让你破费了”之类,可李白却不同,似真似假地跟“月”较起真劲了,跟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同,他是把月当成人的,今天是我请你,下次就该你做东了,而且要到你云汉之中的老家去喝。
师:是啊,有人据此说,此乃本诗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同学们读诗很仔细,通过大家的点评,我们与李白走得越来越近了。
2.读出妙笔
师:刚才我们是抱着去理解李白、还原李白的目的去读诗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解读,现在我们稍微作一些理性思考,看看这首诗在形式方面有哪些绝妙之处?比如刚才同学们就提到这首诗开头与结尾,中间“行乐须及春”与“花间一壶酒”的呼应,除此而外,再挖掘看看。
生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都是采用“月-影”的,有点像双起双承,这样便于我们记忆。
生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徘徊”二字是抒情式的缓歌,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人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月亮的多情写出来,而且似乎是一个固定用法。“零乱”有点类似于摇滚乐,比较放纵的那种,整个就像一卡拉OK!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欣赏诗歌的形式,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比如结构,刚才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即梳理作品是如何具体地表达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个,写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样背诵起来就很顺当。李白写诗的妙处也在于他会选择和创造一个不寻常的言语结构,这个结构除了同学们所讲的之外,它还附属着另外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它不是一个单调的结构,而是一个充满节奏感的动态结构。——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全诗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一扬一抑,一悲一喜,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诗情节奏跌宕、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这又为我们背诵提供了参照。
另外,刚才一位同学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赏析,我非常认同,李白此时确实是有滋有味、忘情“行乐”的,而一般人此时可能正在喝闷酒呢,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诗意人生”。我们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要懂得知足常乐,更要学会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这是老师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触,这也是李白之所以“豪放飘逸”的根本原因!
还有通过对本诗妙笔的分析,我发现李白也是可学的,只要我们走近(进)他,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建构起一种学习李白的思维模型,让李白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
3.读出问题
师:同学们对本诗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生9:“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似乎说反了?
生10:“永结无情游”,应该结“有情游”啊,莫名其妙。
师:哪位同学对此发表一下高见?
生11:只有醒着才能邀明月,再说此时李白也喝多了,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师:我认为这正是本诗之奇句!李白要的是清醒着的豪放飘逸,这可见出他的豪放英雄本色。这是会生活的表现,也是“及时行乐”的表现。到此打住也罢,不过有同学提出,我就姑妄言之。我在课前也曾百思不得“无情游”之解,后来终于求得一解,不过似乎不适宜在课堂上讲。(学生大呼“讲!讲!讲!”)“交欢”一词,我认为也是个黄色词汇,李白此处就是“俗极而雅”的。醒时交欢,醉后分散,可谓好离好散,及时行乐,没有承诺,没有责任,大家都快乐,这就叫“无情游”——恐怕也只有天人之乐才能如此吧,在红尘世界,在社会主义国家,敬请自重。这又是“月下独酌”之一大幽默处也!此说不登大雅之堂,哪里讲,哪里了,诸君切勿外传也。
七、课外作业
1.写一篇本诗的鉴赏小文。
2.背诵本诗。
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