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篇1: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 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听完之后)

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二 作者简介:(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作者)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主要的诗集有《我们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朗读感受,把握基调:

1、听配画朗诵

师:请同学们静听,听完后静静的思考,你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生①:忧愁的。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诵读全诗。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

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我带着感伤忧愁的心情独处徘徊在哪里呢?

生齐声答:雨巷(意象1)

(紧接着,师出示雨巷图)

师:巷的特点是深,有诗作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巷下着雨,江南的绵绵细雨,自然和愁联系在一起,有诗作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师:“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生讨论,回答:从色彩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的、阴沉的。

师:对,非常协调,那么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环境呢?

篇2:戴望舒雨巷实录

戴望舒雨巷实录

一、导入

师: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师: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师: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

(生笑)

师: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

(生安静)

师: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师: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师: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师: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师: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师: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师: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师: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篇3:戴望舒《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3.诗人给我们创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析评:

形象:丁香结愁的姑娘。

执着(不懈)追求的诗人。

意境:凄婉、迷惘、哀怨的,飘忽不易的,超然的

(四)品味语言美

讨论:作者用意象、用象征、用暗示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作者还用什么方法创造意境?

评析:排比、比喻等——语言

1.句式:

(1)长短句结合: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凉,又惆怅。

(2)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2.用词:

(1)情感浓重。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彳亍、冷漠、凄清、太息、凄婉、颓圮,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2)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F en芬Chou愁Pang彷

F ang芳Chang怅Huang徨

3.炼字:推敲逢——着姑娘(希望)

飘——过姑娘(失望)

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节奏:两拍或三拍。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她默默地/走近/走近

单字停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5.押韵: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6.反复: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7.比喻:丁香一样的;像梦一般地

8.排比: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总结:《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配乐,学生朗诵,品味语言美,体会情感忧,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五)体会古典美

丁香结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自己。

南唐李璟。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春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用手卷起珠帘挂上玉钩,

靠在帘上春天的恨愁怨锁在重楼。

风里那飘零的落花谁才是它的归属,

思念之情悠悠不绝。

青鸟不能为我传递云外的书信,

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结着多少愁绪。

在三楚的傍晚回头看迢迢绿波,

接着天向远处流。

这首诗里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在一起了,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

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

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份。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中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架。诗中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细节,但时间、地点和情况也许都面目全非了。

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除了“丁香”,还有“油纸伞”、“雨巷”、“篱墙”等均构成为典型的诗意化的江南雨中景致,烘托出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魅力。这在当时的新诗创作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

歌曲:唐磊《丁香花》

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城雨巷》

(六)情感深入

讨论:像这样借意象表达苦闷、愁怨、彷徨、痛苦情感的作品,在你读过的作品中还有吗?

析评: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彷徨歌唱春天——寻找独处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2.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彷徨凤凰涅槃——望星空

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纳新时代已经到来。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3.鲁迅:在故乡鲁镇彷徨《呐喊》——《彷徨》

4.戴望舒:在悠长的《雨巷》彷徨

为什么这样?

注意写作背景——1927年

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是现实黑暗与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低沉而优美的调子贮满着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表现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蕴涵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

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主题:

表现了激进、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在“五四”高潮过后,大革命失败后的残酷现实背景下,迷茫的、苦闷的心理状态和寻求出路、摆脱愁怨而不得的痛苦,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听朗读,再次品味作品。

四、相关链接

1.《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都具有音乐之美,请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

2.这首诗歌所背负的历史责任对当代知识分子有何启迪?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怀念戴望舒, 仅为他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刚才 虚拟了当时的情景,希望有一天, 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

课后习题

思考与练习:

1.《雨巷》是一首爱情诗吗?作者为什么要营造这样凄婉迷茫的意境?

2.诗中的“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简析这首诗的写作技巧。

4.体会诗中的感情,反复朗读这首诗。

篇4:戴望舒《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把握诗意

2、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体会《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3.分析语言,体会本诗的意象美、古典美和音乐美。

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本诗,具体感受诗中朦胧含蓄的意象美、格调清新的古典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省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报刊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1949年3月到北平,任华北大学第三研究室研究员。1950年2月因病逝世。

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多用象征手法抒情,用以表现个人难以排遣的寂寞、哀愁和痛苦。《雨巷》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抗战后诗风有明显变化,诗中多抒发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和追求光明的强烈情感。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高尔基《海燕之歌》: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大海、波浪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狂风、乌云、闪电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革命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二、诗作背景

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o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反动派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

三、诗歌赏析

(一)美感体会

1.听《雨巷》配乐朗读,学生合上课本,静听。

2.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学生个人自由朗读。

讨论:

1.初听作品,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

析评: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朦胧。低沉、抑郁、伤感,充满着愁绪、哀怨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2.这首诗美吗?

析评:这首诗很美。

3.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作品吗?

析评: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1)优美:婉约柔和的美、和谐统一的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2)凄美:“凄”字带有哀伤、悲苦的意味,“凄美”,指人们对哀婉、忧郁、清朗而怅惘的景致或人物气质或乐曲旋律的一种审美,带有浓重的心境色彩。

李清照《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3)壮美:雄壮美好。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

篇5:戴望舒《雨巷》教学赏析

戴望舒《雨巷》教学赏析

我只是茫茫时代大海中的一粒沙尘,被海水吞噬得再无飞扬的气力,只能苟延残喘于幽暗的陆地。上帝听见了我无望的祈祷,将我幻化为人形,去追寻沙尘可遇不可求的珍贵。

带着惶恐与欣喜的我,走进了江南烟雨朦胧的小巷中。缘故,许是小巷因为绵绵梅雨的缘故,而变得愈发漆黑、阴冷。我撑着油纸伞心里想着:得快步跨过这不吉利的地方。地上青石板的水坑太多,我只得慢下脚步。天上棉花似的乌云,一簇挨着一簇,占据着整片纯洁无暇的天空,小巷两边的木门紧闭,只留下雨滴敲打在青石板上的滴答声,滴进我心窝,让我和雨滴的'呼吸变得一致。突然间,眼前本来杳无人息的巷子中,竟多出了一位与我同样撑着油纸伞的妙龄女子。她似乎也在为这江南绵雨而苦恼、忧愁,俨然不知“邂逅”会在江南高发。向背影望去,我看到她身材匀称,婀娜多姿。在我眼中,她就如《诗经》中《硕人》所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我思维跳跃之际,她停住了脚步,缓缓倾斜了手中的伞,微微在小巷的某一处角落,抬起了她明亮的眼睛,注视着空气中漫天飞舞的雨点。虽然眼睛明亮,可眼里满是浓的化不开的愁绪,凝结在黑色的瞳仁里,吸引着我的心,原来这是就我所要寻找的那份珍贵。

我明白了,她和我是那么相似,想逃离这小巷,却又不得不一步一步踏过这不长不短的距离。若要用花来形容这曼妙的女子,恐怕只有丁香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随即加快了步伐,以便可以和我的丁香姑娘说一会儿话,道一声珍重。我离她愈发的近了,恍若情真意切地瞧见了她那愁绪的瞳仁。当我想凑得更近时,她却如柳絮般霎那间飘离了我的视线。“我是在梦里吗?可雨下到我身上是事实啊。”我自问自答道。雨点依旧敲打着青石板,小巷的尽头,我又望见了这位丁香姑娘,只是眼神不变,脸庞多了一丝清浅的微笑。

我继续徘徊着、徘徊着,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刚才的微笑,这雨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把她的颜色、芬芳、忧愁都擦拭掉。甚至,那意味深长的微笑。我继续徘徊着、徘徊着,长长的小巷我瞧见了出口,也望见了失落和希望。哪怕再梦一回也不要紧,我仍希望前方会出现我的丁香姑娘,她的眼神是忧愁的,身段是婀娜的,背影是唯美的……

篇6:《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雨巷》教学实录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作个性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中主要意象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歌思想感情的探讨

教学方法:借助朗读和意象的分析去感受诗歌的美,通过讨论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这一课要学习的是一首很优美的现代诗歌,在上课之前先布置了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丁香的诗歌和图片,并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

老师(以下简称师):上课!

学生(以下简称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是现代诗歌史上一首经典之作,作者因为发表了这首诗而一举成名,很多读者因为读了这首诗而对诗歌的形象向往不已,这首诗就是《雨巷》。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一个同学来简单谈谈自己对《雨巷》的印象。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美,就象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节目一样给人一种震撼。

师:我也看了那个节目《小城雨巷》,这个同学用词很准确。震撼,我觉得是这样的,那样的美确实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既然提到了《小城雨巷》,我们干脆再来欣赏一下这个节目的片段吧。

(播放视频《小城雨巷》片段。学生一边看,一边赞叹。)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美,简直是太美了。

师:是啊,灯光,舞美,动作,表情,背景音乐,从各个方面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这是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享受,这个舞蹈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雨巷》这首诗的。虽然诗歌不像画面不像音乐不像舞蹈那样让人很直观的感受到美,但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起来感受吧。请跟着我一起来朗读一遍全诗。

(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2.《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3.《雨巷》教学设计范本

4.高二《雨巷》教学设计

5.《雨巷》精品教学设计

6.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心得

7.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8.《雨巷》教学设计及课后练习

9.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10.高中现代诗《雨巷》教学设计

篇7:戴望舒《雨巷》课堂实录

戴望舒《雨巷》课堂实录

师:下面呢,大家把书翻到第六页。第六页是诗两首,我们先看第一首。戴望舒的《雨巷》(板书)。这是一首现代诗,大家先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生:(读诗)。

师:好,我找一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呢,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哪位同学主动来读一下,主动来读一读,哪位同学?你来吧。

生:(读)。

师:恩,读得很流畅。好,请坐。“她静默的走近”,“他静默的远了,远了”(订正)。

生:(笑)(窗外传来鸡鸣声)

师:请大家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窗外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生:(思考)。

师: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一位同学。哪位同学?最好自己站起来,人家喊你站起来吧,有些同学说:我想好了,你又不喊我;有些同学说:我没想好,你又喊我了。那你来说说吧!

生:写的是作者独自在一个寂寥的雨巷里,希望找到一个像丁香一样完美的一个代表吧。

师:一个代表?一个姑娘吧!

生:一个姑娘。然后呢,他希望她有着所有丁香有的特点。

师:很好奥。诗人啦,他在一个寂寥的雨巷呢,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把这里的关键词找出来。是哪个啊?关键词?就是她刚说的那句话里的关键词。

生:逢。

师:有些同学说“逢着”,故事一般要交代?

生:背景。

师:时间,地点。

生:人物。

师:人物吧。

生:丁香。

生:寂寥的雨巷。

师:雨巷(板书)。“我”就是诗人(板书),还有呢?

生:姑娘。

师:姑娘(板书)。好,请坐。“雨巷”,我们先来看看雨巷奥。它在诗词里面叫意象。诗人啊,姑娘啊,这些所描写的对象啊,在诗词里面叫意象。雨巷,巷子啊,大家见过没有啊?有没有感受啊?

生:见过。

师:你家有?什么叫巷子,就是两座屋之间,中间那个过道,对吧!

生:议论。

师:我们家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就是两栋房子之间啊,那个过道。但是跟课文中描写的这个雨巷呢,不太一样。大家结合课文中所描写的雨巷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见闻。谈谈这个巷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啦?

生:寂寥。

生:寂寞。

师:恩,寂寥(板书)。为什么巷子是寂寥的啊?没有什么人。

生:没人。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悠长。

师:悠长(板书),但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巷子一般都比较短,像这种很悠长,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这种巷子。哪里有啊?

生:北京。

师:有同学说北京有,北京的什么啊?

生:胡同。

师:胡同。

生:湖南。

师:湖南也有。在哪里啊?

生:长沙。

师:长沙。

生:余杭。

师:余杭有,他很聪明奥,因为作者他就生活在余杭。他知道这个巷子呢,肯定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是吧!而且很有可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典型的是在徽州区,黄山那一块,以后你们有机会或者有同学去过的,你会见到奥。以后你们都有机会的。那个巷子曲折幽深啦,很悠长悠长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还有就是北京的胡同。还有什么啊?

生:周庄。

师:奥,周庄。我们有同学去过的。周庄啊。就是像这些比较古老的,有着古老建筑的地方啊。一般都可能有这种很悠长的小巷子。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我们经常在哪里看到?

生:电视。

师:电视剧里面看到。很悠长、很幽深。还有呢,啊?

生:凄婉。

生:颓圮。

师:有同学说颓圮(板书),颓圮是什么意思啊?破败吧。这个字读pǐ。这个巷子为什么这么破败啊?

生:古老。

师:很古老嘛,年代久远嘛。不像我们今天的房子奥,拆了建,建了拆。过去那种房子有的都是几百年的,几百年啊!几百年的建筑,很多的。像今天欧洲国家有好多几百年的建筑。在我们国家,在这个大拆违,大建设的情况下,像这样的古老的房子已经不多了,而且像这样的古老的巷子就更不多了。很破败、很古老、很寂寥。寂寥什么意思啊?啊?

生:寂静。

师:寂静。寥呢,什么意思啊?

生:(沉默)。

师:没带字典啊?

生:带了。

师:带了字典查查。什么叫寥?字典应该人手一部诶。

生:稀疏。

师:啊?它不止一个意思吧?

生:空旷静寂。

师:空旷的、静寂的。就说明没有什么人,很静寂。那在下雨天啊,作者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来到这个雨巷的时候,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啊?

生:惆怅。

生:迷茫。

师:惆怅、迷茫的(板书)。拿课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啊?

生:彷徨。

师:彷徨(板书)。而且,怎么样?前面还有一个词。

生:忧愁。

师:没有“忧愁”诶。

生:独自。

师:独自的。他是一个人,很彷徨。什么叫彷徨啊?查查嘛!

生:游移不定。

师:游移不定,就这一个意思啊?

生:不知道往哪里走。

师: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来回走啊,走来走去。就好比你家里面,你爸爸比较愁闷的时候,吸着一支烟啦,走来走去的。有的喜欢安静的爸爸呢,就喜欢坐在沙发上面—

生:抽烟。

师:抽着烟,一动不动,是吧!有的呢,走来走去的。说明他很苦闷,一个人苦闷的时候,肯定是心里面有事情,所以,作者呢,他是带着这样一个状态啊,来到这个雨巷的。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下雨天,诗人不在家里呆着,到这里来干嘛?他可以在家里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静静的思考,或者说找一个不下雨的地方,没有雨的.地方,独自一个人坐一会儿消解苦闷。那他为什么要来到雨巷呢?你来讲讲(这生在轻轻说)。

生:他到这里来找一些支撑他精神的力量的。

师:他是到雨巷里面来找一些精神的力量了。雨巷为什么能够给他一种精神的支撑呢?

生:他以前生活过。

师:“他以前生活过”。一般我们小时候的接触过的事物啊,他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是吧!你们现在可能感受还不深,等你们再过一些年,或者说远走他乡了,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什么事呢,有时候,你会发现啊,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往往能够给你很大的精神支柱的。所以啊,诗人比较愁苦的时候呢,他到他最熟悉的或者说最怀念的巷子中来了。来寻找精神安慰和精神支柱。好,请坐。讲得很好。我们读诗啊,就要有感觉。感觉出来了。这首诗,就好理解了。据学者考证,诗人小时候生活在杭州,那个地方有很多的大巷子,小巷子,曲曲折折的巷子,这个地方应该给他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吧。下面他说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一个人来到这巷子里面,他果然啦,要找什么呢,他要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喃喃自语)。

师:啊?什么?声音大一点嘛!请大家把描写姑娘的部分啦,自己先读一读,然后,仔细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师:你先找奥,然后呢,我们一起来讲,好吧!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

生:(思考)。

师:好,大家一起来讲,他要找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啦?刚才有同学说了,这姑娘有什么特点啊?

生:哀怨。

师:啊?哀怨。恩,哀怨的。

生:忧愁的。

师:忧愁的。

生:冷漠的。

师:冷漠的。

生:凄清的。

师:凄清的。

生:彷徨的。

师:彷徨的。

生:凄婉的。

师:凄婉的。

生:凄婉迷茫的。

师:凄婉迷茫的。我们就拿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总之呢,这个姑娘是什么样的啊?

生:愁怨的。

师:愁怨的(板书)。还有什么特点?刚才我们同学说,这个姑娘是哀怨的、冷漠的、凄清的、凄婉迷茫的。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不一样吧?她为什么“哀怨”?“哀怨”是什么意思啊?哀,就是哀愁,怨,就是怨恨。是吧。“凄清”的,就是凄凉的,是吧!清凉冷清的。就说明她的境遇怎么样?不好,凄惨的。清呢,就是冷清。用“清”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表明没有什么啊?有没有同伴啦?没有吧!没有同伴。凄婉迷茫,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凄婉,婉呢,就是婉约的意思,这个婉约是形容这个姑娘,怎么样啊?她的美丽,是吧!她的美丽啊。还有呢,描写这个姑娘的—

生:芬芳。

师:奥,芬芳。恩,“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姑娘怎么样啊?这是写姑娘的什么呀?

生:美。

师:美。这是一个愁美人。愁怨的美人啦!而且,她不是像玫瑰花一样的美,也不是像百合一样的美,她是像什么一样的美啊?

生:丁香。

师:像丁香一样的美。丁香花大家见过没有?

生:见过。

师:见过啊,你见过,你给我描述一下,丁香花是什么样的?你站起来跟大家讲,怎么样?(不愿意站起来)。那你描述一下吧。

生:在一起的(用双手比划着:包在一起的形状)。

师:一串串,一簇簇的,对吧!还有哪些同学见过丁香花啊?啊?(小声说。)我们这儿种植得不多。

师:恩,像这种,一簇一簇的(点击网上的图片)。基本上都是什么颜色啊?

生:紫色。

师:以紫色为主,对吧!

生:还有白色。

生:白色。

生:白色的。

生:白色的好看。

师:这种紫色也好看。

生:这种好看。

生:还有那种茶绿色。

生:哇。

生:好看。

生:黑龙江啦!

生:内蒙!

师:就这样的,奥。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描述丁香的这一段文字读一下。

生:看不见。

师:看不见我就调大一点(调整字体)。你来读读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