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红灯笼的诗参考,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红灯笼的诗参考,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红灯笼的诗参考
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
珠缀飞闲鸽,红泥落碎椒。
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
古匣收遗施,行廊画本朝。
藏经沾雨烂,魔女捧花娇。
亚树牵藤阁,横查压石桥。
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
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
旋蒸茶嫩叶,偏把柳长条。
便欲忘归路,方知隐易招。
《送郤先辈归觐华阴》
桂枝博得凤栖枝,欢觐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声里贺,鸟穿仙掌指间飞。
休停砚笔吟荒庙,永别灯笼赴锁闱。
骚雅近来颓丧甚,送君傍觉有光辉。
《甘露寺》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篇2:《红灯笼》教案
一、备课背景:
新春佳节,我市的兰江大桥和丹溪大道的广告牌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中国结,这无疑成了兰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没过两天,这些红灯笼、中国结却被人顺手牵羊摘走了许多,只剩下一两串在寒风中飘扬。在我市的《兰溪新闻》也报道了这一事件。作为一名教育者,看到这情景,心中是说不出的酸。
我想,我为什么不以这件事为话题上一堂口语交际课呢!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会,听听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感想,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堂口语交际。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口语交际是一个听说整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敢于表达、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中,能大胆的与社会交流。
2、主动与同学交流调查结果,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小记者采访团,走近社会,听取来自社会对此事的`看法。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A导语:我们的家乡兰溪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我们爱用兰溪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来自豪的形容兰溪,形容兰溪人。可是,在春节期间我却发现了这样不和谐的一幕。
B播放兰溪新闻中报道这一事件的录象。
2、小组反馈社会调查
导语:这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感受,课前我们小记者采访团收集了许多许多不同人的意见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声音。(小组派代表交流社会调查)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感受。
导语:刚才我们听了许多来自社会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老师相信小朋友们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要表达。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4、自由交谈,为兰溪文明献策。
和同学互相说说,怎样使这样的事不再发生,是兰溪人更文明。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5、分组策划
导语:小朋友们刚刚献了许多计策,我们纸上谈兵可不行,把它附注行动吧!
喜欢写作的小朋友在一起写一段倡导人们讲文明的话。
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画一幅画。
喜欢唱歌的小朋友,唱唱文明歌,课后教给更多的人们。
喜欢编儿歌的小朋友,编编文明歌。
6、小组展示策划成果
7、课外延伸
将策划成果展示到课外,让更多的人知道文明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多一份社会责任感。
篇3:一对红灯笼
浙江省江山市 江山实验小学 二(5)班 王雨微
我家有一对红灯笼,是外公从龙游带回来的`,可漂亮了。
火红火红的灯笼仿佛就是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像是两个红光满面的老爷爷,老爷爷戴着一顶金灿灿的帽子,长着长长的红胡子,胡子有时候乱了,我就连忙给它梳整齐。
我把灯笼挂在我的卧室里,一有空,我就和他一起玩。有一天,爸爸见我玩得连做作业都忘了,就生气地对我说:“再这样,我就把红灯笼扔到垃圾箱里去。”我听了,立即放下灯笼,跑去写作业。
篇4:《红灯笼》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的梗概。
2、感受故事的风趣。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红灯笼一盏,教学挂图,故事录音带,故事中人物头饰。
2、《语言》下p.2~3
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红灯笼——教师出示红灯笼,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教育内容。
二、听故事——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老奶奶为什么要扎红灯笼?红灯笼跑到大街上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小动物跟着红灯笼?为什么?老奶奶找到红灯笼了吗?
出示教学挂图,边看边听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故事中那些地方很有趣?
三、学讲故事——幼儿边看图边跟教师学讲故事。
请幼儿阅读画册,练习讲故事。
四、表演故事——请幼儿戴头饰,教师旁白,幼儿按角色分组自编动作表演故事——听故事录音,教师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和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篇5:《红灯笼》教案
活动目标:
1、仔细听辨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能依据故事情节,依次排列出故事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红灯笼》、教学挂图《红灯笼》、幼儿用书《红灯笼》、灯笼一只。
活动重难点:
仔细听辨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出示大灯笼,引出话题:
——“谁知道,这只大红灯笼是从哪来?让我们听听故事。”
2、引导幼儿听赏故事并讨论:
——“老奶奶为什么要扎红灯笼?”
“红灯笼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只怎样的红灯笼?让我们再听一遍故事。”
请幼儿听第二遍故事后讨论:
——“红灯笼在大街上一蹦一跳,民警叔叔为什么急得吹起了哨子?”
“故事中谁喜欢红灯笼?”
请幼儿发表想法,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红灯笼在树林里走呀走,身后跟着谁?”
“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要跟着红灯笼?”
“老奶奶是怎样找到红灯笼的?”
请幼儿说说故事中有趣的情节:
——“你觉得故事哪些地方很有趣?”
3、请幼儿阅读《红灯笼》:
请幼儿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师巡回观察幼儿阅读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红灯笼是否受到大家的欢迎呢?”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篇6: 红灯笼作文
从小到大,我只吃过一次辣椒,(小时候我叫它“红灯笼”)那种滋味儿,不是一般得难受。
那年我5岁。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刚到家门口,我的眼睛就被一株“红灯笼”给迷住了。瞧!绿油油的“灯瓣”“红彤彤的灯芯,”只不过比家门上挂着的大灯笼扁一些,小一些而已。党是那年幼无知的我自以为能够长成那样的东西一定非常好吃。于是便伸手去摘,结果被妈妈,拦住了:“宝贝,不敢吃辣椒,那辣椒特别辣。”我听了一脸茫然:“妈妈,”“红灯笼”一定不辣,你看它长的那么可爱,那么好看,一定不会辣,说不定还甜哩,“刚说完,我就被妈妈抱进了大院。
中午吃过饭,爸爸妈妈他们都睡了,我便小心翼翼地从被子里钻出来,悄悄地来到大门口,用我那嫩嫩的小手摘了一个最大最红最饱满的“红灯笼”,然后就藏到袖子里拿到厨房,用清水洗了洗,就直接往嘴里填。
不吃不要紧。“红灯笼”刚放进嘴里,顿时,我可怜的小嘴巴里便如火烧了似得,一个劲儿的辣,一个劲儿的麻,就像别人抓了一把花椒扔进嘴里似得。我刚体现这种感觉,3秒钟,奶奶从楼上下来,我心想:呀!可不敢让奶奶知道我吃辣椒,要不然非到大霉不可。想到这,我急忙把“红灯笼”藏到帽子里,把眼泪一擦,捂着嘴巴跑到屋里。
刚到卧室,我就在也坚持不住了,放声大哭起来,可嘴巴就不争气,刚一哭,嘴里的辣油就像在嘴巴里蒸发似得,烟气直往上冲,把嘴巴给辣麻了不说,还把我那人见人爱的小鼻子也给弄得够呛。
唉!这种感受够让人受的,不知怎么的,我就忽然想起}出所的民警了;如果他们在审问犯人的时候得不到情况,就可以那辣椒往犯人嘴里填呀!也许犯人受不住辣就会如实把供哩!
无知的我就一直在那哭呀,脚下面一直踩着那害人的“红灯笼”。直到妈妈闻声给我拿了一瓶奶,我才止住泪水。
知道倒霉,偷吃辣椒把我给辣哭了不说还被达人笑话一番,真是倒霉透顶呀!
这就是我的童年臭事,虽然很有趣,但是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它的内在美才行。
希望大家要替我保密哟!
篇7: 红灯笼作文
今天真是好日子,天气晴朗,鸟语花香,又是过年。
我站在阳台上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了红灯笼。就疑惑不解地问妈妈:“过年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呀?“
“因为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而过年又是咱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妈妈笑眯眯地告诉我,“人们在这时挂上红灯笼,是期盼来年的吉祥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哈哈哈话音刚落,爸爸走了过来,补充说:“这已经成了所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过年时,不仅大陆的人们要挂红灯笼,而且港、奥、台的同胞和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也都要挂红灯笼。东南亚许多国家,比如朝鲜、日本、新加坡的人们也喜欢挂灯笼。现在,许多外国朋友也喜欢在过节时挂上红灯笼呢?
“挂上红灯笼还可以增添欢乐的气氛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
“哇,挂灯笼原来这么有意义。“我连忙取出爸妈给我的压岁钱,拉着妈妈到街上买了一对红艳艳的大灯笼。爸爸正准备把它挂上去,我灵机一动,连忙说:“且慢!且慢!“我飞快地从房间里取出油光纸和剪刀,剪了五颗金灿灿的五角星,爸爸妈妈都很纳闷:“冰洁,你这是干啥?“
“嘘,这可是个秘密!“我向他们做了个鬼脸说,“这五颗星星呀,分别代表我们大陆、港、奥、台的人民和海外华侨,也就 咱们所有的中国人。我希望中国人都过得红红火火。“
“你这小丫头!“爸妈都笑了。
鲜艳的红灯笼带着我美好的祝愿,在微风中摆动。那五颗金灿灿的星星显得格外美丽!
篇8: 红灯笼作文
老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但到了十五,很多人都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哪里有人打灯笼呀!但爸爸可不这么认为。到了十五这天,他准备好了老式的竹条编的灯笼,外面蒙了一层红纸,还备好一捆蜡烛蜡的下面有一根长长的木签。爸爸把蜡烛放进灯笼下面的铁丝圈里,又在木签下扎了一块大萝卜头,还找了一根长木棍挑着灯笼,然后把我拉下楼去打灯笼。
小区里很安静,灯不多,怕黑的我一边暗责小区的点亮工程不到位,一边把我的安全感全部寄予这小小的灯笼。点亮了蜡烛,小火苗映红了灯笼上的红纸,打出红红的光,暖和了我的心。倒是爸爸一会儿念童谣,一会儿讲鬼故事,吓得我提着灯笼到处跑。那蜡烛烧到头的时候,便整个儿掉了下来,灯笼灭了,吓得我一声尖叫。我为了壮胆,不知怎的念出了下楼时爸爸说的童谣:"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边念叨边提着重新点亮的灯笼往家走。再过两年,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得正月十五闹花灯?多少人知道灯笼灭了回家睡呢?
手上的红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红红的、亮亮的,温暖着我的心,再过几年,我还会见到这样的温暖灯火吗?希望再过几年,手上的这盏红灯笼,不会成为一盏孤寂的红灯笼。
篇9: 红灯笼作文
妹妹生病了,又不想吃药,为了哄妹妹吃药,给她买了一个红灯笼。
红灯笼圆圆的,能撑上撑下,还能挂在墙上,下面的几条黄色丝线荡来荡去,可好玩了。我想玩玩,便伸出手,一把拿了过来,手里摆弄着。“咔”,不知怎么的,红灯笼里的一根塑料棍断了,“啊!怎么办呢?”我把灯笼弄坏了,急得直跺脚。“修好,修好!”妹妹直嚷嚷。
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怎么办才好。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DD修好它。死马当活马医,把红灯笼拆开了,噢,骨子断了一根,只要粘住就行了!我想。
动起手来,拿来单面胶,三下五除二,一圈一圈地粘好了,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起来,用手压住灯笼,往下一按,“嘶”,看样子单面胶不行。“快、快!”妹妹又叫了。
妈妈快回来了,得在妈妈赶回来之前修好它!再拿来双面胶、胶水,用胶水粘在断裂的地方,把它们合在一起,又用双面胶固定好,也不管用。
偏偏这时候,门铃响了,妈妈回来了。我垂下头,灰溜溜地给妈妈开门去了。妹妹告状,自然被妈妈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顿。我眼泪直流。
妹妹还是吵着要红灯笼,妈妈说:“现在红灯笼已有了两只,你怎么还哭?”
“在哪里?”妹妹好奇!
“看姐姐的两只眼睛哭红了,就是两只红灯笼。”
妹妹看到我的“红灯笼”,笑了。
篇10: 红灯笼作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乡下奶奶家和朋友玩抓人的时候,无意中走到了奶奶小时候住的房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进了这座小房子。
这座小房子的大门是一扇古式木门,它的插栓已经生锈了,只要稍稍提起,再轻轻一推,门便开了。门刚开,大量的灰尘就迎面扑来,呛得我直打喷嚏,我连忙用手捂住鼻子走了进去。
放眼望去,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几根柱子顽强地支撑着天花板。地下,早已成为了老鼠、蜈蚣等动物居住的家。屋内残破不堪、凄凄惨惨、无比荒凉。我继续往里走,地上渐渐出现了从天花板上掉落下来的大小不一的石块,而有的大石块缝隙之间竟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我继续向前走,到了后院。突然看到那黑漆漆的屋檐上挂着一盏破败不堪的红灯笼。经过几十年的风霜雨雪,它却依然屹立在上。
这盏灯静静地挂在屋檐上,独自待在这不为人知的地方。而它离繁华的小镇,车来车往的街道只有几十步罢了。谁又能想到,这早已荒无人迹的地方竟还会挂着一盏红灯笼?
这盏红灯笼体会了多少欢乐,又承受了多少孤独与寂寞,看遍了多少人间琐事。如果奶奶没有搬家,这盏红灯笼或许早已取下,或许不会这样破败不堪。命运是多么作弄人的迷宫,多少神秘的安排,归根结底,它在这黑色的屋檐下宛如一轮红日,光芒万丈。
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