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yli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

篇1: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骆驼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用它驮水、驮粮、驮货。一头骆驼要比十个壮年人驮的重量还要重。几乎那里的每户人家都饲养着一峰甚至十几峰骆驼。

驯服骆驼是一件最为棘手的事情,因为骆驼一旦狂躁起来,十来个人也拉不住,所以驯服骆驼是撒哈拉养骆驼人家最普遍的技能。

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打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的鲜艳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屈服于一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木桩。它拼命拽着绳子,左突右跳,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彻底拔出来。但骆驼根本不知道,那根看似又矮又小的木桩不仅打得很深,而且被驯驼人绑上了沉重的`石块,就是十几峰成年骆驼一起用力,也根本没有办法拔出来。

几天后,精疲力竭的骆驼屈服了,它敬畏木桩。不甘受人摆布的骆驼又红着眼睛狂躁起来。它相信自己一定比这个矮自己许多的木棍力量大。于是,它又拼命地拽,拼命地挣扎,甚至连四只驼蹄都折腾出血来,但那个紧拉缰绳的东西却依旧泰然自若。骆驼渐渐地臣服了。

骆驼终于彻底被驯服了。从这天开始,只要主人手拿一根小木棍,随便地往地上一插,骆驼便围着那根小棍转来转去,从此再不敢试着和小棍抗衡了。随着骆驼~天天长大,它对于被小棍牵着的生活,已经彻底习惯了。

当不期而遇的沙暴突然来临时,一些骆驼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迷失,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头甚至几头骆驼一起拴到这根小棍上。当驼队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那些身体巨大的骆驼还牢牢地卧在小棍的周围。因为主人生死不明,这些骆驼失去了为它们拔掉小木棍的人,它们就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一天、两天……最后,它们都被活活地饿死了。

与其说它们是饿死于缺少食物,不如说是饿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

篇2:人生哲理故事: 悬崖上的拳法

人生哲理故事: 悬崖上的拳法

悬崖上的拳法

有一个武师功夫不错,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别人比划拳脚,自从出道以来不曾输过。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师听说在河南少室山附近有一个禅学和武功都非常了得的禅师,于是便千里迢迢赶到禅师那里要求比武。

禅师听完武师的'来意之后,却没有立即接受对方的挑战,只是泡上一壶清茶请对方好好休息一下。武师心情有些烦躁,说什么也要和禅师马上比武,禅师拗不过他,便和他约定第二天清晨在山峰比武。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人生哲理故事第二天一大早,武师就早早起了床,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约定的地点。过了一会儿,禅师也气定神闲地来到了这里。

“动手吧。”武师行了礼之后立刻拉开架势严阵以待。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禅师并没有摆出比武的样子,反而笑呵呵地走到了一块向半空中突出的石头上,缓缓说道:“您是高人,我先在这块石头上面给您打一套拳法,您先帮我指点指点,然后再比武也不迟。”

说着,禅师跳上了这块有一半悬在半空中的巨石上。武师看了看这块石头,又看了看正在调理气息的禅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石头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这块石头有一半的面积都悬空了,山里清晨的湿气非常重,石头上面沾有一层薄薄的露珠,要是脚下一滑,那岂不是要葬身在这万丈深渊?

武师刚想劝劝禅师,没想到对方已经挥拳迈腿,在沾满了露水的巨石上打起了拳。这一套拳法打得虎虎生威,双拳划破空气的清脆声连绵不绝。

禅师全神贯注地打着这套拳,似乎全然忘了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也没有丝毫的惊慌和恐惧,每一招都做得沉稳有力。可是站在旁边的拳师却远没有这份定力,早就渗出了一身冷汗,心都揪了起来,但是又怕自己的劝阻让禅师分心,所以继续保持着沉默。

过了一会儿,禅师的拳法打完了,他从巨石上跳了下来。武师连忙大步走上前去,向禅师抱拳行礼:“今天这武我不比了,您赢了!”

禅师拉过武师的手,哈哈大笑:“知道我为什么能站在悬崖边上而不恐惧吗?”武师茫然地摇了摇头,禅师笑着告诉他:“你心中装的是好勇斗狠非要战胜别人,所以自然患得患失,心中充满了忧惧,心气浮躁沉不住气,自然发挥不出自己全部的实力;我一个山野老僧不为争名夺利,心中纯净安稳,所以即使在生死一线的环境里也能发挥全部力量。”

武师若有所悟,轻轻点了点头,老禅师继续说道:“学武也好,做人也好,都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战胜自己争名夺利的欲望,战胜自己好勇斗狠的性子,战胜自己浮躁癫狂的内心,为自己寻得真正的安宁和清净。”

禅师说完之后,飘然而去。武师站在原地默默地想了很久,之后,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微笑,转身大踏步地向山下走去。

几年之后,当年的武师声名鹊起,无论是人品还是武功,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当一个人摆脱了内心种种过度和不当的欲望之后,他就能获得宁静安稳的心态,而一个内心沉稳安宁的人才可能不惧生死不忧聚散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才能将自己全部的潜力发挥出来,进而取得人生的辉煌和圆满。

篇3:哲理故事:在扇子上画出100只骆驼来

哲理故事:在扇子上画出100只骆驼来

哲理故事:在扇子上画出100只骆驼来

唐伯虎早年曾以在扇子上画画为生,画技超群,家喻户晓。才多遭嫉妒。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要求在扇面上画出100只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奉银三两购扇;画不出来,他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不用说,来者是专门找碴出难题来的。唐伯虎微微一笑,提笔在扇面上就画了起来,只见他在扇面上画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间是一座孤峰兀立的'沙丘,扇面就快要画满了,还没画出一只骆驼来呢。

来人看了,不免心中有些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100只骆驼来?自己今天是赢定了。

出乎那人意料的是,只见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山崖挡住了;在山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只骆驼的前半身。唐伯虎把笔一搁,那人急了,说:“充其量只能算两只骆驼,还有98只没画呢!”

唐伯虎一听,说了声:“别急,那98只在哪里,让我一一给你道来。”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

来人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只好付了三倍的银子,灰溜溜地走了。

唐伯虎用一只露出头的骆驼与一只剩下尾巴的骆驼,加上一首诗,就巧妙地解决了那个人出的难题,在小小的扇面上“画”出了100只骆驼来。

篇4:人生哲理小故事:礼单上没有杨士奇

人生哲理小故事:礼单上没有杨士奇

人生哲理小故事:礼单上没有杨士奇

明永乐年间,有一次成祖朱棣突然传召时任左谕德的杨士奇进宫,好像有什么急事。杨士奇没敢耽搁,赶紧前去报到,不等行过大礼,成祖就递给他一张纸,杨士奇仔细一看,原来是张礼单。

礼单是广东布政使徐奇所写,他入朝觐见述职,顺便带了一些岭南出产的藤席,当做礼品馈赠给了一些朝廷大臣,不成想一时马虎,自己所列送礼的单子不小心遗失了,又不知道被什么人拾到后,直接上报给了皇帝。原来成祖对近年来地方官员给朝官送礼之风甚为不满,却屡禁不止,于是下令凡有检举者,给予重赏。这个徐奇真是不走运,恰好撞到了枪口上,成祖想借此事,杀一儆百,严惩那些行贿和受贿的人。

看过礼单上的人名之后,成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所信任的.几位重臣,都赫然在列。不过成祖也奇怪地发现,上面居然没有杨士奇,这让他感到一丝安慰,毕竟他所治下的官场还不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毕竟还有像杨士奇这样廉洁的人啊。

成祖满怀嘉许地问道:“朕阅过徐奇的礼单,上面有许多大臣的名字,为何独独不见你的名字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放在一般人身上,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表白自己的良机啊,有了别人低角度的衬托,正好突显出自己的高大。

然而杨士奇却没有一点惊喜之色,他平静地回答说:“启禀陛下,臣受命赴广东时,群臣都曾作诗文相赠徐大人,为了答谢诸位大臣,徐奇才馈赠了这些藤席。因为当时臣有病,未曾作诗文,故此次没有收到馈赠,不然的话,也难以幸免。”

杨士奇的话让成祖颇感意外:“那你如何看待这些人受贿的事呢?”

“臣以为,礼单中所列大臣,并非都是贪赃枉法之辈,何况他们实际受馈赠与否,未必可知。依微臣之见,所赠之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构不成行贿罪,可批评教育,不必兴师动众,打击面过大,这样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可我已经下令严查,如果不追究此事,岂不有损大明皇帝的威严吗?”成祖不无顾虑地说。

“陛下想必还记得楚庄王夜绝缨者的故事吧,对王妃不恭的人都能谅解,陛下的胸怀可不止于此啊!”

成祖听了,哈哈大笑,马上命人当着杨士奇的面,把礼单烧了。

真正高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筹的位置上,他所专注的目标是事业的成败,而不是个人的得失。而事实上,越是放低自己,不计名利的人,越不缺少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杨士奇历经五朝,担任内阁首辅达二十一年,就是对他的人品与处世之道的最好证明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