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醒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喜欢集体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喜欢集体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喜欢集体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
喜欢集体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
“喜欢集体生活,体验到与教师和同伴共处的快乐,愉快主动地参加各类游戏和活动,有充实感。”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之一。
幼儿园开展喜欢集体的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的规则,认识并体验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初步形成文明的生活态度和卫生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在互动中交往,为幼儿树立交往的信心;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和初步的团队精神。
园本教育示例
1.小尹欣的生日会(小班)
过生日是每个幼儿所期待的活动。今天是尹欣的生日,下午睡觉起来,幼儿就催促教师快给尹欣过生日。
生日活动开始了,教师先问尹欣:“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尹欣说:“我感到很高兴。”
教师又启发幼儿讨论“我们怎样祝贺尹欣生日呢?”幼儿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祝尹欣生日快乐”,“祝尹欣天天开心”,“祝尹欣本领学得多”,有的幼儿和尹欣握手、拥抱、亲吻、赠送礼物等等。
最后,大家一起围着尹欣唱生日歌,由尹欣把蛋糕分给小朋友,幼儿在生日歌中和尹欣一起分享蛋糕,非常快乐!
评析: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对学龄前儿童而言,得到教师、同伴的关注是他们最开心的事。生日那天,过生日的幼儿是主角,是全班瞩目的焦点。在幼儿园过生日,能满足幼儿渴望得到别人关注与重视的心理需要。因此,幼儿一般都很喜欢在幼儿园过生日。
生日会上,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讨论怎样表达情感等活动,使幼儿在多种方式的情感表达中,体验和感受到朋友们在一起的友情与温暖,并懂得了与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
2.大家同玩七巧板(中班)
君君对活动区中教师投放的七巧板玩具非常感兴趣,一有空他便独占着七巧板玩个不停。许多幼儿为此纷纷来向教师告状。教师劝导君君: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但效果不好。
于是,教师请幼儿安静下来,对君君说:“你来拼给小朋友们看,好不好?”君君高兴地点点头。一会儿,君君拼出了几个简单的图案,教师表扬君君真聪明。随后,教师又说:“七巧板还可以拼出许多很好看的图案,你想看吗?”旁边的奇奇说:“我会拼的。”接着,奇奇展示了更多的拼法,君君看得羡慕极了。“你知道吗,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才会想出更多的方法,才会玩得更开心。”君君低下了头。
以后,每当区角活动时,君君就会叫上奇奇一起玩,慢慢地,和君君一起玩七巧板的幼儿越来越多,而他们的玩法也越来越多了。幼儿也渐渐体验到了:大家一起玩才更开心的道理。
评析:《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是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行为规范的。
4~6岁的幼儿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开始喜欢和同伴交往,并逐步形成集体生活的概念,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但由于幼儿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的玩具常常会独占,不愿与人分享。
在示例中教师尊重幼儿,注重生生互动。利用了幼儿喜欢玩七巧板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并让他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掌握一个社会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道理和本领。
3.带好我的体温纸(中班)
“非典”时期,幼儿园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体温测量纸,要求幼儿每天测量、记录好体温后将测量纸带到幼儿园里来。但每天总有一些幼儿忘了把测量纸带到幼儿园来,还常常说是爸爸妈妈忘了拿纸。
于是,教师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教师问幼儿:“我们为什么每天要测量体温?为什么要每天把体温测量纸带到幼儿园来?”幼儿纷纷说:“量了体温,可以知道我们有没有发热”,“如果不把体温纸带到幼儿园来,真的有热度了,老师不知道,就会影响大家的健康。”教师又问:“既然是量我们小朋友的体温,那么,每天拿体温纸是谁的事情呢?”幼儿异口同声地说:“是小朋友的事情。”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会忘记把体温测量纸带来呢?”幼儿的发言非常积极,有的说:“晚上放在门口,这样早上就不会忘了。”有的说:“放在口袋里,来的时候就带来了。”教师请幼儿回去试一试这些方法。
第二天,教师发现情况好多了,幼儿一进幼儿园就从自己的口袋中摸出了体温测量纸,高兴地说:“老师,我没有忘记。”下午放学时,幼儿会主动地提醒教师:“老师,体温纸可以发了,我们要回去了。”教师高兴地奖给幼儿每人一张小贴纸,鼓励他们。
评析:英国学者史密斯曾说:“接受责任的能力是衡量人的标准。”一个从小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在这一阶段学会负责,对其自信心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及人格的健全等综合素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和催化作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提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
示例中,教师运用谈话法,让幼儿明白了预防“非典”人人有责。在“非典”时期,让孩子知道拿体温纸是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又通过奖励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强化。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生活内容的逐渐扩大,这种从小培养出来的责任感将是孩子对社会,对人类负责的基础。
4.文文上了电视台(大班)
幼儿园开设了“娃娃电台”演播室。教师鼓励幼儿报名:“如果谁有节目的话,可以到电视台去表演。”幼儿都积极地报名。但教师发现文文在每次报名的时候,她都不举手。
这天,几个幼儿表演回来后,教师表扬了他们,并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报名,教师请报名的幼儿先在班级里表演一遍,当一个幼儿在念一首唐诗的时候,教师发现文文也在念。于是教师说:“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也会念这首诗,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摇摇头。“是文文,我们请她来表演!”教师带头鼓起了掌,并走到文文跟前,说:“你一定能行的!”考虑到文文是第一次,教师又请了一位幼儿和她一起表演。第一次上台,文文看起来有些紧张,但她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有了表演经验的文文,终于举手报名了。
评析: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
这位教师善于观察、分析,深入幼儿的内心理解其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并及时启发、鼓励幼儿,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尝试中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幼儿会逐渐克服胆怯,变得更加自信。(李芸蓓)

篇2:社会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
社会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
每一个人都是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的。所以,让幼儿从小接触社会,接触周围的社会环境,并且和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人接触、交往,就能使幼儿了解一些公共生活的规范,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更好地向前发展。
园本教育示例
1.公园里的“小蜜蜂”(托班)
托儿所附近的小公园是幼儿常去散步、游戏、观察、与人交往的好地方。
美丽的春天到了,教师请幼儿看看、找找、说说公园里的美丽景色。幼儿纷纷找了起来,边找边说:“我找到了小花”“我找到了小树”“我找到了健身器”……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还向小花、小树等一一问好。
突然,小伟兴奋地告诉教师:“老师,我看到小蜜蜂了!”当其他幼儿都看到小蜜蜂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小蜜蜂你好!”
教师让幼儿观察一会儿小蜜蜂之后,请幼儿说说:小蜜蜂在干什么?并和幼儿一起学小蜜蜂飞、采花蜜等动作。幼儿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评析:《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教师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托儿所附近的小公园是社区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接触周围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教师能充分利用小公园,经常带幼儿散步、观察,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向公园里的人、物问好,使幼儿在和小公园的充分交互作用中,提高了运用语言与周围环境交往的能力。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好奇性的萌生阶段。因此,他们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新奇发现”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及时地引导他们观察小蜜蜂,学小蜜蜂飞、采花蜜的动作,使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对小蜜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孩子们初步产生了喜欢小蜜蜂、喜欢小公园的美好情感。
2.公园变得更美丽(小班)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教师再次带着幼儿来到小公园。
在小公园里,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并分享食物。小宇吃完糖,把糖纸随地一扔。教师看到后,马上把糖纸捡起来,放进一只垃圾袋中。并提醒幼儿:“宝宝,请把垃圾放到垃圾袋中。”幼儿纷纷将垃圾扔进了垃圾袋中。
在草地上玩耍时,小宇看到一只食品袋后马上捡起来交给教师。教师对小宇的行为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并在幼儿面前表扬了小宇。小宇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没等教师发动,幼儿已纷纷行动起来。不一会儿,草地上的各种垃圾被幼儿统统送进了教师的垃圾袋中。公园变得更美丽,幼儿欢呼雀跃着。教师又和幼儿一起把收集的垃圾扔到了附近的.垃圾箱里。
评析:《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强调:教师在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可以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
托班的幼儿,对环保知识了解甚少。而该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对幼儿进行粗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知道了“不乱扔垃圾”。
面对幼儿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该教师没有在幼儿的同伴面前批评他,而是及时地给予幼儿正确的身教和言传,使幼儿在模仿中不断地强化了“不随地扔垃圾”、“垃圾要扔在垃圾箱里”的正确行为。当幼儿改正了不良行为时,教师给予了及时地肯定,强化了幼儿的正确行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点点滴滴的培养的。
3.我是汽车小司机(托班)
宝宝最喜欢玩托儿所里新添的那十几辆小车。教师也经常组织宝宝玩开小车的游戏。教师出示了红绿灯的标志,引导宝宝说:“看到红灯停一停,看到绿灯向前行。”可是,小车一开起来,许多宝宝就不再注意“红绿灯”了,只顾自己一个劲地来回开车。于是,教师就请跟班教师扮演“警察”,请“警察”来维持秩序,并提出要求:“哪个小司机在马路上乱开车,‘警察’就会请司机下车。”
游戏又开始了。这次,宝宝在“警察”的指挥下,能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开小车了。
评析:心理学家指出:游戏是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该教师正是抓住了游戏的这一特性,将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融于游戏之中。通过让孩子扮演“司机”,让跟班教师扮演“警察”,不仅使幼儿在游戏中接触、了解了社会中的一些角色,还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教师可作为玩伴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该教师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及时地丰富了游戏情节,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一些浅显的社会认识。
篇3: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今天集体教学的内容是“送年糕”,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数物对应概念。就是能看着图上的年糕数量说出送给数量相同的小朋友。当我出示第一张图片时,诺诺就站起来叫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及时用语言提醒:说话先举手。当我出示第二张图片时,诺诺又叫道:“老师,我知道。”我又用手势提醒他:先举手再说话。后来,我又问了一个问题,诺诺一边举手一边又叫起来:“老师,我举手了”……
分析:
诺诺虽然特别爱动,老是坐不住,但他又是一个爱动脑筋、要求上进的好孩子。平时老师对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分场合地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我想这跟这个时期幼儿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吧。
措施:
1.针对诺诺的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帮助诺诺认识到自己行为不
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2.孩子小,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
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观察记录
小钰来到爬行垫上,她整个人躺了上去,她先翻了一个身,然后看看旁边,挪了一下身子,继续滚。
小钰发现自己滚到了外面,又挪了一下身子,回到垫子上,再继续滚,滚一下,又歪掉了,她再扭扭屁股把身体回正,继续爬,直到爬到终点。
接着,她又回到起点,开始第二次的爬行。
这一次,她让自己躺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直到把身体和垫子呈一个水平线上,她才开始滚。这一次,她滚的时候眼睛还不忘看看垫子,终于,没有再滚出垫子。
技能方面:小钰第一次的滚垫子,看出她滚的时候平衡性掌握得不是很多,所以一直滚出垫子,但是第二次的时候她很聪明,也找到了窍门,用眼睛来帮助自己寻找到平衡点,两次的滚垫子她的进步很大。
学习品质:经过第一次不太完美的滚行,小钰没有气馁,她找到了原因并且寻到了解决办法,尝试了第二次,并且成功,这说明小钰是一个做事有坚持性的孩子,值得鼓励。
滚垫子的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是在滚的时候,经常会滚出垫子,而且速度上不去,很累,因此,滚了几次孩子们就不愿意了,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调整策略:减短滚的距离,掌握窍门,教师在一旁可以提醒幼儿注意滚的时候要保持身体躺平,才能保持平衡。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观察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