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炒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做个主动倾听的高手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做个主动倾听的高手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做个主动倾听的高手美文
做个主动倾听的高手美文
“打工皇帝”李绍唐,是个倾听的高手。“用心去听”让多普达总裁李绍唐少走了许多弯路。
大学毕业时,面对第一份工作的职业选择,他开始四处找老师、师哥打听,自己最适合去哪里工作?李绍唐发现,大部分人都建议自己去外企工作,于是他精心准备了20份简历,最后被IBM录取了。
每三个月,李绍唐就会主动去问自己的老板:“你觉得我的考评如何?”如果老板告诉他,只达到B,他就会问:“怎样做才能达到A呢?”甚至,李绍唐会跟老板说:“我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你还有什么事情让我做?”因为在他看来,敲老板的门,不仅可以获得特别的指导,而且可以向老板表明自己的职业倾向。
李绍唐在IBM的时候,发现一个主管比较看中一个爱拍马屁的同事,对自己不太公平,于是他决定离开。他敲开前任上司的门,倾听上司的意见。前任上司告诉李绍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么不公平,再等两个星期,他会与总经理沟通。两个星期后,李绍唐被调到台中去做负责人。
“如果你喜欢这个公司,却讨厌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坚持呆下去,说不定你的老板会比你更早离开。”这是李绍唐在职业生涯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当李绍唐在IBM工作到第15个年头时,他去敲顶头上司的门,“我什么时候才能做你的工作?”老板说他只排第十位。如果一任干三年,自己何时才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李绍唐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思考,最终选择了甲骨文,成为台湾地区的总经理。
倾听是一门很难的课,不仅是因为克服爱说、不爱听的天性难,也是因为时间太有限。做了公司老板后的`李绍唐更是深有体会。虽然李绍唐年轻的时候去敲老板的门,遇到老板心不在焉、看着电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上一句,让他很反感,但成为老板后,他承认自己也曾不由自主地边处理公务边和员工讲话。“这是对员工最大的不尊重。”于是,李绍唐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倾听员工的心声。李绍唐从成为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年起,就开始约员工们聊天。
轻松的环境才能打破上下级间紧张的气氛,李绍唐的方法简单又高效,第一年,他每一个月会找10-12名员工喝咖啡、吃蛋糕,让不同部门的同事互相认识,并且每人必须提一个建议。第二年,主题变为“快乐午餐”,大家聚在一起吃便当、聊愿景。第三年,晚上5点半到7点半的“快乐时光。”员工一起喝啤酒,尽情抒发自己对公司的抱怨。《不要一个人吃晚餐》是最近李绍唐的一本枕边书。
如今,新任多普达CEO的李绍唐,已经开始将他倾听的方法移植到新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找不同部门的员工”,李绍唐觉得这样才能听到对同一事情不同的观点。
由于太太和女儿都还在台湾,李绍唐有更多的时间与运营商、经销商,或者是其他行业的CEO一起吃饭。就像李绍唐还是普通员工时,拼命地问各级老板别人为什么成功一样,现在成为CEO的他,还是不断地问其他公司的CEO:你是怎么成功的、你为什么要并购、为什么要把某项业务卖掉、有哪些管理心得……坐飞机、走路,这样的平常时间李绍唐也不放过。在飞机上,李绍唐会问空姐:“听说过多普达手机吗?”在电梯里,他会问旁边的陌生人同样的问题,饭店的门童有时也成为他询问的对象。
听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但听完就忘却是人的天性。李绍唐习惯于边听边记,打开他的手机,在工具“便签”里写满了四处听来的信息、看法。他还随身带了一个厚厚的本子,同样是为了防止忘掉重要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李绍唐还要进行温习。“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他真实的想法吗?”
然而,反对的意见也并不总是对的。当李绍唐要放弃工作了的IBM投奔Oracle时,他遇到了家庭所有成员的反对。因为他如果再坚持七八年,就可以拿到400万的退休金。如果跳槽,面对的是无数个未知和不确定。如何在“相信自己”和“打破盲区”间做一个平衡?李绍唐的方法是,找到真正懂你的人。“如果有10个人都很了解你,某件事情上有9个人反对,你就需要认真地思考了。”但在职业选择上,李绍唐相信“CEO所见略同”。他有三位导师一样的朋友,都是公司的CEO。这三位全都赞同李绍唐出去闯荡一下,这自然给他平添了不少信心。
李绍唐说:“听,需要艺术。听,还是不听,更需要艺术。”他还总结了倾听六大技巧:
1。开放的心态。不要预设立场,好好听对方讲话,就展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2。事先做准备。这样才能了解对方说此话的背景、弦外之音。
3。不仅注意对方说的话,还要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语音语调。
4。正视对方并适当反馈。反馈不仅能给对方鼓励,还能挖掘事件的细微之处。
5。勤做笔记。永远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6。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篇2:主动成长美文
主动成长美文
生命里里外外都是一幅画,然而各有各的精彩。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画是黑色的,加上外界强行破入所带来的点点斑白;主动绽放迎接外面的世界,画是五彩斑斓的,妙不可言。
所谓惰性,就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疲懒不动弹,一点点蚕食着自己所储存不多的'养分,却又排斥外面阳光里充足的养料,整个世界一片混沌,看不清自我。但这种环境就好似有引力一样,牵人越陷越深,越来越无法自拔,寻找突破口也就越来越难。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破茧成蝶,主动成长。
所有的领悟都需要过程,所有的收获都需要付出,所有的破茧成蝶都需要不断的钻凿、挤压。这其中的动力是旁人无法给予的。成功需要艰辛地扒开障碍物后前行,很少有人是在被动打压下成功的。
爱迪生的不懈尝试,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林肯在失败落选中突破自我,最终登上总统宝座;居里夫人的辛酸实验,造就了她的辉煌与不朽。这世上有多少人正在发愤崛起,立志图强,他们在思考,在进步,在欢乐中失败,在主动探索中成长。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当你奋发进取,主动成长,世界于你是最美好的,它就像一本奇妙的书,引人入胜,你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体会到充实的美好。主动是一种态度,能让全身上下焕然一新,拥有朝气蓬勃的动力,这便是打破桎梏的力量所在。成长是一种蜕变,当我们每天早晨迎着火红的朝阳,希望的种子悄悄种下,我们开始奔跑,向着梦的方向,心在,力量就还在!
黑白相间的画像是迷失的暗夜精灵,五彩斑斓的画像是重生的凤凰,涅槃而翔,一次次新生,一次次追求。我们的选择,早已了然于心,去重生,去成长。

篇3: 做个有心人经典美文
做个有心人经典美文
告别了孩童时的幼稚无知,又走进了十八岁的叛逆冲动,遥身一变,我以完全不一样的生存状态宣告了我的长大,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幼稚还是叛逆,揪的最紧的总是母亲的心。
我其实一直都知道母亲对我的担忧,只是很少想过,这种担忧于他们而言是种折磨,是一种很深很深的牵挂,不是做给外人看,也不是做给我看,是种本能,而我们的'一举一动就在深深浅浅的在控制着那种牵挂。
我念高三的那年,一个人在省城,有一回,到同学家玩,正逢她往家里打电话,让我感觉奇怪的是,他把电话打通了就挂了,我甚是纳闷,于是问他,为什么电话通了又挂掉,她告诉我,有一次,她打电话回家,她的母亲急于接电话,在从楼上往楼下跑的时候摔了一跤,摔的很重,现在都没能正常走路,说到这,我看她的眼圈红了,后来,她就和她的母亲说好,每次打电话回家,先响几下,让母亲做好准备,慢慢过来,不要着急,等母亲差不多到了,她再打回去。我顿然觉得有两颗心是靠得那么近,那以后,“预备电话”便成了我眼里很美很美的习惯,因为手机的存在我是一直没能有机会去打那样一个电话,但是他们那种深深的爱却时不时从我面前汩汩流过。
我想,她的母亲好幸福,因为有她这么一个好女儿。
他是个成名的作家,每天面对着电脑,有写不完的灵感,那天,天下着雨,光线有些暗,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对一些自然现象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敏感,比方说雨,于是,他开着微机,和着打字的咋唯声,文字一行又一行听话的出现在屏幕上。他的母亲就坐在他旁边,正借着微机的光线在找一根缝衣针,她抬头看着儿子出神的思考,她觉得无比幸福,她为他骄傲――终于,找到了,她要帮他缝好磨破的袖口,可是当年那么出色的锈花女现在却连一根针都穿不过去了,她不相信自己眼力下降这么快,于是将线含在嘴里,捏的更细,放得更远些,可是,还是穿不进去。
篇4:美文推荐倾听内心
We’re often confused at the next step to take, making pros and cons lists until our eyes bleed and our brains are sore. Instead of always taking this approach, what if we engaged a new part of ourselves that isn’t usually involv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我们常对未来犹疑不定,反复考虑利弊直到身心俱疲。与其一味顾虑重重,不如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决策之事。
I know we’ve all felt decisions or actions that we had to take simply due to our “gut” impulses: when asked, we can’t explain the reasons behind doing so ― just a deep knowing that it had to get done. This instinct is the part of ourselves we’re approaching for answers.
其实很多决定或行动都是我们一念之间的结果:要是追问原因的话,恐怕我们自己也道不清说不明,只是感到直觉如此罢了。而这种直觉恰好是我们探索结果的潜在自我。
To start this process, take few deep breaths then ask, “Heart, what decision should I make here? What action feels the most right?”
开始前先做几次深呼吸,问自己:“内心认为该做什么样的决定呢?觉得采取哪个方案最恰当?”
See what comes up, then engage and evaluate the outcome.
看看自己的内心反应如何,然后全力以赴、静待结果吧。
篇5: 无人倾听经典美文
无人倾听经典美文
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酒桌上的杯来盏去,絮絮叨叨,不会有人倾听;充满了官话的报告会,也不会有人倾听。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上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那说明你已经成熟了。”
但你有这样一个闲散的下午吗?不是你没有时间,而是你没有耐心。正是因为你没有耐心,所以失去了机会。
曾祖母在世时,经常给我讲家族史,说曾祖父如何到上海去做生意。那时我准备高考,没时间听;后来,我奶奶给我讲爷爷在旧政府做事的趣事,讲她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一起上学的故事,那时我在找工作,也没有时间听……
现在,我想收集一些家族资料,为后人留下点文字,但她们都已随风而去。
倾听需要一种“空杯”的心态,迎接它,容纳它,消化它,记住它。
崔永元,捣腾出了一部纪录片――《我的抗战》。他花了时间,走遍大江南北,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收集的影音资料长达10万小时。但遗憾的是,他制作出来的纪录片电视台不愿意播,因为这样的片子“无人倾听”。
小崔曾经非常愤慨,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是搞对象的节目,而在日本却是严肃的纪录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无厘头的搞笑剧、穿越剧、荒诞剧,却不能“倾听”关于民族的真实故事。
这事不能深思,一深思,就会觉得可怕。
国学大家陈寅恪说过,中华民族真是奇怪,50了,基本上是在混,不过能混5000年真的很伟大,很了不起。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曾来杭州讲座,说中国人都在混日子。他说混日子不是说现代的中国人混日子,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不混日子的时候。
陈寅恪的话,贬中有褒。顾彬的话,就剩下贬了。不要说顾彬先生是“愤青”,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的思想太过于简单了,我们想得最多的是生存,而不是生存的质量和尊严。
记不起哪位作家,把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视作了中国人的典型,韦小宝是一个“生存至上”的人,他非常平庸,不重情,他的“义”是随时可以变通的,只要对自己有利,他就会去干。
这就是“混”。
人们以“混”为乐,不需要清醒,也不需要反思,当下“混”得好,有酒喝,有饭吃,有房住,有份轻松工作,一切OK。
顾彬说,生活中你可以贫穷,可以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可以买不起房子……但有一样东西你一定要拥有它,一定要守住它,这就是信仰。
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还拥有信仰?我们的所谓信仰,也许就是赚大钱、住大房、开豪车、娶美女……
篇6:让我们倾听经典美文
让我们倾听经典美文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所以,倾听对于我应不是问题。
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如果谈话的人所谈内容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我都无数次地表演过,至今一想起来,便无地自容。
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
不信,咱们来做一个试验。
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但你不要认真听。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
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时,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你务必要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
好了,你说吧……
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还感到沮丧和愤怒。你觉得这个朋友应该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你决定以后和他渐疏渐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
你会问,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确实如此。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很多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系我们不曾学会倾听。
好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游戏我们就做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令人愉快的试验。
还是你和你的朋友。这一次,是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的往事。请你身体前倾,请你目光和煦。你屏息关注着他的眼神,你随着他的情感冲浪而起伏。如果他高兴,你也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着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了,你温柔地递上纸巾;如果他久久地沉默,你也和他缄口走过……
非常简单。当他说完了,游戏就结束了。你可以问问他,在你这样倾听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什么?
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会记得和你共同度过的难忘时光。
这就是倾听的魔力。
倾听的“倾”字,我原以为就是表示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翻查字典,其实不然。或者说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倾听,就是“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殚精竭虑毫无保留。
可能有点夸张和矫枉过正,但倾听的重要性,我以为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识之一。人活在世上,说和听是两件要务。说,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就是接受他人描述内心想法,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听和说像是鲲鹏的两只翅膀,必须协调展开,才能直上九万里。
现代生活飞速发展,人的一辈子,再不是蜷缩在一个小村或小镇,而是纵横驰骋漂洋过海。所接触的人,再不是几十几百,很可能成千上万。若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让别人听懂了你的话,让你听懂了别人的话,并且在两颗头脑之间产生碰撞,这就变成了心灵的艺术。
篇7:倾听呢喃美文
倾听呢喃美文
微尘
一
一粒微尘不慎掉入一颗明眸善睐的眼, 眼泪欣喜若狂,喜极而泣, 不顾眼睛的感受,赶紧层层包裹,希望借眼睛的痛孕一颗美丽的珍珠,然而, 微尘百转千回, 终随华美的眼泪仓皇的陨落。
二
终不能说清楚自己的心情 该陨落何方,把自己的情绪调成什么基调,消沉、激昂,苍茫,荒凉。心情跳跃的不成旋律,挓挓挲挲嘈嘈杂杂伸向远方,卸掉心灵的壳,扔向这婆娑的世界,载着空灵飘入虚无,寂静,一个呼吸之间。
三
你说诗意的江南,烟雨婆娑世界,画意蒙蒙,悠悠小巷,门扉虚掩,然而风儿曾经轻轻叩响的门环,早已雾柳烟锁,错过风,错过雨,错过那把花纸伞。
四
“你愿忘记我时就忘记我,你愿想起我时就想起我。”你曾这样对我说,春天回归的路口我的记忆跟着小草一同从泥土里偷偷的长出来.
蓝
借风起飞,
寒风吹彻浑身的孤单,
渐渐习惯和沉默相伴。
无言还在沉默里大胆留白,
而你又来狂染我记忆的海,冷艳的恣肆汪洋的蓝。
沉默飘荡成一艘颠簸的'船,艰难撑起一片摇曳的帆,
勇敢?为难!再也撑不出那片恣肆汪洋的海,那冷艳的蓝
听雪
雪落屋檐,雾笼含烟,偏安一隅,静静的倾听着来自上天的独白,心情蓦然间有些低落。
是这样的天气营造了这样的心情,还是这样的心情迎合了这样的天气。
枯守着一大堆情绪,万般颓丧起来。
是无奈,是虚无,是寂寥,是缥缈 。
思绪漫无目的的刨开那堆烦乱,是否还有一艘记忆的方舟出现。
·最后的一把伞
冬天那个初雪的午后,谁还会撑出最后一把伞,是你吗?
你从三月的屋檐下走来,显得那么矜持
你从四月的芬芳里飘落,还带着一丝的羞怯。
五月成了你青春的模样
六月我看见你最深情的绽放,
七月你随风去远航。
八月你执着着你的信念,
九月是你从容的坚守,
十月你撑破最后的蓝天颤微微地在余光中的《永远,我等》的凄美深情吟哦中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