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

篇1: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

中考在同学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有多么重要是众所周知的,也正是因为它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与意义,同学们在面对中考时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与紧张。从正面来看,适度的压力感与紧张感可以使同学们的身心都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考试时发挥出个人水平。

但是,相当多的同学因为压力过大、紧张过度,负面的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以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针对考试出现了错误的认识,对自己能否通过考试产生怀疑,并不断夸大自己的失败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忧虑、紧张与恐惧,在考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出现记忆减退、思路堵塞、推理能力下降等现象。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躯体症状,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手部痉挛、头晕、失眠等。

那么,如何消除紧张与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建议同学们先从调理身体入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息,二是饮食。

许多同学在复习阶段为了争分夺秒,常有“开夜车”的情况出现,甚至不少同学已经习惯了深夜学习。鉴于目前课业负担沉重,复习备考更是紧要关头,而深夜相对安静,比较容易专心致志,笔者认为同学们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是习惯了长期“开夜车”,而只是在复习阶段“突击”的时候才这样做,那就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与考试同步;如果你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深夜学习,那么就要注意让白天的休息时间避开考试时间。这样做的道理在于,人的身体总有疲劳的时候,不可能24小时都处于高峰期,如果你的休息时间与考试时间重合,到时候就会影响答题效果,并且很可能因此加剧忧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开夜车”毕竟不是人体正常的作息,因此许多同学会借助咖啡、浓茶等饮品来提神。这些饮品中含有咖啡因,能使人亢奋,但同时也对人体的正常运转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笔者建议同学们最好不要过多地饮用咖啡、浓茶,尤其是在考前的几天。此外,刺激性强的食物和油腻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列入食谱,在外面吃饭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因肠胃不适而影响健康状况。香蕉、柑橘、番茄、核桃、牛奶等食物有助于情绪稳定,缓解压力,同学们不妨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有意识地补充一些,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忧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同学们对于考试树立了错误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考试的重要性,对考试结果抱有过高的期望。心理学家指出,超出正常水平的期望值会使得针对任务本身的紧张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进而影响完成任务时的正常发挥。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程度的期望值自然会引起高水平的焦虑。

因而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对错误的认知评价进行纠正,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一项重要对策。考生应通过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对考试本身树立客观合理的态度,可以采取发问的方式,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好名次还是为了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不足还是为了和别人一比高下?”“以上哪种想法更有价值?”“如果考试失败,最坏的结果是怎样?”这种自我启发式的发问会帮助自己认清考试的真正价值和作用,进而能够主动控制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心态变化,避免出现“过度紧张”等失控情况。

基本常识和策略都讲过了,下面介绍两种消除紧张的具体方法,供同学们选用。

一、想象法

选择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保持舒适的坐姿,或者平躺在床上,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同时尽可能多地解除束缚自己的东西,比如眼镜、皮带、发箍等。头脑中可以冥想一些令人惬意的情景,例如坐在阳光灿烂的大海边,呼吸着咸咸的海风,眺望远处海天相接处的帆船,海鸥在自由飞翔……想象这些宁静、优美的景象,重点要放在幻想图像的`经历和感觉上,体验、享受图像所带来的愉快,而不是图像本身。如果能够想象到声音,综合视觉、听觉,效果会更好。

二、渐进式紧张缓解法

1.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保持头部不动,眼睛看着天花板,此时眉头先皱起来,用力皱眉,心里默念1、2、3、4、5,然后放松,眼睛再往下看,以此反复。然后使劲闭上眼睛,心里默念1、2、3、4、5,然后睁开眼睛放松,如此反复。

2.低头,将下巴尽量靠近胸口方向,要使得脖子周围的肌肉都在用力,然后放松。

3.双手紧握拳头,这时会感觉到前臂的肌肉紧张起来,坚持几秒钟,然后放松。连续做三次,会感到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后的松弛感。

4.依次在臂、足、小腿、腹部等部位的肌肉上进行上述的“紧张-放松”练习。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谈如何消除紧张从容应考这种渐进式的紧张缓解方法主要是将全身先紧张起来,然后再放松,利用身体紧张后的放松,起到更好地缓减心理紧张的作用。

上面所讲的主要是从生理、心理方面如何正确对待考前的压力感与紧张感,消除过度的压力,缓解过度的紧张。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考前焦虑、考场紧张等不良情绪,除了上述的生理、心理调节手段,平时对于所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始终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所谓胸有成竹,最根本的“竹子”还在于对各科知识与方法的熟练掌握,这是你面对考试的最大底气。只有真正掌握与领会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再加上必要的疏导与调节,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应付自如,将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

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篇2:消除紧张从容面对生活

紧张是压迫心灵的顽石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紧张。原始社会,人们往往因自然界的威胁和食物的不足而紧张,而在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的冲突、环境的恶化都是现代人们紧张的重要原因。紧张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心理与生理的极限。而个体是多样性的,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会紧张得“茶饭不思”,有些人不把它当作一回事。然而,过度的紧张是有害的,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下,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你是否被考试紧张所困扰

考试紧张是一种情绪反应,当考生觉得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思维、生理、行为三种成分,而其中最核心的成分是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

最近,高三的一名学生宋晋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注意。平时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但这学期学习成绩却明显下降,上学期还是全年级四五十名,而这学期却下滑至百名。经过仔细观察,老师发现:每当考试卷发到宋晋手里,他的脸就会慢慢地红起来,以致一直红到耳根,额头上也会渗出粒粒汗珠,拿笔的手也随之微微颤抖。做题时,他一会儿从头做起,一会儿又做最后一题,显得心神不宁,焦虑不安。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考试,他的成绩可想而知。宋晋同学的问题明显属于考试紧张。

有些学生之所以出现考试紧张,主要原因在于伴随着考试情境而在其脑海中出现的不良思维。如有的考生错把兴奋当成紧张的信号,心里想:“坏了,我紧张了,这么重要的考试我怎么能紧张呢,这下我可完蛋了。”还有的考生在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时就会立刻想到“这道题可是十多分呢,我一定要做出来,不然我肯定考不好了。”可以说,正是这些不良思维,导致了考试紧张情况的出现。

我们有很多同学视考试紧张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似乎在考试中不能有一点紧张,否则自己就完蛋了。正是这种对考试紧张的态度,加剧了考试紧张的心理,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答卷。

在考试中很多考生在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时,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会对此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把难题放到一边,继续做下面的题目,这样在答题过程中,心情渐渐放松,心态也会平稳下来。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考生不必苛求自己考试时千万不能紧张,顺其自然,紧张就紧张吧,随它去好了。实践证明,这种对紧张不予理睬,只管认真答题的做法,对绝大多数同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生人面前为何如此紧张

青少年容易在陌生人、异性、领导面前产生紧张情绪。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人的本性,是每个人内在具有的,从刚出生的小孩亲近母亲而见了陌生人会啼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到了青少年时期,人的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开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开始渴望交往,并关注自己的表现——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表情,自己的长相,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他们很在乎自己的表现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他们的脑子中常有的信念是“我一定要让对方满意”、“我的举止总是很难看”等。有这样一些信念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可能会为自己在别人面前说错了一句话而自责不已,会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而不安,焦虑、害怕也在所难免了。

武涛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管教严厉的家庭,父母不喜欢小孩子在院子里打打闹闹,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样子,就不愿让武涛与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上学以后,父母怕他“学坏”,很少让他与别的同学来往,所以武涛大多都是独来独往。

上了高中以后,他感到很不自在。家里有客人来了,父母让他见见客人,他低着头说一句“叔叔好或阿姨好”,就一个人回了自己的房间,不再出来。去某个地方,不识路,要向陌生人问个路,他会感到脸红、心慌,犹豫了半天才上去问话。平时遇到老师或异性同学,不得不和他们说话时,也总是紧张得不得了,严重时说话结结巴巴,全身直冒汗。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这个“毛病”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武涛越是想改掉见人就脸红的毛病,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这让他痛苦不堪。

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紧张,那是因为他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别人在关注他。其实大家都是平凡的人,不是明星,没有人会特别关注你,在众人面前发言,重要的是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先抛到一边,不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得体而担忧,只要考虑自己要做的事是否做得好就行了,而与人的交往也是这样,不要总担心自己表现得好不好。

喜欢紧张的人,其实在心理的潜意识里面是不自信的,对自己不是十分的信赖,而且考虑事情挺多(都是没意义的问题考虑太多),平时喜欢钻牛角尖。但是摆脱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很难,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多去公共场合交流,让自己多参加些活动。

紧张的名字叫软弱

紧张的名字叫软弱!是的,紧张的名字就叫软弱!自信的人或许也紧张,但那个紧张不过是瞬间一闪,不仅不会对学习产生影响,更不会伴你始终。与人交流,要相信自己,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与人交流,如此则再不会与紧张为伍。

工作中的很多人,总会对上级,对领导产生紧张的情绪。当你有事要向领导反映、有话要向领导说明时,也许心里会显得有点儿紧张。心里一紧张,说话就会结结巴巴,甚至乱了思路,变得语无伦次,一些原来准备好的话语也会忘记,严重影响交谈的效果。

许斌是一个刚刚入伍的军人,在部队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对一个刚刚入伍的战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许斌自己也感到很幸运,同时他也非常重视这个工作。心里经常提醒自己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

由于工作的性质,他经常要和领导接触。在领导面前,他总是处处小心,生怕自己讲错话、做错事。可是,他还是出了一次差错。有一次由于疏忽而忘记报告一件事,结果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从此以后,他在领导面前更加小心了。可越是小心,他越发感到在领导面前紧张、心跳加速。他常常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可是紧张好像总要和他作对似的,他越是这样想,紧张就越明显。后来发展到一见到领导就紧张得话都说不清楚,在有领导在场的会议上也不敢发言。还有见到异性时,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紧张感。紧张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紧张感。

许斌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在一次偶尔出差错被领导批评后,感到紧张和担心。以后再见领导时,就会条件反射地出现紧张、不安和担心等焦虑反应。

现实中,有很多人害怕与领导交谈,是由于后果考虑得过多过坏,生怕交谈不成,反而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无端惹上一身麻烦。后果考虑过多过坏,心理压力就大了,紧张也就难免。为避免紧张,要淡化交谈的意义,把与领导的交谈视作与常人的交谈完全一样。要有这样的思想:万一谈不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在淡化交谈意义的同时,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水平与领导对话,并必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淡化后果,充满自信,紧张就不会缠绕你了。

面试紧张延误大好前程

青年人由于缺乏社交场合锻炼,初涉世事,当与陌生的人和事物接触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需要回答问题或做技术演示时,由于过度紧张便会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动作拘谨等失常现象。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正规场合让他发言就显得十分紧张,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上来。有的人在参加考试前失眠、进考场后晕场,有的在参加重大比赛时怯场、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有的在初次技术展示时出现恐慌、紧张等。

杨科是一个大四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毕业前,势必要做一件事——找工作。春节过后,他也开始做简历,去人才市场寻找合适的单位。在投出简历后没多长时间,就有一家大型公司通知他去面试。这家公司很符合杨科的求职意愿,因此他希望面试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但面试时,杨科非常紧张,不仅说话没有条理,而且结结巴巴,更不敢正视主考官。面试出来时,他感觉自己糟透了,猜想公司肯定不会录用他。结果,的确如他自己所料,由于他没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了这个求职的机会。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遭受着面试紧张的苦恼,尤其是当对方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时,因为对方掌握一定的“生杀大权”,对方的决定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自己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因此会产生不安心理。而且内心得到认可和赞美的欲望越强烈,越追求完美和渴望成功就越容易紧张。

对过于紧张的人来说,目中无人就可以了,上台前先喝一口水,然后对自己说,这是个空旷的礼堂,我只是过来排练一下,要好好表现!

篇3:消除紧张从容面对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者生存,劣者淘汰使得人们面对不断变迁的事物时常出现不知所措的紧张心理。这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但又是适应社会和环境不得不克服的心理状态。

心理专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情况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心理。

一、提高自信心

很多与人交往就紧张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提高自信心有助于消除紧张感。提高自信心有两个原则,一是减少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增加肯定性评价,如“我现在的自我状态不错”、“我做得很棒”、“别人不会看不起我”;二是参与那些容易成功的活动,当你与某个人接触能够不太紧张时,就是一个对你信心的支持,通过多次的锻炼,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二、做情绪的主人

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心理上的自我放松使冲动和急躁情绪平静下来,待心情平静后再从容不迫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

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精神要尽量放松,对面临事物有恐惧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着,惶惶不可终日,这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在思想上不过分夸大事物与个人前途得失的关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分劳累。

四、降低内在欲望,不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

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内在的欲望,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想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这种欲望太强烈,就会很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出色、完美,因而造成紧张情绪。当我们不苛求自己能让每个人满意,能容忍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失误或失态,不去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是追求自自然然地与人交往时,紧张情绪自然不会发生了。

五、要学会换位思考

其实有时候自己的举动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而你却为此惴惴不安了半天。要知道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别人的嘲笑或不屑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是他们的错而不是你的错,你无须为此负责,你也无须向他们作任何解释。要对自己负责,当你为了取悦他人而做出违背你本意的事情时,产生的后果是要由你自己来承担的,别人是没办法帮助你的。学会原谅自己,自己作决定,自己承担后果是敢于负责任的表现。别再为一个决定的失误或一时失态而耿耿于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