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午不闻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我的遥远的杭州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的遥远的杭州美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我的遥远的杭州美文摘抄
我的遥远的杭州美文摘抄
新年的日历刚翻过,刘晓红他们4个知青就筹划着回家的事了。
那天开过年工资,几个人就乐颠颠地去了一趟镇里,买回许多东西,大包小裹地捣腾起来,只有王广胜,一个人低头出门抽起闷烟。
在这之前,大家曾约他一起搭伴回家,但王广胜谢绝了。由于他块头大,平日里就比刘晓红他们花销多。今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过30元零点。核计来算计去,尽管强烈地想念白发苍苍的母亲,最终王广胜还是决心不回去了。
从胜利大队到莽山屯要买长途车票5元,从莽山屯到佳木斯火车票是10元;从佳木斯到上海硬座火车票要33.3元;从上海到杭州要3.6元,光路费就差不多了,路上还需要几天时间的`吃喝,怎么掰手指头数都不够啊!
其实,王广胜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夜里他默默流泪,他已经快两年没回家了,寡居多年的母亲是他永远的牵挂。
“有啥需要我们给你带的东西?”不知何时,刘晓红站在他身后。
王广胜急忙把眼睛看向天:“不,不用,谢谢你们的好意。”
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但王广胜没动,半晌,猛地转身进屋:“我帮你们收拾东西!”
刘晓红眼圈也红了,她知道王广胜心里难受,叹了口气,跟进屋去。
房东老何让刘晓红他们放心,他会换着花样给王广胜做吃的,保证不会亏待他,把几个人说笑了,才放心地上路。
当天晚上,老何的屋子里清静了许多,只有高粱米的清香缭绕。老何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卷五香干豆腐,小心地切开,拼成一盘。又洗了几块白菜、萝卜,倒上一碟大酱,烫上两壶白酒,招呼王广胜吃饭。王广胜没滋没味地吃着,却并不说话。老何偷偷撩他一眼:“如果你真的想家,想你母亲,其实也不难。”
王广胜吃惊地看着老何。老何一笑:“我知道你开的那点儿工资不够路费,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借你点儿钱。”
王广胜想笑得轻松些,嘴角却下意识地牵出一丝苦来。
老何眯眼:“我知道你这孩子会拒绝。”
老何说着倒满酒:“你面薄,这我知道,其实也没打算让你短时间还。不过,我还有个主意,就是从莽山屯到佳木斯这段路程,你如果敢逃票的话,能成功,再精打细算地花,估计这一趟费用也就够了。”
王广胜已经喝得脸红了,决然地摇摇头。逃票,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再怎么困难,他也不能干啊!当然,老何这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着想。王广胜无言地冲老何举了举杯。
晚上,王广胜彻底地在炕上烙开了饼,快天亮了才迷迷糊糊地睡着。随后的几天也是,整个人无精打采。
小米,面食,老何变换着给王广胜做着吃,但王广胜就是说不出那个谢字。他把力气都用到了黑土地上,发疯似地干活。
春节刚过,刘晓红他们就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大家给王广胜带回许多东西。刘晓红还给王广胜买了一副耐磨的手套,王广胜的心稍平静了些。
那天,王广胜肚子不舒服,被队长特批提前回家了,却正好撞上邻居王婶从老何家走出来的背影。王婶挥手说着回吧,别客气,没面没米了再去我那儿拿。
王广胜的心突然一紧,想着老何那几天对他的照顾有加,脸热了起来。他想说什么,一米八的大个子矗在那儿,半天却没动。
中午返回队部,有人给他带来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王广胜激动不已,颤抖着手急忙撕开。母亲在信上说,他托战友带给她的30元钱和20斤粮票已经收到了,让他别亏着身体,她一切安好。
30元钱?20斤粮票?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几乎一年的工分啊!王广胜惊呆了。
他想到了刘晓红他们,想到他们回来后,绝口不提回家的事,想到他们小心翼翼的神态,想到他们带给他的那些东西,想到他们怎样历尽艰难,在杭州的偏僻小巷里找到他的家,把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一张张纸票递到母亲的手中。
王广胜蹲下身,泣不成声。
篇2:遥远的眼神美文
遥远的眼神美文
一双淡棕色的眼眸,澄澈的好像一眼见底的湖水。本是黑白分明的交界处,几缕极细又鲜红的血丝,一条条刺到内心深处,同她鬓角斑白的银丝一样,印证着她对我的操劳和担心。母亲的眼睛不大,但微微肿起的单眼皮内蓄满着的,是慢慢升腾起的水汽,是儿行千里的挂念。
本来很轻的行李箱在手中忽而变得很重,“回吧”,我轻轻的说。母亲不肯,父亲也不肯。我知道,他们一定要一直看着我的背影,直到望到它消失在转角里,直到望到它隐没在人群中。如此,我想到:“分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多说一句话,就多说一句话,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一定要用力做好,因为不知这一次的分别,下次何时再团聚。”母亲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追随很久、很远,好似看一眼之后,就少一眼,她正是这样用力的一次又一次的送我离开。
就是这样的眼神,让我本来就颤抖的心,揪起来。事实上,我害怕看到母亲的眼睛,害怕看到她的每一个或是期待、或是不舍、或是牵挂的眼神,我担心自己的不羁和叛逆会让她失望,担心自己追随广阔、自由的心会抛弃那不变的注视着我的双眸。生性不愿受束缚的我,向来我行我素。青春的躁动加上一颗不安分的心,我注定不会守着家乡人固有的一成不变,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秋。
知儿莫若母。
母亲深深的知道,她的孩子长大了。她不能折断孩子的翅膀,就远远的守望。用近乎于天真的固执,铸成她不变的凝望与期待。
我给父亲使了一个眼色,要他这次带母亲先离开。他默契的对我挤出一个笑,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可我却分明看到了父亲宽厚的手掌加大的力度。我也挤着笑容和母亲“耍赖”——每次都是你们看我走,这次换我了!在我的执意要求下,二老终于转身了。我站定没动,看到父亲的背不再挺拔,看到母亲啜泣而颤抖的双肩。看到他们转过头来,急忙笑着挥手。
倒也不是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精彩。但我坚信生命的宽度,要用实实在在的脚印去丈量,坚信生活的意义,要用真实的双眼去凝望。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我并不是要做出什么惊动地伟业,只是盼望着在垂暮之年,可安然归于**后的平静。浪子旅途,前面是坎坷、前面是荆棘、前面是风光无限好……前面有各种各样的可能。而后面,后面是听到的母亲的眼神。
我总是听到母亲的眼神。在父亲的嘴里,在亲朋好友嘴里,在她的同事嘴里——对母亲血浓于水的熟悉,可以毫不费力离的在脑海中拼凑成一个深邃的眼神。只一眼,便望得见她心底的说不出口的呼唤;只一眼,便更难迈开必须要远行的步履。
所以我总是背过身去,笑着挥手后,马上背过身去。即使背过身去,也感受得到那灼热的目光投在我的身上,一寸一寸的丈量着,从发丝到脚底,游走无数个来回。
所以我就只能背过身去。留给她一个干脆的背影,留给她一个快步疾行的背影,留给她一个迫不及待要赶路的背影。用对未来的渴望,对新生活更加坚定的步伐,来安慰身后灼热、深沉的目光。对于母亲,她的青春填满了牵挂的岁月,生命温暖了我成长的孤独,她用不变的守候换抚平了羁旅漂泊的悲伤。这眼神用草长莺飞换回我的冷风肆虐。
篇3:清华北大并不遥远美文

清华北大并不遥远美文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华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复旦上交,而清华北大的人都是轻轻松松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现在,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好像该放弃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非牛人类来劝学弟学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希望都还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当不牛。中考的时候比A班的线高了两分进来的,高一的时候在班级排了40多名。当时班级一共52人,还有5个学文的,我记得后来反省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理科生的倒数第五。虽然是在A班,在学年也得排到300多名。百分制的小考试数学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间;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间:虽然绝少不及格,但是几乎从来没上过平均分。以上部分是论证我并非一头牛。我很羡慕班级里面的几头大牛,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题都会做。人家半小时答完的卷子我得写一个小时交上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空着。平时人家写N本练习册写完了11点准时睡觉,我光写一本还得写到后半夜一点两点,有算不对算不出的题把自己逼得死去活来。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时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时,依然保持着题量上对我的完胜。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银考卷四大名辅试题调研,三尺讲台3+X优化设计大钥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写不完。牛人也许也写不完,但是人家写3本大的加上点试题调研之类的调剂品还是很轻松的,然后同学再问他们点难题,于是乎几乎没有没见过的题了。这就基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看起来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轻松的人的.成绩要远远好过刻苦的人。不是因为轻松所以成绩好,而是因为牛,所以看起来轻松。做题带来成绩,这个永远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确定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华。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分数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高考而已,每个人都说高考题简单,那就把简单的都做对,就OK了。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阵,专学一科,然后就上来了。说起来很简单是吧?我当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一点以后,一般是两点左右睡觉,白天困了用咖啡顶着同桌很严肃地跟我说你再这样你会死的,但是事实证明了人远远没有那么脆弱。这个作息时间也就是听着可怕,其实做起来习惯了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学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40。一模学年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我终于用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考清华北大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赋上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努力,自信!
篇4:遥远的她美文
遥远的她美文
前段时间,和一哥们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他突然说,哥们下个月要结婚了,你来参加吧!
我满口答应。随即也默契的问一句,为什么?
她是我的梦想。他答。
你五年前的那个梦想呢?那个梦开始的地方,你们两埋上的种子呢?我问。
他说,早离了,孩子跟我。
我便再也没有说话。
离婚、结婚、婚姻、梦想、自由、尊严……
这一切在生活的面前,都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而这一切都要使劲的用力,就好比玩桌球游戏一般,遵循世间真理循环,无论怎样,只要力气够大,总会成功。然而,在生活中乳臭未干的我们,总是喜欢忽略,再简单的事情,它也是有技巧的。
就好比缘分这东西,你可以说它的偶然的吗?你能说它是必然的吗?
人流熙攘我道路上,我们结伴而行,奔着同一个方向前行。走着走着,看一眼周围已经人影寥落,变得形单影只。这时,会忍不住朝向走散的影子问一句:为什么不再坚持?
无论是分手的朋友还是恋人,他们代表的是过去的一部分自己;如果是他们是美好的,过去的自己就是美好的;如果他们的丑陋的。那么过去的自己就是丑陋的。如果我们否定他们,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承认他们的不堪,无异于就是承认自己品味极差。
然而,那有怎么样呢?就好比我现在所说的每句话,写的'每一个字,在你听完、读完之后,不都成为过去了吗?我们通常不都是说丢掉过去,看向未来吗?包括大家几乎都在盼望的希望,不也都在未来吗?未来还没来,过去的事情,怎么可以代表现在甚至是没来的未来呢?
很多不能接受的事情,无法原谅的伤害,就让它在决裂的那一刻起,恩怨一笔勾销吧。
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答案,而我们看到只有一种,就是看到的那一种,那才是最真的自己啊!我们看到也仅仅是自己而已,看不到别人。世界上产生一切结果,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任何人生活都有些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
谁都不愿意一直在怨恨中度过,生活中,也许只有经历这些丑陋的欺骗,背叛,伤害之后,我们才能明白爱对一个人,人生就等于做对了大部分事情。
我们总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然而不知觉我们也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了。这个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背负着很多的责任,来自生活的种种有形无形的重压,如影随形。我们最好是激情与浪漫的享受着,心口不一、踏踏实实的活着,然后开始真正树立一个新时代上有老下有小三好青年的榜样。除此,还能怎么样呢?
尽管往前走吧,不必惧怕任何忧伤和困难。一路迎着柔软的风,趁着这般年纪,踏着只为你绽放的那些花儿,尽管只身前行,也许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前段时间,和一哥们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他突然说,我复婚了,下月请你喝酒庆祝吧!
我满口答应。随即又默契的问一句,为什么?
我的梦想还在。他答。
那你之前喜欢自由自在的梦想呢?我问。
他说,那是生活,不是梦想。没有梦想日子,了无生机,我宁愿相信是失踪。
那以后的生活呢?我问。
他答,埋葬过往,从此路不归。
所有的事都将成为过去。等,一场邂逅的美丽。
生活,并不遥远。
篇5:与遥远的美文鉴赏
与遥远有关的美文鉴赏
我想;灰色的天际深处,是忧伤而绝望的眼,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我想;蓝色的海岸曲线,是渴望而疲惫的脸,在沙粒边渐进渐远。
我想;泛黄的落叶林里,是凄美而萧条的终点,在不甘中凝望忘川。
我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陪在我身边的你。虽然岁月从你的
身体穿过,在您曾年轻的脸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却未曾改变你看我一点
点长大眼神里透出的温暖。
我没能听到迷失的我身边常常传来你的轻叹,
我没能看到堕落的我背后你擦拭着泪眼,
我没能知道浮躁放纵的'我睡后,你跪在菩萨面前一遍遍祈求我能迷
途知返。
我没能理解在我任性的歇斯底里的喊出“死”这个字眼,你怔住的
瞬间,你的世界被我生生撕开了裂斑。
是的,我都没有看见,我只是在叛逆自私中变得虚荣浮华,自己却
以为是洒脱,你只是希望我好,你总说我还只是个孩子,时间会让我回头……。
然而这个孩子始终在流浪,你一等竟然等了三年。
直到我开始到处碰壁,学会了诚恳低调,踏实,再一次从文字里理
解生的意义,却恍如隔世。再一次回首,来时路竟然是那样杂乱不堪,
我想起了您,您受的委屈,我不争气的鼻子一酸,对不起,妈妈……。
这个世界上能为自己默默付出那么多而没有怨言的也就只有妈妈了吧!
看着你衰老的容颜,我只能轻叹。
看着你佝偻的背影,我转身悄悄擦拭泪眼。
在你睡后,我正如你的虔诚跪在菩萨面前,祈求你以后的日子健康平安。
我默默的说;妈妈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的后悔和改变在瞬间修
补了你心中为我出现的裂痕。
我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我想;遥远的天际深处是愉悦和希冀的眼,在云层深处若隐若现。
我想;蜿蜒的海岸线是满足与欢欣的脸,在沙粒边缘渐进渐远。
我想;泛黄的落叶林里是温暖和大爱的起点,在安详中潜入忘川。
篇6:遥远的风景线美文摘抄
遥远的风景线美文摘抄
人生路上,有许多令人流连的风景与我们擦肩而过,匆匆中,沉荷在记忆里的不只是风景的美好和故事的感人,更多的是人生的领悟、生命的灵动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和未来的想往。
人生应有快意之境,融痛苦和执着为伟岸;人生应入睿智之林,铸生命和希望为傲岸。一步步坚持,曾经的苦难和悲伤必将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一次次执着,生命的意林和绿色终将一次次叩响我们沉睡的心灵。
这砰然跳荡在你我心中的是活着的意境和生命的睿林。这尚意之境如一盏灯,把你我引向远方;这至睿之林如一片绿,融你我进入田野;这快意大境、聪睿慧林更如一颗心,暖你我彼此感知。
在季节深处,在地平线尽头,有一种风景很远,有一种意境很近,有一片睿林很暖,有一颗纯心很真,每时每刻。那是我们在无风的季节,为你以及你的家人、亲人和朋友培育的,如初生婴儿般在金色阳光里游泳的意林,让你我的人生睿慧而灵智,生活动感而美好,日子旖旎而绮丽。
这是我们的'希望和方向,也是你我的期盼和目标。
那就让我们在地平线的尽头,在意林深处,为你串起无风也能叮铛的风铃,印在你灵魂的窗口,守你成功的门,握你睿智的手,直到日子不再褪色,生命不再脆弱。
对你来说,我们永远是你的风景线;对我们来说,成功永远是遥远的风景线。
篇7: 那次遥远的拜年美文
那次遥远的拜年美文
又快到过年拜年的时候了,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拜年,这次拜年带有政治色彩和军中情结,拜年风格与众不同,浓浓的感情化为感恩的祝福,抵达我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拜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让时光追溯到1986年,我所在的部队赴广西崇左县边境执行驻守任务,这里是祖国的西南边陲,我们就是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确保国泰民安。
部队进驻边关不久就临近春节了,因为军人的神圣使命,我们不能与亲人团聚,而且越是这种年节的时候,更要严加风范外侮侵略,决不能放松警惕性。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凡当兵的人都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触,缕缕思乡之情就会不自然地涌上心头,那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滋味是局外人所感受不到的,正如古语所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语表达了我们这些戍边卫国军人的共同心声,也揭示了不可回避的人间真情。
我们因一声命令,从安稳的中原来到了动荡不安的西南边陲,远隔家乡几千里之外,远离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只能面朝家乡的方向遥遥相望,而有的时候,这样做会更增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愫,那思乡之情该如何表达?当时的通讯工具还很落后,打个长途电话非常艰难,真是“难于上青天。”
记得当时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信,但这信究竟写到哪里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心愿?为了向家乡父老乡亲说句心里话,我和马伯俊、董正峰、董文学等四个平度籍的战友聚到了一起商量,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就是借家乡的《平度大众》报纸,向全县百万父老乡亲拜年,都赞同这个注意好,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战友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委托我这个部队里的“笔杆子”来执笔,我也没推辞,马上就来,开始起草,四个同乡战友围坐在一起,伴随着年味,都很动感情地东一句、西一句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并表达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美好祝福。
经过一番整理后,初稿基本成型了,共同商定的题目是《给全县父老乡亲拜年》,还是由我用绿色方格稿纸,我十分工整地按写稿子的方式抄写出来,这样,一封厚厚的感情丰富的拜年信就成功了,我又在战友面前念了一遍,都觉得不错,并排着在信的末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下的笔迹代表着自己拜年的良言。
信中热情洋溢地抒发了我们的内心感受:不负家乡人民重托,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坚守在广西边陲保家卫国,一定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让全国人民过一个平安幸福年。并从几千里之外的祖国南疆给家乡百万父老乡亲拜年,寄去了遥远的美好祝福,还真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意味。
收到我们千里迢迢寄去的拜年信后,虽不知中间环节怎样,但从报纸上足以看出报社领导、编辑们的重视程度,竟在《平度大众》一版头条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我们的拜年信,并用花边新闻的形式加了编者按,使这封拜年信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记得当时《平度大众》的一版编辑叫邢洪文,对这封拜年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及时给我们寄去了报纸,并随之发去了令我们非常感动的信,我们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展开自己家乡的报纸,欣喜地看到我们共同的愿望变成了铅字,心中显得异常激动;再细细拜读来信,邢洪文编辑那潇洒隽秀的钢笔字令我们艳羡,字里行间洋溢的热情祝福使我们感动。我们几个战友轮流着看报纸、读信,兴致非常高涨,心中的滋味比吃蜜糖还甜。看到我们那高兴劲儿,别的战友都对我们羡慕不已,那次写拜年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度大众》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我们的拜年信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好评如潮。更激发起了平度三中、六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热情,他们自发地来到了《平度大众》报社,打听着找到了邢洪文编辑,抄写了我们的通信地址和名字,很快就给我们发去了信。
当收到信封上写着我们四个人名字的信时,我们四个战友又围坐到了一起,共同打开了信,又是一番激动。家乡的莘莘学子用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子弟兵的问候和祝福,我现在只记得平度三中学生去信的开头大致是这样写的:“解放军叔叔:你们好!你们辛苦!你们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和亲人,我们平度三中全体同学向你们致敬!……”看完了信后,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感到了由衷的欣喜。我又代表战友们给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们一一回了信,对他们的来信问候、祝福表示了谢意,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多学本领,争取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们保持着通信联系,共和国的当代军人与中学生进行了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架起了我们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这样的通信联系直到我们转业才结束。这就是那次拜年信的效应在延伸,感染了家乡的当代中学生。每每回忆起那段通信的精力来,我脑海里就会掀起巨大的波澜,因为那是军人与中学生相距几千里之外的不寻常的交流,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那次写拜年信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时至今日,仍时时回味。那次拜年,是形式的新颖,感情的共鸣,内涵的延伸,那次拜年是我有生之年最有意义的一次拜年,实现了我们这些戍边卫国军人的美好夙愿,使我铭记在心,今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