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Miu8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艺术作品赏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艺术作品赏析,供大家参考。

艺术作品赏析

篇1: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

8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审美流派和文学流派,这便是新写实主义,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的方方,以其一篇名为《风景》的小说享誉文坛,成为当代作家中写实主义的主力军。

方方《风景》中的七哥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便浅析一下《风景》中七哥的形象。

一、作者方方笔下的七哥

方方笔下的七哥是一个不加幻化与净化的现实形象,他在武汉的河南棚子中出生,在与下铺苏北佬的交往中成长,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路途中不断奋进。

七哥像是看透了这个物质社会的智者,回到家总是卖弄他的那一套,而原来会拿刀割下他舌头的父亲,现在却不敢了。

七哥,成功了,现在他是个人物。

父亲忍住自己全部的骄傲去适应这个人物。

在我看来,成功的七哥俨然成了这个物质社会的代表,而忍着骄傲适应七哥的父亲似乎就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适应。

等到我们像父亲一样完全适应了七哥所代表的物质社会时,或许,也会像那个原来不承认七哥是自己儿子的父亲一样,对他崇拜,并且骄傲地说“就小七子像我的儿子”。

方方笔下的七哥就像是我们自己一样,在七哥身上你找不出红色文学中那么浓重的净化气,他源于生活,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

他源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他就是我们,我们就像他一样地改变着、分裂着。

二、不同的环境对于七哥的影响

七哥从小到大经历过几种不同的环境,小时候在备受打骂、煎熬、不被承认的家庭环境,下乡时压抑自己沉默得像条狗的乡村环境,大学中与田水生交往时的恍然大悟。

这些都导致了七哥不同的心里感受。

小时候的打骂,使七哥对那个冷漠毫无温暖的家庭,包含恨意。

下乡时,七哥仍然是沉默的。

可是,这种表面的沉默并不代表着七哥心灵上的平静。

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冲破“自我”的警戒。

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自我的作用不会奏效,这种持续不断的心理痛楚使七哥梦中行动起来。

这是心中被压抑的呐喊,而这种无意识的愿望就是梦的起源,而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

这正是人本性中被压抑的“自我”的苏醒与宣泄。

认为自己是“一直在阴间里老老实实做真正的死人”,这是七哥没有经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这正是对本我的回答,七哥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与死人无异。

遇到田水生正是七哥重生的那一天。

在与其交往中,七哥看清了这个冷酷物质的社会。

他知道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他在寻找一个爆发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恰恰出现在感情方面,七哥先是与一个美丽的,儒雅气质的女子恋爱两年,并且谈婚论嫁。

就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七哥遇到了一个比他大七、八岁且没有生育能力的高干子弟,他不惜一切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对她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而是想借助她实现自己的目的,报复他受屈辱的历史。

于是,“凭妻而贵”的七哥成功了,他的爱情也只能用“感激涕零”这四个字来形容,成功后如“哲人”一般出现在家乡人眼中时,表面的安然也掩藏不住七哥内心的仇恨,这才是他的本我。

三、“不合理”的现象也有其“合理性”

七哥的形象在备受争论之时,很多人也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着七哥。

为了权势放弃爱人,为了官位不择手段,为了形象虚伪地对着个体户们赞美着自己本就厌恶至极的五哥和六哥。

在部分人的眼中,七哥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最低道德底线,彻底沦为了物质与金钱的奴隶。

这样一个“越来越胖”“似乎换了骨头”的家伙,不是坏人还能是什么呢?

艺术作品赏析(精选3篇)但是,纵观方方的《风景》,我们找不出一处批判七哥的话语。

方方的笔触一直是那么的清淡,娓娓道来,没有一丝一毫自己的主观印象,只是在平静地述说这一个故事,真正的“零度写作”。

方方的小说撕开了平静如水的生活表象,去发掘人性恶的因素,但她的小说并非一味的溢恶,而是从社会环境对人的逼迫中深刻地写出人性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

七哥要出人头地,来报复那个曾经苛待自己的社会。

他的手段并不高尚,甚至卑鄙,但是作者并没有对他进行指责,而是如实地道出了他这种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发展过程。

我们不否认这是以恶抗恶,但我们也理解这种以恶抗恶。

或许,在这个社会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确,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一件事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表象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都不要被迷惑。

七哥的好坏我们无从判断,他一方面顺应这个丑陋的社会,一方面又收留孤儿。

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就像一面镜子关照着我们自身。

我们不能说七哥看透了这个社会,因为,他也处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都在不断适应着这个被新写实小说家们借由的社会与时代。

小说的结尾处写到:“七哥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直到死都是无法判清的。

七哥说,你把这个世界连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后你才会弄清你该有个什么样的活法。

”就像小八子说的那样,在社会中活着的我们永远不会有看清的那一天,我们都还是幼稚的,浅薄的,因为,我们都还活在这个当下的社会。

篇2: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浅谈《一个干净的地方》的艺术特点

一、引言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表于西班牙内战时期。

小说中只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位孤寂苦闷的老人、两位侍者:一个年轻,一个年长。

小说的背景是一战后的马德里,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创伤,使人们生活在无意义的虚无世界里。

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言简意赅风格,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写作技巧,鲜明地呈现了由战争所带来的精神空虚,表现了人们对一个光明、有序世界的向往。

二、艺术特征分析

1、言简意赅的风格

在该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简洁生动的场景描写,简短而真实的对话、以及独特的内心独白,经典地体现了海明威的简洁文风,并为读者理解小说主题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仅用几句话就明确表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短暂的时间跨度、较少的语句和简明的叙述,生动地呈现出三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态度。

读者可以感受到咖啡馆的安静气氛以及那位买醉老人的孤独苦闷。

通过简洁的写作风格,海明威揭露了处于虚无世界中的人们所具有的精神世界,他们孤寂无助,但依然保持高贵、优雅的行为方式。

2、叙事视角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他擅长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并与故事中的人物保持距离。

这样就好像叙述者消失了,所有的事件和情节都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对话来展现的。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就像一位旁观者,淡化了故事背景,通过两位侍者的简短对话叙述了这位买醉老人的孤寂和空虚。

在两位侍者的对话中,叙述者省略了类似“谁说”以及“谁问”的字样,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

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客观地观察着故事场景。

在该篇小说中,作者既没有提到故事发生的时代也没表明小说人物的名字和国籍。

这种叙事视角使小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作者似乎在暗示如此的孤寂生活和失落空虚会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并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3、修辞手法

3.1对比

在文学创作中,对比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巧妙地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文中故事发生在午夜,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却在寻找“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样一个明显的对比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在一战之后,伴随着美国梦的破碎,许多人的精神追求面临危机,他们生活在一个虚无的世界中,渴望被他人关心和理解,并寻找一个心灵港湾。

篇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赏析

弹词和鼓词

说唱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的变文、宋代的陶真、涯词、鼓子词、诸宫调和元代的词话,是说唱文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名称。它们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丰富了我国说唱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继承前代的艺术传统,明清两代的说唱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弹词和鼓词为主的各种说唱艺术出现了,同种说唱艺术的不同流派出现了,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同时演出,艺人们互相竞赛,互相揣摩,为了压倒别人,不仅在演唱文面有不少可贵的创造,而且在作品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加工和润色,使之更加丰富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弹词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词话发展起来的。弹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写成的《西湖游览志馀》中,原书卷二十记杭州八月观潮说:“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明代弹词见于著录确实可信者有两部:嘉靖间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和明末清初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现均已散佚。令传杨慎《廿一史弹词》较梁著为早,故梁著别标“江东”二字以示区别。但杨著的十字句与后来弹词中有衬字的十字句不同,它不是弹词,而是元代词话的继续,本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其书传到江南才被易为今名。文人拟作皆在一种文艺流行民间以后,由此可以推知:弹词的风行至迟当在明嘉靖年间。

弹词是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几部组成的。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弹词作品大多数是长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说上几个月,像《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是三部连续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馀册;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册以上。弹词中的开篇没有说白,短的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主要是起定场作用,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上来,正如宋人说话中的入话一样。后来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嘉庆、道光时,有马如飞者善著开篇,今传有五十馀篇,其唱腔称为马调,影响很大。弹词开篇直到今天还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形式之一。在语言上,弹词有“国音”、“土音”之分。国音弹词是用普通话写的,如《安邦志》、《天雨花》、《再生缘》等。上音弹词是用方言写的,或者夹杂有方言的,它以吴音弹词为最多,如《珍珠塔》、《玉晴蜓》、《义妖传》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评话”、广东的“木鱼书”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写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区的土音弹词的异名。

现传弹词作品据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辑录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除少数是鸦片战争以后创作的,大多数是清中叶以前流传下来的。现存弹词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极狭窄的,绝大多数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较真实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弹词多在城市演唱,比较更受到妇女的欢迎,因此,她们要求突破封建束缚,改变长期受压迫地位的愿望也就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有不少作品出于妇女作家之手,像《天雨花》(陶贞怀作)、《再生缘》(陈端生作前十七卷,后三卷由梁德绳续成)、《笔生花》(丘心如作)等皆是。

《天雨花》写作时代较早,据其自序,其书当成于顺治八年以前。作者写出了明末朝政的混乱和阉党的弄权。收中主人公左维明对郑国泰、魏忠贤的斗争,对阉党屠杀东林党人的谴责,都表现了作者对明末现实的批判。但作者又是一个陈腐的封建秩序、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她对封建的等级观念、忠孝观念、妇女贞操观念无不大加歌颂,有时竟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嘴连篇累牍地进行封建说教,对农民起义和起义的领袖,她抱着极端仇视的态度。作者还是一个拙劣的自然主义者,她写左维明与郑魏等人的斗争,苍白无力,常常是稍一接触,即匆匆收场,得不到充分开展。而对左维明的家庭种.种生活情况却不厌其烦地津津乐道,使严肃的政治主题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描写中,削弱了主题的鲜明性和形象的战斗意义。

《再生缘》写成于乾隆年间。它是写元代女子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经双方父母订婚,后经奸人破坏,几经波折,终于团圆的故事。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孟丽君这样一个压倒须眉的女子形象。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样出入朝廷,议论朝政是非,办理国家大事,并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铲除了叛国通敌的奸党,恢复了忠良的名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有意为妇女吐气的愿望,也是这部书动人之所在。在艺术上,《再生缘》的情节比较离奇、曲折,作者围绕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的婚姻这一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现者,缺乏理想的光辉。孟丽君虽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旧是回到家庭去做一个贤妻良好。并对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扬,因而大大损害了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爱情为题材的弹词中,是最为江南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书中叙述书生方卿因家贫求助姑母,遭到有钱的姑母的羞辰,表姐陈翠娥同情他,并私下赠给一个珍珠塔。最后方卿中了状元,他装乞人模样,到陈家唱道情,讽刺了姑母。这部弹词在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由于说唱艺人在深出中不断加工,它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语言流利生动见长,不少片断今天仍活在舞台上,深为群众所喜爱。

弹词中还有一类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说唱白蛇与许仙恋爱故事的《义妖传》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义妖传》的故事情节和《雷峰塔传奇》基本相同,“义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贞。她为了捍卫自己与许仙的爱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和尚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要求挣脱封建压迫的强烈愿望。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虚伪残忍,许仙的诚实懦弱,小青的热情爽快,也都有较好的描写。

以上四部虽然是比较好的弹词作品,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用,小市民意识的渗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艺术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伦理的说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写。在故事情节上也往往陈陈相因,总脱不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过波折而大团圆的俗套。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词话发展而来的,与词话的关系更为直接。今传最早的鼓词,是明天启刊本《大唐秦王词话》(一名《秦王演义》),写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统一中国的故事。韵文为十字句,与鼓词相同,只是这时还不用鼓词的名称。正式使用鼓词这一名称的,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词》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这个事实说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鼓词已经流行,并且已经转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

鼓词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较弹词更为灵活。鼓词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大书,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称为鼓词,后者称为大鼓。大鼓出现较晚,它是从鼓词“摘唱”来的。所谓“摘唱”,即从鼓词中摘取精彩的一段来演唱。清中叶前后渐渐兴盛,并有了专门为此创作的作品;于是它便与鼓词正式分开,成为另一种曲艺形式。

鼓词大部分是写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战的故事,其中虽有一些历史的影响子,但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也还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写。作品主要是写朝廷上忠奸的斗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战争,虽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却我少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愿望。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坟》)等。鼓词中也有写才子佳人恋爱故事的,较之弹词同类的作品,一般来说篇幅要短小得多,风格也不同。但仍未脱公子受难,小姐受苦,终于团圆的俗套,其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游龟山”一段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情绪,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部分鼓词是由文学名著改编的,根据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根据杂剧传奇的有《窦娥冤》、《西厢记》、《白兔记》等。这些鼓词一般与原作出入不大,对这些文学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大约创始于乾隆年间。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说:“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由此可见它的来源和音乐上的特点。

子弟书的题材,除一部分直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根据明清流行的小说、戏曲改编的。前者如《姻花叹》、《厨子叹》、《逛护国寺》等,可以借此了解当时一些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某些生活状况;后者对传播文学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弟书的作者还对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倾向做了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有助于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如子弟书代表作家罗松窗、韩小窗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鹊桥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桥惊梦》、《闹江州》等,都有这样的特点。

子弟书的乐曲今已失传,但保留到现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种曲艺形式进行演唱,受到群众的欢迎。

民间歌曲

清代文人继续明代文人的遗习,搜集民间通俗歌曲的风气更盛,保存下来的作品远较明代为多。刘复、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共收俗曲单刊小册六千零四十四种,又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他“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馀种”,由此可见清代民歌的兴盛。

清代俗曲集的情调与明代基本相同,多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情作品,大都是城市酒楼、茶馆、妓院中传唱的东西,如《霓裳续曲》、《白雪遗音》等刊本和《时兴呀呀呦》等钞本。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较健康,歌词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草]濛淞雨儿点点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凭老天下多大。劝老天,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淋湿了衣裳事小,冻坏了情人事大。常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若)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重)

——《霓裳续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来自较为僻远地区的,如李调元的《粤风》(注:李调元《粤风》是以清初吴淇所编的《粤风续九》为蓝本。吴书大概已佚。王士祯《池北偶谈》、陆次云《峒溪纤志志馀》等书载其所辑广西民歌多首。)和无名氏的《四川山歌》,它们的曲调较简单,但感情真率朴实,是民歌的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粤风》卷一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棉花几时开。”

——《四川山歌》

这里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却体现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风格。

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较前代更为具体深刻,有的谴责男子的负心,有的怨恨父母的无情,感情都十分强烈。有的则具体地写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加于妇女的痛苦。例如:

十八女儿九岁郎,晚上抱朗上牙床,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娘!

——《四川山歌》

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严肃的抗议。但在那样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妇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时调小曲丛钞》中[银绞丝调]“哭情郎”、[玉琳琅调]“别情哥”两首都是写女子自己选择了配偶,却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仅写了她与情人痛苦的离别,并且写了她对情人殉情而死的深切的掉念。作品中两对青年的命运正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生的悲剧。但青年人是顽强的,他们继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种“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的精神,表现了更为强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恼恨着爹娘。脚 着花盆,手扶着墙;两眼不住的泪汪汪。因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浑身上下茄样。郎嗳!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

——《时兴呀呀呦》

冤家要去难留下,满满斟上一杯茶。这杯茶,留下冤家说句儿话:既要去,就该留下知心话;偷偷瞒瞒不是个常法。到不如瞒着爹妈,逃走了罢!瞒着爹妈,逃走了罢!

——《京都小曲钞》

任何迫害,不会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体的摧折,也不能熄灭他们心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这皮肉不舍亲郎”,这就是他们的回答,“瞒着爹妈,逃走了罢”,这就是他们的行动。

清代还有少数民族民歌和儿歌专集的刊行。前者如《粤风》中后三卷的《瑶歌》、《苗歌》和《僮歌》。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们的一些习俗。但由于是用汉字标音,虽经注释,仍有不少难懂之处。后得如郑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籁集》等儿歌集,它们是成年人向儿童传授知识,训练儿童语言的,一般句子较短,语言简易流畅,适合儿童诵唱。但其中亦有少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