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天门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篇1: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原文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注释

①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②张丞相:即张九龄。九龄于二十五年四月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③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

④艺植:种植。老丘园:终老于田园。

⑤飞:全诗校:“一作无。”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寄荊州張丞相

王維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壹言。

篇2:塞下曲其四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塞下曲六首(其四)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原文

塞下曲六首(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

①黄金塞:似为边塞地名。

②愁苦节:指使人愁苦的秋天。

③霜闺:秋闺。

④萧飒:凋零衰落。沙棠:植物名,果实味似李子,木材可造船。

⑤无时:犹云时时。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塞下曲六首(其四)

李白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飒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篇3:赠司勋杜十三员外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原文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唐·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注释

①杜员外:杜牧。

②杜秋诗:指杜牧《杜秋娘诗》。

③江总:由梁入陈,陈后主时文人狎客。总字总持,与杜牧字牧之相似,故戏称总为其前身。

④心铁:犹言胸中之甲兵。指杜牧之军事才能与筹划。

⑤从:共。

⑥干镆:干将、莫邪,均宝剑名。

⑦汉江:借指杜预。预曾任襄阳太守,地处汉江之滨。因杜预系杜牧远祖,故转以“汉江”指杜牧。长江中游称西江。此借指韦丹,参后。

⑧韦丹:唐京兆万年人,元和五年卒江西观察使任。《通鉴·大中三年》载:“正月上与宰相论元和宰相孰为第一,周墀曰:‘臣尝守土江西,闻观察使韦丹功德披于八州。没四十年,老稚歌思,如丹尚存。’乙亥,诏史馆修撰杜牧撰丹遗爱碑以纪之。”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李商隱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壹首杜秋詩。

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

心鐵已從幹镆利,鬓絲休歎雪霜垂。

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

篇4:寄荆州张丞相,寄荆州张丞相王维,寄荆州张丞相的意思,寄荆州张丞相赏析

寄荆州张丞相,寄荆州张丞相王维,寄荆州张丞相的意思,寄荆州张丞相赏析 -诗词大全

寄荆州张丞相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篇5:《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寄天台道士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篇6:《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寄天台道士》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22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幾時。

焚香宿華頂,裛露采靈芝。

屢蹑莓苔滑,將尋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長與世人辭。

寄荆州张丞相简繁体诗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篇7:《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这首诗是游越时期所作。

②天台:山名。

③裛露:带露。裛,沾湿。

④蹑:全诗校:“一作践”。

⑤因:凭,依。松子:即赤松子,仙人。

篇8:《赠张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赠张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赠张籍》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0卷。

原文

赠张籍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

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

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

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注释

1、著:爱好。全诗校:“一作嗜。”

2、踉蹡:同“踉跄”,行走不稳的样子。门限:门槛。

3、缘事:官府相牵连之事。

4、手版:古代官吏上朝或渴见上司时所持的笏。

5、“角戋”:同“盏”,酒器。

6、莞:微笑的样子。

7、渠:他。指韩愈之子韩昶。

8、万金产:比喻贵子。

9、拣:挑剔。

10、丳:烤肉时串肉的.签子。

11、开祛:启蒙去惑。祛,通“祛”,除去。蔡邕《郭有道碑》:“童蒙赖焉,用祛其蔽。”

12、高骞嵼:山高而屈曲。

13、我:疑当作“君”,指韩愈。丘轲:孔丘、孟轲。指儒道。

14、绾:掌握。

15、绍:继承。编剗:编辑删削。

16、朽栈:腐朽之车。表示惊恐的意思。

17、解摘:谓摘取数句,问之而能解答。瑟僩:庄严宽大貌。《诗·邶风·凯奥》:“瑟兮垣兮,赫兮僩兮。”

18、觇 :窥视。

19、睍睆:声音美好貌。《诗·邺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20、谁:何。

21、灞浐:长安二水名,均出蓝田。灞水西北人渭,浐水北流至霸陵入灞。此言有子如此,可谋归耕也。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0_18贈張籍韓愈

吾老著讀書,餘事不掛眼。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

君來好呼出,踉蹌越門限。懼其無所知,見則先愧赧。

昨因有緣事,上馬插手版。留君住廳食,使立侍盤盞。

薄暮歸見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賀言,此是萬金產。

吾愛其風骨,粹美無可揀。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開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軻,爵位不早綰。

固宜長有人,文章紹編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

召令吐所記,解摘了瑟僴。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

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如今更誰恨,便可耕灞產。

篇9:《寄裴衡》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寄裴衡》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作品介绍

《寄裴衡》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36首。

原文

寄裴衡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注释

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东眷裴有裴衡字无私,当即其人。冯浩疑文集《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及《裴明府居止》、《复至裴明府所居》二诗中之“裴懿无私”、“裴明府”亦指裴衡。叶葱奇则以为商隐《与陶进士书》中“应举时与一裴生相善”之裴生亦其人。按:商隐仲姊适裴氏,而《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称“裴鼓无私”,懿者,懿亲、至亲之谓,此裴无私或即其裴氏姊夫族中人也。

②潘岳字安仁。《晋书》本传谓其“少以才颖见称”。岳曾为《悼亡诗》三首,句谓潘岳赋悼亡,并非有才,而是只有哀痛,犹“潘仁只有哀”。据此联,诗应作于大中五年王氏妻亡故之后。

③堪底寄:有什么值得寄。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40_36 寄裴衡李商隱

別地蕭條極,如何更獨來。

秋應爲黃葉,雨不厭青苔。

沈約只能瘦,潘仁豈是才。

雜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篇10:《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①渚宫:春秋时楚之别宫。见《左传》文公十年、《水经注·江水》按,渚宫在今江陵县城,郢都(纪南城)在江陵县北十里。诗云“冬至日行迟”,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冬为荆州从事时。

②放溜:顺流放船。

③楫师:舟子。

④讵:全诗校:“一作宁。”经济;经邦济世,指宰相理政。

⑤沍寒:阴寒闭塞。以喻九龄被贬的境遇。

⑥洗帻:洗涤头巾。《太平御览》卷六八七引谢承《后汉书》:“巴衹字敬祖,为扬州刺史。黑帻毁坏,不复改易,以水澡(洗),墨傅而用之。”后以“洗帻”称颂官吏清廉俭朴。荀济《赠阴梁州》:“洗帻岂虚唱,席皮良信然。”

⑦机息:打消机心。

⑧云物:云气物色。《左传》嘻公五年:“凡分、至、放、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⑨凝:全诗校:“一作吟。”

⑩四维:东西南北为四方,四方之隅曰四维。

11急:全诗校:“一作紧。”

12迟:缓。

13腊:按,孟集宋、明、清各本皆作“猎”,是。

14暝:日暮。安:何。

篇11:《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全唐詩卷160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諸宮孟浩然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師。

讵忘經濟日,不憚互寒時。

洗帻豈獨古,濯纓良在茲。

政成人自理,機息鳥無疑。

雲物凝孤嶼,江山辨四維。

晚來風稍急,冬至日行遲。

臘響驚雲夢,漁歌激楚辭。

諸宮何處是,川暝欲安之。

篇12:《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忘经济日,不惮沍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篇13:楠树为风雨所拔叹简繁体诗文鉴赏及作者介绍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简繁体诗文鉴赏及作者介绍

原文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⑴,五月仿佛闻寒蝉⑵。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⑶。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⑷!

沧波老树性所爱⑸,浦上童童一青盖⑹。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⑺。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⑻。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⑼!

注释

⑴诛茅:剪除茅草。总为此:全都为了这棵楠树。

⑵楠树高大,故发出的声音,有似寒蝉。寒蝉:蝉的一种,深秋时鸣于日暮,声音幽抑。

⑶此句极写风力之大。流云气:因兼有雷雨。

⑷此二句摹写楠树和风雨斗争的状态,字字惊心动魄,读者仿佛看到杜甫本人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的形象。浦起龙注:“犹力争,壮其节也。岂天意 :非其罪也。”

⑸树倚清江,故曰沧波老树。

⑹浦:水边。童童:一作亭亭。青:一作车。按《蒿楠》诗:“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则当作青。

⑺树大荫浓,可避雪霜,故野老频留树下;树高迎风,如吹笙竽,故行人低回倾听,不忍即过。见得楠树,人所共爱。

⑻虎倒龙颠:写老楠僵仆之状。杜甫多用龙虎形容松柏等古木。如《双松图歌》,“白摧朽骨龙虎死。”《病柏》:“偃蹙龙虎姿。”委:弃也。“泪痕血点”句作写树看更好,树经雨涅,躺在地上有如泪痕血点满垂胸臆,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但也包含了自己的痛惜。

⑼无颜色:即大为减色。浦起龙注:“虎倒龙颠,英雄末路,泪痕血点,人树兼悲。无颜色,收应老辣。叹楠那;自叹耶?”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在成都时所作。“叹”本是曲调的一种,如“歌”、“行”、“吟”之类,这里兼具表情作用。楠树长在草堂前。杜甫本深爱此楠树,常在这树下吟诗,又目击楠树与风搏斗,卒为风所拔,和他自己的性格、命运也都有着相同之点,故写来极有生气。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转意。起四句追叙未拔之前;“东南飘风”四句正写为风雨所拔;“沧波老树”四句写拔后回思之情,两句切自己写,两句写一般人;末四句深致哀悼。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楠樹爲風雨所拔歎

杜甫

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

誅茅蔔居總爲此,五月仿佛聞寒蟬。

東南飄風動地至,江翻石走流雲氣。

幹排雷雨猶力爭,根斷泉源豈天意。

滄波老樹性所愛,浦上童童壹青蓋。

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竽籁。

虎倒龍顛委榛棘,淚痕血點垂胸臆。

我有新詩何處吟,草堂自此無顔色。

篇14:《和张丞相春朝对雪》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注释

①此诗为和丞相张九龄之作,张有《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时开元二十六年正月立春,浩然在荆州长史张九龄幕。

②至:全诗校:“一作立。”

③承恩:承上天之恩泽。

④河汉:银河。下:全诗校:“一作落。”

⑤花:指雪花。逼:近。鲍照《学刘公干体》之“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即为咏雪句,而浩然反其意而用之。

⑥谢惠连《雪赋》:“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⑦焉:全诗校:“一作安。”燮理:协调治理。《书·周官》:“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⑧糁:以米和羹。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篇15:全唐诗《河之水寄子侄老成·其一》作者介绍及注释

全唐诗《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一》作者介绍及注释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

日复日,夜复夜。

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注释

①子:疑是衍文。老成:韩愈兄韩介之子,出继伯父韩会为后,贞元十九年,未仕而卒。韩愈作有《祭十二郎文》。此诗是贞元十六年(8oo)秋冬,韩愈去徐居洛,将入长安时所作。

②孤侄:据《祭十二郎文》,韩愈有三兄,皆早卒,侄辈中,只有老成一人。海陬:海角,即边远之地。这里指宣州(今安徽宣城)。韩家于建中三年(782),因避中原之乱寓居于此。全诗校:“陬,一作隅。”

③三年:韩愈任董晋宣武军观察推官时,老成曾来汴州看他。贞元十四年,老成归宣州,至本年冬,前后共三年。见《祭十二郎劝。

④化:指变白。《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壹

韓愈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東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

日複日,夜複夜。

三年不見汝,使我鬓發未老而先化。

篇16:《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郁金:香草名,色黄。

②情人:指友人。

③新丰:汉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古以产美酒著称。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翻译

原野上燕麦青青,游子却很悲伤;河堤上柳枝,宛如郁金花枝。

长条袅袅,春风在它的千抚万摩中逝去,整日飘扬没有安定的时候。

我现在河南,离家很久,怎么能忍受在此空对着窗牖。

情人你说要来,后来竟然又不来了,谁来共我一起酣醉新丰美酒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