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的啼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江苏自考奇人3年内通过60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江苏自考奇人3年内通过60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自考奇人3年内通过60门
自考奇人3年内通过60门
随着下半年自学考试结果即将公布, 我省也出现了一名自考“奇人”。来自省教育考试院的消息,今年23岁的连云港市海州青年杜家迁,报考了5个专业,三年中已过了60余门课程,其中下半年到上半年,他过了23门课程,让人难以置信,而这段时间内的课程极限是24门课程,他创下了江苏自考“吉尼斯纪录”。
杜家迁告诉记者,三年前他考入苏州一所专科学校。“因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加之家在农村,生活窘迫,每年学费加生活费一万多元也无力承担,后来从学校退学回到农村老家,但一直坚持自考”,杜家迁说。第一次考试的经历给杜家迁的印象很深刻。小杜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报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两门课程都一次通过,给了他很大信心。
杜家迁从学校辍学之后就一边在家务农,一边学习自考课程。由于自学考试通过顺利,他报考的专业越来越多,最后报了汉语言文学、法律、广告学、律师、新闻学等5个专业。在下半年的自考中一下子报了11门,上半年报考12门课程均一次性通过,并且分数都比较高,创造了全国自学考试一年通过课程的最高纪录。其中,在05年上半年的自考报名中,他把可以报考的课程都报名了。现在他已过了60余门课程,三年内通过的课程数之多,在全国少见。
“虽然一次报考多门课程,但是学起来也还算轻松”,杜家迁介绍说,他的学习秘诀就是兴趣加毅力等于成功。杜家迁说学习要有兴趣,有兴趣才可以提高,他以自己举例,因为对自考文学和法律专业有着极大的兴趣,85万字的.书10天时间就完全掌握。杜家迁介绍说,在自考复习中,他一般会把书看三遍,第一遍用几天的时间把书粗略浏览一遍,他规定每天要用10个小时集中精力读书。一般一天计划读100页书,而且要快速地读,这样就会对书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他还在看的过程中写一些心得,对照考纲,记录重点,适当做一些练习题。第二次再仔细地把书看一遍,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顺便在纸上记录一下帮助记忆,第三遍是在考试前再巩固,考试基本上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此外就是要多做复习题,从实际检验中找出问题。
“刚过去的10月份自考结束之后,顺利的话,也就剩几门课程了”,杜家迁透露说,现在汉语言文学课程已经全部通过,法律、新闻专业都还只剩一门课程。“到明年我打算报考北大的研究生”,杜家迁说。
全国自考生网

篇2: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或在3到5年内消失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或在3到5年内消失
赶上大学扩招“迅速膨胀” 如今生源减少生存堪忧
和十年前轰轰烈烈兴盛的独立学院一样,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然而,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自考助学班的生源危机越来越突出,为了能招到生源,他们采取一系列诸如乱发通知书、到专科院校“偷”生源、高额回扣等办法。
昨天(28日),武汉晚报刊发了《300分以下考生竟成“香饽饽”》一文后,引起了社会关注。众多正在办自考班的老板及教育专家的观点几乎一致:自考助学班已走到尽头了。
“自考城中村”已不存在
昨天上午,经过联系,记者来到洪山一所高校,见到正在该校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老板老黄。
“最开始我们住在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安排的学生宿舍内,可学生太多了,住不下,只得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里租房子住。”
老黄感慨:“现在自考太不好做了。”几年前,大家办自考助学班的模式几乎一样,依靠主考院校的优势招生,招收一个学生的回扣也不是很高,不超过1000块。每年暑假,回家的老生都会带几个新生来报名。
学生来了,上课也很简单。“大多数都是在校的研究生,退休的老教师,也有主考院校的在职老师。”老黄说,学生们平时上课要求不高,只要考试通过就行了。
“到现在为止,我才招了不到200人。”老黄自嘲地说,很多还是通过“特殊手段”弄来的。“这200个学生还不晓得能有多少最后留下来。”
几年前,曾有武汉的高校因为无计划地招收自考生,结果导致学生到校后,无处可住,最后无法收尾,相关高校还因此受到处理。
从现在的情况看,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应该不大了。
“消失是迟早的事情”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消失是迟早的事情,我估计在3到5年之内。”武汉资深助学班老板小陈说。
小陈说,当时他和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前身)合作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顶峰的时候,人数能达到3000多,当时办了很多专业。但现在学校只有服装艺术类专业还在办,人数300左右。”
从开始,小陈预测到自考助学班的`危机,开始转行做其他生意。现在,和他一样办学的老板,大多数都转行了。“现在自考招生好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几个高校,他们人数多,管理相对规范。”
自考不好找,办学的人就想办法,“双证班”是早些年大家想出来的产物。主要是在宣传中,突出“自考毕业证加实践能力证书”的点子,起初还有效果,但现在也不行了。“学生不吃这一套。”
今年,突然大家都刮起了“海员、海乘、航空”的招生风,在招生中大量宣传“实习就拿高薪,毕业在船上工作,月薪过万”之类的话。
对此,小陈说,所谓招收“海员、海乘、航空”,大多数都是专门的船务公司招的,自考助学班其实就是收个培训费。
“这类招生返点很高。”小陈说,比如招收一个海员专业的学生,学费大约在3万8到4万5之间,其中的2万就是招生费。1万给中介,1万给学校。
“现在单纯办自考的已经不多了,因为生源太少了。据我所知,不少高职高专或三本院校在统招的时候,都有返点,何况自考助学班?”小陈说。
老黄说,如今他也在打算转行。
自考助学班本身违背自考精神
昨天(28日),湖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科院副院长谭细龙教授说:“自学考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己学习,通过考试。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本身就违背自考精神。”
谭细龙认为,自学考试本身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政策。“考试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就行了,不能允许其他机构、单位来插手,尤其不能让私人来办。”
遗憾的是,在利益的作用下,全日制自考助学班越开越多,越开越乱。本来是接受知识的高等教育,现在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招办主任王红兵说,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出现,是为了缓解高等教育的压力。十多年前,高校数量不多,生源却众多。为了给广大的高考线下生一个学习的机会,国家允许高校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们可以和统招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学习。
王红兵说,现在生源少了,自考招生自然而然就出现问题了。“比如说成人教育,前两年就出现了倒挂现象,即招生人数比报名人数多。”
王红兵介绍,目前教育部门正在酝酿一种新的改革措施,即在高职中实行“注册入学”: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可以注册到高职上学,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如果该措施施行了,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将宣告终结。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多数高职高专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和批次线差不多,“70%以上的都是踩线录取。”王红兵说,高职院校的生存压力都已经非常大了,自考助学班更不用说。
自考助学班也出“俊才”
尽管社会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有或多或少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这种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不少“俊才”,参加湖北大学自考的洪湖青年颜晓华就是一例。
颜晓华来自湖北洪湖。,他和哥哥分别面临初中、高中毕业。但贫寒的家庭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当时才15岁的他决定回家务农。这期间,父母在外打工,他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里的事情。,他将自己养猪养鸡挣来的钱帮哥哥交了大学学费。与此同时,大学的生活也深深吸引了他。当年9月,他来到湖北大学成教学院读自考。四年里,几乎没什么英语基础的他成功考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并于今年考上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系公费研究生。
8月,武汉晚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颜晓华的故事,激励了一大批农村青年。湖北省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颜晓华是新时代农村青年的代表。”
篇3:江苏一小学生拿专科 一年半通过自考14门
江苏一小学生拿专科 一年半通过自考14门
小编说:编辑部讨论一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摧残!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下文中的小弟弟肯定没有享受到玩耍的乐趣,让小孩子学习成年人的法则,是不是有点痛苦呢?深刻同情中... ...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六(4)班学生陈振航,虽然离小学毕业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却已经成为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名毕业生。
据介绍,陈振航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学生,性格文静,酷爱读书。在五年级的时候,他确立了一个大胆而超人的目标,那就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法律专业。在一年半时间里,他坚持每天课余自学法律专业课程。由于他的勤奋执着、持之以恒,再加上取得自学考试法律硕士文凭的父亲的悉心辅导,一门又一门课程被陈振航攻克。如今,他顺利通过了14门法律专科课程的考试,取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科毕业证书。而且,他14门课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平均分为72分,其中《国际法》得了90分,《马克思哲学原理》得了80分,就连《大学语文》也取得了77分。
该校王晓春校长接受采访时认为,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小学生取得大专文凭肯定是一个“神话”,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样的'“神话”却被陈振航同学打破。他的成功奇迹,给现行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充分相信学生,激发他的兴趣,因材施教,令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