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了一身泥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美文摘抄
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美文摘抄
在去机场的时候,插上耳机点随机播放,正好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
我对未来的时光,总是有一种不确定感。伴随而来的是偶发性的慌张和无措。有人告诉我,这源于你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旅行本来就是一种满怀期待的放逐,即便将功课做得再怎么彻底和全面,也会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结束时不但一无所获,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
但我又觉得,思考让人生变得丰富而有趣,不断增加的烦恼也成为前行的动力之一。这么一想,又有点开心起来。
经过11个小时到达巴黎。飞机缓缓降落时,广阔的土地渐渐眉目清晰起来。我忽然有种将梦想踩在脚下的感觉!
走出机舱大门的一刻,抬头,有风吹来,吹起我额角的碎发。看到海关人员的扑克脸,我也算习惯了这种表情。走过许多地方,我渐渐对旅行有了新的思考。它的奇妙之处不在于你脚踏实地地看过多少风景,而在于你曾经对于那个城市有多少的期待。
从这一刻起,我即将开始一段新的放空生活。今天,我有30个小时。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去还原寻找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还是逃离现实的尘嚣让一切归零?是一种对未来的觊望与躁动,还是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的爆发与抗争?有时,我们即使心神困顿,哪怕风尘满面,为能看到一些绝世的景色,遇见心灵纯净的人,做一些或许这次不做就无法再完成的事,都可以奋不顾身。我很羡慕那些坚定果断,坚强沉稳,说走就走的人。我很好奇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和勇敢,偶尔也会在心中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我一直相信万事万物必有其因果,小时候最好能经历一些磨砺,青年时代要尝试这般的行走,所有的挫折和历练,偶然学到的某种技能,旅途中遇见的那些不同的人们……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能够握一些什么在手里,留一些什么在心里,那么在面对未来的缥缈不定时,或多或少会让自己平静一些。
我想起几年前,我和朋友在异国小镇的一次旅行。他喜欢在背包里塞满零食,尽管大部分都落在我的胃里;我喜欢在手机里下满各种旅行App,尽管从来不打开查阅。当时我们和一群外国朋友住在小镇中一个小巧精致的旅店里。这儿每晚都有闹腾腾的聚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不知道什么语四处乱飞。互相听不懂,彼此比手画脚也不妨碍你来我往。
那时,我们就着清晨空气中鲜花的.芬芳享用早餐;我们会坐在马车上感受午后清风拂过皮肤的暖意;我们会想坐就坐想走就走,遇见字母都猜不全的复古招牌就大胆推门入店……我想念那样短暂却随心所欲的时光,想念那些放肆的笑声和嬉闹。
尽管这样的想念,在寂寞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强烈。
巴士在巴黎的街道穿梭,我刚一上车,就努力记住了明天上学要下车的公交车站。
看着玻璃窗外巴黎的街道、房屋、巴士、街道指示牌和古老的建筑,或新潮或斑驳新旧不一的景色搭配着沿街明朗娇艳的花草,我居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人生那么长,停一下又何妨?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眼前的自己,给梦想一点时间——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我们都需要一个机会和一段时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找自己。
至于,你的故事在哪里,在北京,在台北,在巴黎,在不知名的小城,或者踪迹全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故事只属于你,并永远只属于你。
篇2:人生那么长,何妨停一停散文
人生那么长,何妨停一停散文
时间会愈合所有的事情,请给时间一点时间,让它去修复和抹平一切伤疤和沟壑。人生那么长,又何妨停一停?
暂时停止对过去的自责和反思,对未来的忧思和担心,只停留在某时某刻,静默无声,安静平和,也许那平日里竭尽所能追求的幸福,就会在这一刻被感知和拥有。
累了,就歇一歇再走。伤心流泪的时候,期待落空的时候,爱的人离去的时候,灾难和不顺降临的时候,或许需要尝试去改变那曾经一成不变的生活。一场捧腹的电影,一次酣畅的远足,一次慰藉心灵的音乐试听,或许请上几天假,远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背上背包一个人去旅行。哭过笑过了,释放过了,逃离过了,那失眠的噩梦就不会再萦绕于心,今夜或许或有一个柔软美丽的好梦。我仍醉心于此。
那么多年,只是一味地奔走,强调扎实和努力,回过头看看,生活失去了惬意和丰盈。没有了那粲然一笑,心扉便也幽闭,内心便再无隐隐的欢愉丛生,替而代之的是僵硬茫然的表情,焦躁不安的内心。却又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安慰和呵护,结果便在寻而不得的境况中更加的沉重。那淤积于胸的苦楚只有自己会懂。还是狠狠心吧,下定决心安慰自己,告诫自己不要指望在那一望无际的茫茫人海中寻得那人,懂得我心。
越来越觉得,常常擦拭内心的镜头就会映照出一个不一样的生活。世上的事本来并无绝对好坏的判断标准,就连幸福的定义也各有不同。不幸、美好、糟糕的区分,都在于内心的三棱镜。都言秋日多寂寥,却有人言胜春朝!不是所有的错都归罪于外部的世界,归咎于生活,那些不快乐或煎熬纠结的体验,只是内心不知不觉种下的因缘,因了心镜模糊一片,便再也投射不出快乐的容颜。心并不是独立于外物而独存,在抱怨之前,擦拭蒙尘的心才是关键吧。内心喧嚣,世界便聒噪;内心平和,世界便安宁。
有时候,心灵上残存的痛苦印记,就像是锅底粘附的米粒,想要即刻清除得干干净净,是那么的不容易,也许在心里加一点“时间之水”,假以时日,一切便会清除的无影无踪。不必为那转瞬即逝的不快经历耿耿于怀,因为除了自己在意,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痛苦就像一片沼泽地,你越是沉沦念叨,它便会带你陷得更深,你若云淡风轻,它便无地自容。我若安好,每日便是晴天!
34年走过,短暂的近乎无从觉察。觉得凡事可缺,唯独爱不能缺席。心中有爱,便觉多了几分温暖,生活处处美好,人生不会寂寞。一直渴望做一个有爱、会爱、敢爱的人,让那无形的情感填补生活中的一些空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与戒备,丑陋与邪恶,相互取暖相互愉悦。可是仍然抵御不住那骤然而至的情感寒潮,也许自己吝啬自私,走得太匆忙,将那一点仅存的爱的勇气也丢弃。走得离来路越远,爱的能力越被挤兑。这难道又是一个悖论。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随着年岁的增长,才能渐渐体会其中的意味。炽烈的、真挚的情感多半不能长久,再合拍的人,再深的缘分也砥砺不住岁月的无刃利器,那甜蜜、美好、春风化雨般的温柔终将成为过去。冬日里的火炉很温暖,可离得太近就会灼伤,而离得太远又会觉得寒冷。人亦如此,情亦如此!
心灵粗野,身体便随之鲁莽;内心柔软,身体便随之优雅!与其挖空了心思与人一决高下、随波逐流,不如留点时间独立思考,拆掉横在自己面前的那道世俗的墙。在同样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独有的魅力和激情,或许胜过无休止的疲于奔命和求全责备。一味地强求结果,只会是痛苦记忆的累积。也许学会欣赏旅途中的美,才是人生这一场漫长的冒险之旅中最珍贵的。
赶一次人生的路,也就是和自己的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时常也会有累和疲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这累是因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期待被人喜欢和肯定,用这些渴望、在意、期待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会有更多的人生乐趣,而不是将一切依附于他人和外物。
人生的路上既无既定的旋律,人也无法掌控路上的诸多变数,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走走停停,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随心生活着。奏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这样的人生又岂能不风流倜傥!翩然如蝶?
关于情感,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东西。很多人相信缘分,而我不信。尽管人与人的相遇是由千万分之一的偶然和必然促成的因缘,可缘分也是人创造的,人们偏偏喜欢冠以缘分之说,以强化几分天定不可违的意味。我相信真正的缘分是无需努力也能开花结果的,但凡辛苦、需要强求、强留的都不如干脆放手。真正的爱是自愿的付出,付出多少都不会计较。爱也是陪伴、是倾听、是温暖彼此的心灵、是莫名的牵挂和关心、是长久不移注视的目光,是在意,是包容。作为一个有情感洁癖的人,我渴望这至美至纯的爱,除此之外,又怎能动我心?既没有,又何必降格以求?
“如果爱情向你招手,就跟随他去吧,即使这条路艰难又痛苦。如果爱情张开了双臂,就投入他的怀抱吧,即使藏在翅膀下面的尖刀会把你割伤”。我一直喜欢纪伯伦的爱情诗句,虽然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早已远去,可每每读来仍让我充满爱的力量,咀嚼着那伴爱而来的温暖、自由、愉悦和明亮,它让我觉察自己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仅拖一副躯壳直立行走。虽然我知道那随爱而来的还有随处而生的伤,可这爱的代价又有谁能回避?爱了痛了,哭了笑了,这本就是人生,又有什么可畏惧?
反正,人生就是一出戏,演就要演得像。随缘随性,看水成水,看花得花,随流水见落花,反而轻松!
篇3:人不知而不愠,出格一下又何妨散文
人不知而不愠,出格一下又何妨散文
昨夜接到刚下自习的蕾,不见她有半点疲惫,却见她一路窃笑。问她,才忍着笑意告诉我说,被罚站了一节课,原因是地理作业没完成,第二天还要再站一节课。慈爱的地理老师一一排查,但凡做了一点点作业的,都让坐下了,可依然有10多个同学一字没写,被要求罚站两节课。老师排查时居然没发现她,不过她勇于承担责任,也接受罚站。
我有些惊讶和担心。她历来学习态度端正,周末也在埋头作业,从未有过这样的状况。她却轻描淡写,说高一课程实在太多,临近期末太繁忙,就选择性作业了。然后说,她其实很喜欢上地理课,老师课上得很有趣,可以边讲课边徒手画出世界地图。但偏理科的她这次实在没有时间兼顾所有,只能认罚了。同学都惊讶于她这样的学生也会被罚站,可是这又有什么!说着她挽着我的手,又笑了。我松了口气,也笑了。冬天夜晚的风有点刺骨,明亮的街灯都闪着寒意,我们沿着因放学突然热闹的街一路走回温暖的家去。
蕾比我小着好几个十岁,处事却有她单纯的豁达,也常让我豁然开朗。一次,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几位同学受邀做学习方法交流,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地对待这样的一次交流,蕾也一样。前面的同学讲得都很好,大家都热血沸腾,受益匪浅。蕾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也很受启发,认真思考着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轮到她时,她认真地总结着一二三,最后推荐了她最爱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给大家,理由是这套书对学习理科非常有帮助。结果她话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看见大家笑,她也就笑了,笑完就下了讲台。老师随后的点评里说部份同学不正经说话,大家再次哄笑,她也笑。
我记得后来有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着她的侧脸,带着笑意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着,她淡淡地跟我聊起这个事,说同学和老师都以为她在搞笑,其实她是认真的。福尔摩斯之所以对学习理科有帮助,是因为神探的神,不是得上帝之神力,而是他的勤奋和坚持,他有广博的知识,把案情和人性的原理都了然于心,碰到具体的案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得出的任何结论都不是误打误撞或是道听途说,而是有理有据的深思熟虑,破每一个案件都心无旁鹜,名利全都抛之脑后,这是学好理科需要的素养。
我问她当时为何不坚持把这样的观点阐述清楚,她说,大家哄笑,就说明大家心目中的这套书仅仅是一套经年流行的消遣小说,没有人认真读过,就没有必要再交流下去了,大家不会理解的,就不用强求了;不过至少能博大家开怀一笑,也不错。一席淡淡的话,引发了我这样一个在职场常生纠结心的社会人颇多的感触。恰恰此时有清风拂面,抬头天空湛蓝。
想起多年前看见的一个场景。城边驻着一只消防队,驻地门口有短短一段便道通向马路,路边开了几块菜畦。一日傍晚时路过那,消防队门口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短短的便道上挤满了挥舞扫帚扫地的'精壮小伙,小小的几块菜畦里也全是忙着浇水捉虫除草的队员,在这挤满人的便道和菜畦旁边,就是宽敞的马路和空阔的田野。一眼看去这景像让人发笑,那小段路本来很干净,菜畦也很整洁,本不需也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共同劳作。再细一看,除了这些挤作一堆在这小块天地里劳动的小伙,旁边零星站着几位未脱制服盖帽的人,来回巡看着。这下心知肚明了,就算没地方或不需要这样的劳作,小伙们有谁会愿意歇停下来,或是转战到旁边足够劳作的马路和田野呢。
感慨之余,回头自省,成年之后,人人似乎都有一个既定的轨道,思想、行为、做人、做事渐渐按多年形成的惯性运转和被运转着。循规蹈矩,不辩真伪,不思意义,服从变成顺从,说话做事待人处世似乎都有套路,偶有疑虑,总有醍醐灌顶,随大流总没错。唯权威马首是瞻,人云亦云,不要做出格的事,不要提反对的意见,否则升迁无望,前途渺茫,就这样渐渐地丢失了自己,是这样吗?
如今面对笑吟吟的蕾和她淡淡的话语,这是成长中的她,也如当年成长中的我,我竟有些惭愧。不忘初心,我是忘了吗?抬头发现窗外已近黄昏,冬日的夕阳照耀着盛开的红梅,淡淡的清香飘进窗来,几只麻雀一扫午时的机敏活跃,静静地落在枝头,等待夜幕的降临。我想,我也该静一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