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欢迎阅读!

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

篇1: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

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

关键词: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技术性能,强度机理

1.二灰碎石组成结构

1.1矿料级配理论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是将各种不同的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起来,以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大摩擦力,良好的矿料级配应使矿料之间紧密接触,集料能与二灰结合料之间形成较好的交互作用,压实成形后使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以保证二灰碎石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水稳定性、抗收缩性能、抗冲刷性能及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目前常用的级配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两种理论都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基础上的:①假设基本颗粒为规则的球体;②假设同一分级颗粒都相等。

1.2二灰碎石组成结构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它的结构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混合料的结构是指混合料各组成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相对位置分布及相互联系的状况。因此,混合料的结构特性与其材料组成、材料力学性能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混合料受力变形特性是各结构特性组成因素的综合反映,即混合料力学特性与结构特性成对应关系。当组成二灰碎石混合料结构特点的各因素发生变化时,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在混合料中,各结构组分的变化,会对整个混合料受力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混合料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其结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2.1密实悬浮结构

这种结构形态的二灰碎石混合料,通常采用连续型密级配,骨料的颗粒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存在。这种结构中含有大量细料,而粗料数量少,且相互间没有接触,不能形成骨架,粗颖粒犹如“悬浮”于细颖粒之中。三轴试验表明,该种结构虽然具有较高的粘聚力,但摩阻角较低,其强度主要受粘结力所控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破坏。由此而修筑的二灰碎石基层,受二灰性质的影响较大,因而其抗收缩性能较差,使基层容易开裂,破坏了基层的整体性,是造成路面结构破坏的因素之一。

1.2.2骨架空隙结构

采用连续开级配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属于这一结构类型。在这种结构中,粗骨料较多,而细料数量过少,因此,虽然能够形成骨架,但其残余空隙较大。三轴试验表明,虽然此种结构粘聚力较低,但其内摩阻角较大,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力,粘聚力相对是次要的。由此而修筑的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受二灰性质的影响较小,因而其抗收缩性能较好,但由于其空隙率太大,使基层的耐久性受到影响。

1.2.3密实骨架结构

密实骨架结构是综合以上两种类型组成的结构。二灰碎石混合料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骨料形成骨架,又根据残余空隙的多少加入细料,从而使混合料形成较高的密实度。这种结构的混合料三轴试验表明,此种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而且具有较高的粘聚力。理论上讲,属于该种结构类型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抗收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

2.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2.1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结构厚度一定的条件下,从材料组成上看,基层的强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集料的骨架嵌挤作用,二是取决于无机结合料的水硬性胶结及填充作用。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基层能够承受车辆行驶时所施加的荷载,并且在反复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致产生明显的残余变形,具有显著的抗剪切破坏和抗疲劳弯拉破坏能力。这种强度因素对沥青路面下的半刚性基层显得尤为重要。

2.2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路表水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路面结构中;在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地段,特别在路基填土不高时,地下水可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土基上部和路面结构层:在冰冻地区,由于冬季水分重分布的结果,路基上层和路面底基层都有可能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这就要求基层材料在水的作用下,其强度、整体性和刚度不会明显的下降,并且在冬季有一定的承受冻融循环作用的能力。

2.3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

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冲刷及由之而产生的唧泥现象是经常存在的,而这些现象均与基层材料的组成特性有关。无论冲刷作用发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发生在沥青路面上,其冲刷过程大都是相同的:即在较大行车荷载作用下,首先在路面各层的交界面上形成空隙(冲刷腔),然后在流动水的参与下发生冲刷作用,冲刷作用的发生进一步扩大了冲刷腔,冲刷现象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越来越严重,路面的脱空现象也随之迅速增大,直至路面结构发生破坏。

2.4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基层材料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产生一定的拉应变,如果超过材料允许拉应变,基层就会开裂。基层的收缩开裂不仅破坏基层结构的整体性而降低其强度,并且这种裂缝很容易在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因此希望基层的.收缩量越小越好。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收缩主要包括由于失水而产生的干燥收缩和因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温度收缩两大方面。

3.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在压实成型后,系由固相(石灰、粉煤灰、碎石)、液相(水溶液)和气相(空气)三相组成。三相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满足了二灰碎石混合料作为路面基层的性能要求[19][30]。

构成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的因素包括两方面,即由矿质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二灰结合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和内聚力所构成。矿质集料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矿料级配类型、矿料物理特性等。混合料强度与集料级配组成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具有良好级配的混合料既有坚实的矿质骨架网络,又具有密实度相对较高,且空隙含量适中的特点,其路用性能就好,此外混合料中矿料表面的粗糙度、形状均对强度有明显影响。

二灰碎石混合料加水拌合后,通过机械压实,使得集料在混合料中重新紧密排列,使其充分发挥骨架作用。成型初期,可以认为二灰混合料未发生化学反应,其强度主要来自密实骨架的内摩阻力,以及颗粒间水膜与相邻颗粒之间的分子引力所形成的“原始粘聚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料内的固液相之间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并生成一系列具有胶结作用的物质,使得混合料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连接加固,形成“固化粘聚力”,这是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的主要来源。

在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形成过程中,主要依靠结合料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使得集料与结合料紧密连接到一起。二灰混合料三相间发生的基本反应过程有:石灰粉煤灰之间的火山灰反应,石灰自身的解离作用、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等,这些作用的进行都是通过液相介质来完成的。从对二灰稳定碎石强度贡献的大小来说,石灰粉煤灰之间发生的火山灰反应是最主要的作用过程,而石灰的解离作用是所有作用过程的基础。石灰的碳化结晶作用又进一步增加了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

当体系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它们便互相啮合形成网状结构,进而形成凝胶,此时,尽管体系中仍有大盆的水分存在,但它们已被大盆的网状胶粒包围而不能自由运动。上述反应都是通过离子吸附和交换而完成。发表论文。如果生成物胶粒水化膜的粘滞力小于胶粒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就有可能把微粒间夹层水膜排挤出去,当微粒直接接触后,将形成化学键,缓慢地生成硅、铝等含氧酸的复合物结晶,新生晶体会逐渐长大、发展,形成网络结构,并逐渐脱水干涸以稳定的结晶缩合结构成为结晶整体,而成为具有较高强度的水稳性材料。

4.结束

不言而喻,形成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压实。当混合料加水拌和后,应及时碾压,让上述的化学反应在压实了的混合料中进行,如果不压实,化学反应照常进行,但形不成网络结构,充其量,反应后的混合料变为一堆具有一定水稳定性的松散集合体,没有强度,不能形成板体结构。

篇2:浅谈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浅谈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1.强度形成机理

二灰碎石现在是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路面基层材料,它的强度产生主要靠火山灰反应产生,这种反应进程缓慢。一般设计的二灰碎石混合料的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0.8~1.1MPa之间,在2~3个月可达到2~4MPa。

2.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的强度要求,结合技术规范进行二灰碎石配合比的设计,设计过程基本是,通过级配试验确定碎石的合成级配组成,通过二灰的击实和强度试验确定出粉煤灰与石灰的比例;通过二灰碎石的击实和强度试验确定出石灰、粉煤灰、碎石的组成比例。配比的形成过程基本如下。

2.1原材的检查对质量控制很重要,原材的试验项目一般有:

(1)碎石的颗粒分析。

(2)碎石的压碎值。

(3)石灰的有效钙镁含量。

(4)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和化学分析。

2.2碎石一般采用3~4个不同的粒级,对其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筛分,按照矿料的配合组成方法合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合成级配。

2.3采用几个不同的石灰和粉煤灰比例混合料进行二灰的击实试验获取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度试验,最后选用石灰和粉煤灰的比例,

2.4在二灰比例基础上采用几个不同比例的二灰和碎石的比例进行标准击试验和强度试验。

2.5检查试验数据,分析偏异系数,计算强度特征值,确定试验配合比。

3.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工艺简述。

现在二灰碎石多采用集中厂拌合,现场多要求采用机械摊铺的工艺过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1

4.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要求

4.1配合比的设计无疑是二灰碎石混合料质量控制重要的阶段,是制定一个目标标准的过程,这个目标依据规范在对混合料保证质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满足强度好,不易离析,干缩性小和耐冲刷。这个目标已经充分考虑了现有的原材料,在经济上相对是比较合理的。

4.2生产中二灰碎石混合料质量要理想,主要放在从拌合站准备到拌和二灰碎石这个工程中。首先要严格的管理,要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来负责,按照既定的管理程序,按照规章制度管好拌和站,还要建设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工地试验室,通过试验检测提供真实可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生产符合要求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实际工作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二灰碎石的质量,整个生产过程要不断的抽检,不断的监控,在发生严重偏离规范允许值时,要采取措施调整生产。

篇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拌和要求有哪些?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拌和要求有哪些?

(1)拌和站为1座WDB-700型稳定拌和站,带有五个料斗,日产量在4000t/h以上,

(2)碎石、沙等材料技术指标符合规范和招标文件的要求,集料级配良好、

坚硬、不含杂物,

(3)每天开始拌和前,检查料场内各材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一般控制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2%,并根据温度、蒸发量及时调整。

(4)每天分两次检查配比、集料级配,以保证级配在允许范围内,加大含水量、水泥剂量等的检测频率,以保证基层强度、压实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5)拌和时储料仓活门漏斗关闭,每拌满一仓装一次车。

篇4:二灰混合料的桥头跳车处治技术研究

二灰混合料的桥头跳车处治技术研究

本文对桥头跳车的机理进行剖析,解释其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采用二灰混合料对台背进行处治试验,并对其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性、压实特性连行试验分析,给高速公路台背的'回填和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 者:郑杰 唐毅  作者单位:郑杰(中交二公局西安萌兴高等级公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

唐毅(陕西利民公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14 关键词:桥头跳车   二灰混合料   抗压强度  

篇5:1A412033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与应用

1a412033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与应用

(1)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1)防水性;

2)粘滞性(粘性);

3)塑性;

4)温度敏感性;

5)大气稳定性。

以上五种性质是石油沥青的主要性质,是鉴定常用石油沥青品质的依据。此外,为全面评定石油沥青质量和保证安全,还需了解石油沥青的熔解度、闪点等性质。

例题: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  )。

a、塑性

b、强度

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论文c、大气稳定性

d、温度敏感性

e、粘滞性

答案:a、c、d、e

(2)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及石油沥青的选用

1)质量要求,按下列使用功能分别为:

①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②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③建筑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④防水防潮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⑤普通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2)石油沥青的选用

选用石油沥青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类别(房屋、道路或防腐)及当地气候条件、所处工程部位(屋面、地下)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品种和牌号的沥青。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牌号的石油沥青,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年限。

(3)沥青混合料

1)沥青混合料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沥青混合料是指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根据沥青混合料剩余空隙率的不同,把剩余空隙率大于10%的沥青混合料称为沥青碎石混合料,剩余空隙率小于10%的沥青混合料称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施工和易性。

3)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

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用途:主要应用于各种高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篇6: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与应用自测题

36.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与应用自测题

1.石油沥青的主要性质,是鉴定(    )的依据。

a.常用工业沥青品质    b.常用煤油品质

c.常用沥青品质        d.常用石油沥青品质

2.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    )牌号的石油沥青,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年限。

a.较小    b.较大

c.适中    d.不能确定

3.沥青碎石混合料是剩余空隙率(    )10%的沥青混合料。

a.小于    b.大于

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是剩余空隙率(    )10%的沥青混合料。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主要应用于(    )。

a.各种低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b.各种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c.各种中、低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d.各种高等级公路的路面材料

1.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主要包括(    )。

a.防水性        b.粘滞性(粘性)

c.温度敏感性    d.刚性

e.大气稳定性和塑性

2.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按使用功能分别为(    )。

a.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b.建筑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c.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d.防水防潮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e.高等级石油沥青的质量要求

3.合理选用不同品种和牌号的沥青的原则是(    )。

a.根据工程类别        b.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c.根据所处工程部位    d.根据工程重要程度

e.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

4.沥青混合料根据剩余空隙率的不同可分为(    )。

a.沥青砂石混合料    b.沥青碎石混合料

e.沥青砂土混合料

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    )。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强度

e.施工和易性

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b  4.a  5.d

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d  3.abc  4.bd  5.abce

篇7: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实验及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实验及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本身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而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从集料级配、混合料的配合比、含水率等方面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探讨满足实际工程要求的最优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方案,并提出控制其性能的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配合比;強度性能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层,其性能好坏显著影响着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使用性能。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良好、强度和承载能力较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文章结合承秦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针对其基层拟采用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试验分析,找出满足要求的最优配合比方案,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原材料性能检验

1.1水泥

本次研究采用京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水稳基层采用32.5级缓凝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水泥质量检测结果见下表。

1.2集料

本次实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遵化新发采石场碎石,石料分为四档:1#(10~30mm)、2#(10~20mm)、3#(5-10mm)、4#(0~5mm)。根据规范中对级配的要求,基层集料级配设计见表2:

2.水稳混合料击实与强度试验

2.1重型击实试验

重型击实试验试筒容积2177cm3,分3层击实,每层98次,采用混合料烘干后的含水量计算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

按照表2的.级配,取水泥剂量3.5%、4.0%、4.5%、5.5%,每个水泥剂量按加水量3%、4%、5%、6%、7%进行重型击实试验。两次平行试验如下:

两组试验的最大干密度相差均小于0.08,满足规范要求。

2.2 7天无侧限抗压试验

在击实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所确定的含水量拌制混合料静压成型试件。在标准养护室养生7天后测定其抗压强度,结果如下表:

回归的线性关系:y=0.7452x+0.9948,相关系数:RZ=0.9642。实验结果显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根据规范规定,下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实际生产中宜采取4.0MPa为控制目标,故取水泥剂量为4.1%,上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实际生产宜接近4.5MPa,故取水泥剂量为4.5%。

2.3振动击实对比试验

按水泥剂量4.1%和4.5%进行振动击实验证试验,采用相同的级配,分三层装料,每层振动时间为3分钟,频率为30Hz。振动击实的数据图形和结果如下:

振动击实得出的干密度略大于重型击实的结果,而最佳含水量略小于重型击实的结果。

3.结语

通过以上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与强度试验可知:

(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时,1#、2#、3#、4#档石料比例按照表2,取为20:28:21:31。若各档矿料颗粒级配组成与配合比设计的颗粒级配组成偏差较大,应调整原材料比例,确保级配满足要求。

(2)建议水稳下基层混合料水泥用量取4.1%。振动击实最大干密度为2.487g/cm3,水稳上基层混合料水泥用量取4.5%。振动击实最大干密度为2.490~cm3。以此作为生产控制指标,现场压实度应控制为不低于98%,最佳含水量为4.8%。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损失,水稳混合料实际生产时,含水量应增大0.5%~1.0%,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篇8: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概述工学论文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概述工学论文

摘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公路用沥青混合料而言,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新技术可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碾压温度,且路用性能达到(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几种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作了简述并介绍了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法(EWMA)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公路;温拌;沥青

一、引言

当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也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热拌混合料是优点突出,路用性能好,是主流技术。但是也有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老化较严重等明显的缺点。冷拌混合料虽然环保、节能、混合料可存储,但是路用性能与热拌混合料则无法相比。如何保留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克服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存在老化等问题,成为大家努力的方向。在此情况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出现并迅速投入应用。

温拌沥青混合料起源于欧洲,起开始铺筑试验路,20在国际沥青路面大会上首次进行交流。是一类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节能减排沥青混合料。

二、几种典型温拌技术简介

目前主要有沥青一矿物法、泡沫沥青温拌法、有机添加剂法和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法四种。

(一)沥青一矿物法(Aspha-Min)

采用的矿物是一种合成沸石。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将这种粉末状材料(大约0.3%)加入进去,从而使沥青产生连续的发泡反应。泡沫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从而使混合料在较低温度(120℃-130℃)下具有可拌和性。

Aspha―Min是德国Eurovia-Services 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它是一种极细、白色粉末状人造合成沸石(硅酸铝钠),已经被热液结晶。沸石内部容纳的水的质量百分率为21%,在85~182℃被释放。在向混合料中加入胶结料的同时加入Aspha―Min,就会产生极小的喷水现象。水的释放会使胶结料体积变大,导致出现沥青泡沫效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增加集料的覆盖率。Eurovia公司建议所加的Aspha―Min占混合料的质量百分率为0 3%,这样可以将HMA典型的生产温度降低12℃左右。据报告,温度降低12℃可以节省30%的燃料消耗量。Eurovia介绍说所有常用的沥青和聚合物改性沥青,包括再生沥青都可以添加Aspha-Min。可以将Aspha-Min加入到矿物填料中或者单独加料,直接将其加入到间歇式拌和厂的搅拌机中。沸石是网状硅酸盐组合,在其结构中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较大的阳离子,例如钠离子、钾离子、钡离子、钙离子,甚至是相对较大的分子和阳离子群,例如水分子。在沸石中,空间是互相连通的,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尺寸的较长、较宽的通道。这些通道可以使其中的离子和分子更容易地进出沸石结构。沸石最常见的用途是作为水软化剂,沸石的特点是可以在不破坏它们结晶结构的情况下吸水和失水。它们可以将结构中的水通过加热或者其他方法排出结构。因此沸石可以作为新流体的运输系统。

(二)温拌泡沫沥青法(WAM-Foam)

将软质沥青和硬质泡沫沥青在拌和的不同阶段加入到混合料中。第一阶段将软质沥青加入到温度为110℃-120℃的集料中进行拌和以达到良好裹附。第二阶段将极硬的`沥青泡沫化后加入到预拌的混合料中再进行拌和。

WAM-Foam是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挪威Kolo-Veidekke合资的产品。在WAM-Foam中,在拌和阶段使用两种单独的胶结料,软胶结料和以泡沫形式加入的硬胶结料,即两种硬度不同的沥青材料。软胶结料的针入度较大,使其能在100℃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与矿料拌和均匀,能够裹覆住矿料。软胶结料控制最小放置温度,混合料可以在80℃下放置,相对于HMA,降低了50~60℃;硬胶结料是咀泡沫沥青的形式加入的,根据路面的需求,硬沥青在25~C时的针入度应在10~100(0.1mm)之间。根据要配制的调和沥青针入度来确定软胶结料和硬胶结料的混合比率。如果需要的话,结合料中还可以加入抗剥落剂,以减少水损坏。在第一阶段,在100℃左右软胶结料与矿料拌和,初步覆盖矿料,矿料的加热温度为100~120℃。然后以泡沫形式加入硬胶结料在90~120℃进行充分拌和。当硬胶结料加入到混合料中时,通过向加热的硬胶结料注入冷水而产生的快速蒸发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硬泡沫胶结料与软胶结料结合,从而达到所需的沥青产品的最终的组成和特性。至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设备等可以完全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方法与规定。壳牌公司指出,WAM―Foam需要对软、硬胶成分进行仔细选择。拌和第一阶段,集料的最初裹覆对于阻止水接触胶结料和集料交界面从而进入集料是至关重要的,水必须从沥青混合料中排出,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壳牌公司报道说使用WAM-Foam导致的生产温度降低可以节省30%燃料,减少30%的CO2排放量。 (三)有机添加剂法

将低熔点的有机添加剂加入到混合料中,从而降低结合料的粘度。目前成功应用的化学添加剂有两类,合成蜡和低分子量酯类化合物。添加剂大约在100℃―120℃之间熔化,熔化后的添加剂会产生大量的液体,从而使结合料粘度降低。

各类添加剂加入3%~4%的量就会使拌和温度降低10~30℃,目前主要有Sasobit和Asphaltan B两种添加剂。Sasobit是南非Sasol―Wax(Formerly SchUmann Sas01)公司的产品。Sasobit、被认为是一种改性剂或者“沥青流动改进剂”。它是一种细结晶体,可以薄片或者粉末的形式存在。使用Fischer-Tropsch(FT)过程从煤气化中生产的长链脂肪族烃,也被称为FT固体石蜡。Sasol―Wax公司指出Sasobit的熔点大约是99℃,在超过116℃时,可以完全溶解于沥青胶结料中。使胶结料的粘度降低。这可以使生产温度降低12℃。温度低于熔点时,Sasobit在沥青胶结料中形成晶格结构,这是含有Sasobit的沥青的稳定性的基础。在使用温度下,Sasobit改性沥青的抗车辙能力增强。此外,Sasol―Wax公司报道,在同样的滚轮荷载下,其压实性与非改性沥青相比有所增加。Sasol-wax公司建议加入混合料质量的3%的Sasobit,以使粘度降到所需的标准,并且不应超过4%,以免对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不建议将固体Sasobit直接拌和,因为这样不能够使其在沥青中均匀分布。Asphaltan B是德国Romonta-GmbH,Amsdorf公司的产品,可以粒状存放。它是专门为沥青混凝土研制的,是褐煤蜡与高分子烃的混合物。Romonta公司建议加入质量百分率为2%~4%的AsphaltanB。它可以加到沥青拌和机中,或是直接加入到胶结料生产机中,也可以加入到聚合物改性胶结料中。Asphaltan B的熔点大约是99℃。与FT蜡相似,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沥青流动改进剂”,可以降低生产温度。与FT蜡一样,其压实性和抗车辙能力均会增强。

(四)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法(EWMA)

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技术由美国Meadwestvaco公司提出,该方法是将一种特殊的乳化沥青替代热沥青实现温拌,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用于生产这种乳化沥青的乳化剂中含有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能够提高沥青与集料的裹附能力,提高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以及粘聚能力。乳化沥青中的水分在与高温集料拌和过程中就以水蒸气的形态释放出去。拌和完毕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从外观上看其裹附和颜色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没有什么差别。

前三类温拌技术主要是在欧洲有所应用,由于其技术为各方单独拥有,更为详细的技术细节尚处于保密阶段。并且由于这三种方法没有克服成本高、生产复杂等缺点,所以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而第四类技术则是一项开放的技术,近两年已在南非、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铺筑了多条试验路。

三、EWMA温拌技术特点

温拌技术实现的重点难点是:

(1)降低沥青混合料和易性对温度的敏感性;(2)弥补混合料温度下降带来的沥青对石料物理抓着的下降。Evotherm―WMA是美国MeadWestvaco公司开发出的一种基于乳化沥青分散技术的WMA,通过向洳青中添加该公司生产的Evotherm DAT乳化剂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裹覆性能、施工性能、结构强度以及粘附性。

(一)此种表面活性型温拌技术的特点

1、添加剂残留少(0.4-0.7%),配合比设计结果与热拌逼近,对现有热拌体系改变少。

2、采用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起到类似抗剥落剂作用。抗车辙能力较热拌有所提高。

(二)EWMA适用的场合

1、根据EWMA性能,EWMA可以用于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满足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面层技术要求。

2、尤其适用于沥青路面建设和维修养护中的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3、尤其适用于有更高环保要求的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修养护。

4、尤其适用于隧道道面的铺筑。

5、适用于旧料比例较高的再生混合料。

(三)EWMA技术优点

经国内、国外试验研究发现,基于乳化平台的温拌混合料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在不牺牲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前提下,

拌和温度可降低至110℃-130℃、碾压温度可降低至70℃-110℃;

2、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与热拌混合料基本一致:

3、采用热拌全套设备和工艺流程施工,所有工艺操作温度比热拌显著下降(30~60℃)。

4、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石料,不同级配,不同沥青:

5、减少燃料消耗,节省20%~30%;

6、减少排放50%以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施工人员健康的损害;

7、减轻热拌过程中沥青的老化,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8、延长施工季节。

(四)费用比较

EWMA技术减少燃料消耗,但在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须加入MeadWestvaco公司生产的添加剂,综合比较,根据我国北京、青海等省使用情况,每吨EWMA混合料成本较普通HMA贵25―40元。随着温拌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成本的增加幅度会不断减小。

四、EWMA温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9月,在北京铺筑了我国第一条、全球第六条EWMA试验路。9月,在北京铺筑了全球第一条改性SMA温拌试验路,12月成功用于浙江某隧道项目,,还先后在河北和北京铺筑了温拌橡胶沥青试验路。至20底,我国已有十一个省市铺筑了40条试验路及实体工程,详见下表:

五、结语

(一)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低排放和低能耗的环保型材料,适合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市政工程。

(二)温拌沥青混合料减少排放50%以上,尤其适用于隧道道面的铺筑。个人建议可在宁夏六盘山地区公路隧道修筑中尝试。

(三)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延长施工季节,适合用于个别工期较紧的重点建设项目。

当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温拌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排放和低能耗环保型材料,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不断研究与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对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9: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沥青面层和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的再利用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沥青面层和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的再利用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首次采用基层和面层的铣刨料作为底基层施工的主要原材料,既节约了土源,又避免了土地的`占用和环境的污染.就沥青面层和二灰碎石基层铣刨料施工底基层的工艺和工序进行总结,阐述工程实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 者:郭雨佶 孙中华 Guo Yuji Sun Zhonghua  作者单位:郭雨佶,Guo Yuji(江苏省镇江市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指挥部,江苏,镇江,21)

孙中华,Sun Zhonghua(无锡大诚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刊 名:华东公路 英文刊名:EAST CHINA HIGHWAY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铣刨料   底基层   施工工艺和工序   过程质量控制  

篇10:浅论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论文

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合料路面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质量需要压实施工技术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公路路面压实技术简析

公路路面压实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这主要体现在施工重要性、碾压设备选择、确定碾压组合、遵循施工要点等环节。下文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公路路面压实技术进行了分析。

1。1 施工的重要性

公路路面压实技术的应用有着很强的施工重要性。众所周知,沥青混合料碾压施工压实通常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于沥青混合料采取合理的压实处理,工程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密实度。除此之外,公路路面压实技术的还体现在其能够减少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并且合理的增加公路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反过来,如果压实工作进行的进度不足,则往往会导致空隙率增加并且易形成压实型车辙,与此同时,还会加速沥青的老化。

1。2 碾压设备的选择

碾压设备选择是公路路面压实技术关键环节之一。通常来说,较为常用的压路机主要包括了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以及振动压路机等不同类型的压路机。除此之外,在碾压设备选择的过程中钢轮压路机通常会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切压和收光,并且可以将其分为双轴双轮式和双轴三轮式。一般来说,双轴双轮压路机的质量较低而双轴三轮式压路机的质量则相对较高。另外,由于三轴三轮式压路机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并且还具有根据路面的凹凸情况自动调整各滚轮上负荷的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接缝工作和弯道处的预压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消除裂缝。

1。3 确定碾压组合

确定碾压组合对于公路路面压实技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确定碾压组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压路机按行走方式将其分为拖式和自行式两种不同的类型,并且一次为基础来更好地确定碾压组合。

除此之外,在确定碾压组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按照滚轮的材料性质将其分为铁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压实效果。

1。4 遵循施工要点

在公路路面压实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遵循施工要点,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最佳效果。通常来说,沥青混合料的压缩技术应当合理的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法,并且在初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避免使用轮胎压路机,从而能够有效的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除此之外,在遵循施工要点的过程中,工程使用的'压路机的数量应根据生产率决定,并且可以将整个沥青混合料压实程序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从而能确保压实的可靠性。

篇11:浅论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包括了诸多内容,主要包括碾压工作、提高密实度、质量检测、温度控制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2。1 碾压工作

碾压工作是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在碾压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采用重型压路机来进行反复压实,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轮胎压路机时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总质量不宜小于15 t。并且轮胎允许压力不宜小于0。5 MPa。除此之外,在碾压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其振动频率宜为35~50 Hz之间。另外,在碾压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进行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最终能够促进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提高密实度

提高密实度对于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提高密实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两者之间的互相挤合,从而能够更好地获得均一密实度。除此之外,在提高密实度的过程中,大量的工程实践都表明了,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密实度2%~3%,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采用轮胎式压路机可以有效的提升于复压阶段的碾压效率。另外,在提高密实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合理的采用重型压路机,但是应避免在高温下进行,从而有效的避免对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等内容进行合理的检测。除此之外,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在发现一些较大的质量缺陷,如厚度不足、平整度太差、松散、泛油等时及时停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另外,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有效的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将空隙率控制在3%~7%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促进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2。4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的重中之重。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清晰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在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经过非常严格的控制温度和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温度的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改性沥青的粘度适当提高之外,还应当时刻进行温度的检测。另外,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遵循《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在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 ℃。如为SMA混合料,由于需要加入较多数量的冷矿粉,则拌合温度需要更高一些,从而能够促进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3 结 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公路工程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公路工程人员应当对于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施工技术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通过工程实践来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