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kissm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温馨的童年亲情故事:奶奶的歌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温馨的童年亲情故事:奶奶的歌谣,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温馨的童年亲情故事:奶奶的歌谣
一条来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消息,促使我回想起去逝多年的奶奶的歌谣。一石激起千层浪。奶奶当年吟诵歌谣的情景,一幕幕又在脑海中浮现。
消息说去年的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儿时,第一次听二十四节气歌,是奶奶的吟诵。
奶奶,北方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裹足,没读过书。其歌谣来自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化。我在学龄前,奶奶已天命之年。因为爸妈工作忙,只有奶奶陪我。一老一小,朝朝暮暮,形影不离。
奶奶拖着长韵,半是说,半是唱:“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当时我不懂,奶奶解释:“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
冬天来了。奶奶喜欢坐在热炕上,让我挨着她。一阵寒风从门缝吹进来,我打个哆嗦:“哎呀!好冷!”奶奶就说:“冬至,该冷了。不到冬至不冷,不到夏至不热。”“冬至就交九了。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棍打不走••••••”最愿意听奶奶讲冬至吃什么。“冬至到,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天长长到夏至,天短短到冬至”。
严冬,暴雪。那天傍晚,大人们还没回家,奶奶就让我把铁锹从外边拿到屋子里来,说:“看样子今晚要大雪封门了。明天早上,大雪会把门窗都给堵住,没有铁锹,开不开门呵。”我听了有点害怕。奶奶却笑眯眯地告诉我:“不害怕。今年大雪封门,明年粮食封门。这叫瑞雪兆丰年呢!”当然奶奶用的是农历了,她称之为“皇历”。
冬去春来。奶奶知道我最感兴趣的是立春吃什么,不用问就说:“立春吃春饼,就是‘咬春’呵。”“立春阳气转,雨水延河边。”又说:“小宝宝,别欢喜,打春(立春)还有四十天冷天气。”立春,有时风大,刮得尘土飞扬。奶奶就说:“春风不刮,杨柳不发(芽)。”奶奶领着我,寻找房前屋后空闲的地块,见缝插针,播种玉米、豆角,载瓜苗。一边种,一边说:“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奶奶常说的夏天的歌谣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连雨天,不能出去玩,我很不高兴。奶奶却高兴地对我说:“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连雨天,吃饱饭’。连雨天,好长庄稼啊!”
夏秋之间,晚风送来一丝凉意。奶奶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四季轮转,奶奶的歌谣也随之变化,像是一首首美丽动听的歌曲。现在,《二十节气歌》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它的韵律、意境、节奏都很美,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赏的是二十四节气,品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呵!
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奶奶一生没去过医院,没打过针,但健康长寿,享年83岁。这与她的健身养生歌谣有很大关系。
奶奶晚年每天晚上不吃饭,一日两餐。有时我劝奶奶吃点,她就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只看着我吃,自己不动筷子。白天吃饭,只我们俩儿。吃完饭,奶奶尽管小脚,走路很慢,但还是拉着我,在街上走走。边走边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上药铺”。
奶奶牙齿不好,冬天,爸爸从地窖里取出新鲜的大萝卜,脆绿甘甜,奶奶就用金属小勺子刮成萝卜汁,吃得很有滋味,边吃边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
初春,天气暖和以后,我喜欢早早地就要脱棉被,奶奶却不让,告诉我,这样最容易伤风感冒,穿衣服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奶奶会哄孩子催眠的歌谣呢!
奶奶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还总是想找爸爸妈妈。爸爸只有在周末才能回来。每天晚上就指望能看到妈妈。
有一天,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街上玩。傍晚,人家的妈妈先后一个一个都把小朋友领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孤零零的呆着。站在村头望,希望能看到妈妈回来。那是“大跃进”年代,妈妈经常加班跃进,回家很晚。见不到妈妈的影子,心里酸溜溜的。奶奶带我回家,让我先吃饭。可是,心里想妈,一点儿都不想吃饭。奶奶劝我:“等你吃完饭,妈妈就回来了。”不劝还好,这一劝,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奶奶一下子就把我搂到怀里。在奶奶的怀里,不知道哭了多久,后来变成抽泣,奶奶摇着,拍着,拖着长长的韵,催眠曲似的唱着:“摇车摇呵摇,小宝宝,睡觉了,嗯——”在奶奶的歌谣声里,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作者|王工一
公众号|咱们村
篇2:温馨的感恩奶奶亲情故事:奶奶的皱纹

我的奶奶今年62岁了,皱纹爬满了她的额头,那是时光老人的杰作。
奶奶曾在水泥厂、缝纫厂工作过,空余时间还要去田里耕作,那时的奶奶额头上还没有岁月的痕迹。时光飞逝,一转眼到了1月25日,我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了喜悦,也给奶奶增加了负担。我们家住五楼,小时候的我每天都吵着要出去玩,而且还非要奶奶抱,似乎全天下的交通工具都比不上奶奶温暖的臂膀。一天下来,奶奶上上下下要跑好几趟楼梯,这可把奶奶折腾坏了,现在想起来,奶奶的皱纹不是调皮的我画上的么?
几年过去了,我要上中班了,妹妹也出生了,奶奶就更操劳了。爸爸、妈妈、爷爷白天都在厂里上班,依旧只有奶奶在家陪伴我们。妹妹在奶奶的照顾下,小脸都变得圆嘟嘟的很是可爱,只是她一会儿安静,一会哭闹,真是比我还不好带呢!可是奶奶依然毫无怨言地照顾着我俩。慢慢地我长高了,妹妹也长胖了,奶奶头发却白了很多,皱纹也增多了。
现在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想自己和同学结伴回家。奶奶不放心每次都要来接我,我就有点不高兴了,觉得像是被监视着,又觉得奶奶太唠叨,一路说个不停,一会问“你累不累啊?”,一会又说“你书包太重了,当天不学的书就放家里,”,我一个都没有回答,就跑到同学旁边聊天说笑去了,把奶奶晾在后面了。回到家,当我看到奶奶的皱纹时,突然一阵愧疚涌上心头,想到奶奶每天很早起来准备早饭,给我准备好要穿的衣服,我却用这样的行为回报她,太不应该了!奶奶的皱纹不正是冷漠的我画上的么?
我的奶奶今年62岁了,皱纹爬满了她的额头 ,那深一道,浅一道的是无怨的付出,是对我们浓浓的真情。
作者|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四(1)班 李嘉仪
公众号|玉峰文苑
篇3:奶奶童年的故事作文
奶奶童年的故事作文
太姥姥是奶奶的妈妈,快要80岁了。一天,太姥姥向我讲起了奶奶童年的故事:“你的奶奶生于1949年冬天,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生活还很贫困。家里孩子多,你的奶奶是老大。她总是穿着大人穿过的衣服,四岁时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我天天上地劳作,回家时已非常疲惫。很懂事的她,慢慢地学会了做饭,在她五岁半时就可以做出香喷喷的'饭菜了,每当别人提起她,都夸她懂事。有一次过节,我把积攒的几个鸡蛋煮给她们姐弟三人吃(当时只有兄妹三人),你奶奶却舍不得吃,偷着分给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说到这里,太奶奶流下了眼泪。
叹了口气的太姥姥接着说道:“转眼间,你奶奶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她只能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校。有一次,我找不到你奶奶,急得要命,原来你奶奶在学堂外面偷偷地听老师讲课。”
听了太姥姥的讲述,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奶奶那么小,就懂得替家人分担忧愁;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奶奶依然没有放弃对学习的追求。和奶奶的童年相比,我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好地孝敬奶奶。
篇4:冰心奶奶的童年故事
冰心奶奶的童年故事
1991年12月11日,冰心奶奶亲笔为北大附小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10多年后的2月24日,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迎来了冰心奶奶的女儿吴清教授。全校同学和吴奶奶一起重温冰心奶奶的题词,听吴奶奶讲冰心奶奶的故事。
冰心奶奶很坚强。冰心奶奶在80岁那年,因为脑血栓,右半身不能活动了,连笔也拿不了,接着她的腿又骨折了。但是,冰心奶奶没有放弃,像小学生一样重新练习拿笔,重新练习写字,终于又可以写东西了。
冰心奶奶很勤奋。冰心奶奶有句座右铭: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冰心奶奶一辈子几乎没有停止过读书和写作,从19岁一直读写到94岁,就在去世前,她还没有忘记和家人—起背儿歌。
听吴奶奶说,冰心奶奶教给她许多做人的道理。冰心奶奶总是提醒她要学会跟别人分享,学会多关心别人的需求,不能只关心自己。
在最后的.提问阶段,聪明的同学们像小记者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向吴奶奶提问。
“吴奶奶,您小时候,太奶奶更看重您的成绩还是别的品质呢?”
“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那么好,可是妈妈更喜欢我是一个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吴奶奶,您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怎么样?”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那时正赶上抗战,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生活很清苦,但是他们教我不跟别人比吃比穿,学会俭朴,有了钱宁可捐出去,也不乱花。”
篇5:温情的有关奶奶童年回忆的故事
一天,我正翻着家里的相册,突然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中的小女孩梳着两个牛角小辫,在一棵大树下荡着秋千,那灿烂的笑容是多么可爱!我兴冲冲地跑到奶奶房间,问到:“奶奶,这照片中的小女孩是谁呀?”
奶奶接过照片仔细瞧了瞧,笑着说:“这就是我呀!”“真的吗?这是在哪里呀?你快给我讲讲。”我仰起小脸期待着奶奶给我讲述照片的故事。
“这是在我老家门前的一棵香樟树下拍的!”奶奶看着照片,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那棵香樟树是我阿公以前种下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它已经长得非常茂盛,枝干很粗壮。那时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能买很多玩具玩耍,我小时候的玩具就是这棵香樟树。”
“树也能成为玩具?”我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啦!你看,”奶奶指着照片说,“我阿爸在结实的树干上系了两根麻绳,下面挂上一块木板,用钉子固定住,就成了一个秋千。我和小伙伴经常在秋千上玩耍。有时候我们还爬上树干向远处眺望,或者躲在树叶中玩捉迷藏。当年奶奶我可是爬树高手呢!”奶奶说着笑出了声。
我听着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在阳光的沐浴下绿得发亮。它犹如巨人撑起的一把大雨伞,伫立在院子的中间,为家里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我也对这棵樟树心生喜爱,“奶奶,这棵树还在吗?有机会带我去看看。”我拉着奶奶的手激动地说。
暑假里,我终于到了奶奶的老家——锦溪镇,来到了奶奶以前的小院。进入小院我就四处寻找那棵香樟树,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这时,奶奶突然在一个树桩前停了下来,俯下身来闻了一闻,然后用手抚摸着那一圈一圈的年轮,不一会儿,眼睛就有些湿润了。她拉着我说:“这就是当年的那棵樟树,以前它是那么粗壮,有我很多的童年回忆呀!”说到这,奶奶停住了,看着树桩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我们在这个树桩前拍了一张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
后来奶奶才知道,香樟树被亲戚做成了家具,只留下了那个孤独的树桩。回到家,奶奶又跟我讲起了她和樟树的故事,她抚摸着我的头说:“这树桩就是奶奶童年的见证啊。”“奶奶,接下来我每天都跟你聊天,听你讲故事,让你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我拉着奶奶的手说。
香樟树就像一本书,记载着奶奶幼时最宝贵的回忆。我要珍惜和奶奶相处的每一天,用温情陪伴奶奶,让奶奶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快乐充盈奶奶的记忆。
作者|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五(3)班 陈力维
公众号|玉峰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