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眯着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怀乡,怀乡王冕,怀乡的意思,怀乡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怀乡,怀乡王冕,怀乡的意思,怀乡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怀乡,怀乡王冕,怀乡的意思,怀乡赏析
怀乡,怀乡王冕,怀乡的意思,怀乡赏析 -诗词大全
怀乡坟墓今何在?门闾故已非。
清秋愁燕去,残日望云飞。
岂是桃源客?虚无与世违。
篇2:怀乡组诗
怀乡组诗
◎疯子
在城市,在街头
你把那池脏水
称为酒没有装进瓶子的酒
天然的,纯净的
恍如小时候
掉进镜子里的那双眼睛
风吹来,沿街的.人群
捏着鼻子走
你认为所有穿漂亮衣服的人
都是女人
她们欠你一份爱情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不提也罢
炎炎烈日下飞来的一群苍蝇
你数着
哪一只,是从乡下飞来的
◎游子
街角雨水哗哗
那两盏灯早就熄灭了
你不再相信
天是蓝的云是白的
山是青的水是秀的
据说这条路走到尽头
就能走回故乡
几年前的深夜
你把钟表丢在城市
才知道
故乡的夜跟月亮有关
◎和谐
城市的喧嚣乡村的狗叫
听到隔壁邻居家
哗哗的洗牌声
那一年夏天
荷花开遍了整个河岸
一只水鸟从远处
飞来又飞去
记得故乡的声音
在耳朵里
多么和谐
◎乡愁
夜深人静
乡愁在心里滚烫
我要回到家乡
昨天从超市买了双鞋
老北京布鞋
穿上去很舒坦
在台灯下
把一张地图摊开
这个圆点到那个圆点
其实,还没有一只鞋长
篇3:中秋怀乡作文

天上的月亮,如一面镜子,将我们的思乡情照得清清楚楚。耳畔又传来阵阵清脆的欢笑声。
月光洒在山坡上,嫩绿的小草闪烁光斑,似镀上了一层金黄的边。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旁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孩,手拉着手,围着圈唱着跳着,树枝像一把火,向外燃烧着无限的激情。
“哇,今天的月亮好圆哇!”透过薄雾看到了一个女孩儿,隐隐约约,稚嫩的声音将整个山坡包围。“快走,去追月亮吧!”散开的伙伴,朝着一个方向,头仰望月亮冲啊!尖叫声,欢呼声,呐喊声响彻整个夜空。
迎着月,风从耳边快速划过,带着一丝凉意,接着又涌出一种温暖。大家一个追一个,一个赶着一个。摔倒了,不怕,爬起来接着追。跑累了不怕,休息一会儿接着跑。总之,月亮总会等你的嘛,为啥还要怕呢?
大伙儿们仿佛都穿了一身荧光衣,光闪闪地将黑夜照亮。“我们一起来捉月光,然后一起带回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幸福的笑容,手拉着手一同奔跑在山坡上,一起去捕捉月亮的光芒。
萤火虫为我们照亮道路,星星为我们指引方向,一阵阵的笑声又回荡在山坡上,别提有多快乐。这时的我们已忘了追赶月亮,这时的我们已经忘了捕捉月光,只记得大家都在,大家都快乐。
月光融进了我们的笑声里,它仿佛不愿离开我们,月亮更圆了,月光更皎洁了,我们的游戏也更加有趣了。
正在沉思着,一阵微风从耳边划过,回过神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虽然故乡的伙伴们不在我身边,但是我们却是看到同一轮明净的月亮,就让月光将我的思念,我的希望,我的祝福一齐寄托给我们的伙伴们吧!
篇4:诗歌:月夜怀乡
诗歌:月夜怀乡
阴历4月上弦之夜,内心烦甚,辗转无眠。遂披衣起床,立于庭前,时听四周岑寂,望疏星几颗,残月如钩,斜挂天际。时闻夜空孤雁哀鸣,穿月而过,思乡之情匝地而来。当此时也,有风西来,披衣挡之,始以痛快,继之痛苦,终归无奈。思绪云飞,泫然泪下,遂作诗以记之。
残月一雁鸣,西风入夜凉。
把酒对落花,泣下几回肠。
故园千里外,思之徒恓惶。
老父倚门望,孤孤白发苍。
慈母归无常,何觅返魂香?
游子悲永夜,辗转恨夜长。
多少旧时事,纷梦入黄粱。
一入红尘里,故乡成他乡。
梁燕恋旧巢,游子思故乡。
故乡物事非,黑发染清霜。
浮生多少恨,高歌唱离殇。
到老莫还乡,还乡空断肠。
篇5:中秋怀乡作文800字
天似泼了墨一般黑,一轮圆月更显皎洁。见此景,耳畔又响起那曲歌谣。
“月儿圆,月儿清,船上的娃娃笑开心……”每逢中秋,村子里的孩子都会唱这支歌谣。个个悄咪咪地溜进屋里,偷上几张母亲刚做的红橙橙、热腾腾的“中秋饼”,耷拉着鞋,一个接一个地穿进芦苇荡,没了个影儿。中秋的芦苇荡,好看啊,一丛丛蓬茸茸的芦苇,随着秋夜的凉风摇啊、摇啊,偶尔摇下了几絮奶白色的棉丝,在空灵的月光下飘荡——跟下雪一样,也怪不得孩子们会选这个地方了。
如水的月光倾泻在了水面上,孩子们聚在一起,拨开了层层掩映的芦苇,踏着银铃般的欢笑,搭上了岸边摇摇荡荡的木船。农村的孩子习水,划船也不在话下,船桨映衬着粼粼波光,大家说星星掉在了船桨上。小木船在芦苇荡中随着层叠的水波飘呀飘,也不知飘到了何处,孩子们也不惊慌,反正总能回去的。他们才不关心这个呢,每到这时,大家就掏出怀中还热乎的“中秋饼”,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还互相比比谁的妈妈做得更好吃哩!吃完了!就躺在船上,哼着中秋小调,看看空中的月亮。今晚的月亮大啊,又圆又白净,亮堂堂的,好像把天都照亮了。芦苇荡中,时不时传来几声悠扬的蝈蝈叫,孩子们就争着抢着把它捧在手里,谁也不说话,就静静看着明镜大的月亮,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船飘到了芦苇荡的中心,星星两两的萤火虫又托着绿莹莹的小灯笼跑来了,孩子们立即丢下了蝈蝈,反倒看起了萤火虫。月光澄澈,萤火飘渺,在幽远深寂的芦苇荡中,留下的是光芒闪烁。胆子大的孩子使劲够出头去,想看得更仔细些,或许不慎落水,引得船上嬉笑连连。水中的孩子也不示弱,直接在水中打起了水仗,而后,趁着大家躲避期间,拖着湿漉漉的身体,“扑腾”爬上了船,引来船上笑声阵阵。正开心呢,远处的大槐树传来短笛稀疏的声音,那是大人呼唤孩子们回家呢!孩子们一听,便也乘着月光,唱着“月儿圆,月儿清……”此等小调,欢欣鼓舞地划着船朝槐树驶去了。
“……船上的娃娃笑开心……”熟悉的歌谣再度把我拉回了现实。是啊,那也成为过去了。曾经的芦苇荡填平盖了工厂,蝈蝈歌声再也不复,萤火虫的灯笼也消失在了工厂浓烟处,儿时玩伴更是早已各奔东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时节,怀念那藏着木船的芦苇荡,那蝈蝈悠扬的歌声,那萤火虫的小灯笼,还有那银铃般的歌谣声……此刻,只得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6:怀乡思亲的诗句
1、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2、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4、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5、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6、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7、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8、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9、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0、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2、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13、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4、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15、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7、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1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9、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0、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2、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张九龄《西江夜行》
23、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24、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2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6、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27、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篇7:怀乡思亲的诗句
1、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2、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3、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4、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5、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6、回首乡关归路难。——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8、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9、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10、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12、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清江《送婆罗门》
13、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4、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5、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1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7、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18、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齐己《送人游塞》
19、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0、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2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2、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3、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4、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周邦彦《六丑·落花》
2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6、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27、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2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29、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30、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4、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5、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36、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秋怀》
37、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38、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39、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40、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1、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2、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周邦彦《六丑·落花》
43、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44、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45、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6、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苏轼《送贾讷倅眉》
47、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48、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49、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5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1、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52、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53、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54、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55、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56、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元结《贼退示官吏》
57、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8、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59、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0、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61、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6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3、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6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5、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66、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67、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张九龄《西江夜行》
68、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69、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70、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7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7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7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75、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76、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李商隐《潭州》
77、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78、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9、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80、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81、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8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8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84、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85、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86、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篇8:梁实秋的怀乡散文
梁实秋的怀乡散文
梁实秋的怀乡散文词浅意深,言近旨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历史价值。
梁实秋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余年,作品硕果累累。在其创作中,以怀乡散文的气质最为独特。怀乡散文的一路追随他生活的足迹,随时间的逝去日臻圆熟。怀乡情韵的表达自然流露在作品字里行间,北平的市井风情,见闻琐事,节日氛围,童年记忆,戏园的热闹,都在梁实秋的怀乡散文中意态宛然的呈现出来。
一、梁实秋怀乡散文渊源及其形成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1915年就读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1926年由于战乱回国。在国内依然为躲避战乱四处奔走,中年远赴台湾,老年漂泊美国,一生颠沛流离。对于梁实秋来说,不论何时,他内心魂牵梦萦的始终是充满古朴意蕴的北平。“一棵大树,从土里挖出来,移植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都不容易活,何况人?”移居异国的梁实秋脱离了他熟悉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思乡之情充溢着他的胸怀。
1948年后台湾成为孤岛,怀乡成为台湾文人的普遍心理情结,经过浸润积淀最终形成台湾乡愁文化并成为梁实秋怀乡散文的土壤。两岸文人怀乡念旧,追忆故土的意识一脉相承,梁实秋散文中的怀乡情结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产物。
二、梁实秋怀乡散文的文化意蕴
(一)安土重迁
梁实秋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安土重迁是他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的动人之处。在大陆的乡情充满希望,客居台湾的乡情充溢苍凉,在美国的乡情近乎绝望。他对故乡的怀恋缠绕在他的生活中,台北的高楼喧嚣常使他的思绪时常飘回北京城“不知为什么,我时常忆起北平街道的景象”。梁实秋以骆驼自比,是对他入台后悲凉生活的自喻。这全部是因为离开了北方故土。
(二)莼鲈之思
怀乡,有一大部分是由家乡食物的想念而构成的。谈吃为表,吃中传递思乡怀旧之情为本。简洁精到的叙述中穿插诗词典故,风俗趣闻,“吃”中饱含的浓郁的乡愁越发清晰。
(三)每逢佳节倍思亲
梁实秋作为传统的国人,毫不例外喜欢几合家团聚,佳节离别的痛苦,羁旅苍凉益发的铭心刻骨,“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梁实秋在《北平年景》中这样写道:“过年需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他日渐老去团聚日益渺茫,只身一人的他只能,将这份难以释怀的乡愁深藏在心中。
(四)缺月重圆会有时
怀乡情结在作者笔下的意义不仅仅是故乡风物,人文景观的怀想,更表现作者对民族统一的渴望,是一种超越了地域与时代政治关系的关系的民族文化意蕴。他曾这样表明过自己的态度 “国家是需要统一的,对外是需要团结的,但是思想不需要统一”。梁实秋渐渐老去,晚年年复一年的孤独使他清晰的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故土旧物是他获得心灵安慰的源泉,这种单纯可爱的怀乡情结伴随着梁实秋过完了一生。
三、怀乡散文的审美特色
(一)简洁典雅,素朴自然
梁实秋在创作中却始终心态平和,用词精炼准确,表达感情细腻节制,既清楚明白,有文理清晰余味悠长。散文中常常引用诗词俗语,却从不使人感到坠余,只觉得更增添了一份飘逸,自然灵动。淡淡的语气,直白简单的`文字,却不露雕饰痕迹的将怀乡的深情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含蓄唯美,幽默醇厚
在梁实秋怀乡散文表象静谧安适之下,是乡愁敦厚绵长的意蕴,他怀乡散文的雅致,来源于学养与性情的浸润,可以说是雅人有深致,雅致―贯穿于他的创作,成为一个总主题。而语言的含蓄唯美则是雅致情怀的重要表现,梁实秋的幽是把节制的讽刺和绅士的自嘲结合,就事论事,玩味般的幽默中缠绕的家国之思却日渐醇厚,耐人寻味。
(三)人性角度出发,关注劳苦大众,民族命运
抛开政治因素,梁实秋始终是深爱着自己的民族故土的。秉持新人文主义观点的梁实秋其实是相当爱国的,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热心于抗日救亡宣传所以读梁实秋的散文,我们都常常被他那深沉的爱国思想所感染。对古老中国的忧心,劳苦大众的牵挂,为他散文的怀乡情结增添了一份厚重。怀乡散文在大陆引起别样的反响,与他一贯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密不可分。
(四)雅而能俗,以雅化俗
梁实秋的怀乡散文用最常见直白的文字,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场景构建自己的乡愁世界,优雅的表现着世俗生活。在生活中他不仅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且能将主体精神抽离出生活并将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生活,并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使琐碎的生活与恬淡的精神追求完美结合,呈现出和谐的韵味。“显示出了以雅为本,雅而能俗,以雅化俗的艺术特点,并形成了一种雅致闲适的重要的散文创作范式”。
梁实秋怀乡散文幽默与雅致并举,文采与趣味并重,词浅意深,言近旨远。简洁朴素的叙述中,人文关怀精神指引下,民族情感的关照下,表现出对中国现代文化独特的理性关照,保持了独立超然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出独特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