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狗不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返券销售方式的两种不同收入核算方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返券销售方式的两种不同收入核算方式,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返券销售方式的两种不同收入核算方式

篇1:返券销售方式的两种不同收入核算方式

购物返券 销售方式的企业有两种不同的收入核算方式,一种是将现金 销售额及购物券 销售额一并计入 销售收入,并据此计提销项税金,另一种是将礼券 销售收入计入“ 销售折扣”,计提销项税金时从 销售中扣除这部分收入额。

下面以某商场举办“满100送25”,活动,即购物满1000元赠送价值250元购物券,而且顾客将所有的购物券都用于换取等值商品为例。假设这个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商品毛利率为50%,100元商品成本为50元。

让我们看看两种核算方式在增值税方面的不同:1. 销售1000元商品应缴纳增值税=1000/(1+17%)×17%-500/(1+17%)×17%=72.65(元)

250元购物券为视同 销售,应缴纳增值税=250/(1+17%)×17%-125/(1+17%)×17%=18.16(元);合计纳增值税=72.65+18.16=90.8(元)

2.250元购物券被视作 销售折扣,实际 销售商品价格为750元,应缴纳增值税为750/(1+17%)×17%-500/(1+17%)×17%=36.32(元)

显然,按照第一种方法计算增值税,第二种方法可消减税款54.48元,

篇2:英国人的两种不同的休闲方式

british people are always famous for their conservative nature. nevertheless,they also have some interesting ways to enjoy themselves.

英国人素来以保守闻名。不过,尽管这样,他们仍旧会以有趣的方式享受生活。

club life started with coffee drinking which began around 1650.limited to fifty,list of membership of this club includes prominent members of the commons and the lords and other distinguished people.however, one of the famous clubs is a non-political club and was given the name the other club because its aims always to hear the other man's point of view.

俱乐部的生活开始于1650年-咖啡成为饮品的时候。由于俱乐部的成员要求控制为50人,所以成员都是上、下议员中的头头脑脑和一些达观显贵。不过,仍旧有一个最著名的非政治性的俱乐部叫“别人俱乐部”,因为她的宗旨是“倾听别人的呼声”。

in contrast with club,there is the popular pancake day.it is on the first day of lent, and usually occurs between february 2 and march 8. it is believed to remind that butter and eggs were forbidden during lent and housewives were anxious to use up all they had left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frugal period.

和俱乐部相比较,明显不同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烤饼节。烤饼节在大斋节的第一天,通常在二月二和三月八日间。人们认为此节日是用来纪念斋戒日里禁止食用黄油和鸡蛋类的。过去,在斋戒日前,家庭主妇总是匆匆忙忙地把所有的黄油和鸡蛋都吃完。

篇3:两种思维方式

世界有两种思维方式:西方式和中国式

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节目,一个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学校时,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生怕说错了令老师同学耻笑。而别国同学踊跃举手发言,无论提问答案多么幼稚总得到教授肯定或表扬,甚至被赞是天才。中国人和欧美人区别,西方人思维想法更开放,openminded, 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去接受,中国人则大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忧虑重重,不愿去尝试新事物,而且第一态度是否定。大致形态就是这样。

西方教育在小学阶段就鼓励孩子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发表独立见解的论文,这种思考并文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思维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国人的脑子,是想把自己变成百度那样的资料库,恨不得全部装进脑子,学识渊博却没有独立思考。西方人认为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而中国人则常认为标准答案就只有一个。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方对世界认识的角度不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中医与西医的两种思维方式

这个比较有争议,是容易打起来的一个话题,但是我还是要说。首先,中医粉看过来:黑白先生认为中医博大精深,确实能治病。不说全宇宙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

好了,有了这个前提,我就放心往下写了。中医源于中国文化,西医也源于西方文化,西医其中包括科学、哲学,其思维方式是线形化的,而科学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论、还原论。对抗、干预、消灭是西医最主要的治疗特征,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把问题系统化、抽象化、简单化。人才也是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就是因为阶梯式的积累集体智慧螺旋上升的一种动态思维。

中医源于中国文化,中国的思维方式,就是阴阳什么的,不去把事情背后那个道理想明白,不要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只注重结果灵验不灵验。中医和专制一个讲“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一个讲“清官加明君,天下大同矣”,医学和政治看似不搭界,但有些思维方式还是如出一辙。从中医这扇小窗可以瞥见更深层的问题。中国式思维是结果论---功利主义思维,更像专制。未来永远处在迷茫的状态。半路上随便杀出来一个程咬金就改变了文明的进程,文明缺乏持续性。西方是过程论思维,更像民主制度,注重事物的过程,对过程的清晰有稳定的验证,未来掌握每一个个体的手中,没有谁能够随便打乱节奏。是一个渐进的稳定的文明前进的过程。

二、关于国画与西画的两种思维方式

向西方人问路,他会告诉你在哪条街几号,一码的数字。向中国人问路,他会告诉你在什么建筑的附近。建筑什么颜色等等,中西绘画的区别也大致如此,西方思维很机械,比如西方油画,初学者是在不了解透视立体等原理时是不可能画得像实物的,想成为大师需要累积的训练。而中国画呢?中国画是散点构图,随心所欲。讲求留白需要人们想象,看不出大师跟初学者的区别,特别容易装、忽悠别人。

更深一步说,国画几千年来强调意象,不强调形似,讲究意在笔先, 从整体到局部,感性,觉悟,渐进,只见森林,不见木,没有系统逻辑,需体悟,想象力。中国的山水画,指点江山激扬笔墨,徐徐飘飘,很淫意。画家总有点皇帝自干五的感觉。

中国画通过描绘万物和景致,传达内在的记忆,印象和感受,源自国人的农耕思想。表达的是肉体的喜怒哀乐,小农生活的意境 ,似梦非梦,如唢呐横笛是一种小情调。西洋画的“海洋血统”,是个体对宗教信仰的探索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管弦乐,钢琴、大提琴有一种宇宙的宽广。

西洋画的思维是解析的过程,透视、结构、光影、理性、逻辑。尤其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则在极力表达被画物(尤其人物) 的内心感受。画家是对精神的追逐、个体意志的张扬。把个体放在中心,所以说,西方艺术的焦点放在作为个体的男人和女人身上,是思想的碰撞。经常性的表现个人内心的紧张。在中国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在外部系统中的位置,就像说书的描绘名山大川,讲一个故事,个人是缺乏的。没有个体的概念。

三、关于信仰与血缘的两种思维方式

西方人以信仰为纽带,组成的结构更注重个体的独立。中国人是以血缘为纽带,家庭价值在中国相当于西方宗教信仰的价值,家庭的繁衍实际上承载了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宗教功能。所以在中国社会看来,单身并且无后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而且是一个离经叛道者,所以中国人没有个体。

在西方,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大家会以此为契机,为个体和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想问题的时候,是个体性的,大家会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所以整体争取到的权利越来越多。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群体性的,通过别人的反应或态度,从中看出自己的位置,我没有的,也希望别人没有,结果可想而知,权利越来越少,却不反思原因。

所以,有着信仰的西方人崇尚自我,并且遵守着社会规则。而国人是以血缘为纽带,既无信仰,也无公德。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共赢的思想就没有理性的自律,没有理性的自律就不会有公平的竞争,没有公平的竞争就不会有健康的自我。

篇4:浅析Windows XP系统的两种不同登录方式

笔者的系统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进入系统后,当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时只能打开任务管理器,而有些朋友的Windows XP在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时弹开的却是“windows安全”的对话框,在里面有“锁定计算机”、“注销”、“任务管理器”等选项,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Windows XP下选择的登录选项不同造成的现象。打开“控制面板→用户账户→更改用户登录或注销的方式”,在“选择登录或注销选项”下有“使用欢迎屏幕”的备选框。打开左侧的“登录选项”,如图1。

图1

如果选择使用“欢迎屏幕”登录,即上图中第一种方式登录,登录后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将直接打开任务管理器。而使用上图中第二种方式登录,即不选择使用“欢迎屏幕”登录,登录后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将直接打开“windows安全”对话框。

篇5:路由器配置中两种不同的出口方式

对于路由器而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不同的出口方式,尤其是在一些高端路由组成的网络环境中,更是需要设置好方面,这样才能保障一个网络的稳定运行,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以使用下一跳地址,也可以使用出站接口,

使用下一跳IP地址和使用出站接口会影响路由器的处理方式。

一、使用出站接口时,那么路由将被作为直连网络输入路由表在串口上使用出站接口和使用下一跳IP没有什么区别,仅仅少了一次寻找出站接口的递归查询,若在以太口上使用出站接口,则可能导致广播网络上出现过多的流量,而且还有可能耗尽路由器的内存。

二、使用下一跳IP地址,在串口和以太口上使用下一跳IP地址时,路由器的处理方式相同,通过查询相应的路由条目找到下一跳地址,然后根据下一跳 IP地址递归查询到出站接口,若是在串口上,无需查询下一跳IP的相应的二层地址,因为在串口上就一个邻居,直接发送即可,单播以及组播二层地址为 0x0f,广播二层地址为0x8f,若是在以太口上,则发送ARP查询,来获得下一跳IP的MAC地址,然后发送数据包。

三、假设路由A上有一个网段1:192.168.1.0/24,路由B上有一个网段2:192.168.2.0/24,

路由A上的路由: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e0/0若网段1上的主机想要访问网段2上的主机192.168.2.1,因为路由A认为自己和192.168.2.0网段直连,所以路由器会发ARP报 文去查询192.168.2.1的ARP地址,路由B收到ARP查后,查询自己的路由表发现自己可以到达该网段,于是路由B会发送一个包含自己E0/0的 MAC地址的ARP给路由A,于是路由A就得到了192.168.2.1的MAC地址。

四、实际上是路由B欺骗了路由A,这就是proxy-arp,默认开启,并缓存该条目,若网段1上的主机要访问192.168.2.2,则会重复以 上步骤并缓存该主机的MAC地址,而192.168.2.1和192.168.2.2的MAC地址都是路由B的 E0/0的MAC地址,若网段2上有大量的主机,则路由A上可能会存在大量的ARP缓存条目,会耗尽路由器的内存。

而使用下一跳时,只会存在一条和下一跳IP对应的ARP缓存,另外在IPv6中,静态路由的出站接口不能是以太口,因为IPv6不存在proxy-arp,取而代之的是NDP。

篇6:销售提问方式

在销售过程中,最具价值的一项技能就是如何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针对顾客的疑虑进行解说我们的产品,事实上这项技术已经被很多的销售员所使用并验证成功,这就是如何提问题。只有在我们能够了解顾客时,我们才能进行销售。因此,有效的提问将对我们能否成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开放型的问题

什么是开放型的问题,举个例子:

”陈卓你好吗?“

”很好!“

我问他的是”身体好?工作好?亲戚好?女朋友好?收入好?还是感情好?“他不知道我到底问他哪一个好。他说”很好“,我当然也不知道他哪里很好。”工作好?感情好?还是生活好?“这种问题就是开放式的问题,就是问的很广泛。”最近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得到的也是泛泛的信息,一般在还不太了解顾客情况下我们使用这种提问方式,在得到顾客的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对有针对性的问题。

二、特定型的问题

”你最近在做些什么?“

”做培训课程!“

我问了他一个特定的问题,就是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他在做培训课程。我问他在做什么方面的课程。他说是关于性格方面的。我问:”是杨滨老师的吗?“他说:”是“。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昨天你与谁谈的这个问题?“你在电话中可以问:”昨天你跟谁谈到了这个问题?“特定型的问题就是必须有特定性答案的问题。

三、选择式的问题

比如说:”我会告诉戴伟,是让他给你回电话还是我现在给你做点什么?“让顾客做出选择,是让他给你回电话比较好?还是我现在给你做点什么比较好?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用得非常多。”周琪,你好像是告诉过我你是从事ISO9000,14000的那种资讯的认证项目是不是?“”是“。”非常好,我个人对那些项目不太了解,但是我真的是很感兴趣,希望从你们那里学习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我不知道是今天上完课程之后晚上找你稍微聊一聊,还是明天下午的时候找你聊一聊比较好呢?你看是明天下午还是今天晚上,你比较方便?“”任何时间都可以。“我问了她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她给我回答表示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我现在可以继续追问她一个问题:”那今天晚上好不好?“”好的。“我问了她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她回答我什么时间都可以,表示是开放的被选择。这时我掌握了主动,我就可以选择一个适合我的时间,所以我说:”那今天晚上怎么样?“”可以。“她只有答应我的要求,别无选择,因为她已经作了承诺。

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或者说选择式的问题,可以限定顾客的注意力,要求顾客在限定范围内做出选择,让自己而不是让顾客掌握主动权。”孙博,你看是今天晚上我们去打保龄球,还是明天早上,或者下个礼拜去打保龄球?“我问了他一个三选一的问题。选择式的问题,可以二选一,也可以三选一,甚至多选一。”礼拜一到礼拜五什么时候有空?“”礼拜四比较有空。“问问题的时候,不一定是二选一式的,但是你要问顾客可以做出选择的问题。

四、引导型的问题

汤姆·霍普金斯问的许多问题大都是引导型的问题。”我想这样非常好,那么你是否愿意一个月之后收到这些资料呢?“引导性的问题里面有一个技巧:”先陈述一个事实,先用一种话术,先做一个预先的框式。“预先的框式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我用这个框把你框住。”你看今天晚上的课程到这个时间会非常的合适,因为会帮助大家做最好的休息,食用更好的晚餐,能为明天准备更好的精力。所以,我们现在下课,会比今天晚上学到九点、十点钟效果更好,因为我们的时间更有生产力,学习效果会更好!各位,你们说是不是?“我用了一个预先框式,引导顾客做出我想要的回答。

五、推测型的问题

什么叫推测型的问题?在电话行销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顾客的预测和有意向的推测或者说一种假想。比如:”你们有希望发出消息的话,那么你们是否可以同意我们的细节要求。“比如在电话行销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要做一些完整的建议,这些建议通常与我们的推测有关,假如我跟周琪通电话,知道周琪是做ISO这种企业产品的认证服务。”周琪,我想作为一个专业的企业认证的公司,你们公司一定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是吗?我也一直希望能把公司的管理啊,品质啊,客户服务啊,以及工作的流程啊,做得非常好。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会得到你的帮助或者借用你的专业知识,可不可以帮助人间远景在这个方面跨出一步呢?“我可能就会得到她肯定性的回答。我给了她一个推测型的问题,然后我再给她一个建议性的问题。你们会发现问话的力量比说话的力量更大,更有强劲的势头,

六、反问型的问题

反问型的问题是让买方自己解释反对性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所有厂商的报价都太高了。“

返券销售方式的两种不同收入核算方式”所有的报价都太高了吗?“或者:”真的是这样吗?“

问一个可能已经成为事实,但是还没有对对方产生影响力的问题,可以直接让你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的局面。

”我想你不反对我下次再去石家庄,我们进一步开展一些合作吧?“

”好。“

”谢谢。“

”假如以后能有机会到石家庄再和你们商情做一次合作,难道不觉得可能会帮助你们建立更多的顾客群?“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问型问题。

”很有可能。“

”有没有可能帮助石家庄的企业让他们解决打电话的难题,解除打电话的抗拒?我们买这么好的手机,买这么好的传真机,就是为了提高我们通话的品质,对吗?我们在硬件上面花这么多的钱来投资,表示石家庄有很多的企业和很多的电话代表也需要在软件上作投资,你说是吗?所以,你不反对通过和你的合作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更实用的电话资讯,是吗?“

”是。“

你发现我跟他做了一次沟通,用了一些反问的问句,把他的注意力锁定在跟我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使用一些问句可以让你掌握主动。假如你已经被动了,你可以一个问题弹过去,你就会变为主动了。比如:

”你们公司最近有什么课程?“

”请问先生,您怎么称呼?“他必须要回答我了,因为我问完之后保持沉默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我避而不答他的问答,并且锁定他的注意力在我的问题上时,他就在思考回答我的问题了,这样我就立刻掌握主动了。

我的助理本来非常擅于接电话,有一次却被顾客用问句牵着走,打完电话后,才发现自己忘了用反问句牵制对方,掌握主动了。最后,对方问了我们现在有什么课程?课程什么价格?将来有什么课程?公司生产什么产品,公司有什么业务?问完了之后,对方说:”以后再打电话给你。“结果他想了解的东西,甚至连对方的电话号码都没能了解到,却让对方对我们公司做了一个彻底的调查。那天他只是输于一个没有使用反问型问题的技巧。反问型的问题足以使你掌握主动。

七、摘要型的问题

摘要型的问题就是根据顾客所讲的话,顾客所谈的事情,以及顾客在整个电话过程中所谈论的重点,从中摘出一段来做问话的方式。也就是将你听到的内容作一摘要,以证实你真的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你是说你正在寻找一家信誉良好,而且认真负责的供应商来满足您的需求,是吗?“你们会发现,摘要型的问题是在重复对方的讲话,而且再次给他确认,并且跟他作回应。摘要型的问题,一定要做到非常非常的准确而且重点,才能得到顾客的再次确认。

八、装傻型的问题

这是电话高手经常用的一种问题。”喂,您说什么?“”喂,话筒不太清楚。“”喂,对对,信号不太好。“有一次,顾客本来要拒绝我,我就说:”对不起,我刚才什么都没听清楚,信号不太好。要不你过两天再打到我们公司。“其实我已经知道他不想做了。为什么打电话?顾客是有目的的,他要把自己拒绝的信息通知给你,可是你假装不知道,顾客会觉得很焦急,他下一次还会打电话给你。这样你就给自己找到一次跟顾客恢复和谈的机会,如果你当场给他回复了,他就会认为已经通告给你了,没问题了。”你刚才说下个礼拜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又说要我等下去,我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你可以使用一些装傻型的问题,牵住顾客,按你的思路去走,而且越走越正确。

九、离题型的问题

离题型的问题就是跟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比如对方问了你许多问题,你突然说了一句:”你吃晚餐了没有?“他突然被你打断了,我们叫打断思维连结。比如说有人跟你吵架,你突然说:”你丢东西了吗?“给对方的感觉是突然打断:”喂,你有没有忘记钥匙在那个车上?“”喂,你的车是不是被别人偷走了?“

我上一次到青岛讲课,课程讲完之后,中午就休息,去吃饭。青岛市的主办单位邀请了青岛市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为我们作媒体报道,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我十六年来,采访了许多的会议,参加了很多的活动,从来没有一个活动和会议让我主动地愿意留下来做一整天的采访,并且让我坐在这里聆听一整天。“晚上,他亲自开车送我回宾馆。他当时讲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认为他是一位修养、能力都非常好的人。回到宾馆之后,我们一起吃饭,突然有一个服务生跑过来对他说:”先生,是您的车被人偷走了吗?“本来他跟我讲得兴致正浓,听到这句话,马上拿着钥匙跑去看。结果偷走的不是他的车,我们都虚惊了一场。可是你体会到了吗,一句问话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大!

这九种问题只是给了你们一些可以参照的系数,给了你们一些问问题的参考模式。怎么去问?怎么结合你的工作去问,结合你的行业去问?你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

篇7:境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境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逍遥游》无限地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描写中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生活里面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小大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两人之间有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颗大葫芦籽儿,我在家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有五石之大。因为这葫芦太大了,所以它什么用都没有。我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当个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用它去盛什么东西都不行。想来想去,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呢?不就是最后为了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的无用,我把它打破算了。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用大的东西啊!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有一样稀世的秘方,就是不皴手的药,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所以他们家就世世代代以漂洗为生。

有一天,一个过路的客人,偶尔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跟他们商量,说我以百金来购买这个秘方。全家人听了,就聚在一起开会商量,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才赚很少的钱。现在人家花百金,这么多钱买个方子,干嘛不给他?咱卖了吧!

这个过路的客人,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了。他是去干什么呢?当时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那么在东南部就是吴越之争。吴越之地,正处水乡。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游说吴王。此时正好越国军队进攻吴国。吴王就派这人带兵,选在寒冬腊月,向越国发起水战。因为你有此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不皴手,不生疮,战斗力十足,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这一战吴国大胜。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裂地封侯,立致富贵,身价非同一般。

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率。如果你拥有大眼界,你会看到同样一个秘方,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改变一个人的身份。

庄子告诉惠子说:大葫芦也是一样。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去浮游于大江大湖上呢?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的产品,它才有用吗?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这弟兄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么一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一横心一跺脚,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哥哥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乡间,这里有很廉价的土地,就买下来种卷心菜,成熟后用来腌泡菜。哥哥很勤劳,每天种菜腌泡菜,养活了一家人。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加利福尼亚来看望哥哥。哥哥问弟弟:“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弟弟说:“我除了拿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啊。我带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里,蹲下来

篇8:四种不同创业方式比较

从打工做起的创业方式

案例一:去年,刘先生开办了一家小吃店。可在开办小吃店前,他在一家小吃店却足足打了两年的工。刘先生说:“其实我早有创业的打算,可一直不知道干什么好。经过研究,我把项目锁定在小吃店上。可从来没经营过小吃店,我不知道如何运营。因此,我来到长春市最火的一家小吃店打工。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掌握了一些窍门。”

小吃店一开,刘先生将自己打工时获得的经验都用在这家小吃店管理上。结果,刘先生取得了成功。

点评:以未来个人创业为目的的打工,第一步要做好正确的选择。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在未来的创业路上你要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辛工作,一个人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工作24小时也不觉得辛苦。如果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每天工作一小时都是煎熬。否则,你也许会有一天因梦想遇到挫折,而在懒惰中放弃。要选择最赚钱的行业去做。做不赚钱的事累死你,那是折磨自己的生命和浪费资源。选择你所在地区有规模有优势的行业做,每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资源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不是选择当地资源独特,规模最大的行业做,最终你的生意是做不大的。要以这样的标准选择打工的公司,而不是工资多高,条件多好。

第二步要有目的地去学习和积累。要学习你所在公司和企业的管理知识,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而不仅仅是你的岗位知识。要勤奋地帮老板做事,工作上做出优异的业绩,让老板喜欢你进而成为你的朋友,能够帮助你,乐意把他的真经告诉你。

第三步是充分利用好你的平台资源。要利用公司或企业的平台,广泛结交和积累人脉资源和其它资源。尝试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为自己做点事,先兼职或叫在职创业,做出了自己的事业基础,各方面条件充分成熟以后,在脱离打工,开创自己的事业。

捆绑成功人的创业方式

案例二:长春创业者小张在一次交流学习中,认识了我省一知名企业家。从此,勤奋上进的小张经常与这位企业家通电话,交流创业心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张发现这位企业家的工厂内并没有员工食堂。于是,小张大胆地向企业家提出建议,想开办一间食堂,解决员工吃饭问题。结果,小张想法终于变成现实,创业取得成功。

点评:创业成功的一个有效秘诀就是跟对人,跟成功的人做事。有一个关于个人财富的统计,一般你所拥有的财富是你身边朋友的平均值。因此大家看到,穷人有的都是穷朋友,富人有的都是富朋友。在你有个人创业打算后,就要找出一个成功的人,想方设法地结交他。不管困难也好,冷落也好,屈辱也好,跟定他。无论东南西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要有目的,有准备地用心去学习成功人如何做事,如何思考。

要用心智去感悟成功人是如何成功的,因为成功是有方法和途径的,要认认真真地帮助成功人做事,成为成功人的朋友,让成功人能真心地帮助你。成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叠成功人的脚印。

从业务代表做起的方式

案例三:长春创业者胡先生看好了一个电子产品。为了博得该电子产品厂商的好感,胡先生成为了吉林省的业务代表。经过长期的市场开发,胡先生终于拿下了该电子产品在我省的代理权。接下来,胡先生开始了创业之路,开了一家电子产品超市。现在,胡先生同许多成功者一样,初尝创业成功的喜悦。

点评:先确定一个你日后要经营的行业和产品,在这个行业中选择一个好的公司,然后去做这个公司的业务代表。在你所在的城市为这个公司开拓市场,销售产品,进而熟悉这个行业,了解这个产品,拥有这个市场。条件成熟后从业务代表转换成代理商,开始自己的创业。为此目的只要选择到好的公司,无论什么条件,无论有没有底薪,你都要接受。因为你接受的不是打工的条件,而是接受未来的梦想。

摸石头过河的创业方式

案例四:为了挣钱,长春创业者小高开了一家炸鸡店。对炸鸡一窍不通的小高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仅浪费原料,而且味道还不是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一些炸好鸡腿的诀窍。可此时,他已经赔了很多钱。

目前,小高仍咬紧牙关,向创业梦进发着。

点评:这种方式能满足急迫实现梦想,自己当老板的渴望,马上就可以开买卖创业,但这是一条下策,这样的创业方式一定会走很长一段弯路,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你要交更多的学费,承受更多的孤独,遭受更多的误解,甚至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中,因丧失信心而最后放弃。

你会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错路和歧路上去,需要在失败和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选择一个喜欢做的事和一个赚钱的行业,结识一个同业成功的朋友。先做他做的事,和他一起做事,然后才有自己做事的资本和成功。成功一定是需要帮助的,没有潜艇如何下海,没有飞机如何上天,没有贵人帮助很难成就事业。

小本投资创业项目,在选择具体创业项目时,要先学会怎样选取大的方向,以至于自己的创业规划更有目标性,成功的几率也会因此加大的。

篇9: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同的教育方式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惩罚有度

加拿大 Paul 儿子2岁半

加拿大也是个不主张体罚孩子的国度。以往时常有家长因为体罚孩子而被警察带走的事情发生。不过最新的加拿大法律规定对2-12岁的孩子可以适度地进行体罚。体罚孩子的程度可重可轻,问题是这个度很难掌握。如果孩子不懂事,在幼儿园向老师告发父母打骂的话,有关部门就会立刻介入。情节严重的,父母甚至会丧失抚养权。Paul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毕竟已经在警察局有了案底。

Paul认为惩罚孩子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来进行。首先,他会给儿子定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让儿子明白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一旦越过这个底线,他就会受到惩罚。前不久,Paul经历了一件让他十分难堪的事情。

那天他们在一家餐厅吃饭。儿子Johnny一坐下就开始玩他的刀叉,并故意将刀叉扔到地上。Paul不动声色从地上捡起刀叉,将刀叉放在原来的位置,并坚定地对Johnny说“No”,但是Johnny继续拿起刀叉往餐桌下扔,并大声而生气地喊叫起来。Paul平静而坚定地将Johnny手中的刀叉拿走,从椅子上站起来,抱着Johnny到了外面。

Paul将Johnny抱进自家的汽车,严肃地对Johnny说:“Johnnie,你把刀叉扔在地上,影响了其他人。我告诉过你不能这样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学会服从。现在我要让你明白我说‘不‘究竟什么意思。”Paul在Johnnie的小屁股上以适当的力度拍了五六下。受了惩罚的Johnnie安静下来,并立刻明白Paul并没有跟他闹着玩的意思。

【父母关注】环境能够造就一个孩子

当一个家庭中,布置总是条理清晰,物品归放有序,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生活一定是有序的,清晰的。

当一个家庭总是处于烦乱之中,这个孩子又怎么会做事清楚呢?

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惩罚孩子,惩罚只是爱的一种手段,因此父母的惩罚一定要有度。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无法忍受,你恨不得狠狠地揍孩子一顿时,请数到10或者数到100吧。

惩罚教育从小做起

美国 Holly 女儿3岁半

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对美国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会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Holly就开始对她进行惩罚教育了。

某一天,女儿咬了Holly。Holly对女儿说:“哦,你把妈妈咬痛了。”与此同时,Holly将女儿放进她的婴儿床,并离开她一会儿以示惩罚。Holly对小宝贝的惩罚总是善意的,并且她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会尽力让孩子体会到她深厚的爱意。美国人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Holly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Holly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如果不给孩子买个冰淇淋,孩子就拒绝写作业;对孩子学习管得太严格,孩子就产生逆反心理。记者采访中获悉,多数中小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管束

美国的幼儿园、学校也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他们的惩罚方式是: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人到某个角落单独呆上几分钟。当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带给了自己麻烦之后,老师就会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孩子过分顽劣,幼儿园或学校则会同家长联系,让家长一起参与来改造孩子。严重的甚至会请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好了再送回幼儿园或者学校。

惩罚--养育智慧的摇篮

英国 Echo 女儿5岁半 儿子2岁

英国父母基本是爱孩子的典范。他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绝对不溺爱孩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孩子一般也会比较绅士,很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英国父母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他们的惩罚十分耐人寻味。

【专家指导】别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

家庭教育,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适用于每个孩子的完美办法。但是,它有一些共通的原则,是值得每位家长参考的。

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也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Echo描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女儿4岁那天,Echo给她买回一只会学多种小动物叫声的特别漂亮的玩具小闹钟。小女孩对那只小闹钟爱不释手,为闹明白闹钟“肚子”里的秘密,她将闹钟拆了个稀巴烂。无法妙手回春的女儿急得大哭起来。

Echo平静地对女儿说:“你把闹钟弄坏了,你可以自己把它修好。如果需要帮助,你可以找妈妈。”小女孩真的动手开始“修理”小闹钟。虽然最终她没有把她的小闹钟修理好,但是整个修闹钟的过程给了她不少很特别的体验与锻炼,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她必须对她所有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

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 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教子有方】要给孩子一个游戏的童年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十月怀胎开始就拟定了种种严格的教育计划,在孩子很小时就进行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

篇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分析二: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又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分析三: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一个量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教法建议

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内能?然后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建议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这一说法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物体内能增加了,在没有告诉其他条件下,是否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内能增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

示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物体内能?它包括什么能量?

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使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

例题1: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g取10m/s2 .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

水吸收热量 与温度变化 满足关系

由题目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

代入数据得  =2.4×10 C3 ℃

评析:本题是一个力、热综合题,需要熟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能等相关知识.

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例题2: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答案:CD

评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与内能、功的联系与区别.

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五、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内能的利用

组织:分组

方案:调查内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说明内能应用的意义,写出调查报告

评价:调查报告的科学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