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摩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向Google学习打造灵动的web体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向Google学习打造灵动的web体验,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向Google学习打造灵动的web体验
1.图形化的导航
社交网的信息十分繁杂,因此导航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公司比Google更大胆了,将导航的tab全部简化成icon,只有鼠标hover上去的时候才会显示这个tab的注释。显然,这对新手用户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门槛的,但是我们从中无不从中感受到了简洁的力量,图形化导航让整栏显得干净整洁,功能集中,切换方便。
纵观国内外几大主流社交网的导航,导航大多采用的是文字,虽然从功能上看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文字本身不够简洁,排布起来有局限,那么只好在设计的时候,更要考虑功能的归纳分布以及优先级展示,隐藏不常用的功能。
2.使用灰色按钮
经常做设计的人都知道,灰色按钮代表着是被禁用的功能,是不可点击的。然而Google+却大胆的使用了灰色按钮,通过鼠标hover告诉用户这是可点的。仔细想来,这用做以下两个原因:一、平衡了页面的配色。由于Google的logo主题色有四种,如果让按钮们默认展示原有的颜色,页面会看起来很花,没有重点。像这样灰掉的处理,使选中的tab更加突出,也不会带来干扰。二、按钮由灰点变彩色的方式给人一种点亮图标的暗示,增强了用户点击按钮的欲望。
从图标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颜色还是形态都是朝着简洁方向走的,过去花花绿绿的图标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标识感,纯色的图标应用起来会显得更上流,更高端。更优雅,更亲切的科技感。
3.鼠标所到之处均有反馈
网页上的大多数元素,在鼠标滑过的时候,都应该有其相应的反馈。无论是仅仅发生鼠标指针变化,还是出现下划线,或是结合一些简单功能的操作和注释来显示,
设计师在做静态设计稿时,很容易忽略这些设计细节,但这正是一个产品体现良好交互性能的关键时刻。就好比和人交谈,如果他对我的话语没有任何反映,我也会减少对他诉说的兴趣,如果他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赞许,那么我可能会有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告诉他。因此,哪怕仅仅是边框的颜色变深了一些,也能表达这个页面对用户是友好的,而不是不理不睬的。
hover态是展示用户在当前页想知道的相关内容的最佳时机。例如鼠标划到头像时,会出现那个人的相关信息等。Hover态还可以对某一模块有强引导的作用,例如Google会强调它的搜索功能。另外,还可以用于隐藏一些不常用的操作,例如删除等。
4.简单任务在当前页完成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加好友和分组的流程优化。原本加好友和分组是两个独立的任务,分组是在对方同意加好友时才能进行,由于 Google+推出的是单向关系链,因此将分组可以提前到添加好友这一步做。原本加好友是需要点击按钮,如今只用hover上去就会出现分组框,大大降低了加好友和分组的操作门槛。用户最少只要点击一下即可完成两步步骤。如今Face book等一些双向关系链的社交网也开始学习这种快速加好友和分组的方式。
5.feed实时滚屏更新
Feed就是我们的每天订阅的新消息。相信大家对下面的小黄条都不陌生吧,国内大部分网站都是采用点击小黄条来查看新的消息,而Google+是自动滚屏的方式展示最新消息,并在左侧出现一条蓝竖线,表示是最新更新。Google的设计之所以显得灵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这些状态的改变都伴随着优雅的动画,而不是赤裸裸的出现、消失。包括feed的评论和赞,都是实时更新,配上简单华丽的动画,简直就像在看现场直播。
6.即时的系统反馈
类似上图中的提示条在整个网站都是统一一致的,它们都是自动出现,自动消失,有的还肩负着简单的操作,例如图中的撤消等。有了这样轻便的系统反馈,就不会再出现弹窗等很重的反馈方式,页面的交互就显得轻便流畅许多,无时无刻不在安抚着用户焦躁的情绪。
综上所述,本文从灵敏轻便的角度,对Google+的体验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上六点让web更轻便灵敏的设计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篇2:向iPhone学习体验营销
6月29日凌晨3时30分,在一家商店门口排了15个小时的队,费城市市长斯特里特终于买到了iPhone手机,斯特里特是苹果的众多粉丝之一。在29日这一天,众多苹果粉丝为iPhone手机而疯狂,全球的目光也被吸引到这款小小的手机上。iPhone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广告,但是,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iPhone。
有一家网站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对年轻人而言,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移动电话成为16~29岁年龄段的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32%的人说移动电话可以吸引朋友的注意。调查报告说,其中70%的受访者渴望得到iPhone手机。
苹果的产品绝对是所有营销人的梦魇,在苹果面前,一切创新、创意、明星产品似乎都黯然失色。而iPhone手机的火爆上市,让所有人重新审视苹果的核心武器:体验营销,以及粉丝营销。
事实上,苹果在全球都遭遇到了模仿者和抄袭者,但苹果的领头人乔布斯却不屑一顾,他讽刺说:“那些产品就算是人家送你一台,你也不会拿来用。”
这就是乔布斯的高明之处,他不仅制造“酷产品”,更善于制造“酷文化”,最为关键的是,他总有一些东西是竞争者无法拷贝的。
首先,是乔布斯的个人品牌。乔布斯把自己塑造成了“反传统”的斗士,
看看乔布斯那一身标志性的行头,圆圆的眼镜,黑色高领衫,特征鲜明的牛仔裤和休闲鞋,这一切都在向传统的“企业制服”说不。就像比尔・盖茨之与微软,乔布斯也被看作苹果的另一个品牌。,乔布斯三度登上美国《广告时代》评选的领导品牌名单,他同时还二度名列“营销100杰”,并且在20入选标准更为严格的“营销50杰”。他那几乎不变的牛仔裤和黑色高领衫,不仅给人以一种酷、嬉皮、反叛的感觉,而且还把这种形象延伸至苹果品牌。
其次,体验营销的核心是情感经济。乔布斯一直批判硅谷只重视技术的传统做法,在他看来,“情感的经济”将取代“理性的经济”。比如,的iMac、的iPod,乔布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IT产业,基于硅芯片之上的技术运算制胜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能召唤消费者情感,它便驱动了需求,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力量。乔布斯称:“创新跟研发资金的多少没有关系。当苹果推出Mac的时候,IBM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至少是苹果的100倍。创新跟资金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所拥有的人,你如何领导他们,以及你对创新的理解。”
再次,生产伟大的产品。到目前为止,苹果的成功都来源于乔布斯的一个基本理念:超一流的产品会带来超一流的利润。乔布斯非常强调精品战略。当政初期,他曾采取措施大力削减产品品种,把原有的十几个品种一口气砍到只剩下四种,全然不顾华尔街的满腹牢骚。乔布斯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业务我们能够为之,有些则无能为力,但无论怎样,我都感到自豪。”
篇3:向宝洁学习打造知识营销核心竞争力
海飞丝、潘婷、佳洁士、舒肤佳、沙宣、吉列……这些家喻户晓的产品都出自宝洁公司,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宝洁公司,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相关领域占有量最大和最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企业之一。宝洁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营销策略,如品牌经理制、企业公民、以情入手,循循善诱,不断地教育消费者等。
一、知识营销:培育和引导消费需求
知识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入知识含量,帮助广大消费者增加商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素质,从而达到销售商品,开拓市场的目的。
宝洁的知识营销很典型,在营销过程中注重打造一系列概念。在洗发、护发类产品中,这一营销理念被应用到了极致,每个品牌都赋予了一定的知识,打造一个概念,从而给每个品牌赋予个性。例如,“海飞丝”的个性在于去头屑;“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而“飘柔”的个性则是使头发光滑柔顺;“沙宣”则定位于调节水分与营养。
在广告宣传上,知识、概念的运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看海飞丝的广告:海飞丝洗发水,海蓝色的包装,首先让人联想到蔚蓝色的大海,带来清新凉爽的视觉效果,“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干净”的广告语,更进一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海飞丝”去头屑的信念;通过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有效地阻击了竞争对手的进入,
而实施知识营销,则使品牌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增强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二、科学命名:中英文贴切搭配 塑造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宝洁公司对品牌的命名非常讲究,他们深谙一个贴切而绝妙的品牌命名能大大地减小产品被消费者认知的阻力,能激发顾客美好的联想,增进顾客对产品的亲和力和信赖感,并可大大节省产品的推广费用。宝洁公司通过对英文名字(单词)的精确选择或组合来给产品命名,使中文名字与英文能在意义和发音上很协调贴切地配合,准确地体现了产品的特点和要塑造的品牌形象以及消费定位,提升了品牌的形象。如帮宝适、舒肤佳等无一不是非常贴切。
当然,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宝洁公司每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占全年销售总额的1/8,媒体广告、路演活动、陈列设计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情感诉求:提高品牌文化内涵
利益诉求就是从品牌的功效来演绎概念;情感诉求则从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中来演绎概念。在注重品牌的利益诉求的同时,宝洁还加强了情感诉求,如最近两年,飘柔打出自信的概念大旗,从“飘柔吵架篇”、“飘柔老师篇”到现在的“飘柔指挥家篇”,飘柔广告无不以自信作为品牌的诉求点。此外,飘柔还相继推出“飘柔自信学院”、“多重挑战”、“同样自信”、“职场新人”、“说出你的自信”等系列活动,将“自信”概念演绎得炉火纯青。









